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祖国的散文诗词:“我们的人民真好”国家应尽力回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02:11

“我们的人民真好”国家应尽力回报

 

  2007-7-16 南方都市报  

  

    
  温总理在视察灾情的时候,俯瞰蓄洪区的汪洋泽国,感叹:“我们的人民真好啊,为抗击洪水,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这句话令人伤感。

  俯瞰蓄洪区的汪洋泽国,怎能不念及人民的好?从古到今,我们的人民每每以忍耐和宽恕,辛劳和智慧,令这个世界上被侮辱和损害最深的国家,一次次熬过亡国灭种的危机,成为世界上最坚忍,最不可摧毁的民族。是的,我们的人民真好,但是,今天我们说人民的好,绝对不是重温近代以来,中国人逆来顺受的忍耐和牺牲。

  清末,美国传教士明恩傅曾在《中国人的素质》一书中描述:“中国人有能力毫无怨言地等待、泰然自若地忍受苦难。”但“正是这种无限的忍耐力,使中国出现了最悲惨的景象……中国人见怪不怪,以至于心肠变硬……灾难一旦来临,便只有承受了。”在国权沦丧的近代,鲁迅曾经痛苦地发现,在忍耐中麻木,在等待中绝望,仿佛就是那一代中国人的宿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成了他对民族性深刻反思的基调。

  新中国建立以后,“无条件服从集体的利益”“将自己变成一个螺丝钉,去祖国需要的地方”等思想,令刚刚翻身做主人的国人充满了希望与企盼,但与卡尔·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自由联合体”不同,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并未尊重个人的独立和发展的权利,加上封建残留的个人崇拜和家长作风,令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日益对立。在这个时期,许多情况下,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其实是一种抹杀个性,压抑人性的行为。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纷纷在市场中寻得自己的位置,人们开始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经济人假设”“人都是自私的”这些思想开始令不少人迷惘,过去的价值大厦突然崩塌,惟利是图、斤斤计较开始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盛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重新寻回价值坐标,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弃个人私利的行为才显得如此可爱!

  必须意识到,在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的今天,一切牺牲都必须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不应是无奈的顺从以及对被剥夺的无可奈何。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面对人民的牺牲,主政者才知道其来之不易,感激之情发自肺腑。在此基础上,我们期待主政者以进取之心,奋发之志,来回报人民的理解和宽容,毫无疑问,人民作出的种种牺牲,国家应尽力回报!

   □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