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限行的时间段:自由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8:05

自由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读《以自由看待发展》

 

自由被奉为神又被沦为魔,唯有在个人爱情的浪漫情调中,自由之神弹拨反抗的战歌。自由在中国政治领域中为什么跌宕起伏?都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

我们曾经为自由而战,我们也为自由而肩起沉重的十字架。直至21世纪的今天,“自由主义”在中国语境中还插着卖国贼的“标签”。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在获奖的第二年9月,出版了《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提出了“发展所要促进的就是自由”的视角。

200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任赜,于真的译本。我在一家私人书店买的是2009年第3次印刷的版本。16开本,22插页2,售价44元。价格不菲,值!说明书很受欢迎。出版社出版此书,有“那壶不开提那壶”的意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出版说明中说:“由于本套丛书所选著作距今时日较短,未经历史的充分淘洗,加之判断标准见仁见智,以及选择视野的局限,这项工作肯定难以尽如人意。”森的立论源于康德,时间短于中国翻泽传播,在中国能否立足,还有待仁智之士“自由观摩”。这段“举重若轻”的废话,只有中国出版社才会抄录列于开卷扉页,再次显示了,仁智文士在中国的地位。

在中国,“自由”作为个人意愿并不受谴责。作为“自由主义”就有抗上作乱之罪了。森在世纪之未为自由再次呐喊,引起海外的兴趣的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了自由,,对中国恰如其份地切中了时弊。

冷战结束之后,民主自由人权在全球热浪滚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为自由的发展而完善民主制度。中国在文革的“四大自由”后被迫改革开放,中国的传统信仰的崩盘,自由之争再次成为焦点。

森提出“广义与窄义”的自由的概念,把人权和民主推向了制度的完美境界。海外称誊而中国争论。说明对自由的理解,只能是“仁智者”見之,专制独裁者及其叭儿狗只会“狗眼看人低”。以题目上醒目“自由”二字,“国情派”是不会去读的!更不会称誉了。

这恰恰证明了反自由论者,不是科学发展观的同道人。这才是森写这本书的真实结论。

森的创新之处,是将发展的工具和手段与目的分开。切中了中国形而上学迷惑人的观念。他在导论开宗明义说:“本书论证,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

森认为,以人为中心,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自由。他说:“如果发展所要促进的就是自由,那么就有很强的理由来集中注意这一主导性目的,而不是某些特有的手段,或者某些特别选中的工具。”

中国国情论者却把发展看做是约束自由的治理。核心是对人的价值观的不同理解。中西文化之争实质上就是关于“人”之争。森是西方学者,对人性的理解与中国国情论者大相径庭,这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点上不弄清楚,任何世界学术名著都会被“参考边缘化”了。

如何评定人的价值历来是中西文化的焦点。森从自由的境界入门,论证了人的最高价值标准和信息基础,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差别的难题。他把自由作为发展的目的也是重要的手段,确定民主和参与式的治理为政治组织的最好模式。使自由和人权的观念成为21世纪流行语言的一部分。

他在序言中写道:“重要的是同时承认个人自由的中心地位和影响个人自由的程度和范围的社会因素的力量。为了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社会的承诺。这就是本书试图探讨和考察的基本思想。”

中国近代史上为反对专制而产生了很多政党。任何一党都在党纲上大书为自由而奋斗。但一旦掌权之后,自由就“党性化”了。

读了森写的这本书,你就会明白农业社会与商业社会的唯一区别就是自由的特权化和平民化。商业社会开拓的广阔空间促进个人的自由发展,约束富人和穷人的自由,无论以什么样的道德借口,都会加剧贫富差距和矛盾。

当森在199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印度报纸津津乐道这一段隹话:印度的第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名字出自印度的、也是亚洲的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泰戈尔。

“阿马蒂亚”(另一个世界)蕴涵着智力的或想像的未来世界。但愿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能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因为中国人是遭受了五千年压迫的失去自由的国情中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