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治疗:亮丽每一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02:30
崔峦先生在福建省小学作文研讨会上的讲话

 

发表于2009-11-8 20:02:00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小语会搞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全国小语会全力支持。这些年,全国小语会抓阅读研究比较多,抓作文研究比较少,不是说作文教学不重要,而是阅读教学还有很多问题,腾不出手来研究作文。福建省对于作文教学研究比较早、做得比较好,出了不少的成果。

作文与阅读相比,从全国看比较滞后,但是,作文教学非常重要,绝不亚于阅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非常重要,也绝不亚于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强调的是“理解与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从全国看,阅读教学还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多。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怵作文,对习作望而生畏。

作文难不难?都认为难。我以为习作不难、又比较难。

“不难”,是因为作文就是用笔写话、用文字交流。会说话,加上认得字,就应该会写话,如高玉宝能够写出《半夜鸡叫》。课标对小学生作文要求并不高,认为就是“练笔”、就是“习作”,所以不难。

“比较难”,是因为作文它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需要一个人有比较好的观察能力,有一些生活阅历,有一定的语言储备,有比较敏锐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另外作文说它难,首先从课程方面说,有其原因:

第一方面,国外的母语课程,其课程目标更重视语言的表达和运用,如日本,提出培养适当的表达国语、正确理解国语的母语教育目标,“表达”放在前,是“表达”优先;再如英国,培养学生口头和文字的熟练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听力,并培养具有浓厚兴趣的、丰富知识的、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情感,也把“表达”放在优先地位,而我国是“阅读”优先,以“阅读”为核心。

第二方面,教材原因。课程是阅读优先,教材必然也是阅读优先,阅读的分量比习作分量重得多,而国外的口语交际、习作占很大比重,如日本,按“三个领域一个事宜”,即听说、写作和阅读领域,语言知识事宜来编写,某一出版社的日本教材,9个单元,侧重写作的占3个,还有综合性学习1个,阅读仅为4个单元,每单元1篇文章;德国的教材,说写的训练占很大篇幅,突出语言文字的实用功能;美国有独立的表达课本,而我国阅读30多篇,习作7-8次。

第三方面,教学方面,国外大多数的国家,用于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时间,大大多于阅读,而我国是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为4:1,时间少,要想扭转习作难的局面——难。

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宏观上给习作更高的比例。因为作文能反映综合语文素养,设计更充实、更有序。增加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时间。语文终究是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清代一位学者教学生的课程安排是隔日写诗,逢三、八写作文,习作的密度比我们现在大多了;其次,改进作文教学、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注重培养三种能力,加强指导和讲评,教师以身作则,加强课内外的联系等等。福建省重视作文教学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安溪县申报国家习作教学研究课题,很多老师都在研究作文教学,如厦门市肖俊宇、福州的何捷,漳州的蔡凤易老师等等,福建省普教室的黄国才老师还上作文课。我想在座的老师们也有自己的经验,提供更多机会、更大平台,供老师们交流、分享。

关于作文教学的改革,我谈几点建议:

一.要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的观念。

有人随机抽取了456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作文方面的问卷调查,“不喜欢的”占77.8%,比例很大,喜欢自由命题作文的占54.2%,说明希望老师自由拟题;那么学生存在哪些困难呢?认为没有内容可写的、无新意的占60.1%;在作文指导上希望老师有所启发、希望同伴共同讨论的占67.5%,说明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希望写自己想写的、希望教师启发、同学交流的占很大的比重。如果这个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话,前提是要确立正确的作文观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课标低年级侧重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是习作,到初中才用“作文”“写作”一词。我们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作文是写话、是生活的需要,如同衣食住行一样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需要什么就写什么,要求不高,没有必要都向“优秀习作”看齐,只要把自己的见闻、情感,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就行。

2.一定要重视激发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拓宽源头,就能使“诗人”发出美妙的音节,如一位两岁零三个月的小孩子,有一次玩手电筒,发出这样的赞叹:“小手电,拿手上,我把开关打开了,哈,射出一个小太阳!”低年级写句子、写话,要激发兴趣,激起表达的欲望,让孩子有表达的冲动,使他们跃跃欲试,孩子们觉得写作文不是负担,而是快乐。各年段都要激发兴趣,快乐地写,想方设法长久保持兴趣。这是老师需要花心思,经常做的工作。如江苏的管老师,还给学生以发表的机会,班级办周报,每个孩子都有发表的机会,有一系列激励措施,孩子想在周报上发表文章,就想方设法写好作文,没有在周报上发表,就感到遗憾。

