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阿狸偶像歌手游戏:下:秦始皇的十二个永恒词(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15:01
叙述与读解:秦始皇的十二个永恒词(下)


作者:平子1954 提交日期:2005-7-7 21:03:00

永恒词之十一:始皇之死
  公元前211年,一颗流星燃烧着耀眼的光芒落在了秦国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的地面上,变做了巨大的陨石。有人在上面偷偷地刻了七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听说了,派了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没有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那块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抓起来杀了,并愤怒地命人焚毁了那块陨石。
  借天降陨石刻字,这其实传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他的国家潜藏着危机了。可惜秦始皇没有坐下来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却在一种郁闷的心情中过多地思考如何让生命延长或者不死的办法。
  
  这年秋天,又发生了一件事情。
  秦使者在华阴道上,一个神秘的山人手里拿着一块玉璧拦住他,说,拜托你把这块玉璧送给滈君。说完转身而去,回头又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今年祖龙死。
  使者想问个明白,那人已消失不见了。
  使者不敢大意,回来后就把这件事情向秦始皇作了汇报。一起看那玉璧,认出来,原是始皇第二次出巡渡过长江时不慎落入水中的那块玉。
  秦始皇笑了轻松地说,一个山鬼,最多也就知道一年间的事。
  秦始皇说这话,因为当时已是秋季,意思是说今年快过去了,山鬼的话未必能够应验。
  退朝后又轻松地说,祖龙,是人类的祖先。
  秦始皇故意把祖龙混淆为祖先,因为祖先是已经死了的人,与己无关。
  虽这么说,而他的心里并不轻松。
  
  秦始皇知道那个山鬼话里的含义。
  所谓滈君,是水神,秦始皇以水德为国政以至改黄河为德水,那么这个山鬼暗指的水神就是秦始皇;所谓今年要死的祖龙,还是暗指他的,祖,开始的意思;龙,皇帝的象征。
  对待这件事情,秦始皇仍然没有坐下来对此进行认真的分析,譬如为什么人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期望着他死,是不是政策有了问题,政权有了问题,官吏有了问题,人心有了问题等等。而他还是过多地考虑怎么让自己长生不死以及不死的办法。
  通过占卜,显示他必须迁徙和巡游。
  秦始皇就相信了。先是迁徙三万户民众到北河、榆中定居,每户赏赐一级爵位。然后决定出巡。
  这是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也是他在这么一种特殊背景下的最后一次出巡。
  很显然,他的这一次出巡怕是凶多吉少了。
  
  在此之前,秦始皇曾有过四次出巡。
  秦始皇从二十二岁(公元前238年)开始亲政,掌握大权,此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都忙于宫廷政务和征伐六国,他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从容的心情出外巡游。
  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定天下后的第二年他四十岁时,开始了他第一次的外出长途巡行。选择的是西部,从咸阳出发,沿河西北行,经彬县向北,进入甘肃宁县、合水到达庆阳,再向西到宁夏南部,越过鸡头山,向南进入甘肃静宁、定西、临洮,再向东,经陇西,到达秦人祖先故地西垂今甘肃天水,然后翻过陇山到陕西陇县,在歧洲离宫回到中宫休整几天,再经武功回到咸阳。这条出巡路线经过了秦祖先创业发祥地,可以说是寻根拜祖之旅。当然他主要的目的还是视察他戍边的军队和正在构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
  
  第二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出潼关东行,经洛阳、开封,向东北山东济宁,先上邹县峰山,再登泰山,在两山上勒石刻碑,歌功颂德,昭示天下。从泰山上下来时,突遇暴风雨,避雨树下,封那棵树为“五大夫”。然后沿着渤海向东,经黄县、睡县,越过成山峰顶,登上之罘(fu)山,勒石刻碑;后来沿海南下江苏海洲、向西到彭城(徐州),打涝当年落水的那只九鼎,南入安徽,渡淮河,过凤阳,再转向西,经河南南阳,入湖北汉阳,过长江到湖南岳阳、湘阴、长沙等地;归途经沙市、江陵、襄阳,过武关,入陕西商洛,回到咸阳。此次巡游,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第三年,秦始皇再次去山东半岛沿海巡游,刻石留念,返回途中经河南原阳县博浪沙遇刺,韩国公子张良倾家产千金,雇一壮士以一百二十斤铁锥行刺。因巡游车辆多,壮士判断有误,击中副车,秦始皇幸免,下令搜捕十日未获,极大地破坏了秦始皇巡游的兴致,泱泱而归。
  
  这之后,秦始皇有两年时间不再出巡。
  到了公元前215年,才有了秦始皇的第四次出巡。于是从潼关北经大荔过黄河入山西永济,到河北邯郸,再向北至琢县,又向东抵秦皇岛海滨小住,然后出山海关,到辽宁绥中海滨游览。在返回时,他巡视了长城线上的河北蓟县、密云、怀来,进入山西过代郡、雁门,渡过黄河,经过陕北的榆林、延安等地,回到咸阳。
  
  占卜之后,几下耽误,处理完一应缠手的事情,也就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210年的秋天了。秦始皇开始了他第五次也是他最后一次特殊背景下的出巡。
  这次与上次出巡相隔五年。
  我就想,假如没有那些我们所说的特殊背景,秦始皇可能也就没有这次充满精神迷茫心灵困扰生命焦虑的死亡之旅了。
  出巡的陪同人员有左丞相李斯,让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秦始皇疼爱的小儿子胡亥吵着闹着也要跟着去玩,秦始皇答应了;一定是用了一个父亲的口气说,想去,那就把他带着吧。儿子,那咱可先说好,路上可不许捣蛋。
  胡亥乐了,一脸孩子式的美气和甜蜜。
  一块去的还有一个人,就是专门管理宫廷乘舆车马与印信、墨书的头儿宦官中车府令兼胡亥法律教师赵高!
  
