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长猴子是什么原因:纪念教育家霍懋征(2):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55:40
八十八岁的小学教师霍懋征的逝世,触动了沉浸在虎年新春快乐之中的北京人———

  2月11日零时35分,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的霍懋征老师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8岁。

  今天(19日)上午9时,霍懋征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八宝山东礼堂举行。

  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却在小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60年。她曾先后提出设立教师节、制定义务教育法等若干重大建议。周恩来总理曾称她为“国宝老师”,温家宝总理曾夸奖她为“把爱献给教育的人”。她就是被列入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的霍懋征。

  教书

  一生不离小学课堂

  “因为我喜欢小孩子”

  霍懋征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她的母亲是一位深受学生敬爱的中学老师。母亲与学生之间那种深厚的师生情谊,令霍懋征自幼就对将来成为一位好教师充满了向往。

  1943年,霍懋征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毕业,作为多次获得奖学金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本来可以留校工作,但她选择了到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当一名小学老师。

  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经历了共和国教育改革的全过程,在小学的校园里和课堂上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新经验,作出了巨大贡献。1956年,她被评为我国首批特级教师,周总理握着她的手,称她为“国宝”。后来,教育部要调她去工作,她表示说只能“借调”;人民教育出版社请她当编辑,她不去,只承担了教材的编审工作;全国妇联、北京妇联等单位都邀请她任职,但她最终都没有离开孩子和小学课堂。

  霍懋征一生扑在基础教育事业上,经历几番打击都未放弃。1962年6月,霍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时,二女儿病逝;1966年6月,她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能回家,孩子们丢在家里无人照管,13岁的儿子被人扎死,15岁的小女儿吓傻了;在一年零九个月的“牛棚”生活后,她没有屈服,依然坚持着基础教育事业。

  霍懋征认为,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基础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有人曾问起霍懋征:做了一辈子小学老师,放弃了那么多“高升”的机会,后悔不后悔时,霍懋征坚定地说:“不后悔,因为我喜欢小孩子。”

  育人

  一辈子教学生做人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霍懋征的座右铭。

  60年的小学教师生涯,写满了霍懋征的真情付出。既然为了爱孩子而选择,在从事教育事业的漫长过程中,霍老师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干,对教育、教学的艺术孜孜以求,将爱付诸实践。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高干子女和普通市民的孩子兼收的学校。霍懋征一视同仁,而且把爱更多地倾注在那些基础较差的淘气学生身上,以及那些贫困的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病了,她带着去看病求医,为学生买药、送饭;学生家庭有困难,她就自己掏钱为学生买午餐;学生踢足球,没有鞋穿,她在比赛前夕为同学送去短裤、球鞋;学生的父母因公调外地工作,她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食宿……

  一个名叫小永的男孩,是全校有名的淘气鬼。只要他在班上,老师就无法上课;只要外宾来校参观,就得派专人看管,学校决定送他去工读学校。霍懋征对校长说:“把他交给我。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他还要一辈子做人呢!”把小永领回班后,她仔细分析这个孩子的长处,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在霍懋征的关心和感召下,小永课上不随便说话了,课下也不胡闹了。

  “文革”开始后,“红五类”出身的小永当上了红卫兵,而霍懋征却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被看押了起来。但几乎每次批斗会只要小永在场,他就会暗中保护他的霍老师。更令霍老师感动的是,10年之后唐山大地震时,震后的第二天上午,霍懋征正在屋里收拾东西,突然耳边传来小永的声音:“霍老师,我叫了两个朋友给您搭防震棚来了!”后来,霍懋征接到了小永的电话,多年没联系的他头句话便是“娘啊,娘啊,我可找到您了。您是我的亲娘,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这就是老师的爱播下的种子、开出的花啊!霍懋征常常说:“我们的教育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专家学者、部长司长,可我们应该把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好工人、好农民、好公民。”

  爱心加真心,使霍懋征一直慈母般的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60年中,她带的学生没有一个掉队。

  授业

  一个十六字教育方针

  “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

  多年前,霍懋征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16字的教育改革方针:“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

