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技术优势:三季报收官 四大行业盈利下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2:13:45

三季报收官 四大行业盈利下滑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011年10月31日07:11

  上市公司三季报收官,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0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2132家公司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合计创造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18.97%。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球经济环境动荡不安,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出现下滑,未来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

  整体业绩增速回落

  截至10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2132家公司披露三季报,其中1936家公司盈利,196家亏损,亏损比例为9.19%。在盈利公司中,有1259家业绩同比增长,占比65%,76家公司扭亏。

  上证报资讯统计,前三季度,2132家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为145768.27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46.42亿元;可比样本的总营收为145746.67亿元,同比增长25.28%;净利润14044.78亿元,同比增长18.97%。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依旧是中流砥柱,前三季度创造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所有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5.51%和86.97%。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两市可比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6.3%和22.7%,这意味着三季度业绩增速有所滑落。

  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与宏观经济的运行轨迹较为契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测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呈现增速逐季回落的态势。

  中小企业形势严峻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271家创业板公司累计营业收入949.52亿元,同比增长29.75%;净利润142.88亿元,同比增长16.68%。621家中小板公司营业收入合计9039.83亿元,同比增长26.08%;净利润728.81亿元,同比增长14.84%。对照可见,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速均落后于整体指标,显示出银根紧缩、成本高企等不利因素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更大,其经营形势日趋严峻。

  其他多个指标亦折射出业绩下滑的隐忧。三季度,非金融类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同比下降22.22%;平均毛利率为19.13%,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11.69%,同比微降0.04个百分点。从单季业绩看,第三季度,两市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合计为49579.42亿元,环比微增0.45%;净利润4519.7亿元,环比却下降了5.92%。而今年一季度,两市公司净利润环比增长11.1%、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6.16%,三季度环比下滑的情形为今年首次出现。

  四大行业盈利下滑

  尽管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相同,但由于所处行业的景气度差异甚大,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参差不齐。

  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前三季度,23个行业分类中有19个行业业绩实现同比增长;综合、有色金属、建筑建材、纺织服装排名前列,净利增幅超过40%;其中,有色金属行业整体净利增幅超过70%,现金净流量同比大增207.77%,显示出良好的盈利质量。有色金属中的稀土永磁板块表现尤为抢眼,太原刚玉净利同比增逾31倍,银河磁体、正海磁材、宁波韵升等公司盈利增幅均在1倍以上。

  受益于物价持续上涨,农林牧渔、食品饮料行业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例如,因生猪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并维持高位,新五丰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36.45倍。食品饮料业较为惹眼的是一线白酒公司,贵州茅台、五粮液的三季报业绩相当"醉人",洋河股份的盈利亦相当丰厚,业绩同比增长89.88%。

  然而,交通运输、黑色金属、公用事业和电子4行业的净利则出现下滑,降幅分别为28.29%、18.1%、17.73%和4.73%。另外,交运设备和信息设备的净利增幅仅约1%。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宏观经济走势尚不明朗,上市公司四季度的业绩存在不确定性。不过,从国家统计局的分析看,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比较强劲,具有持续性,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小。

  超六成公司全年业绩预喜 信息行业或迎爆发性增长

  随着三季度报披露落幕,上市公司2011年全年业绩概貌也基本成型。据统计,截至10月29日,已预告全年业绩的上市公司中超六成预喜。记者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从整体看,在今年诸多因素导致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四季度业绩或延续三季度疲态,不过,信息服务和信息设备行业预计将实现爆发性增长。

  据统计,截至10月29日,沪深两市共有751家公司发布全年业绩预告,其中478家公司预喜(包括预增、扭亏和略增),占全部预告公司总家数的63.65%;其中预增幅度超50%的有公司有139家,占预喜公司的20%;预增幅度超100%的公司有41家,占预喜公司的5.9%。

  作为各行业的领先企业,上市公司群体较好地体现并预示着国内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前景。若从预喜公司家数量来看,大多数公司全年业绩增长依然可期,但从单季环比预期表现来看,四季度并不乐观。

  记者将所有已发布全年预告的上市公司业绩按申万行业口径统计后发现,以已发布全年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剔除金融地产)为基准,上市公司四季度将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58.44亿元,环比下降36.41%,同比下降40.31%。

  分析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的表现,或更有助于把握趋势。按照上述同样统计口径,可比样本的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08.71亿元、279.21亿元和249.14亿元,据此计算,样本上市公司二、三、四季度的环比增速分别为增长33.78%、下降10.77%和下降36.41%。

