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敏: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面临粮食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31:53

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面临粮食危机

  

一 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粮食对于人民生活、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民以食为天”;“无粮则慌”。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民众不可一日无食,国家不可以一日无粮。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系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是国家立国安邦的基础。一个国家,尤其是与世界政治斗争格局紧密相连的国家,如果发生粮食大量依赖进口的现象,将不可避免陷于被动,授人以柄、受制于人、仰人鼻息的地步。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如果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这对国家安全是非常危险的。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耕地保护与稳定粮食生产。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是事关十四亿人吃饭的大问题。中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存量不足,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作为国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中国需求的大国效应,要求中国粮食的主要品种自给率必须在90%以上,方可保持中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据现在的数据推算,2020年在人均粮食420~435kg的消费水平上,基于18亿亩耕地保证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14.3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人均450kg的消费水平上,中国未来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足以支持人口高锋时间的14.73亿人,但受耕地资源有限约束,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一旦缺粮后果不堪设想。目前世界粮食年贸易量仅为2亿吨左右,中国倘若大量缺粮根本无法通过国际市场达到满足。因此,在全球粮食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及时做好准备。

 

  党和政府一直把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把“确保粮食安全”写进公报; 2003年,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04年到2007年的四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国务院2008年7月2日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粮食安全问题在中国有着比任何国家多重要的意义,粮食安全规划纲要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应该进一步扶持粮食生产。 要保证粮食安全必须以最有力的手段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这是一切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资源前提,国家应该采取强力措施坚决制止破坏和浪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行为。中国政府划定了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的“耕地红线”,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是对国家耕地资源的强有力的保护。但是进入2010年以来,出现了加快土地流转,集约化发展“高效农业”的新态势,我国粮食安全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认识新的背景、新的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出台新的有效措施真正确保中国十四亿人吃饭不会发生问题。

 

  二 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能力与作用正越来越有限

 

  目前世界粮食供给局面很不乐观。希望通过国际市场来保证中国粮食供给不仅在政治上不可行,而且国际市场的粮食供给能力不是日益加强而是呈令人忧虑的弱化趋势。

 

  其一、世界人口在不断的增加,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持续上升。到201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72亿。养活新增人口需增加粮食23.9亿吨,需增加耕地15.7亿亩,这无疑是天文数字。人口不断增长给世界粮食供给带来无穷后患。粮食供给问题正成为影响世界稳定的一个愈来愈重要的问题。现在全世界就有8.45亿饥饿贫困人口,并且每年还以400万的数量在上升。埃及9800万人口,20%生活在一天2美元的贫困线下,有4%为极度贫困。每年需进口700—800万吨粮食。他们那里不补贴的面包要比补贴的贵10—12倍。而粮食援助只能让象埃及这样的国家10%的人受惠。

 

  二、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贫穷人口解决了吃饭问题,还会持续改善膳食结构,人们富裕后总会摄入更多蛋白质和卡路里,人们不再满足以大米和小麦为主食。过去25年,世界肉类消费量翻倍,并在继续增长。肉的生产也需要大量饲料。而饲料绝大部分来源于粮食。农民需要喂3公斤粮食才能获得1公斤猪肉,对于牛肉,比例更高达7比1。膳食结构的改变将消耗更多的粮食。

 

  三、全球能源正日益濒临枯竭,发达国家正战略性地寻找替代的生物能源。大量粮食用于制造乙醇燃料使得全球粮食供给态势发生重大的变化。美国2008年耗费大约1.3亿吨玉米生产乙醇燃料,这相当于全美国玉米产量的一半。印度已有9个州和3个地区下令使用调和5%乙醇的汽油。菲律宾政府通过法案,计划用生物乙醇逐渐替代汽油作为交通运输燃料。泰国能源部也决定从2008年起,在销售的91号汽油中掺入10%乙醇。全球为了防止能源危机,却陷入了一个更大更危险的危机——粮食危机之中。

 

  四、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各国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过程中,有限的耕地在不可逆转地不断减少。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开始发生显著改变,暴雨洪灾和持续的长期干旱交替,以及土地沙漠化趋势等等,世界多国开始退耕还林,从原来的围湖造田变为圈田成湖,造水库,水利退耕。耕地萎缩,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土地盐碱化趋势日益严重,粮食增产的困难正在加大。

 

  五、全球气候平衡发生显著改变,各种极端性、灾害性天气(如干旱、暴雨、飓风、洪涝等等)正日益成为常态。而粮食生产基本上依赖天气的状况决定了全球粮食生产会受到日益增多的气候灾害的负面影响。粮食减产正日益威胁全球粮食供应。也就是人们在其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而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吃饭需求的能力却日益面临挑战。

 

