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网二手碰碰车:变革才有机会,持续铸造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4:20:34

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在加工制造业方面,国内不同行业的集中程度粗具规模。就珠三角而言, 早已形成不同的区位板块,以国家高额的出口补贴政策为推手,连年增长的国际贸易量始终雄踞国内第一,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带动关联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近千万的外地人沦为这个地区的劳工。珠三角成为中国最大的加工制造基地,和最近一些年逐渐雄起的江苏和浙江,以及其它地区的不甘示弱,争先恐后地融入生产中低端产品的“世界加工厂”。
但是,从2007年伊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下调、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因控制贸易顺差而实行的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和台账保证金制度,以及越来越明显的原材料与能源涨价和劳动力短缺造成的人力成本增加等国内外一系列经济环境变化,不同行业的加工贸易出口总量相继出现明显下滑,进口总量在悄悄攀升,利润回报率明显减低。一年一度的广交会即是贸易计量器:2006年前,广州仅在广州火车站附近的会馆开展,盛况空前,场场挤爆;今年以来,近年来新建于琶州的数家设计豪华的会馆内,连曾经辉煌的陶瓷业博览会也出现门可罗雀的表现。珠三角为出口创汇而过度扩张的加工业及投资建设的关联产业,其历史沉疴如溃堤之洪。其中,以超过1/3的中小企业倒闭为源头,超过三成的外商转移投资为代表,广东外贸增速已连续5年低于全国,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并将多年来被GDP掩盖的能源消耗、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问题一一呈现出来。甚至于,因其具有明确的风向标意义,可能类似地震前的蟾蜍效应,产业结构趋同的内地中小企业正逐步感受到愈来愈强烈的挑战。
输赢命悬加工制造业
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来看,广东加工贸易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生产传统轻工业品为主的简单加工装配,扩展到零部件、机电产品的加工装配;至90年代后期,发展到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装配及属地化配套生产;进入21世纪后,逐步由OEM向ODM进而向OBM转变的新阶段。特别是“十五”期间,广东企业逐步增加购买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大量引进优秀管理人才,随着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产品结构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IT、机械、高新技术过渡,以华为、格力、美的、TCL为代表,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不过,珠三角经济因为外贸依存度高这一十分明显的产业特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及以上产业尚不占主流,尽管近年来一般贸易总额在逐年增加,但加工贸易所占比例仍维持在60%以上;同时按国家经贸委关于“中小企业是指年营业额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定义,加工贸易主体在总体上仍主要由占95%以上的中小型企业所构成,这一现实始终没有变化。
加工贸易具有“低档次、技术落后、低附加值”特征,整个运作过程只需要采取“三来一补”和“大进大出”方式,是大多数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工业的基本方式。
而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两高一资”及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商务部由此发布的加工贸易禁止目录,也必然加大对出口减速的影响。
今年一季度,广东进出口总额为1499.3亿美元,增长14.3%,低于全国进出口增幅10.3%。其中,出口增幅同比回落11%,且低于全国23%的增幅;2月份出口增长4.1%,低于1月份26.3%的增幅。同期,我国外贸出口增幅也从去年的20%左右跌至6.5%,工业企业增加值涨幅创下2006年12月份以来的新低。更多的数据表示,包括广东在内的中国贸易经济总体呈现出口减速、进口提速的趋势。
持续低迷的美国经济也在影响中国,更由于广东企业的出口对象多为欧美国家,珠三角的加工制造业早已站在凛冽的寒冬,随着日益涨价的成本可谓雪上加霜!
无不涨价的成本之殇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提供的数据,至2003年末,中国有99%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这个比例至今没有改变。如果我们将加工制造业都总结为传统产业,应该说,缺少真正强大的、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应该是广东乃至国内经济社会的真实现状。目前,普遍面临着核心技术与管理创新能力的不足,也由于自主品牌混杂,造成国内知名品牌不多,驰名世界的品牌更是少之又少的现状。
在社会生产力和其他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明显的人力、土地与资源供给优势,投资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之初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投资选择。珠三角充分挖掘并利用地缘、政策与资本的多种优势,率先快速地实现了地区工业化。
不过,最近数年前述优势渐趋消失。一项调查表明,仅就成本考虑,自去年以来,珠三角制造业成本总体涨幅平均为20%,46.9%的企业认为这将使制造业企业盈利减少而面临亏损,33.8%的企业预计未来两年内将有约20%的企业因此结业,30.6%的企业更悲观地判断至少会有三成企业会倒闭。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原材料和能源方面的涨价压力外,企业面临的另一个主要的问题则是需要给工人增加工资。为什么在面对原材料和能源涨价已经持续了近四年之后,《劳动合同法》的颁行如此地牵动中国企业的神经呢?这或许从事实上说明了中国加工制造业掩盖其牟利原罪的最后一片遮羞布已被官方扯去,死的原材料可以切薄砍短、短斤少两,活的人力不再可以任意宰割。
对从事加工贸易的工厂主来说,过去和现在,人力都是最不值钱的。当削减员工数量和压低一切可以被压低的工资之后,他们还感觉人力成本太高,这并非说明人力开始值钱了,也不是说明人们有更强的购买能力了。相反,这充分表明连国内的消费能力也在大幅下滑,更多人因为没有就业保障而不得不节衣缩食。从营销战略方面讲,加工贸易企业过去习惯性地在其生产的产品品质选择上为谋求出口而过于“崇洋媚外”的明显“奸商”做法,令有购买能力的国内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而不断降价且技术先进的国外优质产品更具吸引力。
可见,过去我们自诩的成本优势其实并非真正的结构性优势,也不能说明成本管理水平,只是一种购买成本的价格优势。因此,一旦开始要求按公平市场原则出牌,经营困境就立马显现出来。且随着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紧缩,必然有更多的中小企业难以为继。
壮士断腕浴火重生
在我看来,根据传统,前文援引的很多官方数据未必真实反映了广东中小企业现状,至少形势只会更严峻,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并非短期和局部现象,应该是中国企业如何争取独立地走向世界市场,为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一次大规模的经济潮流。
广东加工制造业将何去何从?中国加工制造业将何去何从?这不仅是现象,更是选择问题。限于文章篇幅,不作纵深展开。
从宏观层面讲,政府在强化程序审查职能的同时,应结合自由市场的经济规律制定或修正经济政策。通过对产品质量安全、劳动合同审查等方式,淘汰与转换一批明显实力差的中小企业;通过资质审查方式指导、调整和干预地区行业的企业资源重组,关停一部分明显不具有长期发展条件和违法经营记录多的企业;通过出台产业政策等方式帮助相关企业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通过财政扶持与修正经济法律等方式,对有研发能力的企业给以一定的财政扶持,或提高以工业产权入股相关企业的认资比例等。
从企业层面讲,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主变革能力。一方面,在具有相对实力之时未雨绸缪,主动地实施战略变革,关注长期利益,以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短期利益,着力寻求、打造优秀的人才团队,通过努力创新技术与管理,尽快实现角逐世界市场的跨越;另一方面,对于深陷危机之中的中小企业,正确认识与接受现实远比强弩之末的硬撑更有战略价值,要勇于放弃那些市场需求很难带来长期回报的产品,要理性对待那些市场与回报不明朗的产品,要通过紧密型合营方式解决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存在的组织生产方面的结构性缺陷或障碍等。