  十月,秦始皇从咸阳出发,乘坐的当然还是他的那辆装饰精美陈设豪华的御用铜马车。也是1980年在秦始皇陵边上出土的那驾我们看到的铜马车。后经考古研究人员考证不是,出土的那两辆青铜车是根据秦始皇生前的御车仿制的,大小只是真车的一半,但其结构与形制跟真车完全一样。
  我们来稍稍欣赏一下。
  科学而考究的车轮,三十根密集的辐条,分散了车身重量对轮圈的压力,使得车子既轻快又结实。再从侧面看去,辐条靠近车毂的地方明显加宽,作用是加强轮子横向受力的强度,直接的比喻它很像我们今天的自行车轮。
  再看车毂、系驾绳索套管、车轮锁、制动装置以及马头饰等,加工工艺复杂又相当科学合理令人称奇,不能一一备述。
   我们知道在西方,直到公元八世纪,皮带都是勒在马的喉部,经常出现高速奔跑的马窒息而死的情况。而秦青铜车的系驾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实验证明了它的先进性,用西方的系驾方式,两匹马只能拉半吨的重量;用秦车的系驾方式,两匹马可以拉一吨半。
  现在来看看青铜御用车内,可坐可卧,安稳舒适。车厢有一门三窗,门在车尾,前窗可上下启闭,左右两窗板镶在两个凹槽之间,可以来回拉动,完全像现在汽车上的推拉玻璃窗;既便于途中观览,又可通气采光。“闭之则温,启之则凉”,类似车中“空调”。
  秦始皇乘坐的车子叫安车,在他前面开道的车子叫高车。
  史书记载,秦始皇外出巡游时有大批文武重臣警卫侍从随行陪同服务,一般情况下,大小车子在八十辆左右,威风程度不比现在的美国总统英国首相们差。
  
  秦始皇此次出巡,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
  他到了湖北、湖南,其中去湖北云梦的九疑山遥祭虞舜,再乘船顺长江而下,观览籍柯,渡过安徽江渚,经过浙江丹阳,接着到达钱塘。到浙江边上的时候,因那一段江面靠近大海,江面宽,风浪大,秦始皇一行就向西往回行走了一百二十里,从余杭一处江面较窄的地方渡过去。这才去了绍兴,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遥望南海,并刻石立碑。
  始皇返回时,途经吴地,从江乘县渡江。沿海岸北上,到达琅邪。
  这时,那帮装神弄鬼的方士不知从哪又冒了出来,其中那个著名的徐市带人到大海上已经为秦始皇寻找仙药好多年了,也没找到什么狗屁仙药;倒是不知花了秦始皇多少寻找仙药的专项经费,无法向秦始皇交代,只好硬了头皮编造谎话瞎话鬼话,说,蓬莱仙药确信是可以找到的,但问题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被大鲨鱼所困扰,希望皇上能派善于射箭的人一起去,用装有机关可以连续发射的弓弩射杀它!
  秦始皇在听了他们的谎话瞎话鬼话后,日思夜想,就做了一个梦,像真的一样,他在梦中与海神交战,海神好像人的形状。醒来后就请博士给他解梦。谁知博士也是个装神弄鬼的方士,说了一通幼稚弱智到极点的谎话瞎话鬼话,说,水神本来是看不到的,它是用了大鱼蛟龙做侦探。你看现在皇上祭祀做得周到又恭敬,却还能出现这种恶神,应当想一切办法除掉它,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
  秦始皇就相信了,这进一步表现出这时的秦始皇精神迷茫心灵困扰生命极度焦虑。于是命令入海求仙药的人携带捕大鱼的工具,自己也亲自带了弓弩去等候大鱼出来,以便按照方士们说的射杀它。
  精神迷茫心灵困扰生命焦虑的秦始皇从琅邪向北,航行到荣成山,也没见到一条为海神做侦探的大鱼。继续航行到之罘山的时候,一条大鱼出现了,秦始皇激动不已地扣动了弓弩的机关,连发数箭,射死了那条大鱼。
  那天始皇的气色有了一些生动,饭量也好了起来。然后沿海岸向西进发。
  
  第二年的七月,在到达到河北广宗县沙丘时,秦始皇终于病倒了。
  这一病,原本就充满了精神迷茫心灵困扰生命焦虑的秦始皇就有了死亡的预感和临终的慌张。
  随着病情的加重,旅途跋涉中又不能得以及时的疗治,秦始皇在对衰弱不支的身体最后放弃之前,巨大的恐惧已经摧垮了他的精神和信心!
  他给儿子扶苏写下了遗书:回咸阳来参加我的丧事,把我安葬。
  是的,巨大的恐惧已经摧垮了秦始皇的精神和信心,这是一个说明。
  遗书写好后,加盖了御印,暂时封存在中车府令赵高那里。
  赵高接过那封遗书,他的手一阵剧烈的战抖,而历史没有发现这个生动的细节。
  
  七月丙寅日,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
  风云突变,迷雾团飞。
  谁亲眼目睹了秦始皇死亡的最后一刻的安详与痛苦,谁在其一侧倾听了秦始皇弥留之际微弱的呻吟和嘱咐,谁看到了秦始皇死亡的全过程,谁最先得知并发现了死了的秦始皇又是谁最先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惊闻这天塌地陷的噩耗……
  难道病重的秦始皇那时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么。
  御医呢,警卫呢,仆人呢;
  李斯呢,赵高呢,胡亥呢。
  是谁逼迫了他们,是谁趋赶了他们,是谁控制了他们,是谁封锁了他们。
  乃至谁看到了秦始皇的尸体!
  没人能够作出回应和解答,那么我们看看赵高的表演。
  
  第一幕:赵高先扣留了秦始皇的那封遗书,对外全面封锁秦始皇逝世的消息。将秦始皇敛尸入棺,放置在既密闭又能通风的辒凉车中,让始皇宠幸的宦官做陪乘,在回咸阳的路上,每走到适当的地方,就献上饭食,其他百官也象往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辒凉车中降诏批签。从井陉到达九原,正是七月暑天,秦始皇的尸体开始腐烂,从车中散发出了刺鼻的臭味,赵高就下令随从官吏往车里装一石也是臭气薰天的鲍鱼,鲍鱼的恶臭味混淆了尸体的恶臭。
  
  第二幕:赵高对胡亥说,皇上死了,眼下还没有诏书封诸子为王而只给扶苏写了一封信。孩子,你知道这将意味这什么么,长子扶苏一旦到来,就会立为皇帝,而你连一寸封地都没有啊。
  胡亥说,这很正常啊,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啊。贤明的君王最了解他的臣子,伟大的父亲最了解他的儿子。父皇生前不封立我们,我们无话可讲得啊。
  赵高说,傻孩子,不是这样子的!现在立谁为王,大权谁握,生死存亡,断然的决定都在于你、我和丞相李斯了。你怎么这么天真幼稚,让别人向自己称臣与自己向别人称臣,统治别人与被人统治,能是一样的么。
  胡亥说,废除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从父命而惧怕死亡,这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和阴谋运筹勉而为之,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天下不服,我身败名裂,国家还会灭亡。
  赵高说,我说你这孩子天真幼稚,你还和我讲起道理来了。那么商汤、周武杀杀杀杀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君杀杀杀杀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就连孔子都著述了这件事情,不为不孝。你是一个男人,办大事就不能拘于小节,行大德就用不着推辞谦让;乡间的习俗各有不同,官员们的工作方式因地制宜。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一定能够成功。我希望你不要罗嗦了,按我说的去做!
  胡亥说,皇帝去世,还未发丧,这个时候怎么能张开嘴去求丞相。
  赵高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短暂紧迫地都来不及谋划!就像携带干粮赶着快马急急赶路一样,我唯恐担心害怕的是耽误了时间!
  赵高对胡亥铁青着脸色,说到时时间的紧迫,站起来就走了。他这会儿的确没时间和这么一个小孩子在这里婆婆妈妈地罗嗦。
  他知道他干了什么,他内心的紧张超过了他的估计,他知道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在此一刻对于他的意义。
  
