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歌唱广场舞12步:电子图书是种选择绝非潮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00:57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09:54 eNet硅谷动力
作者: 姜美芝
【eNet特约评论】近日,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和《中国计算机报》联合发布了“2006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阅读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是在今年4月和5月进行的,调查对象为北京市4300名14岁以上去年曾买过图书的读者。
调查结果显示,“去周围图书馆借阅纸书”是读者获取图书最主要渠道,有45%的读者通过这个渠道获取图书;其次是“购买图书”,这个比例为31%,“在网站读书频道浏览图书”的占22%,“在网上图书馆免费下载保真电子书”的为21%。“从网络下载免费图书”的为19%。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六成读者获取图书的渠道。
由此,很多人认为电子图书取代纸质图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形势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
自从网络诞生那天起,就有人开始考虑用网络文字代替纸质文字的可行性,这样的想法甚至比网络媒体替代纸质媒体、电子图书替代传统图书,还来得超前和匪夷所思。近年来,关于网络媒体是否会取代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争论甚嚣尘上。有不少人认为,网络媒体取代传统媒体只是时间问题。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近年来传统媒体在全球市场上发展乏力的现状。
网络媒体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让身在传统媒体行业的工作者既恐惧又无可奈何,美国一位报社新闻记者愤愤不平的说:“无论如何,网络不能代替报纸,最起码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网络可以拿来包东西吗?”这句话虽然很长,但很有成为流行语的潜力,无论是关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关系的分析,还是在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中,到处都闪现着这句话的身影。
在笔者看来,新闻报道由于其即时性和短暂性等特点,比较适合在网上浏览,而且对部分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休闲时上网也是一种选择,利用这样的时间浏览新闻再正常不过。但是,新闻是一回事,图书是另外一回事,两者的消费习惯和适合消费的时间都不是一码事。新闻的即时性和短暂性使得其今天还有意义,到了明天,大部分就失去了价值。新闻没有收藏的价值,而图书则具有保存的价值,像笔者家里收藏的图书,大部分都看了2次以上,新闻报纸就不会如此,基本上是看完就放置脑后了。
上述调查的结果并不太适合作为判断的依据,因为:
一、选择人群不够合理
上面提到,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北京市4300名14岁以上去年曾买过图书的读者。这里就没有说明,这些人是什么身份,购买的是何种图书。比如说,对一些中学生来说,他们肯定会购买一些参考资料,这些当然也属于图书的范畴,但这和普通人群购买图书进行阅读是没有可比性的。学生学习通常都是利用纸质图书,网上学习的出了一些远程教育外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说来,为了学习他们必须购买图书,这种购买行为不代表他们具有购买或阅读习惯。从这个层面来说,相关人群的调查结果不具实际意义。如果想预测或判断电子图书的发展前景的话,最好选择学生群体以外的人士,或者是注明所购图书非学校学习用的参考资料。
其实,当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是反对学生上网的,因此学生通过网络阅读读书的机会并不多。按照通常的阅读习惯,一部小说或任何一本文学书籍,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集中阅读,快速看完,如果偷偷在网上浏览的话,估计没几个人有兴趣。就拿笔者来说,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诛仙》一书,觉得非常好,就开始在网上浏览起来,但是看完一部分后,网上没有更新了,隔了有半个月,现在就不太想看了。
二、网上浏览与阅读图书
调查结果中所谓的互联网占获得图书渠道的60%的说法,包括“在网站读书频道浏览图书”所占的22%。事实上,网上浏览与阅读图书也是两个概念。朱星辰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作为第一个在网上出版图书的作者,她表示:“我很喜欢在网上看东西,但还不太明白电子书的概念。”她认为,采用电子书先行的方式对她作品的销售至少不会带来什么坏影响。“网上销售的同时也有试读的选项,读者在买书前可以先看看部分内容,以决定是否再买。这些对图书的销售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也就是说,网上浏览很大程度上是读者获得信息和进行选择的依据,并不是说在网上浏览就代表读者已经阅读,不再购买图书了。事实上,网上的部分图书信息就好像产品广告一样,只不过让读者了解个大概,再根据个人喜好决定是否购买图书。
另外,还应该注意的是,进行网上阅读的读者,即使不再网上阅读,也不一定就会购买图书。对于原本就不喜欢购买图书的人来说,当他们通过网络了解了图书后,反而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三、消费成本与消费习惯
其实,人们之所以作出电子图书取代纸质图书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消费成本的计算。当前,网上图书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而纸质图书则需要先购买,然后才能消费。人的天性当然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消费方式,据此,有人作出了电子图书必定取代纸质图书的判断。
事实上,这种判断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漏洞:一、电子图书是否会一直免费;二、读者是更注重消费习惯还是消费成本。
去年,Google的“网上图书馆”工程因尚未解决“侵犯版权”问题而被迫暂时停工。Google对外宣称,“网上图书馆”将在三个月后,最早在十一月一日重新开工。此后,雅虎公司宣布加入旨在提供免费图书内容的“开源内容联盟”,并提供其后台搜索技术。然而,即使以雅虎为首的“开源内容联盟”声明除了版权方许可,否则不扫描具有版权的书籍,依然还是有人对其行为大加质疑。事实上,自Google开始炒作网上图书馆的概念而来,美国出版业、图书馆业和部分作者就一直横加指责,让Google的行动举步维艰。由此可以看出,即使电子图书盛行,免费的可能性也不大。而当电子图书真正盛行以后,由于版权所有者的打击,现在已经免费的图书也必将逐渐收费。
对于消费习惯和消费成本的选择问题,笔者认为大部分热衷阅读的人是倾向于消费习惯的。不管怎么说,网上阅读和书本阅读的感觉相差甚远。古时候有人在阅读前焚香沐浴,看重的是品味。而那种闲暇时躺在床上阅读的乐趣也不是在电脑前能够体会到的。当然,受经济因素影响,部分人会在部分时候选择电子图书,这点笔者毫不怀疑。
就此而言,电子图书会对传统图书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就目前看来,电子图书决不会完全替代传统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