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nza什么意思:卫生部明确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35:25
卫生部1月6日在北京召开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卫生部1月6日在京召开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会议主题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十一五”卫生发展成就和2010年卫生工作,分析卫生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部署“十二五”卫生发展任务和2011年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团结奋斗,为全面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重点任务,进而实现“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做了题为《奋发努力继往开来 开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会议由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主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王国强、马晓伟、陈啸宏、邵明立、刘谦、尹力,中央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李熙等出席会议。
陈竺在会上对“十一五”卫生发展和2010年卫生工作做了回顾。他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卫生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开创了卫生工作崭新局面的五年。经过五年努力,我们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卫生工作对保民生、促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一五”卫生成就,为卫生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全国卫生系统根据国务院医改工作安排,以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为核心,强化责任,加大力度,突出重点,稳步实施,五项重点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卫生部门牵头负责的40项工作任务正按进度要求推进。与此同时,各项卫生工作也取得可喜进展。
他说,卫生改革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为维护群众健康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并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国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的结果。
陈竺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卫生工作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呈现了新特征,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新形势和发展趋势,抓住机遇,把亿万人民关注的卫生问题解决好。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把握卫生工作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新形势,增强信心、高屋建瓴、准确定位,谋划好未来五年的任务;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卫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脚踏实地、有针对性地做好未来五年的工作。
陈竺指出,2011年是实施近期医改重点工作的最后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卫生工作,对于实现医改阶段性目标,为“十二五”卫生发展开好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改是2011年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医药卫生部门要全面完成五项医改任务,突出抓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相关司局负责人,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相关委员会有关司局负责人,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总部后勤部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副省级城市卫生厅局长出席了会议。
陈竺:2011年要突出抓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强调,医改是2011年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今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突出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是突出抓好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要巩固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二要抓紧研究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更好地适应群众用药需求。在此基础上,适时启动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完整版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工作。三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做好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四要加强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保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五要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支付政策,确保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六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七要鼓励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八要通过对口帮扶,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导。各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要借鉴安徽的经验,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编制、财政补助、机制转变和绩效考核等政策,切实把药品费用负担降下来,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惠。
二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根据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要求,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采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先易后难、边试边推”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较成熟、见效快、易操作的惠民便民服务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实惠。一要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加强规划管理,重点加强薄弱区域和领域的能力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二要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三要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推进县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人口超过30万的县(市)在2011年底前有1所二甲以上水平的公立医院。四要开展便民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范围,推行预约门诊、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扩大临床路径病种和实施范围,加强成本控制。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五要改革收费结算和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实施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六要通过提高待遇、多点执业、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发展条件、改善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七要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八要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发展。同时,在试点城市和地区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深入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和鼓励社会办医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公立医院改革问题还要制定专门文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各地可按照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精神和上述重点,早研究、早准备、早部署,主动推进公立医院深化改革。
切实加强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推进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重点临床专业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组织开展医疗机构评审、大型医院巡查,实施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人体器官移植和捐献监管。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和临床合理用血。加强康复医学能力建设。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今年在全行业广泛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落实惠民便民利民措施,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陈竺在会上指出,在突出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同时,要继续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卫生部明确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
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提高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陈竺指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卫生工作,以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把改善公共卫生和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作为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公立医院、保障制度、药品保障供应体系建设。加快卫生人才培养、信息化和卫生法制建设。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强化监督管理,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十二五”期间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二是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争取达到300元以上。门诊统筹覆盖所有地区。进一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贫困家庭覆盖率,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报销比例不低于90%。完善基金管理,防范基金风险。
三是防治重大疾病,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控制疟疾,争取实现消除麻疹目标,遏制结核病、性病、艾滋病的蔓延,降低乙肝患病率,主要地方病和寄生虫病达到国家控制标准。显著扩大慢性病防控覆盖面,提高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和心理疾病防治能力。加强重点职业病防治,切实减轻职业危害对人民健康的威胁。
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逐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并确保覆盖全体居民。将干预有效的重大疾病和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解决好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的公共卫生服务问题。
四是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社会管理职责,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严格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管,提高药品监测覆盖率,实行基本药物全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在二、三级医院建立健全规范用药管理制度,加强合理用药的监测和评价,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建立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安全。
同时,要健全并不断完善疾病防控、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卫生应急等公共财政投入和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完善监管机构,提升监管能力。开展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加强餐饮、保健食品、化妆品等监管执法,大幅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面、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率、城市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和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