  尽管整体来看,上市公司四季度业绩不容乐观;但若结合经济周期、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及行业周期,深入分析各行业的四季度预期,投资者可以感到"宽慰"。

  具体来看,较好代表着投资水平和消费能力的行业,如采掘、交运设备和运输、房地产、建筑建材和商业贸易等10个行业,四季度增长预期远好于整体预期(环比下降36.41%),如采掘行业仅环比下降0.27%、纺织服装环比下降8.9%、交通运输环比下降5.19%、房地产环比下降3.74%。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商业贸易行业则一改颓势,预计四季度环比增长5.6%,而其二、三季度分别为环比下降10.70%和下降24.56%;此外,公司业绩和股价表现在三季度均可圈可点的农林牧渔行业,随着肉类等产品价格的下降,CPI迎来拐点,预计四季度增速将环比下降30.16%,而其二、三季度的环比增速分别增长58.89%和增长56.53%。

  有市场观察人士就此表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变化透露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已在经济实际运行中有所体现;再综合CPI、PMI、就业、去库存化等经济重要指标来看,整体经济或将在明年初探底回升。

  历史进程表明,每一轮新的经济景气都是以新产业、新技术的崛起并通过结构调整而实现的,观察各行业的四季度预期,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四季度业绩预期正体现着这句话。

  总览各行业的四季度预期,除了消费领域的回暖,另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虽然23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三个行业预计四季度环比增长,而其中除了商业贸易行业5.6%,代表着七大战略新兴行业之"新兴信息产业"的信息服务和信息设备行业,分别预计四季度环比增长75%和47.77%(三季度分别为环比下降1.22%和下降12.13%),在今年诸多因素导致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始终保持着远高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并将迎来爆发性增长。与此相呼应的是,信息大行业也是先知先觉的机构在三季度大幅加仓的重点行业。(上证 赵晓琳)

  97%中小板公司实现盈利 机构"结伴"收集筹码

  中小板上市公司通常被认为成长性优良,业绩增速也领先于主板和创业板。依据上证报资讯显示,截至10月30日,共有621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公布了2011年度三季报,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728.8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34.66亿元增长14.84%,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621家公司平均每家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盈利1.17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02亿元。

  602家实现盈利

  49家净利润翻番

  统计数据显示,621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共有60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接近97%,446家公司实现业绩同比上涨,占比达71.82%。其中业绩同比增长超过100%的公司共有49家,业绩同比增长超过50%的公司共有133家,分别占比7.89%和21.42%。

  美欣达1至9月净利润同比增长3787.73%,成为业绩涨幅最为迅猛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奥达纺织土地使用权收储获得大量补偿金额;补偿款在报告期内确认,因此产生的大量非经常性损益。

  依据每股收益来看,佰利联、洋河股份和东方园林分别为4.32元、3.24元和2.29元占据前三席。其中,佰利联为无机精细化工企业,洋河股份为制酒行业,东方园林所属园林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受紧缩的金融环境影响,今年中小板公司财务费用出现普遍性的增长;共计299家公司前三季度累计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

  股东进出频繁

  机构"结伴"入驻

  除去2011年三季度实现上市的中小板公司之外,共有356家公司股东总户数较6月底有所减少。其中,股东总户数缩水50%以上的公司共有3家,分别是豪迈科技海能达索菲亚,其筹码锁定程度较6月底大幅加强。

  豪迈科技三季度末的股东总户数为6275户,较6月底的20393户大幅降低。三季度末豪迈科技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均被机构占据;其中有7家公募基金、2家社保和1家险资。银华基金旗下银华优质增长和银华富裕主题分别以424.95万股和334.83万股的持股数占据第一大和第二大流通股股东的席位。值得注意的是,银华基金并未在豪迈科技网下配售时获得配额,其所持所有股份均为二级市场收集。除银华基金之外,海富通、华安、泰达、信诚等基金都有驻扎豪迈科技。

  另外有三家公司筹码集中度较6月底更为松散;它们是彩虹精化中南重工凯撒股份

  受"巨额订单"事件影响,彩虹精化筹码越发分散;从6月末12319户的股东总户数增加至9月末的28748户。因其巨额订单悉数取消,股价在复牌后一路暴跌缩水近半,继大量机构在其停牌前"出逃"之后,唯一留守的机构上海证券也于三季度无奈撤离;三季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的所有新进股东均为自然人。(上证 魏梦杰)

  上市房企净利环比降三成 "冰点"估值博弈政策微调预期

  险象环生处,拨云见日时。预期中的地产业经营拐点在三季度果然显露端倪上市房企业绩同比增速放缓至14%、环比更大降29.36%;现金流日趋紧张,存货积压,销售迟滞。再从各地降价促销后风起云涌的"退房潮"等事件,亦均可侧面提供佐证。然而,对资本市场而言,最坏预期的逐步兑现,往往意味着最好光景的渐次揭幕已处估值"冰点"的A股房企板块,会否因若隐若现的政策微调预期而陡现曙光?

