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视频自然传奇:陆李松专题网页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59:15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陆李松
一、对教育叙事研究的认识
1、教育叙事研究为什么倍受关注-------教师有共鸣。
春节的时候,我在研究互联网上的BLOG网页热,看到了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黎加厚教授极力推崇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在他的几个弟子的指导下,一些老师纷纷开展了教育叙事研究,并且呈现了一些“教育叙事研究”的案例,我一读这一些案例,就被这些故事深深地打动和感染,这些研究太好了,这些研究我们哪一位老师不能做?
于是我把这些案例选一部分挂在《海盐教研网》课程改革栏目内。果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些天我跑了一些学校,大家都在谈“教育叙事研究”,说明这些教育故事确实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读者。
首先,我们觉得这些故事真实可信,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些教育故事就产生于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或者我们就碰到过,不像那些论文那样空泛。
其次,我们觉得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实实在在的研究价值。读了之后有许多的联想和启迪。新课程培训中讲的理念就在这些故事的字里行间,这些故事以前就发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为什么就没有发现里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我们感觉教育叙事研究我也能做。就是把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而且短小精悍,便于写也便读。
2、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写“教育故事”?-----为了反思。
根本目的是通过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新的教学理念的眼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通过这种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同样的错误经过反思自己知道问题出在那里,以后就不会重复出现了,这就达到了教学行为转变的目的。
新课程实验的宗旨 “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过:“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所以首先要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如何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一种是函授进修,脱产学习----学历教育。暗示理论在专家那里,只要接受了专家或图书馆的专业理论之后,教师就可以将理论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之。但事实上发出了大量的毕业证书,专业水平提高有限。
另一种是继续教育,行政手段,参与了多少时间,记几个学分。量是有了,但无法检测质,到底学到了多少,提高了多少,运用了多少,那是没人过问的。
还有一种是要求教师写论文,主持课题研究------这是对的,但要求较高。有一部分教师为写论文而写论文,“剪刀加浆糊”,写出来的教学论文往往显得十分空泛。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先生提出的策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学反思就是教学即研究的观点。教学实践就是教学研究,我们当教师的要反思自己每一堂课中教学行为。
同伴互助是强调了教学研究中的合作研究。发挥集体备课组、教研组的功能。我们实验小学不提出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
专业引领是萝卜烧肉的比喻。
这三要素当中,教学反思是基础,没有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一切都是空的。所以回过头来看,教育叙事研究的意义也就非常明了了。
我在几次会上引用了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现在当教师的要“读书、上网、写文章”。
读书: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讲到,“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
上网:
写作:写什么?写教育故事,写教学反思。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一堂课下来自己体会到某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平行班教学的话,马上在第二节课中予以调正,或者在某一节课中发现有一个得意的“闪光点”,并且也为之兴奋了好一阵,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时过境迁,也就淡忘了,所以我们有的老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真正要评评课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谈谈自己的教学特点,也谈不出什么。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缺少反思,缺少把那些故事写下来,缺少对这些经验和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如果我们把一些教学中生成的片断、故事写下来,或者形成一些反思性的文字,日积月累,坚持下来,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的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里我举举两个例子足以证明:朱永新教授于2002年6月26日“教育在线”网站发表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明确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也写得一清二楚:“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是我所看到的最具特色的一个“保险公司”,它在相信人的巨大潜力的同时,又内含了一个“持之以恒,十年不止”这样一个必备的条件。两者的结合,才能到达真正成功的彼岸。
江苏盐城数学老师张向阳是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最早投保者。张向阳老师每天笔耕不辍。此前从未发表过作品的他,仅在6个月的时间内,就在“教育在线”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并在《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文章。在过去的十个月间,他用200多个夜晚写出了近30万字的教育日记。
3、教育叙事研究和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最有实效的载体。
经过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以及自主学习,教师已经掌握了新课程理念,但是从我们平时的听课调研活动中,发现还有相当一部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或者说还不能自觉地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例。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具体的行为是有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对于有的人可能很短,而对于有的人可能很长;对每一节课都在学习、反思的人就比较短,上过以后不作反思的人这一过程可能就长。如何来缩短这一过程?如何使我们所有的教师将头脑中已经有的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呢?那就是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来强化这一项工作。
同样道理,我们都知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学生都知道,就是一时半载做不到,或者老时要出现违规行为,怎么办?这通过一些措施来约束来强化,在措施的约束下,慢慢从不自觉到自觉,最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的时候一些强化的措施是必要的,人都有堕性,上学期局组织到香港,一看“随地吐痰罚款三千港币”,我想我总共带了三千元人民币,还不够吐一口痰的罚款,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在地上吐痰,所以在香港的几天就做到了。所以这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约束到自由的过程,因此,印证了开始的时候这必须要有一些制度和措施。
制度和措施能让所有的教师能够接受,能够操作,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和享受到一种快乐,这样的制度和措施才是有效。让教师讲自已亲身经历的教学故事,写自己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这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做的、都会做的事,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感到快乐,甚至有点烦,但是我敢保证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就会体会到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那个时候就体验到快乐。
二、教育叙事研究及其特征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 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故事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出内隐于这些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以及意义价值。再讲得明白一点,就是记叙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故事。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
(1)、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 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
(2)、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 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 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毫无意义。
通过叙事来阐述一定事件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寓意是我们老祖宗所擅长的,先秦诸子百家之中最擅长的要数庄子和孟子了,庄子有一次带领他的几个弟子走在一个山岭上,“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三、教育叙事研究案例
1、学科教学类:
阿玲是哑巴吗?
