健身房初学者减肥计划:《农村“留守学生”感恩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原] - 墨香臻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08:26

《农村“留守学生”感恩教育研究》开题报告[原]

课题研究 2008-03-26 06:02:03 阅读802 评论30   字号: 订阅

 

[中央教科所课题:农村“留守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一、课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宿松是一个具有80万人口的大县,辖9镇13乡,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20余万农民工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自然成了留守儿童。我们蓝天实验学校是宿松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4月批准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实行的是全日制、全寄宿、全封闭式管理,创办初首期招收的730余名学生,到今年为止已发展到了1530余名学生,经调查了解他们绝大部分是农村“留守学生”。而这些留守学生大都缺少父母双亲的关爱,缺乏亲情教育,导致不少学生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他们根本不懂得感恩之心,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不完善之处。这些因素的存在,势必要求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我校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让他们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养育之恩,帮扶之恩……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情感淡薄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潜在危机。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最能拨动学生心灵的话题,最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感恩教育现在已基本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但都缺乏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方法,研究的文章仅仅是散见于报刊杂志。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试图找到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恰当的途径把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达到每个人尤其是留守学生都学会感恩的目的,让他们从感恩自己的父母开始,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事物,关心整个人类。进而增强他们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责任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使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看到传统美德教育的新契机,以填补以往德育教育内容的一大空白。

三、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以在我校就读全县“留守生”为研究对象,并向全县所有“留守学生”延伸。

(2)研究内容:

①知恩教育的研究——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我们要求留守学生要饮水思源,要学会知恩,要知道没有祖国的强盛就不会有我们个人的幸福;要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知道是师长引领我们上路,遨游知识的海洋;要知道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才有大家的共同进步;要知道没有丰富多彩的社会大家庭为我们提供广阔的锻炼天地,就没有大家的历练成长;要知道没有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灵山秀水,就不会有我们想象的灵感和生活的多姿多彩。所以,学会感恩,首先要知恩,才会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②施恩对象的研究——当今许多家长在外面打工,挣了票子,误了孩子,他们由于缺少一种父爱母爱,缺少亲情的交流,只知一味地服从孩子的需要,用给更多的零花钱于孩子来弥补情感上的不足,使得不少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只知索取,不知奉献,不知责任。更有甚者整天沉溺于网吧,学业荒废,不求上进,根本不理解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更不会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许许多多有着各种心理偏差的留守学生,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无数惨不忍睹的恶性事件,无数触目惊心的恶果,无数“心理病”受害者的鲜血和吁求,都在警示我们,人们正渴望着充满人性关怀和伦理道德启迪的感恩励志教育。

③感恩意识培养研究——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文明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是一种对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我们将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抓人性化教育,抓人格化教育,抓人文化教育,端正班风校风,严肃校纪校规,让感恩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中。

④感恩教育行动研究——感恩教育付诸于行动,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但行动研究必须教育学生做到:第一、要在老师正确引导下,努力培养自己活泼开朗的性格。经常保持乐观的精神,稳定而愉快的情绪,心胸要开阔,要善于跟老师、同学以及父母进行坦诚的沟通和交流,要善于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第二,要不断砥砺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养成说话有目的性、行动有自觉性、处事有果断性,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第三,要养成谦虚谨慎、沉着稳重、凡事三思的品质和习惯,锻炼自己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和胆略,不断地消除自身的弱点,做一个有涵养有知识的新人。第四,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充实人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而为将来适应社会变化,获取工作成就作准备。第五,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从实际出发,严以律已,真诚与人交往,决不弄虚作假。第六,努力培养自己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珍惜友情,团结合作,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促进;生活上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珍惜粮食;学习上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通过这些行动上的学习和锻炼,努力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

四、完成本课题已具备的条件:

本课题组聘请宿松县教育局周才虎副局长,教科所何强志所长,教研室程康时主任担任本课题的专家顾问,指导本课题的实验工作。

本课题负责人刘咏玉和苏晓阳是从事教学工作30余年的校骨干教师,从事管理工作10余年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发表过20余篇文章,合著多部,多次参加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经常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科研实验,具有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他们曾在河塌中学和城关中学担任过省、市级课题组负责人并通过了验收。

本课题组成员,由中、高级教师和班主任组成,他们都是来自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面对新课程改革,他们敢于探索和创新,他们的论文多次发表或获奖。他们有创新意识、钻研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他们希望在本课题研究中积累教育“留守儿童”的经验,提高创新能力。本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各方面条件均已具备。

蓝天实验学校生源充足,现有学生1535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留守学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研究对象。学校在基础条件、硬件设施和规范管理上完全具备课题实验和研究的能力。学校在社会上影响大、声誉高,这些都为本课题的顺利高效运作提供了保障。

校长室亲自抓课题研究,二级机构各处室全程实施,学校将在物力、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坚信利用两年的时间调查、研究、分析,一定能按方案要求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一定成效。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①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并召开“开题会”;

②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③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④运用个案调查分析法,对全县22个乡镇在我校就读的“留守

学生” 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分析研究感恩教育前的现状(前测)。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①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进行行动研究;

     ②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③召开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比比;

     ④逐项形成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

     ①进一步运用个案调查分析再进行调查、访谈,然后总结感恩

教育后的现状与分析(后测);

②撰写调研报告;

③做好课题研究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④申报结题,召开推介会。

六、课题组人员分工:

(1)课题组负责人:

刘咏玉(中学高级教师、校长)负责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及过程管理,撰写结题报告,主编论文集,成果验证等工作。

     苏晓阳(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协助课题研究管理,具体负

责课题组成员任务完成的过程,整理论文、课题资料归档,成果验

证准备等工作。

(2)课题组成员:

吴晓伍、石金生——负责“留守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感恩意

识”的培养研究。

季昌荣、夏建军——负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知恩教

育”的调查研究。

刘  斌、吴兴炉——负责“留守学生”的生活动态和卫生习惯、

心理健康及“感恩励志”的调查研究。

石江波及班主任——负责“留守学生”的社会生活动态和综合素质活动的“感恩教育”的行动研究。   

七、课题成果表现:     

(1)搜集整理个案分析报告。

(2)调查研究,撰写论文。

(3) 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4)汇编论文集。

(5)形成结题报告。

                                                                                  

                                                安庆蓝天实验学校《农村“留守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