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货运出租电话号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的探索 - 贵州省建设学校网站信息发部糸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4:35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意识的探索

 

杨 俊     

(贵州省建设学校,贵州.贵阳:550008)

 

摘要:本文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情况,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问题进行了有益 的探索,以期引起同行的重视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意识  探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仍然是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初、中级技能的技术工人。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从业者素质和内涵的要求已经不同于过去,社会不仅对每个从业者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其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样的职业人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对中职生而言,职业意识的发展受到个人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受教育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学校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重视对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并将其渗透到他们学习与实践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中职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就业岗位,为社会接纳的关键。

 

什么是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应指从业者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职业环境影响下,在教育培养和职业岗位任职实践中形成的某种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思想和观念,是从业者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自我意识在职业选择领域的表现。职业意识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对中职生来说,职业意识就是指他们的就业意识。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诚信意识。古语云:“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一个人的为人之本、立身之本、立业之本,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诚信意识。二是自信意识。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理念和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毕业生在工作中只有具备自信才有成功。三是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是毕业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四是协作意识。现代组织绩效的取得,是靠各岗位的有效集成,在各个岗位都有良好的完成岗位职责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对接。每个人都处在社会整体中,学生毕业后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都离不开与各方面联系和交往,因此必须要有团队协作意识。五是竞争意识。竞争会使人才脱颖而出,有无竞争意识决定着职业人士能否找到合适的职业,它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团体及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心态,学生即使毕业后有了职业岗位,也要经受企业优胜劣汰的严峻考验,因此必须具有竞争意识。六是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及个人进步的灵魂,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不能墨守陈规,应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工作岗位的特点加以创新形成适合岗位的新的方法和理论。

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职业意识的形成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无序到稳定的发展过程。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必要性

职业性和实践性是中等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存在并得以发展的生命。因此,加强对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由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决定的。

1、职业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由学校向社会过渡

中职生从入学到进入职校再到毕业踏入工作岗位之前,一般都已经度过了12年左右的校园生活,校园生活与职业岗位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长期受校园文化熏陶的毕业生,突然进入工作岗位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较短时间内暂不能对接更无法施展。毕业之前通过顶岗来认识社会,了解企业,从中真正感受和体验职业意识这一理念,对学生毕业后面对的职业岗位有一很好的衔接,对于中职生由学校向社会人(职业人)过渡,无疑是一个必要的手段。

2. 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是中职学生自身的需要

从中职学生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未参加中考或中考落选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的基本特点是文化基础差,带有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学习上主动性不强、意志消沉,心理上存在着压抑、自卑和自暴自弃。许多学生对自已所学的专业几乎不了解,也谈不上喜欢。不知道什么是“职业”,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甚至一部分学生到离校毕业后都不知道要做什么,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都说不清楚。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3. 加强职业意识的培养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当今企业的用人需求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富有创新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交际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踏实,事业心强等重要的因素。据一份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显示:72%的用人单位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决定聘用与否的关键,有64%的企业选择了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另有62%的用人单位认为踏实,事业心强,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对企业也很重要。因此,现代企业的用人理念需要中职毕业生增强职业意识。

 

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从当今国内的中等职业教育来看,其生源情况较为特殊,他们是应试教育中以落后者的身份进入职业学校的。“门槛”相对要求不高。这种宽入口的中职生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职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呈多元化的趋势。许多学生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他们的影响作用呈弱化趋势,而社会环境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却不断增强。

2、家庭教育的失衡。一是目前的中职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父爱母爱,逐渐形成某些不良的心理缺失,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二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使学生感到自卑、压抑;三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要么过分溺爱与庇护,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么严厉有余,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3、不良媒体的诱导。网络的发展,对成长中的中职学生产生正负两种不同的影响。从正面影响看,学生可以在网上方便、快捷地学到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负面影响看,“黄色网页”、“暴露文学”、“网络游戏”等对其危害极大,幼稚的心灵造成的伤害不可低估。

4、学校教育的滞后。一是某些中职学校诸如生源困难等原因,为了自身生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其它方面,教育教学改革滞后,不能适应中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二是一些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特别是开设的一些课程,内容太过理论化,不少学生想学也学不进;三是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照本宣科等问题,教师仍处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被动式教学地位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教师的理念还没完全转变,面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总感到难教、难管,有的教师甚至产生厌教情绪,更不用说事业感和成就感。

有文章调查统计,中职学生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是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42%的学生出口说脏话,28%的学生有吸烟的习惯;二是法律意识淡漠,讲义气,好冲动、头脑容易发热。15%的学生遇到事情时不知怎样正理,20%学生有从众心理;三是逆反心理极强。4%的学生与老师顶撞,不愿接受老师的批评;四是缺乏自信心,从未找到成功的感觉。不相信自己,32%的学生没有生活目标,95%的学生从未做过班干部;五是服从意识差,随意性大。30%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36%学生不愿做值日,40%的学生对老师交给的任务不愿完成(参考文献[2])。

