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刘伯温诗歌奖:《伤寒论》应用大黄经验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05:47
《伤寒论》应用大黄经验初探(2010-01-25 21:05:28) 标签:中医 健康 养生 治疗  分类:中医专业资料      大黄性寒味苦,《神农本草经》言其有“涤肠胃,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效。仲圣在伤寒论的113首方中,涉及大黄的方剂凡16首,通过配伍、剂型、剂量及炮制方法的灵活变化,可使大黄应用于许多疾病。兹就《伤寒论》应用大黄的经验探讨如下,言不尽意处,敬请同仁指正。
   1 疗效卓著  适应范围广泛
   
  大黄一药,古称“将军”,其疗效卓著可知,加之仲景的灵活配伍,故适应范围颇广。
    1.1  阳明腑实证   伤寒病传至阳明,里热亢盛,若与肠中糟粕互结可形成阳明腑实证。其典型症状多燥、实、痞、满同时出现。常见“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大便硬,脉迟”(213条),及“心中懊憹而烦”(240条),“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发热谵语(217条)等证。方用大承气汤,即以
大黄配芒硝,厚朴枳实峻下热结,荡涤肠胃,使邪热从大便而出。《伤寒论》254条,255条,256条,后人称之为“阳明三急下”。是阳明腑实,里热炽盛,有津劫阴亡之险。故都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另外大承气汤还可用来治疗少阴病兼阳明里实者,即所谓“少阴三急下”。(见320,321,322条)。
    1.1.3  阳明腑实轻证以痞满为主的,仲景多投以小承气汤。如218,219,255,373条等,用
大黄厚朴枳实,热泻通便,破滞除满,使腑实之气得以下降。  阳明腑实以燥实为主的,仲景多投以调胃承气汤,如250,251条等,用大黄配芒硝、甘草,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1.1.4 太阴病兼胃肠积滞,证见所谓大实痛者(279条),虽不是阳明腑实,亦附于此,可用
桂枝大黄汤调和营卫,兼除积滞.
        1.2   脾约证  阳明病胃肠燥热,脾阴受损,脾胃燥湿不相济,可形成脾约症。主症为:小便数,大便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249条)。方用麻子仁丸,以麻子仁配
大黄枳实杏仁等润下缓通   
        1.3   大结胸证  太阳病失治误治,邪热内陷,与痰水互结胸中,可以形成大结胸证。其主症为“膈内拒痛”、“短气燥烦”、“心中懊憹”、“心下因硬”等等(138条)。治用大陷胸汤。即
大黄配芒硝、甘遂,可泻热除痰,逐水破结。
若遇病邪偏于上,使上部的经脉不利之结胸轻症。证见“项亦强,如柔痉状”(135条)则用大陷胸丸,即
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以峻药缓攻,上达病所。   
      1.4   痞证  痞证系无形之邪热结聚于心下所致。
      1.4.1 热痞  对“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159条)之热痞,仲景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竟泻在上无形之邪热,邪热得除则痞气自消。
      1.4.2 热痞兼表阳虚  若热痞兼表阳虚,而见“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160条)用
附子泻心汤。即大黄配岑、连、附子寒热并用,以收泻热消痞、扶阳固表之功效。
      此外,对“大病差后,劳复者,”见“心下痞塞”等证,且属内有宿食者,可在
枳实栀子豉汤中加大黄以荡涤肠胃,使邪去正自安。
      1.5 蓄血证  蓄血证是指太阳病不解,在表之邪热随经深入下焦,与血相结于少腹部,出现少腹部急结,甚则硬满疼痛等证。
      1.5.1 蓄血轻证:如106条“太阳病不解,热解膀胱,其人如狂”。在表证解除之后,出现“少腹急结”的属蓄血轻证。方用桃核承气汤,即用
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甘草等,活血祛瘀,导热下行。
      1.5.2 蓄血重症:如128条属太阳之邪随经入里,“淤热在里”的蓄血重症。表现为其人发狂,少腹硬满证等。方用抵当汤,即
大黄水蛭 虻虫桃仁等峻猛攻下,破血逐瘀。
      1.5.3.蓄血缓证:如130条所叙“伤寒有热,少腹满”。虽属蓄血重症,但病势较缓。仲圣别出心裁,将抵当汤改为丸剂,峻药缓攻。
      1.6 黄疸  《伤寒论》238、261条均为湿热发黄,其主证是: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色正黄、渴饮水浆、但头汗出、身无汗、腹微满等,方用
茵陈蒿汤。即茵陈蒿配大黄栀子,清利湿热以退黄。
      1.7 少阳病兼证
      1.7.1  160条是少阳病兼里实,出现“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等证,可用大
柴胡汤和解少阳、兼下里实。方即小柴胡去参加大黄枳实。原方无大黄,但据其病机,则诚如方后注云:“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1.7.2  107条若伤寒误下,表里俱病,虚实互见,可出现“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等证,可用
柴胡龙骨牡蛎汤。即小柴胡汤加大黄龙骨牡蛎等以补虚泻实,
和解镇固安神。
  2 剂型炮制  密切联系疗效
   
   2.1.剂型变化
   
  伤寒论》用大黄,在剂型上有汤剂、丸剂之别,则药效也有缓峻之不同。如治疗蓄血证的抵当汤和抵当丸。二方药物不同,但汤剂的作用药比丸剂大的多。又如治脾约的麻子仁丸,功在润肠通便,作用缓,故用丸剂;治阳明腑实的三承气汤效专攻下里实,力峻,故用汤剂。
      2.2.炮制方法
   
大黄的炮制,《伤寒论》中有酒洗、清酒洗、去皮后下、先煮、麻沸汤渍等多种方法。如大承气汤,茵陈蒿汤中大黄后下,可保存药效,使攻下之力增强;调胃承气汤先煮大黄,可减其攻下之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调和肠胃的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渍之绞之,是取大黄轻扬之性,以清无形之邪热;酒洗大黄,使其气升提,以免攻伐太过。
      仲景善用
大黄,但不滥用,《伤寒论》280条明确指出应用大黄应照顾胃气。
   
      结论:通过以上对《伤寒论》应用
大黄的初步探讨,可知仲景对大黄的应用比较得心应手。后世刘河间、穆大黄、张子和、吴又可、吴鞠通等人,以及近人焦东海等人禀承余绪,对大黄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已加精) 阅读(3)|评论(0)|收藏(0)|打印|举报 前一篇:重症肝炎用大黄的经验
后一篇:妙用大黄救人有功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新浪开奖汽车手机马上领取[发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