  她不主张留课外作业,而是靠课上精讲多练,合理组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语文教材上一个学期是24篇课文,她教学生95篇。为此,自己选了很多课外材料。比如书上讲一篇寓言,她就另外准备几篇寓言,教一篇带多篇。讲一篇故事,她就选一组故事。

  许多人都记得霍懋征的一个口号:“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这是她最大的教学特点。她从不占用学生的自习课时间,低年级不留作业,高年级作业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别人用四五个课时教一课书,她用两三个课时完成,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大量阅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对于现在许多地方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霍懋征很不以为然。“我去外地考察时,一位家长说,孩子把逗号点错了,老师罚他写一千遍逗号。这位家长心疼孩子,说我帮你点得了。其实逗号是在句子当中使用的,单独把它拿出来,点一千遍又有什么用?这样加重学生负担毫无意义。”

  “她的班不留或少留作业,学生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可以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回忆说,从三年级开始霍老师带的班级就有了图书箱,老师学生都从家里带书来,互相借阅。班上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如写作组、故事组、阅读组、板报组,象棋组、美工组、小足球队等,还有饲养组养小鸡、小兔,学生喜欢哪项活动就参加哪个组。

  “其实学习不是那么苦恼的事,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反过来学习质量倒高了。”这是霍懋征执教60年的经验。

  传道

  一生桃李满天下

  “她的思想、精神不会死去”

  1998年,霍懋征从教育教学第一线退了下来,但是她始终关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年过八旬的她还先后到新疆、甘肃、贵州、广西、内蒙古做教育考察,向西部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介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传递最新的教改信息,交流教育教学的管理经验,宣传良好的师德典范,把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西部的教育。

  如今,她的徒弟遍布全国各地,大家共同丰富着霍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当老师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光荣的、最幸福的。当你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时候,你获得的欣慰是任何人也理解不了的。”霍懋征对自己从事基础教育60年感到无限愉悦。

  最让霍老师高兴的,是她付出真爱教育成材的学生们。有一次过生日的情景,曾经在霍懋征头脑里一直保持着清晰的记忆:三十几个50多岁的学生和老师聚在一块儿,拿童年的趣事说笑。一个学生上前说:“霍老师,我小时候咬过您的手,您现在还疼吗?今天,我向您认错来了。”说着,便双膝跪地给霍老师磕了3个头。

  霍老师连忙扶起他说:“你看你,都当了国家干部了,还是个小淘气!”这时,老班长、已经退休的一位银行女干部拿着儿时的声调“命令”大家掏出手绢儿,伸出双手,让老师检查卫生。那情景让霍老师沉醉了:岁月虽然使当年的孩子们双手变大变粗了,但他们每人的指甲却仍像儿时一样,铰得秃秃的,小手绢儿依然按照老师当年的教导洗得干干净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们就是这样带着童年的印记长大了。

  霍懋征给这些学生带去了自己78岁时在海拔4000米的九寨沟长河边骑着牦牛挥手扬鞭的照片。学生们像小时那样排成两队,伸出两只大手恭恭敬敬来接老师的照片。霍懋征激动地说:“45年前,你们每个人每天伸着两只小手让我检查卫生。转眼间,今天你们每人伸着两只大手,来接我的照片。你们用这两只大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党为人民作出了贡献。作为你们的小学老师,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霍懋征去世后三天,正逢春节,许多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悼念她。一位学生写下留言:“霍老师离开我们了。但,她的思想、精神不会死去,因为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中、融入中国教育的长河里。”

  ■文/新华社记者 王思海

  
  ◎相关链接

  霍家人霍家事

  名气篇 南斯北霍

  霍懋征1921年9月生于山东济南一个教师家庭,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时,这位大学高材生放弃留校机会,毅然选择了小学教师的岗位,一教就是60年。1956年,35岁的她被评为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周总理在接见时称她为“我们的国宝”。她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在全国各地推广,人们把她和南京的斯霞并称为“南斯北霍”。

  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霍懋征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她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曾当选为民进中央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2004年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来到霍懋征家里,看望这位为小学教育奉献了毕生精力的老教师。此前几个月,温总理曾在北京几名教师的来信上亲笔批示:“霍懋征老师的模范事迹,充分说明高学历人才从事基础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教师节后,教育部党组做出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五位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