  六、目前全球粮食供给还有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的分布不均。世界上仍有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以上)受到饥饿威胁,36个国家面临严重粮食短缺,每年几百万人死于饥荒。现在的工业大国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都有余粮,但是更广大的地区像非洲大陆、西亚的部分地区很多人都处在饥饿之中。而且由于世界的可耕作土地越来越少,今后世界粮食供求矛盾将是令人关注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从全球来讲,粮食安全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国际上的粮食“安全标准”是:一、自给率95%以上;二、人均年用粮食达400公斤以上;三、粮食储备达到本年度消费的18%。降到14%则是警戒线。目前,世界库存多年达不到18%,只在16.5—17%间徘徊,实际上的安全储量只够吃70天, 2008年一度降到53天,而非洲南亚和中美洲的36个国家还要少。世界上每5秒钟就有一个儿童饿死,一天要死亡2.5万人!

 

  美国农业部2008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米库存仅7520万吨,是1980年来最低的,是2000年的1/2。全球粮食总库存4.05亿吨,比2007年减少5%,是25年来最低的,仅够人类吃8—12周。全球粮食总产2006年为20.129亿吨,2007年为21.085亿吨,基本上稳定维持在18.6亿吨上下。人均生产粮食1990年为325公斤,2006年342公斤,年均增长0.31%。而消费粮食2003年前为人均340公斤,2007年为355公斤。也就是说45年来,人们每天吃掉的食品已由230万吨增到560吨,增幅达149%,属于严重的“收不抵支”。

 

  如果人口再无限发展,耕地再因为工业化,城镇化,盐碱化,荒漠化而减少,粮食危机将日益加剧。世界粮食组织总干事就称粮价上涨是“寂静的海啸”,未来粮食短缺会引发战争,引发矛盾,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灭顶之灾!正是由于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是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农业尤其是与粮食生产相关的农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民生活,各国不论经济制度、社会制度,还是传统习俗的差异,一致采用法律手段对农业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农业的良性发展。比如,英、法等国的农民每年可获得到5000美元的直接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可获得补贴的上限为30万美元,美国每位农民每年可获得的补贴上限现在更是高达36万美元。2007年12月,美国参议院又批准了一项高达2860亿美元的农业法案,对国内农业生产者提供补贴。 美国是现代工商服务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历来却高度重视农业与粮食生产。

 

  三 在世界粮食交易中广泛存在不平等

 

  粮食与生产粮食的农业是美国维系自己的霸权和霸主地位的重要武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他有土地1950年为12亿英亩,2006年9.3亿英亩,是中国的3.1倍。每年大约种植20亿亩,其中大豆产量占世界的42%,玉米产量占世界的34%,棉花占世界产量的21%,小麦占世界产量的11.6%。出口量占世界的35%,其中玉米占70%,小麦占60%,实在是举足轻重,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正是美国认识到粮食的极其重要战略意义,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有目的的对农业的补贴达1140亿美元,近几年平均都超过200亿美元,占到粮食出口利润的1/3。什么品种多了 他们便安排休闲,由国家补贴上年收入的80—90%,这样虽然国内产量少了,但却可以在国际上把价格提上去。

 

  利用粮食自由贸易,推动粮食援助和低价销售,由国家把差价弥补上。2000年美出口小麦就补了每吨45美元(370元人民币),玉米就补每吨27美元(220元人民币)。 实际上,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都多得惊人。他们给一头牛的补贴,比发展中国家穷人一年的生活费还高。具体化、形象化说他们的补贴,就相当于让4100万头牛乘坐飞机的头等舱环游世界1.5次。

 

  实际上,美欧等发达国家正是把补贴当成一种手段和武器。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在政治上控制一些国家,在经济上赚取超额利润。海地20年前能生产大米17万吨,自给率95%。1995年以后,美国用便宜50%的价格倾销而占领了市场。之后找准时机又大幅涨价,一举击垮了该国经济,最后迫使总理下台,民众暴乱,政治动荡。非洲很多国家都是由于自己只产香蕉,可可豆,靠美国提供粮食,以致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而成为附庸的。

 

  据测算,每进口1000万吨粮食,发展中国家就相当于有130万农民失业。各国的种田人不是在和美国的农场主较量,而是在和他们的财政部竞争。

 

  这样做包括他们的战略伙伴也不能幸免。在过去的37年间日本粮产从1589万吨减少到985万吨,生产水平下降了33%,包括饲料在内,粮食自给率下降到27%,成为头号进口大国。韩国的谷物生产水平下降了31%,粮食自给率只有26.9%,成为第二个进口大国。受制于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听命于美元,充当随从。因为美国的4大公司操控世界80%粮食贸易量,所以他们说卖多少就卖多少,他们说多少钱就多少钱。粮食涨价,美国卖初级产品;粮食跌价,美国卖加工产品,卖食品,怎么都能旱涝保收,坐而渔利。“经济创造财富,政治分配财富”的原理被他们运用自如。其中仅美国孟山都一家公司就控制了世界主要农作物,蔬菜种子的23—41%的供应量。2004年的销售额达28亿美元。加上他们的杜邦公司,就控制了全球50%。全球有10家最大的食品加工企业,美国拥有5家。确实是不仅种什么他们说了算,吃什么他们说了算,而且挣多少也由他们说了算。在上一轮涨价中,美国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2008年农业出口1010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190亿美元。

