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岛影子闪避出处:杜仲、何首乌、天麻、甘草、荸荠、当归、百合、杏仁、莲子、芡实、黄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06:16

杜仲 

 

    [出处]《神农本草经》。

  【类 别】树皮类。

  【异名】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玉丝皮,扯丝片。

  【来源】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 的树皮。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20米。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具片状髓。皮、枝及叶均含胶质。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叶柄长1~2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长的子房,子房1室,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卵状长椭圆形而扁,先端下凹,内有种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月。

  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本植物的嫩叶(檰芽)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毫米,长约40~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

  【杜仲产地】现江苏国家级大丰林业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杜仲,另外四川、安徽、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此外,江西、甘肃、湖南、广西等地都有种植。

  【化学成分】树皮含杜仲胶6~10%,根皮约含10~12%,树叶含杜仲胶2%~4%。此外,还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碱0.066毫克%、果胶6.5毫克%、脂肪2.9毫克%、树脂1.76毫克%、有机酸0.25毫克%、酮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后3.5毫克%)、维生素C20.7毫克%、另外。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B及β-胡萝卜素等,还含有很多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醛糖、绿原酸。

  种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麻酸67.38%、亚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榈酸4.68%。果实含胶量可达27%,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药理作用】①降压作用 如杜仲降压茶

  树皮的提取物及煎剂对动物有持久的降压作用。用其浸膏5毫升(生药1~2克)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后产生显着的降压作用,可持续2~3小时,呈"快速耐受"现象。在3只肾型高血压狗,每天以煎剂5~8克/公斤灌胃,共4周,收缩压降低最多时只有8~22毫米汞柱(4~10%),因此疗效不够满意。杜仲的炮制与剂型对降压作用有一定影响,煎剂作用强于酊剂,炒杜仲的降压作用较生杜仲为大。杜仲对猫有降压作用,但持续较短,"快速耐受"现象不显著。对胆甾醇动脉硬化家兔之降压作用较对正常家兔更为显著,但亦能产生"快速耐受"。至于降压原理,因尚未确定有效成分,故属于初步性质,已证明急性降压与迷走神经无大关系,亦不受阿托品之影响。对离体兔心,杜仲小量时先兴奋,后略呈抑制;也有报告其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与其pH有关(pH在4~5之间),经调整后,对大鼠与家兔离体心脏皆呈兴奋作用。杜仲对正常兔耳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但同样浓度却使实验性胆甾醇动脉硬化兔耳血管呈收缩作用,对正常家兔的冠状血管与肾血管在低浓度时多呈扩张作用,高浓度时则相反,对动脉硬化家兔的冠状血管在低浓度时亦呈收缩作用。因其降压与心及血管的直接关系不大,故推论其为中枢性者。

  ②利尿作用

  杜仲的各种制剂对麻醉犬均有利尿作用,且无"快速耐受"现象。对正常大鼠、小鼠亦有利尿作用。杜仲中含钾0.4%,故推论利尿可能与钾有关。

  ③其他作用

  临床使用杜仲浸剂,能使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所降低,并改善头晕、失眠等症状,大剂量(20~25克/公斤/日)杜仲煎剂给狗灌胃,能使其安静、贪睡,不易接受外界刺激。大剂量对小鼠亦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杜仲对大鼠和兔的离体子宫,均能抑制脑垂体后叶所引起的兴奋作用,而使子宫松弛,但对猫的离体子宫反呈兴奋作用。曾有人报告杜仲煎剂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醇浸剂似能减少大鼠肠道中胆甾醇的吸收。

  杜仲树叶中含有杜仲胶、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山奈酚、杜仲甙、筋骨草甙、雷扑妥甙、哈帕甙乙酸脂、半乳糖醇,另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锌、铜、铁、钙、磷、锰、铅等。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杜仲可增强小鼠红细胞SOD的活力,并增强其肾上腺重量。杜仲可使低下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提示杜仲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杜仲中富含的多种微量元素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系统、生长发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抗衰老有密切关系。如锌可加速创伤、溃疡、手术创口等的修复,对淋巴细胞起特异性促细胞分裂的作用,这表明锌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炮制】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杜仲,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

  ②《本草述钩元》:"杜仲,用酒炒断丝。"

  【性味】甘微辛,温。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甘,温,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

  【归经】入肝、肾经。

  ①王好古:"肝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①《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②《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③《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⑤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⑥《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⑦《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⑧《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宜忌】

  宜:中老年人肾气不足,腰膝疼痛,腿脚软弱无力,小便余沥者宜食;妇女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胎漏欲堕及习惯性流产者保胎时宜食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行走过迟,两下肢无力者宜食;高血压患者宜食。

  忌:杜仲性味平和,补益肝肾,诸无所忌。

  【杜仲功用】

  将血压、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气。适用于:

  1、肝肾亏虚:证见眩晕、腰膝酸痛、筋骨痿弱等。多见于高血压病、眩晕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肾脏疾病、脊髓灰质炎等。

  2、肾气不固:证见尿频或尿有余沥、阴下湿痒、阳痿、孕妇体弱、胎动不安或腰坠痛等。多见于慢性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不育症、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等。

  3、用于慢性关节疾病、骨结核、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等疾病而出现肝肾亏虚征候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宜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2.《名医别录》:主脚中酸痛,不欲践地。

  3.《药性论》:主肾冷JI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5.王好古:润肝燥,补肝经风虚。

  6.《本草正》:止小水梦遗,暖子宫,安胎气。

  7.《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8.《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9.《本草纲目》:杜仲,古方只知滋肾,惟王好古言是肝经气分药,润肝燥,补肝虚,发昔人所未发也。盖肝主筋,肾主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屈伸利用,皆属于筋。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按庞元英《谈薮》:一少年得脚软病,且疼甚,医作脚气治不效。路钤孙琳诊之,用杜仲一味,寸断片折,每以一两,用半酒半水一大盏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琳曰,此乃肾虚,非脚气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则为效容易矣。

  10.李中梓:杜仲,虽温而不助火。

  11.《本草经疏》:杜仲,按《本经》所主腰脊痛,益精气,坚筋骨,脚中酸痛,不欲践地者,盖腰为肾之府,经曰,动摇不能,肾将惫矣。又肾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二经虚,则腰脊痛而精气乏,筋骨软而脚不能践地也。《五脏苦欲补泻》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杜仲辛甘具足,正能解肝肾之所苦,而补其不足者也。强志者,肾藏志,益肾故也。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者,祛肾家之湿热也。益肾补肝,则精血自足,其主补中者,肝肾在下,脏中之阴也,阴足则中亦补矣。

  12.《本草汇言》:方氏《直指》云: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疼,非杜仲不除。然色紫而燥,质绵而韧,气温而补,补肝益肾,诚为要剂。如肝肾阳虚而有风湿病者,以盐酒浸炙,为效甚捷;如肝肾阴虚,而无风湿病,乃因精乏髓枯,血燥液干而成痿痹,成伛偻,以致俯仰屈伸不用者,又忌用之。

  13.《药品化义》:杜仲,沉下入肾,盖肾欲坚,以苦坚之,用此坚肾气,强壮筋骨,主治腰脊酸疼,脚膝行痛,阴下湿痒,小便余沥。东垣云功效如神应,良不爽也。牛膝主下部分,杜仲主下部气分,相须而用。

  14.《本草求真》:杜仲,入肝而补肾,子能令母实也,且性辛温,能除阴痒,去囊湿,痿痹瘫软必需,脚气疼痛必用,胎滑梦遗切要。若使遗精有痛,用此益见精脱不已,以其气味辛温,能助肝肾旺气也。胎因气虚而血不固,用此益见血脱不止,以其气不上升,反引下降也。功与牛膝、地黄、续断相佐而成,但杜仲性补肝肾,直达下部筋骨气血,不似牛膝达下,走于经络血分之中,熟地滋补肝肾,竟入筋骨精髓之内,续断调补筋骨,在于曲节气血之间为异耳。独怪今世安胎,不审气有虚实,辄以杜仲、牛膝、续断等药,引血下行。在肾经虚寒者,固可用此温补以固胎元。若气陷不升,血随气脱而胎不固者,用此则气益陷不升,其血必致愈脱不已。

  【选方】①治腰痛:杜仲一斤,五味子半升。二物切,分十四剂,每夜取一剂,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滤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服顿服。用盐、醋和之亦得。(《箧中方》)

  ②治腰痛:川木香一钱,八角茴香三钱,杜仲(炒去丝)三钱。水一钟,酒半钟,煎服,渣再煎。(《活人心统》思仙散)

  ③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锉),丹参二两,芎藭一两半,桂心一两,细辛三分。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两沸,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杜仲散)

  ④治中风筋脉挛急,腰膝无力:杜仲(去粗皮,炙,锉)一两半,芎藭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上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风。(《圣济总录》杜仲饮)

  ⑤治小便余沥,阴下湿痒:川杜仲四两,小茴香二两(俱盐、酒浸炒),车前子一两五钱,山茱萸肉三两(俱炒)。共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⑥治妇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计多少,去粗皮细锉,瓦上焙干,捣罗为末,煮枣肉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糯米汤下。(《圣济总录》杜仲丸)

  ⑦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去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为末),以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简便单方》)

  ⑧治高血压:一杜仲、夏枯草各五钱,红牛膝三钱,水芹菜三两,鱼鳅串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二杜仲、黄芩、夏枯草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高血压病

  以10%杜仲酊每次30滴,日服3次。共治119例,经1~23个月的观察,疗效满意者51例(42.8%),平均治疗9.1个月;稍进步者15例(12.6%);无效者53例(44.6%)。未发现不良反应。另有以5%杜仲酊每次5毫升,日服3次,治疗124例,对早期高血压病的疗效较好,在治疗1个半月内有4例血压降至正常;对重症高血压则不能遏制其发展。有人认为杜仲对自觉症状的改善较其它药物显著。曾用杜仲、利血平、利血平合并肼苯哒嗪三组进行疗效对照,结果降压效果以杜仲最差,有效率为50%,其它两组分别为90%、95%;但自觉症状的减轻则以杜仲为最佳,占82.5%,其它两组分别为65.1%:61.3%。实验观察证明,炒杜仲的降压作用比生杜仲的降压作用大,醇浸液比水煎液的降压作用小。

  ②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

  用杜仲1.5两,猪脚1只;加水适量,文火熬4小时,取药汁每日2次分服;次日将药渣另加猪脚1只再行煎服,隔日1剂,共服10剂。治疗1例病史二年的患儿,用过中、西医及新医疗法均无效,经用上方,同时进行肌肉按摩及功能训练,1周后,肌力开始有进步,可独立行走30米;2周后能独立行走200米,步态较稳,肌力显著进步;第3周已能独立行走600米,步态稳健有力。

  据日本大学药学系高桥周七教授的最新研究表明,杜仲可以提高机体胶原蛋白的新陈代谢,小鼠试验结果显示,服用杜仲粉的小鼠胶血清内原蛋白含量增加1.6倍,作为胶原蛋白指标之一的羟基脯氨酸也多出1.3倍。因此杜仲具有减肥和美容的作用。

栽培技术

  [1]1.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土壤酸性至微碱性、排水良好的向阳缓坡地,深翻土壤,耙平,按株行距2-2.5米x3米挖穴,深30厘米80厘米见方,穴内施入土杂肥2.5千克、饼肥0.2千克,骨粉或过磷酸钙0.2千克及火土灰等。苗床则整细耙平后作成1.2米的宽畦。

  2.繁殖方法可用种子、扦插,压条及嫁接繁殖。生产上以种子繁殖为主。

  (1)种子繁殖 宜选新鲜、饱满、黄褐色有光泽的种子于冬季11-12月或春季23月月均温达10℃以上时播种,一般暖地宜冬播,寒地可秋播或春播,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低温条件。种子忌干燥,故宜趁鲜播种。如需春播,则采种后应将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10。或于播种前,用20℃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膨胀后取出,稍晒干后播种,可提高发芽率。条播,行距20 - 25厘米,每亩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后盖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后,于阴天揭除盖草。每亩可产苗木3万-4万株。

  (2)嫩枝扦插繁殖 春夏之交,剪取一年生嫩枝,剪成长5-6厘米的插条,插人苗床,入土深2-3厘米,在土温21 -25℃下,经15 - 30天即可生根。如用0.05毫升/升。奈乙酸处理插条24小时,插条成活率可达80%以上。

  (3)根插繁殖 在苗木出圃时,修剪苗根,取径粗1-2厘米的根,剪成10-15厘米长的根段,进行扦插,粗的一端微露地表,在断面下方可萌发新梢,成苗率可达95%以上。

  (4)压条繁殖 春季选强壮枝条压入土中,深15厘米,待萌蘖抽生高达7- 10厘米时,培土压实。经15 - 30天,萌蘖基部可发生新根。深秋或翌春挖起,将萌蘖一一分开即可定植。

  (5)嫁接繁殖 用二年生苗作砧木,选优良母本树上一年生枝作接穗,于早春切接于砧木上,成活率可达90%以上。

  3.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种子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浇水施肥。幼苗忌烈日,要适当遮荫,旱季要及时喷灌防旱,雨季要注意防涝。结合中耕除草追肥4-5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1.5千克,或腐熟稀粪肥3000 -4000f克。实生苗若树干弯曲,可于早春沿地表将地上部全部除去,促发新枝,从中选留1个壮旺挺直的新枝作新干,其余全部除去。

  (2)定植 1-2年生苗高达1米以上时即可于落叶后至翌春萌芽前定植。据上述株行距,每穴1株。幼树生长缓慢,宜加强抚育,每年春夏应进行中耕除草,并结合施肥。秋天或翌春要及时除去基生枝条,剪去交叉过密枝。对成年树也应酌情追肥。北方地区8月停止施肥,避免晚期生长过旺而降低抗寒性。

食疗价值

  杜仲科木本植物杜仲的树皮。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4~6月剥取,刮去粗皮,经堆置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切块或丝,盐水炒用。

  [性能]味甘,性温。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参考]含杜仲胶、杜仲甙、黄酮类、鞣质。

  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镇静、镇痛和利尿作用;有一定强心作用;能使子宫自主收缩减弱,对子宫收缩药有拮抗作用;有较好的降压作用,能减少胆固醇有吸收,以炒杜仲的煎剂最好。

  [用途]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阳痿萎尿频;肝肾虚弱,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高血压病。

  [用法]一日10~15g。煎汤,浸酒,泡茶,入菜肴。

  [附方]

  1,杜仲煨猪腰:杜仲10g,猪肾1个。猪肾剖开,去筋膜,洗净,用花椒、盐淹过;杜仲研末,纳入猪肾,用荷叶包裹,煨熟食。

  源于《本草权度》。本方主要以杜仲补肝肾、强腰止痛。用于肾虚腰痛,或肝肾不足,耳鸣眩晕,腰膝酸软。

  2,杜仲爆羊肾:杜仲15g,五味子6g,羊肾2个。杜仲、五味子加水煎取浓汁;羊肾剖开,去筋膜,洗净,切成小块腰花放碗中,加入前汁、芡粉调匀,用油爆炒至嫩熟,以盐、姜、葱等调味食。

  源于《箧中方》。本方以杜仲补肾强腰,五味子补肾固精。用于肾虚腰痛,遗精尿频。

  3,杜仲寄生茶:杜仲、桑寄生各等分。共研为粗末。每次10g,沸水浸泡饮。

  本方用二药补肝肾,降血压。用于高血压而有肝肾虚弱,耳鸣眩晕,腰膝酸软者。

  

 

何首乌

 

 

  拉丁文学名Polygonum multiflorum

  英文名称 Maltiflower Knotweed,Tuber Fleeceflower,

  Chinese knotweed , Flowery knotweed。

  别 名

  【别名】首乌,赤首乌,地精,赤敛,陈知白,红内消,乌肝石,马肝石,黄花乌根,小独根,野苗根,交茎根,交藤根,夜合根,桃柳藤根,赤葛根,九真藤根,芮草根,蛇草根,伸头草根,多花蓼根,紫乌藤根,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野番薯。

  【商品名】何首乌,赤首乌。以质坚体重、粉性足着为隹。

  【处方名】首乌,何首乌,干首乌,生首乌,鲜首乌,制首乌,蒸首乌,熟首乌。

  处方中写首乌,何首乌、干首乌均指生首乌。为原药材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入药者。偏于润便滑肠,降酯解毒。

  鲜首乌为鲜品洗净切片入药者。

  制首乌又名蒸首乌,熟首乌。为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及黄酒拌匀,经过蒸晒或隔水炖后入药者。偏于补肝肾,养精血。

  《开宝本草》云:“益气血,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黑髭鬓",请注意这个"黑"字。有白头发的黄种人,可以用何首乌,将自己的白头发变黑。那么如果给长黄头发,红头发的白人用了会有什么效果呢?难道他们的头发也会变黑吗?如果他们用了,他们的头发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这么简单一个问题,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在中医书本上找到答案呢?就这样,中医怎么可能推广到世界?古医书上也没有提到白人禁用。所以,你就不可以凭空推测,说白人不可以用何首乌。如果你说何首乌白人不可以用,那么还有其他什么中药,白人不可以用呢?你有研究调查的结果,可以列出一个表格出来吗?医学是一个严谨的科学,不是可以凭空想象,自己胡乱解释的。可见有些中医的内容,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缺乏世界观,没有经过严格得科学实验,缺乏科学数据,都是以讹传讹。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死抱古代医书,很多内容有错误,却没有人敢挑战。西医书籍中的内容,通过科学实验和研究,都在不断更新,中医也应该放弃那种医书越古老,越有效的错误观点。

  科 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蓼科 Polygonaceae

  属: 蓼属 Polygonum

  种: 何首乌 P. multiflorum

  名称来历

  唐朝文人李翱曾写过《何首乌传》。何首乌原来是一个人的名字,后李时珍根据史料记载,把原来的“夜交藤”改名为“何首乌”。

  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乌。本出顺州今晋兴县,江南渚道皆有。

  性味归经--苦、甘、涩,温。归肝、心、肾经。

  何首乌据称是(元和七年813年)顺州南河县(今广西陆川县西)人何田儿所发现,常年服用活到160岁。主产河南、湖北、贵州、四川、江苏、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

  内含酚类化合物,根部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此外,含淀粉45.2%、粗脂肪3.1%、卵磷脂3.7%等。

  《本草纲目》记载,「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湿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可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

何首乌对肝脏肝损害及不良反应

  2006年,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了有关何首乌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

  在传统中药中,何首乌的根块被用作补益剂和抗衰老剂,常用于治疗脱发和头发早白。相关制剂有ShenMin、首乌片和首乌丸。

  自2006年3月30日,有7份怀疑与何首乌相关的不良反应病例通过黄卡系统(Yellow CardScheme)报送到了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7例报告均与肝损害有关,其中1例为肝功能异常,7例均见黄疸,2例为肝炎,1例黄疸并肝功能损害。患者包括5名女性,2名男性,年龄为36-70岁。用药原因为治疗脱发(3位服用ShenMin,3位服用首乌丸)。所有患者在停药后均康复。

  文献中也有服用何首乌引起肝炎的病例报告。何首乌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表现具有很多肝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黄疸(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变深、恶心、呕吐、乏力、虚弱、胃痛、腹痛、食欲减退。若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就医。如确诊为肝损害,建议停止服用何首乌。

  建议有肝病史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该类药物。用药前(包括使用中草药制剂)请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得到合理的治疗。

  主治

  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1、骨软风疾(腰膝疼痛,遍身瘙痒,行步困难)。用何首乌(以有花纹者为最好)、牛膝各一斤,同在好酒中泡七夜,取出晒干,捣烂,加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2、皮里作痛(不知痛在何处)。用何首乌末,姜汁调成膏涂搽,搽后用布包住,以火烘鞋底熨按。

  3、自汗不止。用何首乌末,调唾液,封脐上。

  4、肠风下血。用何道乌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5、破伤血出。用何首乌末敷上即止。有特效。

  6、瘰疬结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可治),用何首乌根洗净,每日生嚼,并取叶捣烂涂患处。

  7、痈疽毒疮。用何首乌不限量,在文武火上熬煎,加酒等量,再煎开几次后,存酒,随时饮用;取药渣焙干,研为末,以酒煮面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病愈后,药可常服。

  8、大风疠疾。用何首乌(以大而有花纹者为好)一斤,泡淘米水中七天,反复蒸、晒数次,加胡麻四两,再蒸再晒,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9、疥癣。用何首乌、区叶等分,水煎浓汤洗浴,可以解痛、生肌肉。用何首乌茎、叶煎汤洗浴,也有效。

  用法用量--6 ~12g.补益精血宜制用;解毒,截疟,润肠宜生用;鲜何首乌润肠之功较生首乌更佳。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苗如木槁,叶有光泽,形如桃柳,有雌雄:雄者苗色黄,雌者苗黄赤,根远不过三尺,夜则苗蔓相交。其根味甘温无毒,茯苓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气心痛,积年劳瘦痰癖,长筋力,益精髓,壮气驻颜,黑发延年。何首乌多分布在低湿热带,其功效神奇卓然,最出名的莫过于八仙的张果老误食飞升的传说。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吃了根部像人形的可以成仙,当然是迷信。

  忌讳

  《何首乌录》称:“忌猪、羊肉血。”

  • 宋《本草衍义》载:“何首乌,兼黑髭鬓,与萝卜相恶,令人髭鬓早白。”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毛。根细长,顶端有膨大的长椭圆形、肉质块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茎缠绕,长3—4米,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叶片卵形,长5—7厘米,宽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托叶鞘短筒状。花序圆锥状,长约10厘米,大而开展;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结果时增大,外面3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裂。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平滑。花期8—10 月,果期10—11月。

      主要产地及分布

      野生何首乌主产于我国河南、湖北、安徽、四川一带。现代人工种植技术以贵州省和江苏省的广植技术最为普遍。

      相关链接: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简略描写了何首乌的形态。“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习性

      喜阳,耐半阴,喜湿,畏涝,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十分耐寒。根细长,末端膨大成肉质块根,茎长3~4m,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叶互生,卵形,膜质。花序圆锥状,大而开展,顶生或腋生。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花期8尺至9月。播种或扦插法繁殖。11月采种,翌春3月播种,约20天出苗。扦插于7-8月进行。何首乌蔓长枝多、花多。适应攀援绿化。可于墙垣、叠石之旁栽植。

    本草药性

      何首乌,味甘而涩,气微温,无毒。神农未尝非遗之也。以其功效甚缓,不能急于救人,故尔失载。然首乌蒸熟,能黑须鬓,但最恶铁器。凡入诸药之中,曾经铁器者,沾其气味,绝无功效。世人久服而不变白者,正坐此耳,非首乌之不黑须鬓也。近人尊此物为延生之宝,余薄而不用。惟生首乌用之治疟,实有速效,治痞亦有神功,世人不尽知也。虽然首乌蒸熟

      ,以黑须鬓,又不若生用之尤验。盖首乌经九蒸之后,气味尽失,又经铁器,全无功效矣。不若竟以石块敲碎,晒干为末,同桑叶、茱萸、熟地、枸杞子、麦冬、女贞子、乌饭于黑芝麻、白果,共捣为丸,全不见铁器,反能乌须鬓,而延年至不老也。

    药理用途

      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生发,强筋骨之功效。主治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带等证。《本草备要》记载:“补肝肾,涩精,养血祛风,为滋补良药。”《开宝本草》云:“益气血,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开宝本草》云:“益气血,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黑髭鬓",请注意这个"黑"字。有白头发的黄种人,可以用何首乌,将自己的白头发变黑。那么如果给长黄头发,红头发的白人用了会有什么效果呢?难道他们的头发也会变黑吗?如果他们用了,他们的头发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这么简单一个问题,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办法在中医书本上找到答案呢?就这样,中医怎么可能推广到世界?古医书上也没有提到白人禁用。所以,你就不可以凭空推测,说白人不可以用何首乌。如果你说何首乌白人不可以用,那么还有其他什么中药,白人不可以用呢?你有研究调查的结果,可以列出一个表格出来吗?医学是一个严谨的科学,不是可以凭空想象,自己胡乱解释的。可见有些中医的内容,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缺乏世界观,没有经过严格得科学实验,缺乏科学数据,都是以讹传讹。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死抱古代医书,很多内容有错误,却没有人敢挑战。西医书籍中的内容,通过科学实验和研究,都在不断更新,中医也应该放弃那种医书越古老,越有效的错误观点。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促进造血功能

      小鼠皮下注射首乌液0.2g,每日2次,连续给药3日,可使粒系祖细胞的产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何首乌提取液50mg/kg连续给药3日,可使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增加,还可显著提高小鼠粒一单系祖细胞产生率,并使骨髓红系祖细胞值明显升高。

      (2)增强免疫功能

      何首乌对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引起的老年小鼠脾、胸腺抑制性改变有明显对抗作用,使脾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提高。饲喂首乌乙醇浸膏能明显提高老年大鼠外周淋巴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能力。小鼠灌服制首乌 6g/kg,连续给药 7日,能明显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强的松龙引起的吞噬指数下降,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何首乌水煎醇提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前者作用更为显著。何首乌提取物25-100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3日,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由ConA诱导的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皮下注射5-100g/kg,连续3日,可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以50g/kg组作用最显著。

      (3)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何首乌 4g/kg,连续 10日,能较显著地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对于高脂血症鹌鹑,连续灌胃首乌4周,可明显降低血清TC含量和提高HDL/TC比值。另有实验证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何首乌灌胃7日,不仅能降低TC含量,还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何首乌水提液 32g/kg喂养小鼠1个月,能明显提高 HDL- C水平。何首乌掺入到饲料中喂养大鼠,90日后,也可明显升高HDL-C,而TG和TC无明显变化,对β脂蛋白有明显抑制作用。何首乌醇提取液给快速动脉粥样硬化鹌鹑灌胃,连续6周,血浆HDL-C/TC比值显著升高,大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各给药组均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何首乌降血脂与抗胆固醇作用的有效成分包括蒽醌类、二苯烯化合物以及卵磷脂等。

      (4)保肝

      何首乌所含的二苯烯化合物对过氧化玉米油所致大鼠脂肪肝和肝功能损害,肝脏过氧化脂质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等均有明显对抗作用,并使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肝脏过氧化脂质含量下降。在体外能抑制由ADP、NADPH引起的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何首乌还有增加肝糖原作用。生首乌、黑豆汁制首乌和清蒸首乌水煎液对醋酸强的松所致肝脂蓄积有对抗作用,可降低CCl4引起的肝肿大,使肝重系数降低。

      (5)延缓衰老,现代调查有维生素E制止皱纹再生。

      给404日龄的老年喂饲含首乌粉的饲料190日,能明显延长老年鹌鹑半数死亡时间。何首乌可延长果蝇二倍体细胞的生长周期,使细胞生长旺盛,延长果蝇的寿命。大鼠灌服何首乌醇溶部位和水溶部位都能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延长大鼠皮肤二倍体成纤维细胞的传代数。何首乌水煎液给老年小鼠喂服,能降低脑内MAO-B活性,提高脑组织中5-HT、NE及DA含量。赤首乌、白首乌混合制剂及赤首乌煎剂对大鼠、小鼠离体脑内MAO-B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老年大鼠服用何首乌2个月,能改善老年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功能。

      何首乌水煎液喂服老年小鼠或青年小鼠,能使脑和肝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提高老年机体DNA修复能力。何首乌的醇提物及水提物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老年大鼠胸腺胞浆蛋白和核酸含量。

      何首乌延缓衰老作用与抗氧化作用有关。老年小鼠灌服何首乌水煎浓缩液,能明显增强血中SOD活性。炮制对首乌抗氧化作用有一定影响,新法炮制品及老法炮制品均有明显提高小鼠全血及脑组织SOD活性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心、肝、脑组织中及血中LPO含量,生品对SOD和LPO无明显影响。首乌醇提液或水提提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年大鼠心、肝、脑的组织SOD含量和降低LPO含量。

      (6)对内分泌的影响

      何首乌水煎浓缩液长期给小鼠灌胃,可使小鼠肾上腺重量明显增加。何首乌还有类似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对摘除双侧肾上腺的小鼠,可使其应激能力明显提高,减少冷冻引起的小鼠死亡率。制首乌对去甲肾上腺素饥饿小鼠肝糖原积累,有促进作用,使肝糖原明显增加。何首乌对血糖的影响有一定的时效关系,给家兔口服首乌煎剂后30、60分钟内血糖升高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6小时后血糖比正常低。大鼠肝胰岛素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低容量,及低亲和力高容量两种受体,老年小鼠结合容量显著降低,但亲和力无变化。何首乌对容量和亲和力两个参数均无明显影响。

      (7)润肠通便

      何首乌生用,润肠通便作用强,其有效成分大黄酚可促进动物肠管运动。部分高脂血症病人服用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和腹泻现象。

      2.其他药理作用

      曾有报道,何首乌各种炮制品(生首乌、酒蒸首乌、黑豆汁蒸首乌、清蒸首乌)水煎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901、副伤寒杆菌从白喉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生首乌煎剂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比其他炮制品强,制首乌水煎剂对白色葡萄球菌,酒蒸首乌水煎剂和地黄汁蒸首乌水煎剂对白喉杆菌的抑制作用比其他首乌强。何首乌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何首乌还有减慢心率、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综上所述,与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是促进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延缓衰老,影响内分泌功能,润肠通便等作用。何首乌功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磷脂、蒽醌类、葡萄糖苷类等成分。

    中药特性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藤茎称“夜交藤”。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大的切成块,干燥。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性状】

      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 6~15cm,直径 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 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作用】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何首乌含有蒽醌类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酮、淀粉、粗脂肪、卵磷脂等成分。中医中药理论认为,何首乌性味苦、甘、涩,微温,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祛风等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须发早白、血虚头晕、腰膝酸软、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疮、红斑狼疮等病症。现代医学证实,何首乌中的蒽醌类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抗病毒、强心、促进胃肠蠕动等作用,还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何首乌中所含卵磷脂是脑组织、血细胞和其他细胞膜的组成物质,经常食用何首乌,对神经衰弱、白发、脱发、贫血等病症有治疗作用,因此,可延缓衰老、强身健体、保健心脏。动物实验证明,何首乌还有抗肿瘤作用。同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何首乌含有的卵磷脂、蒽醌衍生物及大黄酚等多种物质,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升高、减少胆固醇在肠道吸收,可防止胆固醇在组织中沉积,因而能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临床研究证实其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总有效率达80%以上。何首乌还有强壮神经的作用,可健脑益智,能够促进血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中年人经常食用何首乌,可防止早衰的发生和发展。

      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首乌。

      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

      生首乌功能解毒(载疟)、润肠通便、消痈,常用于治疗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

      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等。

      首乌其性微温,味苦、甘、涩。

      首乌藤甘,平。归心、肝经。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充满棕色物。韧皮部较宽,散有类圆形异型维管束 4~11个,为外韧型,导管稀少。根的中央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较少,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粉末黄棕色。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 4~50μm,脐点人字形、星状或三叉状,大粒者隐约可见层纹;复粒由2 ~9 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10~80(160)μm,偶见簇晶与较大的方形结晶合生。棕色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胞腔内充满淡黄棕色、棕色或红棕色物质,并含淀粉粒;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7~ 178μm。棕色块散在,形状、大小及颜色深浅不一。

      (2) 取本品粉末0.25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3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何首乌对照药材0.2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苯-乙醇(2:1)为展开剂,展至约3.5cm,取出,晾干,再以苯-乙醇(4:1) 为展开剂,展至约7cm, 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再喷以磷钼酸硫酸溶液(取磷钼酸2g,加水20ml使溶解,再缓缓加入硫酸30ml,摇匀),稍加热,立即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条斑。

    含量测定

      避光操作。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理论板数按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上清液用微孔滤膜(0.45μm)滤过,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C20H22O9)不得少于1.0%。

    栽培与种植

      何首乌块根为常用大宗中药材,经济价值较高。随着年采挖量的增加,野生资源减少,逐渐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发展人工栽培前景看好。

      一、生长习性

      何首乌适应性强,野生于灌木丛、丘陵、坡地、林缘或路边土坎上。喜欢温暖气候和湿润的环境条件。耐阴,忌干旱,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湿润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育苗地 选择山丘平缓地处、灌溉方便、土层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育苗。冬季深翻30cm,经一冬风化后,翌年春进行多次犁耙,拾去草根、树枝和石块,整平耙细、起宽100cm,高10~20cm的畦。每亩施腐熟的厩肥、草木灰等混合肥2000kg,均匀撒在畦上,然后浅翻入土。

      2.种植地选择山坡林缘或房前屋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于冬季深翻30cm以上,拣去草根和石块。翌年春翻犁1-2次,使土层疏松。每亩施厩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kg作基肥。施后耙地1次,使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后,起畦种植,畦宽50cm、高25cm。亦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种植。

      (二)育苗繁殖

      1.播种育苗每年10—11月间何首乌种子成熟时,将整个果穗轻轻地剪下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装入布袋或纸箱,置阴凉干燥处存放。第2年3月份,当气温回升到20℃以上时撒种。在整好的育苗地畦上,按行距10-1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约1.5cm厚,盖草,淋透水。一般每亩用种量1.5-2kg。播后10天左右便可出齐苗,这时要及时撤除盖草,淋水,保持畦土湿润,同时注意拔除杂草。出苗后10~20天,进行间苗补苗,按株距4~5cm定苗。4月初用2%尿素施肥1次,以促进幼苗生长。大约经过90天,苗高30cm时便可以移到大田种植。此法繁殖幼苗生长较慢,生长周期长。

      2.扦插育苗每年3月或11月份,选择1年生粗壮老熟藤蔓,最好是10月以后割去的从根头上长出的粗壮老藤蔓,剪成带有2~3个节,长15cm左右的插穗,每50条扎成1小扎,下端蘸黄泥浆,置阴凉处待插。在整好畦的育苗地按行距15~18cm开横沟,沟深10cm,将插穗靠沟壁摆下,株距1cm左右,覆土压实,使上剪口稍露出地面,再覆盖1层稻草。注意不要倒插。扦播后要经常保持畦土湿润,遇干旱要淋水,以利插穗生根发芽。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止因苗床积水而导致插穗腐烂。若天气暖和,插后10~15天就可长出新芽,1个月后长出新根。约经100天的培育,苗长15cm以上,有数条根后,便可移至大田种植。

      3.定植何首乌可以春种或夏种。春种发根快,成活率高,但须根多,产量低,质量差。夏种(5-7月)地温高,阳光充足,种后新根易于膨大,结薯快,产量高。从苗地起苗时,苗只留基部20cm左右的基段,其余剪掉,并将不定根和薯块一起除掉,这是高产的关键。种植时,先在畦上按行、株距20cm*20cm开种植穴,每穴种1株,种后覆土压实,淋足定根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可在房前屋后挖坑种植,每坑栽苗4株。

      (三)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何首乌定植后,要经常淋水,前10天每天早晚各淋1次,待成活后,视天气情况适当淋水,苗高1m以后一般不淋水。雨季加强田间排水。

      何首乌是喜肥植物,应施足基肥,并多次追肥。追肥采用前期施有机肥,中期磷钾肥,后期不施肥的原则。当植株成活长出新根后,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1500kg。然后视植株生长情况追肥,一般可再施2次,每次每亩施入畜粪2500kg。苗长到1m以上时,一般不施氮肥。9月以后,块根开始形成和生长时重施磷钾肥,施厩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kg和过磷酸钙50-60kg,氯化钾40-50kg。在植株两侧或周围开沟施下。以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施肥1次,均以有机肥为主,结合适量磷钾肥。每次追肥均结合中耕培土,清除杂草,防止土壤板结。

      2.搓篱摘枝何首乌长至30cm时,在畦上插竹条或小木条,交叉插成篱笆状或三角架状,将藤蔓按顺时针方向缠绕其上,松脱的地方用绳子缚住。每株留1藤,多余公藤苗除掉,到1m以上才保留分株,以利植株下层通风透光。如果生长过于茂盛,可适当打顶,减少养分消耗,一般每年修剪5~6次,高产田7次。

      (四)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受病叶呈黄褐色病斑,严重时叶枯萎脱落。在高温多雨季节或田间通风不良时易于发病。发病初期喷1:1:200的波尔多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根腐病。由真菌中的镰刀菌或细菌引起,受病植株根部腐烂,地上茎蔓枯萎,多在夏季发生,种植地排水不良时发病严重。发病初期,将病株拔除,用石灰粉撒在病穴上盖土踩实,可以防止蔓延;并用50%多灭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灌根,可起到保护作用。

      金龟子。为鞘翅目金龟子科昆虫。以成虫为害叶片,轻者咬食成缺刻状,重者叶片被食光。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或利用其假死性,在入夜后摇动被害植株,使其脱落,收集杀灭。

      蚜虫。为同翅目蚜科昆虫。在植株嫩梢、嫩叶上吮吸营养物质,使植株生长不良。可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稀释液喷杀,每隔7-10天1次,连喷多次。

      三、采收加工

      一般种植3年可以收获。每年秋冬季叶片脱落或春末萌芽前采收为宜。先把支架拔除,割除藤蔓,再把块根挖起,洗去泥沙,削去尖头和木质部分,按大小分级。直径15cm以上或长15cm以上的块根,宜切成厚3.3cm,长、宽各5cm的厚片,然后按大、中、小分成3类,分别摊放在烘炉内,堆厚约15cm,用50℃55℃烘烤,每隔7-8小时翻动1次,烘4-5大。待有7成干时取出,在室内堆放回润24小时,使内部水分向外渗透,再入炉内烘至充分干燥。每亩可产干货400-500kg,高产可达600kg

      商品规格质量:拳首乌:足干,原个,体重结实,形似拳头,外皮红褐色,无烤焦、空心,无芦头、须根。统首乌:足干,结实,有肉,原个或砍成块状,无烤焦、空心,无芦头、须根,无虫蛀,无霉变。首乌块:足干,成块,长、宽、厚各3cm以上,无烤焦,无空心,无虫蛀,无霉变。

    民间传说

      何首乌的名字是有来历的。据说,很久以前,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到很远很远的深山里去采药。已经好多天没见到人了,突然有一天,他们面前竟然站立着一个人!一个男人!一个黑发齐腰黑髯齐胸的男人!一个满面红光双目炯炯有神的男人!顿时,把一老一少的两个人吓坏了!老者哆嗦着问,你是谁?是人?是鬼?还是神?对方用不很清楚的话语问:你,你们是干什么的?你们不是抓丁的吧这一问,倒把一老一少两个人问楞住了,抓丁?抓什么丁?不是抓丁就好就好,那个男人低头自语道。又抬起头问,秦始皇还抓丁吗?那老者更愣住了,什么秦始皇,现在是汉武帝元光三年啦,后来仔细询问才知道,此人为避秦抓丁,逃入深山,从未出去,不知世事变迁,竟已近百年。问其所食,指一长藤植物,说春夏秋食其藤,冬食其土中果。问其物名,未知。老者见该世外之人食之,发乌黑油亮,故取其名曰:合首乌,后误传为何首乌。

      <<本草图经>>上讲:

      本出顺州南河县,岭外、江南诸州亦有,今处处有之,以西

      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夏秋开黄白花,似葛

      勒花;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

      。此有二种∶赤者雄,白者雌。采时乘湿以布帛拭去土,后用苦竹刀切,米泔浸一宿,曝干

      。忌铁。以木臼杵捣之。一云∶春采根,秋采花。九蒸九曝,乃可服。此药本名交藤,因何

      首乌服而得名。何首乌者,顺州南河县人,祖能嗣,本名田儿,生而阉弱,年五十八,无妻

      子,一日醉卧野中....