这些情况反映出中职学生离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进一步说明了培养其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

学生积极的职业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枯燥的说教中,应从细节抓起,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潜移默化,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针对上述分析中职学生的诸多特点,我们在教学模块设计中让学生有“进入职业门,就是职业人”的意识,并在从事职业所具备的德行品质、技能才干和观念意识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笔者就中职学校学生在职业意识培养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1、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培养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制定一套规范、完善的学生管理质量服务体系之职业生涯指导工程(即准职业人培养教育方案),明确中职生进校后如何在四个学期、二个阶段、实现由中学生向中职生的转变、中职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变、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变的目标。具体实施过程为:第一阶段(完成中学生向中职生的转变)。第一学期(新生转化期):重点培养适应新的环境,军训、感恩教育、入学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习适应能力,职校生活规划。第二阶段(完成中职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变)。第二学期(专业基础期):重点培养学会自我情绪的控制,调整和协调与同学、老师、集体的关系,模范遵守校规校纪,树立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第三学期(专业成熟期):重点培养学会服从,生产劳动中安全意识的形成,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自我防范意识,建立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谦虚待人的良好心态,逐步提高人际交往技能。第四学期(就业准备期):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增强自信、责任竞争意识及具备敬业精神,顶岗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初步规划自己的人生。每学期有计划、分步骤开展知识讲座、情景展示、实例讲解(现身说教)、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多形式的育人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2、教学上采用“定单式”培养模式,以教室像车间、学生像员工、上课像上岗为特色,塑造校内既是专业学生,校外又是对口岗位企业员工的身份。学校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盟采用“定单式”培养方式,组建以企业名称冠名的班级,课程设置上紧扣学校与企业的要求,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学校师资与企业师资融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融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培养教育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应的行业企业参观、调研及在岗轮训,加深对企业感性和理性认识。其次,鼓励各专业学生根据本专业特点统一配制职业装,对学生着装进行引导,并要求学生在参加重大活动时着职业装,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贫富差距,改变中职学生一贯的“随便装”形象,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外形和气质,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3、以工学交替为手段,强化企业文化教育。学校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对接市场开门办学,以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教学。学校应充分利用省内或省外及长三角、珠三角区位优势,同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联系,尤其是与省内企业大力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其次,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勤工俭学活动,通过这样的培养教育形式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企业、学会做人、学会服从、学会团队协作、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这应该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手段。笔者在走访诸多企业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原因,除了知识、技能、经验不足外,更多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怕吃苦,接受不了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精神差。实行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能够使他们在工作中逐步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辛苦,在劳动中磨炼坚强的意志,学习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这些正是我们学生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拥有的养分和精神食粮。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效果轻松自然,决不是课堂上讲几节德育课或就业指导课能够轻易达到的效果,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个性修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确实增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4、强化学生非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在选择职校学生时,不仅看重专业知识技能,更看重非专业知识能力。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非专业知识能力更能显现出职校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年来,学校为加强学生非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将该项目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如拓展训练项目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纳入教学环节中。首先对授该门课程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对学生授课采用体验式训练教学法,注重学生适应力、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和发展力的培养,寓教于乐,深受学生喜爱,从而增强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5、以实训、实习教育为手段,强化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1)、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意识。来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不能说他们就一无是处。教学实践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认真参加校内实训并能基本掌握专业技能,正是要利用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动手的特点,积极引导肯定其在专业实训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由于学生综合能力的个体差异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教师给每个学生不同方式的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并对自身的能力产生充分的自信,信心十足更加努力,进而树立他们的自信意识。

(2)、从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做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时,让学生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哪些事又必须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所担付的责任,责任意识的建立是保证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机会、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奠定良好职业意识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首先要组织好实习规章制度的学习,通过制度学习,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各项责任。其次,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体现出技能方面的长处和不足,要教育学生懂得相互取长补短。在实习场所注重企业的管理标准,用先进的企业标准来规范他们的形为,实习指导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明白每个人都应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3)、互换实习角色,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学生在实习时,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习惯灵活地进行分组,并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一些综合类实习任务。如餐饮服务实习中的接待服务,这样的任务单凭一名同学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个学生合作才能完成,此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此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尽自己所能与他人合作,他们相互纠正,相互促进,共同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由于合作的成功,会使学生的自信得到增强,通过实习任务的协作完成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协作才能成功,增强个人协作意识的培养。

6、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的发展道路。对中职生而言,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的过程,是在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的基础上,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求融为一体,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觉性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社会、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的过程。为此,学校不仅在教学中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课程纳入课堂教学,而且采取定期聘请人力资源负责人、企业管理者、优秀毕业生代表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讲座,用鲜活的人生事例采用感悟式教育引导和塑造学生,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定位,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从观念上、行动上加深对职业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结 束 语

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笔者以上几点见解,还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途径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尝试,谨以此文和同仁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职业圈》 中国工人报刊协会、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第12S期、80-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