  据记者统计,截至10月29日,两市已有131家上市房企(申万分类)公布三季报,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两项核心指标上,前三季度同比增速放缓,第三季度环比大幅下降,其中净利润下降近三成。

  明细来看,前三季度131家A股上市房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92亿元,同比增长14.4%;合计实现净利润263.8亿元,同比增长14.31%。

  同时,131家A股上市房企第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99.58亿元,环比下降8.15%;合计实现净利润73.19亿元,环比下降29.36%。其中,净利润环比下降的公司共77家,占比达58.7%。万科招商地产金地集团等一线房企三季度业绩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细化到微观个体,三季度业绩持续下滑的房企以宜华地产国兴地产天业股份等中小型开发商为主,但也不乏金地集团、华侨城滨江集团等大型房企。

  以金地集团为例,三季度单季业绩同比下滑98%,与二季度的同比增长400%相比明显恶化。主要原因来自销售下降,金地集团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而三季度同比下降20%。

  更值得注意的是,从2010年诸季财报逐步显示出的经营性现金流由正转负趋势在今年三季度进一步扩大,折射出房企经营环境恶化,资金链深度承压。

  三季报披露,131家房企经营性现金流为-632.5亿元,去年同期为-543.58亿元,同比降幅为16.37%,环比降幅为19.31%。

  明细来看,131家房企中,80家房企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65家房企同比出现下降。同时,上市房企手中所持的货币资金规模罕见出现降低,为1806.9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862.6亿元,同比降幅为3%。

  再从存货指标来看,131家房企三季度末存货达983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788亿大增44.93%;同时,131家房企今年6月底存货为8759亿,第三季度环比增幅也达12.31%。存货积压迹象明显。

  对应上述数据,来自中原地产等多家中介机构的调研显示,富力、保利、万科等标杆房企今年下半年以来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价促销,近七成一线房企前三季度未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的75%。

  资本市场历来领先实体经济的趋势变化。若说2011年三季度末的上市房企已陷经营拐点,或也可预言A股地产股估值将现上升拐点。

  一方面,地产股估值已处2008年以来最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显示,一线公司目前估值和股价已反映房价下降35%、销量下降55%的预期。一线公司2012年的业绩锁定性比2008年高(2008年业绩锁定20%,2012年业绩锁定65%),且现在7-8倍的PE估值普遍低于2008年最底部,PB估值低于或等于最底部,RNAV估值和最底部相当。

  另一方面,随着通胀与房价呈现回落趋势,国家宏观紧缩政策也出现微调预期,无论在资金面,抑或在行业调控上。且一旦中央与地方在调控政策微调上达成一致,地产股价或将走出底部。如日前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表示,待各城市住房信息联网系统建立后,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样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上证 郭成林)

  ST一族"冰火两重天" 九公司或面临三连亏"生死考"

  根据交易规则,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随着三季报披露落下帷幕,在全年业绩大局初定的情况下,一些极可能连续三年亏损的ST公司浮出水面,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将面临"生死"考验。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2009、2010年连续两年亏损的28家ST公司中,截至10月30日已有15家在今年前三季度盈利,暂时摆脱了暂停上市的风险。其中,扣除4家已暂停上市的ST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的ST公司仍然有9家。如果这9家公司第四季度仍无法"扭转乾坤",就将直接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在这9家ST公司中,*ST金顶*ST太化亏损最为严重,亏损金额都在1亿元以上,其中*ST金顶亏损2.07亿元;*ST轻骑*ST昌九的亏损额也在5000万元以上;*ST建通*ST吉药等5家公司亏损金额则在1000万元以内,尚有在第四季度通过自身努力扭亏为盈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ST中达、*ST昌九已预测2011年全年将续亏,如果年内无法通过重组实现盈利,均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不过,这两家公司近半年来股价走势强劲,远远强于大盘。支撑两家公司股价的正是重组预期。

  *ST轻骑今年前三季度亏损,但几经波折后,公司的重组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背靠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ST轻骑应该说已经摆脱了暂停上市的风险。