  第三幕:赵高现在去找李斯。他知道这个巨大阴谋策划的实现,关键的一个人物是李斯。但他赵高不过是一个管车马文案的宦官,而李斯是权重如山声名显赫以铁碗著称的大秦帝国的丞相。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只能威胁逼迫他了。
  关键的是他没有时间了。
   赵高说,丞相,始皇去世,赐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服丧,并立为王。诏书未送,皇帝去世,无人知道。对不起,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御印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你我的一句话了。如何定夺。
  李斯说,你你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这就根本不是我们做人臣所应当议论的事!
  赵高说,我的丞相,你还是先估计一下自己吧,你和蒙恬比,谁的能力更大,谁的功劳更高,谁的谋略更深远;天下百姓更怨恨谁,更拥戴谁;与长子扶苏的关系谁更亲近,谁更疏远。
  李斯说,不错,你说的这些方面我的确都不如蒙恬,但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苛求于我呢。
  赵高说,我赵高是什么东西,我本来就是一个宦官,一个奴仆,侥幸凭借我熟悉那么一点狱法文书而进入秦宫,管理事务二十多年,我还真没见过被秦王罢免的丞相和功臣,再封爵传给下一代的;我看到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一个个最终都不能逃脱被诛杀的命运。
  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大都你都了解,长子扶苏刚毅而且勇武,信任人而又善于激励士人,即位之后,无疑要用蒙恬担任丞相;到那时,你会落得个什么下场呢,我的丞相啊,你最终怕是连怀揣通侯之印退职还乡都没有可能了。我受皇帝之命教育胡亥,让他学习法律已经有好几年了,我还没见过他有什么错误。他慈悲仁爱,诚实厚道,轻视钱财,尊重士人,心里明辨是非但是不善言辞,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没人能赶得上他,我看可以立为皇位的继承人。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最后做出决定!
  李斯说,你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我李斯只能执行皇帝的遗诏,我自己的命运听从上天的安排,我没有什么考虑,不会有什么决定。
  赵高说,安全可以转为危险,危险可以转为安全。安全与危险的辨证关系你都不能明白,你有狗屁尊贵!我阴险地告诉你吧,你可要小心了哦。
  李斯说,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里的平民百姓,一只厕所里的老鼠;皇上之所以提拔我重用我,让我担任大秦帝国的丞相,封为通侯,让我子孙都享有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就是因为他是要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付给我,我又怎么能辜负了他的重托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苛且阴谋从事,孝子不勤劳而危害自身,做臣子的守好自己的本分职责就行了。请你不要再说了,也不要妄想让我李斯也跟着你一起犯罪。
  赵高说,真正可称得圣人的并不都是循规蹈矩,这句话反过来说循规蹈矩的,你也做不了圣人;圣人就是要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适应变化,顺从潮流,与时俱进;从事物的趋向中,就能预知事物的归宿。就事物本身而言,也是如此,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此消彼长,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现如国家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里,我揣摩着他的心志和意向也很明确,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把那话挑白了说;况且从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作乱,从下面来控制上面就是叛逆。所以秋霜一降花草随之凋落,冰消雪化就大地万象更生,这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您怎么连这些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了呢?
  李斯说,我听说晋献公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后果是三代都不得安宁;齐桓公小白和公子纠兄弟争夺王位,结果是哥哥纠被杀死;殷纣王杀死叔父比干亲戚,又不听从臣下劝谏,都城夷为废墟,丢了社稷江山;这三件事都违背天理丧尽天良,所以一个个国破家亡,宗庙颓废。我李斯还是人啊,怎么能参与这篡权作乱的阴谋,做这种大逆不道的勾当!
  赵高说,我的丞相啊,你就别犯傻了,齐心协力,就可以大功告成;内外一致,就不会出现差错。你听从我的计策,保管没错,你会长保封侯,永世相传;你一定会有像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一定会有像孔子、墨子那样的大仁大德大智大慧。现在放弃这个对于你我都是千载能逢的大好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不可预测的祸患和灾害甚至会株连殃及到你的子孙,想想,我都替你心寒!真正善于为人处世者,相机而动,处变不惊,天地城府,从而转危为安,因祸得福!你就给我一句痛快话吧,你就说你想怎么办!
  李斯仰天长叹,满面流泪,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李斯太了解眼前这个心狠手辣的赵高了,他说是来征求意见和我商量,其实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不过来通知我一下罢了,你听他那藏了锋芒的暗示威胁恐吓进逼,那就是最后没有商量的通牒和摊牌。他李斯同意也要同意,不同意也要同意了。
  李斯感到了凝结在死寂空气中的阴森杀气,他仿佛看到了赵高已预谋安排下的杀手就埋伏在他的门外,他仿佛看到了他们阴险恍惚剑拔弩张在窗户上的影子。
  李斯答应了赵高。
  李斯在一声无奈唏嘘的感叹中,牙齿把嘴唇咬出了鲜血。
  赵高回去报知胡亥,说,我奉太子你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他敢不听!
  
  李斯不仅不敢不听,还被迫直接参与了这一场阴谋。
  赵高这时已经采取了非同寻常的措施和行为,完全控制了局面。
  我以为这时赵高极有可能对胡亥和李斯等也实行了软禁。
  
  第四幕:在赵高的威力与武力的胁迫胁持下,胡亥、李斯与赵高三人就伪造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
  接着,伪造了一封秦始皇给扶苏的信,这封信显示了赵高在这样紧迫的情势下,那种不择手段,那种毫无人性的凶残凶恶凶狠凶暴,为世上罕见。
  迫不及待他要杀死扶苏,在信上以秦始皇的口气说,公子扶苏和蒙恬率领几十万大军驻守边疆,几十年不能扩展帝国疆土,士兵伤亡严重,没有建立一点功劳,还不断上书直言诽谤指责我的决策失误。而这完全是因为我让你长期担任监兵的职务而没让你回朝来做太子,从而心生怨恨继而成仇。作为儿子如此大不孝顺,我只有赐剑让你自杀!
  迫不及待他要杀死蒙恬,在信上以秦始皇的口气说,将军蒙恬跟随扶苏在外,不能纠正扶苏的错误以及他的怨恨他的阴谋他的行为,作为人臣如此大不忠,我只有赐剑让你自杀!把军队叫给副将王离。
  王离是王翦的孙子,后来率军投降了楚霸王项羽。这当是后话。
  