山东省淄博师范学校附小 吕舜昌   《曼谷的小象》一课讲述了在风光秀丽的曼谷附近,“我们”一行乘坐汽车,不幸轮胎陷落污泥,阿玲在这个时候,指挥她的小象把我们的车拉了出来,并且把我们的车冲冼的干干净净。教学中,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同学们读书读的非常认真,经过讨论认识到了阿玲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
正当我准备总结全文结束学习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阿玲是个哑巴。”我不禁一愣,教学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听到学生持有这个观点。(旁批:教学冲突出现了)
我便问:“说说你的根据吧。”那位学生马上说道:“整篇课文,阿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打手势。”
“对,我也这样认为。”其他学生好象受到了启发,也“嚷”了起来。这下班里可热闹了,同学们共分成了两派,互相争论了起来。
备课时,实在没想到能有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但后来,我慢慢发觉,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知道,本文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要通过语言来表现人物。(旁批:教师的反思以及行动)
于是,我不但没制止他们的争论,而且还适时地加以指导。同学们毕竟年龄小,还不能系统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有的只是提出了,这是在国外,语言不通,所以阿玲就不说话;有的说阿玲性格内向,不好说话……都有一定的道理。是该我出手的时候了,我想起了二年级时给同学们抄的一则名言:语言化为行动比行动化为语言要困难的多。和同学们一起背了一遍,于是,有的学生就恍然大悟了。阿玲会不会说话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行动,我们认识到了她的朴实、善良的品质,是一个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别人的人,而不是一个花言巧语的人。同学们还联系了当今社会现实,对那些嘴上花言巧语,背后却吭人、害人的人进行了批判。(旁批:最后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本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想起同学们为了自己的观点而互相争辩的情景,还是禁不住心潮澎湃。
2、班主任工作类:
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
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同学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可刘××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请到了无人的电工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他会心地点了点头。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他点头同意。我说第一句只需改动一个字,将“天涯何处无芳草”改为“天涯何时无芳草”,第二句改为“何必非要现在找”,紧接着他又改了后两句:“本来学业就很紧,况且年龄又很小。”读着这首诗他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轻松,笑得那样自信。随后我又说:“十年之后,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师帮你找,怎么样?”他连声说“谢谢老师”。这次潜隐式教育的尝试,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和戒备心理,平复了内心的波澜,学会了情感上的进退自如。从而使被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转化的目的。
3、细节类:
不要忘记别人的启示
刘守家
作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无时不在的,但学生对你的启示有时却在不经意中产生,这些启示有时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但却能让你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所思、所需、所求,让你感觉到学生的过人之处,也就是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让你学会了该怎样做老师。
有一次,测验的试卷发下后,当我经过一个学生身旁时,学生拿着刚发下的试卷说:“老师,我这里是不是改错了?”一看,我果然给他多扣了5分。我于是随口说:“你把分数加上去吧。”学生迅速拿出红笔,但却在笔头落在纸上的那一瞬间停顿了下来,他抬起头来,将笔递给我,说:“老师,还是你来加吧!”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平时并不看重的分数,学生却看得非常重要。这件事也让我明白,我不在意的东西,也许学生非常在意。因此,我对后来的每一张试卷都不敢马虎。我想: 如果所有的老师能够常常回味学生对你的启示,并真正地将其“当一回事”,我们的教育是否又会上一个台阶呢?
4、生活片断类:
俯身也是爱
徐庆云
星期天我和刚入学不久的侄女聊天。我问她:“你们老师喜欢你吗?”她自豪地说:“喜欢”我故意逗她:“吹牛吧?”她可急了,一本正经地争辩:“没吹牛,老师还趴在桌上和我讲话呢!”“讲了什么?”我又追问。小侄女急切地说:“老师问我昨天吃的是什么。”
我震惊了。一个“趴”,一句“昨天吃的是什么”,本极为平常,却使孩子深深地受到被爱的幸福,老师在他们纯真的世界里是多么崇高啊!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没有惊天动地的气魄,只有润物无声的永恒。既不是“棍棒”,也非“迁就”,而是“春风化雨的滋润”。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声问候、一个抚摸、一句赞赏、无不洋溢着对学生真挚的爱。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师爱之神圣,要摒弃师者唯上的旧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铁枷锁,走出功名利禄的势利场。不追求轰轰烈烈的伪善,立足于平平淡淡的真诚。在教育这方净土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处关心、爱护学生,悉心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这才是爱的真谛!
四、怎样写教育叙事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以下几点我认为要考虑的: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
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五、我的几篇“教育叙事”
1、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
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
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
我感到非常遗憾!
