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双龙木乃伊那集:高迪留下的问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7:11:40

品味大师

高迪留下的问号

2011年8月12日   20:20-解放周末·装饰·广告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学文

左图为:120年,神圣家族教堂和自然一起生长。

右上图为:排音孔、星状顶、钟楼内观,教堂几乎集中了高迪一生关于建筑的所有创新。

右下图为:受难立面图样,1911年高迪亲笔绘制。

  本报记者 顾学文

    本版新推《品味大师》栏目,既是为了向那些真正的大师级设计师致敬,更是为了能在品味他们的作品与人生的过程中获得启发。

    首先推出的是安东尼·高迪。这位诞生于19世纪的建筑大师,一生为家乡巴塞罗那留下18件作品,17件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其中3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代表作神圣家族教堂从1882年开始设计建造,历经120年,至今尚未完工,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件在建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在带给世界震撼的同时,更给世人留下问号。

一件建造120年尚未完成的作品

    19世纪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复兴,最重要的反映是建筑领域的惊人发展。巴塞罗那是该地区最发达的城市,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宗教精神也在汇聚力量。

    1881年,书商波卡贝拉将藏在书店地砖下的毕生积蓄拿出,买下了位于巴塞罗那扩建区的一块地皮,梦想建造一座全新的神圣家族教堂。

    波卡贝拉对于宗教的热情并非孤立无援,信徒们纷纷捐资。1882年3月19日,教堂正式动工,维拉尔是教堂的第一位建筑师,他为教堂定位新哥特风格。但一年后,因为意见分歧,维拉尔选择了离开。

    高迪接手了这项工程。从此,他在神圣家族教堂上倾注了其有关建筑和艺术的全部禀赋,把生命中最后的43年光阴都献给了这项工程。

    他重新规划布局,设计的教堂基于长94米、宽60米的拉丁十字架形状而建。主殿由五座殿堂组成,位于中间的一座宽15米、高45米,剩下四座分列两旁。十字架的双臂位置分别对应着外观上的诞生立面与受难立面,第三个立面荣耀立面位于主殿的前端。叶片状的半圆形后殿由七座小教堂组成,后殿底下是地下室,有13座小教堂。整座教堂规模宏大,神圣庄严,无数的尖顶与塔楼伸向天空。

    为了突出教堂的神圣庄严,他甚至重新规划城市扩建区,为的是能让人们从各个角度看到教堂170米高的主塔,同时还能看到教堂三个立面中的两个。

    高迪接手时,由维拉尔设计的地下室立柱已经在建设中。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它们增添自然风格的柱顶。很快,这座本属新哥特式风格的地下室就显现出高迪强烈的个人风格。后来,高迪的遗体就埋葬在地下室的墓穴中。

    地下室完工后,高迪开始着手半圆形后殿的建设。滴水嘴、窗户、顶部尖顶……都明显贴着高迪的标签。工程时快时慢地进行着,高迪则埋首于绘制更多的图纸。在他生前的最后12年里完全谢绝了其他工程,把工作室搬进工地。他使用模型、设计图来阐述自己的灵感,可惜在1936年的西班牙内乱中,设计图被烧毁,所幸石膏模型得以保存,今天的人们据此继续着工程。

    经过120年的建设,教堂三立面目前仅竣工一面: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栩栩如生的雕像……所有的一切让观者惊叹。

    但是,对于教堂完工的日子,人们心存问号:它像大自然一样,每天生长着,仿佛没有尽头。

一段堪称传奇的人生

    1926年6月7日,巴塞罗那热闹非凡,街道上正在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欢乐被一桩意外打断——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被电车撞倒,路人将他送去医院。3天后,“流浪汉”在医院里去世。此时,人们才发现那竟是安东尼·高迪。出殡那天,全城的人为他送葬。