  司马迁说当时派了胡亥手下的亲信我以为就是赵高的亲信把这封信是送到上郡,交给了扶苏。
  扶苏拆阅后,大喊冤枉,伤心大哭。天旋地转地就奔了内室要自杀。
  蒙恬叫住了他。
  蒙恬觉得这有点太突然太蹊跷了,始皇帝怎么就毫无端由地派了使臣来要我们两个自杀;而且信上说的理由显然是虚假编造;即便是事实,公子和我也不至于都犯了死罪啊,这也不像始皇帝平时对待公子和下臣的做法。断定这是一个诡计。对扶苏说,一个使臣,一封信,你就这么轻易地相信了?是不是向始皇帝请示或证实一下,然后再作决断。
  送信的使臣听了不愿意了,说,大胆,你们两个死到临头的罪臣,竟敢怀疑朝廷怀疑秦始皇帝怀疑皇帝诏书,就凭这,也犯死罪!
  扶苏无奈,信是假的,你也要死;信是真的,更是要死。即使左右都是要死,不如现在就死,让生命慷慨一些,悲壮一些。
  扶苏在最后的时刻,几乎没有伤心了,便也没有犹豫了,向自己喉咙的那锋利的一剑刺得好果决。
  扶苏自杀让蒙恬丧失了澄清事实扭转局面挽救生命的可能和信心。如果扶苏不死,事情就会有了时间的缓和,其间就会出现另外的变数;你想想,扶苏和蒙恬手里有三十万大军啊。扶苏一死,原本就是忠诚良将的蒙恬在缺少了精神的支持后也放弃了。但蒙恬最终不肯自杀,使者把他交给了狱官,暂时关押在阳周。
  
  听说扶苏死了,蒙恬已被囚禁,胡亥心软了心疼了,说蒙恬这么好的将军杀了太可惜了太亏良心了太无恶不作了太没道理了还是释放了吧。
  赵高说,不行!不仅蒙恬不能放,他的弟弟蒙毅也要一并除掉!
  胡亥说,理由。
  赵高说,还要什么理由,先帝原先想立太子,蒙毅劝阻;尤其对你,明知道你在公子中贤能而且优秀,就是让先帝拖延着不让立你为太子。他这既是对你不忠,也是蒙骗先帝。这两大罪责,还不足以让他一死么。
  胡亥无奈,就把蒙毅也关押了起来,囚禁在代地。
  
  这时秦始皇腐烂不堪的尸体已经运到了咸阳,政府向全国发布了治丧的公告。皇太子胡亥在赵高的一手操纵下登上了皇位,是为秦二世皇帝。
  胡亥任命赵高为郎中令。
  不管这郎中令实际的权力有多大,反正赵高现在是紧紧跟随着二世皇帝不会也不敢离开他一步了。
  九月,秦始皇被安葬在郦山脚下。
  
  第五幕:对于蒙氏兄弟,子婴出来说话了。
  他想劝说秦二世皇帝,想为蒙氏兄弟争取最后一线生的机会。
  关于子婴,现在公认的说法说他是秦二世哥哥的孩子,也就是扶苏之子。但也有人认为他是秦始皇的弟弟更符合情理。
  子婴列举了当年赵王杀死他的爱将李牧而任用颜聚;燕王喜用荆轲而背离燕秦盟约;齐王建诛前代忠臣而听信后胜的例子,然后说,这三位君主的教训就是他们各自轻率地就改变了旧规而失其国殃其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现在你这样对待蒙氏兄弟重蹈覆辙重演历史,我以为是万万不可取的。道理非常简单,一般来说,不能深思熟虑的人怎可治理国家;不能集思广益的人如何保全君位;诛杀忠臣良将而听信奸佞小人,在内将使群臣互不信任,于外会让将士斗志涣散,我以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二世不听。
  有赵高在他身边监视并控制他,他能听么!
  子婴的一番劝谏让高度警惕中的赵高加快了对蒙氏兄弟迫害的实施,当然也就加速了蒙氏兄弟的死亡。
  这是子婴始料不及的。
  
  在赵高的操纵下,二世派遣了御史曲宫前去代地处决蒙毅。
  御史说,先主欲立太子,而你却从中作梗阻拦非难。今丞相以为你这是对皇帝极不忠诚,罪及宗族;二世皇帝心有不忍,只赐你一死,就不株连你的家人了。
  蒙毅说,杀我毫无道理!
  要说我不能博得先帝的欢心,那我年轻时就担任了相当的职务,并能正确理解先帝的意旨意愿意趣而得到他非同一般的宠信,直到先帝去世。这能说我不理解先帝的心意么。
  要是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么唯有太子能陪侍先帝周游天下,这本身就说明了太子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公子,我还能有什么怀疑呢;先帝选立举用太子,是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我还有什么作梗阻拦非难的话敢去进谏、还有什么计策敢去谋划呢!
  我不是借华丽乖巧粉饰的言辞来逃避死罪,只是怕牵连到了先帝的名誉而让我顿感羞耻无地自容,万望大夫能有认真地考虑,也好让我死得罪名成立罪有应得。
  至于宽大处理,是道义所推崇的;严刑诛杀,是道义所唾弃的。
  当年秦穆公杀死三位良臣为他殉葬,判处百里奚以莫须有的罪名,秦昭襄王赐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诛死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君,都犯了重大的过失,遭到天下人的不满和非议,认为他们是不贤明的,以至在诸侯国中声名狼藉。
  所以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从不杀害它无罪的臣民,而刑罚也不施加于无辜者的身上。万望大夫能认真地考虑!
  御史说,你说的倒是有道理啊,我对你也是十分同情;但二世皇帝和赵高不同意怎么办。你不自行解决,那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御史拔出刀或剑来,坚决地刺向了蒙毅。
  
