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狐狸吃果子教学视频:学校“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交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31:43

学校“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交流

  • 晋中开发区教研
  • 10位粉丝

1楼

要求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操作性强。
  • 2010-10-20 08:39
  • 回复
  • 赵芳1976
  • 0位粉丝

2楼

                   南堡小学情境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的概述
   (一)情境教学的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对原来的填鸭式教学的否定,它是从情与境、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用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育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在活动中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构建的,是实施学科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二)情境教学的特点
    1.形真。情境教学的设计,以少年儿童为中心,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情境教学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识、个性特点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设计。主要是要求形象富有真切感,但也不是对现实物体的复制,而以其他手法获得与现实物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让学生有真实的感觉。
    2.情切。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儿童的情绪领域。情境教学法正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意“境”,用背景音乐、生动语言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心向、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
    3.意远。情境教学法最主要特点就是创意设境。在教学中把教材练习游戏化、情境化、虚拟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传统教学框架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使综合性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使创设的情景意境深远,丰富儿童的想象。
    4.理蕴。情境教学把教学中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儿童能切身感知的形象,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认识力。情景不是由老师决定的,而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中心创设一个或一组情境。儿童在这样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及形象又有感染性,容易被儿童接受且不易被遗忘。
    二、小学情境教学的课堂操作程序
    1.兴趣激发阶段。这一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
    2.情境创设阶段。情境创设的好坏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小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起就很容易进入教师预先设定的情境中。创设情境的形式有很多:
   (1)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2) 实物演示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形象思维的主导地位,实物演示可以将观察与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感知对象具有典型意义。    

  • 2010-10-23 00:09
  • 回复
  • 赵芳1976
  • 0位粉丝

3楼

   (3)游戏表现情境。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持久性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经常在巩固练习中采用游戏教学,可使学生兴趣浓厚,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等等。教学时在巩固环节中创设一些恰当的游戏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4)故事描绘情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联系教材内容编出一个个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5)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3.师生互动阶段
    师生互为主客体,两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多乡交流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为保证教学的有趣性,每次活动,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返回辅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培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发展道路上的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探索的喜悦。
    4.开放性学习阶段。
    在临近下课的阶段,学生容易浮躁。如果这个时候教师还要灌输知识的话,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引起厌学的情绪,影响整节课的效果。在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拘于课本,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与课本有关的知识或做个小游戏,一可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可通过游戏对新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在整节课结束前布置一些弹性作业或拓展作业,引导学生养成课外学习的好习惯。
    三、 小学情境教学的预期目标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乐学。
创设充满美感和快乐的现场教学情境,突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参与性
研究性、美乐性以及注重个性、突现主体等特点,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平等参与、民主研讨、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培养学习能力,可以促使学生会学。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从哪里获得知识以及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即要学会学习。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从“教会知识”到“学会学习“的飞跃,要实现这一飞跃,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创新。多设计自学、讨论、验证、合作等也有助于学生会学。
    3、提供表现机会,可以促使学生善学。
    1)、让学生看其所看。 在教学中尊重他们的注意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引导他们继续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正题,他们会自觉按教师的要求去观察。
    2)、让学生说其所说。 教师要考虑把枯燥的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欢的情境中领悟。对于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他们乐于表达的。虽然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使用的都是生活语言,教师仍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再进一步规范他们的语言。
    3)、让学生想其所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现实背景的自己的思维方向,教师的作用是抓住时机,让学生努力思考,积极探究,做到凡是学生能想到的教师决不提示,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决不代替,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足够空间,让学生想自己所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4)、让学生做其所做。通过操作,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顺应了他们好奇、好动的身心特点,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起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
    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教材,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极创新,相信我们一定能创设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紧扣学习主题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情境教学运用到小学教学中,必将对学生学习产生诸多的积极影响,坚持不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达到旺盛状态,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 2010-10-23 00:09
  • 回复
  • 东营张变玲
  • 0位粉丝