    何首乌四大注意事项

      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慎服。忌铁器。

      1.《何首乌传》:忌猪肉、血、无鳞鱼。

      2.《开宝本草》:忌铁。

      3.《宝庆本草折衷》:恶萝卜。

      4.《本草纲目》:忌葱、蒜。

      同时要注意何首乌有制过和没制区别,没有制的何首乌有毒,慎用。

    【各家的自说自话】

      1.《本草纲目》:何首乌,白者入气分,赤者入血分。肾主闭藏,肝主疏泄,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气血太和,则风虚、痈肿、瘰疬诸疾可知(除)矣。

      2.《本草汇言》:何首乌,前人称为补精益血,种嗣延年,又不可尽信其说。但观《开宝》方所云,治瘰疬,消痈肿,灭五痔,去头面热疮,苏腿足软风,其作用非补益可知矣。惟其性善收涩,其精滑者可用,痢泄者可止,久疟虚气散漫者可截,此亦莫非意拟之辞耳。倘属元阳不固而精遗,中气衰陷而泄痢,脾元困疲而疟发不已,此三证,自当以甘温培养之剂治之,又不必假此苦涩腥劣,寒毒损胃之物所取效也。

      3.《本经逢原》:何首乌,生则性兼发散,主寒热疟,及痈疽背疮皆用之。今人治津血枯燥及大肠风秘,用鲜者数钱,煎服即通,以其滋水之性最速,不及封藏,即随之而下泄也,与苁蓉之润燥通大便无异,而无助火之虞。肠风脏毒,用干者为末,米饮日服二、三钱有效,盖其内温肝肾,外祛少阴风热之验也。丹方治久疟,用生干何首乌一两,柴胡三钱,黑豆随年数加减,煎成露一宿,清晨热服,若夜疟尤效,乃散中寓收,补中寓散之法。   4.《本草求真》:何首乌,诸书皆言滋水补肾,黑发轻身,备极赞赏,与地黄功力相似。独冯兆张辩论甚晰,其言首乌苦涩微温,阴不甚滞,阳不甚燥,得天地中和之气。熟地、首乌,虽俱补阴,然地黄蒸虽至黑,则专入肾而滋天一之真水矣,其兼补肝肾者,因滋肾而旁及也。首乌入通于肝,为阴中之阳药,故专入肝经以为益血祛风之用,其兼补肾者,亦因补肝而兼及也。一为峻补先天真阴之药,故其功可立救孤阳亢烈之危;一系调补后天营血之需,以为常服,长养精神,却病调元之饵。先天、后天之阴不同,奏功之缓急轻重,亦有大异也。况补血之中,尚有化阳之力,岂若地黄功专滋水,气薄味厚,而为浊中浊者,坚强骨髓之用乎?斯言论极透辟,直冠先贤未有,不可忽视。

      5.《本草经读》:何首乌,余于久疟久痢多取用之。盖疟少阳之邪也,久而不愈,少阳之气惯为疟邪所侮,俯首不敢与争,任其出入往来,绝无忌惮,纵旧邪已退,而新邪复乘虚入之,则为疟,纵新邪未入,而荣卫不调之气自袭于少阳之界亦为疟。首乌妙在直入少阳之经,其气甚雄,雄则足以折疟邪之势;其味甚涩,涩则足以堵疟邪之路,邪若未净者,佐似柴、苓、橘、半,若已净者,佐以参、术、耆、归,一、二剂效矣。设初疟而即用之,则闭门逐寇,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久痢亦用之者,以土气久陷,当于少阳求其生发之气也,亦以首乌之味最苦而涩,苦以坚其肾,涩以固其脱;宜温者与姜、附同用,宜凉者与芩、连同用,亦捷法也。此外,如疽疮、五痔之病,则取其通经络;瘰疬之病,则取其入少阳之经;精滑、泄泻、崩漏之病,则取其涩以固脱。若谓首乌滋阴补肾,能乌须发,益气血,悦颜色,长筋骨,益精髓,延年,皆耳食之误也。凡物之能滋润者,必其脂液之多也;物之能补养者,必气味之和也。试问涩滞如首乌,何以能滋?苦劣如首乌,何以能补?今之医辈,竟奉为补药上品者,盖惑于李时珍《纲目》不寒不燥,功居于地黄之上之说也。

      6.《重庆堂随笔》:何首乌,内调气血,外散疮痈、功近当归,亦是血中气药。第当归香窜,主血分风寒之病,首乌不香,主血分风热之疾为异耳。故同为妇科要药,兼治虚疟,并滑大肠,无甚滋补之力,昔人谓可代熟地,实未然也。

      7.《本草正义》:首乌,专入肝肾,补养真阴,且味固甚厚,稍兼苦涩,性则温和,皆与下焦封藏之理符合,故能填益精气,具有阴阳平秘作用,非如地黄之偏于阴凝可比。

      好古谓泻肝风,乃是阴不涵阳,水不养木,乃致肝木生风,此能补阴,则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亦其所宜。但此是滋补以息风,必不可误以为泻肝。

      8.《何首乌录》: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

      9.《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气及肠风。

      10.《开宝本草》: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鬓,悦颜色,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11.王好古:泻肝风。

      12.《滇南本草》:涩精,坚肾气,止赤白便浊,缩小便,入血分,消痰毒。治赤白癜风,疮疥顽癣,皮肤瘙痒。截疟,治痰疟。

      13.《药品化义》:益肝,敛血,滋阴。治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截虚疟,止肾泻,除崩漏,解带下。

      14.《本草述》:治中风,头痛,行痹,鹤膝风,痫证,黄疸。

      15.《本草再新》:补肺虚,止吐血。

      1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慢性肝炎。

      17.《江西草药》:通便,解疮毒;制熟补肝肾,益精血。

    食疗价值

      蓼科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和西南等省。秋、冬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切厚片,晒干;以黑豆汁拌匀,蒸至内外呈黑褐色,晒干用,称制首乌。

      [性能]味甘、涩,性微温。能补肝肾,益精血。

      [参考]含蒽醌衍生物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等和羟基蒽醌衍生物;并含卵磷脂、鞣质。

      能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糖;对心肌有兴奋作用,能减慢心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可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有促进肠管蠕动的作用。

      [用途]用于血虚,头昏目眩,体倦乏力,萎黄;肝肾精血亏虚,眩晕耳鸣,腰漆酸软,须发早白;高血脂症。

      [用法]一日10~15g。煎汤,煎膏滋,浸酒,入菜肴等。

      [附方]

      1,首乌肝片:猪肝250g,制首乌15g,菠菜适量。菠菜洗净,折成段;首乌煎水取浓汁,猪肝切片,用首乌汁、水豆粉、盐拌匀;另取余下的首乌汁、水豆粉和酱油、盐、醋等调成芡汁;猪肝用油炒至发白,加入芡汁及姜、蒜片、菠菜炒熟食。

      本方用猪肝补肝益血,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菠菜养肝清热。用于血虚头昏、目眩,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或视物昏暗。

      2,首乌熟地饮:制首乌、熟地各25g。沸水浸泡,代茶饮。或煎汤饮。

      本方用二者补肝肾、益精血。用于肝肾精血不足,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3,首乌制黑豆:制首乌15g,枸杞子30g,黑豆250g。首乌、枸杞子煎水取汁,下黑豆,并加水适量煮至豆熟透、汁收尽。每日早晚食豆10g

      本方中三者均能补肝肾、降血脂。用于肝肾虚损,早衰发白;动脉硬化,高血脂症。

      何首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相传此药名为交藤。具有味苦,甘,涩,微温,补益类之药。具有乌须发、悦颜色、益精血、强筋健骨,抗衰老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其中主要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苷及磷脂类等活性成分。

     

    甘草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类别】:补益药(亦称补虚药)中的补气药

      【英文名】:Licorice

      【药材学名】:Radix Glycyrrhiza

      【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 Leguminosae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 glabra L. 的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栽培要点】: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用种子或根茎繁殖,但以根茎繁殖生长快。

      【药材特性】甘草,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深秋,荚果裂开,籽粒随风散步大地上,天然繁殖。茎挺拔直立;根如圆柱,直径三四厘米,大的五六厘米,长一米多,最长者达三四米。

      【生长条件】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不愧是植物界抗干旱的能手,斗风沙的先锋。

    别名大全

      [1]别名】国老,国老草,蜜草,蜜甘,美草,棒草,甜甘草,甜草,甜草根,甜根子,红甘草,粉甘草,粉草,蕗草,灵通,主人,大嗷,偷蜜珊瑚肉。

      【商品名】目前甘草商品一般分为东甘草和西甘草两种。

      东甘草:又名东草。为产于东北、河北、山西等地者。

      西甘草,又名西草。为产于甘肃、内蒙古,青海,陕西、新疆等地者。

      此外还有以下传统商品名称。

      粱外草: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一带者。

      王爷地草:产于宁夏巴盟的阿拉普左旗者。习惯认为梁外草及王爷地草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西镇草: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及宁夏陶东,平罗一带者。属于西草。

      上河川草: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拉达特旗一带者。属于西草。

      边草;产于陕西北部靖边、定边一带者。属于西草。

      西北草;产于甘肃尼勤、庆阳、张披、玉门等地者。属于西草。

      下河川草:产于内蒙古包头附近的土默特旗,托克托和林格尔辞地者。属于西草。

      东北草:产于内蒙古东部,辽宁的昭乌达盟,吉林的哲盟、黑龙江的呼盟等地者。属于东草。

      新疆草:产于新疆者。扁于西草。

      皮甘草:又名带皮甘草、带皮草、皮草。为采收加工后保留栓皮者。

      粉甘草:又名刮皮甘草,刮皮草,白粉草,粉草。为采收加工后刮去栓皮,切成长段者。

      把甘草:为在加工过程中切成长段,扎成把者。

      甘草节;又名粉草节、草节。为甘草根及根茎中充填有棕黑色树酯状物质的部分。

      甘草头:又名疙瘩革、疙瘩头。为甘草根茎上端的芦头部分。

      甘草梢:又名草梢、生草梢。为甘草根的末梢部分或细根。

      均以皮细而紧、质竖体重、红棕色、粉性大、甜味浓、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处方名】甘草,生草,生甘草,炙草,炙甘草,草梢,甘草梢,生草梢等。

      处方中写甘草,生草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偏于清热解毒。

      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偏于润肺和中。

      草梢、甘草梢、生草梢均为甘草根的末梢或细根,洗净,切小段入药者。偏于清热利尿。

    药用效果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甘草的用途】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与大豆合用有解毒的功效。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国老——众药之王】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据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百分之十左右,还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种成分。由于甘草酸的甜度高于蔗糖五十倍,甘草真是名副其实的“甜草”。

      【甘草加工————两草五节】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采挖后的甘草在加工时严守传统工艺,做到皮净身干,单条顺直,两头见刀,口径整新,根茎分拢,按类归等。

      甘草依据取材部位和质量优劣,茎分“两草”,根分“五节”。

      茎分两草是一曰白粉草,即鲜草剥去外皮者;一曰大草,即适于药用之茎。

      根分五节是:大节、中节、小节、毛条、疙瘩头。

      【注意】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同用。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皮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 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 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 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单铵盐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0.2mg,折合甘草酸为0.1959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0.3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约45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2.0%。

    习性概况

      甘草是临床最常应用的药品。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性;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临床用量特大,出口量大。除药用之外,食品上也大量用甘草做糕点添加剂,它的甜度是蔗糖的百倍。西方国家大量进口甘草,从中提取甘草次酸,治艾滋病。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时机,甘草作用更好,退耕还林,建山川秀美工程,水土保持作用更强。陕北农民和西部人们反映,把甘草种子随便撤到地上即可出苗,抗旱性特强,甘草生长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

      (二)植物特性

      直立属,叶互生,奇数现状复叶,小叶7~17枚,椭圆形卵状,总状花序腋生,淡紫红色,蝶形花。长圆形夹果,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密被棕色刺毛状腺毛。扁圆形种子。花期6~7月,果期7~9月。

      (三)生长特性

      喜干燥气候,耐寒,野生在干旱的钙质上,排水良好的、地下水位低的砂质壤土栽培。忌地下水位高和涝洼地酸性土壤。土壤中性或微碱性为好。

      (四)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均可(生长快),秋天地深翻30~45厘米,施基肥每公顷37500千克,翻后耙平,种子繁殖。第二年春天4月份播种,磨破种皮,或者用温水浸泡,沙藏两月播种。再者用60℃温水浸泡4~6小时,捞出种子放在温暖的地方,上盖湿布,每天用清水淋2次,出芽即可播种。7-8月份播种,不催芽,可条播和穴播,行距30厘米开1.5厘米沟,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2~3厘米土。穴播:株距5厘米,每穴播5粒,覆土后一定要注意种子和土壤密接,土干要浇水,每公顷用种子30~37.5千克。根状茎繁殖:结合春秋采挖甘荔时进行,粗的根药用,细的根茎截成4-5厘米的小段,上面有2~3个芽,头一年秋天地整好的畦内,行距30厘米10厘米深的沟,株距15厘米把根平放,覆土正平、浇水。

      2.田间管理

      出苗前后,保持土壤湿润,干要浇水,苗长出2~3片真叶按株距10~12厘米间苗,此期地无草。根状茎露出地面后培土,拔除杂草,防止草丛生,第一、二年和粮食等作物间套种,合理利用土地。封冻前,追施农家肥料2000~2500千克。

      3.病虫害防治

      (1)锈病

      被真菌侵害后,叶的背面出现黄褐色的疱状病斑,破裂后散发褐色粉末,是病原菌的多孢子堆和复孢子,8、9月形成褐黑色的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把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洒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钢400倍液。

      (2)褐斑病

      被真菌感染后,叶片产生圆形和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1:1:1~16O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1500~Z00O倍液。

      (3)白粉病

      被真菌中的半和菌感染后,叶片正反面产生白粉。

      防治方法: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

      (4)蚜虫

      又叫蜜虫、腻虫,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时造成茎叶发黄。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植株和落叶深埋。发生期喷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数次。

      (5)红蜘蛛

      8月份左右发生,9月份左右危害严重,主要侵食叶片和花序。叶片被害后,叶色由绿变黄,最后枯萎。此虫多藏于叶背面。

      防治方法:可用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米汤或面浆水喷洒。

      (五)采收加工

      种子繁殖3~4年,根状茎繁殖2~3年即可采收。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刨断或伤根皮,挖出后去掉残茎。泥土,忌用水洗,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去掉芦头、毛须、支杈,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也可在春季甘草茎叶出土前采挖,但秋季采挖质量较好。

    甘草的由来

      甘草,是中药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药性和缓,能调和诸药。所以,在许多处方中都由它“ 压轴”,称“甘国佬”围绕着甘草的发现也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从前,某乡村中有一老医生,医术精湛。一次他赴外地为人看病,临行给徒弟留了几包事先开好的药,准备应付家里来的病人。谁知他多日未回,留的那几包药快要用完了。徒弟无法,只好把院里烧水用的嚼起来甜丝丝的干柴切碎包起来,妄称是师傅走时留下的。谁知那些患了脾胃虚弱的病人、患有咳嗽痰多的病人、患有咽痛的病人、患有痈疽肿痛的病人、患有小儿胎毒的孩童吃了这些甜丝丝的干柴,病都好了。这种干柴,就是甘草。从此,甘草入药,沿用至今。

      甘草又名蜜草,以味道甜而得名,自古还有“灵草”、“国老”的美名。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中国北方,以内蒙古、甘肃等地所产者为著名。商品药材中又有粉甘草(即去皮甘草)和带皮甘草之分。粉甘草,也叫粉草,是以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皱纹者为佳;带皮甘草是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入药,粉甘草较带皮甘草为优。

      甘草性味甘,平。人心、肺、脾、胃经。本品生者(生甘草、粉甘草)入药,能泻火解毒、润肺祛痰止咳,用于治疗咽喉肿痛,以及药物、食物中毒,咳嗽哮喘等症;炙后入药,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用于治疗心气不足、心悸怔忡、脉结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以及腹中痉挛急疼痛等症。甘草的药性缓和,可升、可降,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甘草根茎上端的芦头部分称为甘草头,根的末梢部分或细小根称为甘草梢,亦可入药。秋季采挖,截段晒干备用。甘草可生用或蜜炙使用,生用者称为生甘草,蜜炙使用者称为炙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甘草味甘性平,生品微凉,炙品微温,无毒,能入心、脾、胃、肺经。功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化痰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气短;生用,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解药食之毒。《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名医别录》说甘草能温中、下气、止咳止渴、解百药毒。

    【甘草的药理研究】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别录》记载:“温中下气,伤脏咳嗽,温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记载:“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l)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浸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对多种动物均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能促进钠、水潴留,排钾增加,显示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能使大鼠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尿中游离型17-羟皮质酮增加,显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皮质激素样作用的机制:

      ①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

      ②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相似,能竞争性地抑制皮质激素在肝内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

      ③两者的化学结构相似,有直接皮质激素样作用。

      (2)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甘草具有增强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不同成分。甘草葡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有激活增殖作用,表现出致分裂原特性,与ConA合用有协同作用。

      甘草酸类主要表现为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但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20例高血脂症病人应用甘草甜素后,血浆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含量均显著降低。甘草酸单铵和LX也有免疫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对3H-TdR掺入大鼠淋巴细胞DNA有抑制作用。LX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免疫小鼠IgG的生成。

      (3)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菌、真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对人体免疫性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肝炎病毒、水疱性口腔病毒、腺病毒Ⅲ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小鼠化学性耳廓肿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大鼠足肿胀、角叉菜胶性大鼠关节炎等都有抑制作用。

      抗炎有效成分是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和 FM100.FM100与芍药苷合并应用对大鼠足肿胀有协同抑制作用。甘草酸单铵盐对豚鼠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抑制豚鼠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表现为引喘时间明显延长。甘草甜素能显著抑制鸡蛋清引起的豚鼠皮肤反应,并减轻过敏性休克症状。甘草水煎液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降低小鼠血清IgE抗体水平。异甘草素等成分能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并对由免疫刺激所诱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有抑制作用。

      (4)镇咳、祛痰

      甘草浸膏片口内含化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达到镇咳作用。甘草还能通过促进咽喉和支气管黏膜的分泌,使痰易于咳出,呈现祛痰镇咳作用。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甘草流浸膏灌胃给药,对氨水和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均有镇咳作用,并均有祛痰作用。甘草次酸胆碱盐皮下注射,对豚鼠吸入氨水和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抗溃疡 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次酸、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和地FM100对动物多种实验性溃疡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能促进溃疡愈合。生胃酮(即甘草次酸的琥珀酸半酯二钠盐)能加速胃溃疡面愈合、改善胃黏膜抵抗力。FM100灌服给药,能完全抑制结扎幽门引起的大鼠胃溃疡形成,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

      甘草抗溃疡作用的机制: ①抑制胃液、胃酸分泌;

      ②在胃内直接吸着胃酸而降低胃液酸度;

      ③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精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使之不受损害;

      ④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再生(如甘草锌);

      ⑤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释放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前列腺素。

      解痉 FM100对离体豚鼠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FM100和异甘草素等黄酮化合物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肠管痉挛性收缩有显著解痉作用。家兔灌胃甘草液后胃平滑肌运动逐渐减弱,30分钟后胃运动几乎完全停止。甘草的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甘草素的作用为最强。FM100与芍药苷的解痉作用有协同作用。

      保肝 甘草制剂和甘草甜素对动物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甘草黄酮组分灌胃给药,能显著降低CCI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及肝内丙二醛含量增加,也可抑制乙醇引起的小鼠肝脏丙二醛含量的增加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的耗竭。

      甘草甜素或甘草次酸肌内注射,对CCI4引起的实验性肝硬化有抑制作用,可使肝胶原蛋白和血清γ-球蛋白含量降低,并使血清ALT水平降低,即可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和减轻间质炎症反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也可使肝坏死和气球样变性明显减轻。

      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甘草酸对HBV有直接抑制作用,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抗原(HBsAg)向细胞外分泌有抑制作用。

      (6)解毒

      甘草对误食毒物(毒蕈),药物中毒(敌敌畏、喜树碱、顺铂、咖啡因、巴比妥)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能缓解中毒症状,降低中毒动物的死亡率。甘草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甘草甜素。

      甘草解毒作用的机制为:

      ①吸附毒物,甘草甜素水解后释放出的葡萄糖醛酸可与含羧基、羟基的毒物结合,减少毒物的吸收;

      ②通过物理、化学沉淀毒物以减少吸收,如甘草可沉淀生物碱;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

      ④提高小鼠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   2.其他药理作用

      (l)抗心律失常 炙甘草提取液腹腔注射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化钡和毒毛花苷K诱发的豚鼠心律失常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减慢心率、延长麻醉大鼠心电图的 P- R和 Q-T间期。甘草总黄酮可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减少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发生率,增加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和心搏停止所用的剂量。

      (2)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降脂作用和抗动脉粥样梗化作用:甘草甜素对兔实验性高胆固醇症及胆固醇升高的高血压病人均有一定的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甘草甜素每天10mg/kg肌肉注射,连续5天,对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血浆胆固醇对照组为89±4mg%,给药组为43±4mg%;血浆甘油三酯对照组为168±10mg%,给药组为90±4mg%。小剂量的甘草甜素(2mg/天)在一定时间内能使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胆固醇降低,粥样硬化程度减轻,20mg/天能阻止大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但剂量更大时(40mg/天)反而无效。甘草次酸盐(10mg/kg,口服)对高血脂大鼠和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有降血胆固醇、脂蛋白和β-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作用;家兔主动脉内的和大鼠肝脏内的胆固醇和β-脂蛋白含量下降,甘草次酸盐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之聚合皂甙更强。体外实验观察到甘草甜素1mM对CP50和AP50均能抑制50%溶血。其抑制部位,用同样剂量在Cis的A-Tee水解能系统中可见有35%的抑制效果,因而结论是由于抑制了Cis从而影响了补体效价CH50。在AP中的作用是C3的降低,由于补体反应被甘草甜素所抑制,相关的炎症的过程反应趋向缓解和静止,脂质系统和肝功能改善,动脉症的病理进程被阻断。

      (3)抑制血小板聚集 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体外的作用强度相当于阿司匹林。甘草叶中富含黄酮的组分对胶原蛋白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后者的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大17.7倍。

      (4)抗肿瘤 甘草酸对黄曲霉素和二乙基亚硝胺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胀果甘草中提取的黄酮类混合物可有效地预防巴豆油对小鼠皮肤的促癌作用。

      综上所述,与甘草补脾益气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与其清热解毒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与其缓急止痛功效相关的作用为抗溃疡、解痉和保肝作用;而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与其镇咳、祛痰、解毒作用有关。甘草还具有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作用。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甜素、甘草素及异黄酮类等。

      在祖国医学宝库中,甘草是一味普通而又重要的药物。说它普通,是因为它药源丰富、药价低廉,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众多的中药方剂里,起着诸多方面的微妙作用。从远古开始,甘草就被医家所重视,我国现存的古代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甘草列为“上品”。公元五世纪的名医陶弘景所辑的《名医别录》,称她为美草、蜜草,还有“国老”样的尊称。陶弘景说:“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又说:甘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七世纪甄权也说它“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甘草对胃酸过多的胃肠道溃疡病,能抑制其胃酸分泌,从而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甘草浸膏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粘膜,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起到镇咳作用。甘草的解毒功能,主要是甘草酸分解的葡萄糖醛酸与毒素发生反应的结果。实验证明,甘草及各种制剂能消除或降低氯化铵、组织胺、水合氯醛、苯砷、升汞的毒性;对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解毒作用的有效成甘草甜素。甘草经水解后可释出葡萄糖醛酸与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解毒。此外,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其解毒作用与吸附率成正比关系。与药用炭一样,在胃内吸附毒物,减少毒物吸收而解毒。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在体外对金葡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次酸在试管内能增强小檗碱抑制金葡菌的作用。甘草制剂对多种皮肤炎症及皮肤过敏性疾患均有一定疗效,如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湿疹、皮炎皮疹等。用于眼科治疗疱疹性结膜炎、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亦取得较好疗效。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一定效果。此外,甘草还具有降低高血压的胆固醇以及镇痛,解痉等功效。

      近期报道,对甘草中的甘草甜素进行研究,其可以抑制爱滋病毒斑的形成和感染细胞的变化,从而抑制爱滋病的繁殖,其抑制率达98%,原苏联土库曼尼亚爱滋病防治中心等单位,从甘草中分离并配制成有效抑制HIV繁衍的药物尼格利津,专家认为其结构与美国研制的叠氮脱氧胸苷相似,但它并无副作用,且临床证明是极有效的一种治疗爱滋病药物。连云港天晴制药厂生产的克艾可系中药甘草等提取物制成的口服片剂,用于60例爱滋病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改善症状,体症及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该制剂的作用得到药理实验的证明。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较长时间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化障碍,如能适当掌握用药剂量,上述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综上所述,甘草的作用相当广泛,从古至今,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防治作用,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运用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学科技术,深入研究甘草的药用价值和作用机理,这样有利于甘草的开发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甘草这一“国老”在传统药学宝库中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中药化学成分】

      1.甘草根和根茎主含三萜皂甙。其中主要的一种,谷称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的,系甘草的甜味成分,是1分子的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c acid)和2分子的葡萄醛酸(glucuronic acid)结合生成的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钾盐和钙盐。其他的三萜皂甙有:乌拉尔甘草皂甙(uralsaponin)A、B和甘草皂甙(licoricesaponin)A3、B2、C2、D3、E2、F3、G2、H2、J2、K2。又含黄酮素类化合物: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甘草甙(liquiritin),异甘草甙 元(iso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亲异甘草甙(neoisoliquiritin),甘草西定(licoricidin),甘草利酮(licoricone),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5-O-甲基甘草本定(5-O-methyllicoricidin),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糖甙[liquiritigenin-4'-qpiofur-anosyl(1→2)glucopyranoside,apioliquiritin],甘草甙元-7,4'-二葡萄糖甙(liquiritigenin-7,4'-diglucoside),新西兰牡荆甙Ⅱ(vicenin Ⅱ)即是6,8-二-葡萄糖基芹菜素、芒柄花甙(ononin),异甘草黄酮醇(isolicoflanonol),异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甙。还含香豆精类化合物:甘草香豆精(glycycoum-arim),甘草酚(glycyrol),异甘草酚(isoglycyrol)甘草香豆精-7-甲醚(glycyrin),新甘草酚(neoglycyrol),甘草吡喃香豆精(licopyranocoumarin),甘草香豆酮(licocoumarione)等。又含生物碱:5,6,7,8-四氢-4-甲基喹啉(5,6,7,8-teTCMLIBahydro-4-methylquinoline),5,6,7,8-四氢-2,4-二甲基喹啉(5,6,7,8-teTCMLIBahydro-2,4-dimethylquinoline),3-甲基-6,7,8-三氢吡咯并[1,2-a]嘧啶-3-酮(3-methyl-6,7,8-TCMLIBihydropyrrolo[1,2-]pyrimidin-3-one)。还含甘草苯并呋喃(licobenzofuran),又名甘草新木脂素(liconeolignan),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正二十三烷(n-TCMLIBicosane),正二十六烷(n-hexacos-ane),正二十七烷(n-heptacosane)等。另含甘草葡聚糖GBW(glucan GBW),三种中性的具网状内皮活性的甘草多糖(glycyrrigan)UA、UB、UC,多种具免疫兴奋作用的多糖(polysaccharide)GR-2a、GR-2Ⅱb、GR-2ⅡC和多糖GPS等。

      甘草的叶含黄酮化合物:新西兰牡荆甙-Ⅱ,水仙甙(narcissin),烟花甙(nicotiflorin),芸香甙(rutin),异槲皮甙(isoquerciTCMLIBin),紫云英甙(asTCMLIBagalin),乌拉尔醇(uralenol),新乌尔醇(uralenol),新乌拉尔醇(neouralenol),乌拉尔宁(uralenin),槲皮素-3,3'-二甲醚(quercetin-3,3'-dimethyl ether),乌拉尔醇-3-甲醚(uralenol-3-methylether),乌拉尔素(uralene),槲皮素(quercetin)等。还含乌拉尔新甙(uralenneoside)。

      甘草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东莨菪素(scopoletin),刺芒柄花素,黄羽扇豆魏特酮(lupiwighteone),乙形刺酮素(sigmoidin)B以及甘草宁(gancaonin)A、B、C、D、E、L、M、N、O、P、Q、R、S、T、U、V。

      2.光果甘草根和根茎含甘草甜素,除分离得到甘草酸、18-β甘草次酸外,还得到多种三萜类化合物:18α-羟基甘草次酸(18α-hydroxyglycyrrhetic acid),24-羟基甘草次酸(24-hydroxyglycyrrhetic acid),24-羟基-11-去氧甘草次酸(24-hydroxy-11-deoxyglycyrrhetic acid),11-去氧甘草次酸(11-deoxyglycyrrhetic acid),3β-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30-酸[3β-hydroxyolean-11,13(18)-dien-30-oic acid)甘草萜醇(glycyrrhetol),光果甘草酯(glabrolide),异光果甘草检酯(isoglabrolide),去氧光果甘草内酯(deoxyglabrolide),21α-羟基异光果甘草内酯(21α-hydroxyisoglabrolide),甘草环氧酸(liquoric acid)等。又含黄酮成分:光果甘草甙(liquiritoside)即是甘草甙,光果甘草甙元(liquiritogenin)即是甘草甙元,异光果甘草甙(isoliquiritoside)即是异甘草甙,异光果甘草甙元(isoliquiritogenin)即是甘草甙元,新甘草甙,亲异甘草甙,异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糖甙(licuraside,licurazid),异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糖甙[neolicuraside,isoliquiritigenin-4-apiofuranosyl(1→2)glucopyranoside],光果甘草宁(glabranin),光果甘草醇(glabrol)、光果甘草定(glabridin),光果甘草酮(glabrone),光果甘草素(glabreene),7,2'-二羟基-3',4'-亚甲二氧基异黄酮(glyzaglabrin),7-乙酰氧基-2-甲基异黄酮(glazarin),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7-methyoxy-2-methylisoflavone),7-羟基-2-甲基异黄酮(7-hydroxy-2-methylisoflavone),生松黄烷酮(pinocembrin),樱黄素(prunetin),刺芒柄花素等。又含光果甘草香豆精(liqcoumarin)及水溶性多糖及果胶(pectin)。光果甘草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8β-甘草次酸,18α-甘草次酸(18α-glycyrrhetic acid)即是乌热酸(uralenic acid),以及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异槲皮甙(isoquerciTCMLIBin),槲皮素-3-双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bioside),山柰酚(kaempferol),紫云英甙,肥皂草素(saponaretin),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元,芫花素(genkwanin),山柰酚-3-双葡萄甙(kaempferol-3-glucoboside)等。另含多糖9.7%,其中水溶性多糖1.6%。