世界经济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实中小企业如何面对宏观形势的挑战?如何进行行业间的竞争?如何化危机为机会?我们现在不仅要认清形势,更要积极采取行动。成功属于主动变革与及时变革者。
请注意,是“变革”而非“调整”,仅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

 

特别说明:本文已首发于《中国中小企业》杂志,其他刊物登载请通知该刊与作者。

业资源重组,关停一部分明显不具有长期发展条件和违法经营记录多的企业;通过出台产业政策等方式帮助相关企业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通过财政扶持与修正经济法律等方式,对有研发能力的企业给以一定的财政扶持,或提高以工业产权入股相关企业的认资比例等。
从企业层面讲,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主变革能力。一方面,在具有相对实力之时未雨绸缪,主动地实施战略变革,关注长期利益,以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短期利益,着力寻求、打造优秀的人才团队,通过努力创新技术与管理,尽快实现角逐世界市场的跨越;另一方面,对于深陷危机之中的中小企业,正确认识与接受现实远比强弩之末的硬撑更有战略价值,要勇于放弃那些市场需求很难带来长期回报的产品,要理性对待那些市场与回报不明朗的产品,要通过紧密型合营方式解决市场前景好的产品存在的组织生产方面的结构性缺陷或障碍等。

世界经济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实中小企业如何面对宏观形势的挑战?如何进行行业间的竞争?如何化危机为机会?我们现在不仅要认清形势,更要积极采取行动。成功属于主动变革与及时变革者。
请注意,是“变革”而非“调整”,仅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