陈竺:2010年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在过去一年,全国卫生系统根据国务院2010年度医改工作安排,以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为核心,强化责任,加大力度,突出重点,稳步实施,五项重点改革总体进展顺利,卫生部门牵头负责的40项工作任务正按进度要求推进。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农合覆盖面持续稳固扩大,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筹资达到155.3元,其中政府补助达到人均126.1元。60%以上的统筹地区实行门诊统筹。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前一年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有序开展,安徽、江西、湖南、内蒙古等地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的补偿比已超过70%,符合民政医疗救助条件的家庭可再获20%的补助。新农合管理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近90%的统筹地区实现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即时结报,一半以上统筹地区实现了与域外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市、区)开展了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一半以上统筹地区建立了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统一服务平台。江苏、河南、福建、广东等省一些地区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管理。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一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基本药物规范采购、控制价格、组织配送、合理使用以及落实零差率销售等政策,并在基层综合改革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据最新监测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在57.2%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安徽、天津、宁夏、吉林、江西、陕西、甘肃、海南等地初步实现了基层全覆盖。安徽采用“双信封”招标、单一货源承诺、统一支付货款等方式,降低基本药物价格,保证质量和供应。各地积极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合理使用。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了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上升的可喜现象,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制度实施效果初步显现。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2010年,中央继续安排专项投资200亿元,支持891个县级医院、162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12万个村卫生室和122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普遍提高基础上,着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加快落实。当年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5000名,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8938名。2381 所县级医院与三级医院、1.53万所乡镇卫生院与二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并组织1.75万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全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培训人数分别为47.5万人次、97.7万人次和21.4万人次。安排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6万人次。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探索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全国30个省(区、市)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宁夏、新疆、福建等16个省(区)提高了补助标准。以安徽为代表的一部分省(区),积极推进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性、定岗、定编、人事分配、绩效考核、多渠道补偿、医保支付改革、乡村一体化管理等综合改革,全面落实了改革任务,显著提高了群众受益程度。
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取得新进展。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乡基层广泛开展。最近监测数据显示,城镇、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率分别为48.7%、38.1%,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指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人数5714.2万人,3553.8万高血压病人、918.9万糖尿病人和170.6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上海、杭州等地结合本地实际,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2010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到17.4元。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全国完成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35.1万例,免费为15岁以下儿童接种乙肝疫苗2962.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任务。884.7万农村孕产妇享受住院分娩补助,农村住院分娩率为95.7%;为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830.7万人,完成年度任务85.1%;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47.3万例,完成年度任务的118.2%;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489.2万例,完成年度任务的122.3%;在农村建设783.3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燃煤型氟中毒改灶143.9万户,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各地区普遍开展了艾滋病母婴阻断等新的公共卫生专项。湖北、吉林、四川、河南、河北、重庆等地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工作程序、奖罚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疗服务安全质量进一步提升。16个国家级联系试点城市和31个省级试点城市陆续开展试点工作,辽宁鞍山、山东潍坊等试点城市在公立医院规划布局、管理体制、补偿运行机制、支付制度、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支持基层和鼓励社会办医方面开展全面探索,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以强化服务为抓手,推行一批见效快、易操作的改革和管理措施。全国1200所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3828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300多所医院开展100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22个省(区、市)近100所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5个省(市)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各地改革探索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奠定了基础。
陈竺:“十一五”开创了卫生工作崭新局面
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卫生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开创了卫生工作崭新局面的五年。经过五年努力,卫生部门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卫生工作对保民生、促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一五”卫生成就,为卫生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牢固树立了卫生改革发展的新理念。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疫情考验之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将发展卫生事业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七大确定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的根本方向,明确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历史任务。五年来,全国卫生系统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问题,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发展思路,强化薄弱环节,改革运行机制,改善服务效果。总体上,卫生工作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这是五年来卫生工作取得成就的思想基础,是值得认真总结、发扬光大的重要精神财富。
二是确定了卫生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在多年探索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总体思路、基本框架、政策措施和近期重点工作,着力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用基本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按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原则,“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面落实改革任务。两年来,卫生改革的各个领域都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
三是卫生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领域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和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大力开展了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卫生保健项目,更多城乡居民开始享受针对重大健康问题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从2005年的1.79亿增加到2010年的8.35亿,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从30%提高到90%以上,我国卫生筹资公平性得到显著改善,保障制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医药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在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综合协调效能大幅提升,药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食品安全和各项卫生监督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十一五”是政府卫生投入增长最快的时期。2009年各级政府卫生支出总量达到4685亿,是2005年1552亿的3倍。政府卫生支出形成了优先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兼顾供需双方的新格局。卫生体系中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得到明显加强,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始有所改善。从2005年底到2009年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88.2万所增加到91.7万所,增长4.0%;医院床位数由336.8万张增加到441.7万张,增长31.7%;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由446万人增加到553.5万人,增长24.1%。卫生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地区差距出现缩小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千人口医院床位比例由1:0.79:0.79缩小到1:0.83:0.84。
四是国民健康指标显著改善,群众得到更多健康利益。“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预计至少提高1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10万下降到2009年的31.9/10万,下降了33.12%;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19.0‰下降到2009年的13.8‰,下降了27.4%,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2009年全国门急诊人次达到54.88亿,比2005年增加13.91亿人次,增长了34%;全国住院人数达到1.3亿人次,比2005年增加6,072万人次,增长了84.5%。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卫生费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2005年的52.21%下降到2009年的38.19%,居民个人医疗卫生支出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进一步遏制。
五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为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五年来,我们经受住甲型H1N1流感、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不畏艰险、不辱使命、舍生忘死,抢救生命、救治伤员、防控疫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我们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任务,妥善应对和处理了三聚氰胺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交出了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五年来,全国700万医药卫生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维护人民健康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创造了出色的业绩。实践证明,我国医药卫生队伍经得起考验、值得信赖,是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卫生部明确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06日   来源:卫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