3.要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习作要求。作文首先是做人的问题。“求真”是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诚诚实实。作文是教人求真立诚的学问。“诚于中,形于外。”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首先,学会做人,既教做人又教作文。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什么时候都要把握住。对小学生来说“求真立诚”就是要帮助他们解决作文内容问题,否则“五子登科”,胡编乱造,非常可怕。作文的源头活水是生活,鲜活的现实生活,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新发现,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4.作文是技艺、是能力,形成技艺、练就能力靠训练。作文不是知识,空讲无济于事,要勤动笔、少束缚。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思路来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不满足于每学期7、8次习作,要把小练笔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渗透到生活中。严格地说,作文是一种习惯。习惯靠历练。习惯好,作文能力则强,如勤于观察、勤于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了再写的习惯;打腹稿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笔记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等等。我们老师自身的书写工整,孩子的书写才能规范工整。我们福建省普教室新来一位黄国才老师,字写得很漂亮。

5.要确立习作基于阅读的理念。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怎样写,大多能够从阅读中领悟到。凭借课文的例子,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其次,厚积才能薄发。读写结合,加强课外阅读。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增加文化积累、语言积累,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然促进孩子习作。孩子们能够从阅读中得到启发,并受益的。国外重视阅读,如美国的马萨诸赛州,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全校每天拿出25分钟来阅读,任何人不能侵占,从校长到老师、从员工到学生在这25分钟里,不得做其他事情,就是阅读,让所有人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多么重要、多么神圣的事。很多的学校都意识到阅读是最好的模式。

6.习作教学要开放。学生的习作要个性化,以往的习作教学太封闭,思想、内容、形式都封闭,其实质是思维、情感的封闭,缺乏思想、情感,不能写好作文。作文要以自己的真语言、真感情来表达。“文必己出”,是古往今来的写作原则,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同,每一篇习都不同。习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源,习作是泉。今天的生活与昨天的不同,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天天不同,不能总是重复别人的内容和形式。开放思维、开放情感、开放形式,只要开放了思维和情感,就会有创造,如某孩子写春雨:“春雨沙沙不停地下,天公这位爱钓鱼的爷爷,就把千条万条的鱼线洒下,钓啊钓啊,没钓起鱼,却钓起一地葱绿、一地鲜花”,多么富有诗意、有个性地表达。

二.作文教学、作文训练,要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写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主张开始得越早越好,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图画代替,可以问别人,只要能把意思表达出来就好,如“画与话”的形式,先画一幅画,然后写一二句话,可以直抒自己的情感,比如于丹教授说她二三岁就开始写话。写话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为什么高兴、为什么伤心等等,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鼓励孩子写日记,一个人无力完成,就一组人、一个班完成,如一个组发一本或一个班发一本日记本,轮流写、循环写,大家一起写日记。这样还有一个比较、学习、竞争的过程,“你写得的,我要写得更好!”还可以观摩学习等等。还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渠道来表达自己的见闻,对于好的孩子,还鼓励写童话、写诗。低年级是想像的敏感期,不要错过了这个阶段,如小孩子“过家家”,不停地说——在干什么?在编故事、在编童话、在编儿歌啊。

中年级,搞“素描”——描摹事物的能力。素描本是美术的基本功,习作也可以。中年级要注意描摹一景一事一物一场面,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同时丰富他们的想像力。一景一物一事写一片段,是好方法。前苏联十分重视素描练习,包括法国,如观察人的表情、天气、树木等来表现自己的快乐或忧愁,组织集体的素描训练,大家商量好了再写,有时是你写一二句,他接着写一二句,几个人共同习作。苏霍姆林斯曾经提了233个习作题,写生的观察题共116个,近1/2,足见重视素描的程度,这些题目又分为两类,一类是艺体性的,如观察校园里的花、大自然的美景,进行审美教育;一类是科学性的,如观察燕子搭窝、小麦抽穗、蚂蚁生活等。

高年级,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及其他形式,如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们写记实和想像作文都还可以,比如,亚广联组织的听音响写作文比赛,如不同的声音编故事,很好,而写研究性作文的能力远不如国外的孩子,如美国。据报道,中国的孩子在美国读书,十岁就可以就“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写出20多页的作文。写研究报告是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加工、组织、取舍、表达,这方面的能力我们的孩子比较差。根据要求搜集信息、加工处理、连缀成篇的训练少、能力低。