  生活篇 身居陋室

  北京阜成门外白堆子,钓鱼台国宾馆北门附近一栋居民楼里,二层一套略显狭窄的居室,就是霍懋征老师的家。

  霍懋征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温总理来之前,国务院秘书处的同志先来了一趟,“来看看我的房子。他们说你还有间大点的房子没有?我说对不起,我没有。”这些年来霍懋征当然有机会调换大一点的房子,但都被她婉拒了。“9月5日那天,一开始总理都进不来屋,因为市里的领导们已经把屋子挤满了。”

  爱情篇 师生恋情

  霍懋征跟已经去世的老伴赵树楷,是通过她的妈妈认识的。那时霍懋征一家已经迁到北京。赵树楷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在大中中学教数学,跟霍懋征的妈妈是同事。在女师大(现在的北师大)兼课时他又教过霍懋征。霍懋征的妈妈很喜欢赵树楷,就这样霍懋征、赵树楷相识、结婚了。

  家庭篇 教育世家

  除了母亲和老伴,霍懋征的女儿赵萱退休前是北京156中学校长,小女儿在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当老师,儿子原在师大女附中教化学,后来去了日本,现在从事日中贸易。赵萱的女儿在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工作。算起来,一家四代人有9个从事教育。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为“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事业篇 改教语文

  1966年“文革”中,霍懋征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批斗,被关押,被监督劳动,一年零九个月不许回家。

  有一天,工宣队通知她可以回家看看,她还挺高兴,心想终于能看到孩子们了。那时15岁的女儿和13岁的儿子自己在家,没有大人照管。可一到家门口她就惊呆了:13岁的儿子躺在血泊中,已经死去。15岁的女儿在旁边吓傻了,屋子里被抄家者翻得乱七八糟。

  儿子死了,霍懋征悲痛之余,想的却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那些思想畸形、行为扭曲的学生们。被批斗、被专政时,她没少挨学生的打骂。“好好的学生,运动一来完全变了样,张嘴就骂,抬手就打,这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悲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该怎样教好这迷失的一代?这位数学系的高材生,此时暗暗做出一个决定:如果有朝一日还能重返讲台,一定改教语文。因为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重在育人,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恢复教课后,霍懋征被分到丁字小学。她一诺千金,真的教起了语文,1978年又回到实验二小。当时组织上的意思是让她当校长,但她坚决不当,要回到一线站讲台教书。后来实在推不过当了个副校长,但仍兼一个班的语文课。

  言行篇 三天三问

  “我认为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离我们而去,要认真总结昨天;今天的分分秒秒正从我们脚下不知不觉地流走,要珍惜今天;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美好的明天。”

  2005年时,霍懋征曾说,“我们实验二小的老书记褚连山说过,一个教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一是当初为什么当老师,二是你是怎么当老师的,三是将来你走后,能留下什么。我觉得这话说得很深刻。前两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了,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因为我爱这个事业,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我爱我的学生,从教60多年兢兢业业,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60年没有丢掉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发过态度,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也没有向一个家长告过状。我的结论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现在该是我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时候了。”

  为此,年过八旬的她先后到新疆、甘肃、贵州、广西、内蒙古做教育考察,把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西部的教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你同意吗?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出自哪里,何时出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这句话对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这句话对吗? 求教教育家、心理学者:如何让成绩差的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教育学生是用纤细的鹅毛去撩拨学生心中敏感的神经是哪位教育家说的 “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 教育家和教师的关系?? 有没有去过老舍纪念管的 有没有 爱的纪念五线谱 2、教育家们认为,伴随着电视机长大的一代人,在电视机前花的时间太多,以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了。 哪位介绍一下教育家陶行知的事迹 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照片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夏丏尊的丏应读什么 律师,教育家,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英文名怎么写? 这句话的出处——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评价的作用是提供适合的证据,以帮助学生按照目标要求的方式变化。 有人说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法不当的老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了解 家驹他有没有特别的纪念地方 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纪念有没有收藏价值 有没有纪念一二.九的诗歌尽快告诉我!!!! 现在有没有纪念黄家驹的什么协会什么的呢? 有没有关与离别的纪念致辞啊? 市场上有没有意大利夺冠的纪念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