4楼

                        “问题引领 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东营学校
    一、提出背景
     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交流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而当前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问题的解决者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3.施教不灵活。
    二、理论依据
    依据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问题引领,合作交流”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预设目标
   (1)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出问题;
   (2)学生经历思维的展示与碰撞过程,使课堂环境人际关系民主和谐;
   (3)学生经历合作与成果的交流过程,通过信息共享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学生经历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激发学习的欲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5)学生经历新知与方法的形成过程,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6)教师能运用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领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进行问题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探究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四、模式的建立与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模式
   “问题引领,交流合作”的课堂教学重在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与训练,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中更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合作方法的训练与评价。
    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产生有效问题   
    2.交流合作,探究有效问题   
    3.拓展延伸,引发新问题
   流程解说:
   1.创设情境,产生有效问题
(1)创设情境。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等要求,确定创设情境目标:让学生有疑可质,有问可提。
   第一种,图表式情境。这种情境创设适用数学、科学学科, 它往往以图示、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的直观情境,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利于学生分析研究。
    第二种,音像式情境。这种情境创设适用数学、语文、科学学科,它大多利用多媒体手段(歌曲、图片、录象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探究活动。
    第三种,谈话式情境。这种情境创设对数学、语文、科学学科都比较适用,自然真切的谈话,拉近师生关系,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第四种,操作式情境。适用数学、科学学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第五种,游戏式情境与表演式情境。这两种情境创设适用语文学科,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游戏或表演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角,进入主动探究学习。

  • 2010-10-23 17:00
  • 回复
  • 东营张变玲
  • 0位粉丝

5楼

通过尝试,广大教师逐渐树立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课堂上学生产生提问意识,养成提问习惯,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2)产生有效问题。教师就要在学生众多的问题当中进一步引导、梳理、归纳,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或重难点,建立相应的有效问题。
    2.交流合作,探究有效问题
     交流合作是解决有效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首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组织及运作并即时辅导。同时要注意分组合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工为了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在具体操作中更要重视合作的形式和合作小组的评价。
   (1)交流合作形式: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生本合作、师生文本等交替采用。
      第一种,生生合作,在认一认音节、课文朗读、生字新词巩固等环节运用特别多。通过相互交流、解释、答疑,互查互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优势互补。
     第二种,师生合作,往往运用于实验、操作表演、巩固练习分层作业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这样教学有针对性,学生得以不同提高。
     第三种,生本合作,围绕文本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与发言,集思广益。汇集整理有价值的观点,争取让学生超越文本,这在探究性学习中运用特别明显。
   (2)交流合作的评价,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是对合作小组激励的一种手段。在平时操作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合作中的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给予评价。
    3.拓展延伸,引发新问题
在学生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教学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再思考,提升学习。这种思考、存疑一般已超出课文要求理解的层次,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延续到课外和后续课程,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五、实施步骤
   1. 加强理论学习。
    2. 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授课光盘。
   3.教师在备课中按问题引领交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备课;
   4. 强化平时课堂实践,举行推门听课活动。
    5. 推选一名教师根据该模式展示课例。
    6. 检查教师备课本是否体现该教学模式。
   7. 教师写出教学总结,检测是否达到该模式的预设目标。
   六、使用该模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质疑和教师提问适当互补。让学生做问题的持有者并不排斥教师的提问。
   2.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多一些宽容。教师要多鼓励,对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行为及时加以肯定。实行问题教学,对于学生提出幼稚的、古怪的问题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欢迎争辩。通过一步步引导,使学生走出幼稚,培养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3.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问题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另一方面,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教师要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适当露拙,对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和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否则,教师遮遮掩掩,只会扼杀问题教学。

                 

