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恐怖特效化妆视频:胡耀邦为什么安葬在江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7:17
  胡耀邦为什么安葬在江西

    胡耀邦将一生的最后安息地选择在并非原籍的江西共青城,个中的缘由自然令人费解;而那记载了他无数童年往事、如今依旧在风雨中驳蚀飘零、残破不堪的故乡老宅,留给人们的却是更多的感喟和启迪……

    1990年12月5日,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胡耀邦的骨灰,由他亲属们陪伴着登机南下,安葬在他生前寄予热切希望的共青城——江西省德安。这位生前极为好动,充满活力,驱车走遍中国75%贫困县的共产党人,将永远长眠在那青山绿水间的红土地里。

    江西共青城是中国人熟知的地方。

    胡耀邦和共青城那份独特的关系,令人动情。他亲临共青城只有两次,一次是1955年11月29日,另一次是1984年12月4日。可对于”共青”人来说意义绝非一般。

    胡耀邦第一次到共青城的时候,共青城在地图上是一块标有“≡≡”记号的沼泽滩涂地。这里没有房屋,没有农田,没有生活必需的物质,除了空旷和寂寥外,便是人类最为心悸的荒凉!

    胡耀邦当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他到江西考察工作时,听说有98名上海志愿来开垦的知识青年,在德安县东南的荒滩上成立了共青垦殖场。他立即赶往德安县,那时通往德安的铁路还没有正式通车,他坐着铁轨压道车,一路寒风,一路颠簸,走走停停,用了大半天时间才走完110公里,来到了德安县,然后又徒步10多公里,来到了鄱阳湖畔,那个只有98口人,全部资产不过几样简单农具和刚刚搭起的茅草棚。

    这些知青离开繁华的大上海才40天。

    40天前,人家唱着嘹亮的歌声,来到千年沉寂的荒滩时,都惊呆了。神州大地上,竟然有如此不毛之地!荒原土岗荆棘丛生,野兽出没,芦苇密布的滩地上,钉螺遍地,血吸虫肆虐,人迹罕见。仅仅用豪言壮语,用革命热情去面对荒凉贫穷,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无法预料和想象的困难如同大山一样朝他们沉沉地压来,是咬牙坚持下去还是卷起背包回家?成为许多人激烈斗争的心病。这时,胡耀邦成为第一个看望他们关怀他们的中央领导人。他到达的第—天起,便和大家形影不离,一同住窝棚,一同喝稀饭,一同出谋划策,制定了一系列种植计划,这里水多,适合种植水稻,干旱季节分明.也适合种植棉花.广大湖面最适宜发展渔业和水禽,直到今天,这里的拳头产品便是水上骄子——鸭子的杰作“鸭鸭”牌羽绒衫。

    几天几夜,胡耀邦和大家一笔一笔地算帐,直到算出大家的希望,算出共青社的明天,他的98名垦殖队员才松下一口气!

    用自身的力量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是一种征服!  一种快乐!在艰难处境中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则是获得这种征服和快乐的力量所在!这是那个年代的中国青年共同的人生经历。

    胡耀邦离开这98名农垦战士时,大家依依不舍,让他为新生的共青垦殖队题个字。胡耀邦答应了,可是大家居住的茅草棚里却找不到一支毛笔。胡耀邦想想,就因地制宜,用山竹枝缠裹棉团。蘸着墨水写下了“共青社”三个大字。

    只有98名成员的“共青社”,随着胡耀邦用山竹棉团题写的名字而正式宣告成立!

    胡耀邦返回北京后,用自己的稿费为“共青”人购买了书籍、二胡唢呐、三弦、篮球和一台闹钟。他在信中说:用稿费为你们买了几件乐器,供你们文娱使用;买了书,供你们学习;送一只闹钟,愿你们和时间赛跑!

    以后30年中,无论胡耀邦职务变动,还是顺逆境,他的心早已和那片充满希望的红土地结下了终身不解之缘。

    1984年11月,已经担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又一次来到共青城,此时的共青城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共青社”了,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大型农场。并且信心十足朝着现代化城市的目标进军。

    饭桌上,胡耀邦看见农场自己生产的副食品,品种齐全,花样繁多,不由地感慨万分。

    “记得1955年我来这里,当时你们生活很苦,我也无力提高你们的工资,只好陪着你们吃稀饭,吃咸菜,但还是吃的你们的口粮,心里难受啊。现在你们生产上去了,人均产值这样多,真让人高兴!但是你们要注意改善职工的生活,工资争取年年要有所增长。”

    饭桌上有人提议,明年是共青城创建30周年的纪念日,希望总书记能来参加庆祝活动。

    胡耀邦放下筷子,用惊讶的口气说:“啊,你们30岁就祝寿啊?”