      3.胀果甘草根含三萜类甜素,甘草次酸-3-芹糖葡萄糖醛酸甙(apioglycyrrhizin),甘草次酸-3-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甙(araboglycyrrhizin)。其他三萜成分有:18β-甘草次酸,11-去氧甘草次酸,乌拉尔甘草皂甙A3、G2、H2等。又含黄酮类成分:甘草甙元,甘草甙,异甘草甙元,异甘草甙,芒柄花甙,4',7-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甘草黄酮(licoflavone)A,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糖甙,异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糖甙,甘草杳耳酮(licochalcone)A、B、C、D,刺毛甘草查耳酮(echinatin),光果甘草酮等。还含二芳基丙二酮类成分:5'-异戊烯基甘草二酮(5'-prenyllicodione),胀果甘草二酮(glycyrdione)A、B及胀果甘草宁(glyinflanin)A、B、C、D。基中胀果甘草二酮A与胀果宁A系同一物质。又含β-谷醇(β-sitosterol)。

      4.粗毛甘草根含三萜类成分:甘草酸,光果甘草内酯等。又含黄酮类成分:甘草甙,异甘草甙,粗毛甘草素(glyasperin)A、B、C、D,熊竹素(kumata kenin),黄宝石羽扇豆素(topazolin),甘草异黄酮(licoisoflavone)B,半甘草异黄酮(semilicoisoflavone)B,甘草异黄烷酮(licoisoflavanone),3'-(γ,γ-二甲基烯丙基)奇维酮[3'(γ,γ-dimethylallyl)-kievitone],甘草西定,甘草异黄烷(licoriisoflavan)A,1-甲氧基菲西佛利醇(1-methyoxyficifolinol)。又含香豆精类成分:甘草香豆精,异甘草香豆精(isoglycycoumarin),甘草酚,甘草香豆酮。另含水溶性多糖和果胶。

      5.黄甘草根和根茎含三萜类成分:甘草酸,戊拉尔甘草皂甙A及B,黄甘草皂甙(glyeurysaponin)。又含黄酮类成分:黄甘草甙(glycyroside),芒柄花甙,甘草甙,异甙草甙,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糖甙,异甘草元-4'-芹糖葡萄糖甙,南酸枣甙(choerospondin),广豆根黄酮甙(sophoraflavone)B,夏弗塔雪轮甙(schaftoside),三色堇黄酮甙(isovi-osanthin),苜蓿紫檀酚-3-O-葡萄糖甙(medicarpin-3-O-glucoside),新西兰牡荆甙Ⅱ。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根皮酸(phloretic acid)。

      6.云南甘草根含三萜类成分。将总皂甙水解得到云南甘草次皂甙D(glyyyunnanpro -sapogenin D),云南甘草皂甙元(glyyunnansapogenin)A、B、C、E、F、G、H和马其顿甘草酸(macedonic acid),又含β-谷甾醇。还含黄酮类成分:异甘草甙元,4',7-二羟基黄酮,7-甲氧基-4'-羟基黄酮(7-methoxy-4'-hydroxyflavone),7-甲氧基-4'-羟基黄酮醇(7-methoxy-4'-hydroxyflavonol)。另据报道,根含三萜皂甙:云甘甙(yunganoside)A1、B1、C1、D1、E2和F2,加含生物碱:下箴刺桐碱(hypaphorine)。

      7.我国市售甘蜡商品,除上友谊赛品种外,还有以地区为名的未定种,对它们的研究也不少。兹择其重要者简述如下:

      (1)西北甘草的根和根茎含甘草酸,甘草甙,异甘草甙,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元,甘草香豆精,甘草吡喃香豆精,甘草香豆酮,甘草查耳酮A,异甘草黄酮醇,西北甘草异黄酮(glycyrrhisoflavone),西北甘草异黄烷酮(glycrrhisoflvanone),甘草黄酮醇,甘草豆精-7-甲醚,甘草西定,甘草利酮,甘草宁F、G、H、I,甘酚,5-O-甲酚(5-O-methylglycyrol),熊竹素等。

      (2)新疆甘草的根和根茎含甘草酸,甘草甙,异甘草甙,异甘草甙元,4',7-二羟基黄酮,刺芒柄花素,光果甘草醇,刺毛甘果查耳酮,甘草查耳酮A、B,甘草异黄酮B,甘草异黄烷酮(licoisoflavanone),光果甘草素,光果甘草定等。

      (3)东北甘草的根和根茎含甘草酸,甘草甙,异甘草甙,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元,甘草香豆精,甘草吡喃香豆精,甘草香豆酮,甘草香豆酮,甘草西定,甘草利酮,甘草酚,5-O-甲基甘草酚等。

    各家论述

      1.李杲:甘草,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除大热,故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缓正气,养阴血。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

      2.《汤液本草》: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调胃承气用甘草,恐其速下也;二药用之非和也,皆缓也。小柴胡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其中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意。中不满而用甘为之补,中满者用甘为之泄,此升降浮沉也。凤髓丹之甘,缓肾急而生元气,亦甘补之意也。《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以甘缓之。所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于此可见调和之意。夫五味之用,苦直行而泄,辛横行而散,酸束而收敛,咸止而软坚,甘上行而发。如何《本草》言下气?盖甘之味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矣。

      3.《本草衍义补遗》:甘草味甘,大缓诸火。下焦药少用,恐大缓不能直达。

      4.《本草汇言》: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故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衰虚,其甘温平补,效与参、芪并也。又如咽喉肿痛,佐枳实、鼠粘,可以清肺开咽;痰涎咳嗽,共苏子、二陈,可以消痰顺气。佐黄芪、防风,能运毒走表,为痘疹气血两虚者,首尾必资之剂。得黄芩、白芍药,止下痢腹痛;得金银花、紫花地丁,消一切疔毒;得川黄连,解胎毒于有生之初;得连翘,散悬痈于垂成之际。凡用纯热纯寒之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势,寒热相杂之药,必用甘草以和其性。高元鼎云,实满忌甘草固矣,若中虚五阳不布,以致气逆不下,滞而为满,服甘草七剂即通。

      5.《本草通玄》:甘草,甘平之品,独入脾胃,李时珍曰能通入十二经者,非也。稼穑作甘,土之正味,故甘草为中宫补剂。《别录》云,下气治满,甄权云,除腹胀满,盖脾得补则善于健运也。若脾土太过者,误服则转加胀满,故曰脾病人毋多食甘,甘能满中,此为土实者言也。世俗不辨虚实,每见胀满,便禁甘草,何不思之甚耶?

      6.《本草正》: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助参、芪成气虚之功,人所知也,助熟地疗阴虚之危,谁其晓焉。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惟中满者勿加,恐其作胀;速下者勿入,恐其缓功,不可不知也。

      7.《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8.《本草备要》:甘草,胡洽治痰癖,十枣汤加甘草;东垣治结核,与海藻同用;丹溪治痨瘵,莲心饮与芫花同行;仲景有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理中、四逆、调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汤,无不重用甘草,赞助成功。即如后人益气、补中、泻火、解毒诸剂,皆倚甘草为君,必须重用,方能建效,此古法也。奈何时师每用甘草不过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习成风,牢不可破,附记于此,以正其失。

      9.《本经疏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必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凡药之散者,外而不内(如麻黄、桂枝、青龙、柴胡、葛根等汤);攻者,下而不上(如调胃承气、桃仁承气、大黄甘草等汤);温者,燥而不濡(四逆、吴茱萸等汤);清者,冽而不和(白虎、竹叶石膏等汤);杂者,众而不群(诸泻心汤、乌梅圆等);毒者,暴而无制(乌梅汤、大黄gu虫丸等),若无甘草调剂其间,遂其往而不返,以为行险侥幸之计,不异于破釜沉舟,可胜而不可不胜,讵诚决胜之道耶?金创之为病,既伤,则患其血出不止,既合,则患其肿壅为脓。今曰金创肿,则金创之肿而未脓,且非不合者也。《千金方》治金创多系血出不止,箭镞不出,故所用多雄黄、石灰、草灰等物,不重甘草。惟《金匮要略》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蒴藋细叶、桑东南根,皆用十分,甘草独用十八分,余皆更少,则其取意,正与《本经》脗合矣。甘草所以宜于金创者,盖暴病则心火急疾赴之,当其未合,则迫血妄行。及其既合,则壅结无所泄,于是自肿而脓,自脓而溃,不异于痈疽,其火势郁结,反有甚于痈疽者。故方中虽已有桑皮之续绝合创,王不留行之贯通血络者,率他药以行经脉、贯营卫,又必君之以甘草之甘缓解毒,泻火和中。浅视之,则曰急者制之以缓,其实泄火之功,为不少矣。

      10.《本草正义》:甘草大甘,其功止在补土,《本经》所叙皆是也。又甘能缓急,故麻黄之开泄,必得甘草以监之,附子之燥烈,必得甘草以制之,走窜者得之而少敛其锋,攻下者得之而不伤于峻,皆缓之作用也。然若病势已亟,利在猛进直追,如承气急下之剂,则又不可加入甘草,以缚贲育之手足,而驱之战阵,庶乎所向克捷,无投不利也。又曰,中满者忌甘,呕家忌甘,酒家亦忌甘,此诸证之不宜甘草,夫人而知之矣;然外感未清,以及湿热痰饮诸证,皆不能进甘腻,误得甘草,便成满闷,甚且入咽即呕,惟其浊腻太甚故耳。又按甘草治疮疡,王海藏始有此说,李氏《纲目》亦曰甘草头主痈肿,张路玉等诸家,皆言甘草节治痈疽肿毒。盖即从解毒一义而申言之。然痈疡之发,多由于湿热内炽,即阴寒之证,亦必寒湿凝滞为患,甘草甘腻皆在所忌。若泥古而投之,多致中满不食,则又未见其利,先见其害。

      11.《本草新编》:甘草,味甘,气平,性温,可升可降,阳中阳也。无毒。入太阴、少阴、厥阴之经。

    甘草的副作用

      不久前曾经提过,传统药物方剂的组成有君臣佐使四类药物,而“使药”是引导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兼有调和作用。

      这么一来,药物不必运行到别的器官,导致其他器官受到药物不必要作用损害,减少副作用。(请参阅何乃强、陈镜洲合著,新加坡康复协会2000年出版《药物的认识》第141页)

      在传统医学,甘草(licorice)是多属于使药,它有调和诸药的功能,而且很多传统药方都用上甘草配搭。

      甘草含有很多化学成分,但以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甘草次酸(glycyrrhertinic acid)为主。

      市面上出售的零食如糖果、酸梅、橄榄,有些是用甘草调制或混有甘草,可是如果长期吃甘草,或是吃了大量的甘草,那恐怕会有不良后果。

      甘草的药理作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样作用,很多对甘草有认识人的知道过量的甘草会使到尿量及钠(sodium,盐含有成分)的排出减少,身体会积存过量的钠(盐分)引起高血压;水分储存量增加,会导致水肿。同时过多血钾流失引起的低血钾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这些研究结果,早已在西方的医学文献刊出。

      更有报告指出它还可以影响脑部,病人会出现嗜睡的症状。

      冰岛大学研究发现大量服甘草者血压增加

      冰岛大学曾对甘草进行研究,研究人员选出43名血压正常的人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每天服用50到100毫克甘草后,血压增加,血钾含量下降,这是由于cortisol(可的索,皮质醇或氢化可的松)的盐皮持激素作用(mineralocorticoid action),使到血钾下降及血钠上升,加上身体储水增加,体重增加,血压增高。尿液可的索/可的松的比值cortisol/cortisone ratio增高,也证实了肾脏的酶素叫11B羟甾脱氢酶(11 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作用受到甘草所含的物质所抑压,使到体内的cortisol(可的索,皮质醇或氢化可的松)转化为cortisone(可的松或糖皮质激素)的过程受阻,可的索增加。研究人员提醒大家,甘草是可以引起高血压的。

      美国宾州医院有病例 服用大量甘草影响视觉

      今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家医院首次报道服用大量甘草也可能导致霎时性失明的5个病例。患者都曾服用大量的甘草,分量每天由100毫克到900毫克不等,这可能和甘草所含的甘草次酸和甘珀酸(carbenoxolone)有关,因为这些药物成分能够引起网膜或视神经血管收缩,引起缺血,影响视觉。

      药物经过加工处理(有人称为炮制)能够改变所含化学成分,日本大阪就以甘草根进行研究,想知道在原植物或原料加工制造过程中,药物主要成分有否改变。研究人员分析甘草内的皂甙(saponins)和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的含量。

      研究结果,知道把甘草皮层剥去后,所含的非糖苷黄酮类化合物(nonglycosidic flavonoid)大部分消失,至于经过焙制后,皂甙和糖苷黄酮类化合物中的糖就会被逐步水解,结果药性有了差异,这跟传统药物需要经过炮制或加工处理,如以火制、水制或水火合制等等不同方法,消除及减低药物毒性,或增强药物疗效,或改变药性,是对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至于医学文献报道引起不良作用所用的甘草,和传统医学用的炙甘草或蜜炙甘草(用蜜糖在火锅上拌炒过的甘草)成分是否相同,作用又是否不同,则有待进一步去查寻了。

    甘草与西药配伍禁忌

      抗菌药:甘草及其制剂中含糖皮质激素类物质,大剂量的甘草与四环素族、红霉素、氯霉素等抗菌药联用,可降低这些药物的吸收率,如长期配伍联用还可引起二重感染。甘草还忌与异胭肼、两性霉素B长期配伍,以避免药物毒副作用增大。黄连素与甘草同用抑菌作用呈降低趋势。另外临床中还有将抗菌消炎的头孢氨苄片与具有止咳祛痰作用的甘草合剂同用,结果导致头孢氨苄片抗菌作用降低的报道。

      水杨酸类及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甘草所含的甘草酸经酶的作用可水解成甘草次酸和葡萄醛酸。甘草次酸的结构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相似,若与水杨酸衍生物合用,能使消化道的溃疡率增加。曾有报称,将复方甘草片与阿司匹林合用,使患者原有十二指肠溃疡面积增大,导致上腹部疼痛加剧,上消化道出血。这是由于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对原有溃疡者尤应慎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与阿司匹林合用,可加重对消化道的刺激,故在用药上不宜联合应用。

      降糖药:口服降糖药甲苯磺丁脲、降糖灵、优降糖,胰岛素等若与甘草配伍同服可降低降糖药的效果。因糖皮质激素能使氨基酸、蛋白质从骨骼肌中转移到肝脏,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使葡萄糖和糖原的产生增加,故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所以与降糖药在药理上是拮抗的。有报道称降糖灵与甘草甜素片同服使患者血糖升高,病情加重。这是由于甘草甜素可影响降糖灵的降糖效果。此外,甘草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还可增加肝糖原,升高血糖。

      强心甙类药物:甘草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可潴钠排钾,使体内钾离子减少,导致心脏对强心甙敏感性增加,从而发生中毒。临床上有炙甘草与洋地黄毒甙片同服,患者出现室早、二联律、一联律的报道。这是由于甘草能导致低血钾,与洋地黄毒甙片同服极易诱发洋地黄中毒反应发生。应避免二者联用或联用时适当补充钾盐。

      利尿药:甘草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保钠排钾。若与排钾性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利尿酸、速尿、氯噻酮、乙酰唑胺等合用,能使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易加重发生低血钾的危险,增加不良反应,如水肿、压升高、全身无力,甚至可发生严重低钾性瘫痪。临床上出现过复方甘草片与双氢克尿噻片同服,导致患者浮肿加剧并出现尿潴留。原因是甘草次酸有排钾作用,能引起低血钾,双氢克尿噻片也能加速钾离子的排泄,故二者合用可引起低钾性水肿、尿潴留。应避免二者配伍使用或合用时加强补钾。

    我国甘草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进口鲜或干的甘草3584.35吨,与上年同比增长2.93%,进口金额292.67万美元,同比增长76.31%,进口平均价为0.8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71.28%。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鲜或干的甘草呈现出口下降进口增长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甘草市场比较活跃,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08年将甘草和甘草汁液及浸膏的进口关税从6%降为0,激发了企业进口甘草的热情,而此举也是解决我国甘草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之一。

      我国进口甘草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亚洲2987.37吨,占进口的83.34%,欧洲596.98吨,占16.65%。

      甘草种类图片

      甘草酸

      glycyrrhizic acid

      一种萜。分子式C42H62O16。又称甘草甜素。为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苷(见苷),是甘草的甜味成分,存在于甘草属植物中,在乙酸中结成片状或棱柱状晶体。在220℃分解。溶于水。甘草次酸分子式C30H46O4。有两种同质异晶体。熔点分别为300~304℃和287~293℃,比旋光〔α〕D+163°。溶于乙醇。

      药理性质:具有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甘草酸有糖皮质激素样药理作用而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炎、支气管炎和艾滋病,还具有抗癌防癌、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等功能。

      甘草酸具有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荸荠

     

      拼音:bí qi(读轻声)

      学名:Eleocharis tuberosa

      英文名:chufa

      类属:被子种子门,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目,莎草科,荸荠属

    概述

      莎草科荸荠属浅水性宿根草本,以球茎作蔬菜食用。古称凫茈(凫茈),俗称马蹄,又称地栗,因它形如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称它马蹄,仅指其外表;说它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有地栗之称。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其植物形状及栽培法有详细描述 。中国长江以南各省栽培普遍 。安徽无为、广西桂林、浙江余杭 、江苏高邮和福建福州为著名产地。用球茎繁殖。萌发后,先形成短缩茎,其顶芽和侧芽向上抽生的绿色叶状茎细长如管而直立。叶片退化成膜片状,着生于叶状茎基部及球茎上部,光合作用靠绿色叶状茎进行。自母株短缩茎向四周抽生匍匐茎,尖端膨大为新的球茎。穗状花序,小花呈螺旋状贴生。小坚果,果皮革质,不易发芽。

      种荠于15℃萌芽 ,25℃ 开始分蘖 ,30℃植株旺盛生长,气温降至20℃以下时球茎形成。一般在早春选顶芽和侧芽健全的种荠在室外苗床育苗,经常保持湿润。约15~20天即可成苗,供大田栽植。株行距一般 30 厘米×60 厘米,亩栽约3000穴。分蘖和分株期间保持一定水层并追施氮肥。球茎形成前追施磷肥和钾肥,对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有显著效果。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螟虫等。

      荸荠球茎约含碳水化合物21%,蛋白质 1.5%,可生食或熟食。也能加工罐藏或作提取淀粉的原料。中医药学认为有止渴、消食、解热功能。

      功效:荸荠中含有磷是根茎蔬菜中最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荸荠适于儿童食用。英国在对荸荠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不耐烦的抗菌成分——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抽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效果。这种物质还对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肿有防治作用。荸荠还有预防急性传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脑膜炎较易发生的春季,荸荠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它具有凉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功效。

      适合人群:是大众食品。儿童和发烧病人最宜食用。

      适用量:每次10个左右。 荸荠不宜生吃,因为荸荠生长在泥中,外皮和内部都有可能附着着较多的细菌和寄生虫,所以一定要洗净煮透后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荠更甜。荸荠属于生冷食物,对脾肾虚寒和有血淤的人来说不太适合。

    分布

      原产印度,中国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湖南、湖北等低洼地区。

    【别名】

      马蹄 、蒲荠(浙江柳市,荠的发音和国语相同)、果子(安徽无为)、乌芋、地栗、地梨、苾荠、通天草[浙江杭州]、孳瓜儿(音,四川),蒲萁(安徽泾县) 钱葱(广东潮汕)、茈古(湖南邵阳) 、磁米(湖南岳阳)、磨荠(湖南汝城)

    【来源】

      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E. tuberosa Roem et Schudt.; E. plantaginea R. Brown.],以球茎及地上部分入药。秋末割取地上部分,晒干;球茎可新鲜采用。

    用途

      荸荠口感甜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铁、钙和碳水化合物。可以生吃,也可以用来烹调,并可制淀粉。

    【生长环境】

      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喜生于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里。它的繁殖采用球茎亦称果球进行无性繁殖。荸荠喜温爱湿怕冻,适宜生长在耕层松软,底土坚实的壤土中。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厘米的耕作层,这样既利于球茎的生长发育,又不致球茎深钻 ,个体发育大小均匀整齐一致,也有利于掘收。耕层过粘,不利于球茎的膨大,腐殖质过多,球茎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它适宜在浅水中生长,在营养需求上,要求氮肥较少,磷肥较多。

      在整个生长期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其全生育过程如下:

      (一)萌芽:气温达10~15℃时,80%以上球茎可萌芽,同时抽生发芽茎,并向上抽生叶状茎,当幼苗有5~6根叶状茎时,便向下萌生新根。

      (二)分蘖与分株:7月底~8月初移植的荠苗,3~5天返青后,发芽茎顶端的保质茎,向上抽生叶状茎,经不断分蘖,形成母株丛。与此同时其侧芽向四周发生若干根匍匐茎,伸先3~4节10~15㎝后,其顶端肉质茎的顶芽,继而向上萌生叶状茎,连续分蘖,又形成新的分株。如此反复地分株和分蘖,株丛随之逐渐扩大,叶状茎数直线上升,一株地上茎数可扩大到300~400根。气温在25~30℃时,分蘖分株发生最快。进入9月份后,气温逐渐下降,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则逐渐增多,匍匐茎的生长由水平方向转而朝土下斜向生长,俗称“下带”。10月上旬以后,不再产生叶状茎,此时所有的匍匐茎先端开始膨大,球茎开始形成。荸荠的产量取决于球茎的数量和大小,而后者又是由分株的次数及地上茎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正如前述,气温在25~30℃时分蘖分株发生最快,一个分株约10~15天发一档分株。在我地一般可发生分株2~3档,多的可达5~6档,全株共有分株30~40株。9月下旬以后,气温下降明显,不再发生分蘖。因此,争取在适宜气温下,取得一定合理分株数,保证地上叶状茎的数量和质量,荸荠最好要在7月底移栽完,最晚的移植也不能迟于立秋。   (三)开花与结荠:当植株基本上停止分株分蘖,地上茎的同化物质便大量向地下贮藏器官即球茎运送,这时叶状茎顶端抽生穗状花序,进入始花期。与此同时,地下部也相应抽生结荠茎,地上开花盛期,也是地下结荠期。寒露(10月上旬)时球茎已成形,小雪(11月下旬)后,地上茎逐渐由上向下枯黄,球茎此时充分成熟。球茎皮色也由白色转变成黄棕色至红褐色。冬至(12月下旬)至小寒(元月上旬),球茎内糖分含量最高。

      (四)对水、肥的要求:荠苗定植后,要求较高土温以利返青分蘖,宜灌浅水稳苗。随着分蘖分株增多,蒸腾量加大,应逐渐加深水层,促进地上茎群体形成。封行后灌深不,控制分蘖分株形成,提早结荠,球茎增多、增大,但应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荸荠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如不徒长不应搁田断水,特别是球茎膨大期,更不宜缺水。荸荠株丛多而大,结球荠期所需各种养分及同化物质也多,因此基肥要足。在分蘖分株时段要求充足 氮肥,更不可缺肥,以保证荸荠够苗株足。进入结球期后,则不宜再施氮,否则徒长,引起倒伏,影响结球,并加重病害的发生。钾素对改善球茎的品质,促进氨基酸、蛋白质析合成和糖分、淀粉的运转积累有重要的作用,除作基肥外,还要在荸荠生长期追肥钾素,此外,充足的钾肥还能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对荸荠也有类似的效应。所以种植荸荠一定要氮磷钾肥三要素配合,尤其在始花结荠期前后不可缺少磷钾肥。此时如能喷施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等,都可收到球茎粗大、提高产量的效果。

    【性味归经】

      球茎:甘,寒。

      地上全草:苦,寒。

    【功能主治】

      球茎: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用于热病伤津烦渴,咽喉肿痛,口腔炎,湿热黄疸,高血压病,小便不利,麻疹,肺热咳嗽,矽肺,痔疮出血。

      地上全草:清热利尿。用于呃逆,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球茎2~4个;或适量捣汁服。

      地上全草0.5~1两。

    【荸荠的几种做菜方法】

      荸荠,清脆、甘甜、多汁,自古是冬春盛行的时令果品,以个大紫黑发亮无破损者为上品。

      《食疗本草》:“荸荠,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若先有冷气,不可食,令人腹胀气满。小儿秋食,脐下当痛。”

      《本草纲目》:“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

      《罗氏会约医镜》:“荸荠益气安中,开胃消食,除热生津,止痢消渴,治黄疸,疗下血,解毁铜。”

      馄饨汤

      材 料:

      *绞肉4两 *荸荠末2大匙 *葱末2小匙 *蛋白1/2个 *蛋皮丝、芹菜末、油酥红葱头各1大匙 *高汤7杯 *馄饨皮1/2斤

      调味料:*盐1/2小匙 *白胡椒粉、麻油各1/8小匙

      腌 料:*酒1小匙

      作 法:

      1、绞肉加入腌料、荸荠末、葱末、蛋白调匀,即为馅。

      2、每张馄饨皮包入馅 料,备用。

      3、高汤煮滚后,加入白胡粉、盐调味,盛入汤碗中。

      4、将馄饨煮熟,捞至汤碗中,再加入芹菜末、蛋皮丝及油酥红葱 ,并淋上麻油 。

      宫爆素丁

      材料:马蹄(荸荠)6粒,胡萝卜1/2个,洋菇6粒,小马铃薯1个,罐头玉料粒2大匙,毛豆、花生各1大匙,黑木耳50克,大蒜5瓣。

      调味料:A料:绍兴酒、番茄酱、红色辣椒酱各1大匙,豆瓣酱、盐、糖、香油各1小匙,素高汤2大匙

      加工方法:

      1、荸荠去皮、切丁;胡萝卜、马铃薯分别去皮、切丁,放入滚水氽烫,捞出冲凉;毛豆、洋菇分别洗净,放滚水烫熟,捞出、切丁;黑木耳泡软,冲净、切小块,大蒜去皮,切末。 

      2、干锅烧热,放入花生炒香,盛起备用。

      3、锅中倒入2大匙油烧热,爆香蒜末,放入材料(除了毛豆、花生)拌炒,加入A料炒匀,最后加入毛豆拌匀,盛出,撒上炒香的花生即可。

      健康人小语:荸荠除了维生素C外,淀粉质含量也非常高,可制作马蹄粉,且含高量的粗纤维,可防止便秘,还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利尿等功用。 

      美味小提示:此菜非常爽口下饭,胡萝卜、玉米粒、毛豆等可买冷蔬菜,买回来用开水快速氽烫一下,沥干水分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海蜇荸荠汤

      【原料】海蜇皮50克、荸荠100克

      【制作】海蜇皮洗净,荸荠去皮切片同煮汤。

      【用法】吃海蜇皮、荸荠,饮汤,每日2次。

      【功效】清热化痰,滋阴润肺。适用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患者。

      当归荸荠薏米粥

      [原料]当归15克,荸荠30克,薏米100克

      [制作方法]将当归切成片,入锅煮30分钟,去渣后加入荸荠和薏米煮成粥,出锅后加蜂蜜食用。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健脾利湿。适于咽喉肿痛、痰热咳嗽、心烦口渴。当归中所含的当归多糖,能明显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能预防癌的发生

      辣子鸡丁

      原料:嫩鸡肉150克,干淀粉6克,泡辣椒6克酱油、白糖、精盐、菊花、姜、湿淀粉、黄酒、香醋、味精适量,鸡蛋1只,荸荠丁。

      做法:

      ①鸡肉切成块形小丁,加入鸡蛋清、干淀粉、精盐调拌均匀,连同配料荸荠丁放入热猜油锅内炒,l0秒钟后,沥去油,放入泡辣椒、葱、姜等同炒;

      ②将糖、黄酒、酱油和湿淀粉、醋等调和,乘热倒入锅内炒几下即可。

      龙凤如意卷(吉祥如意)

      材料:蛋、虾泥、荸荠、紫菜。

      做法:先将蛋液煎成蛋皮,荸荠切末与虾泥混合。在蛋皮上依序铺上虾泥及紫菜,从两旁卷至中间,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入电饭锅蒸熟,切片排盘即可。

      营养师:此道菜内馅不用肥肉,且用蒸熟的方式,故比外售之鱼卷、虾卷油脂含量

      荸荠怪柳汤

      【来源】民间方

      【原料】荸荠90克 柽柳叶15克(鲜枝叶30克)

      【制作】将荸荠、柽柳叶一同水煎。

      【用法】每日分2次饮服。

      【功效】温中益气,消风毒。适用于麻疹透发不快。

      荸荠狮子头

      【原料】:去皮荸荠5只,瘦肉馅300克,菜心50克,盐5克,酱油20克,糖15克,鸡蛋1只,生粉,葱末、姜末、味精、料酒、湿淀粉各适量。

      【制法】:

      1、将荸荠辄成米粒大小,拌进肉馅中,加盐、鸡蛋、料酒、湿淀粉、味精、葱姜末拌匀,做成四个大肉圆。

      2、炒锅上火,倒入油,油热后放入肉圆煎至两面黄时,烹入料酒,加酱油,糖倒高汤,用小火焖烧15分钟,将狮子头盛人用菜心垫好底的盆中,把卤汁着芡浇于面上。

      特点: 鲜嫩带脆,咸中有甜,红绿相衬。

      荸荠的几种吃法:

      1、晒干

      到了春天,剩余的大量荸荠不易保存,在安徽无为种植荸荠的农户家里会把荸荠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这样一来可以让荸荠保存更长的时间,而且晒干后的荸荠更加的甘甜、可口。

      2、制作荸荠粉

      荸荠和藕一样都可以制作成粉,然后冲饮,大家只知道有藕粉,却很少知道荸荠粉(在安徽无为俗称果粉),其制作方法与藕粉的方法大致相同。冲饮时比藕粉更加浓厚,味道也更加爽口。如果将其规模化,定会有广阔的市场。

    【荸荠的几种保健功能】

      降压作用:荸荠配合海蜇皮,能够消热去痰,降低血压。另外,荸荠汁加鲜藕汁、梨汁、鲜芦根汁、麦冬汁一起,称为“五汁饮”,用于生津消热、降低血压。

      治食道癌:荸荠10只,带皮蒸煮,每日服食。

      治咽喉肿:荸荠绞汁冷服,每次125克

      预防流感:鲜荸荠250克,甘蔗1根,切段,入锅煎煮,熟而食之,有清热消炎,生津止渴之效,适于发热后期之心烦口渴和低烧不退,还可预防流感。

      通肠利便:荸荠500克,煮熟捣烂,加盐、姜、豆粉,挤成丸子,油炸后捞起。生粉勾芡成卤,浇在丸上,味鲜滑口,可消食开胃,利肠通便。

      【冬季荸荠】

      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我国温暖地区有栽培。以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出产为主。冬季挖取,洗净,风干或鲜用。

      [性味]味甘,性寒。

      [功用主治]清热生津、化痰明目、消积。用于温病消渴、咽喉肿痛、口腔炎、黄疸、热淋,高血压、肺热咳嗽等。

      [临床应用]

      1、治癌症放疗中或放疗后引起的津液亏损,大便秘结:生荸荠20枚(洗干净,并用温水烫)榨汁,然后加入半杯甘蔗汁和匀饮用,每日1-2杯。

      2、治痰核、瘰疬:荸荠100克,海蜇100克,煮汤服,每日2-3次。

      3、治阴虚肺燥、痰热咳嗽:鲜荸荠150克,打碎绞汁,加入藕汁100毫升,梨汁60毫升,芦根汁60毫升同服。每日1-2次。

      4、治癌症术后、放化疗中脾胃虚弱:荸荠60克,香菇30克,嫩豆腐400克,葱花9克,油、盐,胡椒粉、味精各适量。将香菇洗净,温水发开去蒂切丝(保留菇水);将豆腐切成小块状;将葱切碎;将荸荠洗净削皮,并切成小片。取香菇、荸荠、豆腐一起置入锅中煮汤,汤沸后加入油、盐、胡椒粉、味精,再入葱花煮片刻即可,佐膳服用。

      5、治癌症病人肝肾阴虚:荸荠150克,大鲜蘑菇14朵,杞子15克,酱油20克,鲜番茄1只,白糖、米酒、精炼油、芝麻油各适量。将荸荠洗净切片,蘑菇蒂削平后洗净,放沸水锅中煮25秒钟捞出,用冷水漂凉。锅置小火上烘热,下油,将蘑菇、荸荠放在油锅中,反复翻炒,至菇面呈金黄色,加入米酒、白糖、杞子、酱油及开水200毫升,加盖,用小火焖煮,至汤汁基本干,淋上麻油,然后将切片番茄放在蘑菇上即可。

      6、治癌症病人脾肺两虚:荸荠100克,蘑菇100克,鸡蛋3只,植物油、香葱、盐适量。将荸荠洗净切片;蘑菇洗净,切片;香葱洗净去根须,切成葱花。取鸡蛋放入碗内,投入蘑菇、荸荠、油、盐,用筷子打搅拌匀。再放入烧热的油锅中,不停翻炒,待成小块状时即可,佐膳服用。

      [用法用量]

      生食,绞汁,水煎,炒熟均可。每次100-150克

      [宜忌]

      脾胃虚寒者不宜食。

      [成分与药用]

      本品含丰富的蛋白质、糖、钙、铁及维生素,还有一种不耐热的抗菌物质——荸荠英。实验证明,荸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抗癌降压作用。

      营养分析

      荸荠中含的磷是根茎类蔬菜中较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荸荠适于儿童食用。

      英国在对荸荠的研究中发现一种“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黄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效果。这种物质还对癌肿有防治作用。