  • 2010-10-23 17:00
  • 回复
  • 东营张变玲
  • 0位粉丝

6楼

                        “问题引领 合作交流”教学模式
                                  东营学校
    一、提出背景
     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交流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而当前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问题的拥有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2.问题的解决者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3.施教不灵活。
    二、理论依据
    依据课标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问题引领,合作交流”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预设目标
   (1)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出问题;
   (2)学生经历思维的展示与碰撞过程,使课堂环境人际关系民主和谐;
   (3)学生经历合作与成果的交流过程,通过信息共享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学生经历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激发学习的欲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5)学生经历新知与方法的形成过程,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
    (6)教师能运用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领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进行问题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探究和交流合作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四、模式的建立与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模式
   “问题引领,交流合作”的课堂教学重在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与训练,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中更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及合作方法的训练与评价。
    课堂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产生有效问题   
    2.交流合作,探究有效问题   
    3.拓展延伸,引发新问题
   流程解说:
   1.创设情境,产生有效问题
(1)创设情境。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等要求,确定创设情境目标:让学生有疑可质,有问可提。
   第一种,图表式情境。这种情境创设适用数学、科学学科, 它往往以图示、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的直观情境,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利于学生分析研究。
    第二种,音像式情境。这种情境创设适用数学、语文、科学学科,它大多利用多媒体手段(歌曲、图片、录象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探究活动。
    第三种,谈话式情境。这种情境创设对数学、语文、科学学科都比较适用,自然真切的谈话,拉近师生关系,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第四种,操作式情境。适用数学、科学学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第五种,游戏式情境与表演式情境。这两种情境创设适用语文学科,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游戏或表演活动,成为学习的主角,进入主动探究学习。

  • 2010-10-23 17:00
  • 回复
  • 东营张变玲
  • 0位粉丝

7楼

通过尝试,广大教师逐渐树立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课堂上学生产生提问意识,养成提问习惯,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2)产生有效问题。教师就要在学生众多的问题当中进一步引导、梳理、归纳,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或重难点,建立相应的有效问题。
    2.交流合作,探究有效问题
     交流合作是解决有效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首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组织及运作并即时辅导。同时要注意分组合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工为了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在具体操作中更要重视合作的形式和合作小组的评价。
   (1)交流合作形式: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生本合作、师生文本等交替采用。
      第一种,生生合作,在认一认音节、课文朗读、生字新词巩固等环节运用特别多。通过相互交流、解释、答疑,互查互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优势互补。
     第二种,师生合作,往往运用于实验、操作表演、巩固练习分层作业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这样教学有针对性,学生得以不同提高。
     第三种,生本合作,围绕文本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与发言,集思广益。汇集整理有价值的观点,争取让学生超越文本,这在探究性学习中运用特别明显。
   (2)交流合作的评价,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是对合作小组激励的一种手段。在平时操作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合作中的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给予评价。
    3.拓展延伸,引发新问题
在学生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教学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再思考,提升学习。这种思考、存疑一般已超出课文要求理解的层次,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延续到课外和后续课程,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五、实施步骤
   1. 加强理论学习。
    2. 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授课光盘。
   3.教师在备课中按问题引领交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备课;
   4. 强化平时课堂实践,举行推门听课活动。
    5. 推选一名教师根据该模式展示课例。
    6. 检查教师备课本是否体现该教学模式。
   7. 教师写出教学总结,检测是否达到该模式的预设目标。
   六、使用该模式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质疑和教师提问适当互补。让学生做问题的持有者并不排斥教师的提问。
   2.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多一些宽容。教师要多鼓励,对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行为及时加以肯定。实行问题教学,对于学生提出幼稚的、古怪的问题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欢迎争辩。通过一步步引导,使学生走出幼稚,培养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3.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问题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另一方面,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教师要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适当露拙,对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和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否则,教师遮遮掩掩,只会扼杀问题教学。

                 