 

  邦吉公司2006.1—2007.9交易规模只增加15%,净销售额却增长66%,利润增长227%。

 

  嘉吉公司2007.8—2007.11,净收入9.54亿美元,同比增长44%。

 

  孟山都2007.12—2008.2,3个月里,净收入1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

 

  美国大肆发展生物燃料的也是有战略目的。既可以应对世界石油资源日益萎缩的局面,又能更进一步控制全球粮食供给,左右世界各国战略格局,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2007年美国人均消费粮食1046公斤,是印度和中国的6倍和3倍;人均消费肉类120公斤,也是印中的几倍。他们的人口只占世界5%,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1/4,是中国的7倍。即便如此,他们仍不满足。美众议院2007年12月18日通过了一个1975年以来首个能源法案,要求减少石油进口,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即用玉米的1/3产量来提炼乙醇燃料。这又是他们的一个战略。

 

  到2008年4月美的乙醇厂家114个,还有80个在建,产能达50亿加仑,比2005年增加25%。2006年共投入乙醇提炼的玉米4200万吨,相当于1.35亿人一年的口粮,2008年共投入乙醇提炼的粮食1.14亿吨,占全年总产的28%,其中玉米占27%。而这个数字只能满足其市场需求的3%。按计划到2022年,美国用于提炼乙醇的玉米将达1.8亿吨,够世界1/10,5.8亿人口吃一年。就是他们把自己生产的玉米全部用于提炼乙醇也只够其消费量的18%。不要说这将给世界粮食市场造成多大的危害和恐慌(发达国家的8亿部汽车都用生物燃料的话,就会让8亿农民吃不起粮或无粮可吃。因为据估算,给一辆SUV的油箱加满生物燃料,要用一个人一年的口粮)单讲生态和效益也不划算。美对乙醇生产年补贴50—70亿美元,加上储存、运输、提炼的成本,根本没有意义。同时等量的乙醇只相当于汽油能量的2/3。而且如果生物燃料达到50%,仅用水就要4—12万亿方,相当于全球河流的总流量。就是提炼1400亿升乙醇,替代率达7.5%,也得1800亿立方水,也将造成严重后果。

 

  明知不可而非做,背后就是政治企图和利益驱动。玉米和其他作物出口减少,必然拉动价格上扬,仅2007—2008年就比2005—2006年增长了一倍。人吃尚且不足,还用汽车来争抢,主要是为了掠夺。

 

  还有一个问题也说明这点。美国的耕地年年有1/3休闲,只种不到2/3。他们完全有把产能提高30—50%的水平,从未来10年看,产能提高100%也是可以的。真是无可匹敌。他们不但不扩大面积,提升产能,有时还限产,还通过加工人为制造供需矛盾,图谋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四 在世界粮食交易中,我们也是美国的受害者

 

  在世界粮食交易中,中国也是美国的受害者。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耕地仅占世界10%,而人口却占世界的22%,关系到十几亿人吃饭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2001年我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这是我国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既是我国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总的目标。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由于人少地多、种植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与我国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贸易全球化之便利对发展中国家大力实施粮食战略。而我国农村受大量农业人口的约束,粮食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加之技术条件限制,短期内提高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不大,降低流通环节的费用开支也存在较大难度,所以国内粮食价格下降的空间很小。这样,在粮食进口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如果政府不加以干预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另一方面,依赖世界粮食市场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国外优质低价粮的涌入,对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冲击巨大。国内粮食将因生产成本高而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农民种粮收益下降。在利益驱动下,农民会进一步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从而降低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这一结局对我国粮食安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⑴大豆种植萎缩,进口依存度过高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从1997年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口数量从269.5万吨直线攀升:2000年突破1000万吨;2004年达2023万吨,是当年国产大豆的1.27倍;2005年进口2650万吨,是当年国产大豆的1.61倍,占到全球贸易量的1/3;2006年为2800万吨,是当年国产量的1.77倍,进口依存度达64%;2007年为3000万吨;2008年为3300万吨,占国内总需求4707万吨的71%,占世界贸易量的45%,占消费量的75%。

 