      荸荠质嫩多津,可治疗热病津伤口渴之症,对糖尿病尿多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荸荠水煎汤汁能利尿排淋,对于小便淋沥涩通者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作为尿路感染患者的食疗佳品。近年研究发现荸荠含有一种抗病毒物质可抑制流脑,流感病毒,能用于预防流脑及流感的传播。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儿童和发烧病人最宜食用,咳嗽多痰、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小便不利、癌症患者也可多食;对于高血压、便秘、糖尿病尿多者、小便淋沥涩通者、尿路感染患者均有一定功效,而且还可预防流脑及流感的传播。

      2. 不适宜小儿消化力弱、脾胃虚寒、有血淤者。

    烹饪指导

      1. 荸荠不可生吃,但因为荸荠生长在泥中,外皮和内部都有可能附着较多的细菌和寄生虫,所以一定要洗净煮透后方可食用。

      2. 熟食多用于做配料,也可用于炒、烧或做馅心。如“荸荠炒虾仁”、“荸荠炒鸡丁”等。

      3. 荸荠具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应用于肺热咳嗽,痰浓难咳:荸荠汁1杯,川贝1.5克(研成粉),拌匀服,每天2~3次。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最宜用于发烧病人。

    食疗作用

      荸荠味甘、性寒;

      既具有清肺热,又富含黏液质,有生津润肺、化痰利肠、通淋利尿、消痈解毒、凉血化湿、消食除胀的功效;

      主治热病消渴、黄疸、目赤、咽喉肿痛、小便赤热短少、外感风热、痞积等病症。

    100营养成分

      能量59千卡

      蛋白质1.2克

      脂肪0.2克

      碳水化合物14.2克

      膳食纤维1.1克

      维生素A3微克

      胡萝卜素20微克

      硫胺素0.02毫克

      核黄素0.02毫克

      烟酸0.7毫克

      维生素C7毫克

      维生素E0.65毫克

      钙4毫克

      磷44毫克

      钾306毫克

      钠15.7毫克

      镁12毫克

      铁0.6毫克

      锌0.34毫克

      硒0.7微克

      铜0.07毫克

      锰0.11毫克

    食疗价值

      莎草科水生草本植物荸芥的球茎。又称乌芋、地栗、马蹄、马薯、红慈菇。我国各温暖地区均有分布,多为栽培。秋末、科初采收,除去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风干备用。

      [性能]味甘,性微寒。能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化痰消积,明目退翳。

      [参考]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C和荸荠素等成分。

      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温热病,热伤津液,烦热口渴,或大便秘结;血热便血,痔疮或痢疾便血,妇女崩漏;阴虚肺燥,痰热咳嗽,或咽喉不利;痞块积聚,或食积不消;目赤障翳。

      [用法]生食,绞汁,煎汤,浸酒,或研末服。

      [附方]

      1,荸荠酒:荸荠60g,捣烂绞取汁液,加入米酒1杯煎热。空腹服。

      源于《神秘方》。荸荠能凉血而止血;米酒可助药力,其性温,可使全方药性趋于平和。用于大便下血。

      2,荸荠麦冬莱菔汤:鲜荸荠120g、鲜萝卜250g,捣烂,绞取汁液,加入麦门冬15g。煎汤服。

      本方以麦门冬配荸荠养阴润肺,清热化痰,以萝卜清热化痰、止咳。用于阴虚肺热,咳嗽痰多。

      3、荸荠梨汤:(治嗓好饮料)

      取荸荠10个,梨2个,去皮切块,加适量水煮开后饮用。荸荠能止渴解毒、温中益气,与梨同用可防止梨的寒性伤胃。将荸荠打碎取汁液后直接服用,也可治疗急慢性咽喉不适。

     

     

     

    当归

      中文:当归

      英文:Chinese Angelica

      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尤以甘肃岷县(位于兰州南方偏东)当归品质最佳,有“中国当归城”之称。

      乾归(见《神农本草经》)山薪(见《尔雅》)白薪(见《尔雅》),文无(见《本草纲目》

      当归名字由来:1、古人娶妻为生儿育女,当归调血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要药,有想念丈夫之意,因此有当归之名,恰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的意思相同;

      2、陈承说:当归治疗妊娠妇女产后恶血上冲,其疗效显著;若发生气血逆乱,服用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因而当归之名也由此而来。

      生药拉丁名:Radix Angelica Sinensis

      植物拉丁名: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英文:Tang-Kuei

      拼音名:Danggui

      【来源】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根。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 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 ~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当归的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阴凉的半阴山,以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好;栽培地,要选土层深厚休闲地或二荒地。7月中旬,先将灌木杂草砍除,铺于地面,火烧炼山,随后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日晒风化熟化。然后,于栽种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25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播前再浅耕1次,作成宽1.3米的高畦,畦沟宽4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2.移栽 一般于4月上、中旬移栽为适期。过早,幼苗出后易遭晚霜危害;过迟,种苗已萌动,降低成活率。在整于耙细的栽植地上,将层积苗,按行株距33×27厘米按三角形错开拎穴,穴深20厘米。然后,选择种苗根颈粗0.3-0.4厘米,每穴按品字形排列栽入种苗3株,栽后边覆土边压紧,覆土至半穴时,将种苗轻轻向上一提,使根系舒展,然后盖土至满穴,施入适量的火土灰或土杂肥,覆盖细土没过种苗根颈2~3厘米即可。

      3.间苗、定苗 苗高3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再过半个月进行第2次间苗,当苗高10厘米时,进行定苗。穴播的每穴留壮苗2~3株。

      4.中耕除草 每年进行3~4次。第1次于齐苗后,苗高3厘米时,结合间苗除草1次;第2次于苗高6厘米时,结合间苗再除草1次,此时因主根尚未扎入深层,宜浅中耕;第3次于定苗后,可适当加深;第4次于苗高20~25厘米时可深锄。封行之后不再行中耕除草。

      5.追肥 幼苗期不可施用过多的氮肥,以免生长过旺造成早抽薹。生长中、后期可适当增施人畜粪水、火土灰或堆肥等每亩2000公斤。有条件时,可将饼肥、过磷酸钙与厩肥堆沤之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盖肥、培土,以利根部生长。

      6.排灌水 生长前期,除干旱时适当浇水外,一般节制用水,雨水过多,要及时疏沟排水,尤其是生长后期,田间不能积水,否则易引起烂根。

    【化学成分】

      含 蒿本内脂(Ligustilide)、正丁烯酰内酯(n-butylidene phthalide)、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

    【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有少数油室。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油管类圆形,直径25~160μm,外侧较大,向内渐小,周围分泌细胞6 ~9 个。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淡黄棕色。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表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有时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及网纹导管多见,直径约至80μm。有时可见油室碎片。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5.0%。

      【炮制】 当归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酒当归 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切面有浅棕色环纹,质柔韧,深黄色,略有焦斑。味甘、微苦,香气浓厚,有酒香气。

    【性味与归经】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由于当归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功能主治】

      1、功 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2、用法与用量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 6~12g。

      3、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4、制剂

      当归流浸膏

      5、配 方

      当归、荆芥各等份。

      当归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英) Chinese Angelica

      别名 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来源 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

      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采制 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 本品近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长15~35cm。表面黄棕色至棕竭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直径1.5~4cm,具环纹,有紫色或黄绿色茎、叶残基,主根表面凹凸不平;支根直径0.3~lcm,上粗下细,多扭曲。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棕色油点。气特异,味甘、辛、微苦。

      化学成分 含基本内酯(ligusiilide)、正丁烯酰内酯(n-butylidene phthalide)、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

      性味 性温,昧甘、辛。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配伍禁忌

      1.用量过大 口服常规用量的当归煎剂、散剂偶有疲倦、嗜睡等反应,停药后可消失。当归挥发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口干、恶心等反应,可自行缓解。大剂量给药,可使实验动物血压下降,剂量再加大则血压骤降,呼吸停止。当归乙醚提出物毒性较强,少量即可造成实验动物死亡。临床使用当归不可过量,服药后也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2.过敏反应 有报道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引起过敏性休克。3.用药不当当归辛香走窜,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阴虚内热、大便溏泄者均不宜服用。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腹泻等症状。

      热盛出血患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南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2.《药性论》恶热面。

      3.《本草蒙筌》:当归甚滑,大便泻者须忌。

      4.《雷公炮制药性解》:风邪初旺及气郁者,宜少用之。

      5.《本草经疏》: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6.《本草正》: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

      7.《本草汇言》:风寒未消,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禁用之。

      8.《药笼小品》:不宜於多痰、邪热、火嗽诸症。

    【种植】

      (一)概述

      别名秦归、云归。

      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A.polymorpha Maxim.var.siuensis Oliv.)」的根。当归根入药,有补血、活血、调经、润燥、滑肠作用。临床用量大,出口量大。主产甘肃岷县、渭源县、陇西县、宕昌县等地,另外,陕西、四川、宁夏、贵州等地、自治区也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当归是2~3年的草本植物,主根粗壮,呈不整齐圆柱形,表皮黄白。1~2年仅有丛生叶,无主茎,2~3年抽薹开花,紫色直立茎有纵直槽纹,白色花,8~9月果期。

      (三)生长特性

      当归喜高寒凉爽气候,引种时海拔低,且抽薹而失败。幼苗期喜阴,2年后能耐强光。当归怕重茬,种过当归地需间隔2~3年左右。

      (四)栽培技术

      1.选地

      当归怕重茬,一般种过当归的地,需间隔2~3年方能种当归,前茬不能选马铃薯、豆科类作物,否则生虫。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120~150千克/公顷,选阴凉湿润的阴山或二阴山,疏松肥沃黑土生荒地育苗。烧荒、翻土、整平、做畦宽100厘米的高畦,趁士湿6月播种(甘肃),撒播、覆土4厘米厚,上盖禾本科草3厘米厚,一个月后,精心将盖草挑松。8月初阴天揭盖草,10月上旬挖栽子,除叶,0.05~0.2千克重扎一把,晾干,10月中下旬选冷冻处用干湿适宜的黄土一层,栽子一层,周围用30厘米厚黄土围起。

      3.移栽

      前茬作物选小麦、油菜、麻为宜。每公顷施农家肥37500-225000千克。翻地3次,第一次前茬收后,翻25-30厘米深,第二次10月份,第三次移栽前,施上肥深耕30厘米。整平栽苗,4月初苗未出来前,随耕随耙,行株距20~30厘米,挖15厘米穴,栽子放平,2~3株,中间放小珠,旁边放大株,覆土3厘米厚,整平。苗高6厘米15厘米20厘米,除3次草。

      4.田间管理

      当归要注意追肥,勤除草,第一年要注意植株的抽薹,及时打薹。

      5.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用1:1:150波尔多液浸泡苗,土壤消毒杀虫,育苗地多烧熏土。

      (2)褐斑病

      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摘掉病叶,中、后期用1:1:150倍波尔多液7天喷1次。或65%代森锌500倍液打2-3次。

      (五)采收加工

      10月上旬叶已变黄,割地上部,10月下旬,挖根(3000-4500万/公顷,高产10500万~12000万/公顷),2~6个捆成一把,搭棚熏烟(15天)至红色或金黄色,用文火熏干,注意翻动。

      作种子当归不挖,于春天拔除杂草,8月中旬采种,600~1500千克/公顷。把当归扎成把,放阴凉处晾干。当归荆芥治中风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

      2.《主治秘诀》云:当归,其用有三:心经本药一也,和血二也,治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须以酒浸,可以溃坚,凡血受病须用之。眼痛不可忍者,以黄连、当归根酒浸煎服。又云: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

      3.李杲: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4.《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5.《韩氏医通》: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独以姜汁浸透,导血归源之理,熟地黄亦然。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药。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分生熟为佐,川芎为使,可谓典要云。

      6.《本草汇编》: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7.《本草汇言》: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在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

      8.《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产后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9.《本草正义》: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

      9.《本草新编》:当归[1],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入心、脾、肝三脏。但其性甚动,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血药中则补血,无定功也。

    当归 制作及配伍方法:

      1. 主要以辅疗形式添加到粥,汤中。

      2. 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宜当归身,破血宜当归尾,止血宜当归炭,酒制可增活力之力;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3. 心肝血虚而见面色萎黄、唇爪无华、头晕目眩、心悸肢麻者,可与熟地、白芍、川芎配伍,则补血之力更强。

      4. 月经不调,属肝郁气滞,经来先后无定期者,可与柴胡、白芍、白术等同用。

      5. 年老体弱、产后以及久病血虚肠燥便秘者,可与火麻仁、枳壳、生地等配伍。

    <<神农本草经>>上讲:

      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大观本》,洗音癣),妇人漏下绝

      子,诸恶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

      《吴普》曰∶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

      氏∶小温。或生羌胡地。

      《名医》曰∶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山靳,当归也。《尔雅》云∶薜,山靳。郭璞云∶今似靳而粗大。又

      薜,白靳,郭璞云∶即上山靳。

      《范子计然》云∶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

    【药理作用】

      1.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对离体子宫的作用富华等于1954年报道了甘肃岷县当时含有兴奋和抑制子宫平滑肌的两种成分,具有双向性作用。抑制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兴奋成分为水溶性或醇溶性而乙醚不溶性的非挥发性物质。同年吴葆杰等亦报道,当归对离体子宫与在体子宫作用不同,煎剂或乙醇浸膏对离体子宫抑制作用占优势(对在体子宫,则主要呈兴奋作用)。次年皮西萍的实验表明,酒浸膏及水浸膏于首次用药呈抑制,冲洗恢复后再给药则呈兴奋作用。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对兔、豚鼠、小鼠、大鼠、狗等动物未孕、早孕、晚孕、产后的离体子宫均有直接抑制作用,使节律性收缩逐渐变小至消失,呈弛缓状态。并对抗垂体后叶素、组胺、肾上腺素及乙酰胆碱等引起的子宫收缩。当归流浸膏主要为兴奋,大剂量有时呈抑制作用。

      1.2.对在体子宫的作用

      吕富华和皮西萍等的报道表明,当归煎剂、酊剂、石油醚浸液、水浸液等各种制剂对麻醉狗、猫、兔等动物的未孕、早孕、晚孕和产后各种在体子宫主要呈兴奋作用。而慢速iv煎剂,则少数呈抑制作用,当去除挥发油后再慢速iv仍呈明显兴奋作用。由此说明当归挥发油具有抑制在体子宫肌的作用。日本学者原田等报道,以当归(1g/kg)给予麻醉的家兔(十二指肠灌药),引起子宫先收缩亢进,然后抑制。除去当归脂溶性部分后,含活性成分的水溶性部分(4mg/kg)iv麻醉大鼠,引起子宫收缩,血压下降。阿托品可拮抗该反应,因而它可能具胆碱能活性。尾崎等观察当归成分阿魏酸对大鼠子宫自发性运动的效果,用量300-1000mg/kg或30-100mg/kgiv均能抑制子宫运动。研究还表明,当归在宫腔内压高时加强子宫肌收缩,而在宫腔内压不高时则无此作用,故孕妇禁用本品。OzakiYukihiro等的研究证明po或iv阿魏酸和四甲基吡嗪混合液,对大鼠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具有增强作用。

      1.3.对子宫痿管的作用

      吕富华等报道po当归煎剂对清醒未孕成年家兔的子宫痿管,当子宫内未加压时呈抑制作用;如子宫内加压时,则由不规则、较弱、间隔短的收缩转变成规则有力、间隔延长的收缩。但静注当归酊剂仅有不明显的兴奋作用。当归对子宫平滑肌的双相反应,说明当归的作用与子宫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它具有调节子宫平滑肌收缩,解除痉挛而达到调经止痛功效。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1.对心脏的作用

      蓝大鹤等报道,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表明,当归煎剂或根及叶中所含挥发油可使心肌收缩频率明显受到抑制。张淑芳等以腹壁iv给药,表明在体蟾蜍心脏多数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收缩力明显减弱,以后逐渐恢复,频率减慢,但心室收缩力反而增强。魏连玑报道,当归流浸膏可以使兔离体心房不应期延长,对乙酰胆碱或电流引起的麻醉猫及犬心房纤颤有治疗作用,上述奎尼丁样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醚提取物中。另据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报道,当归流浸膏及醚提取物能降低心肌兴奋性,使不应期显著延长。1981年彭仁琇等用同位素示踪法显示,甘肃当归流浸膏(30g/kg)能增加小鼠心肌摄取86Rb的能力,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有一定缓解作用。周远鹏等的研究表明,当归注射液iv可使部分麻醉狗因反复短暂阻断冠脉血流造成实验性心肌缺血程度减轻、心率减慢;但对清醒狗则使心肌缺血程度加重,心率加快。另据报道,当归煎剂、水提物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钠均能增加小鼠心肌摄取86Rb的能力,使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分别增加36.3%、40.6%和46%,说明当归能使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Iv当归注射液能减少麻醉犬冠脉闭塞时心肌梗塞范围(P<0.001)。许静亚等的实验表明,给家兔iv25%当归注射液(2ml/kg/次)有与心得安(0.75mg/kg/次)相似的缩小实验性心肌梗塞范围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当归组和心得安组分别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达37.5%和47.9%,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无心得安那样明显减慢心率。Iv200%当归注射液1g/kg对麻醉犬的左心室收缩性能及舒张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2.2.抗心律失常作用

      当归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肾上腺素、强心甙和氯化钡等诱发的多种动物心律失常都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离体豚鼠心室肌实验表明,当归醇提取物及阿魏酸钠注射液能对抗羊角拗甙及哇巴因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使之转为正常节律;当归还可减慢洋金花引起的大鼠心律加快作用。Iv醇提取液时,对乌头碱诱发的麻醉大鼠心律失常亦有明显的预防作用(P<0.001)。另有报道,im当归流浸膏不能预防及治疗乌头碱所致各种心律失常,且不能对抗氯仿所致的心律失常,也不能提高家兔左心室致颤阈值。1985年尉中民等用电生理学研究证实,当归醇提取物除具有非常类似奎尼丁样作用外,还显著延长平台期,推测当归醇提取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减慢传导,延长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延长平台期,抑制异位节律点与提高颤阈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1989年朱玉真等对当归的水溶成分中的当归总酸进行了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归总酸对氯仿一肾上腺素、乌头碱、氯化钡等诱发的动物药物型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脏兴奋性、延长心肌不应期有关。

      2.3.对冠脉血流量和心肌氧耗量的影响

      湖北医学院药理教研室的研究表明,当归浸膏有显著扩张离体豚鼠冠脉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复方当归注射液可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对抗实验家兔心肌缺血。当归注射液对部分麻醉犬因阻断冠脉前降支血流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有减轻作用,而对部分清醒犬则仅有增加心肌缺血作用。另据张培棪报道,当归中性油对实验心肌缺血亦有明显保护作用。

      2.4.对血管、血压和器官血流量的影响

      张淑芳于1965年报道,25%当归煎剂蟾蜍血管灌流时,有收缩血管的作用,25%当归煎剂蟾蜍血管灌流时,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而兔耳血管灌流时却使血管舒张。除去K+的2%当归浸膏洛氏液灌流,使离体兔耳血管明显收缩,流量显著减少;也不能对抗氯化钾引起的离体家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水提醇沉液1--4g(生药)/kgiv时,麻醉犬动脉血压明显降低。此时冠脉、脑动脉和股动脉阻力减小,血流量则明显增加,且增加外周血流量和减少血管阻力作用随药物剂量加大而增强,麻醉犬股动脉i天当归水提醇沉注射液10-40mg(生药)/kg时,股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血压变化不明显。研究报道还表明,本品对去甲肾上腺素动脉注射引起的麻醉犬血管痉挛和血流量减少有温和的缓解作用。当归对外周血管扩张作用不受心得安或酚妥拉明的影响,但阿托品以苯海拉明可减弱其扩血管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提示本品扩血管作用与a或B受体无关,而与M受体及组胺h1受体兴奋有关。犬iv阿魏酸钠不是当归扩血管的有效成分。据认为也不是无机盐。另据资料报道,当归所含挥发成分主要引起血压上升,而非挥发性成分则引起血压下降,其上升或下降程度与剂量大小成正比,但血压总的趋势是下降。故iv药给时,可使犬及家兔血压均下降。周远鹏等1979年报道,用本品水煎醇沉注射液2g(生药)/kg给麻醉犬及青醒肾型高血压犬iv,对血压出现双相作用,先升后降,清醒犬表现明显,此作用不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所致,因利血平化清醒高血压犬iv后升压作用仍然存在,清醒高血压iv当归挥发油饱和水溶液2g(生药)/kg后,血压明显下降,未见升压作用,心率亦无明显改变,故认为挥发油可能是当归降压有效部位之一。降压原因早期的研究认为可能与直接抑制心脏有关。新近的研究证明,当归并不影响心泵功能,不降低心输出量也不引起心搏指数的明显变化。日本学者的实验亦证明,当归在降压的同时亦可使眼压降低,房水生成量减少,并证实降压作用和血管扩张不受神经阻断剂的前处理影响,故认为这种作用是末梢性的,同时也有中枢因素。国内学者证实当归扩血管作用可能与胆碱能受体和组胺受体兴奋有关。综上所述,当归对血管作用的机理较为复杂,尚待进一步研究。

      2.5.降血脂及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据江苏新医学院的研究资料,当归粉1.5g/kg对大鼠及家兔实验性高血脂症有降低血脂作用,其降血脂作用不是由于阻碍胆固醇的吸收所致。含5%当归粉的食物及相当于此量的当归油及其它提取物,取实验性动脉硬化大白鼠的主动脉病变有一定保护作用。沈阳军区总医院的报道表明复方当归注射液(当归、川芎、红花)能增强麻醉犬及离体兔心冠脉流量、预防垂体后叶素引起的T波增高及对抗其所致心率减慢,降低实验性高脂血兔甘油三酯。还能明显增高冠心病及脑动脉硬化病人纤维蛋白溶酶活性。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当归一直被中医视为补血要药,用于贫血的治疗。曾有人认为,当归的补血作用可能与含维生素B12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单味当归并不能显著地促进失血性贫血动物红细胞和血色素的恢复。

      3.1.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1980年尹钟沫等报告了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时大鼠血小板聚集性和5一hT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水剂在试管内当浓度为200-500mg/ml,阿魏酸0.4-0.6mg/ml时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38-88%,比阿斯匹要(36%)强。Iv当归20g/kg5分钟后对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阿魏酸钠0.2g/kg和0.1g/kgiv时分别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与阿斯匹林相似。进一步证明当归和阿魏酸抑制血小板聚集系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反应。在某些药理活性方面,当归及其成分阿魏酸和阿斯匹林有相似之处。阿斯匹林的抗炎作用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1992年宋芝娟等对当归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报道,将猪血小板膜与20umol/Lv32p一ATP及不同含量的当归注射液(当归浸出液的灭菌水溶液,含当归5%)37℃反应5分钟,或完成整猪血小板与32pi及不同含量的当归注射液30℃孵育2h,32p标记的磷脂酰肌醇4-单磷酸通过薄层层析法分高,放射自显影响定位,液体内烁计数定量。结果表明,当归注射液可强烈抑制猪血小板膜磷脂酰肌醇磷酸化,并对32pi掺入完整血小板磷脂酰肌醇-4-单磷酸有抑制作用。推测当归能通过下面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当归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进入细胞后,通过抑制PI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PI向PIP的转化。PIP生成的减少导致PIP2生成亦减少,最后导致IP3、DG等第二信使的减少,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寺泽等用血纤维蛋白质平板法观察证实,当归有轻度促进线溶作用。小管等观察证实,当归热水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可溶部分能显著地延长血凝时间。鸟居泵等发现当归热水提取物能阻止胶原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此抑制物质已知为腺苷。最近,清水等查明当归提取物中的藁本内酯有抑制胶原诱发和血小板聚集活性。综上所述,当归抑制血小板聚集是多种活性成分的综合效果。

      3.2.抗血栓作用

      徐理纳等报道,当归及其阿魏酸钠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大鼠实验表明,当归可使血栓干重量显著减少,血栓增长速度较对照组下降。徐俊杰报道,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经当归治疗后,血液粘滞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血液流变学研究表明,当归可能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细胞表面电荷,而促进细胞解聚,降低血液粘度。1985年国外学者Terasawa,Katsutoshi等的研究亦表明,po当归提取物(含藁本内酯)后有降低血液粘度作用,作用时间较东当归(Angeli-caacutilobe)提取物(藁本内酯含量比当归低数倍)长。由此认为,当归的抗血栓作用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粘滞性有关,藁本内酯可能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3.3.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早期的报道表明,当归水浸液给小鼠po能显著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其抗贫血作用可能与所含的维生素B12、烟酸、亚叶酸及生物素、叶酸等成分有关。较近的研究表明,阿魏酸钠有抗O2及H2O对红细胞的氧化作用,使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减少,可明显降低由MDA引起的溶血作用。在阿魏酸钠存在下,镰刀型贫血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MDA随阿魏酸钠浓度增加而减少,阿魏酸钠可明显降低补体溶血,抑制补体3b(C3b)与红细胞膜的结合;对补体激活及红细胞变性无影响。当归是中医补血、活血要药。实验研究证明,当归多糖能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骨髓有核细胞数,这种作用特别是在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受到抑制时尤为明显。王亚平等观察了当归多糖对正常和注射苯肼、60钴r射线辐射所致骨髓抑制-贫血小鼠外周血和股骨有核细胞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多糖对正常小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股骨有核细胞总数无明显影响,但可使白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增加。对贫血小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股骨有核细胞数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若给小鼠注射当归多糖可防止强的松龙引起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王亚平的实验报道还表明,当归多糖对正常或经辐射损伤的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均有促进其增殖作用。无论将当归多糖注射给供体或受体鼠,结果一致。但还不能证明这种作用与直接刺激CFU-S有关。组织连续切片观察提示当归多糖对CFU-S增殖似乎无明显影响。马兰芳等用小鼠体内扩散盒法和小鼠脾集落法证实当归多糖对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粒、单系祖细胞(GM-CFU一天)和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的产率均有明显升高作用,而当归水溶液无类似作用。葛忠良等体外培养亦证明当归多糖能显著刺激正常和骨髓抑制一贫血小鼠的粒、单系祖细胞(CFU-GM)的增殖,其机理可能与促进机体分泌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有关。对荷瘤小鼠的CFU-GM也表现为促进作用。王亚平等1990年再次报道,当归多糖对正常小鼠和贫血小鼠的早、晚期红系祖细胞(BFU-E,CFU-E)均为刺激增殖作用,但目前尚难以确定当归多糖对造血祖细胞有直接作用。祝彼得等用内外源脾集落法观察了当归注射液对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脾长等影响,其结果与马兰芳等的结论相似。胡壁等的报道亦表明,当归多糖在放射线照射30分钟-24h前给小鼠ip,可使约80%动物生存30天,并可加强动物造血机能的恢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当归多糖可能是当归中促进造血的有效成分之一。当归补血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当归多糖刺激CFU-S、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有关。1985年周京滋等观察了当归去挥发油后制成20%及40%(g/ml)的水浸出液对小鼠急性大失血后引起血虚的补血作用。结果显示,ig当归水浸液的血虚小鼠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RBC)值均有明显增高,说明当归有极显著的生血作用。

      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江田昭英1973年报道,以猪蛔虫抽出蛋白质结合二硝基酚为抗原与百日咳菌苗一起免疫大白鼠,测定大白鼠血清中反应性抗体,结果表明,当归可明显抑制抗体的产生,其水提物每天ivl00mg/kg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5-10mg/kg的作用。以羊红细胞免疫小白鼠,溶血空斑试验证明当归亦有轻度抑制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1987年北京医学院基础部微生物教研组用免疫特异玫瑰花环方法试验,当归煎剂ig,能显著增加小鼠玫瑰花形成数,小鼠脾脏体积增大,重量显著增加。即脾细胞总数增多。当归还能显著增强动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对染料的廓清速度。当归去挥发油后制成的20%和40%(g/ml)水浸出液(0.5ml/天/只)给小鼠ig16天,均可显著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可加快小鼠体重增长速度。白润江等亦报道,sc5%当归多糖液和5%当归水溶液均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二者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大致相同,当化疗药环磷酰胺与当归多糖合用时,虽然小鼠体重有所下降,但是吞噬功能仍能保持在正常水平。方法为:雄性小白鼠(体重15-20g)每克体重给药0.3mg,sc,每天一次,连续给药5-7天。采鸡血,盐水洗涤3次后配成5%鸡红细胞悬液,取0.5ml注入小鼠腹腔,16小时后处死小鼠。剖腹,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收集巨噬细胞,滴于玻片上。在37℃保温30分钟,然后固定染色,镜检,计算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另有研究表明,当归注射液对体外免疫溶血无抑制作用。当归能显著增加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标记I血浆蛋白或刚果红的廓清率,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徐理纳等报道给小鼠静脉注射当归16g/kg或阿魏酸钠00-200mg/kg均能显著地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刚果红的廓清率。给小鼠ig阿魏酸钠0.3g/kg或SC给0.2g/kg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Sc给当归20g/kg也有增强作用。张蕴芬等亦报道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能显著增加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刚果红的廓清率及促进小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1990年马世平等研究了当归补血汤及其组成药物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以及组成药物当归、黄芪均能提高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CIC)花环率。若动物给予强的松龙,其免疫功能受损的同时ig当归补血汤及当归、黄芪,则受试动物低下的免疫功能得以明显改善。也有实验表明,po当归或当归补血汤煎剂,对玫瑰花形成细胞数无明显影响,但可提高血清抗体效价。1986年张培棪报道,当归中性油总酸有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P<0.001);当归多糖有明显促进E一花环形成率和酯酶染色阳性率作用(P<0.05);总酸有促进特异抗体IgG产生作用(P<0.05)。故认为总酸既有提高机体免疫作用,又有促进体液免疫作用。另据李明峰等报道,当归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对牛血清蛋白诱导迟发性超敏(DH)的反应性。王亚平等给正常小鼠sc当归多糖,见脾脏重量和脾长明显增加,组织切片观察见脾小体结构不清,幼稚细胞增多,核分裂活跃。朱启等报道,注射当归多糖使脾白髓截面、T和B淋巴细胞区有所缩小;脾小体生发中心反应减弱,树突细胞增多,淋巴母细胞减少,脾红髓有核红细胞核固缩,数量减少,粒细胞增多;脾血窦扩张。当归多糖使小鼠胸腺重量降低,皮质变薄和萎缩。当归多糖亦能提高小鼠对刚果红的廓清率,对皮质激素所致的抑制作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5.保肝作用

      6.抗肿瘤作用

      7.抗辐射操作作用

      8.镇痛作用

      9.抗炎作用

      9.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9.2.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取小鼠,随机分组,每9只。末次给药l小时后,按文献法(WhittleBA.1964),尾iv0.5%伊文思蓝5ml/kg,立即ip0.7%醋酸10ml/kg,30分钟后处死小鼠,剪开腹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收集冲洗液,并调整终体积至10ml,离心,取上清液,用721分光光度计于610nm处测吸收度。结果,当归10g/kg能显著抑制腹腔毛细血通透性增高。

      9.3.对致炎剂所致大鼠足垫肿胀的影响

      取大鼠,随机分组,每组7足。末次给药1小时后,参照文献(徐叔云等,药理实验方法学),于大鼠有后足垫分别sc1%角叉菜胶、2.5%甲醛、新鲜鸡蛋清各0.1ml,用千分尺于致炎后每1小时测量1次(甲醛组于每天给药后2小时测1次,共5次,以致炎前后足垫厚度之差表示肿胀度。结果,当归对3种致炎剂的足垫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9.4.对去肾上腺大鼠角叉菜胶足垫肿胀的影响

      大鼠肾上腺切除按常规法进行,乙醚麻醉,于背部第十二肋下作横切口,摘除双侧肾上腺,手术后im青霉素250mg/kg抗感染,用1%NaCl代替自来水喂饲。第2天,大鼠随机分组,同时给药。末次给药后1小时,于右后足垫sc1%角叉菜胶0.1ml致炎,同前法测定足垫肿胀度。结果;当归对去肾上腺大鼠仍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9.5.对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取大鼠,随机分组,每组7只。末次给药1小时后,大鼠背部剃毛,沿背部中线两侧皮内注射磷酸组织胺0.01mg/0.05ml,立即尾iv0.5%伊文思蓝溶液10ml/kg,20分钟后剥离蓝斑皮肤,测定蓝斑染料渗出量。结果,当归对组织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显著影响。

      9.6.对大鼠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的影响

      取大鼠,随机分组,每组7只。末次给药后0.5小时,于右后足垫scl%角叉菜胶0.1ml,致炎后3小时处死大鼠,将炎性足垫在踝关节上0.5cm处剪下,称重,剥皮,加5ml生理盐水浸泡1小时,取出足抓,离心,取上清液(戴岳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14(7):47),用751分光光度计在278nm处测吸收度值。以每克炎症组织相当的吸收度值表示PGE2的含量。结果,当归显著降低料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结果,当归显著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的含量。

      9.7.对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的影响

      取雌性SD大鼠,随机分组,每组9只。乙醚麻醉下,于两侧前肢腋窝下各埋植20±lmg重的消毒棉球1个。手术当天给药,连续给药7天,第8天放血处死大鼠,剥离肉芽组织。阳性对照im氢化可的松0.01g/kgx7。将肉芽组织80℃烘3小时后称重,并同时取各鼠胸腺和肾上腺称重。结果,当归8g/kg组对棉球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胸腺和肾上腺重量无显著影响。

      9.8.对豚鼠血清补体溶血活性的影响

      取豚鼠,随机分组,每组7只。末次给药后l小时,心脏无菌采血,制备血清,按改良Mayer氏半量法(临床生化检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测血清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计算半数溶血值(ACH50)。将上述待测血清,按文献(张载福等,安徽医学院学报,1985)测血清补体旁路溶血活性。计算半数溶血值(ACH50)。结果,当归对补体旁路溶血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不影响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

      上述研究提示,当归的抗炎作用机理主要涉及:1.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2.抑制PGE2的合成或释放。此外,降低豚鼠补体旁路的溶血活性,也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10.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当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早有报道。日本学者报道日本太和当归(An-gelicaacutilobaKitagalia)挥发油有镇静、催眠、镇痛、麻醉等作用。

      10.1.藁本内酯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以2.8%吐温一80配成乳状液备用。每次将1只小鼠放入活动盒内,用YSD-4型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纪录给药前10分钟以及给药后10-20分钟的小鼠活动次数,并与已知药安定及苯丙胺对比,结果表明:1%藁本内酯98mg/kg可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小鼠活动明显减少时,还观察到小鼠极度安静,但未睡眠,对轻微刺激仍有反应。此现象与安定相似。当归还含有琥珀酸和阿魏酸,据报道琥珀酸有镇静作用而阿魏酸钠虽能减少小鼠活动次数,但与对照组相比,相差不显著。