  • 2010-10-23 17:00
  • 回复
  • 实验小学关雪芹
  • 0位粉丝

8楼

                     “有效课堂教学”实验实施策略
    根据我校三个子课题实验进展情况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以下实验实施策略: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贯彻市、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有效教学课题实验》通知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具体实施策略:
    (一)子课题1:运用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语文组承担)
    课堂提问模式:(六处设疑式)
1、在重点处设疑
    提问要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针对教学目标重点来设计问题、组织教学。
2、在难点处设疑
    指在突出课文中心起关键作用的内容和学生不易理解的一些内容上设疑,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快速地理解关键词句和课文的深层意思。
3、在空白处设疑
    语文教材中,往往在笔墨未到处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中,渗透着极为丰富的“有”。
4、在盲点处设疑
    学生解读课文时,会忽视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即盲点。教师应把话题直指这些盲点。
5、在兴趣处设疑
    面对与学生有较大距离的文章,应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提问,或是从学生生活中寻找感兴趣的问题,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6、在发散处设疑
    发散性思维从本质上讲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多元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发散性问题,即需要从几个侧面解释或有多种解释的问题。教师应结合课文设计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散性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合理把握分配密度。
    (二)子课题2:运用小组合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组承担)
1、模式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组内讨论研究——小组代表发言——组间辩论——点评总结
2.“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
(1)精心组织
    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常任组长,以便工作开展。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2)优选内容
    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确定好讨论的题目。
(3)明确要求
    每次小组活动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在明确要求后才能开始活动。
(4)及时指导
    小组活动还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出现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等现象。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沟通。
(5)总结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
    (三)子课题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综合组承担)
    培养课堂习惯模式:(读听思说)
1、读书的习惯
(1)不唱读,声音清楚、自然;
(2)要有默读思考的习惯。
2、倾听的习惯
(1)上课专心听讲,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
(2)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及时评价,有不同意见举手补充;
(3)听课时,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把重点随手记在本子上或书上,养成听、想、写同步进行的习惯。
3、思考的习惯
    多思、善问、大胆质疑,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发言的习惯
    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有独立见解。
   
    总之,坚持教学问题研讨活动,“问题课题化”是系统而持久地追踪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期中要求教师不断总结得失体会,归纳好的方法,反思不足之处。各课题组在教导处、教研室的带领下,对在实验过程中提炼的共性问题及时整理,提出解决设想,以备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开发区实验小学
                                        2010,10


