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新如沛胶囊的功效:领导技巧二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6:50:12
       领导者身居高位,手握重权,容易在下属及群众面前说话嗓门大、办事调子高,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派头。殊不知,这正犯了仕途之大忌,容易导致下属和同事的不满,影响自己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最后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做事宜低调

    谨言慎行,踏实稳重,不哗众取宠;打好基础,抓住时机,拿实绩来服众。这实际上是从政者生存和发展的奥秘所在。在政坛,领导干部被标新立异、恶意中伤和新闻曝光所左右,是常见的事情。因此,作为有政治阅历和经验的人,在从政和岗位变动之初,尤要老老实实地坐在后排,不急不躁,稳妥进取。这种做法和那些喜欢出头露面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在获取民众和同事支持的同时,也容易在权威的评论家那里赢得信誉,吸引更多媒体和群众的关注,使得各种对其有利的言论纷至沓来。当领导必须注重对根基的培植,清楚打好基础、赢得民众和同僚支持的重要性。不要靠背景成名,不要凭关系做事,而要从最底层做起,建立起稳固的群众根基,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用自己的行动征服社会大众,在为人民谋事做贡献的同时,为自己创造各种各样的进取机会。应该注重时机的选择,但不应奢望自己有连升三级的鸿运,而要惯于以按部就班的方式来谋取职位和面对机遇。
    然而,现实中,我们常见领导干部中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倾向:狂妄自大,哗众取宠,善吹善擂,鄙夷他人。有的领导者常常把自己摆在“王者至尊”的位子上,自高自大,不可一世,以为普天下皆庸碌,独其一人是俊杰。也有的领导者为取悦他人,不惜态媚言谀,摧眉折腰,以博得他人的好感和拥戴。还有的领导者为打造自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以脱离事实的夸张方式或手段,把自己宣扬到九霄云外,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行。这种领导者以自己为尊为主,而以他人为卑为辅,动辄拿出领导、“主子”的威风与气派来,高高在上,远离社会群体。这样的领导,发展下去,势必伸手与党讨价还价,对群众作威作福,最终会被人民群众唾弃。
    其实,领导者应当以什么样的形象处世,这既是一个政治方法问题,又是一个公共关系问题。说其是政治方法问题,是指在处世谋政之中,领导者应用一系列手段来创造时势,把握时机,既不败名,又能成事,既给人一种敦厚宽宏之感,又能在大事上把握时机,从而为自己成就事业奠定基础。说其是公共关系问题,是指领导者要对仕途之中的“形象”二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如何树立形象这个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实证明,成功者的成功之路不是依靠哗众取宠和抛头露面来铺就的,而是依靠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同事的尊重体贴来获得的。所以,有时公关形象问题至关重要,涉及如何得到他人尊重、舆论支持、社会肯定、大众欢迎等问题,而这又正是领导者成功处世的重要因素。
    当然,谦虚敛行固然重要,但掌握时机,主动出击,给人以积极的新面目,无疑也是成功处世的法宝。我们强调领导者要敦厚宽宏,谨言慎行,并不是说要一味退避谦让,甚至错过大好时机。因此,领导者要辩证地学习和运用这一公关原理,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地学习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使之为自己的处世谋政服务。


        要善于示弱


    领导者是强者,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强者行使权力,要取得理想效果,却不一定非要靠强悍。有时善于示弱,在那些吃软不吃硬的下属那里,是很管用的。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名女皇帝。她临政之初,面对刚直不阿的大臣,避开与其当面辩论、直接冲突的做法,巧妙地运用示弱之术,展示了其高明的政治艺术。
    在我国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君权、神权、家权、夫权并重,女人是没有任何权力与地位的。武则天以一女子之身代病重的高宗处理朝纲,这自然引起了当时许多大臣的强烈不满。以中书令上官仪为首的官员欲联名上陈表集体罢朝,对武则天构成威胁。在唐朝,科举制度完备,四书五经之道盛行,许多步入仕途的官员深受其影响,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与武则天对立的就是这些学识渊博、尊古不化之人,他们决不会允许一位荆钗坐在高堂之上对自己指手画脚的。面对这些思想已为封建等级制度所浸透的大臣们,武则天深知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是不会有什么好处的。那么怎么办呢?她先从摸清上官仪的性格做起。上官仪的性格正直而刚强,这是他的最大优点,但同时也导致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吃软不吃硬。针对这种性格特点,若对其采用阴狠高压之术只会适得其反。于是武氏以另一种面目出现:先是亲访上官仪所在的中书令府,表示对其恩宠,使其受宠若惊,强硬的心理防线开始动摇。接着,武氏又投其所好,从诗词歌赋方面向上官仪显示自己的才能,一首“开箱验取石榴裙”,既言辞顺畅,又用双关的语气告诉上官仪,自己的才能是堪配执掌国政的。以此作铺垫,言及正题,使上官仪在心理上再次动摇。武则天在与正直而又刚硬的上官仪的辩论中,一反咄咄逼人、心狠手辣之常态,代之以自怨自艾、心力交瘁之口吻,如泣如诉,如悲如怨。上官仪在武则天的软攻下又退步了,最后终于做出了武则天所需要的承诺。武则天深知“水能穿石”、“柔能克刚”之术,她用柔术达到了她最终的目的,为其以后统治江山铺平了道路。
    领导者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必须注意了解对方的性格、兴趣,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投其所好。许多领导,当他们面临众人的反对或排斥时,当其想法与众人的意见相左时,习惯于采用高压政策、大棒政策,以为凭此就可以取得一致的认同,就可以消灭反对者的呼声。面对刚直不阿、态度强硬之人,许多领导者想到的第一个概念,常常是如何去制服他们,而不是如何用最委婉的手段从心灵的最深处去征服他们。领导者常常忽略了怀柔手段的重要性,以为高压之下无人敢不顺从。殊不知,领导者越是强硬,往往越能激起对方强烈的反感、敌对和排斥抵触情绪。这样,领导者不但原有的目的难以达到,还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因此,领导者必须注意避免这种错误倾向,学会以迂回、柔顺的领导手段来征服大众,达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其实,人的性格是形形色色的,其中有许多人属于固执坚定、刚直不阿的类型。他们能面对惨烈的人生,能面对强硬的压服,却经不住温柔委婉,听不得娓娓道来;他们能在强权者面前积极抗争,坚持到底,却做不到在柔弱者面前硬下心肠、铁面无私。也就是说,柔弱者往往能拨动他们心灵最深处的惜柔怜弱之弦,能最大限度地感化他们,使其心理防线崩溃。许多用高压政策、强硬手段征服不了的人,若领导者能改变一下方式,以温和、柔顺的态度与他们推心置腹地商榷交谈,反而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平日常常谈到水滴石穿,就是这种以水之柔克石之刚的艺术所在。领导者不一定凡事都要板起面孔,更不一定非得用强权才能制服众人。他们完全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以真情流露、恳请赞同的方式,来达到前者达不到的目的,获得前者所不能获得的成功。
    我们提出领导者要学会以柔克刚,必要时要善于向下级示弱,并不是说领导者就可以凡事一味妥协,也不是说柔弱之术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诚然,有时用柔术的确能够达到用强硬之术所达不到的效果,但如果领导者长年累月一贯如此,就会给下属造成一种心理定式,认为自己的领导是软弱无能之人。长此以往,领导者就会在下属面前失去自己的威信和尊严,领导的严肃性、指挥性、强制性和权威性也会一扫而光。所以,柔弱之术固然重要,刚强之道也不可少。领导者要学会用辩证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公关对象和具体环境背景,采用综合的领导公关手段,发挥自己的领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