    和离奇的死亡相比,高迪的出生很平常。1852年6月25日,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的一个铁匠家庭迎来了第5个孩子,取名高迪。童年生活简朴、平静,甚至寂寞,因为患有风湿病,他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唯一能做的就是静观世界。哪怕是一只蜗牛出现在他眼前,他也能静静地看一整天。后来这只蜗牛出现在他最宏大的作品中——神圣家族教堂后殿的拐角处爬着一只“蜗牛”;教堂钟塔内令人眩晕的旋转楼梯,是“蜗牛”壳上一圈又一圈的螺纹。

    青年的高迪依然孤僻内向,学习一般,只是图画得特别棒。

    1870年,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在校的头两年,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医校刚毕业的大哥去世,接着母亲病故,最后姐姐撒手人寰,留下孤女。老父亲只好带着外孙女搬到巴塞罗那与儿子同住。高迪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养家。还是学生的时候,他便参加了巴塞罗那若干“奇观”的建造。名义上他是几位大建筑师的助手,但是交给他设计的部分全是他独立完成的。1877年,高迪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这也是他的毕业设计。方案引起很大争议,最后还是获得通过。只是校长很迟疑:“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高迪用他一生18件作品17件入选国家级文物、3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奇迹证明了校长关于天才的判断,又用他“贯彻”一生的古怪行为来说明校长关于疯子的预测精准。他终生未娶,常年留着大胡子,成天阴沉着脸。他只说加泰罗尼亚语,只带两个学生在身边,吃得比工人还简单,有时干脆就忘了吃。三五年里,他可以天天穿着同一套衣服,又脏又破。曾经有人把他当乞丐施舍。除了商人古埃尔,高迪没有别的朋友。

    高迪的传奇人生给作家带来灵感。小说《高迪密码》风靡全球,它称高迪的七座建筑分别藏有密码,可导引出高迪临终前的最终秘密。

一个值得品味的问号

    近半个世纪的热情、努力和创造,只为了一个目标——使神圣家族教堂尽善尽美。高迪在给世界留下震撼的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问号。

    教堂始终在建,问号何时变成句号,人们心中的悬念在滋长。

    而在后世建筑师们的心中,这个问号更值得品味。

    建筑技术可以日新月异,但精益求精的设计精神不应随着时间的快速发展而暗淡。这种精神存在于高迪身上,同样也在我国老一辈建筑大师身上闪耀。1982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华亭宾馆的设计。当时的院总工程师周礼庠已年近70,可他还是经常下工地,并会随时随地考问年轻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比如这里为什么这么设计,为什么是三根钢筋,而不是四根或五根。被问的人一定得报出详细的数据、说出充分的理由才能过关。有这样的导师言传身教,就在全院形成了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要做到严谨踏实,就必须静心尽力,花功夫慢慢磨。如果高迪一生作品无数,或许就不会有这些经典传世了。

    因为,时间是最伟大的哲学家。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画画很快,有时一天就能完成一幅,可卖掉它却常常需要一年。他不解地问一位画家:“为什么你的画只要一天就被人买走?”画家回答:“因为我用一年来画它。”

    快与慢是一对辩证关系,同样体现在建筑行业。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至100年。但是中国的建筑平均寿命仅为25至30年。虽然这一数据在业内引发争议,但部分建筑“短命”却是不争的事实。建筑“短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太快,一些建筑项目上得太快。有资料统计,全国平均每天都有一栋摩天大楼出现,我国高楼大厦的数量已是纽约的四倍。

    “快”就很难有充分的多方论证和完善的长远规划。“快”使一些建筑只存在十几二十年,就因规划不合时宜等原因而被拆除,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快”有时更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一年前,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一年后的今天,媒体调查发现舟曲又在高速建设68家水电站,这样的“快”让人胆战心惊。

    虽然“短命建筑”的出现有诸多原因,但作为设计师们也应有所思考。近年来浮躁的社会心态同样影响到设计行业,业内不乏也有模仿抄袭、粗制滥造的现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百废待兴,为尽快满足人们生活所需,建设快些无可厚非,但在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当下,应该从容些,放慢些速度,使之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慢些,糅进的是人性的关爱,植入的是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