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清理内存:布列瑟侬bressanone-mattew lien马修·连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18:38

马修·连恩mattew lien-bressanone布列瑟侬

莱昂那多.迪卡普里奥和克莱尔.丹丝主演的《现代罗密欧与茱丽叶》,也叫〈罗密欧与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在两人第一次在鱼缸前见面时就放了这首曲子。


布列瑟侬bressanone-mattew lien马修·连恩

here i stand in bressanone  谁站在布莱瑟农
with the stars up in the sky  布着星光的苍穹下
are they shining over brenner
依稀的光照亮着布莱勒
and upon the other side  从天的那一边
you would be a sweet surrender
你送出甜蜜的笑驻足凝望
i must go the other way 谁将被迫离去
and my train will carry me onward
离别的列车将带他远去
though my heart would surely stay
只有跳跃的心不愿离去
wo my heart would surely stay呜跳跃的心不愿离去


now the clouds are flying by me  我多想飞起
and the moon is on the rise  (融入)升起的月亮
i have left stars behind me   让群星环绕着我
they were disamondsin your skies
它们将魂绕在你的星空里
you would be a sweet surrender
你将送出甜蜜的笑驻足凝望
i must go the other way 谁将被迫离去
and my train will carry me onward
只有跳跃的心不愿离去
though my heart would surely stay
只有跳跃的心不愿离去


在网上查找关于歌的资料,把有关的收集下来

很沧桑的音乐,有舒缓有激扬,但没有忧伤和无奈,也没有悲壮。在我听来更多的是宿命,那种心留此地,魂将远行的沧桑宿命。如果其中还能保持自己的dream,那么路也许是通向天堂。

在聆听时,我们不必有这么多的感慨。它非常地好听,一下子就能把你从安静的斗室拽进苍凉的荒野。如果身在荒野,手无寸铁,悲风四起,野狼嗥月,这种怀念便不合时宜了——你可以找来与杰克伦敦的小说对照着看一下。作为背景音乐的,自然应该是这张《狼》。当你疲惫的手合上书卷时,那苍凉的歌声、悲壮的鼓点犹自掀动你无法平静的心潮。

有人说,这首歌是Matthew Lien写给那些被大肆捕杀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的狼群的,正好它也是被收录在《流血的狼》专辑里。
又有人说,这首歌是Matthew Lien写给曾经疯狂爱上的一个姑娘的,他们在加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归途中相遇,哪料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分别之后就开始不断的通信,并都想有进一步的发展。几个月后,他们选择了一个处在佛罗伦萨和慕尼黑之间的地方——“Bressanone”约会,那是一个美丽的小镇。短暂的欢聚之后,终是离别。于是写下这首歌,在浓得化不开的离愁别绪里怀念这个姑娘。Matthew Lien说,在他的心里,永远会留个地方是给她,还有那些小乡村,和这首歌。
而我宁愿相信后面的说法,爱情,永远是一个美丽的字眼。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地方,是永远留给那些唱过的歌,爱过的人。
第一次听bressanone时,有一种孤独的沧桑,犹如一个人置身于大漠旷野,置身于寒冷和凄凉之中。随后我去网上查询,知道了这首歌的歌词和背景。再听起来又有一种味道.对把它归类到伤感歌曲却不太赞同。这首歌的旋律平时听来是很沧桑,奇怪的是,当我心情烦闷时,听着这首歌却可以让心情平静下来。可能和matthew lien那平静的声音有关。

听久了这首歌,就感觉与歌者在音乐中已完全融合, 又再次觉得歌词无关紧要了。至于那个bressanone,是地名也好,或欧洲的一个车站也好。在歌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还是喜欢把歌名译作<故园的星空>,而国内发行的CD,把歌名译做<啊,天堂!>,这多少让我有些惊讶.译者是如何听出这样的境界?

网上的评论文章很多,大多雷同,但有一条我很欣赏: “人生不过是一个不断失去我们心爱的人和事物的漫长旅程.如今,我们还在路上。”

《狼》是马修·连恩最著名的一张cd了,马修连恩率领的30位音乐工作者,以音乐与人性记录了在原野上被人们大量屠杀的狼群的故事。
1992年,加拿大育空地方政府施行了一项名为「驯鹿增量」的计划,以变相扑杀狼群的方式,让原本因人类过度猎捕而数量锐减的驯鹿迅速繁殖。这种起因于人却怪罪到狼的思考逻辑引发了马修连恩创作《狼》的动机。耗时两年,以最直接的感情、最沉痛的呼吁,敲击着人们的心。若隐若现的溪流声,开启了以钢琴为主奏的序幕;绚丽的苏格兰乐风,纪录着飞鼠溪与雪特兰岛的悲情;〈布列瑟农〉抒情地吟唱着离别的无奈与不舍;悲伤的萨克斯、低沉的法国号,引领我们进入现实的荒野之地;这是一张能让您被作曲者彻底感动的专辑!