    大家知道胡耀邦最反对搞花架子的形式主义,都不敢再吱声了。

    不过,胡耀邦理解大家的心情,共青城的今天的确来之不易啊!或许因为创业的时候十分艰辛和艰难,所以聆听胜利凯歌时,才会让人更加感到动人和嘹亮。后来胡耀邦改变了不搞庆祝活动的意见,提议庆祝会改为30周年回忆联欢会。向青年一代的‘共青’人讲述昨天,珍惜今天,面向明天,利用纪念活动,进行艰苦创业的传统教育。

    “不要图虚名,要办实事!”胡耀邦最后再三叮咛共青城的领导们。

    10多年过去了,胡耀邦已安息在共青城的富华山上。这里离共青城只有4公里的路程。—条清流的河缓缓地经过富华山山麓流向前方的鄱阳湖。座落在海拔42.7米富华[U山顶的胡耀邦陵墓,墓坐西朝东,面对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和一尘不染天空下的共青城。陵墓前,建造有三层围栏回护的花岗石坪。石坪前面的平地上,是顺山势倾斜的大片绿草地,草坪中央还建丁一个大型的喷水景坪,一到节日,这个喷水池便腾腾而升出百条水柱,形成一个彩虹悬挂在水雾中的美丽景色。

    胡耀邦的墓碑用0.8米厚的三块白花岗石拼成的,呈直角三角形。直尖向天,顶端高4.5米,底长10米。碑面右上方是胡耀邦侧面浮雕头像,左面依次刻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主碑前是用六块墨晶花岗岩拼成的铭文碑,上面携刻着由中共中央撰写的“胡耀邦生平”。

    墓后半圆形山坡种植着参天龙柏,墓前鲜花簇拥,气氛庄严肃穆。

    由于有了这不平常的英灵和这座气势不平常的陵墓,原本石头袒露,红土映目的山丘,变得满目青绿,高大的树木从山顶手拉着手  直蜿蜒到湖畔。进入冬季后,那些来自遥远北方的天鹅和白鹤陆续飞到这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季,等春季来临,成千上万的白鹭便从更南的地方北飞这里,好像接班一样,从天鹅和白鹤羽冀下接过广阔天空和森淼水面,接过伴随陵园的任务。一年四季,湖面上总是飞翔着生命,回响着呜叫声。傍晚,水面上的飞乌熙熙攘攘涌向山林,栖息在陵园的四周,为幕色中的山林增添了无尽的活力和欢乐,据说以前这里很少看见白鹭,鸟雀也不多,至此陵园建好后,白鹭一年比一年多,飞翔起来,遮天蔽日,蓬勃如天上片片飘动的白石。

    都是因为有了这座墓?

    常人道,人原本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灵魂更应该连通这玄妙的天宇、

    听共青城的同志说,这里已经成为共青城的森林公园,占地2平方公里。每逢节假日,人们便来到这里休息、踏青和玩耍。外地的旅游者也络绎不绝来到墓前凭吊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领导人。于是,这路这台阶上,印叠了数不清的足迹,墓前的石栏聆听了无数人的心声,草坪上的细叶嫩枝托着不绝的泪珠。可以想象,仅经过胡耀邦参与并且亲自领导改正的“右派”就达55万人之多,且不说那些数十万起“文革”中被打成的“走资派”、“坏分子”、“牛鬼蛇神”、“反动权威”等冤假错案,也是胡耀邦任中组部部长后,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身体力行,放手大胆落实政策,才得以彻底平反昭雪,光不再受父母问题牵连的孩子,全国就有好几百万!

    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字,一个蕴含多么深厚情义的群体!

    所以,自从人们知道这个大好人安葬在江西共青城,这个陵墓前就没有寂寞过,终年不断默哀的人群和四季鲜艳的花束。

    记得一次,一个准备徒步走遍中国的年轻人,从九江走到南昌,无意中听人说,胡耀邦的陵墓在共青城。他—听,二话没说,扭头又踏上来时的路途,用脚走了100多公里的回头路.第二天上午他才来到富华山上,站在胡耀邦的陵墓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说:如果不是您为我的父母摘去“右派”帽子,我哪能有今天?哪能有自由自在走四方的权力?

    以前有人对将胡耀邦安葬在江西表示不解,觉得安葬在北京,每年清明时大家还能上他的墓前看看。后来听李昭同志解释,才明白其中的缘故。胡耀邦15岁时,是从江西这片热土走上了革命征程的,江西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共青城又是他亲自关心下成长起来的,胡耀邦生前最喜欢绿色,喜欢山水,喜欢大自然,,所以那几何图案的墓碑底端深深地根植在江西红色的土壤里。

