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迪曲:玉米制种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26:09

规划(2009-2020年)中提到,未来12年,中国需要再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

2009年的中国玉米种业正处于前夜的状态,虽然种子仍是供过于求,但库存继续减少,已接近合理的库存水平即3亿千克左右;同时用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品质玉米种子比例大幅提高。

同时,先锋大力推广的单粒播种技术对于中国种植业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方面,单粒播种节约制种用耕地,目前,国家每年用于玉米制种的土地面积约为350万-400万亩,如果国内全面实现单粒播种后,制种面积可至少缩减200万亩;另一方面,也可节约制种成本,现在每亩土地制种成本约为1500元,实现单粒播种后可为国家减少制种成本30亿元;单粒播种还节省了人工成本,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约3.7亿亩,保守估计间苗用人工为10元/亩,则可至少节约35亿元以上。

中国农业与国外农业相比最薄弱之处在哪儿?目前最大的差距和最薄弱之处在农业技术服务。一个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是否有效,就看三个方面:当农户需要技术和服务时能否找到相关信息,能否找到相关部门,能否找到相关厂商。这三个问题不能解决,就谈不上农业技术服务。目前,先锋公司在全球共设有90多个研究和试验中心,1000多个地区性产量测试基地,提供的良种涵盖玉米、大豆、高粱、小麦、油菜、水稻、向日葵和苜蓿等多种作物,客户遍及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公司全球销售额达40亿美元,今年预计近50亿美元。中国目前种子的市场为40亿美元。

 

先锋在国内的生产和推广都是以与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的两家合资公司的名义在做,在合资时双方约定的分工是怎么样的?两家合资公司的董事长由中方来出,在合资公司管理上的重大决策,需要双方一致通过;合资公司的整体规划也由双方沟通,只是具体的运营管理以先锋以主。当年在谈判时双方有一个约定,即在合资公司中,技术、产品、管理和营销都是先锋来做的,因为我们认为国内种子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还是有一定差距,用中方的方法来管理,合资就没有意义了。中方如果认为他们的管理方法更好,他们可以用来管理他们自己的独资公司。而先锋除了合资公司外,在中国没有别的实际业务,我们只能来管合资公司了。几年来的事实也证明,这种安排是非常合适的。

合资公司中,品种使用费是如何规定的,是从销售收入中提取还是利润中提取?合资双方在品种使用费上是对等的,如果合资公司卖先锋的种子,中方就要交给先锋公司品种使用费,如果合资公司卖中方公司的种子,先锋也要给中方公司品种使用费。但事实上,敦煌种业自己的玉米品种基本没有,而这两年登海种业的新品种也较少。最近,登海两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种子确实不错,我们也希望能在合资公司中销售,但李登海董事长希望将这两个品种留给登海种业自己来卖。事实上,我们希望中方将一些品种纳入合资公司,但考虑到他们的现实情况,我们还是尊重他们的建议。至于使用费的提取,当然是销售额的10%,这个销售额是指净销售额,也就是扣除经销商和零售商返利后的销售收入。这个费用提完之后,再算利润,然后再按股权来分。这是国际惯例,提取品牌使用费的道理在于先锋中国实际上是用了总部的研发,如果先锋中国公司自己来作,恐怕要花费7—8年时间才能研究出新的玉米品种来。现在通过使用费的安排更有效率。国外公司的研发费用通常是每年销售额的10%,孟山都、先锋都大概是这个数。

 

自2006年以来,由于各种子企业盲目扩大制种面积,国内玉米种子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一般而言,国内一年玉米需种量为10亿公斤左右,然而,2007年生产和库存的玉米种子却多达19亿公斤。这自然致使各家公司销售价格下降、利润空间缩小。2007年和今年上半年,几家主要种业上市公司主业均有较大萎缩,甚至出现亏损。

中国目前有7000多家种子公司,其中仅玉米种子公司就有2000多家。中国最大的种子公司市场占有率为5%,前10名加在一起也不足20%。“中国种业过度分散的现状导致了科研力量和投资规模不够,推广和服务体系不完善。”敦煌种业先锋良种公司总经理邓联武说,相比之下,玉米面积比中国还大的美国只有300多家玉米种子公司,“因此,进一步整合,进一步市场化,是中国种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玉米种子方面,上市公司有登海种业(002041)、敦煌种业(600354)、丰乐种业(000713),而较大的民营公司则有河北三北种业、山西屯玉种业、北京奥瑞金和德农种业,其中德农种业是新疆德隆系掌舵人唐万新一手创立的公司,德隆帝国崩盘后,与万向集团和黑龙江上市公司华冠科技合作,后将业务并入华冠科技,并更名为万向德农(600371)。  万向德农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销售企业,2007年玉米种子销售收入5.8亿元。“国内种子业整合的概念应该说是从德农开始的。当年唐万新较早看到这种趋势,并付之行动。”

 

先锋公司的玉米种子市场,会不会像当年孟山都的棉花一样被国内公司挤占?这个可能性不大,孟山都的转基因棉退出中国有许多特殊情况。1995年,孟山都将抗虫棉技术引进中国,1998年开始销售。当时在中国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在河北销售的公司叫冀岱,在安徽的叫安岱公司。棉花的转基因通常只能以常规种子为载体,也就是说不仅可以留种,而且其他育种单位可以轻易地得到并复制,或将基因转移到当地的其他品种中。由于孟山都没有及时申请专利,所以使得它的基因流失,得不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当时国产抗虫棉也发展起来了。孟山都在中国推出抗虫棉之前,中国农科院的郭三堆研究员一直在搞抗虫棉,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连总理都到他的实验室去看望过他。郭与他的学生就住在试验室里,没日没夜干,终于在1999年,他们的种子也推到市场上了。这两个因素导致孟山都的市场大部分丧失,冀岱公司关闭,安岱公司的销量降到只有100吨。因此我一直强调,中国种子市场这么大,谁都不可能独大的。

 

先锋公司在中国是否直接或间接地游说政府?谈不上游说,仅是沟通而已。我们进入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要通过商务部和农业部,合资公司成立后,还要有国家级和省级的产品批准程序,这些都要与各级政府打交道。如果公司全球总裁来到中国,我们当然希望他拜会一下国家领导人和农业部官员,表达我们公司参与中国农业发展的愿望。另外,我们公司会有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人员与农业部保持沟通,做一些不定期的技术交流。我也听过中美商会等组织会有一些活动和向中国政府建议的白皮书,但我本人在过去的四年确实没有参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