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命女人带什么水晶好:舞蹈与儿童右脑智力开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6:01

舞蹈与儿童右脑智力开发

 

(原载1995年度天津市舞蹈家协会、天津市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管窥集》。刊登在200012月《天津音乐舞蹈论文集》)

 

我国现代家庭结构的“4、2、1模式”,注定了家庭与社会的关注焦点往往是优先集中在孩子们的身上。教育培养出一个聪明、伶俐、健康、美丽的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与社会的希望。为了对孩子们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训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表现出一种不遣余力的慷慨精神,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被毫不吝啬地赋予孩子。但是实际的教育效果却并不如意,因为我们现阶段通行的教育方法还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法上。儿童在此教学方式中处在十足的被动地位,而由此产生的情绪抑制因素,更成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心理障碍。那么有没有既受儿童喜爱,有易于儿童接受,同时又能起到提高儿童智商,增强他们各种活动能力的教育形式呢?当然有,这就是“舞蹈”,是科学的舞蹈训练方法。

讲到儿童智力开发不能不运用当代智力开发的最新理论成果,即“右脑的使用与开发”。在我们学习与实践这一理论成果的过程中,发现儿童舞蹈活动,与右脑智力开发理论的实际操作内容与成果,有着惊人的密切联系和相同之处。在这里我们不妨运用右脑智力开发理论,与儿童舞蹈活动的目的性做一比较,以此证明儿童舞蹈活动,对儿童右脑智力开发的巨大作用和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

人体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左右脑具有鲜明的功能性差异,也就是说左右脑有着明确的分工。左脑具有人体的基本能力系统和语言中枢系统,有概念解析与理性思维系统,而右脑则是感觉的领域,具有直觉的、创造性的功能,其基本能力有:A、类别认识能力。B、图形认识能力。C、空间认识能力。D、绘画认识能力。E、形象认识能力。仅从这简单的归纳中我们即能看到“右脑的功能决定着人的智力优劣和能力的强弱”(《儿童右脑智力开发》日本·品川嘉也著)。通常我们讲的右脑智力开发,也正是指的以上诸种认识能力的开发,并由此达到提高儿童观察力、判断力、独创力、自主力,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儿童舞蹈活动正是实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综合能力训练方法,下面就分别加以简单论述。

1类别认识能力与观察、判断、反应能力的训练

舞蹈活动对儿童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与反应、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效果,这就是类别认识能力与动作记忆搜索——在大脑中描绘形象、从细微处察觉整体的训练。

类别认识能力也称辨认能力。在儿童的集体舞蹈(游戏)活动中有着最起码的规则,即与他人保持协调与平衡。舞蹈时儿童的主导情绪往往处在一种极端亢奋的状态之中,此种状态在舞蹈基本动作形态和节奏的限定下,表现为一种复合刺激信号,因此具有较强的脑活化刺激作用。也就是说无论在舞蹈训练、小品学习,还是在集体游戏活动过程中,由于节奏的限定,儿童必须要在很短的规定时间内,努力从记忆中搜索曾经学习过的、相应的动作形态,或者依靠视觉观察,从其他儿童的“微动”动作或意向提示性动作等运动趋势中,迅速捕捉并分析出手、足运动路线及其动作形态造型。同时他还必须努力调整自己运动速度与幅度,以求得舞蹈动作的整齐划一。

这种动作和形象的记忆、搜索功能和瞬间识别功能,正是右脑图象感受部位的功能,舞蹈的学习与演练向大脑提供了一个反复的、连锁的刺激信号,从而达到激活右脑的目的。在实际的儿童舞蹈教学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初学与先学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从模拟动作的准确性,到把握节奏的确切性;从理解教学语言,到迅速做出相应的动态反映等,均不是可以于数日之内见到效果,而必须是经过一个相当的训练过程。过去我们仅仅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简单的,对舞蹈动作的熟悉过程,而如今我们认识到这个过程实际上正是对右脑图形感受部位的激活过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儿童舞蹈训练的目的性看作是对儿童观察、判断、应变能力的训练,看作是对儿童基本素质能力——果断、迅速、准确、机敏等的培养。