  美国的大豆价低于生产成本12%,棉花价低于生产成本的48%。它一方面用大量的补贴向中国销售大豆,致使到港价格仍比国产大豆便宜,造成国内越种越无人要,越多亏的越多;一方面用偿还其14.4%利息的欠款的方式,按200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巴西、阿根廷等南美的大豆,再以300—400美元的价格卖出,人家赚的盆满钵满,中国的企业家和厂家还觉得便宜,而倒霉的是我们的大豆产区和种田人。黑龙江省是“共和国的粮仓”,1.74亿亩耕地,占全国的1/10,历来的大豆水稻产量都居全国第一。但受大环境影响,2006年大豆种植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比2005年减少40%。人们叹息说:“农民就是运动员,只是锻炼不挣钱,高价购买化肥和农药,低价卖粮算白干”。

 

  ⑵粮食加工企业被国外控股

 

  目前国内油脂加工的大型企业70%为外资控股,他们控制了80%的压榨能力。他们既拥有产品的定价权,又有原料来源的话语权。想买谁的大豆就买谁的大豆。确实,我们大豆的蛋白率较低,出油率少2—3个百分点。而只要差1%,加工2亿斤,效益就差1500万元。现在国有大型压榨企业只剩黑龙江农垦九三油脂公司。由于价格因素,它在东北的5个分厂全线亏损。2004—2005年在大连、天津不得不建了两个分厂,靠“洋大豆”维持。因为用国内产大豆每吨利息的成本达70元,水分成本达40元,运输储存的成本要比从船到车间高60元。几项相加,进口大豆要比国产的大豆少花217元/吨,所以他们不得不把加工量的50%放在进口大豆上。国家补贴不足,质量数量不行,和对方进行的不是公平的较量。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以而为之。

 

  美国的粮食经销和大量加工企业向外转移是一把双刃剑。把别国的农业挤垮,捞取农业上的好处,迫使大批农民为它生产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让中国这些相关企业做几千万双鞋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他们低价买走了资源,买走了劳动力,却把污染和通胀留给了发展中国家。结果还要你为他们的次贷危机、金融风险、美元贬值买单。我们吃亏是农业上的,是加工业上的,更是综合性的。

 

  中国用有限的土地养活着占世界1/5的人口,并且保持着粮食自给率95%的水平,储备达1.5—2亿吨,比其他国家的平均数量高一倍。这是奇迹,也是对人类的特殊贡献。

 

  但是中国人口增加,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粮食需求不断上升。基辛格曾说: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因此在世界粮食交易过程中充满政治,掠夺和侵略。在未来几年中国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中国会出现粮食短缺的可能,而一旦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来保证供给,中国的发展将必定受制于人,国家安全将受到致命的威胁。

 

  五 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城市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关系将是偏紧的。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小,粮食产销区划分日趋明显。余粮的省份越来越少,缺粮的省份逐年增加。20 世纪50 年代中国余粮省份为21 个,目前已不到15个。其中能够大量调出粮食的省份只有8 个,而缺粮在100 万吨以上的省份就有10 个,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即使在一些粮食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幅度也是很大的。中国人口居世界之冠,粮食消费也居世界之首。到2010 年, 中国人口将在13到14亿之间,。随着全国人民小康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020年全国人均肉消费量,将由20 世纪90 年代的17 kg 增加到43 kg;粮食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量预计分别达到5. 13 亿吨 和5. 94 亿吨 左右,供需缺口会出现0. 44亿吨 和0. 1 亿吨 。中国小城镇建设步伐也在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速度加快,这必定也会增加粮食消费的数量。

 

  ⑴人口增加

 

  我国粮食占世界总需求量的18.5%。过去10年来缺口占总需求的0.9%,比世界同期高0.7%。2007年粮食总消费量52750万吨,比2006年增加350万吨。产需缺口由2006年的100万吨增加到270万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粮食增长60%,,人口增长45%。如果自给率降到60%,就需要进口2亿吨粮食。而全球每年的粮食交易量也就2亿多吨。就是我们资金能够承受各国也不可能都卖给一家。这些都同人口增长过快有直接关系,是矛盾的症结所在。到2030年时,我们的总人口将达到15亿,粮食每年持续增产0.5—0.7%才行,广东省2004年—2007年,人口增加1100万。2007年需粮食3700万吨,自己只产1280万吨,缺口高达72%。

 

  ⑵土地锐减

 

