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水架哪种好:中国一年投入一万亿军费,解放军会变成什么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8:49

中国一年投入一万亿军费,解放军会变成什么样?

毫无疑问,目前的中国军工体制正在向大军工体制转变。所谓大军工体制,实质是以政府和军队公共采购为先导的开放的军工体制。


中国陆军


东风21C

  从产业分工看,军工产品可以转化为民用产品生产力,民用产品也可以转化为军工产品生产力;从企业结构看,军工企业可以生产民品;民品企业也可以生产军品。

  自改革开放起,中国就一改过去军工企业生产军品、民品企业生产民品这种封闭形态,大量军工企业开始向民品领域进军。航空航天、长安汽车等一批“军转民”的明星企业脱颖而出。

  自去年开始,中国进一步推进大军工体制,准许符合条件的民品企业竞标军工产品。至此,一个开放的大军工体制初步形成。

  有此大军工体制做基础,1万亿军费开支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军事和国防事业的飞速发展,而且能够为中国工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因为,军费开支的足额到位,必然带来“五个更”:

  一是更加充裕的军事研发资金。

  诸如信息、激光、电磁、空间探测、导航、太空行走、空间站、月球基地等一系列具有军事价值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将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这些军事研发成果,同样可以为民品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更先进的装备制造。

  歼20首飞成功,我们大家都高兴。但是,能不能实现量产,进而形成战斗力,却需要相关装备制造业以及零部件制造业的协调进步。中国不缺先进军事技术概念,我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概念早已达到六代机(如果无人机属于五代机的话)水平;但是,以中国目前的军工技术,我们却只能把它放在概念阶段(我们与美国军工的差距不在于概念,而在于工业化基础)。

  投入更多的军费,加快对现有装备制造和零部件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必将带动我国工业化水平迈入新的历史台阶;

  三是更加频繁的军事演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

  战争能力是打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军事能力养成必须依靠不间断的军事演练、演习。一个飞行1万小时的空军飞行员与飞行1千小时的空军飞行员相比,显然1万小时更熟练、更能够处置突发情况。

  目前,中国急需要增加的演习包括大区域机动、多国联合、体系化协同等“六军”(海、陆、空、战略、网、天)综合演练。这有点烧钱。但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这个钱是必须要烧的。护航,其实也是一种演练。这也是消费拉动。


歼十

                                                                                                                    飞豹出击  
四是更优化的经济结构。

  戴旭此人我并不大感冒。但是,戴旭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不能转化为军事能力的GPD是“狗的屁”。这句话,我是批判过的。我之所以批他,不是他这句话有太大的毛病,而是用错了地方。如果这句话用在印度,我觉得恰如其分;用在中国,则不符合实际。他的话还可以做进一步修正,那就是,不能直接转化为军事能力的GDP是“狗的屁”(当然,如果从民生角度考虑,GDP也不是狗的屁,而是好东西)。

  印度缺乏工业化基础,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所以,印度必须靠“买”实现军事现代化;中国工业化基础雄厚,所以可以依靠自力更生实现军事现代化。我总觉得,由军工形成的GDP是优质GDP,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比如,航母产业带动力超过124,8倍于汽车制造业。

  五是更好的民生。

  改善民生说到底靠两条,一条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造就业机会就是改善民生。在大军工体制下,增加军费开支,除直接增加军工领域的就业机会外,还会增加上游、下游产业领域以及横向相关产业领域的就业机会。

  另一条是完善的公共服务。充分的安全保障,其实就是最大的公共服务。日本侵华造成3600万中华儿女死伤,南京大屠杀就使30万中国人惨死。这样的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中国必须要一流的安全保障,一流的军备。在军事上多花点钱,值(可参看我的《解放军要做好保护40万亿美元巨额财富的准备》。

  综上所述,我们研究中国的军费问题,除了考虑到与他国(主要是美国)抗衡外,还必须考虑到军工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考虑到军工与民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大军工体制下,军费开支本身就包含着对民用工业的推动,包含着民生的改善。以改善民生为由反对增加军费开支是不对的。



中国海军战舰发射导弹


资料图:网上流传的中国最新型战略无人机正在进行滑行测试

  


翔龙高空侦察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