      10.2.藁本内酯对氯胺酮兴奋作用的影响

      动物及实验方法同上。记录给药前后0-10分钟,10-20分钟小鼠活动次数。结果表明:0.5%氯胺酮40mg/kg使小鼠出现躁动不安,无休止地在活动盒内蹒跚爬动,活动次数较给药前显著增加。同时并用藁本内酯98mg/kg、196mg/kg均能显著减轻氯胺酮引起的上述反应,其效力与剂量呈正相关。而均未出现睡眠、麻醉等加重氯胺酮的中枢抑制作用。

      10.3.藁本内酯对电刺激诱发小鼠激怒反应的作用

      小鼠雌雄各半,同性别两只为一对,用上述多用仪与导电铜网相连,连续刺激,1秒输出脉冲1次,刺激持续时间1/8秒,输出交流电压92.8伏。记录给药前、后10分钟,1对小鼠出现激怒反应(小鼠竖立、两前肢离地,对恃、互相撕咬)的时间。结果:给予3%藁本内酯294mg/kg后10分钟,可使电刺激诱发小鼠激怒反应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其作用与氯丙嗪相似。

      10.4.藁本内酯与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

      在环境温度保持25-28℃时,藁本内酯98mg/kg、196mg/kg可显著缩短小鼠应用戊巴比妥钠35mg/kg的入睡时间(以翻正反射消失作为入睡指标)及显著延长睡眠作用的维持时间(以翻正反恢复并爬动两步为转醒指示)。

      10.5.藁本内酯对小鼠体温的影响

      在室温26-27℃下,预先测量肛温,每次3分钟,选体温在37.5-39.0℃之间的动物。然后测量给药前、后10分钟、20分钟小鼠体温的变化。结果:给予睾本内酯98mg/kg,196mg/kg后10分钟、20分钟均使小鼠体温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

      综上所述,藁本内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并有与安定剂相似作用,而本身无明显催眠作用,仅起到加强催眠药的作用。因此,初步认为当归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可能藁本内酯是出现药理活性的主要成分,其作用很可能涉及大脑边缘系统,但其作用机制究竟为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11.抗菌作用

      当归对体外痢疾、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及a、B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抗菌作用。Po本品可减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外用能加速兔耳创面愈合,使局部充血、白细胞和纤维浸润,新生上皮再生,对局部组织有止血和加强末梢循环作用。说明当归有抗菌、消炎作用。临床可用于化脓性上颌窦炎、急性肾炎、骼静脉炎、硬皮病及牛皮癣等病症。当归热水提取物对慢性风湿性病实验动物模型在其佐剂关节炎急性发作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2.其它作用

      12.1.平喘作用

      中医认为,当归主治咳逆上气。现已证明,当归成分正丁烯夫内酯和藁本内酯对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并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哮喘。

      12.2.对兔肾热缺血有保护作用

      当归能改善兔肾热缺血60分钟后肾小球过滤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轻肾损害,促进肾小管病变的恢复,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12.3.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目前用对流免疫电泳法、同位素示踪及电镜等先进技术证明,当归能使体外培养的肝细胞蛋

      白质合成增加,并对DNA、RNA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临床证实,当归可使患者麝香草酚浊度降低。当归膳食饲养小鼠,肝组织内源性呼吸加强,氧化谷氨酸的能力显著提高。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且能防止肝糖元降低。实验和临床均证明,当归对高脂血症有降血脂作用,其作用同安妥明等药物相似。对动物和人离体细胞内2、3-二磷酸生成有促进作用,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促进带氧血红蛋白在组织中释放氧,从而增加了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

      12.4.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当归对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的阿魏酸有直接减少H2O2含量,并与膜磷脂酰乙醇胺结合,通过直接消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等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

    食疗价值

      伞形科草本植物当归的根。产于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秋末采挖,去须根、泥沙,烟火熏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脂、正丁烯、内酯、当归酮等;并含阿魏酸、烟酸、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2、E,以及猛、锌、铜、镍等微量元素。

      [用途]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用法]一日5~15g。煎汤,浸酒,煎膏滋,入菜肴。

      [注意]用本品活血时宜酒炒用。

      [附方]

      1,当归烧羊肉:当归、干地黄各15g,干姜10g,羊肉250g。羊肉,洗净、切块,入油中炒至发白,放入中药,加水、盐、酒等,以小火煨至羊肉烂熟即成。饮汤吃肉。

      源于《千金要方》。本方以羊肉、当归、地黄补虚益血,以干姜温中健胃。用于血虚体弱,或虚寒腹痛。

      2,当归羊肉汤:当归、党参各15g,黄芪30g,生姜10g,羊肉500g。羊肉切片,各药用纱布包扎,加水一同煎煮至肉烂熟。饮汤吃肉。

      源于《济生方》。本方以参、芪补气,羊肉补血,当归补血活血、止痛,生姜温中健胃。用于产后气血虚亏,发热自汗,肢体疼痛。

      3,当归补血汤:当归10g,黄芪60g。煎水饮。亦可将用量增加,煎成膏滋食。

      源于《内外伤辨惑论》。本方重用黄芪,次为当归,意在补气而益血。用于失血后气血耗伤,或气虚血亏,体倦乏力,头昏。

      4,当归肉桂酒:当归30g,熟地黄50g,红花15g,肉桂6g,甜酒1000g。用甜酒浸泡各药1~2周以上即成。

      本方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熟地黄滋补阴血,红花、肉桂活血通经,用甜酒可行血脉。用于血虚,或有瘀滞的经闭、月经不调。

      5,归芪蜜膏:当归、黄芪各30g,陈皮10g,火麻仁100g,蜂蜜适量。火麻仁捣碎,同前三药加水煎取汁液,再煎至浓稠,入等量经煎炼的蜂蜜,搅匀,煎溶。每次食1~2匙。

      本方以黄芪补中益气,当归、蜂蜜、火麻仁润肠,兼用陈皮理气。用于老人气虚肠燥,大便秘结难通,少气自汗。

    【使用小贴士】

      1,每次取10-20克泡开水冲服,虽然是中药味大些,但因为超细,吸收好,当归营养最全面,是补血益气抗衰老的最好方法。

      2,当归粉5克+纯净水,调糊状敷脸,可美容美白,抗衰老。

      3,当归粉+白茯苓粉+纯净水。可美白,抗衰老,增加皮肤弹性。

      4,芝麻当归粉

      黑芝麻(炒熟)、当归粉250克,每次饭后吃一勺,每日吃三次。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润肤的作用。

    【面膜方法】

      可与多种面膜粉调配敷面,可起到去皱活肤润泽肤色的美肤作用。

      一,除皱面膜

      材料:白芷、茯苓、当归、白芨、杏仁、紫河车、蜂蜜。

      1.将白芷、茯苓、当归、白芨、杏仁及紫河车等量磨成粉,再将全部混合在一起。

      2.把这些药粉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再加入一点点的蜂蜜混合均匀。

      3.洗净脸后将面膜涂在脸上,敷20分钟就可以洗掉了。

      小提醒:如果你的肌肤偏油性的话,可以用水来代替蜂蜜,才不会让脸看起来很油腻。

      二,当归润肤面膜

      效果:补血活肤,润肤保湿

      材料:当归9克,白芷9克,甘草3克,蛋黄1个,蒸馏水10毫升

      1.中药材分别研为细粉。

      2.鸡蛋打入碗中,去掉蛋白,只用蛋黄。

      3.将研磨好的中药粉与蛋黄搅拌均匀,用蒸馏水调整其浓度。

      4.均匀涂于面部,避开发际,眉毛。敷面20-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当归美白面膜 当归30克,川芎30克,白芷130克,益母草30克,乌梅15克。将当归粉装瓶备用。每晚一次,连用15—20天,护肤品应以滋润营养型的为主。

      5,另外当归还有治疗脱发的作用

      用法是:当归50克,加适量水煎煮2次,煎煮1000毫升过滤,容器可用搪瓷,陶瓷,及玻璃,不用铁铝,面部以煎剂蘸搽头皮部洗头后搓揉。

     

     

    百合

     

      科属:百合科百合属

      拉丁语学名: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

      英文名字: Lily

      中文别名: 强瞿、番韭、山丹、倒仙

      花艺用途:

      百合在插花造型中可以当主体花、焦点花、骨架花

      功效:

      百合,甘寒质润,善养阴润燥。归肺,心经。

      入肺经,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而止咳;入心经,养心阴,益心气,清心热而安心神。

      常与知母、生地同用,治虚烦心悸,失眠多梦

      百合宜忌

      宜:体虚肺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咳嗽咯血者宜食;急性热病后期,神智恍惚,以 及妇女更年期神经官能症,癔病,坐卧不安,神经衰弱,心悸怔忡,睡眠不宁,惊悸易醒者宜食;肺癌、鼻咽癌及其化疗放疗后食用,因百合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缓解放疗反应。

      忌:感冒风寒咳嗽者忌食;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忌食。

      简述

      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温带地区,全球已发现有百多个品种,中国是其最主要的起源地,其中55种产于中国。近年更有不少经过人工杂交而产生的新品种,如:亚洲百合、麝香百合、香水百合、葵百合、姬百合等。

      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由于其外表高雅纯洁,天主教以百合花为玛利亚的象征,而梵蒂冈以百合花象征民族独立,经济繁荣并把它做为国花。百合的鳞茎由鳞片抱合而成,又“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国人自古视为婚礼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

      百合花主要用来观赏,尤以荷兰及日本输出的切花品种居多。百合花的球根含丰富淀粉质,部分品种可作为蔬菜食用;在中国,食用百合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中医认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鳞状茎均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花卉。

      百合在插花造型中可做焦点花,骨架花。它属于特殊型花材。

      A-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 百合目 Liliales

      科: 百合科 Liliaceae

      属: 百合属 Lilium

      B-主要品种

       朝鲜百合(Lilium amabile)

       山百合(Lilium auratum)

       珠芽百合(Lilium bulbiferum)

       布朗百合(Lilium brownii)

       加拿大百合(Lilium canadense)

       白百合(Lilium candidum)

       渥丹(Lilium concolor)

       台湾百合(Lilium formosanum)

       日内瓦百合(Lilium cv. "Geneve")

       星象家百合(]](Lilium cv. "Star Gazer"))

       湖北百合(Lilium henryi)

       洪堡百合(Lilium humboldtii)

       荷兰百合(Lilium hybrids)

       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欧洲百合(Lilium martagon)

       紫斑百合(Lilium nepalense)

       豹纹百合(Lilium pardalinum)

       山丹百合(Lilium pumilum)

       峨眉百合(Lilium regale)

       艳红鹿子百合(Lilium speciosum)

      等百余种

      所有品种里最为著名的是香水百合(Lily perfume),因为有不同的色彩品种,而且芳香最为浓郁。

      C-形态特征

      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株高40—60厘米,还有高达1米以上的。茎直立,不分枝,草绿色,茎秆基部带红色或紫褐色斑点。地下具鳞茎,鳞茎由阔卵形或披针形,白色或淡黄色,直径由6—8厘米的肉质鳞片抱合成球形,外有膜质层。多数须根生于球基部。单叶,互生,狭线形,无叶柄,直接包生于茎秆上,叶脉平行。有的品种在叶腋间生出紫色或绿色颗粒状珠芽,其珠芽可繁殖成小植株。花着生于茎秆顶端,呈总状花序,簇生或单生,花冠较大,花筒较长,呈漏斗形喇叭状,六裂无萼片,因茎秆纤细,花朵大,开放时常下垂或平伸;花色,因品种不同而色彩多样,多为黄色、白色、粉红、橙红,有的具紫色或黑色斑点,也有一朵花具多种颜色的,极美丽。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卷丹”美名。有的花味浓香,故有“麝香百合”之称。花落结长椭圆形蒴果。

      D-习性特征

      性喜湿润、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性极为良好的砂质土壤,多数品种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

      E-栽培管理

      百合原为生长在我国西南与西北部山野林内及草丛中的短日照植物,故大多数品种性喜凉爽、湿润的半阴环境,较耐寒冷。在富含腐殖质的肥沃砂质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茂盛,鳞茎发达,花色艳丽。而卷丹百合则性喜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也较耐日光照射。百合适宜氮肥,以豆饼、菜饼,农家堆肥和氮、磷、钾复合肥为最好。在百合的生长期要勤松土、除草,结合浇水施肥进行中耕。一般在生长期施稀释液肥2—3 次,以促其株苗生长发育。将近孕蕾开花时,施1—2 次磷、钾肥,以保证株苗在孕蕾和开花期有充足营养,不仅可使花朵硕大,色鲜,并可促进球茎的发育。大面积栽植,要注意通风透气和适当遮阴,若小面积栽植或盆栽,对花多而枝秆纤细柔弱的观赏品种要设立支架,以防花枝折断。百合虽病虫害较少,但也要注意防治。 

      栽种百合花,北方宜选择向阳避风处,南方可栽种在略有遮荫的地方。种植时间以8-9月为宜。种前一个月施足基肥,并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基肥。栽种宜较深(一般深度为鳞茎直径的3-4倍),以利根茎吸收养分。北方如栽种太浅,冬季易受冻害,并会影响根须和小鳞茎的生长。生长期间不宜中耕除草,以免损伤根茎。若有条件,可在种植地面撒一些碎木屑作土壤覆盖。这样,既可防止杂草生长,又可保墒和降低土壤湿度,以利鳞茎发育。

      盆栽宜在9-10月份进行。培养土宜用腐叶土、砂土、园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制,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为作基肥。栽种深度一般约为鳞茎直径的2-3倍。百合对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季生长开始及开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国外一些栽培者认为,百合对氮、钾肥需要较大,生长期应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对磷肥要限制供给,因为磷肥偏多会引起叶子枯黄。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为使鳞茎充实,开花后应及时剪去残花,以减少养分消耗,浇水只需保持盆土潮润,但生长旺季和天气干旱时须适当勤浇,并常在花盆周围洒水,以提高空气湿度。盆土不宜过湿,否则鳞茎易腐烂,盆栽百合花每年换盆一次,换上新的培养土和基肥。此外,生长期每周还要转动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长,影响美观。

      新涌现的金百合,其种头暂时仍要从国外进口供应。在栽培过程中,对磷钾肥的需要量较多,播种前最好用一些骨粉,草木灰和花生鼓做基肥。在幼苗时适当追施化学氮肥,这样就能生长壮旺。在长江以南各地,金百合的早熟品种从播种至开花约需120天左右;中迟熟品种则要15O天左右。如要控制在春节前开花上市,必须预早了解所购品种的熟期如何,并预测天气的变化来确定播种日期,防止造成不能应节上市的失误。

      不论白百合或是金百合,都具有抗寒、喜光、耐肥、畏湿的特性,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2~18℃。在冬天即使气温降至3~5℃亦不会冷死。如果缺乏阳光,长期遮阴就会影响正常开花。但它们对地域的适应性较广,南北各地都可地种或盆栽。因它属球根植物,可用种头直接播种,要求深播至六七厘米,以便侧根能够深扎,尽量多吸收养分。所需的植料以沙质壤土为好,不宜用粘土和石灰土之类。如果用了塘泥种植,也要适当掺入一些河沙和木炭碎,使植料疏松透气才能适时开花。

      F-繁殖方式

      百合的繁殖方法有播种、分小鳞茎、鳞片扦插和分株芽等4种方法,可根据需要任选一种。

      (1)播种法繁殖:播种属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种上应用。方法是:秋季采收种子,贮藏到翌年春天播种。播后约20-30天发芽。幼苗期要适当遮阳。入秋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鳞茎,即可挖出分栽。播种实生苗因种类的不同,有的3年开花,也有的需培养多年才能开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采用。

      (2)分小鳞茎法;如果需要繁殖1株或几株,可采用此法。通常在老鳞茎的茎盘外围长有一些小鳞茎。在9-10月收获百合时,可把这些小鳞茎分离下来,贮藏在室内的砂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种。培养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长成大鳞茎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繁殖量小,只适宜家庭盆栽繁殖。

      (3)鳞片扦插法:此法可用于中等数量的繁殖。秋天挖出鳞茎,将老鳞上充实、肥厚的鳞片逐个分掰下来,每个鳞片的基部应带有一小部分茎盘,稍阴干,然后扦插于盛好河沙(或蛭石)的花盆或浅木箱中,让鳞片的2/3插入基质,保持基质一定湿度,在20度左右条件下,约1个半月,鳞片伤口处即生根。冬季湿度宜保持18度左右,河沙不要过湿。培养到次年春季,鳞片即可长出小鳞茎,将它们分上来,栽入盆中,加以精心管理,培养3年左右即可开花。

      (4)分珠芽法:分珠芽法繁殖,仅适用于少数种类。如卷丹、黄铁炮等百合,多用此法。做法是:将地上茎叶腋处形成的小鳞茎(又称“珠芽”,在夏季珠芽已充分长大,但尚未脱落时)取下来培养。从长成大鳞茎至开花,通常需要2-4年的时间。为促使多生小珠芽供繁殖用,可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压倒并浅埋土一将地上茎分成每段带3-4片叶的小段,浅埋茎节于湿沙中,则叶腋间均可长出小珠芽。

      ★百合开花之后,很多人就把球根扔掉。其实它仍有再生能力,只要将残叶剪除,把盆里的球根挖出另用砂堆埋藏,经常保湿勿晒,翌年仍可再种1次,并可望花开二度。

      G-病虫防治

      百合花的几种常见病害有:百合花叶病、鳞茎腐烂病、斑点病、叶枯病等。

      (1)百合花叶病。此病又叫百合潜隐花叶病,病发时叶片出现深浅不匀的褪绿斑或枯斑,被害植株矮小,叶缘卷缩,叶形变小,有时花瓣上出现梭形淡褐色病斑,花畸形,且不易开放。

      防治方法:①选择无病毒的鳞茎留种;②加强对蚜虫、叶蝉的防治工作;③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销毁。

      (2)斑点病。此病初发时,叶片上出现褪色小斑,扩大后呈褐色斑点,边缘深褐色。以后病斑中心产生许多的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部变黑而枯死。

      防治方法:摘除病叶,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洒一次,防止蔓延。

      (3)鳞茎腐烂病。发病后,鳞茎产生褐色病斑,最后整个鳞茎呈褐色腐烂。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浇灌50%代森铵300倍液。

      (4)叶枯经病多发生在叶片上,多从下部叶片的尖端和级处刑 始发病,发病后睛上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状病斑,因品种不同,病斑浅黄色至灰褐色。严重时,整叶枯死。

      防治方法:①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加强管理;②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第7-10天喷洒一次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3-4次即可。

      H-主要品种

      1.麝香百合:(学名Lilium longiflorum),又名铁炮百合、喇叭百合、复活节百合。原产我国台湾,日本硫球群岛,滇东北地区沿金沙江流域也有分布.株高40—120厘米,甚至更高.球根卵形淡黄色,个大,直径6—9厘米。茎秆绿色无斑点,基部呈现红色,叶披针形。花夏初开放,2—4朵不等,向四边伸展,成水平或稍倾斜,花色蜡白,基部带绿色,形如喇叭,花筒较长,外形似炮筒,故又有铁炮百合之称。味清甜芳香,故叫麝香百合。

      2.卷丹百合: (学名Lilium lancifolium) 又名卷丹、天盖百合、倒垂莲、虎皮百合、珍珠花、黄百合。因花色火红,花瓣反卷,故名“卷丹”,又因花瓣上有紫黑色斑纹,很象虎背之花纹,故有虎皮百合之雅称。原产我国、日本、朝鲜等地,现各地多有种植。株高70—100厘米,间有高达1.5米的,可称百合之冠。球茎肥大,色白,可供食用和药用,稍带苦味。茎秆上着生黑紫色斑点,使株秆呈暗褐色。叶互生,狭披针形,无柄,密集于茎秆的中上部。叶腋间生有可繁植的珠芽。花夏季开放,数量较多,常3—10朵不等,花色橙红色或砖黄色,花序总状,花瓣较长,约9—12厘米,向外翻卷,花瓣上有紫黑色斑点。花头下垂,雄蕊向四面张开,花药紫色。

      3.美丽百合:(学名Lilium speciosum) 又名鹿子百合、艳红百合。鹿子百合原产中国江西省、浙江省、台湾,及日本九州、四国西南滨海地区,株高60—100厘米。叶对生,宽而疏,故名大叶百合。茎上部开花数朵,花瓣向外反卷,雄蕊露出花瓣之外,花白色和淡红色,花瓣上布有玫瑰色花纹和斑点,状如鹿身上的斑纹,故有鹿子百合之美名。花色白者,称白鹿子百合,花色红赤或紫者,叫赤鹿子百合。我国台湾的珍稀品种艳红鹿子百合(Lilium.speciousm Thunb.var.gloriosoides Baker.),被称为“东亚最美丽的百合花”。 

      4.山丹百合:(学名 Lilium pumilum ) 又名山丹花、山丹丹、珊瑚百合、线叶百合、细叶百合,因叶细而多,花冠似珊瑚得名。株秆高30—40厘米,茎上生叶50—80,细小纤弱,狭长如松叶。花春末夏初开放,花下垂,花瓣向外反卷,色鲜红,有光泽,具清香,甚美丽。

    百合食用禁忌

      忌: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胃不佳者

      I-烹饪应用

      原料介绍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植物,百合(Lilium brownii)、毛百合(Lilium dauricum)或山丹百合(Lilium pumilum)又叫细叶百合的肉质鳞茎,鲜食干用均可。百合是我国传统出口特产,国人的自我消费也连年攀升。百合本身就汇集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全世界百合有 100 多个种类,我国就有 60 多个种类。就其生长年限可分为一年生、两年生、多年生百合。全国各地有不少优良品种,如:

      宜兴百合(Lilium lancifolium Thunb.),也叫卷丹、虎皮百合、苦百合。一年生分瓣繁殖,亩产 700公斤左右,高的可超过 1000 公斤

      湖南的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 Thumb.),也叫龙牙百合、粉百合。

      甘肃甜百合(Lilium davidii Duchartre)又名川百合,种植 3 年后,亩产可达 1500公斤

      营养分析

      百合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B1、B2、C等营养素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医上讲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

      食疗作用

      1.润肺止咳:

      百合鲜品含黏液质,具有润燥清热作用,中医用之治疗肺燥或肺热咳嗽等症常能奏效。

      2.宁心安神:

      百合入心经,性微寒,能清心除烦,宁心安神,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消、神思恍惚、失眠多梦、心情抑郁、喜悲伤欲哭等病症。

      3.美容养颜:

      百合洁白娇艳,鲜品富含黏液质及维生素,对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有益,常食百合,有一定美容作用。

      4.防癌抗癌:

      百合含多种生物碱,对白细胞减少症有预防作用,能升高血细胞,对化疗及放射性治疗后细胞减少症有治疗作用。百合在体内还能促进和增强单核细胞系统和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百合对多种癌症均有较好的防冶效果。

      5.本品甘凉清润,主入肺心,长于清肺润燥止咳,清心安神定惊,为肺燥咳嗽、虚烦不安所常用。

      药用方法

      1.百合、旋复花各等份,焙干研为细末,加蜜水日服3次,治肺病咯血、咳嗽痰血、干咳咽痛。

      2.百合、粳米各50克,去尖杏仁10克,白糖适量,共煮粥食,治肺燥咳嗽,干咳无痰。

      3.百合2~3个,洗净捣汁,以温开水日服2次,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

      4.百合30~60克,捣研绞汁,白酒适量,以温开水饮服,治肺痈。

      5.百合、白及、百部、蛤蚧粉等份,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3次饭后服3克,治支气管扩张。

      6.百合25克,菖蒲6克,酸枣仁12克,水煎日服1剂,治神经衰弱、心烦失眠。

      7.干百合研末,每日2次以温开水服6克,治耳聋或耳痛。

      8.百合7个浸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碗,去渣冲入一个生鸡蛋黄,早晚各服半碗,治病后神经症,坐卧不安或妇女癔病。

      9.百合还可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肠道出血、大便秘结。百合做外用药,亦可收到预期疗效。

      10.如取野百合同食盐捣泥,敷患处,治疮肿不穿,甚良。

      11.生百合捣烂,外涂天疱疮,每天1~2次,数日则愈。

      12.生百合洗净晒干研粉,涂于外伤出血处,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13.临床报道,用百合制成百合海绵,填塞治疗鼻衄、鼻息肉切除、中下鼻甲部手术后止血,观察百余例,百合海绵在鼻腔内溶化,被组织吸收,既无过敏反应,又有止血效果。

      美容养颜,清热凉血。主治肺燥、肺热或肺热咳嗽、热病后余热未清、心烦口渴等病症。油性皮肤的人多吃百合对皮肤特别好。

      制作指导

      1. 食疗上建议选择新鲜百合为佳。

      2. 四季皆可食用,秋季最宜。

      3. 百合为药食兼优的滋补佳品,四季皆可应用,但更宜于秋季食用。

      4. 百合虽能补气,亦伤肺气,不宜多服。

      推荐菜品

      西芹炒百合、 百合炒肉片、 百合炒芦笋 山药西瓜炒百合 百合草莓白藕汤 、百合绿豆汤、八宝百合粥、 甲鱼百合红枣汤、百合红枣粥、龙眼百合、冰糖百合

      警 告

      百合是有一定毒性[2]的植物,且百合品种众多,有些品种有剧毒,请不要随便采食不明品种的百合!

      即使是食用百合也不适合于所有人,食用前请咨询专业人士!

      直接接触生的球茎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吞噬生的球茎可能会引起呕吐、拉肚子等症状。

      J-相关趣闻

      百合花,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它原来出生于神州大地,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早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只作为食用和药用。及至南北朝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他曾诗云:“接叶多重,花无异色,含露低垂,从风偃柳”。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时至近代,喜爱百合花者也不乏人。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平生对百合花就深为赏识,每逢春夏,她的居室都经常插上几枝。当她逝世的噩耗传出后”,她生前的美国挚友罗森大夫夫妇,立即将一盆百合花送到纽约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所设的灵堂,以表达对她深切的悼念。

      中国的百合花传到世界各国后,也备受大众的推崇。日本人民于公元720年间就曾将百合花作为贡品献给天皇。欧洲的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载有“百合花赛过所罗门(以色列国王)的荣华”一语。到了12世纪,智利和法国还把百合花作为国徽的图案,鼓励公众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经济繁荣而斗争。

      何以中外人士都这么赞扬百合花呢?原来它的种头是由近百块鳞片抱合而成,古人视为“百年好合”、“百事合意”的吉兆。故历来许多情侣在举行婚礼时都要用百合来做新娘的捧花。除了这种好意头之外,它那副端庄淡雅的芳容确实十分可人。它植株挺立,叶似翠竹,沿茎轮生,花色洁白,状如喇叭,姿态异常优美,能散出隐隐幽香,被人誉为“云裳仙子”。故在国际花卉市场上长期走俏,历久不衰。

      随着时代的进步,欧美园艺专家通过杂交育种途径去创造新的品种。半个世纪后,终于选育出一批统称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国百合全是一茎一朵、单纯白色的现状,变成一茎多朵,花色既有金黄、橙红和淡紫,又有彩斑、条纹等其它图案颜色,从而更加丰富了观赏的内涵。例如美国的“火黄”,其朵头较大;金光闪闪,秀丽非凡,每枝能开花五六朵。又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花被反卷,内有紫色斑点,伸出丝丝雄蕊,每枝能开花七八朵。另外还有些品种不但秀丽诱人,而且还蕴含香味,最适宜做厅堂的插花,使人们欣赏起来。不禁引发出“夜深香满屋,疑是酒醒时”的感觉。

      有关百合的由来极为凄凉,传说夏娃和亚当受到蛇的诱惑吃下禁果,因而被逐出伊甸园。夏娃悔 恨之余不禁流下悲伤的泪珠,泪水落地后即化成洁白芬芳的百合花。

      至于名称的由来,系因其鳞茎 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 “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K-百合花语

      在西方,百合花的花名是为了纪念圣玛母玛利亚,自古以来圣母就被基督教视为清纯花朵,象征国家民族独立和经济繁荣。

      在中国百合具有百年好合美好家庭、伟大的爱之含意,有深深祝福的意义。受到这种花的祝福的人具有清纯天真的性格,集众人宠爱于一身,不过光凭这一点并不能平静度过一生,必须具备自制力,抵抗外界的诱惑,才能保持不被污染的纯真。

      不同颜色百合的含义:

      白百合:象征百年好合、伟大的爱

      粉百合:象征清纯、高雅

      黄百合:象征财富、高贵

      黑百合:恋、诅咒

      不同品种百合的花语:

      百合(所有的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香水百合:纯洁、婚礼的祝福、高贵

      白百合: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黑百合:恋·诅咒

      粉百合:纯洁、可爱

      红百合:永远爱你

      黄百合:早日康复

      葵百合:胜利、荣誉、富贵

      姬百合:财富、荣誉、清纯、高雅

      野百合:永远幸福

      狐尾百合:尊贵、欣欣向荣、杰出

      玉米百合:执著的爱、勇敢

      编笠百合:才能、威严、杰出

      圣诞百合:喜洋洋、庆祝、真情

      水仙百合:喜悦、期待相逢

      百合在朵数上的讲究

      1朵,你是我的惟一

      2朵,你侬我侬,祝我你幸福

      3朵,我爱你,请原谅我

      4朵,山盟海誓,相爱长久,似曾相识

      5朵,无怨无悔

      6朵,祝你一切顺利

      7朵,喜相逢,祝你幸福

      8朵,弥补,请原谅我

      9朵,长长久久,长相 守相爱到永远

      10朵,十全址美,完美的你

      11朵,爱情,一心一意,最美

      12朵,心心相印

      13朵,暗恋的人

      14朵,成长的喜悦

      15朵,守住你的人

      16朵,成长的喜悦

      17朵,好聚好散,让爱结束吧

      19朵,一生守候

      20朵,两情相悦,矢志不渝

      21朵,你是我的最爱

      22朵,双双对对,生生世世

      24朵,思念,我好想你

      25朵,没有猜忌

      26朵,旧爱新欢

      30朵,不需要言语的爱

      32朵,告诉你,我不会三心二意

      33朵,深情呼唤我爱你

      36朵,我心属于你

      44朵,亘古不变的誓言

      50朵,这是无悔的爱

      56朵,吾爱

      57朵,吾爱吾妻

      66朵,情场顺利,真爱不变

      77朵,有缘相逢,嫁给我吧

      80朵,让我尽一切的弥补你

      88朵,用心弥补一切的错

      99朵,天长地久,长相 守

      100朵,百份百的爱,白头偕老,百年好合

      101朵,你是我的惟一,惟一的爱

    . 中药名

      百合,名称出自于《神农本草经》。百合有很多品种及名称。百合因其根茎由多数肉质鳞片抱合,和可治百合病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蒜,其味似薯而名蒜脑薯等。

      基本信息

      别名大全:

      [1]别名】细叶百合,线叶百合,麝香百合,卷叶百合,白花百合,白百合,药百合,山百合,家百合,野百合,菜百合,干百合,川百台,甜百合,大百台,新百合,岩百合,红岩百合,百合蒜,蒜脯薯,喇叭筒根,韭番,重迈,重葙,重箱,中庭,摩罗,强瞿,强仇,中逢花,夜合花根,卷莲花根,灯伞花根,散莲花根,杜百合,红合,逢花。

      【商品名】宣百合:又名南百合、百花百合。为产于安徽宣城一带者。品质最优,为地道产品。

      杜百合,为产于浙江一带者。

      大百合,又名新百台。为个大色白,肉厚质重,新近采集者。质佳。

      百合:又名白花百合。为植物百台的肉质鳞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细叶百合:又名线叶百台。为植物细叶百占的鳞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

      均以个大、肉厚,质坚、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处方名】百合,生百台,炙百台等。

      处方中写百合指生百合。或称百合片,干百台。为原药洗净,剥取鳞片,用沸水烫过或略蒸后,晒干入药者。

      炙百合又名蜜炙百合、蜜百合。为百合片用蜂蜜拌匀,微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润肺止咳力强。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 viridulum Baker 或山丹百合(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 的干燥肉质鳞叶。全国各地均产,以湖南、浙江产者为多。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

      产地分布

      百合分布很广,药用主要来源于家种栽培品。主产于江苏宜兴、连云港、东台、海安;湖南邵阳、隆回,安化、长沙、岳阳、平江、沅阳、浏阳、龙山、汩罗;甘肃兰州,甲凉;浙江湖州、恫芦、龙泉、遂昌等。尤以江苏宜兴、湖南邵阳、甘肃兰州、浙江湖州栽培百合历史悠久。为全国“四大百合产区”。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扁球形,茎直立;卷丹花为橙红色,有紫黑色斑点;百合花为白色而背带褐色;细叶百合花为鲜红色或紫红色,无斑点。

      制法

      蜜百合:取净百合,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每100kg百合,用炼蜜 5kg

      性状

      本品呈长椭圆形,长2~5cm,宽1~2cm,中部厚1.3~4mm。表面类白色、淡棕黄色或微带紫色,有数条纵直平行的白色维管束。顶端稍尖,基部较宽,边缘薄,微波状,略向内弯曲。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

      鉴别

      取本品粗粉3g,加90%酸性乙醇(用稀硫酸调节pH值至2~3)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至近干,加水30ml,加热使溶解,放冷,滴加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9~10,用氯仿振摇提取4次,每次15ml,合并氯仿液,加适量无水硫酸钠搅拌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百合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5μl、对照药材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22:5:6)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功效,用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痰中带血,如百花膏。治肺虚久咳,劳嗽咯血,如百合固金汤。

      具有清心安神功效,用于热病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药用时煎服,10~30g。清心宜生用,润肺蜜炙用。

      功效

      养阴清热,滋补精血。

      适应症

      适用于肺结核低热、盗汗、消瘦等症。

      用法用量

      6~12g 。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中成药

      百花膏、百合固金丸

      药膳

      百合粥、百合绿豆汤、百合肉

      以上资料摘录自《中国药典》

      摘录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药性论》:使,有小毒。主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满痛,治脚气热咳逆。

      《日华子本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杀蛊毒气,胁痈乳痈发背及诸疮肿,并治产后血狂运。

      《本草衍义》:张仲景用治伤寒坏后百合病须此也。

      《本草》: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遍身疼痛,及乳难喉痹,止涕泪。

      仲景治百合病,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石汤,有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或百合病已经汗者,或未经汗下吐者,或病形如初,或病变寒热并见。

      《活人书》:治伤寒腹中疼,百合一两,炒黄为末,米饮调服。

      孙真人:治百合阴毒,煮百合浓汁,服一升

      《本草经疏》:百合得土金之气,而兼天之清和,故味甘平,亦应微寒无毒。入手太阳、阳明,亦入手少阴。故主邪气腹胀,所谓邪气者即邪热也,邪热在腹故腹胀,清其邪热则胀消矣。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瘳。肾主二便,肾与大肠二经有热邪,则不通利,清二经之邪热,则大小便自利。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清热利小便,故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乳难,足阳明热也。喉痹者,手少阳三焦,手少阴心家热也。涕泪,肺肝热也。清阳明、三焦、心部之热,则上来诸病自除。

      简误:中寒者勿服。

      

    食疗价值


      百合科草本植物百合、细叶百合等多种同属植物的鳞茎。又称百合蒜。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栽培或野生。秋、冬季采收,洗净,沸水烫或略蒸过,干燥备用。

      [性能]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参考]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秋水仙碱等)、钙、磷、铁等成分。

      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止咳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蜍哮喘。

      [用途]用于肺燥咳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温热病后,余热未尽,神思恍惚,虚烦失眠。

      [用法]煎汤,煮食或蒸食。

      [注意]入药以野生白花百合为佳;作食以家种者为好。

      [附方]

      1,蜂蜜蒸百合:百合120g,蜂蜜30g。拌和均匀,蒸令熟软,时时含数片,咽津、嚼食。

      源于《圣惠方》。百合、蜂蜜同用,更能补肺润燥,百合又兼可清热。适用于“肺脏壅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

      2,百合地黄汤:百合60g,生地黄30g。加水煎汤服。

      源于《金匮要略》。百合润养心肺,生地黄凉血清热。用于百合病,精神恍惚,虚烦不安,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本草新编》·百合


      百合,味甘,气平,无毒。入肺、脾、心三经。安心益志,定惊悸狂叫之邪,消浮肿痞满之气,止遍身疼痛,利大小便,辟鬼气时疫,除咳逆,杀虫毒,治痈疽、乳肿、喉痹,又治伤寒坏症,兼能补中益气。

      百合养生花茶

      百合花茶 原料:干百合2朵、蜂蜜10毫升 调制:将干百合以沸水冲泡10分钟,饮用时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排毒、美容养颜。

      百合金菊茶 原料:干百合2朵、菊花3朵、绿茶1克、金银花0.5克,薄荷0.5克

      调制:所有原料混合后用沸水冲泡5分钟。

      用法:代茶饮、每日一剂

      功效:清肝明目、利咽消肿,适用于内热、咽喉肿痛、肝热目赤等。

      百合洋参茶 原料:干百合5朵、西洋参1克、枸杞子3克、竹叶1克

      调制:将原料混合后以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润肺、养心安神、养颜抗衰

      百合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解秋燥滋润肺阴的佳品。百合质地肥厚,醇甜清香,甘美爽口。性平、味甘微苦,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对肺热干咳、痰中带血、肺弱气虚、肺结核咯血等症,都有良好的疗效。此外,百合还有清热、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清、烦躁失眠,神志不宁,以及更年期出现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低热失眠、心烦口渴等症状。

      百合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很高。《本草纲目》中有百合可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之记载,这里介绍一些与百合有关的美味食品。

      1,百合粥:取百合粉50克,粳米60克,先将百合与米分别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用小火煨煮。等百合与粳米熟烂时,加糖适量,即可食用。对中老年人及病后身体虚弱而有心烦失眠、低热易怒者尤为适宜。另外在百合粥内加入银耳,有较强的滋阴润肺之用;加入绿豆,可加强清热解毒之效。

      2,百合汤:将百合除去杂质洗净,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后加水入锅,用水煮至极烂,加入适量白糖,带汤一并食用,可作结核病患者的食疗佳品。食用时虽略带苦味,但细细品味则苦中带甜,令人回味;若放入冰箱存放一会儿,又是极好的冰镇饮料。

      3,百合煎:取百合粉30克,麦冬9克,桑叶12克,杏仁9克,蜜炙枇杷叶10克,加水煮,有养阴解表、润肺止咳的功效。另取鲜百合与莲子心共煎水,每日频频饮其汁,可治口舌生疮。

      4,百合蒸:用鲜百合粉与蜂蜜拌和,蒸熟后嚼食可治肺热咳嗽。

      5,百合炒:取百合粉50克,里脊片50克,用盐、蛋清、湿淀粉拌和,同入油锅翻炒至热,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即成。此菜味醇而不腻,脆甜清香,具有补益五脏、养阴清热的作用;胃口不开、食欲下降者食用此菜,还能增进食欲。

      6, DIY美白面膜:清洁脸部皮肤,用热毛巾敷脸5分钟后,百合粉10克左右加纯净水或适量蜂蜜、牛奶、调和搅拌均匀涂于脸部,保持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使肌肤白嫩光滑。

      7,百合粉10克,白糖(牛奶,蜂蜜)适量,加200ml开水即可饮用.

