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朗诵感人作品:世界地理之最(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06:09

 

世界地理之最(9) 

世界上比降最大、最集中的河流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Colorado,the Grand Canyon)是一处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大峡谷全长446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得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这条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泻,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公里。“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故有此名。

科罗拉多河的长期冲刷,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布鲁斯峡谷等19个峡谷,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多岩的凯巴布高原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峡谷之王”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25公里之间,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界闻名。

科罗拉多大峡谷谷底宽度在200至9000米之间。早在5000年前,就有土著美洲印第安人在这里居住。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反映了不同的地质时期,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颜色,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无数旅游者的目光。由于人们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也称“桌子山”,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这种地形是由于侵蚀作用(下切和剥离)形成的。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构成河谷之间地区的保护帽,而河谷里侵蚀作用活跃。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

科罗拉多高原是北美古陆台伸入科迪勒拉区的稳定地块,由于相对稳定,地表起伏变化极小,而且在前寒武纪结晶岩的基底上覆盖了厚厚的各地质时期的沉积,其水平层次清晰,岩层色调各异,并含有各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岩性、颜色不同的岩石层,被外力作用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和峭壁石柱。伴随着天气变化,水光山色变幻多端,天然奇景蔚为壮观。

 

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高于南壁,气候寒湿,林木苍翠;谷底则干热,呈一派荒漠景观。蜿蜒于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曲折幽深,整个大峡谷地段的河床比降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百分之五十的比降,还很集中,这就造成了峡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腾的景观。因为如此,沿峡谷航行漂流成为引人入胜的探险活动。

据称大峡谷1869年被美国独擘炮兵少校约翰·卫斯莱·鲍威尔带领的一支探险小分队发现。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1919年,威尔逊总统将大峡谷地区辟为“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又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世界上最长的洞穴

 

猛犸洞(Mammoth Cave)是世界上最长的洞穴,位于美国肯塔基州中部的猛犸洞国家公园,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猛犸洞以古时长毛巨象猛犸命名,这个“巨无霸”洞穴截至2006年,已探出的长度近600公里,究竟有多长,至今仍在探索。二百多年来,探险家的前赴后继,他们的探索精神已被镂刻在猛犸洞每一公里的发现史上。

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卡尔斯巴德洞穴是由目前被发现的81个洞穴组成的喀斯特地形网。它体积庞大,变化多端,还包含许多精美的矿物质。它同时也为地质学家研究地质构造进程提供了完整的信息。世界文化遗产的目录中收录卡尔斯巴德洞穴是遵循了如下标准:她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过程的实例,包含了特殊的自然美景。
    卡尔斯巴德洞窟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西部的新墨西哥州佩科斯河西岸吉娃娃森林内部。面积189 平方千米。这是一个神奇的洞穴世界,它以丰富多样而美丽的矿物质而著称,这些矿物产生于80 多个石灰岩洞中。特别是龙舌兰洞穴,构成了一个地下的实验室,在这里可以研究地质变迁的真实过程。

传说在1799年一个名叫罗伯特·霍钦的猎人,在追逐一直受伤的野熊时,无意中发现了猛犸洞穴。人们后来在洞中还发现有鹿皮鞋、简单的工具、用过的火把和干尸遗体,说明很久以前印第安人就再次居住了。1812年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这里是开采制作火药的硝石矿场。战争结束后,矿工们停止开矿,于是猛犸洞穴成为公共游览的场所。洞穴内还有弗洛伊德·柯林斯水晶洞,有洞穴探险家柯林斯在1917 年发现。这个水晶洞连接着另外至少15个类似水晶洞的洞穴,是这一庞大洞穴系统的中心。

卡尔斯巴德洞穴形成于2.8亿~2.25亿年前的二叠纪。现已发现81个洞穴,最深的位于地表下 305米;最大的一个比14个足球场还要大。整个溶洞群长达近百公里。2.8亿~2.5亿年前,雨水渗入瓜达卢佩山石灰岩山体的裂缝,溶解了松软的岩石,刻凿出隧洞和洞穴,水从洞穴中流出,留下的矿物质形成了各种造型。溶洞分为三层,山体内地上330米处一层,地上250米一层和地上200 多米处一层。洞穴中的钟乳石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引发人无数的遐想。钟乳石都有形象的名字,如“恶魔之泉”、“国王宫殿”、“太阳神殿”等。另外,洞穴中还有岩帷幕和洞穴珍珠,前者轻轻击打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后者是小沙粒外层裹上了一层碳酸钙,形成了有光泽的石球,如珍珠般璀璨。最吸引人的是巨室洞穴,1200米长,188米宽,85米高。四壁的钟乳幔将其装点得犹如一座豪华的宫殿。

卡尔斯巴德的故事始于2.5亿年以前厚层石灰岩沉积的时候,发育在石灰岩中的裂隙和裂缝,以及渗入其中的水,溶解了松软的岩石,刻凿出隧洞和洞穴。后来,石灰岩沉积被抬升,形成瓜达普鲁山。溶洞藏身其间的瓜达鲁普山高约1920米。水从洞穴中流出,并继续下滴,留下的微量矿物质形成石笋、钟乳石及其它滴水岩造型。

黄昏时候,卡尔斯巴德的洞口会出现一种不可思议的景观,数百万只蝙蝠(另一资料说蝙蝠为100多万只)从其卡尔斯巴德洞口处的栖息地,阴冷黑暗的洞穴中振翼飞出,在黑暗中捕食昆虫,挡住了整个卡尔斯巴德洞口。尽管其数量众多,但绝不会碰撞,因其有一种复杂的超声波回声定位的能力。虽然看这一奇观的人能听到其振翼的飕飕声和吱吱的叫声,但由蝙蝠的天然声纳系统发出的声音远远高于人能听到的声频。

 

今天,长4.8公里的小路迂回曲折,通过卡尔巴斯德最有名的溶洞,另外32公里长的通道和遂洞则少有人光顾。沿一系列“之”字形的线路从主走廊下降253米,可到达第一个,也是最深的一个洞穴,取名绿湖厅,以其位于洞中央的艳绿色水潭而得名,该洞穴布满精美的钟乳石,包括一处令人难忘的小瀑布,它与钟乳石相联形成一个圆柱,被贴切的称为“蒙上面纱的雕像”。“皇后厅”设有奇异的帷幕,那里的钟乳石相拥而长,形成一道光线能照透的石幕,“太阳寺”的滴水岩造型由黄色、粉色、和蓝色等有着柔和色彩的钟乳石组成。  

“忸怩的大象”看起来像一头从背部到尾部的大象,著名的“老人岩”是一个巨大的钟乳石笋,孤独、雄伟地站立在其黑暗的壁龛中。“巨人行”中三个巨大的穹形石笋在站岗放哨,而“王宫”的天花板上撒下来一排令人眩目的钟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