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ningman成龙百度云:从小柴胡汤的证治探索少阳半表半里的特殊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13:00

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吐,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

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01条和149条谓“蒸蒸而振,发热汗出而解”,230条谓“身濈然汗出而解”,都是邪气得汗而解,是邪气借太阳为出路。148条谓“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是邪气借阳明为出路。

小柴胡汤不是发汗剂,服后得汗,是身体抗病力趋向于太阳,小柴胡不是下剂,服后大便得下,是身体抗病力趋向于阳明,临床中还可以见到用小柴胡汤后得小便快利而解的,也是病邪从太阳而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少阳之邪可以从阳明与太阳而解,阳明之邪也可以借少阳为通路,趋向太阳而汗解。这是因为少阳居于太阳和阳明之间,外接太阳,内连阳明,津液气血的传递与输布全依赖于少阳这个通道。

少阳不是半表半里吗?少阳篇应放在太阳篇与阳明篇之间,似乎才合它的身份。其实少阳的半表半里,有两个内容。一方面是相对太阳和阳明而言,这只是三阳对看对举。如果是放在整个三阴三阳体系中 ,太阳与阳明就是表,三阴就是里,而少阳居于二阳与三阴之间,是“由阴出阳,由阳入阴”的通道,故谓“半表半里”。为何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148条得到佐证。

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纯阴结,只有里证,不得复有外证。我们来看一下此条所谓的里证——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沉紧。这些里证显然不是指阳明这个里。张仲景先生说了,脉虽然沉紧,但这不是少阴病,因为有头汗出,阴不得有汗。所以这个“里”是泛指三阴而言的。仲师用小柴胡汤来治疗这个半在里半在外的阳微结证,是因为小柴胡汤能转动少阳枢机,燮理阴阳,使气血与津液得以布散于表里内外,或汗出而解,或得屎而解。

我们总结一下少阳“半表半里”的含义:1.对于三阳系统而言,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2.对于整个三阴三阳系统而言,太阳与阳明为表,三阴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3.少阳除联通太阳与阳明之外,还是联通三阴与二阳的通道;4.三阴所藏的精微物质经过少阳这个通道,并在少阳的气化作用下输布于外,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同时三阴的代谢废物或所受病邪也可以通过少阳出于太阳(汗、尿)或阳明(屎);5.阳明的水谷精气,得少阳枢转,息息下行,外布于太阳,内入于三阴。

了解了少阳“半表半里”的特殊意义后,我们再来解《伤寒论》第96条和97条,一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太阳传入少阳(不传阳明的原因,97条说得很清楚,是因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出现小柴胡汤证;或少阳中风,直接出现小柴胡汤证,皆以小柴胡汤主之。

拈花按:条中所说的中风,就是指少阳中风,而不是指伤寒后又中风,这个临床很常见,往往病起第一日即出现往来寒热、口干口苦、头晕目眩、心烦欲呕、胸闷胁满、不欲饮食等少阳见证。

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此条揭示了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因为气血虚弱,腠理得不到气血正常的濡养,失去了外卫的能力,邪气遂由腠理陷入少阳,和正气相搏,结在胁下。

卫气行水,出肾后由胁下而布于三焦,所谓“卫出下焦”之义。陷下之邪与卫气相搏在此,气血水有所凝结,于是胁苦满。下焦不化,上焦也不运,于是胸苦满。气血聚结于少阳,则阳明气血不足,加上胆汁排泄不畅,无力化谷,于是嘿嘿不欲饮食。三焦功能障碍,水停于胃中,则心烦喜呕或心下悸;水停在肺,则咳;水停在膀胱,则小便不利;津液停滞不能上承,或因郁热而耗损,则渴。

正邪相争于半表半里,近于太阳则恶寒,近于阳明则发热,在少阳的时候则不寒不热,所以“往来寒热,休作有时”。三阳主腑,三阴主脏,少阳为联系二阳(太阳、阳明)与三阴的通道,所以说是“脏腑相连”。卫气不行,营血也郁滞于里,故腹痛在下,邪从表来,故谓之邪高,正气极力抵抗邪气陷入三阴,产生由里出表的格拒之力,故使呕。

拈花按:呕为正气抵抗邪气出表之反应,故可见小柴胡汤证的“喜呕”,桂枝汤证的“干呕”(12条),阳明病“二三日呕而咳”(197条)。204条申明“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因为如果用下法,则邪气有可能因下而陷入三阴。

很有学术探讨价值的论述!人的消化道亦属表,因与外界相通,太阳主外表,阳明主内表,三阴主中里,少阳为半表半里,这是一种新的辩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