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我们中国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美国:
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
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
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中国:
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
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
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干掉了!
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
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导讨论,让哄笑者明白这位学生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们这位教师没有这一种意识,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新课程强调生活体验,但更重情感与价值观的体验
今天我听了一堂初二的语文课,上白居易的《卖炭翁》,这位年轻的老师课上得很活泼,很善于设置一些情境和问题,或者抓住某一个关键词眼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发言比较热烈,可见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课堂活动已成习惯。
当讲到“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老师就请同学体验:“把”字是怎样一个动作?学生一说:“一只手拿着文书的一端,另一只手慢慢展开。”学生二说:“应是一抖把文书抖开,以示神气。”到此为止,应该是很不错的。我以前也上过《卖炭翁》,就是没有想到在这“把”字上让学生去体验。
但紧接着老师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黄衣使者,把你当时的想法说说?”一位女生马上站起来说:“我感到很自豪,我有一纸公文在手,谁敢不听?我背后有皇帝撑腰!”老师听了笑着点点头,就这么又进入到下一个问题的讨论。
当时我总觉得这个问题不该到此结束:你说这女孩回答得错吗?也不能说她错,她把当时那个太监的心里活动完全再现了出来;你说这个学生的回答就这么过去了,总觉得如骨鲠在喉;也许老师设置这个问题是要说明“名为宫市,实为强抢”的主题;也许这学生的回答确实是出乎了教师的意料之外,所以也就这么不置可否的过去了。但我认为新课程虽然强调学生生活体验,但更重情感与价值观的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卖炭翁的视角去感受卖炭翁当时对那个黄衣使者的想法,引导出对黄衣使者的憎恨,对卖炭翁的同情之情,而不应该去引导学生体验当个太监的洋洋自得心理;即使如此,也应该对学生的回答作一个简短的简评与引导。
六、教育叙事研究交流的平台
-              ---海盐教研网以及建立自己的Blog网志
1、海盐教研网是交流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平台。我们将调整栏目,设立一个专门的栏目供教师上传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2、介绍海盐教研网上传方法和运作机制。
3、Blog网志介绍。
Blog是网络上的一种日记形式,也叫“网络日志”,目前国内将Blog翻译为“博客”。Blog简单易用,技术门槛很低,任何一个老师或学生都可以随意写自己的思想。通过每天的资料整理与书写,会在无形中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Blog具有在线“共享”功能,把学习者与Blog上的参与者形成一个社群,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其它人可以做评论,人们在群体的分享和交流中会产生新的认识。Blog还具有积累的功能,学习者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历程中通过Blog回顾自己过去所写的东西,看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Blog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型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它方便个人知识的梳理,关注个人发展的进程。对一个学习的集体而言,它让我们建构了一个深刻思考和交流的平台。只要你留心,Blog几乎可以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对于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Blog特别适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故事。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能够真实、深入地反映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研究方法。它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1)Blog作为叙事研究报告的交流平台,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叙事研究报告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实现了叙事研究的新发展;
(2)叙事报告数字化,使得叙事研究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叙事研究的传播范围全球化;
(3)只要敲动你的指尖,你的故事便可以传向网络;反之,你可以方便地获得别人的叙事报告资料;
(4)以书籍、杂志、报纸为载体的叙事报告,生产和传播的周期很长(年、月、 日),Blog上的叙事报告可以每分每秒刷新;
(5)正式出版的叙事报告,需要经过若干“守门人”的过滤,对以一般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投稿和发表的门槛很高,Blog实现了“个人出版时代”的梦想,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你的叙事故事,同时与全世界的读者共享你的研究成果;
(6)Blog使叙事研究突破了研究者个人的小圈子,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头脑风暴,创造出更多的智慧;
(7)新兴的Blog环境对人们提出了新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你必须自觉地遵守网络上的版权道德和国家法规,提高自己的信息伦理道德。
从上海浦东的现代化学校,到山东淄博的乡村教师,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老师在运用Blog中提高了教学反思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教育创新的观念和能力正在逐步提高。每天去看一看这些老师们的Blog上闪光的思想,你一定会受益匪浅(下面列出了目前比较活跃的老师们的Blog,不需要记网址,只需在Google,百度等主要搜索引擎中输入下面的“名字+Blog”,就可以找到这些教师的Blog网站):
惟存教育网志
求师得教育实验室网志
齐伟教育网志
光阴的故事
点燃学生智慧之火
共享困惑
日三省(New)
心灵驿站
我和我的学生们
右耳朵的思考
留住我们的岁月
专家评论:
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Blog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黎老师,《一年之计在于春》
BLOG为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仓库开辟了一条新路。——蒋鸣和教授
当你将作品发布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并由自己管理,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因为网络博客能被任何有机会上网的人读到,你的父母能够读到它,在佛罗里达州的祖父母能够听到它。有那么多观众的存在将迫使你想做到最好;博客是让父母参与教育的一个途径。
——美国俄亥俄州小学的教师《网络博客激发小读者们全力以赴》
有了这么多相关的评价和事件,我们已经能够渐渐的体味到BLOG的的惊人威力!特别是在教育学习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