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生存进化黄珠子:清明前后防病保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07:31
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古人早就有在清明之际用药草洗浴身体的活动。《周礼•春官•女巫》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解为:“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已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今天,民间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以花草洗浴的健身方法。民间还有在清明挖食葳蕤的习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是主治“风湿自汗灼热,及劳虐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清明采集的草药还有“地筋草”、“马蹄香”之类,《本草纲目》说马蹄香“能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对其药用价值是肯定的。可见,人们自古已经认识到清明时节的养生对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承袭了渊深的中华文明,它与二十四节气联系非常紧密,二十四节气绘制了一年四季大气运动变化的时间表,这种寒暑往复的循环规律,起着预告农时和呼应生、病理气脉曲线的作用。清明来临,中医专家宋清平依据天人合一规律以及人体五行平衡思想给我们分析了清明前后应注意哪些疾病。

  一、“春不食肝”,肝气过盛可引发其他疾病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大,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古人所谓“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所以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
  春属木,肝属木,在此节气中肝阳易亢,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病的易发期;木生火,心主火,心火易于亢盛,一则心火内炽,扰于心神致心神失守,每见心烦失眠;二则可致血运逆常,心主血脉,热迫血升,气盛脉速,则脉流薄疾,易损心脉而见心悸,诱发心痛。所以,要高度重视预防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的发作。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在此节气中心脏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对此要高度重视。其次,旺木伤金,金为肺,所以这一节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要予以高度重视,不要穿单衣过早,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是诱发万病之源。   

  二、“湿邪”入侵,慎防类风湿偷袭

  清明时节雨纷纷,阴雨绵绵或久居雾气之地,都容易有“湿邪”,表现为身体沉重、疼痛,尤其是关节伸缩不顺,引发腰背病或关节痛。 “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气候对类风湿病患者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更有人把春天称为“风湿季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每于春季反复频繁,疼痛肿胀诸症加重,这是受春季气候特点的直接影响。常常有关节炎病人说,用自己的关节痹痛变化来预测天气比中央气象台还准确。时值清明,气温仍然时高时低,特别是南方地区雨水频繁,湿气严重,气候的变化无常使类风湿病患者苦不堪言,所以,患者在春季乍暖还寒之时,应更加注意调养和治疗。《素问:痹论》中指出: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痹也。类风湿属于痹症,宋安堂出品的宋氏类风湿痛风宝以活血、养血、祛风、除湿等手段来去治疗受损的机体,使机体的气血荣盛起来,符合《医宗必读,痹》对痹症治疗做出的概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类风湿、痛风的良药,倍受类风湿侵袭的患者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