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林溪谷租房:中国教师眼中的美国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08:28

中国教师眼中的美国教育

  2011年1月4日至1月25日,齐鲁名师、省特级教师陶燕珍老师前往美国康涅狄格州考察培训。回来后,她撰写了一万余字的考察报告《中国教育对比美国教育》,我有幸拜读了这篇文章。看后很受启发,很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我摘取了文章中的一些片段,与大家共享(如果引用这些材料,请注明摘自陶燕珍老师的考察报告《中国教育对比美国教育》,文中的小标题是本人添加的)。

  1、“校长的门永远是开着的”

  美国人服务意识很强,但他们是上级为下级服务。有一次,我们关上了校长办公室的门,接着就被推开了,他们告诉我们:“这个门不能关。校长的门永远是开着的。”

  校长走进学校主动跟干活的工人打招呼,见到老师热情地问寒问暖,亲热地抱抱孩子,主动给学生开门。晚上回到家还要给老师们回复邮件,及时解决老师们关心的问题。

  2、“读书会给每个人带来乐趣”

  学校图书馆里摆放着书架、书、圆桌、凳子、笔……凡是学生读书用的东西应有尽有。而且这里的书架、圆桌、凳子都很矮,方便孩子使用。不同年级的书放在不同位置,便于学生选择。中间一把椅子,图书管理员坐在这里给学生讲解,学生可以围坐在他的周围倾听。墙上贴着的标语是“读书会给每个人带来乐趣”。翻开一些图书,发现每页中都有精美的图画,很适合小学生阅读,这些图画不仅减少了学生阅读的疲劳,而且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每个书架的上面都放着一个卡通的布娃娃,原来他们是本书架上摆放着的书中的主人公。这样,学生一看到这些可爱的布娃娃,就立刻想了解主人公的一些故事,进而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些书籍的欲望。图书馆不仅图书齐全,还有一些书的光盘,学生可以借走观看。

  3、“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大厅、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的全是学生的作品,有学生的手抄报、泥塑、版画,还有很多叫不上名的作品,琳琅满目。只要有一点空间就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处处体现了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不像我们国内的学校,墙上悬挂的是各级领导指导工作的情景和各级名师的照片,偶尔有学生的作品也是几名优秀生展示的地方。

  4、“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在美国,他们坚持“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请看这样几个细节:

  (1)凡是班里有残疾的学生,本班都有一个专门照顾残疾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老师。

  (2)图书馆的隔壁有一间专门为读书有困难的孩子准备的房子,有专门的教师辅导这些孩子读书。墙上张贴着 “从A、B、C、D开始辅导,从0开始进行学习” 的标语。

  (3)心理诊室里有各种玩具、书籍、笔、光盘。这里有两张桌子,一张桌子对面放着一把椅子,另一张桌子对面和两边放着四把椅子。我问校长为什么要这样放,她告诉我,这样便于学生自由选择,愿意坐在哪里就坐在哪里。

  (4)美国的课堂上一般都有两三个教师,一个主讲教师,其他是助教,随时辅导学困生。

  (5)有一节阅读课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分成不同的组。并且不同的组学习方式不同,学习要求也不同。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自己阅读,写读书收获;一般的学生有的3个人一组,有的4个人一组,大家一块阅读,共同交流;稍差点的学生一组,由老师带领他们阅读,老师不时地提出问题,也不时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阅读能力最弱的学生在网上阅读非常简短的小文,简短到几句话,读完后完成下面的选择、连线、填空题,以检查阅读理解情况,电脑上立即显示对或错,并出示正确的答案,学生再改正过来。最后,每一组的同学都到老师这里来,交流展示读书收获。

  (6)有一天,我们参加了他们的一个会议。这个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解决一位学困生听说读写能力都很差的问题。参加这个会议的有:学困生老师、经验丰富的老师、医院的一位心理医生、校长和我们两位中国教师共六个人。学困生老师首先向大家汇报了这个学困生的情况:“这个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很差。让他读书,他把书扔得远远地;让他写字,他把笔也扔在一边。光在教室里转悠,就是不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各抒己见。最后,商量决定,每天给这个孩子多加10分钟的时间让他训练。