  • 2010-10-24 16:22
  • 回复
  • 西荣小学
  • 0位粉丝

9楼

西荣小学“521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实施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课堂建设已成为目前新课改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课改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否实质性改变的关键问题。我校全体教师通过认真学习“5215”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一致认为“5215”教学模式,对于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负担过重,实现课堂教学堂堂清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并且适宜西荣小学实际教学情况。
     一、理解“5215”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小学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相关旧知识的复习、新课内容的导入、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学时间5分钟左右;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新课知识内容的解决时间20分钟以内;课堂练习、知识记忆巩固时间10分钟以上;课堂教学效果检测、信息反馈、知识拓展5分钟左右。简言之,复习:5分钟,新课:20分钟,练习:10分钟,检测:5分钟。
     二、理清“5215”课堂教学模式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立足当今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不过手、能力不达标、课堂教学效益低、学生学习能力弱、学生负担重等问题的着力解决。从目前影响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出问题着手,加以控制和调整,以期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1、教师讲得太多。小学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一讲到底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的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表现在被动的听,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得不好。
    2、学生练得太少。有较多的小学课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训练关注不够,学生课堂训练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学生练得太少。一方面说明教师对知识的当堂巩固重视不够,一方面说明部分教师把知识的巩固寄希望于学生在课后完成。
      3、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不够。有较多的小学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关注自己讲得怎样,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4、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比较薄弱。部分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手段比较陈旧,在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时间分配、关键问题把握、教学难点突破、学生组织与调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三、把握“5215”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对其内涵的理解和运用。在实施中应该注意把握下列问题:
     1、“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模式。“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推进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模式(主流模式),并不是说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都得采用这个唯一的模式,而是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教师都要按照“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例如音体美学科,根据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音体美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调整为“5125” 模式,即新课:10分钟,练习:20分钟。
     2、“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对时间相对量化的教学要求,但并不是对时间的机械要求。“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时间的要求上既不能不量化也不能机械量化。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的分配各环节的时间,通过对教学时间的有效控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对板块的划分,但并不是对板块的的绝对要求。“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小学有效课堂由复习(5分钟)、新课(20分钟)、练习(10分钟)、检测(5分钟)四个板块组成,并不是说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都要先复习5分钟、然后讲20分钟、再练习10分钟、最后检测5分钟,而是根据具体的学科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内,每个板块所占的总时间的一个时间量化。例如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边讲边练解决问题,课堂新课内容的总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课堂练习的总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上。
     4、“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性改变,对于学习的内容,教师应将其转化为学习的问题;教师在布置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应同时呈现学生学习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明确、问题具体、目标清晰。学习问题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通过自学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助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下的学生集体讨论生生互助去解决问题。教师角色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学习内容的布置者、学习方向的提出者、学习问题解决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问题的解决者,有效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要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去学习,指导学生去学习,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学习的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这些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和权利还给学生,做到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通过生生互助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变过去教师40分钟的讲为20分钟的讲。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表现为“不讲”,最大限度减少教师讲的时间。
    6、“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要学生知识的当堂过手。“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确保和增加学生课堂练的时间,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课堂练习的时间应该确保10分钟以上,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巩固和运用。“5215”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强调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当堂训练和检测及时检查反馈,通过查漏补缺将问题立足在课内解决,突出学生知识的当堂过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 2010-10-25 09:01
  • 回复
  • 南砖井小学
  • 0位粉丝

10楼

                   南砖井学校“3D6S”有效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及环境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师生在课堂中通过jiao互影响来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标。课堂对于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人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堂决定的。但在我国课堂教育实践中,人们对课堂管理的认识大多都停留在“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纪律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上,仍然是重点研究以教师为中心的各种教学策略和处理课堂问题、控制学生不良行为的应对策略。而忽视课堂中学生的心理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等以学生为中心能有效激发学生实现教育教学效能最大化的学生心理环境和课堂文化的构建。
    要解决我国课堂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大限度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真正发挥课堂管理的功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有效课堂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并且行之有效的。
一、模式定义
    “3D6S”管理模式是针对小学阶段学生不同心理特点、生活规律及管理技巧而特别设立的一套管理模式。所谓“3D”,指小学低段、中段及高段;“6S”指:确实行为规范;创立优良的教学环境;即良好的沟通技巧;教师自身要做到“以身作则”;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运用合作学习手段。
具体而言:
1、确立行为规范。
指在班级内建立适合自己班级的行为准则,用以同化学生的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分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和具体的行为规范。一般的行为规范,指针对各年级都适用的行为规范,涉及范围广,适用范围大。具体的行为规范,指针对不同年级和阶段的学生,采取的不同管理规范,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而定。这是课堂管理中必备的“硬件”。
2、创立优良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进而间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公平公正”的态度,使学生团结友爱,互相为别人着想,这是管理中的“软件”。
3、良好的沟通技巧。
与孩子的沟通与大人沟通是不一样的,要充分考虑到孩子本身的特点及其心理。总结来说,就是“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爱的教育;善用集体的力量;与家长携手,共同努力使学生进步”。在沟通中要做到持之以恒,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赏罚分明。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学生,所以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方式。
4、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给予他们“正强化”或者“负强化”,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教师要想孩子们做到向好的事物学习,首先自己应该做到;教师本身做不到的,也不要强求学生做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以自身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5、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对于事物有了自己的认知,懂得好坏,因此,可以跟他们坦诚地jiao流,说明良好学习的重要性,说明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给予学生一个正面的强化。使他们明白学习的意义,了解父母的艰辛,从心里去理解自己学习的目的,给自己定下一个合理的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运用合作学习手段
作为人,都不是孤立无援的,作为学生同样如此,独立学习有时候是必需的,但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共同的合作来完成。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应用,使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从中获得知识,获得友谊、懂得团结,更加清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尊重他人。
二、模式应用目的
1、在学校内建立有秩序的课堂。
2、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自觉地遵守课堂纪律,学会自律。
3、明白团结合作的意义,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渗透情感教育。
4、变“应对”管理为“预防”管理,引导、激励学生,营造生命成长课堂。
三、模式应用策略
1、在小学低段,要求在班级内部确立学生学习和生活正确的行为规范,并创设学生自主、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操作为:在开学初始对小学低段,尤其是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持之以恒,不间断地正面强化,鼓励多、批评少,鼓励时使用优美的肢体语言及话语,正面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对于多次强化不合作的学生,适当地进行惩罚,惩罚避免体罚及变相体罚,而改用要求学生监督其他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帮助其改正。
2、在小学中段,由于学生已经比低年级时有了一定的认知,因而更加需要注重教师的“言传声教”,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教师的行为中看到自己应该怎么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良好的沟通技巧,在不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指出学生的不当行为,监督并帮助他改正。
3、在小学高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强化,“以理服人”,从道理上说明学习的意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我创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做到自觉学习。在课堂中,运用好合作学习的手段,发挥高年级学生的良好语言水平及交流能力,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摆正学生的位置,使他们体验到成功,不断地进步。
四、模式应用保障
1、定期学习课堂管理理论及技巧
2、鼓励教师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尤其是青年教学,鼓励多问多用多jiao流,尽快掌握属于自己的合理的管理方法。
3、学期中,从学生中收集反馈信息,观察学生学习,完善有效课堂管理。
4、学期末采用日常课堂管理抽样及教学成绩考核来监测教师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否。
    “3D6S”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它的实用性,我们将使它更加完善。