      

    百合 - 药理作用


      1.镇咳祛痰作用

      1.1.镇咳作用小鼠用SO2引咳法,观察其镇咳效果。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1.2.祛痰作用用酚红比色法,气管最后用0.5mlNaHCO3冲洗,于546nm处测定吸收度,并从酚红标准曲线中求出气管排出酚红量。结果见表3。均有显著的祛痰作用。

      百合

      2.镇静作用 小鼠停食8小时后,分别ig百合20g/kg,用酸枣仁作阳性对照,空白用生理盐水,给药30分钟ip戊巴比妥钠40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到恢复的时间作为睡眠时指标。同时观察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睡眠率的影响。均具有显著地增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及阈下剂量的睡眠率,提示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3.滋阴润肺作用

      3.1.肺气虚模型游泳实验表明,百合、卷丹以10g/kg剂量ig给于小鼠,并与黄芪(10g/kg)对照,有显著的延长游泳时间,三者的P值均<0.001。

      3.2.甲亢阴虚模型耐缺氧实验,用甲状腺素0.3mg/只制成小鼠模型。结果百合加甲状腺素组和卷丹加甲状腺素组,明显延长小鼠耐缺氧能力,其P值分别为P<0.01和P<0.001。

      3.3.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阴虚模型负荷游泳实验,取雄性小鼠,分生理盐水组、强的松龙(40mg/kg/次)造型组和药物(ig10g/kg)加强的松龙组。结果百合对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起显著性的保护作用(P<0.001)。

      3.4.对小鼠以2,4-二硝基氯苯(DNCB)所致迟发型过敏反应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强壮作用

      4.1.对小鼠负荷游泳的影响小鼠igl0g/kg的药物,并与生理盐水和阿胶养血口服液0.2ml/10g作阳性对照。结果卷丹具显著的延长小鼠游泳时间(P<0.001)。

      4.2.对小鼠耐常压缺氧的影响小鼠ig10g/kg的药物,以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和以阿胶养血口服液0.2ml/10g作阳性对照。结果卷丹亦能明显的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P<0.05)。

      4.3.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耐缺氧未见明显的作用。

      5.抗癌作用 本品所含秋水仙碱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植物鉴别

      性状鉴别

      (1)百合 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长1.5-3cm,宽0.5-1cm,厚约4mm,有脉纹3-5条,有的不明显。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半透明,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 (2)卷丹 鳞叶长2-3.5cm,宽1.5-3cm,厚1-3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直的脉纹3-8条,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 (3)山丹 鳞叶长约5.5cm,宽约2.5cm,厚至3.5mm,色较暗,脉纹不太明显。 (4)川百合 鳞叶长2.5-5.5cm,宽约1.2cm,厚1-3mm。以鳞叶均匀、肉厚、质硬、筋少、色白、味微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1)百合 灰白色。①未糊化淀粉粒呈卵形或长圆形,两端圆或稍平截,直径5-50μm,长至80μm;脐点人字状、三叉状或马蹄状,层纹明显。②表皮细胞壁薄,微波状;气孔类圆形者,直径56-67μm,长圆形者直径40-48μm,长45-61μm,副卫细胞3-5个。③螺纹导管直径约至25μm。(2)卷丹 米黄色。 ①未湖化淀粉粒呈长卵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29μm,长约至46μm,脐点不明显,呈人字状或短缝状,多位于小端,层纹隐约可见。②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增厚,有的呈连珠状;气孔类圆形,直径60-68μm,副卫细胞3-5个,保卫细胞有纹理。③螺纹、网纹导管直径约至30μm (3)山丹 灰白色。 ①未湖化淀粉粒卵圆、椭圆形或略呈贝壳状,较小端稍尖突,直径3-48μm,长至72μm;脐点人字状、点状或短缝状,层纹明显,复粒由2-4分粒组成。②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类圆形,直径44-52μm,副卫细胞4-5个,保卫细胞有纹理。③螺纹导管直径约至21μm。 (4)川百合 灰白色。 ①未湖化淀粉粒圆形或长卵形,脐点裂缝状、点状,层纹不明显。②外表皮细胞极弯曲,气孔类圆形,副卫细胞4-5个。

      药物应用鉴别

      1.百合与玉竹:二者皆为甘寒之品,具清肺养阴,清热生津之效,相须使用,常互增其疗效,然百合尚归心经,具清心安神之效,可用于虚烦惊悸,失眠多梦之症,为百合病之要药。

      2.百合与枸杞子:二者皆有滋阴润燥,润肺止咳之效,可用治肺热久咳,痰中带血之症,但百合入心经,具清心安神之效,用治百合病。枸杞子入肾,功专滋补肝肾,清肝明目,可用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力下降,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等症。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0.5g,加60%乙醇5-10ml,温浸并不断振摇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液。另用果糖和蔗糖对照。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乙酸-水(12:3:3:2)展开,用α-萘酚硫酸液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杏仁

     

     

    药名:苦杏仁

      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汉语拼音:xìng rén

      英文名:Bitter Apricot Kerne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Armeniaca vulgaris Lam.[Prunus armeniaca L.]

      2.Armeniaca vulgaris Lam.var.ansu(Maxim.)Yü et Lu[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

      3.Armeniaca sibirica(L.)Lam.[Prunus sibirica L.]

      4.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

      归经

      肺;脾;大肠经

    药代动力学

      苦杏仁甙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开放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的分布半衰期为6.2分钟;平均消除相的半衰期为120.3分钟;平均清除率为99.3ml/min。有人认为肾小球滤过是苦杏仁甙的主要排泄方式。家兔快速静脉注射苦杏仁甙500mg/kg后,得出苦杏仁甙生物半衰期tl/2a为3.4分钟;tl/2B为4.95分钟;在48小时内家兔尿中排泄量为注入剂量的71.4%。苦否仁甙在人体内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泄。肌肉注射6g剂量后,血药浓度180μg/ml。

    药理作用

      1.抗炎:杏仁球蛋白组分KR-A40mg/kg、KR-B5mg/kg、白蛋白组分KR-A0.5mg/kg、AR-B0.5mg/kg静脉搏注射,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

      2.镇痛:杏仁球蛋白组分KR-A5mg/kg、KR-B5mg/kg、白蛋白组分AR-A5mg/kg、AR-B0.5mg/kg静脉注射,对小鼠苯醌扭体法试验,表明有镇痛作用。

      3.对胃酸的作用:苦杏仁甙可被胃酸或苦杏仁酶水解,产生氢氰酸和苯甲醛,普通1g杏仁约可产生2.5mg氢氰酸。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为0.05g,苯甲醛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服用小量杏仁,在体内慢慢水解,逐渐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不致引起中毒,而呈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因此能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显镇咳平喘的功效。

      4.20%煎剂1ml/kg给猫静脉注射,可致明显持久的血压下降。   5.杏仁中含苦杏仁甙及苦杏仁酶,内服后,苦杏仁甙可被酶水解产生氢氰酸和苯甲醛,普通1g杏仁约可产生2.5mg氢氰酸。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0.05g(氰化钾约为0.2-0.3g),苯甲醛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成人服苦杏仁约50-60个,小儿7-10个即可致死,致死原因主要为组织窒息,苦杏仁久贮,苦杏仁甙含量可减少,同时服糖,毒性可降低。关于杏仁中毒的报道不少,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瞳孔散大,心跳速而弱,四肢冰冷,急救必须争取时间,立即口服活性炭或过锰酸钾(1:1000)或硫代硫酸钠(5%),尽快洗胃,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静脉注射亚硝酸钠(3%10ml),随后注射硫代硫酸钠(25%50ml),及其他对症治疗如人工呼吸,输血等,有人认为服用小量杏仁,在体内慢慢分解,逐渐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不致引起中毒,而呈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因此能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奏镇咳平喘的功效。1/20最小致死量的氢氰酸静脉注射能短暂而强烈地兴奋呼吸中枢。直接涂于正常皮肤,可产生局部麻醉(如止痒等)。

      6.抗癌作用:苦杏仁提取物按100mg和200mg/kg体重剂量灌胃10天,对小鼠移植性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200mg/kg体重剂量将苦否仁提取物分别给正常小鼠灌胃5天、10天、15天,灌胃5天后,小鼠肝P-450含量增高,灌胃10天和15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肝脏P-450含量变化。苦杏仁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肝脏P-450有一时性升高作用。苦杏仁提取物以300mg/kg剂量给移植性肝癌小鼠腹腔注射14天,其肿瘤抑制率为72%(P<O.001),以400mg/kg给移植性肝癌小鼠腹腔注射10天,其肿瘤抑制率为60.8%(P<0.001),以600mg/kg剂量给移植性肝癌小鼠腹腔注射10天,其肿瘤抑制率为51.O%(P<0.001)。移植性肝癌小鼠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比正常小鼠显著下降(P<0.001),但苦杏仁提取物给药(400mg/kg)10天,小鼠P-450含量达到了正常水平。移植性肝癌小鼠肝胞浆以1,2-二氯-4硝基苯(DCNB)为底物的GST活性显著升高(P<0.001),而苦杏仁提取物给药组(400mg/kg)以DCNB为底物的GST活性高于肿瘤组(P<0.05)。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的GST活性在肿瘤组与给药组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就肝微粒体GST活性的变化情况来看,移植性肝癌小鼠以CDNB为底物的微粒体GST活性高于正常小鼠(P<0.05),但苦否仁提取物给药组的该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以DC-NB为底物的肝微粒体GST活性,无论在肝癌组和苦杏仁提取物给药组均无明显变化。

      7.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作用:苦杏仁在正常动物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在油酸型RDS实验动物不仅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并可使病变得到改善。

      8.其它作用:苦杏仁甙有抗突变作用和预防和治疗抗肿瘤药阿脲引起的糖尿病的作用。此外,苦扁桃油(即苦杏仁油)有驱虫,杀菌作用。体外试验对人蛔虫,蚯蚓等均有杀死作用,并能杀死伤寒,副伤寒杆菌,临床应用对蛔虫,钩虫及蛲虫均有效,且无副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1.杏仁含苦味氰甙:苦杏仁甙(amygdalin)约4%和野樱甙(prunasin);脂肪油约50%,油中有8种脂肪酸,主要的是亚油酸(linoeic acid)占27%,油酸(oleic acid)占67%及棕榈酸(palmitic acid)占 5.2%。还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即是5'-咖啡酰奎宁酸(5'-caffeoylquinic acid),新绿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即是3'-咖啡酰奎宁酸(3'-caffeoylquinic acid),3'-阿魏酰奎宁酸(3'-feruloylquinic acid),5'-阿魏酰奎宁酸(5'-feruloylquinic acid),3'-对香豆酰奎宁酸(3'-Pcoumaroylquinic acid),肌醇(inosit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燕麦甾醇(△-avena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24-胆甾烯醇(△-chlestenol),雌性酮(estrone),17β-雌二醇(17β-estyadiol),甘油三油酸酯(triolein)。另含有抗炎和镇痛活性的2种蛋白质成分:KR-A和KR-B,其含量分别为4.44%和0.41%。又含与杏仁香味有关的挥发性成分:本甲醛(benz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4-松油烯醇(4-terpinenol),α-松油醇(α-terpineol)。

      2.野杏 种仁含苦杏仁甙约4.84%,还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有:下已醛(n-hexanal)占4.81%,反式-2-已烯醛(2-hexenal)占11.57%下已醇(n-hexanol)占14.38%,反式-2-已烯-1-醇(2-hexen-1-ol)占8.28%,芳樟醇占12.61%,a-松油醇占5.69%。牻牛儿醇(geraniol)占2.78%和十四烷酸(teradecanoic acid)占3.6%。

      3.山杏 种仁含苦杏仁甙约4.84%。

      4.东北杏种仁含苦杏仁甙3.2%。

      分类

    功效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

    考证

      出自《本草经集注》。

      1.《名医别录》:杏核仁,五月采之。其两仁者杀人,可以毒狗。生晋山川谷。

      2.孙思邈:杏仁作汤,如白沫不解者,食之令气壅身热;汤经宿者,动冷气。

      3.《本草拾遗》:杏酪浓煎如膏,服之润五脏,去痰嗽。

      4.《养性要钞》:治食杏仁中毒,下利烦苦,方以梅子汁解之。又方以蓝青汁服之。

      5.《本草图经》:杏核仁,今处处有之。其实亦数种,黄而圆者名金杏。相传云种出济南郡之分流山,彼人谓之汉帝杏,今近都多种之,熟最早。其扁而青黄者名木杏,味酢,不及金杏。杏子入药,今以东来者为胜,仍用家园种者。山杏不堪入药。五月采,破核去双仁者。

    科属分类

      蔷薇科

      拉丁文名

      1.Semen Armeniacae Vulgaris

      2..Semen Armeniacae Ansi

      3..Semen Armeniacae Sibricse

      4..Semen Armeniacae Mandshuricae

    药(毒)理学

      过量服用苦杏仁,可发生中毒,表现为眩晕,突然晕倒、心悸、头疼、恶心呕吐、惊厥、昏迷、紫绀、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脉搏弱慢、呼吸急促或缓慢而不规则。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中毒者内服杏树皮或杏树根煎剂可以解救,参见“杏树皮”、“杏树根”条。苦杏仁甙的LD50:大鼠、小鼠静脉注射为25g/kg;大鼠腹腔注射为8g/kg。大鼠op为0.6g/kg。MTD:小鼠、兔、犬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均为3g/kg;口服均为0.075g/kg;人静脉注射为5g(约0.07g/kg)。人口服苦杏仁55枚(约60g),含苦杏仁甙约1.8g(约0.024g/kg),可致死。苦杏仁大量口服易产生中毒。首先作用于延脑的呕吐、呼吸、迷走及血管运动等中枢,均引起兴奋,随后进入昏迷、惊厥,继而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由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其中毒机理主要是由于杏仁所含的氢氰酸很易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起反应,形成细胞色素氧化酶-氰复合物,从而使细胞的呼吸受抑制,形成组织窒息,导致死亡。由于肠道菌丛含有β-葡萄糖甙酶,给正常鼠口服600mg/kg苦杏仁甙,2-5小时内导致死亡。检查血中CN-达到2.6-4.5μg/ml;而给无菌鼠服用相同剂量的苦否仁甙,小鼠无死亡;血中CN-不到0.4μg/ml。说明肠道菌丛是造成苦杏仁甙口服中毒的根源,其毒性比静注大40倍左右。用Ames法,TA100株,S-9,Mix(+),苦杏仁甙有致死作用。

    生态环境

      山杏 生于海拔700-2000m的干燥向阳、丘陵、草原。

      东北杏 生于海拔400-1000m的开阔的向阳山坡灌木林或杂木林下。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2.《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3.《名医别录》:主惊癎,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4.《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5.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6.《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7.《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8.《本草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皶疱。

      9.李杲: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桃、杏仁俱治大便秘,当以气血分之。昼则难便,行阳气也;夜则难便,行阴血也。故虚人大便燥秘不可过泄者,脉浮在气,用杏仁、陈皮;脉沉在血,用桃仁、陈皮;所以俱用陈皮者,以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也。贲门上,主往来,魄门下,主收闭。故王氏言,肺与大肠为通道也。

      10.《本草纲目》: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治伤损药中用之。治疮杀虫,用其毒也。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发散也。

      11.《长沙药解》:肺主藏气,降于胸膈而行于经络,气逆则胸膈闭阻而生喘咳,藏病而不能降,因以痞塞,经病而不能行,于是肿痛。杏仁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其诸主治,治咳逆,调失音,止咯血,断血崩,杀虫NI,除ZHA刺,开耳聋,去目翳,平胬肉,消停食,润大肠,通小便,种种功效,皆其降浊消郁之能事也。

      12.《本草求真》:杏仁,既有发散风寒之能,复有下气除喘之力,缘辛则散邪,苦则下气,润则通秘,温则宣滞行痰。杏仁气味俱备,故凡肺经感受风寒,而见喘嗽咳逆、胸满便秘、烦热头痛,与夫蛊毒、疮疡、狗毒、面毒、锡毒、金疮,无不可以调治。东垣论杏仁与紫菀,均属宣肺除郁开溺,而一主于肺经之血,一主于肺经之气;杏仁与桃仁,俱治便秘,而一治其脉浮气喘便秘,于昼而见;一治其脉沉狂发便秘,于夜而见。冯楚瞻论杏仁、栝萎,均属除痰,而一从腠理中发散以祛,故表虚者最忌;一从肠胃中清利以除,故里虚者切忌。诸药貌虽相同,而究实有分辨,不可不细审而详察也。但用杏仁以治便秘,须用陈皮以佐,则气始通。

      13.《药征》:杏仁主治胸间停水,故治喘咳,而旁治短气结胸,心痛,形体浮肿。

      14.《本经疏证》: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厚朴麻黄汤、文蛤汤,皆麻黄、杏仁并用,盖麻黄主开散,其力悉在毛窍,非借杏仁伸其血络中气,则其行反濡缓而有所伤,则可谓麻黄之于杏仁,犹桂枝之于芍药,水母之于虾矣。

      15.《本草便读》:凡仁皆降,故(杏仁)功专降气,气降则痰消嗽止。能润大肠,故大肠气闭者可用之。考杏仁之性似无辛味,似乎止有润降之功,而无解散立力,但风寒外束,肺气壅逆,不得不用此苦降之品,使气顺而表方得解,故麻黄汤用之,亦此意耳。桃仁、杏仁,其性相似,一入肝经血分,一入肺经气分。至于解毒杀虫,彼此均可,在乎用者之神明耳。

      16.《本草新编》:杏仁,味甘、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有小毒。专入太阴肺经。乃利下之剂,除胸中气逆喘促,止咳嗽,坠痰,润大肠,气闭便难,逐痹散结。

    采收和储藏

      常规品种在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

      资源分布

      1.杏 分布于除广东、海南等热带区外的全国各地,多系栽培。在新疆伊犁一带有野生。

      2.野杏 主产于我国北部地区,栽培或野生,尤其在河北、山西等地普遍野生,山东、江苏等地也产。

      3.山杏 分布于东北、华北和甘肃等地。

      4.东北杏分布于吉林、辽宁等地。

      杏仁仍在其硬壳内有最长的保质期。如果购买杏仁,寻找壳不分裂,发霉或染色的。储存在密封容器有壳的杏仁保存的时间将长于那些出售散装箱,因为它们是较少受到高温,空气和湿度。如果购买杏仁散装箱,确保储存有一个快速周转的库存,并且散装容器密封好,以确保最大限度的新鲜。购买的杏仁要统一的颜色,不要软掉的或干枯的。此外,还要闻杏仁的气味,应该气味甜和坚果味,如果他们的气味是刺鼻略苦的,说明已经坏了。保存杏仁要放在密封的盒子里,安置在干燥避免阳光的地方。

    药方选录

      1)麻黄汤(《伤寒论》),用治外感风寒。

      2)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治感受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绻,咳嗽痰多,胸满气短。

      3)大青龙汤(《伤寒论》),用治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火,壅遏于肺的喘咳证。

      4)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伤寒论》),用治风湿在表的风寒表湿证。

    用药禁忌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得火良。恶黄耆、黄芩、葛根。畏蘘草。”

      2)《本草经疏》:“阴虚咳嗽,肺家有虚热、热痰者忌之。”

      3)《本草正》:“元气虚陷者勿用,恐其沉降太泄。”

      4)《本经逢原》:“亡血家尤为切禁。”

      5)《本草从新》:“因虚而咳嗽便秘者忌之。”

    动植物形态

      1.杏 落叶小乔木,高4-10cm;树皮暗红棕色,纵裂。单叶互生;叶片圆卵形或宽卵形,长 5-9cm,宽4-8cm。春季先叶开花,花单生枝端,着生较密,稍似总状;花几无梗,花萼基部成筒状,外面被短柔毛,上部5裂;花瓣5,白色或浅粉红色,圆形至宽倒卵形;雄蕊多数,着生萼筒边缘;雌蕊单心皮,着生萼筒基部。核果圆形,稀倒卵形,直径2.5cm以上。种子1,心状卵形,浅红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2.野杏 本变种的主要特征为叶片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花常2朵簇生,淡红色;果实近球形,红色;核卵球形,离肉,表面粗糙而有网纹,腹棱常锐利。

      3.山杏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叶卵形或近圆形,长(3-)5-10cm,宽(2.5-)4-7cm。花单生,直径1.5-2cm;萼片长圆状椭圆形,先端尖;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果实扁球形,直径 1.5-2.5cm,两侧扁,果肉薄而干燥,熟时开裂,味酸涩,不能吃。核易与果肉分离,基部一侧不对称,平滑。花期3-4月,果期6-7月。

      4.东北杏大乔木,高5-15m。幼枝无毛。叶椭圆形或卵形,长6-12cm,宽3-8cm。花粉红色或白色;雄蕊多数;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形,直径1.5-2.6cm,黄色;核近球形或宽椭圆形,长13-18mm,宽11-18mm,粗糙,边缘钝。花期4-5月,果期7月。

    功效分类

      止咳平喘药;祛痰药

    药用植物栽培

      1.生物学特性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盐碱。夏季在43.9℃高温下,生长正常;在-40℃低温可安全越冬。可栽种于平地或坡地。对土壤要求不严。

      2.栽培技术用种子或嫁接繁殖。种子繁殖:采摘成熟果实,搓去果肉,大粒每50kg出种子5-10kg,小粒每50kg出种子7.5-15kg,种子纯度为98%,发芽率为86%,以1:3湿沙混合进行冬季沙藏。春播于3月下旬,秋播于11月下旬(放于通风处阴干后即可播种)。常采用大垅播种,每垅播种1行,点播株距为10-15cm,每穴1颗种子,播后覆土厚5-6cm(约为种子直径的3倍),镇压。嫁接繁殖:砧木用杏播种的实生苗或山杏苗,枝接于3月下旬,芽接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进行。

      3.田间管理幼苗出现3-4片叶时进行疏苗,2-3星期后进行第2次间苗,并及时灌水,防止风吹伤根,遇天气干旱酌情灌水,7-8月雨季注意排涝。苗高达45cm,可在芽接前1个月摘去嫩尖。冬季11月至翌年3月进行修剪,分3种树形;自然圆头形,疏散分层形,自然开心形。4-6月追灌肥水,在幼芽萌发前与幼果生长期间各追速效肥1次,每株成年树可施0.25kg,然后灌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杏疔叶斑,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展叶时喷0.3度石硫合剂。虫害有杏象鼻虫,另有袋蛾、天牛等。

    炮制方法

      1.杏仁: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俟皮微皱起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晒干,簸净。

      2.炒杏仁:取净杏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生药材鉴定

      显微鉴别 种子中部横切面:(1)杏仁 外种皮细胞1列,散有长圆形、卵圆形,偶有贝壳形及顶端平截呈梯形的黄色石细胞高38-95μm,宽30-57μm。埋在薄壁 组织部分壁较薄,纹孔及孔沟较多;出部分壁较厚,纹孔较少或无。种皮下方为细胞皱缩的营养层,有细不维管束。内种皮细胞1列,含黄色物质。外胚乳为数列废的薄壁细胞。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2)野杏仁种皮表面石细胞单个或2-5个(或更多)散在于种皮薄壁细胞中,石细胞呈类、多角形、类多角形或梭形,纹孔大而密;侧面观呈贝壳形、类圆形、卵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或梭形,径向27-76μm,底部宽18-60μm,突出于表皮层的部分呈半月形、弓形或圆拱形,约占高度的一半,色较淡,壁厚5-8(-10)μm,层纹及纹明显,底部壁厚3-5μm,层纹无或极少,纹孔密。

      (3)山杏仁石细胞表面观较宽扁,呈类圆形、卵圆形、类多角形、类方形,纹孔大而密;侧面观多为宽贝壳形、类圆形或扁梭形,少见长圆形或卵圆形,高46-84μm,宽34-68μm。

      (4)东北杏仁石细胞多为较高的长贝壳形,顶端较小,向基部渐宽大,高46-95μm,宽41-91μm,纹孔及孔沟均细密。

      理化鉴别(1)取本品0.5g,置带塞试管中,加5%硫酸溶液3ml充分摇匀,在试管口放一用三硝基苯酚钠溶液湿润的滤纸条,塞紧塞子,试管置40-50℃水浴中加热10min,滤纸条由黄色变砖红色。

      (2)薄层色谱取本品0.5g,加等量碳酸钙共研碎,放入带塞三角瓶内,加石油醚(60-90℃)4ml,冷浸过夜后,滤过。残渣挥干石油醚,加入乙醇4ml冷浸过夜后,滤过。滤液浓缩作供试品。以苦杏仁甙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醇乙酯-乙醇(2:1:2)展开,碘蒸气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物应用鉴别

      杏仁与麻黄,二药均归肺经,对于风寒犯肺之咳喘证,常相须为用。然麻黄偏于发散风寒以宣肺定喘,杏仁偏于降气定喘止咳,一宣一降,肺气宣降正常,则咳嗽喘息自平。且麻黄有宣肺利水通经消肿满的作用,为治风水所常用,杏仁疏导开通,为湿温证所常用。

      性味

      苦;温;有毒

    中药化学鉴定

      (1)取本品0.5g,置带塞试管中,加5%硫酸溶液3ml充分摇匀,在试管口放一用三硝基苯酚钠溶液湿润的滤纸条,塞紧塞子,试管置40-50℃水浴中加热10min,滤纸条由黄色变砖红色。(检查氰甙)

      (2)薄层色谱取本品0.5g,加等量碳酸钙共研碎,放入带塞三角瓶内,加石油醚(60-90℃)4ml,冷浸过夜后,滤过。残渣挥干石油醚,加入乙醇4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浓缩作供试品。以苦杏仁甙作对照。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乙醇(2:1:2)展开,碘蒸气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基源

      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山杏、东北杏的种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营养成分与作用

      杏仁分为甜杏仁及苦杏仁两种。我国南方产的杏仁属于甜杏仁(又名南杏仁),味道微甜、细腻,多用于食用,还可作为原料加入蛋糕、曲奇和菜肴中,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北方产的杏仁则属于苦杏仁(又名北杏仁),带苦味,多作药用,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对于因伤风感冒引起的多痰、咳嗽、气喘等症状疗效显著;但苦杏仁一次服用不可过多,每次以不高于9克为宜。

      中药典籍《本草纲目》中列举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清积食是说杏仁可以帮助消化、缓解便秘症状;《现代实用中药》记载:“杏仁内服具有轻泻作用,并有滋补之效。”对于年老体弱的慢性便秘者来说,服用杏仁效果更佳。

      甜杏仁是一种健康食品,适量食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多种慢性病的发病危险。素食者食用甜杏仁可以及时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例如铁、锌及维生素E。甜杏仁中所含的脂肪是健康人士所必需的,是一种对心脏有益的高不饱和脂肪。研究发现,每天吃50~100克杏仁(大约40~80粒杏仁),体重不会增加。甜杏仁中不仅蛋白质含量高,其中的大量纤维可以让人减少饥饿感,这就对保持体重有益。纤维有益肠道组织并且可降低肠癌发病率、胆固醇含量和心脏病的危险。所以,肥胖者选择甜杏仁作为零食,可以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最近的科学研究还表明,甜杏仁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具有美容的功效。

      杏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品中仅次于芒果,人们将大扁称为抗癌之果。大扁含有丰富的脂肪油,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大扁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大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定喘的功效,常用于肺燥喘咳等患者的保健与治疗。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胆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可以用大扁取代其膳食中的低营养密度食品,达到降低血液胆固醇并保持心脏健康的目的。研究者认为,杏仁中所富含的多种营养素,比如维生素E,单不饱和脂肪和膳食纤维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病的发病危险。样本中85位中老年志愿者(平均年龄56岁)的总胆固醇水平降低了7.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了9%。也未造成体重的增加。

      1. 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病。

      2. 甜杏仁和日常吃的干果大杏仁偏于滋润,有一定的补肺作用。

      3. 杏仁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这种成分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

      4. 杏仁还有美容功效,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

      5.杏仁还有抗肿瘤作用,杏仁抗肿瘤作用主要是由于苦杏仁中含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苦杏仁苷,可以进入血液专杀癌细胞,而对健康细胞没有作用,因此可以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延长病人生存期。同时,由于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此可以抗氧化,防止自由基侵袭细胞,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食用需慎重

      正确食用杏仁,能够达到生津止渴,润肺定喘,滑肠通便,减少肠道癌的功效。杏仁烹调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来做粥、饼、面包等多种类型的食品,还能搭配其他佐料制成美味菜肴。

      虽然杏仁有许多的药用、食用价值,但不可以大量食用。杏仁含有毒物质氢氰酸(100克苦杏仁分解释放氢氰酸100~250毫克。氢氰酸致死剂量为60毫克。甜杏仁的氢氰酸含量约为苦杏仁的三分之一),过量服用可致中毒。所以,食用前必须先在水中浸泡多次,并加热煮沸,减少以至消除其中的有毒物质;产妇、幼儿、实热体质的人和糖尿病患者,不宜吃杏及其制品。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有呼吸系统问题的人更适合;癌症患者以及术后放化疗的人适宜食用;

      2. 婴儿慎服,阴虚咳嗽及泄痢便溏者禁服。

    食物相克

      杏仁不可与小米同食。

      杏仁不可与黄芪、黄芩、葛根等药同用。

      杏仁不可与猪肉:同食会引起肚子痛。

      杏仁不可与栗子:同食会胃痛。

      杏仁、菱与猪肺:同食不利于蛋白质的吸收。

    食疗作用

      甜杏仁性味甘、辛,苦杏仁性味苦、温;

      宣肺止咳,降气平喘,润肠通便,杀虫解毒;

      主治咳嗽,喘促胸满,喉痹咽痛,肠燥便秘,虫毒疮疡。

    食疗价值

      1、甜杏仁

      蔷薇科木本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种味甜的种仁。杏或山杏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和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地。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肉(食用)及核壳,取种仁晒干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滋润肺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参考]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油,其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此外尚含有糖、微量苦杏仁甙等成分。

      [用途]用于虚劳咳嗽、气喘,胸腹逆闷;肠燥便秘,大便干结。

      [用法]生嚼,炒食,煮粥,研末,煎汤。

      [注意]痰饮咳嗽、脾虚肠滑者不宜食。

      [附方]

      1,双仁糊:甜杏仁、胡桃仁各15g。二者微炒,共捣碎研细,加密或白糖适量。分2次用开水冲调食。

      源于《杨氏家藏方》(杏仁煎)。甜杏仁、胡桃仁能滋养肺肾、止咳平喘,蜂蜜润肺止咳。用于久患喘咳,肺肾两虚,干咳无痰,少气乏力等。亦可用于阴血虚亏,肠燥便秘或老人大便秘结。

      2、巴旦杏仁

      蔷薇科木本植物巴旦杏味甜的种仁。又称八担杏、巴达杏仁、叭哒杏仁。其树又名偏桃、匾桃、京杏。我国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有栽培。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晒干用。

      《本草纲目》说:“巴旦杏出回回旧地,今关西诸土亦有……壳薄而仁甘美,点茶食之,味如榛子,西人以充方物。”《饮膳正要》说:“味甘,无毒,止咳下气,消心腹逆闷。”故性能、主治等与甜杏仁相似。

     

    莲子

     

     

    莲子的功效和吃法

      莲子性味甘平、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等功效。莲子除含有大量淀粉外,还含有β-谷甾醇,生物碱及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莲子有镇静、强心、抗衰老等多种作用。据《太平圣惠方》介绍,莲实30克研末,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后,再加入莲子末,搅匀服食,可以补中强志、益耳目。用莲子30克,加瘦肉30克,炖食;或用莲子30克、百合30克,加冰糖适量,炖水饮,中老年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常吃,可养心安神,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莲子中的青嫩胚芽叫莲子心。莲子心味苦、性寒,有清心、去热、止血、涩精功效,可以治疗心火亢盛所致失眠烦躁、吐血遗精等症。用莲子心泡水饮或研末吞服,适于火旺之体。莲子和莲心一起食用,可清心安神,健身延年.