    胡耀邦的家乡在湖南省浏阳市,就是人们员为熟悉的《浏阳河》歌曲中唱到的地方。胡耀邦的家座落在—个青山环抱的山坳里,这里的山村十分零散,胡耀邦的故居孤单单建在一个山坳里。高高的大树和笔直的毛竹林,静静地掩住一个简朴的“门”字形的院落。这就是胡耀邦的故居:深红色的木门重重地关着,这甲曾经积存过多少灰尘?封存过多少生活足迹?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出生在这简朴的农舍里,1925年便离开养育他的故乡,到外地求学。14岁参加革命,漫长的60年革命生涯里就回过—次家,对父母对家庭和亲属,几乎没有给予任何照顾,甚至连侄子招工进工厂都不允许.一定让侄子回到农村继续务农,家乡的人总希望身为总书记的胡耀邦能给予家乡一些特殊的照顾,使得家乡的经济早点振兴起来。可是胡耀邦每次都婉言谢绝,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权!家乡建设还要靠党的政策和大家的努力:”这话听起来似乎不近人情,太苛刻。然而,胡罐邦也是有血有肉的男儿,哪能不怀念故土?小思念亲人?他不能给予家乡物质上照顾,就想法从精神上给予关怀和支持。每次家乡来人,他都想办法抽时间会见,认真听取汇报,然后对家乡建设提出看法,指导他们的工作。

    在胡耀邦当总书记的时候,老家这房屋,从清朝咸丰年间建筑到现在,经历100多年风吹雨打,已经像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都会倒塌。解放后胡耀邦的胞兄一直住在家里,看见房屋年久失修。总想积攒点钱修修房子,可是终身务农的人哪能有积蓄?许多年以后,还是拿不出这笔维修费来,后来乡里知道了这个情况,想出资帮助维修,设想到让胡耀邦知道了,他立即来电话,不同意乡里拿钱,说,用公款维修祖业房屋,我不能带这个头!这事只好拖了下来。房子没有修成,哥哥先离开了人世,房子空了,显得更加破旧不堪。直到胡耀邦离开人世,浏阳市领导心里总觉得留着遗憾。1995年他们拨出专款开始维修故居,正好在胡耀邦80周年诞辰日,故居也修缮一新,开始向社会开放。

    胡耀邦和李昭结婚后,共同只回过一次故乡。那时是1950年,长子胡德平才7岁。第一次回到有山有水的家乡,最开心的还是孩子,胡德平爱趴在水塘边捉鱼捉虾的.一次,玩得太投入了,脚底—滑,掉进了水塘,如果不是乡亲们营救的快,这位胡家“大公子”,恐怕早就和故居永不分离了。

    胡耀邦那时任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他的父母都还健在,但他却没有和妻子孩子一起返乡,自到1962年胡耀邦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才利用到浏阳农村调查的机会回了一次家,但养育他的父母都已长眠在家乡的山林中。

    从胡家家谱看.胡耀邦还有“国光”这样一个名字,,

    胡耀邦还是5岁孩童时,就已显示出他超群的聪慧。

    胡耀邦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只是粗通一点文墨,对于这个第二个出生的男核,没有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培养,他3岁就跟着哥哥上山打柴,分担家庭生活的艰辛。可是他不同一般孩子的记忆力,是他一个当私塾先生的堂叔父发现的。他一次注意到这个只有5岁的孩子能准确记忆下书中的生字,并且写出来。堂叔破格将5岁的胡耀邦收进他的“种桃树屋”启蒙(好比今天的学前预备班),并起字号“国光”,一年后,启蒙结束考试时,站起来只有别人肩膀高的胡耀邦却考了全班第一。

    因为胡耀邦天资好,6岁就进入了小学读书,从此开始了严格的求学生涯。胡耀邦10岁从初小毕业,他破格由胡家祠堂保送进了当地最高学府文家市立人高小部,这时正是1925年,新文化运动力兴末艾,学校里开设了国文、算术、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等课程,这为胡耀邦早早接受革命理论打下了基础。

    当时他和他的表兄杨勇都在一个学校读书,积极跟随校长他们参加新文化运动。年仅11岁,胡耀邦就担仟了少年先锋队队长和宣传组组长,表现了他天才的组织能力和严格律己的品质。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了,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在毛泽东指挥下,由江西抵达浏阳,随后—、一、三团会师文家市,当晚,毛泽东在胡耀邦读书的学校里召开前敌委员会议。在这里毛泽东提出暂时放弃攻打长沙的决定,开始了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在学校的草坪上,1000多红军战士倾听了毛泽东的演讲,当时只有12岁的胡耀邦和杨勇爬在学校的墙头上,观看了这一有着历史意义的场面。

    毛泽东气宁轩昂的演讲给年幼的胡耀邦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特别当毛泽东讲道“小石头总有—天要打碎大水缸”时,他仿佛汲取到一种力量,、

    毛泽东这番讲话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他才12岁,红军不带他,那次他差点就跟着红军走了。

    1929年冬天,刚满14岁的胡耀邦正式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了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15岁他终于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尽管大家都叫他红小鬼,而他学涯时的“国光”名,渐渐被人们淡忘。

    直到以后在中央会议上,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眼中,已经是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依然是个红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