三.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从前面的调查发现,孩子习作难在内容上,帮助解决内容的问题,是作文指导的首要问题。另外,要很好地组织材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细写什么简略写什么、哪些内容可以平铺直叙哪些内容需要画龙点睛——这是思维能力,再动笔写,是表达能力,三种能力结合起来训练。在生活中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推理判断,有条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三种能力综合发展。

培养观察能力。谁的观察能力强,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如叶老说,初学者要下功夫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要细致,小学生精细观察能力不强,可以做实验,比如教室有四个窗台,在四个窗台上各放一种花,问同学们这四个窗台上分别放着什么花;过几天调换一下,然后考学生,四个窗台上分别放什么花,逼着学生仔细观察、留心生活;二要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如以时间为序、方位为序等等;三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的能力;四要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保持新鲜感、好奇心,别人没发现的我发现,每一次都有不同发现,如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发展观察能力,还有如连续观察,比如养小植物、小动物等。

思维能力。叶老说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想心思”,想什么——我为什么写?我写哪些不写哪些?哪些先写哪些后写?怎么写(组织语言和表达方法)等等,想的过程,是把思想、语言、方法合起来思考的过程,如列提纲、拟标题来帮助想清楚,构思可以出人意料,高人一筹。还有打腹稿。在西方还强调一种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如教孩子形成自己的观察习惯、形成推理、有根据地判断、使思维有理有据等等。

表现能力,语言的表现力。一靠平时的语言积累,二靠对语言范式的积累,这两方面都靠课内外阅读。

四.作文指导要在内容上下功夫,作文的讲评要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老师以为是要教学生怎么写,其实作文指导,首要的工作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在你的指导、激励下,全班同学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成功了一半。老师的指导要在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拓宽视野上下足功夫,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想表达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儿童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词汇,此时不愁儿童作文的内容不丰富、感情不真实、语言不生动。方法是无拘无束中漫谈、聊天,从中引导写什么,想办法把孩子的认知记忆库打开,把认知记忆库中的“珍宝”拿出来;接着,围绕这次作文内容都写些什么?新内容、新角度、新认识,比如很多孩子都写过介绍自己的作文,是不是都写长什么样、有什么特长等,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如在家与在校有什么不同,写一写双重性格的“我”,好孩子的双重性格表现更明显,如在校大扫除抢着干,是模范,而在家,地上一张纸都懒得捡,这种双重性格被孩子自己发现并写出来,也是自我教育——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再如写“我的爸爸妈妈”,学生往往是搜肠刮肚、闭门造车,不妨学学国外,鼓励孩子去采访与爸爸妈妈有关的人,如爷爷奶奶、同事,到工作单位看他们怎样工作,通过采访、观察、交谈等获得第一手资料再写,这样写出来的就是立体的人、真实的人,内容也具体、感人;还有如国外的讨论式作文——集体创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几部分写,你写开头、我写中间、他写结束,这样对后进的孩子是有效的帮助,如写“我的理想”,让选择共同理想的孩子组成一组,开展活动,进行采访相关人员,然后交流、商量之后以不同形式写作,如何采访、如何记录、如何写收获,大家出主意,然后分别起草习作,共同交流,最后誊写抄录,把个人与集体、分工与合作结合起来。发达国家作文教学是开放的,主张孩子进入真实的世界,到社会、自然,接触生活,如在美国,三四年级的孩子在市议会模拟议员开议会、选举演讲,像模像样,这也是一种民主意识、参政意识的培养。

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打开思路,每个孩子找写想写的、能写的,特别想写的东西,不要一开始就讲写法,限制学生。要先放,让学生感到有许多内容写,从中再选择最熟悉、最有感触的写,然后针对本次的重点写,每一次有针对的让孩子讨论,怎样才能写得更具体、更明白,这样才是最有效的指导。