  • 2010-10-25 14:54
  • 回复
  • kiss一米阳光
  • 1位粉丝

15楼

                        上营小学有效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进一步推进课改的关键,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我校坚持以新课程理念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为指导,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积极营造学校健康行为文化,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主要目标
    1、强化对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认识,围绕一个主题——“探究有效教学,构建活力课堂”,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把对学校中心工作的管理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2、注重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
    4、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划,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5、认真做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反馈及个别辅导的研究,确保“题量适中、质量提高”,作业全收全改,及时反馈,且对问题突出者进行个别辅导,分层要求,全面激励。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6、扎实进行课后反思,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坚持写好教学案例,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形成“自主探究有效教学,竭力构建活力课堂”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措施
    1、认真组织有效教学理论知识培训,研读《有效教学》等专著,不断探究吸收“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注重信息的积累、整合与更新,逐步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知识。
    2、每学期组织一次 “有效课堂教学”集中展示,定在3月份和9月份。
    3、深入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反思活动
    我们要求教师每周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教后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精彩片断等,努力促进教师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让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存在方式。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师就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形成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意识
四、研究保障
     1、邀请区教研室专家为顾问,指导“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并参与视导和评估。
    2、完善教师年度工作考评方案,突出教学能力及教学业绩。
    3、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教师的培训及相关奖励。
五、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方法与过程
    一、引进专家指导。
    我校定期将市、区教研专家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充实与更新教师的理念,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二、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加强反思性教学是优化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要求每位教师坚持每周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文章,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与分析。
     三、继续探讨“有效性课堂教学”。
    以各学科教研组课堂讲课课为契机,组织本校的教师参与评课,既要客观地评出优点,也要评出问题,评出改进措施,评出努力方向。

