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t470p 知乎:研究性学习引入中学化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9:21:27
作者:严志芳 来源:福州格致中学化学组 点击: 1117 次 评论: 0 条-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环境保护》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二氧化硫、酸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分析,这是一节很好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借此机会可推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还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此外,从这节课本身来说是一个发展型课题。它的知识内容可发展,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初三教材中“二氧化碳”一节介绍了温室效应;高一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农药对环境的破坏;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和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等。因此,本节的教学内容对环境保护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生角度上说,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破坏环境的有关知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涉及的活动形式较新,为了搞好教学,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2.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3.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5.环境污染的形成、危害及防治包含有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知识间的联系。6、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使学生溶入社会、关注社会,充分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意识和责任感,积极投身环保事业。二、设计理念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将本节课设计成一节研究性学习的汇报课。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题化,确定系列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课内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展示。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小组汇报→网上浏览、讨论。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整个过程采用“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因为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分配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既要给学生一定选择合作伙伴的自由权,使他们感受到尊重与信任,又要根据课题内容、学生的性格、知识、能力、特长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的原则,做到均衡。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全组同学的密切配合,例如哪些同学收集资料、哪些同学整理资料,如何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学生成果的展示就是各小组在探究----合作过程中综合素质的体现。【课堂实录】 一、情景设置,导入教学【教学片断一】配上美丽的风景图片和背景音乐,同时屏幕上打出字幕:走在阳光里,呼吸青草的芳香,听鸟儿欢快地歌唱;漫步大海边,看潮水涨落,天水相接海天阔……(教师有意引导学生一起描绘这幅景象,引入情境。)师:这就是美好的环境带给我们的一种享受。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清水不再清,花儿不再艳,天空失去了云彩,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师:在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带着问题对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空气、水和土壤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亲身调查和研究,同学们对环境保护这个问题有不少的认识和感想。下面我们就各研究小组的代表代表他们小组来给大家汇报他们调查研究的情况。通过在课堂上的汇报交流,来共同学习《环境保护》这节课。二、“探究-合作”,开展教学【教学片断二】(打开网页,展示)酸雨调查小组代表:顾名思义,酸雨就是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酸雨调查小组代表:酸雨的现成----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二氧化硫(SO2)及氮的氧化物(NOX)是酸雨的主要成因。看看我们的调查实践,这是我们小组在福州市区下雨时测的数据。组员
 时间
 地点
 测量数据
 3小时后测量数据
 
王晓薇
 2004年3月1日19:35
 长乐北路晋安河附近
 PH为5.8
 PH为5.2
 
侯伟
 2004年2月24日21:27
 新店收费站附近
 PH为5.7
 PH为5.3
 
王少岚
 2004年2月24日21:10
 台江区十四桥附近 PH为5.8PH为5.3孙妍2004年2月24日21:15晋安区晋安河附近PH为5.7PH为5.3师:为什么你们收集到的雨水刚开始测出的pH与三小时后测出的数据不太一样呢?酸雨调查小组代表:就这一问题我们小组专门上网查阅资料,还请教老师,终于找到答案了。是因为空气中的SO2溶于H2O形成的H2SO3,被空气中的O2氧化,形成H2SO4,酸性增强,所以,测出的pH降低。师: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一定会找到答案的。生:那么,福州有没有酸雨呀?酸雨调查小组代表:据我们的调查,福州目前空气状况良好,没有酸雨污染。若pH小于5.6,则有可能是酸雨。从测出的数据,不难发现,我们正向pH小于5.6迈进呢!若不注意环境保护,那我们生活的城市就有可能变成同学们看到的情景了,就不会有我们这么美丽的格致校园啦!酸雨调查小组代表:我给同学们推荐了一种有利于开展环境保护的简单可行做法:用一只日光灯代替白炽灯,一年可以节省一桶油或318公斤煤,可以少产生900公斤二氧化碳和6.4公斤二氧化硫,结果也就减轻了温室效应、减少了酸雨。(臭氧层衰竭调查小组→温室效应调查小组→福州空气质量状况调查小组→福州水污染调查小组→餐桌污染调查小组)(略)学生自主讨论:我们身边的污染有哪些?如何利用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学生浏览相关网页,进行网上发言。)学生1:随手关闭水龙头;学生2:不用、少用一次性筷子;学生3:不乱扔废弃物;学生4:回收过期的作业作为草稿;在商场够物时,自备或少用塑料袋等。学生5:吃完口香糖后包好、放好;学生6: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办法:把一个塑料注满水,放入你家马桶的抽水桶。这样,每一次冲马桶的时候,你就可以节约这么一瓶水。这虽是举手之劳,但却可以节约下很多H2O学生7:让妈妈买无磷洗衣粉。学生8:每年种植3-5棵树……三、推荐论文,升华主题给学生推荐一篇优秀的小论文(包含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措施等),可以请一位表达较好的同学上来念。最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依照推荐的论文形式写一篇关于环境与化学的小论文或将在研究过程中的体会,用小论文形式表达出来。【专家点评】 李献文老师(福建教育学院生化系副教授):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把握的好,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题化,结合福州市区的环境状况,确立了六个子课题:酸雨、臭氧层衰竭、温室效应、福州空气质量状况、福州水污染、餐桌污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来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可做”,“有事能做”,“有事愿做”。是本节课的特色。它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杨上兴老师(福州教育学院化学科):本节课进行了大胆尝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化学课堂,值得学习和借鉴。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郑捷老师(福州格致中学):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把握得不错。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但在课时的安排上,一节45分钟的课时显的仓促,最好有两节连堂课,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研究的成果。许勋和老师(福州格致中学):由于本节是研究性学习的汇报课,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既不同于常规的教学,又不同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那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来引导、组织这节课,教师在其中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把这节课推向更高的层次,还需再探讨。【教学反思】 1、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只有依托教材,侧重课堂,研究性学习才能在中学教育中生根、开花、结果。否则只是“认认真真”走过场。而研究性学习走进化学课堂,则赋予了它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例如,在学习第六章第二节《二氧化硫》中介绍过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但学生印象不深,甚至一点印象都没有。但是,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自主上网查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不但知道了酸雨的形成原因,而且知道了酸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机理(这些是在高三《氧化还原反应》中才学到的)。再如,酸雨汇报小组、水污染调查小组还给同学们推荐了几种有利于开展环境保护的简单可行做法。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走进化学课堂教学起到的作用。2、确立研究性学习要立足课本、立足身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此次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我始料未及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所选课题都落脚于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去做,觉得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环境问题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上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特别是网络,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喜欢上网,通过网络来查阅、获取知识。将这种模式移入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新鲜,而且网页展示的都是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所以学习欲望也高。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人文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也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欣赏。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纷纷表示,这节课收获很大。3、作为此次活动的授课者,我同样有很大的收获。对于我来说,研究性学习不再只是教育部门高屋建瓴的文件,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操作的东西。它不仅有益于学生的成长,而且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在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不仅仅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更是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学生的合作者。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只不过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学习过程的控制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本文来源于 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931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