      莲子味美亦养人

      莲子又称莲实、莲米、水之丹,是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莲的成熟种子。它生在小巧玲珑的莲蓬之中,因为外壳坚硬,古人称之为石莲子。莲子为莲的副产品,也是我国的特产之一。以生产莲子为主的莲,称子莲,我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均是闻名的子莲产区。

      莲子从大暑开始到立冬为止陆续成熟。大暑前后采收的称为伏莲,也称夏莲,其养分足、颗粒饱满、肉厚质佳;立秋以后采收的称秋莲,颗粒细长,膨胀性略差,入口粳硬。

      莲子大都以产地或其形状命名,大体分为湘莲、红莲、白莲、通心莲、壳莲等,而湖南湘潭、安乡等地出产的湘莲,江西鄱阳湖沿岸生产的大白莲,福建建阳、建宁生产的建莲,为全国三大名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莲子自古以来是公认的老少皆宜的鲜美滋补佳品。其吃法很多,可用来配菜、做羹、炖汤、制饯、做糕点等。

      莲子粥的做法极简单:将莲子与粳米同煮,熟后加冰糖或白糖再稍炖既可食用。

      冰糖莲子是将莲子浸泡吸水,加冰糖上笼蒸,然后再炖浓食用。

      蜜汁红莲是将莲子与红枣先用文火炖1小时,再加入白糖、猪板油,文火焖至汁干食用。配上银耳可调制成莲子银耳汤;配上人参和适量冰糖隔水蒸炖,为莲肉人参汤;配上桂圆再加红枣、糯米共煮,可熬成莲子桂圆汤。

      无论哪种莲馔,无不清香可口。历代达官贵人常食的“大补三元汤”,其中一元即为莲子。古今丰盛的宴席上,无不备有莲馔,如宋代《武林旧事》描写宋高宗的御宴、《西游记》中的“天厨”御宴、《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府盛宴,均有“莲子肉”、“干蒸莲子”,而“莲子汤”则是最后的压席菜,尚有“无莲不成席”之势。

      莲子除作为珍贵的滋补食品外,还是一付妙药。在中医处方上,莲子通常称为莲肉、湘莲肉。古人说,吃莲子能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这一点固不可信,但关于其在养心安神、健脑益智、消除疲劳等方面的药用价值,历代医药典籍多有记载。比如在《神农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本草备要》中都有据可查。

      现代药物学研究证实,莲子营养十分丰富,每100克含钙89毫克,含磷量可达285毫克,钾元素虽然不足2.1毫克,但在所有动、植物食品中却位居榜首。

      莲子作为保健药膳食疗时,一般是不弃莲子芯的。莲子芯是莲子中央的青绿色胚芽,味苦,有清热、固精、安神、强心之功效,将莲子芯2克用开水浸泡饮之,可治疗高烧引起的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和梦遗滑精等症,也用于治疗高血压、头昏脑胀、心悸失眠。莲子最忌受潮受热,受潮容易虫蛀,受热则莲芯的苦味会渗入莲肉,因此,莲子应存于干爽处。莲子一旦受潮生虫,应立即日晒或火焙,晒后需摊晾两天,待热气散尽凉透后再收藏。晒焙过的莲子的色泽和肉质都会受影响,煮后风味大减,同时药效也受一定影响。

      特别提示:莲子纵然有千般好处,也非人人皆宜,例如那些常常便秘的人就不太适合吃莲子。

      莲子

      性味:鲜者甘、平涩、无毒;干者甘、温涩、无毒。

      归经:入心、脾、肾。

      功效:清心醒脾,补中养神,健脾开胃,止泻固精,益肾止带。

      主治:心烦失眠,大便溏泄,久痢,腰疼,男子遗精,妇人赤白带下。

      禁忌:大便燥结者慎食。

      莲子心

      莲子心苦、寒、无毒,入心、肾,清心火,沟通心肾,治热渴心烦、吐血、心热淋浊、失眠等症,便溏者慎用之。

    睡莲科植物 莲子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莲房,取出果实,除去果皮,干燥。

      【英文名】SEMEN NELUMBINIS

      【别 名】莲肉、莲米

      【性 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或类球形,长1.2~1.8cm,直径0.8~1.4cm。表面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宽的脉纹。一端中心呈乳头状突起,深棕色,多有裂口,其周边略下陷。质硬。种皮薄,不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肥厚,中有空隙,具绿色莲子心。无臭,味甘、微涩。

      【性味与归经】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1《本经》:味甘,平。 2《本草蒙筌》:味甘涩,气平寒,无毒。3《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凉,无毒。 4《随息居饮食谱》:鲜者甘平,干者甘温。

      【功能与主治】

      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莲子对预防早产、流产、孕妇腰酸最有效

      【贮 藏】置干燥处,防蛀。

      【制 法】略浸,润透,切开,去心,干燥。

      【鉴 别】 

      (1)本品粉末类白色。主为淀粉粒,单粒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类三角形,有的具小尖突,直径4~25μm,脐点少数可见,裂缝状或点状;复粒稀少,由2~3 分粒组成。色素层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表面观呈类长方形、类长多角形或类圆形,有的可见草酸钙簇晶。子叶细胞呈长圆形,壁稍厚,有的作连珠状,隐约可见纹孔域。可见螺纹和环纹导管。

      (2)取本品粉末少许,加适量水混匀,加碘试液数滴,呈蓝紫色,加热后逐渐褪色,放冷,蓝紫色复现。

      (3)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ml,浸泡,滤过,滤液置试管中,加α-萘酚试液数滴,摇匀,沿管壁缓缓滴加硫酸1ml,两液接界处出现紫色环。

      (4)取本品粗粉5g,加氯仿30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莲子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丙酮(7: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宜 忌】

      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1《本草拾遗》:生则胀人腹,中薏令人吐,食当去之。2《本草备要》:大便燥者勿服。3《纲目》:得茯苓、山药、白术、枸杞子良。

      【摘 录】

      《中国药典》

      【各家论述】

      1.《本经》: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2. 孟诜: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利益十二经脉血气。

      3.《本草拾遗》:令发黑,不老。

      4.《食医心镜》:止渴,去热。

      5.《日华子本草》:益气,止渴,助心,止痢。治腰痛,泄精。

      6.《日用本草》:止烦渴,治泻痢,止白浊。

      7.《滇南本草》:清心解热。

      8.《纲目》: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崩中诸血病。

      9.《本草备要》:清心除烦,开胃进食,专治噤口痢、淋浊诸证。

      10.《随息居饮食谱》:镇逆止呕,固下焦,愈二便不禁。

      11.《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士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极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12.《本经逢原》:石莲子,本莲实老于莲房,堕入淤泥,经久坚黑如石,故以得名。为热毒噤口痢之专药。补助脾阴而涤除热毒,然必兼人参之大力开提胃气,方始克应。若痢久胃气虚寒,口噤不能食,则为戈戟也。

      13.《玉楸药解》:莲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家,遗精便溏,极有良效。

      14.《医林纂要》:莲子,去心连皮生嚼,最益人,能除烦、止渴、涩精、和血、止梦遗、调寒热。煮食仅治脾泄、久痢、厚肠胃,而交心肾之功减矣。更去皮,则无涩味,其功止于补脾而已。

      15.《重庆堂随笔》:莲子,交心肾,不可去心,然能滞气。   16.《王氏医案》:莲子,最补胃气而镇虚逆,若反胃由于胃虚,而气冲不纳者,但日以干莲子细嚼而咽之,胜于他药多矣。凡胃气薄弱者常服玉芝丸,能令人肥健。至痢症噤口,热邪伤其胃中清和之气,故以黄连苦泄其邪,即仗莲子甘镇其胃。今肆中石莲皆伪,味苦反能伤胃,切不可用。惟鲜莲子煎之,清香不浑,镇胃之功独胜,如无鲜莲,干莲亦可。

    有关莲子的食谱

      为了食用方便,最好购买钻心莲子,这样没有苦味,省工省时味道好。

      莲子粥:基本材料 嫩莲子20克,粳米100克

      将嫩莲子发胀后,在水中用刷把擦去表层,抽去莲心冲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在火上煮烂熟,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成薄粥,粥熟后掺入莲子,搅匀,趁热服用。

      莲子红枣汤:用料 莲藕两大截、红枣4两、莲子2两、冰糖适量

      1、莲藕去皮切块洗净沥干。2、红枣和莲子用水浸泡至软后捞起。3、将藕块和红枣、莲子加冰糖与水煮1个半小时,至食材软透即可。可补血润肤,是长期疲劳过度,消耗精神的药补食品

       红枣银耳莲子汤:用料 红枣100克,白木耳50克,莲子100克,红糖适量。

      将红枣、白木耳、莲子洗净后泡水。锅中加适量的水,放入3种材料,煮熟后,加糖调味

      银耳莲子羹:莲子100克、干银耳15克、鲜百合120克、香蕉2根、枸杞5克。冰糖100克、水3杯。

      干银耳泡水2小时,拣去老蒂及杂质后撕成小朵,加水4杯入蒸茏蒸半个小时取出备用。新鲜百合拔开洗净去老蒂,香蕉洗净去皮,切为0.3cm小片。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中,加调味料入蒸笼蒸半个小时即可。

    食疗价值

      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莲的种子。又称莲实、莲米、莲肉。莲,又称荷芙蓉、水芝。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而以湖南产者最佳。秋、冬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莲房(莲蓬),取出果实;或取坠入水中,沉于泥内的果实。除去果壳,鲜用或晒干用。或剥去莲子的外皮和心(青色的胚芽)用,特称为莲肉。

      [性能]味甘、涩,性平,主治五脏不足,伤中气绝。能补脾益胃,涩肠固精,养心安神。

      [参考]含多量淀粉,并含棉子糖、蛋白质、脂肪、天门冬素、钙、磷、铁等。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食欲减退,或泻痢不能食;脾虚腹泻或小便淋浊,妇女带下;肾虚遗精,尿频;心失所养,虚烦不眠等。

      [用法]以熟食为主,或煎汤剂入丸、散。

      [注意]腹满痞胀,或大便燥结者不宜。

      [附方]

      1,莲肉糕:莲子肉、糯米(或大米)各200g,炒香;茯苓100g(去皮)。共研为细末,白糖适量,一同拦匀,加水使之成泥状,蒸熟,待冷后压平切块即成。

      源于《士材三书》。茯苓为补脾利湿药,与莲子肉、糯米同蒸糕食,则补脾益胃之功尤著。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大便稀溏等。

      2,健脾益胃散:莲子肉、芡实、扁豆、薏苡仁、山药、白术、茯苓各120g,人参15g(或党参60g)。共炒研末。临用时可加适量白糖。每次用15~30g,以温开水冲调服。

      源于《方脉正宗》。本书实即古方四君子汤去甘草,加入补脾诸物而成。药性平和,能滋养补益,健运脾胃。用于脾虚少食。腹泻,小儿疳积消瘦;肺结核病人肺脾两虚,咳嗽少气等。

      3,莲子百合麦冬汤:莲子15g(带心),百合30g,麦门冬12g。加水煎服。

      本方用带心莲子以清心宁神,百合、麦门冬亦有清心宁神之效。用于病后余热未尽,心阴不足,心烦口干,心悸不眠等。

    莲子高产栽培技术

      1. 莲田选择和整理

      莲田应选择有灌溉条件、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的冬闲田或绿肥田为好。土质以壤土、粘壤土、粘土为宜,灌溉便利的砂壤土也可,土壤pH值应在6.5~7之间。瘠薄砂土田、常年冷浸田、锈水田不宜种植。莲田整理要求精耕细作,做到深度适当,土壤疏松,田面平坦,施足基肥。冬闲田,冬季应深耕晒垄,每亩施入栏肥2000公斤,开春再灌水进行两耕两耙,平整田面等待移栽。绿肥田一般在2月下旬进行两耕两耙,第一次翻耕后亩施石灰25公斤,以促使绿肥腐烂。若绿肥产量在2000公斤以上不需再施栏肥,产量过低,必须补施部分栏肥。

      2. 品种和种藕的选择

      藕种的好坏直接影响莲子的产量、质量,首先应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品种选择。产子莲为目的的宜选择十里荷一号、太空36号、太空3号。其次对种藕的选择,要求品种纯正,上年单产高,未发生病害的留种田里的种藕,做到边选边挖,以具有本品种特性、色泽新鲜、藕身粗壮、节间短、无病斑、无损伤、顶芽完整,具有三个节以上的主藕和二节以上子藕作种。

      3. 施足基肥,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结合莲田整理,每亩施足栏肥2000公斤,绿肥田配施25公斤石灰。移栽前一天,亩施碳铵20~2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作面肥,以确保基面肥充足。适时移栽是提高单产、确保高产的重要环节。一般掌握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即4月上中旬移栽为宜。种植密度一般以每亩种植120~150株藕种为宜。早栽宜稀,迟栽宜密;高肥宜稀、中低肥宜密。

      4. 中耕除草,清除寡荷

      莲子从移栽到荷叶封行,先后要进行2~3次耘田除草。当莲主茎抽出第一立叶时开始耘田,之后每隔10~15天耘田一次,到荷叶封田为止。耘田前先行排水,只保持泥皮水,耘田时将杂草拔尽并埋入泥中,达到泥烂、面平、无杂草的要求。耘田时结合追肥,可使肥料深施,提高肥效。莲子对除草剂特别敏感,一般不提倡在莲田使用除草剂。

      5. 科学施肥

      莲子生育期长,耗肥量大,而莲子根系吸肥能力较弱,施肥应强调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少吃多餐施追肥,适补微肥。莲子大田追肥每亩总用肥折尿素40公斤、氯化钾20公斤、硼砂2.5公斤左右。施肥时掌握“苗肥轻、花肥重、子肥全”原则,分期多次施用。第一立叶抽生后(成苗期)结合第一次耘田追施苗肥,亩用尿素5公斤、氯化钾2.5公斤。点施在莲苗周围。施肥后即行耘田。始花期重施花肥,于第一花蕾出现时施用,亩施尿素7.5公斤加氯化钾4公斤,全田均匀撒施,不能将肥料撒到荷叶或花上,田间保留3~5厘米水层。结蓬初期施壮子肥,亩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2.5公斤、硼砂0.5公斤,施肥方法同上。之后每过10~15天施一次追肥(每次肥料用量递减10%),全程5~6次。

     

    芡实

     

     

    出处

      《神农本草经》。

    别 名

      【别名】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刺莲藕、肇实、鸡流子鸡头实,鸡头子,鸡头果,鸡头,鸡痈,鸡嘴莲,雁头,雁啄实,鸿头,乌头,水鸡头,水流黄,肇实,刺莲藕,刺莲蓬,刺莲蓬实,刀芡实,黄实,苏黄,芡实米,卵菱,剪芡实。

      【商品名】北芡实,为产于山东、苏北、皖北等北方地区者。

      南芡实:为产于湖南、苏南、皖南等南方地区者。

      苏芡实:为产于江苏撞去红棕色内种皮者。习以为佳。

      均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破碎、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处方名】芡实,芡实米,鸡头米,生芡实,炒芡实。

      处方中写芡实,芡实米、鸡头米均指生芡实。为原药除净杂质碾去韩壳,生用入药者。

      炒芡实为生芡实用麸炒至微黄入药者。健睥止泻功效增强。

      性味

      甘、平、涩,无毒。

    成分

      芡实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芡实于品每百克含水分11 克,蛋白质11.8 克,脂肪0.2 克,碳水化合 物75.4 克,钙21 毫克,磷264 毫克,铁9.6 毫克,还含有少量维生素。

    基原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芡 Euryale ferox Salisb. 的干燥成熟种仁。

    【制法】

      芡实:除去杂质。麸炒芡实:取净芡实,麸炒法炒至微黄色。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有棕红色内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

    【鉴别】

      本品粉末类白色。主为淀粉粒,单粒类圆形,直径1 ~4 μm,大粒脐点隐约可见;复粒多数由百余分粒组成,类球形,直径13~35μm,少数由 2~3 粒组成。

    【用法用量】

      9~15g。

    采制贮藏

      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仁,再除去硬壳,晒干,通风干燥处,防蛀。捣碎生用或炒用。

    分布及习性

      广布于东南亚。 中国中部、南部各省均有产,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果实可食用,也作药用。

      喜温暖水湿,不耐霜寒。生长期间需要全光照。水深以80-120厘米为宜,最深不可超过2米。最宜富含有机质的轻粘壤土。在长江流域一带,4月上、中旬,当气温升至15度以上,种子在浅水中萌发,约经20-30天,即可长出定型圆叶。

    形态特征

      根须壮,白色。根壮茎短缩,叶从短缩茎上抽出,初生叶箭形,过度叶盾状,定形叶圆形,叶面绿色,邹缩,光亮,背面紫红色,网状叶脉隆起,形似蜂巢。花单生,蓝紫色。萼4片,披针形,绿色,剌密聚。雄蕊多数,花药内向,外层雄蕊逐渐变瓣。浆果球形。

    园林用途

      芡实为观叶植物。在中国式园林中,与荷花、睡莲、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芡实种仁可供食用、酿酒。根、茎、叶、果均可入药。外壳可作染料。嫩叶柄和花柄剥去外皮可当菜吃。全草可作绿肥,煮熟后又可作饲料。

    功用

      1补中益气,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固精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

      2遗精滑精,虚弱小儿遗尿,老年人小便频数] 芡实15克,金樱子12克,菟丝子、车前子各9克,水煎服。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3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结核,五更泄泻等)] 芡实、莲肉、淮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

      4芡实性味甘涩平,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功效。

      5芡实在我国自古作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

      6白浊。用芡实粉、白茯苓粉。化黄蜡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盐汤送下。此方甸“分清丸”。

      【类 别】种子类

      【异名】卵菱(《管子》),鸡瘫(《庄子》),鸡头实、雁喙实(《本经》),鸡头、雁头、乌头(《方言》),艻子(陶弘景),鸿头(韩愈),水流黄(《东坡杂记》),水鸡头(《经验方》),肇实、刺莲藕(《广西中兽医药植》),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江苏植药志》),鸡咀莲(《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鸡头苞(《江西中药》),刺莲蓬实(《药材学》)。

      【植物形态】芡(《周礼》),又名:藙(《方言》),芰(崔豹《古今注》)。

      一年生水生草本,具白色须根及不明显的茎。

      初生叶沉水,箭形;后生叶浮于水面,叶柄长,圆柱形中空,表面生多数刺,叶片椭圆状肾形或圆状盾形,直径65~130厘米,表面深绿色,有蜡被,具多数隆起,叶脉分歧点有尖刺,背面深紫色,叶脉凸起,有绒毛。

      花单生;花梗粗长,多刺,伸出水面;萼片4,直立,披针形,肉质,外面绿色,有刺,内面带紫色;花瓣多数,分3轮排列,带紫色;雄蕊多数;子房半下位,8室,无花柱,柱头红色。   浆果球形,海绵质,污紫红色,外被皮刺,上有宿存萼片。

      种子球形,黑色,坚硬,具假种皮。

      花期6~9月。

      果期7~10月。

      生于池沼湖泊中。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及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芡实根)、花茎(芡实茎)、叶(芡实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材】干燥种仁呈圆球形,直径约6毫米

      一端呈白色,约占全体1/3,有圆形凹陷,另一端为棕红色,约占全体2/3。

      表面平滑,有花纹。

      质硬而脆,破开后,断面不平,色洁白,粉性。

      无臭,味淡。

      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碎末及皮壳者为佳。

      主产江苏、湖南、湖北、山东。

      此外,福建、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四川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种子含多量淀粉。

      每100克中含蛋白质4.4克,脂肪0.2克,碳水化物32克,粗纤维0.4克,灰分0.5克,钙9毫克,磷110毫克,铁0.4毫克,硫胺素0.40毫克,核黄素0.08毫克,尼克酸2.5毫克,抗坏血酸6毫克,胡萝卜素微量。

      【炮制】炒芡实:先将麸皮放热锅内炒至烟起,再将净芡实倒入,拌炒至微黄色,取出,筛净麸皮,放凉。

      孟诜:凡用(芡实),蒸熟,烈日晒裂取仁,亦可舂取粉用。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纲目》:甘,平,涩,无毒。

      ④《药品化义》:味甘,性干温、鲜凉。

      【归经】入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脾、胃四经。

      ②《药品化义》:入脾、胃、肝三经。

      【功用主治-芡实的功效】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1)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常配山药、白术。

      (2)涩精止带:用于遗精、白带过多、尿频或尿失禁,常配金樱子、莲子。

      ①《本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②《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

      ③《纲目》:止渴益肾。

      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④《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

      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宜忌】《随息居饮食看》:凡外感前后,疟痢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后皆忌之。

    选方

      ①治梦遗漏精:鸡头肉末、莲花蕊末、龙骨(别研)、乌梅肉(焙干取末)各一两。上件煮山药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温酒、盐汤任下,空心。(《杨氏家藏方》玉锁丹)

      ②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一两。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

      ③治浊病:芡实粉、白茯苓粉。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盐汤下。(《摘元方》分清丸)

      ④治老幼脾肾虚热及久痢:芡实、山药、茯苓、白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各四两,人参一两。俱炒燥为末,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⑤治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⑥治白浊。用芡实粉、白茯苓粉。化黄蜡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盐汤送下。此方甸分清丸。可以生食。但味道生涩,药用作用不大。

    食疗价值

      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种子。又称鸡头实、水生鸡头、刺莲蓬实。芡,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华东、东北等地。秋季割取成熟果实,除去外果皮,取出种子,压碎硬壳,取仁晒干用。

      本品性能与莲子相似。主要有补脾胃和涩精、止带、止泻的作用。收涩性较莲子强。可单用煮粥或研末、煎汤服。常与莲子同用,“仙方取此合莲实饵之,甚益人。”(梁代陶弘景)古方水陆丹用本品研末,熬金樱子取汁和丸服,治肾气不固,遗精尿频和带下,颇为医家所喜用。

       【使用小贴士】

      芡实粉粥

      原料:芡实粉30克 核桃肉(打碎)15克 红枣(去核)5~7枚糖适量

      制作:芡实粉先用凉开水打糊,放入滚开水中搅拌,再拌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糊粥,加糖。 

      用法:不拘时服。 

      功效:滋补脾肾,固涩精气。适用于脾肾气虚、精气不固而引起的遗精、滑泄、腰膝无力等

      目前康加丽的芡实粉粉倒还是蛮不错的,100%纯粉,超细,亦吸收。

     

    黄连

     

     

     

      【别名】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1.黄连: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2.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应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品种考证】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载:“黄连生巫阳(今四川省巫山县)川谷及蜀郡(今四川省雅安境内)、太山。二月、八月采。”可见自古以来即以四川为主产地。《新修本草》载:“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澧州(今湖南澧县)者更胜。”《本草纲目》载:“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各有所宜。”据产地、药物形状及性味来看,《本草纲目》所载前一种即今之“味连”,原植物为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后一种即今之“雅连”,原植物为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而《新修本草》所云产江东,节如连珠者即华东一带所产的“土黄连”,其原植物为短萼黄连C.chinensis Franch.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连,今用川产,其江西山中所产者,谓之土黄连。”从其附图的叶形可以确定为短萼黄连。 目前主要产地为湖北省利川市,及重庆市石柱县。

    【化学研究】

      根茎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最高,为5~8%,尚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表小檗碱及木兰花碱等;酸性成分有阿魏酸,氯原酸等。须根含小檗碱可达5%;黄连叶含小檗碱1.4%~2.9%。

    【药理研究】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抗菌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等。

      抗病毒作用 抑制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抗原虫作用 体外抑制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锥虫。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机理

      ①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② 抑制钠通道,减慢传导,消除折返。

      ③ 抑制钙离子内流。

      ④ 抗自由基损伤,保护细胞膜。

      (2)降压作用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特点

      ① 舒张压下降明显,脉压差加大。

      ② 无快速耐受现象。

      ③ 降压时肢体和内脏容积增加。

      作用机理 竞争性阻断α-受体,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  (3)正性肌力作用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表现 心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且强心作用不受利血平、心得安、酚妥拉明和切断迷走神经的影响。

      作用机理

      ① 阻止K+外流。

      ② 增加细胞内Ca2+浓度。

      ③ 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心肌细胞的损伤。

      ④ 降低心肌耗氧量。

      解毒作用

      对抗细菌毒素,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溶血素效价,降低大肠杆菌的毒力。

      抗炎、解热

      ① 抑制多种实验性炎症,有效成分为小檗碱,抗炎机理与刺激促皮质激素释放有关。

      ② 解热作用与抑制中枢PO/AH区神经元cAMP的生成有关。

      抑制血小板聚集

      有效成分 小檗碱。

      作用机理

      ① 抑制血小板内TXA2的生成。

      ② 抑制血小板膜释放花生四烯酸,并影响其代谢。

      ③ 抑制外钙内流。

    【药典标准】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性状】

      味连 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 0.3~0.8cm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1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 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味连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维管束外韧型,环列。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髓部均为薄壁细胞,无石细胞。

      雅连 髓部有石细胞。

      云连 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 取本品粗粉约1g,加乙醇10ml,加热至沸腾,放冷,滤过。取滤液5 滴,加稀盐酸1ml 与含氯石灰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滤液5 滴,加5% 没食子酸乙醇溶液 2~3 滴,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即显深绿色。

      (3) 取本品粉末50mg,加甲醇5ml ,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6:3:1.5:1.5:0.3) 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5.0% (附录Ⅸ K)。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约0.1g,精密称定,置100ml 量瓶中,加入盐酸-甲醇(1:100) 约95ml,60℃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超声处理30分钟,室温放置过液,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0.0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6:3:1.5:1.5:0.3) 为展开剂,另槽加入等体积的浓氨试液,预平衡15分钟,展开至8cm ,取出,挥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荧光扫描,激发波长λ=366nm,测量供试品与对照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 计,不得少于3.6% 。

      【炮制】

      黄连 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酒黄连 取净黄连,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黄酒12.5kg

      姜黄连 取净黄连,照姜汁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生姜12.5kg

      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

      每100kg黄连 ,用吴茱萸10kg

      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均不得过 4.0%。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与用量】 2~5g 。外用适量。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本草文献】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恶冷水。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开宝本草》:味苦,微寒,无毒。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本草图经》: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盖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本草衍义》: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或虚而冷,则不须服。余如《经》。

      《药类法象》: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治心不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

      《药性赋》:味苦,平,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主肠澼,除肠中混杂之红;治目疾暴发宜用,疗疮疡首尾俱同。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升也,无毒。

      《象》云: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去须用。

      《心》云:泻心经之火,眼暴赤肿及诸疮,须用之。苦寒者主阳有余,苦以除之。安蛔,通寒格,疗下焦虚,坚肾。

      《珍》云:酒炒上行,酒浸行上头。

      《本草》云: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久服令人不忘。

      《液》云:入手少阴,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

      海藏祖方,令终身不发斑疮:煎黄连一口,儿生未出声时,灌之,大应。已出声灌之,斑虽发,亦轻。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

      《衍义》云:治痢有微血,不可执以黄连。为苦燥剂,虚者多致危困,实者宜用之。

      《本草》又云:龙骨、理石、黄芩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花,胜乌头,解巴豆毒。

      《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苦入心,寒除热。大黄、黄连之苦,以导泻心下之虚热。又云: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又云: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

      洁古云: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味苦,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五:泻心热一也,去中焦火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赤眼暴发五也。酒炒则上行。又云:去中焦湿与热,用黄连泻心火故也。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根,酒浸煎服。宿食不消者,用黄连、枳实。

      《本草纲目》: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气常行,而伐其发生冲和之气乎?歧伯言: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久而增气,物代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酸入肝为温,苦入心为热,辛入肺为清,咸入肾为寒,甘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为用。所以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余味皆然。久则脏气偏胜,即有偏绝,则有暴夭之道。是以绝粒服饵之人不暴亡者,无五味偏助也。况眼疾本于肝热,肝与心为子母,心火,肝亦火也,肾孤脏也,人患一水不胜二火,岂可久服苦药,使心有所偏胜,是以火救火,其可乎?