  • 2010-10-26 19:50
  • 回复
  • kiss一米阳光
  • 1位粉丝

16楼

    四、以课例研究为突破点,实施行动研究。
    从“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发现值得研究的课例,以课例为主要研究方式,让青年教师确定有研究价值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在同伴的互助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
    五、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各学科教师要立足基础,把好基础关,提高教学质量。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要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主动参与式语文教学模式
(一)设置适宜情境,创设主动参与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因教材和学生的不同,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安排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交流、表演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本中,不乏深受学生喜爱的作品。音乐性和节奏性很强的篇幅,教师可以为学生配乐或让学生自由朗读,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参与的快乐。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除了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参与的快乐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主动参与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要创设让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他们好学深思、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更多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爱护和培育学生的好奇心、质疑习惯,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从不轻易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树一帜的观点,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
(三)优化教学形式,创造主动参与机会
     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使自己在整个环节中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默契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四)采用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评价是端正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积极、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行为。例如, 可以积极鼓励创新, 正面肯定, 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客观公正、热情诚恳地对待学生,使学生体验评价的严肃性,以及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张扬个性,因人施评,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 评点结合, 鼓励参与,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五)重视小结归纳,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小结归纳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师生的小结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从而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要做到注意知识归类,重视巩固积累,提高学习效率;启发学生联想,组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正迁移;设计目标练习,提高运用能力,巩固参与成果;组织游戏活动,形成教学高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设置新的悬念,潜伏新授内容,引起学生新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式数学教学模式
       过去,我们经常这样开始上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什么什么。”倒是简单明了,开门见山。可是却把知识的前后联系、数学自身的魅力、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统统置于不顾,这种无情无境的,冷冰冰、硬邦邦的教学模式显然太陈旧了。因此现在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研究。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或者说土壤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甚至是冲动。那么,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呢?我们试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
     (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
     (3)创设生活情境,产生联想;
     (4)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
     (5)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
     (6)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识冲突。
     当然,我们并是不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必须创设一个什麽情境,开门见山也不都是消极的,从实质上讲,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教学融为一体的,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 2010-10-26 19:50
  • 回复
  • 北堡陈丽丽
  • 0位粉丝

17楼

北六堡小学有效课堂“自主‘4+1’”教学模式
一、提出背景
1.为进一步推进有效课堂的建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有实质性的改变。
2.基于现行的考试制度, 教师担心教学成绩落后,仍然不敢放开课堂,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依然很少。
3.为了赶超新的教学理论构建30分钟高效课堂。
二、理论依据及模式建立
依据课标, 遵循以“三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精讲精练,少讲多练,突出重点的课堂教学,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为了学生长足的发展,也为了让有效的课堂变得更高效,我校创建了以教学环节为主的“自主‘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预设目标
1.在高效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新知。
2.在自主的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学习。
3.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能长足发展。
四、模式解读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模式解读
4+1是4指在还没有改变传统40分钟的课堂时间的基础上,前30分钟为师生,生生互动完成课堂教学前四步,并完成全部教学任务。1指后10分钟完全为学生活动即课堂教学最后一步,称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我展现。去掉最后一步,课堂也是完整的课堂,这样既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又可以向30分钟高效课堂过渡。
流程: 课堂导航---自我感悟---合作探究---巩固延伸---自我体现
(二)流程解读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第一步 课堂导航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是一种艺术,巧妙的导课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明确航向,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
1、新旧知识联系法
2、设置悬念法
3、创设情境法(表演,游戏,诗歌及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方法创设情境。)
第二步 自我感悟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了新知,并有所感悟。如果在自学时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长期坚持下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增强自学能力。
指导自学方法策略:  
1、参照提示自学。学生在自学前,老师先出示自学提示,在教师的“扶”之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
2、建立自学卡。根据教材列出自学提纲。教师采用“放”的方法,即事先无任何提示,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要求把自学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疑难问题列成提纲。但前期需要教师指导书写自学提纲,而后在放。
3、分层次自学。采取“放”和“扶”结合的方法,即先让学生把要学的内容泛读一遍,勾画自己确认的重点知识,完成课本上的填空;教师再出示自学提示进行第二次自学。此举的用意是让学生在初步自学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知识进行第二次感知,有利于突破难点。
说明:要根据不同的年段采取不同的自学方法。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必须注意三个结合:1、课内自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 2、独立自学与互助自学相结合。3、自学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
第三步 合作探究
教师精心预设活动,师生、生生、生本的有效对话,完成对难点、疑点的理解,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关键是生生合作的实效性。
生生合作策略:
1、任务驱动法。
     教师在学生合作前,布置或共同协商出本课或本环节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先自主探究后,产生必须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合作内驱力的方法。
     2、责任承担法
     通过让学生承担各自的学习责任,产生了为负担责任而必须合作的方法。教师在检查小组的学习质量时,综合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一旦有了关乎全组利益的责任,他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去寻求同伴的帮助,而为了整组的共同利益,同伴也会热心给予帮助,合作完成。
      3、评价激励法

