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儿童绘画作品:尊重人民群众是树立正确的“三观”前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3:24
尊重人民群众是树立正确的“三观”前提 蒋国根 2009年02月23日14:5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尊重人民群众是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前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尊重人民群众就是尊重历史,也就是尊重实践。党的所有事业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党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人民群众,党的所有政绩都是来自人民群众。只有尊重人民群众,才能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只有尊重人民群众,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促进党的工作不断顺利开展;只有尊重人民群众,才能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规律,促进党的政绩不断得以发扬。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凡是不尊重人民群众的所作所为,必将被历史所否定。如“大跃进”运动不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违背客观规律,使党的事业遭受挫折,最终被历史所否定。

  尊重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人民群众不仅是一个抽象的历史范畴,而且包括一个个具体的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的,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不仅要表现在思想上,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中。在思想上,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行动中,要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建和谐社会,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以人为本,尊重和关心人民群众,没有盲区。在当代中国,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关心。他们的合法权利神圣不可侵犯,除了极少数人被依法剥夺的那部分权利。以人为本,必须克服“见物不见人”和“官本位”的思想观念。“见物不见人”,就是片面强调GDP增长,“重物轻人”,“重经济轻社会”等,实质上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官本位”是以官为本,以个人升官发财至上,实质上是一种封建残余思想。以人民群众为本,必将大力清除事业上那些“见物不见人”和“官本位”的思想观念。

  尊重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践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主要途径。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主动融入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否则将脱离人民群众。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领导干部,怎么能够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中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素养,改变思想和工作作风,从而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要深入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察实情,听真话,掌握社情民意,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从而不断使自己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通过密切联系人民群众,那些工作上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命令风和浮夸风等必将得到有效制止。

  尊重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要主动向人民群众公开决策程序和工作过程,以便接受监督。除涉及党的秘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他人隐私和公开后可能损害社会利益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事项外,一律予以公开,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一个不敢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领导干部,怎么让人民群众相信,他能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监督。正常的舆论监督,有利于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要继续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监督的有效机制,构筑监督平台,畅通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人民群众信访渠道,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确保监督取得实效。通过人民群众的监督,那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豆腐渣工程”等必将难以再现。

  (作者系江西省丰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