  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和城镇化日益加速,中国耕地正日益萎缩。中国耕地1999—2005年减少了800万公顷,每年减少0.18%。2006年全国耕地减少61.01万亩,减幅为0.03%。200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5.9亿亩。实际上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每年仍以0.65%的速度被沙化,过度使用化肥增产粮食的方法使得耕地盐碱化,发展经济的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侵蚀。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全球极端性气候的日益加剧,各种几十年,上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和旱灾不断出现将不可避免的改变中国农业的抗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生态退耕与蓄水造湖、造水库的水利退耕将是中国农业应对频繁出现的极端性洪涝灾害和旱灾的必然措施。研究表明,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在1979年之前总体上是增加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持续减少,1999年后由生态退耕等原因引起耕地数量减少加剧,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又进入一个迅速减少期5.2005年耕地面积1.22亿公顷(18.3亿亩)与1996年的13003×104hm2(19.5亿亩)相比净减少800×104hm2(112亿亩),减少6.2%."十五"时期全国生态退耕累计537.7×104hm2,占耕地减少总数的87%,其中,2002年和2003年中国生态退耕面积达到了142.55×104hm2和223.73×104hm2,分别占耕地减少总数的84%和88%,生态退耕已经成为21世纪初期耕地面积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料证明,世界粮食的增加80%靠单产提供,而全球单产已由上世纪60年代的平均2.7%下降到0.8%,我们在土地减少的同时,单产提高也由上世纪90年代的2.1%下降到现在的1.1%。(粮食产量增加并不能代表粮食的能效增加。粮食的能效量是指粮食通过光合作用蕴含的能量。粮食的有效能量有一个科学原因上的极限限制:粮食提供给人类的能量总来源是作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太阳能,而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太阳光照在一定的时日总是有限的。那种把希望寄托在不断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粮食产量是不科学的,不现实的,即使作物的产量增加,但是作物的含热量(能提供给人类的能量)不会无限制的增加,注水的增产也就没有意义。)

 

  ⑶随着全球气候的改变,极端性气候的日益频繁,各种全局性的洪涝灾害和旱灾将严重制约中国的粮食生产。进入21世纪,各种几十年,上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和旱灾已经成为常态。这对中国的粮食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4)由于人口与耕地反向发展,导致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由于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950年代初的0.185hm2(2.78亩)减少到1980年代初的0.136hm2(2.04亩)和21世纪初的0.101hm2(1.51亩),减少2/5。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在未来几年将势必突破保证基本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18亿亩。

 

  六 造成中国粮食供给能力下降的新原因

 

  种粮利润微薄,由于追求所谓农业土地(主要指耕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业土地开始流转起来发展非粮食经济造成中国粮食供给的新威胁。

 

  在中国人均耕地一亩左右。而生产粮食的一亩地的年产值按照现在的价格进行计算大概2000块人民币左右。但是扣除生产粮食的成本年利润不到一千块。1990年以来,我国的粮价总体上涨了4倍,但生产资料却上涨了10倍。政府出台的保护价,实际只提高了9—10%。因此,仅化肥一项就吃掉了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收益的1/3。农民种地不合算已经成为仓储不足,耕地废弃,单产降低的瓶颈,是造成时下生产粮食的耕地大量流转脱离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原因。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土地流转本是政策设计者希望用来克服中国农业生产过于分散,效益低下难以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弱点而试图进行集约化发展,向高效化、现代化农业过度的基本措施,但是这一举措从一开始实施就有脱离政策设计初衷的倾向,正成为侵蚀中国耕地,威胁中国粮食自主供给能力的新的主要原因。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有效措施,中国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和城镇化突飞猛进,生态退耕和水利退耕等等必然使得中国粮食用地不断减少并迅速逼近18亿亩红线的同时,由于生产粮食的耕地大肆流转脱离粮食生产领域(已经出现不可逆性的耕地流转:农业用地变成了非农业用地如搞房地产等等的情况)造成中国粮食产量下滑,最终会突破中国粮食能自给的安全红线,出现粮食短缺,危及中国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危害国家安全。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问题。

 

  七 导致生产粮食的耕地大量流转脱离粮食生产的原因

 

  原因与道理很简单。追求经济效益,发展“高效现代农业”。

 