作文讲评,三五言之后,就读范文、就表扬一通,受表扬的沾沾自喜,没有表扬的事不关己,没有多少实效性。作文讲评,最重要的功能是激励,特别是激励暂时写不好的、缺乏自信的孩子。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一个孩子如果在两三个月内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效果,那么他的热情就会消失。人的天性是被人肯定。如果老是被批评,如何学得好?老师要激励所有学生,特别是暂时表现不好的孩子。孩子写不出、写不好怎么办?不着急,有办法,如好好谈谈,再找出好的,帮助写清楚、写通顺,下次在班上朗读,大加赞扬,一来二去信心就来了,动力就有了,慢慢地就可以写出很优秀的作文。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甚至要偏爱“差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的快乐,激起他们对下一次作文的期待和欲望。

作文讲评,一般地可以先讲评优点,激励先进,后指出共性的不足;可以交流欣赏,不是一二篇,而是全班同学的习作成功之处,如读出学生的作文题目和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写什么”“他写什么”,而后感到“我怎么没想到”,鼓励每个孩子读一读自己觉得最得意的内容,享受到成功的愉悦。老师在其中作一些恰当的讲评。讲评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是对今后习作的指引。

修改,从改错别字到句子到一段话到一篇文章,可以选择中等生的习作,先肯定优点,再是不足的,或者老师通过加工把共同的不足编成短文,然后全班修改,最终目的是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五.写“下水文”就是备作文课必做的功课。

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时,我们是否想过自己写过没有,自己写文章的能力又怎么样?语文老师真得要向其他学科老师学习,如美术老师,一边讲一边画;音乐老师,一边教一边试唱;体育老师,一边讲一边练习等等,语文老师应该向他们学习,先自己练一练。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文章,最简单的原因是老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学生听不到老师谈写文章的体会,再好的方法也教不出好作文。叶老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若动笔,或写相同的、或不同的,则能有效帮助学生。“动笔写”用比喻说,就是“下水”。对这次作文的指导要点拨到点子上,就是自己练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写“下水文”的重要性,这也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在这方面也有做得好的,如杭州一位老师,早在二三十年前就用“下水文”,如《王老师和同学一起写作文》,包括写实篇、想像篇,是写“下水文”的结晶。到2000年已经写了一百多篇,学生有一百多篇获奖、八百多篇发表,绝大多数学生都成名成功。

教师写“下水文”,首先体现对学生的爱和尊重。老师作文加口头言说,既言传又身教,对改进指导起很重要的作用,能感知孩子习作的甘苦,知道哪些地方有难处,指导就有针对性,就有平常心,指导命中要害,言而有效,期待福建的老师用好“下水文”。

六.加强课外阅读和平时练习的指导。

无论是训练阅读还是习作,一定要两条腿走路——课内与课外并行,尤其是课外阅读,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8岁儿童“能读会写”,开展全国性的阅读活动,推广十年来,有长足进步。美国孩子下午三点左右放学,回家两件事,一是锻炼身体;二是上图书馆读书,图书馆服务者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他们借书一借就是一大撂。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少之又少,可叹又可怜。希望福建省能让小学生读得更多些、更广些、更好些,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想办法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内,课外难以落实,至少在课内得到补偿。课内指导、展示、交流,激励孩子持续阅读,像深圳、山东,让孩子在课内读更多的书,甚至压缩教科书的内容,十二本教科书三、四年就上完,剩下的时间指导课外书阅读。还有每周一节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希望福建省总结经验,走在全国前面,如低年级读画本、诗歌、古诗词;中年级读儿童文学名著、童话;高年级读古今中外名著、中华经典、现当代名著,等等,最好的小学六年能读上千万字。小学生有几百万、上千万字的阅读量,他的阅读能力不强、习作水平不高,也难。

加强平时的练笔,体现在阅读课上,设计一些合适、有效的练笔项目,精读课文每一篇都可以找到一二个点进行小练笔,这方面台湾、香港做得好,真正把课文做为“例子”练习。我们要跳出阅读课就是教课文、就是理解,如果再这样下去,真是“死定了”,没有出路。结合每一篇选择一个训练点,动动手,或写感受、启示、看法、想像、扩写、缩写、续写等等,采取不同的方法、形式,把练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针对生活的需要而练笔,为了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而习作,比如写留言条、节日生日写祝福语、写观察日记、成长日记——贴照片写记录、办手抄报、班级周报,把自己日常经历写下来,为学校的布置、环境写提示语,给远方的亲人写信,为学校某方面写建议、写读书笔记,在小区里面出宣传板报等等,生活中用语文的机会多,生活多么广阔,语文的用武之地就有多广阔。

课改以来,好的经验很多,借此研讨活动交流,使经验更加有声有色,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

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