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计划方案:认知不协调对我们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01:21

认知不协调,是一个心理学上比较重要的理论,但却殊为普通人所了解。其实这个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现实的心理活动,而且可以有效地应用在教育及咨询上。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创始人费斯汀格认为,人们为了自己内心平静与和谐,常于认识中去寻求一致性,但是不协调作为认知关系中的一种,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不和谐;而心理上的不和谐对于个人构造自己内心世界是有影响和效力的,所以常常推动人们去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去根除一切搅扰。

 

如果我们的认知出现了不协调,例如我们自认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但是却做了一件违法乱纪的事情,这时我们心理就会很不舒服,要是这种不舒服一直持续下去,我们就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当出现这种不协调时,我们会想方设法去减少不协调,并达到认知一致的目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如认为我并不见得多么高尚,那么做了坏事也就无所谓了;或者是我们转而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就像有些杀人犯认为自己在为民除害一样。

 

当然,当不协调出现时,我们除了按照上述方法减少之外,也有可能选择逃避,既可能是避而不思,也有可能远离那些可能使这种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因素和信息因素。当一个人在某一对象前违背了做人诚信的这一原则后,那或者会在以后的日子中减少与这人的接触,以免引发不协调感。有时候,如果生活中有人刻意与我们保持距离,那么其中一种可能就是他与我们接触时会引发其认知的不协调。我们头脑中最容易出现认知不协调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是我们个体对环境、他人及自身行为的看法、信念、知识和态度。这一点和贝克提出的认知疗法有相通之处。

 

在解决认知不协调的问题上,费斯汀格提出了三种途径:(1)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比如,“知道吸烟有危害”而“每天还在吸烟”的人,把烟戒掉。这样,两个认知元素便协调起来。(2)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如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聪明”,而期终考试时“两门功课不及格”的人,改变对自己原先的评价,认知到自己不过是个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学生,这样认知达到协调。(3)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的状况。如为了缓解吸烟问题上出现的认知不协调和心理紧张,可以寻找有关吸烟不会致癌,甚至反而对身体有些益处的事例知识。

 

这里有两个关于认知不协调的解决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说浪费水、电的居民,在先前签下承诺书保证自己节约用水用电后,其使用量会显著减少,因为他们原有行为和承诺保证二者出现矛盾,居民通过改变原有行为的方式,来协调认知;第二个例子是说班级选举,张三和李四均为候选人,当他们作完各自竞选发言之后,你要选择支持其中一个,并投他一票,当投完票后,你可能觉得你支持的候选人张三就是最佳候选人,最有可能赢得选举,因为你的行为即投票需要和你的认知保持一致,否则将产生不协调感,为了避免这种感受,在你行为后,认知也更加向行为的导向靠拢。

 

应用认知不协调的理论,我们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像在采用认知行为技术的心理辅导中,我们得出来访者的错误信念后,并不会直接告诉他,他的想法是错的,如他认为“人们会时刻关注我的行为”,而是让他在生活中去验证这一想法,看看是否其他人真的在时刻关注着他,当然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由此他就产生了认知不协调,就只能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良认知,实现认知的协调了。当然,这个理论也可以用于教学等其它改变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