      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木香、黄连)。姜连散(干姜伍)。变通丸(茱萸伍)。姜黄散(生姜伍)。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下血,大蒜伍。治口疮,细辛伍。皆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利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

      去心窍恶血,解服药过剂烦闷。

      权、斅、道书皆言黄连犯猪肉令人泄泻。

      《本草经疏》:黄连禀天地清寒之气以生,故气味苦寒而无毒。味厚于气,味苦而厚,阴也。宜其下泄,欲使上行须加引导。入手少阴、阳明,足少阳、厥阴,足阳明、太阴。为病酒之仙药,滞下之神草。六经所至,各有殊功。其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大惊益胆者,凉心清肝胆也。肠澼腹痛下痢,《别录》兼主泄澼。泄者,泻利也;澼者,大肠下血也,俗名为脏毒。除水利骨,厚肠胃,疗口疮者,涤除肠、胃、脾三家之湿热也。久服令人不忘者,心家无火则清,清则明,故不忘。

      简误:黄连味大苦,气大寒,群草中清肃之物。其处上经,譬犹皋陶之在虞廷,明刑执法以禁民邪,是其职也。稷契夔龙之事,则非其任矣。故祛邪散热,荡涤肠胃,肃清神明,是其性之所长;而于补益精血,温养元气,则其功泊如也。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脾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大忌猪肉。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味厚气薄,可升可降。沉也,阴也,阴中微阳。无毒。治诸火邪,依各制炒。治诸火邪,依各制炒。火在上炒醇酒,火在下炒以童便。实火朴硝,虚火酽醋。痰火姜汁,伏火火伏下焦者。盐汤。气滞火同吴茱萸,血瘕火拌干漆末。食积泻亦可服,陈壁土向东者妙。研炒之。硝茱漆土俱研细,调水和炒。肝胆火盛欲驱,必求猪胆汁炒。又治赤眼,人乳浸蒸。或点或吞,立能劫痛。胜乌附,乌头、附子。畏款冬。恶芫菊芫花、菊花。玄参,忌猪肉冷水。为使黄芩龙骨,入手少阴心经。巴豆遇之,其毒即解。可熬膏煎液,任合散为丸。香连丸广木香和搀,为腹痛下痢要药;茱连丸吴茱萸佐助,乃吞吐酸水神方。如止消渴便多,单研蜜为丸亦效。同枳壳治血痔,血当归治眼疮。佐桂蜜煎服空心,黄连为君,佐官桂少许,煎百沸入蜜,空心服之。使心肾交于顷刻。镇肝凉血,凡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调胃厚肠。益胆止惊痫,泻心除痞满。去妇人阴户作肿,愈小儿食土成疳。消恶疮恶痈,却湿热郁热。

      谟按:苦先入心,火必就燥。黄连苦燥,乃入心经。虽云泻心实,泻脾脏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也。但久服之,反从火化,愈觉发热,不知有寒。故其功效惟初病气实热盛者,服之最良,而久病气虚发热,服之又反助其火也。

      《本草乘雅》:苦寒凌冬,寒水之;有节色黄,中土之制,判为心之用药也。热气上炎,即以炎上作苦之品,异以入之,变易其性,以致和平。

      黄取其色,连象其形,凌冬不凋,气寒味苦,合得太阳寒水化气。假此黄土,以为堤防不特默化其侮反侮其侮,以为用神。方随机应变,绝无内顾之虞。炎上作苦,苦性走下,匹休太阳上及九天,下彻九泉,外弥肤腠,内达五中,故连可上治头目,下及阴中,外疗疮疡,内主肠胃。久服则达于热烦,而安于宁谥。故令人不忘,皆以火热为本气,火热为标见,火热为化气者也。

      《药性解》: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主心火炎,目疾暴发,疮疡红肿,肠红下痢,痞满泄泻,小儿疳热,消中口疮,惊悸烦躁,天行热疾。黄芩、龙骨、连翘、滑石为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白僵蚕,畏款冬花,解巴豆、乌头毒,忌猪肉、冷水。

      按:黄连味苦泻心,治心火诸病不可缺,泻痢虽属脾经,正由火不能生土,况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心火泻则小便亦利,而肠胃自厚矣。因寒得泻者忌之,又久病气虚,心火不盛者,用之则心气愈虚,虚火反炽。

      《药鉴》:气寒味苦,气薄味厚,无毒,沉也,阴也。手少阴药也。以姜汁炒肜,则止呕吐,清心胃。且治一切时气,又解诸般热毒秽毒及肿毒疮疡、目疾之暴发者。盖黄连得姜汁制,则和其寒而性轻折,且少变其性,以引至热处,而使之驯化,正经所谓热因寒用是也。与木香同用,为腹痛下痢要药。吴茱萸同用,乃吞吐酸水神方。同枳壳治血痔,同当归治眼疾。佐桂蜜,使心肾交于顷刻。入姜辛,疗心肺妙于须臾。欲上清头目口疮之类,酒炒为佳。欲泻解痘疮之毒,桔梗、麻黄汁炒之,取其达表而解之也。实火同朴硝,虚火用酽醋,痰火用姜汁,伏火用盐汤。米食积泻者,壁土炒之。赤眼暴发者,人乳浸之。东垣以为厚肠胃者,何也?盖肠胃为湿热所挠,而为痢为痛,得此苦寒之剂,则湿热去而痛止,则肠胃自厚矣。又曰与木香同用,治心下痞满并伏梁心积宜矣,若停食受寒,及伤寒下早所使者,则不可用。又曰除肠中混杂之红宜矣,如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脾者,概用之乎?又曰治五劳七情,定惊悸,止心腹痛,皆未分寒热而混言之,用者宜斟酌可也。

      胡黄连疗劳热骨蒸,治伤寒咳嗽,温疟多热即解,久痢成疳竟除。补肝胆,劫目疼尤灵。理腰肾,敛阴汗最捷。大都苦先入心,入心则热澡,此剂虽云泻心,实泻脾土,盖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也。中病即已,不可久服,久则反从火化,愈觉发热。故曰:芩连栀子,久服发热。此之谓也。反花猪肉。

      《景岳全书》:味大苦,气大寒。味厚气薄,沉也,降也,降中微升,阴中微阳。专治诸火,火在上,炒以酒;火在下,炒以童便。火而呕者炒以姜汁;火而伏者炒以盐汤。同吴茱萸炒,可以止火痛;同陈壁土炒,可止热泻。同枳实用,可消火胀;同天花粉用,能解烦渴。同木香丸,和火滞下痢腹痛;同吴茱萸丸,治胃热吐吞酸水。总之,其性大寒,故惟平肝凉血,肃胃清肠凉胆,止惊痫,泻心除痞满。上可治吐血衄血,下可治肠便红。疗妇人阴户肿痛,除小儿食积热疳,杀蛔虫,消恶疮痈肿,除湿热郁热,善治火眼,亦消痔漏。解乌附之热,杀巴豆之毒。然其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奭曰: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曰: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阴在内也。景岳曰:人之脾胃,所以盛载万物,发生万物,本象地而属土。土暖则气行而燥,土寒则气凝而湿,土燥则实,土湿则滑,此天地间不易之至理。黄连之苦寒若此,所以过服芩连者,无不败脾,此其湿滑,亦自明显易见。独因陶弘景《别录》中有调胃厚肠之一言,而刘河间复证之曰:诸苦寒药多泄,惟黄连、黄柏性冷而燥。因致后世视为奇见,无不谓黄连性燥而厚肠胃,凡治泻痢者,开手便是黄连,不知黄连、黄柏之燥,于何见之?呜呼!一言之谬,流染若此,难洗若此,悖理惑人,莫此为甚。虽曰黄连治痢亦有效者,然必其毒禀阳脏,或多纵口腹,湿热为痢者,乃其所宜。且凡以纵肆不节而血气正强者,即或误用,未必杀人,久之邪去亦必渐愈,而归功黄连,何不可也?此外,则凡以元气素弱,伤脾患痢,或本无火邪而寒湿动脾者,其病极多,若妄用黄连,则脾肾日败,百无一生。凡患痢而死者,率由此来,可不寒心?余为此言,而人有未必信者,多以苦燥二字有未明耳,故余于《传忠录》辨河间条中,复详言苦味之理,以俟卫生仁者再为赞正,庶是非得明,而民生有攸赖矣。道书言:服黄连犯猪肉,令人泄泻。

      《本草备要》:泻火燥湿。

      大苦大寒。入心泻火,王海藏曰:泻心实泻脾也。实则泻其子。镇肝凉血,凡治血,防风为上部之使,黄连为中部之使,地榆为下部之使。燥湿开郁,解渴,单用能治消渴。除烦,益肝胆,厚肠胃,消心瘀,能去心窍恶血。止盗汗。凉心。治肠澼泻痢,便血曰澼,有脏连丸。湿热郁而为痢,黄连治痢要药。噤口者热壅上焦,同人参煎汤呷之,但得下咽便好。喻嘉言曰:下痢必先汗解其外,后调其内。首用辛凉以解表,次用苦寒以攻里。《机要》云:后重宜下,腹痛宜和,身重宜除湿,脉弦宜去风,风邪内结宜汗,身冷自汗宜温,脓血稠粘宜重剂以竭之。下痢赤属血分,白属气分。戴氏曰:俗谓赤热白寒者非也,通作湿热处治,但有新久虚实之分。痞满燥湿开郁。仲景治九仲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腹痛,清热。心痛伏梁,心积。目痛眦伤,人乳浸点或合归、芍等分,煎汤热洗,散热活血。痈疽疮疥,诸痛痒疮,皆属心火。明目《传信方》:羊肝一具,黄连一两,捣丸,凡是目疾皆治,名羊肝丸。定惊,镇肝。止汗解毒,除疳同猪肝蒸为丸。杀蛔。蛔得苦则伏。虚寒为病者禁用。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昂按: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则热矣。且苦寒沉阴肃杀,伐伤生和之气也。韩矛曰:黄连与肉桂同行,能交心肾于顷刻。时珍曰:治痢用香连丸;姜连丸用黄连、干姜;姜黄散用黄连、生姜;左金用黄连、吴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止下血用黄连、大蒜。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最得制方之妙。治心火生用,虚火醋炒,肝胆火猪胆汁炒,上焦火酒炒,有吞酸嘈杂等证,亦有吐酸者名酢心,宜黄连、吴茱萸降火开郁。酢,音醋。中焦火姜汁炒;下焦水盐水或童便炒;食积火黄土炒;治湿热在气分,吴茱萸汤炒;在血分干漆水炒;点眼赤,人乳侵。时珍曰: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其寒苦,咸寒制其燥性,用者详之。黄芩、龙骨为使,恶菊花、玄参、僵蚕、白鲜皮、畏款冬、牛膝,忌猪肉,时珍曰:方有脏连丸,黄连猪肝丸,岂忌肉而不忌脏腑乎?杀乌头、巴豆毒。黄连泻心火,佐以龙胆泻肝胆火,白芍泻脾火,石膏泻胃火,知母泻肾火,黄柏泻膀胱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肺火,栀子佐之;泻大肠火,黄连佐之;柴胡泻肝胆火,黄连佐之;泻三焦火,黄芩佐之。郑奠一曰:热郁恶心,兀兀欲吐,用黄连数分甚效。

      《本经逢原》:苦寒,无毒。治心脏火,生用;治肝胆实火,猪胆汁炒;治肝胆虚火,醋炒褐色;治上焦火,酒炒;中焦火姜,汁炒;下焦火盐,水炒;气分郁结肝火,煎吴茱萸汤炒;血分块中伏火,同干漆末炒;食积火,黄土拌炒。解附子、巴豆、轻粉毒,忌猪肉。

      黄连性寒味苦,气薄味厚,降多升少,入手少阴厥阴。苦入心,寒胜热,黄连、大黄之苦寒,以导心下之实热,去心窍恶血,仲景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泻心者,其实泻脾,实则泻其子也。下痢胃口虚热口噤者,黄连人参煎汤,时时呷之;如吐再饮,但得一呷下咽便好。诸苦寒药多泻,惟黄连、芩、柏,性寒而燥,能降火去湿止泻痢,故血痢以之为君。今人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不顾寒热多少,便用黄连,由是多致危殆。至于虚冷白痢,及先泻后痢之虚寒证,误用致死多矣。诸痛疡疮,皆属心火。眼暴赤肿,痛不可忍,亦属心火,兼挟肝邪,俱宜黄连、当归,治痢及目为要药。故《本经》首言治热气目痛,及肠澼腹痛之患,取苦燥之性,以清头目,坚肠胃,祛湿热也。妇人阴中肿痛,亦是湿热为患,尤宜以苦燥之。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佐金丸用黄连、吴茱萸。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口疮用细辛黄连,治下血用黄连葫蒜。皆是寒因热用,热因寒用,而无偏胜之害。然苦寒之剂,中病即止,岂可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生发冲和之气乎!医经有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之说,此性虽寒,其味至苦,入胃则先归于心,久而不已,心火偏胜则热,乃其理也。近代唐流,喜用黄连为清剂,殊不知黄连泻实火,若虚火而妄投,反伤中气,阴火愈逆上无制矣。故阴虚烦热,脾虚泄泻,五更肾泄,妇人产后血虚烦热,小儿痘疹气虚作泻,及行浆后泄泻,并皆禁用。

      《本草崇原》:黄连生于西蜀,味苦气寒,禀少阴水阴之精气。主治热气者,水滋其火,阴济其阳也。目痛、眦伤泣出者,火热上炎于目,则目痛而眦肉伤,眦肉伤则泣出。又曰:明目者,申明治目痛,眦伤泣出,以其能明目也。肠澼者,火热内乘于阴,夫热淫于内,薄为肠澼,此热伤阴分也。腹痛下痢者,风寒暑湿之邪伤其经脉,不能从肌腠而外出,则于行肠胃,致有肠痛下痢之证。黄连泻火热而养阴,故治肠澼腹痛下

      凡物性有寒热温清燥润,及五色五味。五色五味以应五运,寒热温清燥润以应六气,是以上古司岁备物。如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司岁,则备温热之药。太阳寒水司岁,则备阴寒之药。厥阴风木司岁,则备清凉之药。太阴湿土司岁,则备甘润之药。阳胆燥金司岁,则备辛燥之药。岐伯曰:司岁备物得天地之专精,非司岁备物则气散也。后世不能效上古之预备,因加炮制以助其力。如黄连水浸,附子火炮,即助寒君火之义。后人不体经义,反以火炒黄连,尿煮附子。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制也,非制也。譬之鹰犬之力,在于爪牙。今束其爪,缚其牙,亦何贵乎鹰犬哉。  《本草求真》:[批]大泻心火实热。

      黄连专入心,兼入肠、胃、脾。大苦大寒,据书所载治功,备极表著,且以《别录》中有厚肠胃一语,互为传播,以至于今,廖尤莫辟,贻害无穷。讵知黄连止属泻心之品,除湿之味。好古曰:黄连苦燥,苦入心,心就燥,泻心者,其实泻脾也。实则泻其子也。即云肠澼能止,口干能除,痞满腹痛能消,痈疽疮疡能愈,肝虚能镇,与夫妇人阴蚀,小儿疳积,并火眼赤痛,吐血、衄血、诸毒等症,无不由此调治,亦何莫不因湿热火退而言,岂于湿除火退之外,尚有治效之著哉。元素曰:黄连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朱震亨曰:下痢胃口热噤口者,用黄连人参煎汤,终日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呷下咽便好。刘完素曰: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盖治痢惟宜辛苦寒药,辛能发散,开通郁结,苦能燥湿,寒能胜热,使气宣平而已。诸苦寒药多泄,惟黄连、黄柏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湿而止泻。曰:今人多用黄连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又不顾寒热多少,惟欲尽剂,由是多致危困。时珍曰:黄连大苦大寒之药,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秦观与乔希圣论黄连书云:闻公以眼疾饵黄连至十数两犹不已,殆不可也。医经有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之说,此虽大寒,其味至苦,入胃则先归于心,入而不已,心火偏胜则热,乃其理也。矧有脾阳素弱,因此一言流播,而可恃为常服者乎。今人一见火炽,不论是寒是热,是虚是实,辄以取投,以致偏胜贻患,暗受夭折,殊堪叹惜。时珍曰: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散用黄连、茱萸;姜黄散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热互用之意,而无偏胜之害。汪昂曰:黄连泻心火,佐以龙胆泻肝胆火,白芍泻脾火,石膏泻胃火,知母泻肾火,黄柏泻膀胱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肺火,栀子佐之;泻大肠火,黄连佐之。柴胡泻肝胆火,黄连佐之;泻三焦火,黄芩佐之。绣按:柴胡泻火,止就肝胆邪郁而言,若内实火用此,愈增其害矣,不可不知。

      《得配本草》:黄芩、龙肌、理石为之使。畏牛膝、款冬,恶冷水、菊花、玄参、白僵蚕、白鲜皮、芫花。忌猪肉。杀乌头、巴豆、轻粉毒。

      大苦,大寒。入手少阴经气分。泻心脾,凉肝胆,清三焦,解热毒。燥湿开郁,治心窍恶血,阳毒发狂,惊悸烦躁,恶心痞满,吞酸吐酸,心腹诸痛,肠澼泻痢,疳疾虫症,痈疽疮疥,暴赤目痛,牙疳口疮,孕妇腹中儿啼,胎惊子烦,阴户肿痛。

      得木香,治热滞;得枳壳,治痔疮;得肉桂,使心肾相交;得吴茱萸,治挟热下痢;得白芍,泻脾火;得石膏,泻胃火;得知母,泻肾火;得黄芩,泻肺火;得木通,泻小肠火;得川柏,泻膀胱火;得槐米,泻大肠火;得山栀,泻三焦火。配煨独头蒜,治脏毒下血;配川椒,安蛔虫;配芦荟末,蜜汤肠,治小儿疳疾。加蟾炭等分,青黛减半,麝香少许,搽走马牙疳。配茯苓,去湿热,治白淫。佐龙胆草,泻肝胆火;佐枳实,消痞气火胀;佐花粉,解烦渴;使细辛,治口疮,止下血。

      各经泻火药得川连,其力愈猛。

      泻心火,生用;火在上,酒炒;火在下,童便炒;火在中,姜汁炒;伏火,盐水炒;火在气分而痛,吴茱萸拌炒;食积成火,黄土炒;止泻,壁土炒;肝胆火,醋炒或胆汁炒;热结于下,朴硝拌炒;血中伏火,干漆拌炒。

      虚热妄用,必致格阳。真阴益乏。久服反化为热。连必燥而不润。不可食猪肉,恐令人作泻。

      邪火横逆,非至苦至寒之品不能退其热势。然发热初起,邪火正欲攻击而出,投川连遏抑其火,则邪将盘结而不散,散致内伤气血,热邪愈炎,所谓寒之益热也。又热久阴气大伤,胃液干枯,宜急救胃阴,以制阳火,凉润之剂在所必需。若用苦燥者治其热,则愈燥而愈热。盖苦以降气,气降则阴不生,燥以耗血,血亡则津益竭,由是畏火起与邪火交相攻击,其毙也可立而待。

      《本草经解》:黄连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

      其主热气目痛也,心主火,火气热,心病舍肝,肝开窍于目也,黄连苦寒,所以清火也。手少阴之正脉,出于面,合目内眦,手少阴为心火,火盛,则心系急而泪出;眦伤者,皆心火,黄连清心,所以主之。实则泻其子,心者,肝木之子也,清心则肝邪泻,所以明目也。

      大肠为庚金之腑,心火乘之,则津液化成脓血,痛而下痢矣,其主之者,寒以清火,苦以泻热也。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妇人阴中,乃肾窍也,热盛则肿,肿痛者火盛也,黄连入肾,寒苦清火,所以主之。

      其久服令人不忘者,入心清火,火清则心明,能记忆也。

      《神农本草经读》:黄连气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水而味水,一物同俱,故能除水火相乱,而为湿热之病。

      其云之热气者,除一切气分之热也。目痛眦伤泪出不明,皆湿热在上之病;肠澼腹痛下痢,皆湿热在中之病;妇人阴中肿痛,为湿热在下之病,黄连除湿热,所以主之。

      久服令人不忘者,苦入心,即能补心也。然苦为火之本味,以其味之苦而补之;而寒能胜火,即以其之寒而泻之。千古唯仲景得《本经》之秘,《金匮》治心气不足而吐血者,取之以补心;伤寒寒热互结心下,而痞而者,取之以泻心;厥阴之热,气撞心者,合以乌梅;下痢后重者,合以白头翁等法,真信而好古之大圣人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寒。主热气,除热在气分者。目痛,眦伤泪出,明目,除湿热在上之病。肠澼腹痛下痢,除湿热在中之8救艘踔兄淄础3仍谙轮 >梅钊瞬煌?嗳胄哪懿剐囊病

      苦味属火,其性皆热,此固常理。黄连至苦,而反至寒,则得火之味与水之性者也,故能除水火相乱之病。水火相乱者,湿热是也。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

      心属火,寒胜火,则黄连宜为泻心之药,而反能补心何也?盖苦为火之正味,乃以味补之也,若心家有邪火,则此亦能泻之,而真火反得宁,是泻之即所以补之也。

      苦之极者,其性反寒,即《内经》亢害承制之义。所谓火盛之极,反兼水化也。

      《本经疏证》:黄连根株丛延,蔓引相属,有数百株共一茎者,故名连,其治亦多延淹久之证,如淫疮黄连粉主之是矣,夫名浸淫,则非初起暴得之疾,亦非一治可瘳之候,故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从未有新得之病用黄连者。

      黄连根黄花黄实黄,皆具土色,四月开花,六月结实,七月根紧,适逢太阴湿土阳明燥金主令时,宜乎为入脾胃之药矣,乃仲景诸泻心汤以之为关键何欤?夫仲景溯诸泻心证之源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结胸称热入,痞不称热,可见所入之邪,非阳邪矣。阴邪结于阴位,心下痞鞭,非心病而何?心自病不能温土,土遂不运而干噫食臭干呕心烦下利矣,腹中雷鸣者,心气被遏不能上行,下走肠间也(观本经桔梗丹参之治可见),夫心之为体,于卦象离,今被邪之已化者,阴邪已化,不逼心阳,则在内之沸乱略定,惟在外之邪气尚阻,则取二黄之泄热,荡去其邪,邪去正自安矣,恶寒汗出者也,在上之阴邪才化,在下之阴气复逆,故轻取二黄之气,以荡热除秽重任附子之威,以追逐逆阴,使之异趋同归,相成而不相背也。其未化者,阳馁股肉于阳位,而恣肆于阴分,邪盘踞于清道,而溃泄于下,非干姜半夏生姜之振散阴霾,不足以廓清心之外郭;非人浸黄连之养阴泄热,不足以安扰心之内讧,然则直谓之补心可也,而曰泻心何哉?夫称谓当循其实,补者益其虚,泻者泄其实,今者明因邪气入伐,致心脏内讧,若曰补则嫌于无邪矣,顾可乎?本经所谓肠澼腹痛下利者,与此心同。盖肠澼腹痛下利,多发于夏秋湿热之交,盛暑之时,心气发舒,其验在汗,所谓汗为心液也。当此之时,或由口食寒腻,阻遏其发舒之气,或由乘风取凉,使汗不得畅,于是火郁于中,阴凝于外,因遂生湿,湿复生热,寒热与湿,辗转胶固,故后世所制香连姜连等法,均伤此意为之。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少阴病,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二方缘以黄连为君,二证皆发于心,可见黄连为泻心火之剂矣。成无己曰,阴不得升,独治于下,为腹中痛;阳不得降,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夫阴之升,其体由肾,其用由肝,阳之降,其源由肺,其责由心,然脾胃为升降之枢,脾提肾肝之气以升,胃曳心肺之气而降,故治阴之不升,必兼治脾,治阳之不降,必兼治胃,是于黄连汤又可参。黄连为心胃之剂,呕吐为胃病,故后世治呕用黄连,其效最捷,盖上升皆火之变见,人身之火,惟欲其降,升则为病,即所谓诸呕吐酸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者也。尤在泾曰,阳经之寒变为热,则归于气,阴经之寒变为热,则归于血,阳经之热,或有归于血者,惟阴经之热,则必不归于气,故三阴有热结证,不用调胃承气小承气,而独用大承气,诸下利证不已,必便脓血,是其验证也。心中烦,不得卧,热证也,至二三日以上,乃心中烦,不得卧,则非始即属热矣,始即属热,心中烦不得卧者,为阴虚,阴虚则不得泻火,今至二三日以上始见则为阳盛,阳盛则宜泻火,然致此阳盛,亦必其阴本虚,故阿胶芍药鸡子黄,无非救阴之品,泻火则惟恃芩连,而芩止一两,连乃四两,此黄连之任,独冠一方,无可议矣。二方而观,又可悟黄连一味,在黄连汤为温剂中寒药,在黄连阿胶汤,为补剂中泻药矣。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里撷筋骨血气之精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阴阳合揣而为精明。以是知目疾非一经之病,黄连所主之目痛,必兼皆伤泣,出又须识其目痛皆伤泣出,必因于热气所为,乃为的对之剂,此何以故?如上文所云痛,有因于瞳子者,黑睛者,白眼者,则非矣,皆伤有因约束里撷者,泣出有因风者寒者虚者,皆不得用矣。盖惟伤在胞之内,白睛之外,始为赤络之病,泣出随眵始为湿热相搏,热者伤主,赤脉属心,千金外台诸方用黄连为君者,其所敷陈诸病,如大枣煎之目热皆赤生赤脉侵睛,洗眼汤之目热痛汁出,乳汁煎出,乳出汁煎之泪出皆赤疗,黄连煎之眼赤除热,莫不与本经相吻合,仍不外清心火除湿热二者而已。

      古书语简而意深,读之者慎勿草,如此条所谓妇人阴中肿痛者是也。夫阴中肿痛,丈夫亦有之,何独于妇人,即妇人阴中为病,亦不止肿痛一端。金匮要略虽无明文,千金外如所胪列者,如阴蚀、阴疳、阴中烂伤、阴痒痛、阴中有虫、阴下脱、阴挺,皆不用黄连,而独于肿痛则间用之。大抵阴中之疾,皆始于小便,小便不利,则湿壅热生,湿与热相传不得泄则肿,妇人前阴,又为血潮汐之常道,于是遂涉血为痛,理固然矣。黄连非能治肿痛也,阴中肿痛,须用之者,盖阴中肿痛,必由湿热,而燥湿之物,多足以助热,清热之物,多足以滋湿,惟黄连既能燥湿,又能情热,他处肿痛,有因风者,有因热寒者,有因火者,不必尽由于湿,故本经独标出妇人也。虽然,丈夫阴中诸疾,亦无不由湿热,黄连之治,独标出妇人者何居?盖惟丈夫多不涉及于血,即使停湿生热,且涉及于血,亦宜通利,宜滋清,如导赤等方,而不宜燥。夫甘为湿化,苦为燥化,故凡味之甘者,虽性燥亦能壅气为湿,味之苦者,纵如黄连之寒,独不能因燥以激发其火耶?是知黄连之治湿治热,须分别观之。湿证之急者可用,缓者不可用。盖湿缓者热不盛,热不盛则恶黄连之气寒也;热证之缓者可用,急者不可用,盖热证急者湿不盛,湿不盛则恶黄连之性燥矣。黄连之治血热,亦宜分别观之,盖惟气分之热涉及血者可用,血分自生热者不可用,以血似水,而性主流动,黄连之寒,恐其凝血,其燥,又恐涸血也。

      或问黄连入心清热燥湿,子既言之凿凿矣,独不思乌梅丸、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任黄连皆重,而所治皆肝病乎?曰,篇中凡言入某脏某腑者,解释其义如此,耳非凿凿言之也。试观本经别录,止言某药治某病,而不言入某脏某腑,解之者不推明某病关系某脏某腑,何由知其病之所以然,而仲景书亦止以某病属某经,某方主治某病,并不言某方治何脏何腑之病。譬如太阳病有恶风恶寒,而喘非肺病乎?心愦愦,心惕惕,心中悸,非心病乎?大义之所以,讲论之所及,原不可一途论也。子以乌梅丸干姜黄连,别录盖已确然言之矣,曰黄连主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是也,夫冷热天渊,何能久相守而不相入?必也君主之火令不行,斯冷是冷而热是热,冷是冷是热,斯一身所有津液,每日所增水谷,悉不化为精纯以上腾,而纷纷坠累而下,冷多者为泄,热多者为澼,澼甚者为脓血,冷轻者为痰饮,故乌梅丸治入利脓血,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寒格吐下,白头翁汤治热利下重,小陷胸汤治饮滞停中,无不有藉于黄连。其病之轻重高下,系于冷热孰多孰少,故或配以附子干姜桂枝,或配以干姜人参,或配以秦皮黄柏,或配以瓜蒌半夏,不全藉黄连,是可知黄连之治,未必在肝,乌梅丸证、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未必不系心矣。虽然,五脏冷热久下泄澼浓血一语,读之当字字较量,观下利圊谷者,与四逆汤,下痢便脓血者,与桃花汤,皆不用黄连,又可知泄澼脓血之未久者,及久而但关乎五脏之冷,不关乎五脏之冷热相兼者,均与黄连不宜矣。

      千金方之论消渴曰,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监碱,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觞之后,制不由己,饮无度,咀嚼酢酱,不择酸碱,积年长夜,酣饮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外台秘要方述古今录验方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麦片,甜者,消渴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消中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肾消也。消渴者倍黄连,消中者倍栝蒌,肾消者加芒硝,由千金而言,酒是湿热相兼之物,因酒致病,必系湿热为源,所以宜用黄连,也由外台而言,消渴略相似之病,有此三种,消中肾消,与黄连不宜,所以别乎可用黄连之的证也,反覆乎此二书,则庶几欲用黄连止消渴者,知有别择矣。

      黄连能除湿热,即是厚肠胃,然黄芩亦除湿热,何以不然?盖黄连性燥,故入心而燥即寓味苦气寒中。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皆属燥金,同气相求,是即厚之意也。惟黄连苦寒而燥,黄芩虽苦寒而不燥矣,是以不得以厚肠胃属之。愚谓别录谓黄连调胃厚肠,不得混而称之曰厚肠胃也。夫肠胃中皆有脂膜一道,包里其内,所以护导滓秽使下行者,若有湿热混于其间,则脂膜消熔,随滓秽而下,古人谓之肠澼,后人目为刮肠痢,亦曰肠垢。胃体广大,容垢纳污,虽有所留,亦未必剥及脂膜,故但和其中之所有,边际自不受伤,故曰调;肠势曲折盘旋,惟其曲折盘旋之处,更为湿气留聚,湿阻热益生,热阻脂膜益消,去其所阻,则消烁之源绝,而薄者厚矣,故曰厚。凡人所食之物,不论青黑白赤,至胃悉变而黄不得谓不象黄连之色。又人之脏腑,有独治一处者,有两相连属者,从无似大肠之于小肠,小肠之于胃,胃之于咽嗌,三腑相通,彻上彻下,连属无隔,如此者,不得谓不像连黄之形。是黄连之调胃厚肠,原广有意义,不必隘之以同气相求一语也。惟苦寒而燥一语,实足贯彻黄连功能,如胆中清之腑,为湿热所扰,则其中不清,故曰益胆水,湿洗关节而热,则骨骱不利,故曰除水利骨,是在用之者意会焉可已。

      《本草新编》:黄连,味苦,寒,可升可降,阴也,无毒。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经也。止吐利吞酸,善解口渴。治火眼甚神,能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去妇人阴户作肿。治小儿食土作疳,解暑热、湿热、郁热,实有专功。但亦臣使之药,而不可以为君,宜少用而不宜多用,可治实热而不可治虚热也。盖虚火宜补,则实火宜泻。以黄连泻火者,正治也;以肉桂治火者,从治也。故黄连、肉桂,寒热实相反,似乎不可并用,而实有并用而成功者。盖黄连入心,肉桂入肾也。凡人日夜之间,必心肾两交,而后水火始得既济,火水两分,而心肾不交矣。心不交于肾,则日不能寐;肾不交于心,则夜不能寐矣。黄连与肉桂同用,则心肾交于顷刻,又何梦之不安乎。

      或问苦先入心,火必就燥,黄连味苦而性燥,正与心相同,似乎入心相宜矣,何以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不解心热,而反增其焰者,何也?曰:此正见用黄连之宜少,而不宜多用。盖心虽属火,必得肾水以相济,用黄连而不能解火热者,原不可再泻火也。火旺则水益衰,水衰则火益烈,不下治而上治,则愈增其焰矣。譬如釜内无水,止成焦釜,以水投之,则热势上冲而沸腾矣。治法当去其釜下之薪,则釜自寒矣。故正治心火而反热者,必从治心火之为安,而从治心火者,又不若大补肾水之为得。盖火得火而益炎,火得水而自息耳。

      或问黄连止痢而厚肠胃,吾子略而不谈,何也?曰:此从前《本草》各书,无不载之,无俟再言也。然而予之不谈者,又自有在。盖黄连非治痢之物,泻火之品也。痢疾湿热,用黄连性燥而凉,以解湿而除热似矣。殊不知黄连独用以治痢,而痢益甚,用之于人参之中,治噤口之痢最神;用之于白芍、当归之中,治红赤之痢最效,可借之以泻火,而非用之以止痢,予所以但言其泻火耳。况上文曾言止吐利吞酸,利即痢也,又未尝不合言之矣。至于厚肠胃之说,说者谓泻利日久,下多亡阴,刮去脂膜,肠胃必薄矣,黄连既止泻利,则肠胃之薄者,可以重厚。嗟乎!此臆度之语,而非洞垣之说也。夫黄连性燥而寒凉,可以暂用,而不可久用。肠胃之脂膜既伤,安得一时遽厚哉。夫胃薄者,由于气血之衰,而肠薄者,由于精水之耗。黄连但能泻火,而不能生气血、精水,吾不知所谓厚者,何以厚也。

      或问黄连泻火,何以谓之益心,可见寒凉未必皆是泻药。曰:夫君之论,是欲扬黄柏、知母也。吾闻正寒益心,未闻正寒益肾。夫心中之火,君火也;肾中之火,相火也。正寒益心中之君火,非益心中之相火。虽心中君火,每藉心外相火以用事,然而心之君火则喜寒,心之相火则喜热。以黄连治心之君火,而相火宜从治也。夫相火在心火之中,尚不用寒以治热,况相火在肾不之内,又乌可用寒以治寒乎。昔丹溪用黄柏、知母,入于六味丸中,未必不鉴正寒益心,亦可用正寒的益肾也。谁知火不可以水灭,肾不可与心并论哉。

      或疑世人用黄连,不比用黄柏、知母,先生辟黄柏、知母,何必于论黄连之后,而大张其文澜哉?嗟乎!是有说焉,不可不辨也。夫人生于火,不闻生于寒也。以泻火为生,必变生为死矣。从来脾胃喜温,而不喜寒,用寒凉降火,虽降肾火也,然胃为肾之关门,肾寒则胃寒,胃寒则脾亦寒。脾胃既寒,又何以蒸腐水谷哉。下不能消,则上必至于不能受,上下交困,不死何待乎。又肺金之气,必夜归于肾之中,肾火沸腾,则肺气不能归矣。然补其肾水,而益其肺金,则肾足,而肺气可复归于肾。倘肾寒则肾火不归,势必上腾于肺,而又因肾之寒,不敢归于下,则肺且变热,而咳嗽之症生。肺热而肾寒,不死又何待乎。慨自虚火实火、正火邪火、君火相火之不明,所以治火之错也。夫黄连,泻实火也,补正火也,安君火也,不先将黄连之义,罄加阐扬,则虚火、邪火、相火之道,终不明于天下。吾所以于黄连门中,痛攻黄柏、知母,使天下后世知治火之药,不可乱用寒凉,实救其源也。

      《本草分经》:大苦大寒。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能消心窍恶血,亦泻脾火。酒炒治上焦火,姜汁炒治中焦火,水炒治下焦火。

    黄连配伍禁忌

      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2. 《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

      3.《蜀本草》:畏牛膝。'

      4.《纲目》:黄连大吉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5.《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荧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 阴在内也。

      6.《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7.《本草新编》:黄连,味苦,寒,可升可降,阴也,无毒。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经也。止吐利吞酸,善解口渴。治火眼甚神,能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去妇人阴门作肿。治小儿食土作疳,解暑热、湿热、郁热,实有专功。

      盐酸黄连碱

      Cas 6020-18-4

      化学式:C19H14ClNO4

      分子量:355.77176

      化学名Bis[1,3]benzodioxolo[5,6-a:4',5'-g]quinolizinium, 6,7-dihydro-, chloride

      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英文名:Coptisine hydrochloride

      药理作用: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心律失常等药理活性,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也具有抗菌、降血糖、抗肿瘤、保护胃黏膜等活性。

     

     

     

  • 天麻、灵芝、杜仲的作用是什么? 当归和天麻可以一起服用吗? 决明子、山楂、何首乌、陈皮、车前子、甘草、荷叶 请问杜仲和淮山、天麻可以一起煲汤吗?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是一种什么药,治什么的? 三七,当归,牛黄,丹参,甘草,桑叶的性能功效! 请问:当归,灵芝,天麻,蒴阳能否一起泡酒。什么功效? 党参 北芪 杞子 当归 玉竹 杏子 沙参 天麻 生地 熟地,在那里采购? 党参 北芪 杞子 当归 玉竹 杏子 沙参 天麻 生地 熟地,在那里采购? 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菟丝子、天麻、木瓜、羌活在中药个有会什么作用 白附子,细辛,冬瓜仁,木兰皮,甘草,当归,海藻,荷叶,山药,天花粉的作用? 甘草 炒白术 鸡血藤 赤芍 郁金 红花 丹参 柴胡 当归 白芍 川芎 天麻。。。。。。 有人告诉我用何首乌、当归、生地泡水喝可以生发,这个方有人用过吗,效果怎样 谁能帮我把“蜂胶、苦参、天麻、当归、蛇床子、柠檬酸、碳酸氢钠”这些词汇翻译成拉丁文啊?着急,谢谢了 决明子一两,山揸两钱,车前子三钱,陈皮两钱,何首乌两钱半,甘草一钱,枳壳一钱 我脑子里长了一个囊肿 后吃了强力天麻杜仲胶囊,但这个月经的血很暗很少,请问是不是跟吃这药有关。谢谢 请问各位,除了贵州省的超市在销售灵芝、天麻、杜仲外,还有那个省的超市也在卖这些东西? 请问当归、白佐苓、黄精、白芷、生地、何首乌这些药材能长期用吗,我只是问问这些东西能不能长久吃 桂枝.炙甘草.白芍.厚朴.枳壳.当归(后下).桃仁.川弓.单皮.花粉.清水半夏.芒硝(冲服)这方子是治什么的啊 桂枝.炙甘草.白芍.厚朴.枳壳.当归(后下).桃仁.川弓.单皮.花粉.清水半夏.芒硝(冲服)这方子是治什么的啊 决明子一两,山楂二钱,车前子三钱,陈皮二钱,何首乌一钱半,甘草一钱,枳壳一钱。 一付要多少钱? 荸荠是什么 当归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