  (7)三年级的一个班有20名学生,墙壁上的展板上有20个学生的板块,一个不少。这里张贴着每个学生的作业,有精致的,有粗糙的,有优秀的,有稍差的,但都是真实的、客观的。六年级的一个班有22个学生,展板上有22个学生的“地盘”。墙壁上有每个学生的照片,每张照片的下面都写着各自的梦想和愿望。

  在这里,“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不仅仅是理念,重要地是他们都落到了实处。

  5、“这里不评优质课”

  来到美国学校后,我们问校长:“你们有没有优质课光盘让我们带去,好让我们的老师观摩学习。”校长告诉我们:“我们这里不评优质课,没有优质课光盘。在我们这里,只要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就是好课。”他们关注的是家常课,关注的是教师平时的教学,关注的是学习的主人——学生。

  我们听的一节读书展示课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这次学生读的是侦探小说。学生按照教师的阅读计划,按照自己的意愿从学校图书室选择书目借书阅读。20多天读一本书,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读的。学生阅读完后,每人在家做了一个读书展板,展板是学生自己制作、自己设计、自己完成的,都是用彩笔写的,形式各不相同。

  全班分为8个小组,8个小组同时进行展示,一节课每组一个同学展示,其余的同学下节课继续展示,三节课全部展示完。

  展示时,每组里一生讲解,其余同学自由结合分散到各组倾听汇报。展示的同学,先看着展板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介绍:a、这本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b、你读这本书的时候惊奇吗?c、这个故事要解决什么问题?d、什么线索帮你解决了疑团?e、这个故事是怎么发展的?是怎样营造神秘气氛的?f、你读的这本书和从前读过的书有什么区别?该生介绍完后,倾听的学生,再向该生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老师设计好并打印出来让学生填写的;另一类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这两类都写在专门的作业本上。

  6、“德育天天都在进行”

  美国学校没有思想品德课教材,更没有思想品德课,有的是对学生的行为教育。他们的德育天天都在进行,每个教师每一节课都在渗透,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学生的血液里,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中。

  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不管在哪个城市,哪个学校,每间教室都悬挂着一面国旗。美国学生每天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对国旗宣誓:“我宣誓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国效忠。上帝庇佑下的国家不可分割,民众自由平等。”然后唱响国歌《星条旗永不落》。每次正式的集会也都要宣誓。

  课堂是主阵地。请看这样一节体育课:老师把学生分成几组,然后带着学生各自坐在一个锻炼膝盖和腰部的体育器材上,倒退着滑动这种器材去取操场中间的夹包,拿到后再倒退着放在东、西、南、北各组的筐子里,最后看哪个组取的最多。老师发现哪个同学违反规则就会立刻用一个长长的气球“打”他,并要回他手中的夹包,以示惩罚。在这样的体育课上,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合作精神和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都得到了培养。

  良好的习惯是根本。在美国有些书是让学生轮换用的,在一座教室里,我看到有两摞书,外面的封皮有些破旧,一看就是学生用了好多年了,可是打开书竟然连一个字一条线也没有。连着翻了好几本书,每一本都是这样。于是我叫来一位学生,问他这些书用了多少年,他看了看扉页上的一些文字,说:“用了20年了。”

  7、“教育最基本的底线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

  美国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注重培养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能力,而教育最基本的底线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世界著名大学——哈佛、耶鲁大学招生考试时,曾拒收了几百个高考满分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发明创造的能力。

  我们听过一节数学课——轴对称图形。这位老师的前面几步和我们在国内听的差不多。最后一步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创造对称图形。老师让每一组学生拿了一筐子各种形状的积木,小组同学合作摆成轴对称图形。结果学生的思维潜力如泉涌般的被释放了出来,摆出的对称图形真是千姿百态,令人惊叹不已。这哪是摆对称图形呀?简直是艺术的创造!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