  蒙毅死了,下面当然该轮到蒙恬了。
  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我的后代子孙,为秦国建功立业平定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整整有三代人了。
  如今我统领三十多大军驻守北疆,即使我身被囚禁,但我拥有的势力和威信足够发生背叛而无人能够阻挡。
  然而,在我已知自己必死无疑仍坚守节义,是我时时不敢玷污我祖宗的名声和教诲,而且不敢忘怀英明先帝对蒙氏宗族的厚爱与恩宠。
  从前周成王刚即位的时候,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嗷嗷待哺,周公旦背着他朝见群臣,终于平定了天下。
  到成王病情严重生命危险的时候,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投到黄河里,为他虔诚祈祷,说,君王年幼无知,都是我当权执政,若有罪过祸患,让我接受惩罚。当时还把这些祷辞书写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备查,这可以说是竭尽了一个人的诚信了。
  到了成王能亲自治理国家的时候,奸臣的谣言就到处纷起了,说,周公旦想要作乱已经蓄谋已久了,王若不备,必有变故。成王听了,大发雷霆,周公旦逃奔楚国。终于有一天成王到档案馆发现了周公旦的祷辞书,大为感动,泪流满面,羞愧难当。杀了那个造谣诽谤的大臣,把周公旦从楚国请了回来。
  《周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凡事一定要参差交互地多方询问审察,进行复议。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代尽忠,决无二心,天日可昭,当事情最终落得个这样的结局!
  我敢肯定,这一定是朝中乱臣倒行逆施、欺君罔上的缘故。
  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补救,终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知后悔不能反悔,最终国破家亡,身败名劣,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纠正,听人劝谏可以觉醒,参差交互地多方询问审察进行复议,是先贤的治国原则和基本方法。
  我的这些话,你不要误解了,我并不是用以逃避罪责免于追究,而是要用我的一片坦城之心向大秦帝国直谏而死啊,是真切地希望陛下能替天下黎民百姓设身处地深入思虑从而找到应该遵循的一条利国利民的正确道路啊。
  使者说,我受令是来对将军执行刑法,原谅我不敢把将军的话转达给皇上。
  蒙恬深深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哦,那么我还是给我自己找一个罪恶吧。我自临洮连接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切开截断大地的神圣的脉络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
  于是,蒙恬服毒自杀。
  
  第六幕:赵高觉得,事情并没有结束。我们来听听他与秦二世的一次谈话,看看能从中捕捉到什么秘密和信息。
  二世说,人活在世上,就如同六匹骏马所驾的车子从一条很窄的缝隙里飞驰而过一样短暂。简单说,就是白驹过隙,我既然已经君临天下,想全部满足耳目声色的爱好和欲望,享尽我内心喜爱的一切乐趣,而又能使国家安宁,百姓欢乐,国泰民安,颐养天年,我不知我的这种想法能行得通么。
  
  赵高说,这对贤明的君主来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而对那些昏乱的君主怕是行不通的。
  我冒昧地说一句不怕杀头的话吧,请你能够稍加注意。
  对于沙丘政变的密谋,公子和大臣们都有所怀疑了;而这些公子都是你的兄长,那些大臣都是先帝的委任。现在你刚刚登上皇位,这些人都心生怨恨愤愤不平,我怕他们早迟要闹事。因此我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担惊受怕提心吊胆,不知会突然发生什么事情。这种情况下你又何谈享受行乐呢。
  二世说,怎么办。
  赵高说,加大力度,实行严峻的法令,苛刻的刑罚,把有罪的人和受此牵连的人统统杀掉,直至灭族;尽快除掉那些大臣,进而疏远皇族的骨肉兄弟,让贫穷的人富有起来,让卑贱的人高贵起来。
  在全部铲除先帝旧臣的同时,重新任命你信任的人并让他们紧紧围绕在你的身边。
  这样就使他们从心底对您感恩戴德并归附你的领导。祸害根除了,奸谋杜绝了,上下群臣没有不得到你的恩泽的,承受到你的厚德的,这样你才可以高枕无忧随心所欲纵情享乐了。别的,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二世听信赵高,赵高利用二世,赵高那就不客气了,于是大开杀戒。
  不仅杀死了蒙毅蒙恬等人,又十二个公子在咸阳街头斩首示众,十个公主在杜县被肢解处死,财物没收归国家所有,受各种牵连一同治罪的不计其数。
  大秦帝国,腥风血雨,暗无天日。
  
  第七幕:赵高觉得现在应该除掉他的心腹大患李斯了。
  首先是李斯拥有太多太大太重的国家权力,更重要的是除了赵高和二世外,他是唯一知道政变内幕的人,也可以说他是最掌握他赵高前途命运的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是一场宫廷肉搏,一场权力战争;一场心智较量,一场生死对决。

赵高知道,在大秦帝国,李斯的威信和广泛深刻的影响力都让他不能轻易下手。
  赵高蛰伏在他的歹毒与凶恶、奸狠与阴险中虎视眈眈等待机会。
  机会来了。
  
  在赵高类似变态和复仇思想与行为的疯狂中,秦国法令刑罚日益酷烈,群臣上下人人自危,预谋反叛暗藏杀机,朝野一片风声鹤唳。
  二世重造阿房宫,增加劳役,加重赋税,天下苦不堪言,引得民怨沸腾,民众接竿而起!
  李斯多次想找机会进谏,但二世这时昏庸得什么也听不进了。
  二世不仅不听,还对李斯大加责难,说,我有个看法,是韩非子说的,唐尧统治天下,殿堂不过三尺,椽子直接使用,不加雕刻,茅草做的屋顶,不加修剪,就算是旅店简陋的住宿的条件也不会比这更艰苦的了。
  冬天穿鹿皮袄,夏天穿麻布衣,粗米作饭,野菜煮汤,用陶罐吃饭,用土钵喝水,就算是看门的奴才的生活也不会比这更清贫的了。
  夏禹开凿龙门,开通大夏水道,又疏通多条河流,曲曲折折筑起多道堤防,决积水引导入海,夏禹劳作奔波,大腿上没了肉,小腿上没了汗毛,手掌脚心都结满了厚厚的老茧,面孔漆黑,形销骨立,最终累死在野外,安葬在会稽山上,就算是奴隶的劳苦也不会比这更厉害的程度了。
  我不明白的是,统治天下无尚尊贵的人,其目的难道就是要操心费力清贫劳苦么;去住旅店一样的房舍,吃看门人吃的食物,干奴隶干的活儿么。而这些事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才努力去做的,都是没有出息的人辛苦去干的;贤明的人没有任何道理去担负这些义务和任务。
  那些贤明的人在享有天下的时候,他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意愿统而治之。此所以贵于有天下也。那么人们所说的贤明的人,必定能治国安邦,管理万民,倘若给自身都不能带来利益,那还何谈什么治理天下!
  所以我想尽可能地表达出我内心的思想和愿望,天长地久地享有整个天下而没有祸害的发生。你说这该怎么办。
  能言善辩满腹文韬武略的李斯让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他预感大秦帝国完了,预感自己也完了。
  从二世那儿出来,茫然间他抬起头来,远远地,他看到了帝国血红的落日正搁浅在远远西天的地平线上,像他动荡飘摇的命运,一点点、一点点向暮色里沉下去。
  在暗地偷看的赵高阴冷地笑着,心旷神怡。
  