  高效农业有两种最基本的内涵。一种高效农业类型是指高经济效益农业这种类型,它的确切含义是指单位面积农业用地的年均经济产值比较高。但是,在全世界范围来讲,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用地尤其是生产粮食的农业用地其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都是无法与工业用地、房地产等等非耕地用途类型土地的经济效益来相提并论的。而同样是农业用地,生产粮食的耕地与其他非粮食农业用地的经济效益相比也同样是比较低的。同样面积的土地,如果用来进行粮食生产,一年不到几千块人民币,而如果变成果木、园林、烟叶、药材等等经济作物或者变成鱼塘、高尔乎球场等等非粮食农业用地其效益可能是好几万人民币,而如果变成工业用地或者搞房地产、盖厂房等等一年的财富收入可能是几万、几十万来衡量。所以此类高效农业实际上是指非粮食生产的农业(如经济作物农业等)。因此如果以追求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来对待生产粮食的耕地必然导致粮食用地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为非粮食用地。导致生产粮食的耕地大量流转脱离粮食生产。由于“无粮则慌”,从而在根本上会直接危及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危及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最根本基础。所以在现代工商业高度发达,在社会财富和价值的主要增长点早已不是农业领域尤其不是为解决吃饱肚子需求而进行粮食生产的农业领域的现代,与粮食生产紧密相关的农业在现代发达的工商业社会中其经济效益必然处于经济效益链条中最低端之列;资本有追求利润的天性,它的本性使得资本不会大量投入到生产粮食的农业活动中,而只会制造粮食短缺来达到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的目的,所以国家保证粮食生产的措施是不能用所谓市场经济规律原则来对待和处理的,不能走这种将粮食用地改变为非粮食用地,将生产粮食的耕地大量流转脱离粮食生产来发展高效经济的路子,而采取政府补贴等形式来补充粮食用地生产粮食的经济损失,通过立法来保证国家的粮食供给命脉,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国家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不会动摇。否则即使遍地黄金,如果没有粮食填饱肚子也会自断活路。所以那种将农业土地交由资本进行集中,按照市场经济工商企业发展的模式来保证粮食生产是很粗糙的甚至是危险的。否则西方资本主义制度高度发达的国家就不会对农业尤其是从事粮食生产的农业进行不断的大量的补贴。比如,英、法等国的农民每年可获得到5000美元的直接补贴——每位农民每年可获得补贴的上限为30万美元,美国每位农民每年可获得的补贴上限现在更是高达36万美元。2007年12月,美国参议院又批准了一项高达2860亿美元的农业法案,对国内农业生产者提供补贴。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仅仅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另外一种高效农业类型是指从事农业的人口年人均经济产值比较高的类型。由于农业尤其是与粮食生产紧密相关的农业的经济效益处于社会经济价值链条的低端,此类型的高效农业是通过扩大人均耕作面积来实现高效,也就是减少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劳动人口数量,通过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来实现。比如美国就是通过大型、宽幅、高速的农业机械实现人均耕作面积的大副提高,大量减少农业人口从而实现从事农业的人口年人均经济产值的最大化。 美国三亿人口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仅仅只有400-600万人 。美国不仅是工商业最发达的国家,而且是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粮食总产量居于世界前列,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我国农业用地面积比美国要少,但我国肯怕有6亿以上的农民!这就决定了中国农业尤其是生产粮食的农业无论采取何种发展模式从整体上来看都不可能具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的经济效益。在国际市场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只能处于劣势,如果政府不进行干预与补贴,中国农业必定为国际市场毁灭!所以中国农业发展模式在巨大的人口基数,城镇化率较低,农业人口比率不可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比率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办法实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高效发展模式。这是中国人口基数决定的事实。

 

  八 中国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的实例调查

 

  由于以上的原因,中国目前的高效农业几乎绝大部分是将生产粮食的农地打着耕地效益最大化等等旗号从农民的手上流转集中起来发展高效的非粮食生产经济这一危险的类型,由于种粮不富,形成了“发财致富,弃粮不顾”的局面。可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一个人纵使住着黄金屋,如果买不到粮食来填饱肚子,其结果会如何是可想而知的。中国耕地迅速逼近18亩红线,而这18亩耕地中用来实际生产粮食的耕地在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的大势下日益萎缩,中国要不了几年就会出现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如果情况任其发展而中国一旦出现大量的粮食短缺,如何依赖全球粮食贸易量仅仅2亿吨左右的国际市场?一旦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国际粮价会高到何种程度还未为可知。即使中国有能力购买,那么一直操控国际大宗商品命脉,千方百计妄图遏制中国的美国能心甘情愿卖给中国?!所以无限度牺牲能保国安邦的粮食生产用地,走依赖国际市场保证粮食供给去发展高效经济的道路是有极大的风险的。美国是现代工商服务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历来却高度重视农业与粮食生产就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的本质。以下是将生产粮食的农地打着耕地效益最大化等等旗号从农民的手上流转集中起来发展高效的非粮食生产经济的部分实例。

 

  先看一个最极端的例子,这个事情出自政府之手,是非常发人深省的。

 

  如媒体新近揭露的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从2008年以来,打着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的旗号,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大规模“圈占”耕地。据农民反映,政府违规圈地高达万亩以上。当记者向香河县政府求证时,香河县常务副县长凌少奎承认违规、违法占用土地4000多亩。记者调查发现,香河大量耕地“低价”租用后,经政府层层“包装”,改变土地用途,以高价“倒卖”给开发商进行房地产开发!这是一个极端的将粮食用地不可逆性改变用途的典型事例!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种荒唐的违规现象竟然出自制定政策,进行监管的政府之手。

 

  在香河县渠口镇店子务村成片良田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超过500亩。周围村民说,这些地原来都是承包地,现在被强行征用进行房地产开发。

 