  在重组道路上最为悲情的当属*ST通葡和*ST吉药。截至目前,*ST通葡多次重组都以失败告终。

  背靠地方国资委的*ST松辽、*ST太化似乎对重组并不太着急。ST松辽更换大股东后,亏损程度大大减弱,今年前三季度仅亏损273万元。如果第四季度公司扭亏为盈,2011年实现盈利暂度危机之后,后续重组的时间十分充裕。

  *ST太化的情形则没有*ST松辽那么从容,2009、2010年两年均亏损2亿元以上,今年前三季度依然亏损1.26亿元。

  连续两个年度亏损的*ST建通,其原控股股东北京卷石置业已将5005万股股份全部过户给廊坊市国土土地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仅亏损117.63万元,看来扭亏的难度并不大。

  分析人士称,目前留给那些ST公司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突击重组已经变得不太现实。而且,近年来在IPO持续加速的情况下,优质资产上市渠道畅通,加上证监会颁布的并购重组新规自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借壳标准提高后几乎与IPO相同,借壳上市不再是"一步登天"的捷径。由此,ST公司通过借壳重组改善盈利能力的难度大大增加。不过,不排除上市公司通过政府补贴、变卖资产等非经常性损益的手段,实现报表上的突击盈利,从而暂时渡过危机。(上证 宋元东)

  基金最青睐三行业 "先知先觉"潜伏文化传媒板块

  A股上市公司2011年三季报披露工作今日完毕,其中最新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往往成为投资者一窥机构动向的最佳信息源。从上证报资讯的统计情况来看,今年三季度,按申万行业分类,信息服务、电子元器件和有色金属是基金建仓或增持面最广的三大板块。

  记者根据上证报资讯截至10月29日的相关数据,对机构在三季度建仓或增持的个股进行了全面梳理,统计结果显示,在信息服务行业已披露三季报的121家上市公司中,获得基金增持或新进的公司有62家之多,成为市场上获基金买入面最广的板块。从其细分行业来看,传媒板块和软件板块成为基金主要的买入对象,涉及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三网融合等最近炙手可热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受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相关决议的刺激,近期文化传媒类个股迎来一波凌厉涨势,而基金在三季度即已全面杀入,凭借其灵敏的"嗅觉"占得先机。其中,华谊兄弟成为这个板块中在三季度被基金增持股数最多的上市公司,以基金整体衡量,其持股规模从二季度末的3133万股飙升至三季度末的6217万股,增持比例接近一倍。如,在半年报中还不见身影的景顺长城和华宝兴业旗下产品在三季度成为基金增持该股的主力,前者旗下两只基金内需增长与内需增长贰号至三季度末已分别持有512万股与807万股,合计增持规模超过1300万股,而华宝兴业也在三季度末共持有971万股,成为其第四大流通股东。此外,中视传媒中南传媒乐视网等也是基金在三季度增持幅度较大的公司,而数码视讯省广股份光线传媒等则成为机构建仓的主要标的。

  相比于基金对传媒板块的"先知先觉",软件类个股在三季度获增持则完全在意料之中。超图软件拓尔思立思辰等个股均在三季度获得基金较大幅度的增持。比较典型的是今年六月份上市的拓尔思,其在二季度末仅有银华基金一家"捧场",但至三季度末则又有6家机构跻身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电子元器件是另一个在三季度获基金大举买入的板块。数据显示,在该行业112家已披露三季报的上市公司中,有60家在期间内获得基金的增持或建仓,占比亦超过50%。其中,触摸屏和连接器等细分行业的相关个股获得增持的比例较高。如,因中低端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增而颇被分析师看好的超声电子,其中的机构股东在三季度"大换班",4家退出,5家新进,而基金的整体持股规模则由二季度末的2892万股上升至三季度末的4499万股,基金的整体增持幅度超过50%。

  此外,有色金属也是在三季度得到基金买入较多的板块。根据上证报资讯的统计,基金在三季度新进/买入该板块77家上市公司中的35家,占比达45.45%,其中最为"抢手"的要数黄金概念类个股。今年7-8月份黄金价格大幅上扬,带动A股市场上黄金类个股走强,其中增持幅度最大的要数紫金矿业。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对该股的仓位由二季度末的7348万股上升至三季度末的2.3亿股,除原有的2只指数基金在期间大幅增持外,另有2只基金在三季度新进,合计持股逾1.1亿股。(上证 施浩)

  航运、火电板块 "抢镜"亏损榜

  巨亏再也不是ST族的专利。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0月30日,前三季度上市公司亏损最为严重的板块是航运和火电。