  事情是从李斯儿子李由开始的,吴广率众起义的时候,李由任三川郡守,起义军一路向西所向披靡,蜂拥过李由的的管辖区域,李由已不能阻止也无力抗击。
  赵高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和发挥,派了使者一个接着一个地到三川去调查此事,并追究到李斯的身上,指责他身居三公之位,为何让几伙民间盗贼猖狂到如此地步。
  李斯害怕了。
  他开始还反对二世和赵高推行的严苛法律和政策,现在他不得不违心屈服了。于是上书二世,从理论上全面阐述分析论证了二世的英明及其政策的正确,并曲意奉承溜须拍马丧尽了一个优秀政治家和正直文人的良心和品格。
   二世看后,非常高兴。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情况,路上的行人,有一半都是犯人;而在街市上,每天都堆积着以各种罪名刚刚被杀死的人的尸体。我们还看到,杀人越多越是忠臣。
  二世说,像这样,才可称得上是李斯说的真正意义上的督察责罚了。
  李斯的一封上书挽救了自己,让赵高这一次意外失手了。
  
  二世杀的人太多了,而那血海深仇血债累累很多都记在了赵高的头上。有些大臣们公报私仇在入朝奏事时不定就会以各种手腕和方式向二世揭露他赵高的阴谋和罪恶,冷不防地砍他一刀焖他一棍揣他一脚,倘二世不定哪会儿醒过来,那他赵高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赵高就去劝说二世,说,天子之尊贵,在于大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看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称为‘朕’。况且陛下现在还很年轻,冒昧地说一句,你未必什么事情都懂,坐在朝廷上,若惩罚和奖赏有处理不妥当的地方,就暴露了自己的短处,会让大臣们贻笑大方,乃至引起背后议论看不起你。这就不能向天下人显示你的圣明了。我有个建议,你不妨深居宫中,和我以及几个熟悉法令的人在一起,等到大臣们把公事呈奏上来,我们就可以在一起共同研究作出决定。这样以来,大臣们就不敢再上奏那些混淆是非复杂疑难的事情了,天下的人也就称你为圣明的君主了。
  二世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从此不再上朝接见大臣,居于深宫之内。赵高当然是时时陪伴在他的左右,一切政事公务都由赵高决断处理。
  
  李斯以其本质上政治家的敏锐迅速作出判断,赵高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对大秦皇帝的一种方式的软禁。
  赵高果然一手遮天了。
  李斯看见了深不见底巨大无边阴森恐怖即将到来的黑暗。
  赵高在暗地里说,是的,黑暗,深不见底巨大无边阴森恐怖的黑暗,好个李斯,我现在就送你到那个地方去!
  
  赵高找到李斯,忧心忡忡苦不堪言地说,眼看着函谷关以东地区盗贼蜂起,而现在皇上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什么阿房宫,还兴致勃勃到处搜集名狗骏马等全是一些没用而又丧失斗志的玩艺儿。我想劝他,但我的地位卑贱。而且皇帝正热情高涨,在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去劝他,他根本就不会当会事儿。我就想和你说说,你是丞相,你去劝劝他,他也许会听的。
   
  可怜李斯不知这是赵高的表演和作戏,竟对他的这一番忧患之心感动了,说,是啊,我早就想说了。可是现在皇帝不临朝听政,居于深宫之内;上书,怕他不看;见面,又没机会。我也难啊。
  赵高意味无穷地拍着李斯的肩说,我理解,我理解,只有我理解丞相的一腔苦衷啊。这样吧,我替你打听着,只要皇上一有空闲,我就立刻通知你去。
  
  在这个问题的策划上,赵高表现了他对一个政敌暗害陷害迫害的非凡的智慧和超越的才能。
  那天二世正在疯玩名狗,兴致勃勃,赵高派人把李斯叫去了。李斯求见,二世不见,李斯就悻悻然回去了。这是第一次。
  那天二世正在走马娱乐,兴致勃勃,赵高派人把李斯叫去了。李斯求见,二世不见,李斯就悻悻然回去了。这是第二次。
  那天二世正与美女欢宴,兴致勃勃,赵高派人把李斯叫去了。李斯求见,二世恼了,说,我平时空闲的时候,丞相不来。我只要休闲娱乐散散心情的时候,丞相就有事情。丞相是瞧不起我呢,还是以为我原本就不值得尊重故意为难我啊。
  
  赵高要的就是二世的这个话这个态度,他该下手了,对二世说,丞相果然要是像你说的这样,那事情可就太危险了!沙丘之变,丞相是参与了的。现在你已如愿即位皇帝,丞相是不是觉得他的地位却没有因此提高,身份也没有更加尊贵。
  哦,我知道了,他的意思很显然,就是想割地封王啊!
  如果你不问我,我不敢说。还有一件事,就是丞相的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时,你知道那帮楚地的强盗都是丞相家乡的人,因此陈胜了吴广了他们才敢那么疯狂猖獗,公然横行,经过三川时,李由只是守城而不出击。
  我派人去调查过,听说他们之间现在还有书信来往,只是我还没查清楚,所以也没敢向你报告。
  这先不说,你知道么,丞相在大秦帝国是什么概念,他的影响力,他的权力,他的威信和威望,在外,比你皇帝还大!
  
  二世一听,就压抑不住了,决定惩办李斯。过后一想又担心了,不知这赵高说的是否确切,就派了人去调查三川郡守与盗贼勾结的具体情况。
  李斯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
  李斯知道他与赵高的对决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也到了最后一决高下一分胜负一定生死的时候了。
  他被赵高逼迫在生命的悬崖死亡的边缘,他再无一寸退路了。
  李斯愤然上书,揭发控诉小人赵高。
  
  曰,无数的经验教训无数次地证明,如果一个渺小的臣子同他伟大的君主平起平坐,没有不危害国家的;如果妻妾与丈夫平等,没有不危害家庭的。现在就有大臣在皇上身边独揽一个国家的赏罚大权,与君主平起平坐,已无君臣之别,这是非常不妥当的。
  你当不会忘记,从前司城子罕为宋国丞相,取代君独掌刑罚大权,用威逼的手段横行无忌,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宋国国君,篡夺了王位。
  你当不会忘记,当年的田常在当齐简公的臣子,其爵位高到全国无与相匹敌,自家占有的财富和整个国家所拥有的一样多,他广施恩惠,在下得百姓的爱戴,在上得群臣的拥护,而暗中却是窃国大盗,夺取了齐国的权力,在庭院里击杀宰予,在朝廷上害死简公,得齐国一朝为己所有。
  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能列举一二。
  那么我现在就要说到赵高了,其实皇上你比我还要清楚,赵高的所做所为所表露出来的邪淫心志和叛逆阴谋,与从前子罕当宋国丞相时的行为何异;赵高私人所占有的财富,也快赶上当年田常在齐国时的那样多了。他一并使用田常、子罕的叛逆手段一步步破坏了你的威信损害了你的形象窃取了你的权力篡夺了你的王位。陛下你不早做打算当机立断,不是我危言耸听,一场蓄谋已久的血腥叛乱顷刻就会发生!
  