2图形认识能力与判断、发现能力的训练

舞蹈活动对儿童判断与发现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效果,这就是舞蹈活动对儿童图形认识能力,及确立“心目中的坐标”——循着无形的路线作有规则的运动的训练。

所谓图形认识能力,含有将抽象的语言和概念在大脑中作为一张图形来把握的涵义。在儿童(特别是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中,我们感到最困难的往往是队形变换。这是因为低幼儿童期的大脑中尚未建立起图形意识,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沿着看不见的规定线路前进,他们还没有建立起空间参照物的概念,还只会沿着地上的白线或圆圈、圆点走动,因此他们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双脚是否还踩着那条“会跑的线”。

舞蹈正是要教会儿童抬起头来,去寻找方向和参照物,并在自己与参照物中间画出一条看不见、摸不到的线,而又能够沿着这条线准确的到达目的地。另外,当在训练时听到直进、后退、大、小圆圈、三角形、对角线、之字形等这样一些抽象的语言概念时,能够在头脑中立刻活化为一种图形,并可迅速确定自己在这个图形中间的位置。在这个意义上讲,儿童舞蹈活动正是培养他们认真、细致、敏锐的观察和发现力;培养他们运用形象思维方式,在空中将点连接成线与图案。这种能力在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空间认识能力与自我意识、自主能力的训练

舞蹈活动对儿童自我感觉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培养与确立,是通过他们在舞蹈中对空间认识能力的训练——即对点、线、面到立体空间和方位训练的认识过程来实现的。

谁也不会否认空间感觉能力对人类生存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作为个体的人总要与身边的一切——运动的与非运动的物质发生关系,这种关系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命安全,例如人与运动中的汽车,所以说准确的空间认识能力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随着空间认识能力的增长,时间概念即会逐步形成,组成复合的时空概念,这种对复合的时空距离的认识和意识,经大脑的作用直接控制、约束着人的运动幅度和运动速度。这就是我们欲运用舞蹈训练,开发儿童智能和潜在能力所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儿童在初学舞蹈时往往会出现抢拍、冒进、相碰相撞等现象,在行进过程中又会表现出速度失控和间距混乱现象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儿童的生理机能尚未成熟,肌肉的控制能力还十分柔弱,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还没能建立起时空感觉,还不具备把握时空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欠缺表现在群体为混乱,表现在个人为转向(即迷失方向)。例如我们在组织儿童(特别是幼儿)排队时,经常会看到一种相同的景象,就是“挤”,你挤着我,我挤着你,更有甚者,当老师大喊“排好队”时,他们却彼此越来越紧地抱做一团,而当喊到向左转或向右转的时候,恐怕当老师的就要亲自挨个地拨拉了。此种情景如在自然状态下,一般要到学龄期才开始逐渐消退,而在儿童舞蹈活动中,三至五岁的幼儿只要经过两到三个月的训练即可基本掌握简单的队形变化、位置互换、方向变换,并可基本满足儿童舞台舞蹈艺术上的要求。这在客观上标志着儿童时空概念的基本确立和实际的运用与操作能力的提高。

在舞蹈训练活动中,儿童对空间的认识过程最早表现为自我领域的划定,即“这个地方是我的,你们离我远一点,不要挤我”等等。这就是儿童自我意识中,对彼此空间距离与位置的控制与调整。在这一调控过程中,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觉醒状态,在这里他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洞察事物彼此间关系(距离、速度、幅度等)的能力和保持基本平衡的能力,即比较与判断能力。这就是在儿童右脑智力开发理论中,被称之为洞察力与发现能力的激活与培养。

4绘画认识能力与整体、集体意识强化的训练

舞蹈训练活动对儿童学习、了解整体与局部间的结构关系,学会自我关照与约束,从而确立集体意识和整体意识有着特殊的作用。

所谓绘画认识能力是指:将事物作为一幅图画,而不是一个图形的形式来把握。在儿童舞蹈活动中将平衡、稳定与对称等概念化做普通形象(画面)——从人体动作到队形变化,以逐步提高和确立儿童整体观念和完整结构的意识认知。