  据村民们反映,2008年5月,渠口镇店子务村一些村民被强迫签订土地“流转征用”协议,不签者要么副业被叫停、要么被罚款。2008年11月,钳屯乡东延寺村农民不愿退地,3辆铲车和70多名手带镐耙的工作队员,将130多亩土地里的小麦、韭菜全部推平、埋掉。2009年5月初,安平镇谢屯村部分村民每晚11点后就被不明身份人员砸门敲窗,逼着签土地“流转”协议。

 

  如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光热水土条件很好,当地老百姓种植双季稻每年每亩收入不过1500元。2010年初,当地光明食品集团公司云南石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勐海县挂牌成立,公司以每亩差不多1000元的价格租用农户土地600亩,建立铁皮石斛GAP标准化种植基地,平均亩产400公斤,每公斤收 购价500元,亩产值达20万元。同时公司指导农户种植石斛(中药才)500亩。

 

  如云南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2003年引进深圳绿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共同投资并租用农民耕地建成万亩现代蔬菜生产基地。7年之后,茨营乡每年的 蔬菜出口量达到了6000万公斤以上,仅绿联公司承包租赁的2000亩地,每天的蔬菜生产量就达到20吨以上,年产值近千万元。

 

  如云南曲靖市沾益县盘江镇松林村将2000亩水田,流转给曲靖市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公司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投资300多万元, 基本完成基地改建及沟渠路等配套设施建设,2010年3月正式投入生产。基地建成后,年可生产外销无公害蔬菜7000吨,实现产值1400万元远比2000亩水田年产值不到2百万的粮食产值要高得多!

 

  如福建龙岩上杭县湖洋乡的土地流转大户郭德基今年承包了500亩耕地种植烤烟和毛豆, “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200万元以上,纯收入50万元以上。”郭德基表示。从2008年开始,他凭借自己的技术特长,连续4年承包了几百亩耕地种植烤烟和蔬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如号称“中华第一县”的河南信阳息县县委书记张富治对采访的记者表示:“创新农村土地流转使息县这个农业大县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不但催生了柳学友、裴其华等一批承包土地万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请注意:这说明土地流转后还是有部分耕地保留下来生产粮食,并不是中国现在所有农村流转集中起来的耕地都已经脱离粮食生产进入其他经济领域,但是接下来这位县委书记张富治就谈到了问题的本质——原来用来生产粮食的耕地进入了非粮食经济领域,导致粮食种植面积急剧下滑迅速逼近并最终突破中国粮食自给的安全红线。笔者按),而且促进了香稻丸和息半夏等特色农业的发展(请注意:这就是改变耕地原来的用途,脱离粮食生产领域了)。”谈起土地流转,张富治侃侃而谈,“为推进土地流转,我们将拿出专项资金扶持万亩以上的流转大户,着力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积极培育牛蒡、蔬菜、药稻、花木等种植基地,实行一区一品,促使土地流转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请注意:这就是改变耕地原来的用途,脱离粮食生产领已经相当严重了》;土地流转基础较好的彭店、路口、杨店等乡镇,要分别培育出1个流转万亩以上的土地经营大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县土地流转上台阶。”

 

  比如河南许昌市鄢陵县卉苗木产业发展情况。鄢陵县位于中原腹地,隶属许昌市,辖7乡5镇382个行政村,人口63.4万,总面积8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万亩。近年,鄢陵以花木为依托,以生态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走出了一条以花木产业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被省政府确定为“鄢陵模式”。该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花木之都”核心区。但是鄢陵县为发展经济为确保花木产业的发展,大搞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了“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园区规划涉及安陵等5个乡镇42个行政村,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目前,园区已经流转土地9.3万亩,完成投资9.6亿元,进驻花木企业156家。其中龙源世纪花木公司基地面积4000亩。虽然在短短10年间,鄢陵县凭借花木产业良好的传统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全县花木面积已发展到60万亩,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成为了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钱是有了,地方是富裕了。但生产粮食的耕地大部分用来搞高效经济的花木是不争的铁的事实。

 

  比如河南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流转的2500亩土地,虽然亩产折合小麦达1300斤,但是土地面积却并不是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大面积的土地种植了葡萄树与苹果树,其中40亩还开发成了观光湖(一方面可作灌溉用)。

 

  比如“天下粮仓”江苏江宁湖熟曾是全国著名粮食生产基地。但如今,“天下粮仓”已经开始花了转身。湖熟不再只有粮食,田野里搭起的大棚,成为各种蔬菜、水果的温床了。目前,湖熟已拥有高效设施蔬菜面积3000多亩,茄子、番茄等18个品种获得国家绿色发展中心A级产品标准认定。湖熟如何完成从“传统粮仓”到“现代农业”的华丽转身,湖熟街道党工委书记宋刚给出了答案。作为江宁区最大的涉农街道,湖熟拥有耕地良田9万多亩,水产养殖面积5万余亩,如何将这近15万亩土地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呢?根据南京市农委农业“1115”工程要求,到2020年,湖熟街道将拥有高标准良田6.6万亩(请注意:生产粮食的良田从9万多亩减少到6.6万亩了,那么这些良田用来发展什么高效经济呢?),经济林果1.35万亩,高效畜牧养殖0.2万亩,高效水产养殖5.2万亩,标准化菜地1.9万亩(答案不言自明)。3年多来,湖熟社区的每亩均效最高达到了20000元,最低也有9000元,是原先亩产的10倍多。由于种粮不富,发展高效经济的结果是钱多了。但同时揭示:生产粮食的耕地不再生产粮食是发展高效现代农业的公开秘密。

