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芙蓉幽灵之子:人大招生计划雷人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1:51:48

人大招生计划雷人吗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将在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考试中实行“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其中,圆梦计划关于“考生资格”的表述,尤其引人关注: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详细】

“圆梦计划”初衷虽好,却招来诸多质疑之声,有不少考生、家长、网友认为“三代内无大学生”的规定太雷人。得承认,这些质疑虽有些情绪化,但不无道理。这就涉及到一个教育平权的问题,如何平权,就需要仔细考量了…

对“圆梦计划”本身的疑问

时评是一种脑残文体

所谓“圆梦计划”,是面向农村的推荐生计划,具体条件是:“每年拟选定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由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本来,增加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对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甚至说是对农村、农民的一种教育补偿也不为过。但是,仔细阅读推荐条件,不能太乐观。

一、50所学校如何确定

“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如何选定?各地很多学校势必会来争取“入围”资格,拿什么来争?除了学生成绩,很可能会把习惯中“搞关系”那一套带进来,这就可能影响选择的公平,“人民大学”对此做好了应对准备吗?何况还有“50所”内外的公平问题。…【详细】

二、确定后学校后,符合规定的能有多少人

符合“三代之内无大学生”这项条件的考生,在农村应该是很多的;但是,作为高校招生条件,自然还有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即“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由此就生发出一系列问题:在该高校所选定的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里面,同时符合这两项要求的农村学生有多少?如果某一所或几所学校挑不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学生来,该怎么办?是否在50所学校以外再增补相应数量的学校供挑选呢?如果不增补学校了,就意味着本来是给农村孩子的推荐名额用不上了;教育资源不能浪费,招生名额转回城市,那么,“教育公平”呢?

三、招生名额是多少

“人大”官网上的“圆梦计划简介”中有一个说明:“如本学年没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不推荐考生。”这句话,为农村推荐生名额转回城市埋下了伏笔。或者说,“圆梦计划”会不会成为一个可大可小、可任意解释的美丽肥皂泡。没有确定的名额,可人为操作的余地就大了。

四、此外,无大学生不代表弱势

大学出有限的名额照顾农村学生,显然应当针对农村中最弱势的群体,可一个家庭三代内无大学生,未必就是弱势家庭,比如农村的干部、企业主等等。而对一个三代出过大学生的家庭而言,祖父辈的荣光未必直到现在还荫庇着他们的后代,此时,祖父辈的一纸文凭对这些家庭的孩子有何意义?

而且,“三代内无大学生”也难以去查证。外人很难了解,大学也查不了,即便公安部门,也未必能把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学历查个清楚,如此一来,所谓的“三代内无大学生”的门槛很有可能形同虚设。这会不会造成寻租的机会,让一些强势家庭的孩子获得升入重点大学的捷径,无疑让人担忧。

这个“三代”的规定,怎么看都有着血统论的影子。

“圆梦计划”中的错误思维

人大的“圆梦计划”与教育平权无关
是另一种形式的歧视

严格来说,大学招生为农村学子提供政策优惠,是不应当将农村学子分门别类,区别性地加以对待,因为农村学子作为城乡二元制的受害者,他们其实是一个整体。不过大学也有其利益考量,自主招生的名额主要是用于抢优秀生源,照顾弱势可能成为点缀,要设置门槛严格名额的控制。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极个别人受惠,绝大多数人依然与教育平权无缘。…【详细】

有网友说,查三代太过分,对农村生源太苛刻,实际上是照顾名义上的歧视。

标榜出身论

现代社会讲究的是个人本位,强调的是个人权利 ,子辈与父辈、祖辈之间各自相对独立。且不说孔夫子倡导的“有教无类”,或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具有平等受教育权,既然人大所要考录的是学生本人,考生的升学事宜岂能受到父辈乃至祖父辈的牵连?

按理说,“面向欠发达地区中学”倾斜的“圆梦计划”当是一锅好汤,但是“三代之内无大学生 ”的“考生资格”限制规定却如一粒老鼠屎掉进了锅里,把整锅汤都搞变味儿了。《礼记》即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但“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考生资格”限制规定却好似“嗟来食”“嗟,你家三代没出过大学生,来帮你圆梦”。其逻辑前提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血统论、出身论别无二致:你家生了龙、生了凤,以后继续生龙生凤,是常态;一代不生龙、二代不生凤……总是不生龙凤,是特例。所以,要照顾你,给你优惠。

规定画蛇添足

倘若要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些直系亲属不是大学生,这其中也存在矛盾之处。是的,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只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中出现过大学生,这个家庭恐怕早就走出了农村。倘若是整个家族里都没有大学生,那么对家族庞大的家庭恐怕是不公平的。即便叔叔舅舅、堂兄表姐中出过大学生,也未必能改变一个小家庭的命运。鉴于这多方面的原因,“三代之内无大学生”这个要求的设立实无必要。

也谈谈教育平权

中国需要一场教育平权运动
美国从来不在高考招生上欺负穷人

众所周知,教育是减缓社会贫富分化趋势最有效的手段。纳税人必须有权利监督:自己的钱被国家投在教育上,到底是在消除不平等,还是创造不平等。国家要提供一个制度框架,使各学校在扶贫上竞争。那些越向贫困生倾斜,贫困生比例越高,学生平均家庭收入越低的学校,将获得越多的拨款。这并不是一个什么极端措施。在美国,这种措施早就以不同的形式施行了。即使如此,还挡不住富家子弟的教育优势。乃至有人担心二三十年后美国的贫富分化更严重。而我们这样明目张胆地在教育上欺负穷人,等于为社会制造着一个火药桶。看看美国的大学录取,各校都有许多规定照顾弱势阶层。以下是在分数之外最普遍的几条加分因素:

第一,克服社会和经济障碍的能力。比如,如果你的父亲进了监狱,母亲靠拾垃圾领救济度日,分数稍微低一些,但因为证明了具备“克服社会和经济的障碍的能力”,在进大学时可以轻易击败比你分数高一些的百万富翁子弟。许多学校还专门列出一条:你是不是单身母亲拉扯大的?如果是的话,你又会加分。同进一个名校,一个富家子弟的入学能力测验(SAT)考了1400分(满分1600),很容易被一个仅考了1100分的穷孩子给挤掉。

第二,你是否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如果你父母是博士或高科技人员,对不起,你在SAT上比一个家里从来没有人上过大学的对手高出两三百分,要竞争进名校,你多半还是会败的。这点上倒是和查三代有一比,可为什么要查三代呢?

第三,你是否住在穷困地区。以底特律为例,这是美国最穷、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82%的人口是黑人,只有6%的人口有四年制大学文凭。当地的学校,对这一地区出身的学生给予加分照顾。另如弗吉尼亚大学,是美国最好的州立大学之一。该校特别派人到本州最穷困的农村招学生,并拿出奖学金等等优惠,说服那些不敢相信自己能上这样的名校的穷人来读书。

你在美国任何一个大学,可以发现富学生比例比穷学生比例高得多,却很难发现富学生的平均录取分数比穷学生高的。你发现了,那就是丑闻。

实行教育平权法,并不需要特别的财政拨款,需要的是良好的制度设计。中国贫困分化加大的趋势已经持续了1/4世纪以上。如果这样举手之劳的事情不做,实乃政府的失职。

人大圆梦计划告诉我们:出身决定命运。你穷也不行,富也不行,符合规定才是真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