《狼》曾获得1994年AURORA奖的最佳原声带,深刻地传达出对“自然”、“生命”的爱;它亦包含了对人类某些行为的质询。也许“猎狼计划”只是人们破坏自然环境的一个小例子。唱片的制作者希望,《狼》的出现,会启发人类对“大自然”与“生命”的保护和关怀。


在《布列瑟农》里,(意大利城镇,r在意大利语是舌颤音,布得内萨诺内,应该更准确点)深沉舒缓的旋律,激扬顿挫的节奏,在Matthew Lien温柔而有力的磁性嗓音的穿梭下,编织得浑然一体。你就真象坐在从容不迫行进的列车上,心事若有若无地了望着窗外不断闪掠而过的风景。那一定是一大片广袤苍茫的草原,远处有悠悠起伏的群山,偶尔横空曳过一只鹰隼,或是斑鸠。那种气象是恢弘的,胸怀是坦荡的,情感是依恋的,心灵是深邃的。风笛,钢琴,吉他,萨克斯彬彬有礼却水乳交融地组合在一起,完成对听者心灵的述说。而音乐结尾处那渐行渐逝的列车的呼啸声,直把你的记忆引向更遥远飘渺的所在。
 

布列瑟侬的铺陈,是一种人世常情的平淡,合着他朴实的演唱风格。
  “我站在布列瑟侬的星空下,
  而星星,也在天的另一边照着布列勒。
  请你温柔的放手,因我必须远走。
  虽然,火车将带走我的人,但我的心,却不会片刻相离。
  哦,我的心不会片刻相离。
  看着身边白云浮掠,日落月升。
  我将星辰抛在身后,让他们点亮你的天空。”
其实,布列瑟侬在我看来就象马修·连恩的外衣,绣满着他音乐的最大特色:悠扬的教堂钟声,是清晰现场音乐的布景,也是NEW AGE 风格音乐常用的表现手法,既而交错带出的钢琴前奏,象是星星已经点亮了,接下来是马修·连恩略带沙哑的忧郁嗓音缓缓的唱起。背景音乐渐渐随人声的扬起而淡出突出了这种分离的浅愁。在这样一个段落结束后,换了低音长笛,突出分离的愁绪和不舍的情绪,至最后段落的萨克思风为主旋律的段落是一种必须分离的默然和明确终有再会合一天的誓言确定。随之而来的是汽笛的鸣响

有人一直坚持说bressanone这首歌是写给狼或者背井离乡的,终于在网上看到作曲者自己写的关于这首歌的创作心得,大致翻译一下,看过后还坚持己见的,偶也没话说了。


背景故事
作者:马修·连恩凯
日期:2002年2月20日 18:10 
福利斯,你好
谢谢你的评论,现在给你自己冲杯热茶,坐好,我接下来给你说个关于bressanone的故事......
几年前,我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孩,还有,也爱上了南部蒂罗尔山区,它在意大利的北部,与奥地利接壤,就在勃伦尔山脉的南边(勃伦尔山脉正好把意大利和奥地利分隔开来)。
南部蒂罗尔曾经跟北部蒂罗尔(现在属于奥地利)和西部蒂罗尔(现在属于瑞士)是一个整体。这个地区的人说的是德国的一种方言,但是由于蒂罗尔被分割开来,而南部蒂罗尔变成意大利的一部分,所以这里的地名一般都有意大利文和德文两种名字。
总之呢...许多年前我给绿色和平组织工作,在那时候我遇上了一个让我心动的女孩子。我们是在加州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归途中相遇的。自那以后,她回到科罗拉多州的绿色和平组织,最后回到纽约州去上学,而我则回到圣迭戈的绿色和平组织,并且最后回到我在加拿大育空地区的老家。
此后的几个月里我们不停地通讯。很快我们都希望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她将要去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学习艺术,我就要去德国的慕尼黑开始新的表演生活,跟一支叫“三月粉”的摇滚乐队...哈啊,没错,三月粉...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当我俩都在欧洲的时候,我们选了一个处在佛罗伦萨和慕尼黑之间的地方约会。这就是南部蒂罗尔的一个小镇,德文里面它叫“Brixen”,意大利文就是“bressanone”。Bressanone是个非常优美的小镇。它被小乡村包围着,而山谷中回响着教堂的钟声,山羊在牧场漫步,远处是高耸的白色山头。
我们在那里玩乐了几天,探索过周围的小乡村,还有彼此的心。离别的日子到了,她要回去的时候我陪着她去附近乡村的火车站,真是很令人沮丧啊,我们都要踏上各自的道路。流着泪水,我上了去火车站的公共汽车,在短短的40分钟路程里,我缓缓入睡了,在梦中,我隐隐约约地似乎听到了这样的一首歌,非常美妙的旋律和歌词。我醒来的时候,赶紧下了火车,来到最近的咖啡店,把所听到的旋律和歌词写在一张餐巾纸上,好让我能够永远地记住它。
一年以后,我才有机会把这首歌录下来。在我的心里,永远会留个地方是给她,还有那些小乡村,和这首歌。
谢谢你这么认真地听我说。现在...是时候跟你同睡了,晚安!!!
                      --马修

马修-连恩出生地在圣地亚哥,置身加拿大育空地区,却因为想要接触大自然与原野,而之身前往加拿大北方一个名叫(白马)的小镇。首屈一指的音乐家,作家,摄影家,冒险家和印地安人,与极地荒野里的驯鹿最感人肺腑的接触。其作品源于自然,反映出他对原野的热情

Matthew Lien是全球著名的NewAge音乐制作人,出生于美国南加州的圣地亚哥,因从小酷爱育空地区美丽的大自然风光,1972年迁居于育空海那斯站。浸染于自然山水让Matthew灵性毕现,随着年龄的增长,Matthew的音乐旅程中越来越多地沾染上山林水溪之气,直到有一天,他成为彻底的环保音乐家。 1990年,25岁的Matthew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Music To See By》,一鸣惊人。到了1995年,出版了这张《Bleeding Wolves》(狼),这张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新世纪音乐作品是他最为出名的代表唱片之一,也是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张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