 

  比如河南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财鑫集团在2008年10月份召开的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关于三农的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可以鼓励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后,财鑫集团董事长仵树仁的目标就是流转集中农业耕地5万~10万亩。在2009年刚开始把流转过来的2000亩土地进行如下分配:1000亩玉米、180亩大豆,其余的是药材。“财鑫集团有技术、有规模,相比单个农民,按照预测,我们的玉米收成至少1400斤应该没有问题,但实际却没有那么高的收益。”李兴然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

 

  李兴然甚至说,就目前公司流转过来的土流规模,实现的效益还不如农民自己种的高。

 

  在这种条件下,财鑫集团在接着新流转过来的5000亩不再按原来2000亩土地都种植大豆与玉米,而选择了附加值更高、收益更好的药材。

 

  “啥赚钱我们种啥,现在种药材赚钱,我打算到秋季种到7000亩药材,所以,今后绝对不种玉米。”仵树仁对记者表示,要在秋后改变原来的种植计划。对于财鑫集团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仵树仁这样表示,“全县160万土地,完全有可能租过来5万~10万亩,我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主。”

 

  “我把土地流转过来,并把它形成产业。在未来,中国肯定会诞生新的农业资本家,而我要做的,就是这个。”仵树仁进一步解释说,“土地流转成规模之后,慢慢将农副产品公司独立出来,独立于财鑫集团之外,成立现代农业集团。”

 

  但是这个可能最新“成为中国最大的地主”的仵树仁同样毫无保留把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显露无遗:“啥赚钱我们种啥,现在种药材赚钱,我打算到秋季种到7000亩药材,所以,今后绝对不种玉米。”其言可谓掷地有声啊!资本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己任,企业的利润与生存是第一位的。无利可图或者选择小利不是资本的本性,尤其对于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来说国家粮食安全完全不是资本的责任与义务。从河南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财鑫集团财鑫集团董事长仵树仁的“今后绝对不种玉米”表态来看,在目前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土地经营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成为不可逆转的蓬勃发展大趋势后,我们可以看出隐藏其中的危险因素正日益放大,从河南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财鑫集团董事长仵树仁的“今后绝对不种玉米”到媒体新近揭露的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从2008年以来,打着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的旗号,通过“以租代征”等方式,强迫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征用”协议,大规模“圈占”耕地,高达万亩以上进行不可逆转的房地产开发等等情况来看,情况一旦失控,中国的粮食安全前景堪忧。

 

  ········

 

  2008年以来,土地流转出去以后通过各种方式将耕地原来进粮食生产的活动变成了名目繁多的追求经济高效益的非粮食生产的经济活动。也许某些资本或者地方政府能取得一时之局部利益。但在未来几年内,“谁来养活中国?”必将会成为真正的问题。莫非这个问题的解决要看美国资本利益集团的意愿?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土地集中了,规模更大了,如果继续生产粮食,肯定会提高效益,这对促进粮食生产是有利的。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土地流转之后,特别是城里一些工商企业下乡向农民租地,往往不种粮食了,去发展瓜果蔬菜、鲜花盆景、药材等。收入显然是增加了,但毕竟大家不能光吃蔬菜,总要吃粮食,所以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给我们提出挑战。”

 

  陈锡文主任看到了“挑战”,而以表示有可能最新“成为中国最大地主”的河南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财鑫集团董事长“今后绝对不种玉米”的仵树仁和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政府为代表的资本与权力阶层已经对陈锡文主任“土地集中了,规模更大了,如果继续生产粮食,肯定会提高效益,这对促进粮食生产是有利的。”这一善意假设无穷的作出了现实最有力的回应。事实上,如果资本种田生产粮食能获得满意的利润,那么就无法解释英、美、法、日尤其是美国等农业效益最高的国家为何要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进行长期巨额补贴!我们的政策是根据土地效益最大化,追求能与美国竞争的高效农业,根据“土地集中了,规模更大了,如果继续生产粮食,肯定会提高效益,这对促进粮食生产是有利的”这一判断制而制定的。也许现在已经出现的事例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本质。而历史将用时间来检验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能否承受用历史来检验会付出的代价?政策难免会有失误,但亡羊补牢,尤未晚矣!

 

——来源:凯迪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