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配乐诗朗诵:扶阳法治疗糖尿病-(转载)朱章志教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26:38
收藏]

发表于 2010-04-17 20:41

标签:糖尿病  消渴    扶阳    阳气  元气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也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对应于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消渴病”。关于消渴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曰:“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历代医家对于消渴的病机,多认为属于“阴虚燥热”,治疗上多使用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之法,常用天花粉、石膏、知母、麦冬、熟地、玉竹、山栀子等中药,但是从临床疗效看,并不能使人满意。

一个健康的人体之所以产生疾病与人体阳气的虚损有关,糖尿病的发病也不例外。这里需要正确认识“阳气”在此处的概念,它不是一个与阴气相对应的概念,而是比其更高一个层次,这个“阳气”,是先天肾气与后天脾胃之气的统一体。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国家,此处的阳气就相当于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敌人入侵的军队。《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还有老百姓常说的“人活一口气”,这个“正气”、“气”以及平时常说的“元气”都与此处提到的“阳气”是对等的概念。李可老中医在第一届扶阳论坛上曾讲到:“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扶助阳气为治疗疾病之本,将此大法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疗效。

糖尿病早期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日渐消瘦,简称为“三多一少”,是一种高代谢性的疾病。我们再看一下“阴虚燥热”的病机,患者一般有口干口苦、饮水多、多喜冷饮、多食易饥、尿多、大便多秘结等,上述症状多数为阳证、热证,此即“燥热”,但燥热为标,阴虚为本,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燥热愈甚。阴虚不能敛阳,虚火浮游于上,浮游于外,灼伤津液,故“渴”,需引外水以自救,即成“消渴”之症。进一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阴虚燥热,其实是因为“元气”、“正气”,也即本文的“阳气”不足所导致的。“阴”可以理解为“阳气”的收敛、收藏状态,“阳”可以理解为“阳气”的升发、生长状态。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表现就是因为阳气不足导致收敛不足,升发过度而出现的。从这个角度看,阴和阳是一不是二,收敛不足自然会生发过度,收敛过度自然会升发不足,这样也就很好的理解了阴虚愈甚燥热愈甚。所以糖尿病的治疗要立足于人生立命之本----阳气,通过扶助阳气来治疗才是治本之法。

生水者金也,消水者木也,木气主疏泄。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它病误治损伤阳气,房劳伤肾等都可导致消渴之发生,病因多种多样,但病位不外乎东方之木气受损疏泄失常。 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土不载木、水不生木、少阳通道不畅和厥阴风火相煽,现分述如下:

一、土不载木。大地可以长养万物,包容一切,人身之土性也一样,木气正常的疏泄作用依赖于一片肥沃、健康的土壤。人身有两个土,足阳明胃经戊土之气和足太阴脾经己土之气,糖尿病早期的“三多一少”症状主要是戊土的问题,此期迁延日久或者经失治误治便会虚化、寒化,阳明转属太阴,己土也出现了问题。中土有问题,木气不能正常疏泄,横逆中土,便出现相应的症状,病在戊土,则多食易饥,病在己土,则纳差,不消化,嗳气,形体肥胖。然土性本湿,加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日日不离空调、凉茶、饮料,损伤中阳,故临床上所见上述两种症状并不成比例,多是病在太阴,真正的阳明燥热百不见一。黄元御之《四圣心源》曰:“阴易进而阳易退,湿胜者常多,燥胜者常少”,又提到“阳明虽燥,病则太阴每胜而阳明每负,土燥而水亏者,伤寒阳明承气证外,绝无而仅有,是以仲景垂法,以少阴负趺阳者为顺。”在治疗上,此种类型多选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加味。方中之干姜气味辛、温,气温禀厥阴风木之气,味辛得阳明燥金之味,土虚则寒,干姜辛散温行,可祛中焦之寒;白术气味甘、温,为脾之正药,以祛中焦之湿;人参气味甘、微寒,恐刚燥剂中阳药太多,用人参以养阴配阳,臻于中和。炙甘草顾护中气,调和诸药。上药共奏祛除中焦寒湿、恢复脾胃阳气之功。少阴证显现者或者素体虚弱者,未病先防,可加用附子,合为附子理中汤,以补釜底之火,以复水中之阳。

二、水不生木。水生木,木气之根本在于肾水之中。自然界中的冬季,北方雪下的越大,南方不下雪亦是越寒冷,阳气藏的越深,藏的越足,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因为阳气的根本足了,来年春天木气才会有序升发,经夏到秋有一个好的收成。如果冬天不冷,打雷或者起雾,说明阳气泄露了,木气的根动摇了,来年的年景就不好,俗话说“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在人身上,相当于肾水不足,木气失根,疏泄失常,出现小便过多等症,也可以说是“下消”。这种情况病至少阴,先后天之本俱病,亟当恢复下部之阳,当用四逆汤或者肾气丸加减,两方中都有一味不可或缺之附子,用来补足水中之火,以稳固木气升发之根本。肾气丸中之地黄、山药可以补水生木,两药质润,均可补肾填精;桂枝可助疏泄失常之木气正常升发、山萸肉不仅能补厥阴风木之体,又可调畅厥阴风木之用,两药合用,共同恢复木气正常的疏泄作用。

三、少阳通道不畅。少阳主枢,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其真正含义是告诫读者,在实践中要学会活学活用,抓住主要证候、主要病机即可,不必拘泥于条文,反而被条文约束。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少阳的主枢机作用其实是输转阳气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少阳通道”理论,此通道即阳气运行的道路。没有阳气人身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阳气一处不到便是病,道路通畅是治病的前提。临床上,凡见病人情志抑郁、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便可合用小柴胡汤或小柴胡片,效果较明显。

四、厥阴风火相煽。《伤寒论》中厥阴病的提纲条文提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此属于厥阴风火相煽,病位主要在厥阴风木,厥阴肝经内寄相火,木气疏泄过度,容易动风化火,则成消渴。在上焦,则消耗肺家津液,故口渴多饮;在中焦,则多食易饥,饥不欲食是因为脾之阳气不足,下之利不止是误下进一步损伤中气;在下焦则尿多。治疗上当遵仲景之意取乌梅丸加减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