  在亏损前十名中,有4家航运公司,包括中国远洋中海集运长航油运长航凤凰,前三季度分别亏损47.76亿元、15.82亿元、5.38亿元和4.39亿元。其中,中国远洋为两市中亏损最多的公司,并预计2011年全年业绩亏损;中海集运、长航油运分列第三、第五位。

  按申万行业分类,航运股共有13个,除去主要从事客运的亚通股份海峡股份,共有11个公司从事货物运输。除中海海盛中昌海运尚未发布三季报外,已发布季报的公司中有5家亏损,占比将近一半。中国远洋称,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特别是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形势严峻,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到较大的冲击。去年同期中国远洋净利润为67.6亿元。

  今年上半年,海运行业迎来两年来最为低迷的时刻。正如中国远洋在当时半年报中所说,上半年干散货运输市场再次陷入低谷,成为近两年来走势最为低迷的时期,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平均值为1372点,比去年同期下跌了56.7%。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9月份才有所突破。10月初,BDI年内首次突破2000点,但这种突破是否有持续性,还需要观望。有券商认为,四季度是全球干散货运输市场的传统旺季,BDI指数有望维持高位震荡的格局。

  这些年一直在亏损线上挣扎的火电行业前三季度业绩同样难看。华银电力漳泽电力长源电力华电能源位列亏损前十位,分别亏损5.9亿、5.4亿、4.45亿和4亿元。上述四家企业分别属于四大电力央企大唐集团、中电投集团、国电集团和华电集团,背靠"大树"仍然亏损严重。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0月30日,39家火电热电上市公司中,除3家未发布业绩外,其余36家中亏损的有13家,占三分之一;每股收益超过0.1元的仅15家公司。

  火电行业亏损与上游煤炭价格上涨但电价不能同步上涨有关。今年以来,煤价一直呈现小步上涨的格局,以发热量5000大卡的山西大混为例,其价格由年初的695元/吨渐渐上涨至上周的760元/吨。煤价随行就市,电价却实行政府审批,煤电定价体制影响了电力行业的正常经营。

  粘胶短纤行业的大起大落同样值得关注。ST海龙澳洋科技吉林化纤列入亏损前30位,其中ST海龙、澳洋科技分别以5.2亿元和4亿元,位列亏损榜第七位和第十一位。

  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是纱线的三种主要原料。由于棉花逐年减产,棉花价格自2009年底以来突破前期每吨15000的高点,大幅攀升至2010年底的接近30000元/吨的高位,替代品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价格随之水涨船高。但进入2011年棉价迅速跌至每吨19000元,粘胶短纤在产能扩张过快和需求下滑等多重打压下,2011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全面亏损,行业龙头直至最近才从亏损状态逐渐转为微利。

  棉价大涨大跌,产业链上下游经营困难加大。前三季度,新农开发亏损1.82亿元,华芳纺织亏损1.1亿元,新赛股份亏损7408万元,ST德棉亏损4826万元。

  同样是纺织原料行业,上游PTA的日子仍然过得不错。恒逸石化净赚18.6亿元,荣盛石化赚15亿,桐昆股份赚9.38亿元。不过,今年以来,PTA价格也巨幅震荡,已从最高时超过12000元/吨跌至前几天的最低8466元/吨,行业赢利或已过最高峰。

  ST族亏损则是老生常谈。在前100位亏损企业中,ST公司占31席,占比超过30%。在193家ST公司中,已公布三季报的有182家,其中亏损84家,占比45%。

  上市公司三季报:19家*ST保壳大戏启幕

  截至10月29日,两市共有2132家可比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报数据,从整体盈利来看,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整体盈利4542.07亿元,环比二季度时的4849.72亿元,略微下行6.34%。如果剔除银行、金融类股的话,2018家可比上市公司共计在第三季度盈利2119.14亿元,环比前一个季度降低8.9%。

  从数量上来说,第三季度盈利好于第二季度的上市公司也占较少的比例,在前述2018家上市公司中,第三季度业绩环比第二季度有所提升的仅759家,占比为37.61%。

  有一批公司在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将格外引人注目*ST公司。在63家已披露三季报的*ST公司中,有29家已经在前三季实现盈利。在前三季亏损的34家*ST公司中尚有19家公司仍在交易。其中亏损额最高的*ST金顶(600678)前三季累计亏损2.07亿元,而亏损额最少的*ST建通(600149)前三季度的累计亏损额不过117.63万元。

  上述公司中,包括*ST金顶、*ST太化(600281)、*ST力阳(600885)在内的多家公司均已进入重组流程。在今年最后两个月中,这些有望"起死回生"的*ST公司又将上演扭亏保壳的大戏。(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