在儿童舞蹈活动中我们大多采用对称、平衡等结构形式,其目的正是便于儿童,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图案或图形(队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确定自身的所在位置。儿童在参与舞蹈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经常听到一种提示,就是“注意画面”或者“注意队形”。其实我们都懂得,在舞蹈活动中,特别是集体舞蹈活动中,整体画面的统一,远比形体动作的标准形式更为重要。其原因并不难以理解,这就是在集体舞蹈活动中,个体的形体动作只不过是整个“图画”中的一个“图形”,或者说个人的舞蹈动作只不过是集体舞中的一个“元素”,无论他的出与进、对与错,都将影响整体结构的和谐、平衡与统一。当儿童在舞蹈活动中有意或无意中,突然发现自身的动作或位置(无论对与错),对整体画面(即结构)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时,无疑对其认识自身与集体(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一次强有力的激励。此后他们会更迅速调整动作和更准确地寻找方向参照点,以保持与他人和集体的和谐、平衡、统一。这就是整体意识。

5形象认识能力与想象、创造能力的训练

舞蹈活动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从形象认识、兴趣模仿、激情表现、创造性展示——环环相扣、效果显著。

儿童右脑智力开发理论中“形象认识能力”,被解释为“扩展形象的能力,与创造性密切相关”。形象认识能力最主要的刺激源来自视觉和听觉,而儿童舞蹈活动不但提供了可扩展的视、听形象,更提供了可模仿的带有创造性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舞蹈活动的动态性,对儿童具有较强烈的趣味性刺激特征,它的形象的丰富性和变化性,以及实实在在的形象感,对儿童的思维记忆能力,再现、表现能力均有良好的激励作用。例如:踮起足尖双手在腰间一勾,鼻子一耸,眼睛一瞪,“嗷”的一声就是小猴子;张开手掌,伸直五指往下一蹲,一跳“呱”的一声就是小青蛙。在这里不但有形似、声似,更有情似。虽然说这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形象,但就儿童来说,特别是对幼儿来说,则是一种新的认识对象(形象),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物形象,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迅速、准确地模仿一些常见的物象的,例如当要求他们学一学每天都能够聚精会神地观看的电视卡通片中的形象动作时,往往绝大多数表现不佳。但是当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即在看电视时要学会一个动作,一个姿态,或者一句话,作为第二天课堂表演时,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其模仿能力即可得到明显增强和提高。所以我们认为,儿童舞蹈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可以唤醒儿童自觉思维的意识活动。儿童舞蹈活动所培养的模仿能力和表现能力,正是右脑智力开发理论中所反复提倡的,加强儿童动态观察能力,动、静态物形态特点的捕捉、提炼能力与记忆、再现能力。

另外,儿童在以形象认识与模仿为目的和手段的游戏、舞蹈活动中,往往体现出一种如醉如痴、乐而不疲的情感极端投入的现象,而情感的极端投入乃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形成的首要表现,它被认为是儿童右脑智力开发的最佳境界。因此我们无论是在舞蹈教学,还是组织排练、演出等一切儿童舞蹈艺术活动的过程中,都应努力追求,力争将儿童带入那种忘我的境界,以培养在忘我状态中塑造和创造新的自我的能力。

以上我们综合论述了儿童舞蹈艺术活动与儿童右脑智力开发理论之间的关系,这乃是当前儿童舞蹈活动社会意义的最为重要的方面。让孩子们更聪明、更活泼是一种全社会的企盼,哪一种教育形式更有效,更科学,哪一种教育形式就会得到快速发展。如果我们广大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和家庭、社会,能够将现阶段儿童舞蹈活动多以参赛和拿奖等一些功利性的行为为目的,转变为以舞蹈艺术教育进行智力开发和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为目的,那么儿童舞蹈艺术活动这块园地定会结出更加绚烂多姿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