  对于李斯的上书,无能昏庸二世想都不愿意想一下了。
  更大的错误是二世为赵高的命运担心起来,他甚至怕李斯杀了他喜爱的赵高。竟然去把李斯的话告诉了赵高!
  这个大傻瓜的秦二世啊。
  这个大笨蛋的秦二世啊。
  这个大荒唐的秦二世啊。
  此一时刻,我的电脑键盘已敲击不出任何愤怒愤慨愤恨的言辞。
  
  惊天动地的是赵高这时说话了。
  赵高说,丞相说的是对的。沙丘政变,现在知道内幕的只有我们三个人,而要让这件惊天大案成为千古绝密万世死档,我们俩只能留下一个。当然最好是把我们两个都杀掉。否则,这个世界对你永远都存在生命的风险和威胁。但我所忧虑的是我赵高死了,李斯就真地可以毫无顾及地干田常所干的那些事了。
  二世听后,满眼恐惧,说,把李斯交给你查办吧!
  
  赵高得令,查办李斯。
  这只当年上蔡的小吏现在大秦帝国的老鼠王,一旦被套上了刑具,就显示出了卑琐的本相。
  李斯不知道会是这个结果。
  但他知道他在这场决斗中已经失败了,
  他败给了赵高,败给了二世,败给了自己的的软弱,败给自己的私心,败给了被自己亵渎和出卖了的对帝国的良心和忠诚。
  接下来他又败给了赵高对他一千多下鲜血淋漓的拷打。
  李斯和大秦帝国无论如何都难以承受那末日剜心的折磨和彻骨的疼痛了。
  
  李斯在监狱最后上书,说,我李斯担任秦国丞相治理天下百姓,春花秋月,风雨沧桑,已经三十多年了。
  我初来秦国的时候,国家领土偏僻而且狭小。先王那时,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也就几十万。我竭尽我所能有的全部微薄的才能,小心而谨慎地制订策略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离间;卧薪尝胆准备强大的国家武装,殚精竭虑整顿政治秩序,实施道德教化;大胆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有功之臣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惜给予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彰显一种政治主张,弘扬一种时代精神,激励一种国家士气。所以终于威逼韩国,削弱魏国,击败燕国、赵国,消灭齐国和楚国,最后达到了全面的兼并和华夏的统一,秦王一跃而为千古一帝惟我独尊。这是我的第一罪。
  秦国的疆域辽阔而广大,我还要大举发兵远征北方,驱逐匈奴貉族,再下江南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罪。
  尊重大臣,内外协调,全面维护和不断巩固帝王与群臣之间团结和谐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罪。
  建立社稷,修建宗庙,向全天下昭示君王如日月般灿烂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罪。
  全面改革旧时代的种种弊端,统一度量衡和文字,努力颁布推广实施,以树立大秦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是我的第五罪。
  修筑驰道,兴建文化游乐设施,以显示君王志得意满。这是我的第六罪。
  减轻刑罚,少征税收,赢得民心,使百姓对君王感恩拥戴,至死都不能忘怀。这是我的第七罪。
  看看吧,我李斯罪恶累累十恶不赦,早就该处死了。
  
  赵高说想死那太容易了,于是派了心腹,对李斯严刑拷打,直到屈打成招。
  赵高把他替李斯拟好的罪状迫使李斯签字画押后呈报给二世,二世一看,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说,要不是君,我差点被丞相给出卖了还以为走姥姥家呢。
  
  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被定要受五刑,决定在咸阳街市公判腰斩。
  那天,咸阳的天空一片昏黄,李斯披散着热烈飘逸的头发,和他受株连的二儿子一同被押解出了大狱。
  李斯走了几步,停下来,回头看自己的儿子,快乐地笑了,用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那种特有的亲切,说,儿子,你爹我想和你一起再牵着俺家的那条黄狗,一块儿行出上蔡的东门,去撒野地追逐一只仓皇逃窜的兔子,还能办得到么。
  儿子摇了摇头。
  李斯说,可是我这会儿想。
  
   第八幕:李斯一死,赵高取而代之坐了中丞相,他觉得现在离他最终要阴谋实现的目标只一步之遥了。
  赵高惊心动魄地想,杀二世!
  
  不过,赵高在想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底气不足,不知自己现在在朝廷中的权力威信名望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他要玩一个游戏,考验一下那些大臣们。
  那天,赵高兴高采烈地向二世献上了一头鹿,故意把它说成是马。
  二世惶惑地问左右的人,说,这是马么。
  左右的人异口同声,说,是马。
  二世惊讶惊慌惊怕起来,大为迷惑。
  赵高说,我们的二世皇帝眼睛有了问题了。那我让太卜来给算上一卦吧。
  太卜按赵高私下的布置与安排来对二世说,你要虔诚斋戒。
  于是,二世就到上林苑中去斋戒了。
  
  赵高开始精心研究谋划杀死二世的方案。
  二世毕竟是个幼稚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恐吓与威逼。
  事情也就赶巧了,二世在上林苑中打猎时,把一个路过的行人射死了。
  赵高听说后,一边让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出面弹劾,说是不知谁杀死了人,把尸体搬进上林苑中。一边吓唬二世,说,你身为天子,这样杀死无辜的人,这是上天不允许的,鬼神也不容忍,你怕是要大祸临头了,唯一的办法是你要尽快远离这里。
  二世当然是吓坏了,准备了一下,就离开皇宫外出到望夷宫去住了。
  二世在望夷宫住了不到三天,赵高就假传二世之命,让卫士们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手持兵器,指向宫内。
  赵高神色慌张地跑进宫里告诉二世说,完了!完了!山东强盗各路叛军杀来了!
  赵高拉着二世就到楼上台观看,只一眼,二世两腿就软了。
  赵高说,不怕,我去安排兵士来击退他们。
  赵高脱身而去。
  按事先计划好的,赵高女婿阎乐率一千余官兵即刻杀到,径直进入二世的宫内,用剑指着二世,历数他的罪恶,最后说,我们的大秦二世皇帝,你自己说该怎么办吧!
  二世说,我能见丞相么。
  阎乐说,不可以。
  二世说,我做个普通一郡的王吧。
  阎乐说,不可以。
  二世说,我做个普通的万户侯吧。
  阎乐说,不可以。
  二世说,我情愿和妻子儿女在一起做个普通的平民吧。
  阎乐说,不可以。
  二世自杀。
  
  赵高喜气洋洋取来他梦寐以求的那个象征无上权力的玉玺恬不知耻把它带在了自己的身上,像一个真正的皇帝一样登上大殿的宝座,屁股刚刚挨上,他就听到了大殿喀嚓嚓摇晃着像是要坍塌似的。
  接连几次,都是这样。
  本来就一直精神高度紧张的赵高有了罪恶的心理恐惧。
  从沙丘政变一路血腥走到现在他终于才知道害怕了。
  他把玉玺交给了子婴。
  子婴称病,久不上朝。赵高急了,前来求见,子婴召赵高进宫,赵高一脚刚刚踏进门里。事先埋伏在宫内的韩谈倏然闪出,一剑穿透了他!
  赵高的表演在一个痛苦而难看的手势中戛然而止。
  到了这时,我们可以让故事再回到开始。
  怎说沙丘政变是千古扑朔迷离的悬案。
  怎说秦始皇之死是历史的缺页。
  我们可以把这八幕组接起来,成一个因果关系的证据链条。
  我敢肯定,杀秦始皇者,赵高无疑。
  
  永恒词之十二:始皇陵
  [地面坟高]司马迁说是五十余丈,这是可信的,因为司马迁一定不止一次地去看过。
  五十余丈,折算其高度应该在一百一十五米左右。
  1961年有记载是四十三米
  1982年有记载是五十五点零五米。如果这个数字是确切的话,那么就是说经两千余年的水土流失,始皇陵地面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
  封土底边为长方形,南北长五百一十五米,东西宽四百八十五米,占地面积近二十五万平方米
  
  [陵园布局]总体以高大的封冢为中心,封冢外有两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门。东门位于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的设置规模最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现有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冢之南,蔚为壮观。长达十公里的内外夯土城垣已残缺不全,初步发掘的陵寝建筑群遗址规模宏大。在秦兵马俑被发现之后,关于整个陵园的设计布局已不可想象,堪称旷世之作。
     
  [工程工期]一期工程是秦始皇即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21年),主要进行了陵园工程总体方案的规划设计和主体工程的奠基施工,并初具规模和格局。
  二期工程是这之后的九年时间,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基本完成了陵园格局中的主体工程。
  三期工程是这之后的三年时间,为陵园的最后的收尾、覆土和完善工程。
  始皇陵的工程建设历时三十八年,动用了数十万人。
  
  [地宫之深]可以确定的是,秦陵地宫东西长二百六十米,南北长一百六十米,总面积四万一千六百平方米。直观一点来说,它的规模相当于五个国际足球场那么大。
  地宫为竖穴式。
  究竟有多深呢。
  司马迁夸张,穿三泉。
  《汉旧仪》解释,已深已极。   
  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利用现代高科技探测并推测为五百至一千五百米。   
  近年考证,从地宫坑口至底部深约二十六米,至秦代地表深约三十七米
  
  [墓道的门]司马迁说,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始皇棺木下葬后,有人说工匠知晓墓中全部所藏宝物,难免不被泄露出去。待葬礼完毕,宝物藏好,关闭了墓道的中羡门,又把陵墓最外面的外羡门放下来,工匠们全部封死里边,无一人出来。墓上栽种草木,从外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由此可见,墓中有中羡门和外羡门,那么就还应该有一道内羡门。
  中羡门称闭,应该是双扇或单扇的开合门;外羡门是下,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有专家推测,外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像我们见到的提拉式水库闸门,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巨大的石门。
  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
  三道羡门原则上是在一条直线上。
  
  [墓室猜想]司马迁说,墓室“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专家说,这是说在墓室穹顶绘画天象或模拟日、月、星象图。具体说就是地宫上部可能绘有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地宫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
  其寓意天地间的统治简单明了。
  那么随葬品呢,难以想象地考验着我们丰富或贫白的想象力了。
  古人曾有过一次想象的记述,说项羽入关,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到了三国宝鼎元年,有人送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从金雁上的文字一眼判断出此物乃出自始皇陵。    
    
  [水银之谜]司马迁说,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北魏学者郦道元解释,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他说的还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
  近年有人猜水银有毒,与防盗有关。依然是谜。
  
  [自动发射器]司马迁说,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机弩矢就是地宫安装了自动发射的暗器。
  而这种自动发射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装置,至今未见有人做出细节的说明。
  
  [地宫空间]秦陵地宫为竖穴式是目前的定论。如果成立,则墓室内外不会留有空间。
  而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按李斯的这话来看,秦陵就是一座密封的真空地堡式地宫。
  很多专家认为李斯说的没错。
  但李斯说没说这话,只有司马迁知道。
  但愿司马迁是有根据的。
  
  [始皇遗体]七月,秦始皇非正常死亡于出巡途中,到了就月才臭气熏天地运回咸阳安葬;固然秦代具备有很高的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但在那种特殊情况下也是没有可能了。 尸体是否完整都很难说。况且我们还怀疑赵高,秦始皇若真是被他所杀,他也要千方百计毁灭罪证。
  
  [棺椁构造]秦始皇使用什么棺椁,司马迁说,下铜而致椁。
  有人说,这是铜棺。
  但更多的文献资料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很显然,铜是为加固棺椁内部结构的,而漆涂其外与饰以翡翠,那只有木质的棺椁才有这种可能。
    有专家对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进行考证,说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安葬秦始皇也不可能放弃或改变这个惯例。
  
  平子感慨——
  一个终结。一个开端。一个延续。一个铺展。
  一个人的伟大成就,成就了一个人的伟大。
  一个民族的辉煌成就,成就了一个民族的辉煌。
  那么,让那个伟大的人怀着他的华夏帝国梦想安静地休息。
  为什么老是对人家的陵园墓地怀了那么大的兴趣,纵容着一起要去探测探查探访探究探寻探索探险探听探望。
  我们这些无聊的人。
  我恳求,停下我们不怀好意的思想,禁止我们的贪婪,缩回我们肮脏的手!
  还我们以肃穆、敬畏、景仰、崇高、神圣、尊严、自豪和骄傲。
  那里是一个古老国度的先祖、源头、根系、发祥,那里是一个强大民族的风水宝地,那包容灿烂的星宿和天象、那蕴涵文化的地气和地脉,连着我们永远的呼吸和心跳。
  包括秦始皇帝在内的列祖列宗啊,跪下我们当代意义上的虔诚和忏悔,拜谒和朝圣;然后雄狮般站立起来,高昂起我们从来就没有屈服过的头颅,向世界转过身去。
  我们正行走在复兴的路上。
  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