  • 2010-10-28 09:27
  • 回复
  • 北堡陈丽丽
  • 0位粉丝

18楼

     教师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水平及运作情况作出正面的、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达到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内聚力,从而产生合作需要的一种方法。
     4、问题调动法
     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兴趣、好奇、喜欢探究等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合作需要的一种方法。可以设计发展性的问题,探究性的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矛盾性的问题,辩论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
     第四步 巩固延伸
设计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对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恰到好处。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巧练”中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巩固、理解、深化,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第五步 自我体现
开放的课堂上,学生放飞自己,想说的,想写的,想做的充分展现自己。看谁最棒!
策略:制作小卡片记录活动内容
语文卡设计内容:语言积累,仿写练习,即兴发言,感想,续编,随笔课本剧表演等等。
数学卡设计内容:教师出检测题,生生之间互出检测题,互评,互讲等。
   英语卡设计内容:单词积累,单词分类,话题训练,课本剧表演等。
(三)为保证模式的有效实施,还要注意以下教学策略:
1.优化师生关系策略。
     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会产生负效应。对差生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师生关系融洽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与情意,把这种和谐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课堂的学习氛围。
     2.激趣教学策略。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自己的课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五、保证模式的实施措施
1.备讲课中体现教学模式。
2.加强此模式教研活动。(开展公开课,教师研讨,教学反思等)
3.建立模式的实施考核制度
4.建立模式的实施奖励机制
六、模式使用说明
我们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位教师要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灵活运用,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改进,制定出更加适宜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 2010-10-28 09:27
  • 回复
  • 雷雨冰雹123
  • 0位粉丝

19楼

“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课堂模式的确立
本学期,我区的有效教学实验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为此我校按照教研室安排部署,组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研讨符合我校教学现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了以 “自主、合作、展示”为课堂的核心,创建“四段一评”(自学——研讨——展示——练习——“乐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质疑能力,力争与新型课堂模式合拍。
在积极构建有效课堂模式同时,我们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相关要素是多元的,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同伴、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精神状态、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一发现,明确了克服学生课堂上不良行为应该多措并举,因而提出的“乐评”的理论构想,以此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向最优方面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及责任人
1、小学“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责任人:张春宝)
2、小学“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责任人:杜 华)
3、小学语文学科“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责任人:赵红燕)
4、小学数学学科“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责任人:蔺巧玲)
5、小学英语学科“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责任人:宋岩萍)
三、研究原则与方法
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
2、实践性原则——实践尝试与理论研究结合,在实践中尝试反思,在专题研讨中提升完善。
3、发展性原则——学校课堂教学整体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全面性、主动性、和谐性发展。
研究方法:调查问卷法、师生访谈、课堂观察法、实践尝试法。
四、“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方法
(一)构建“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解读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自主合作”为灵魂,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宗旨,构建“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解析如下:
“四段”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流程:自学——研讨——展示——练习。“乐评”是以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的始终,这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1、自学: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上课时制订出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角度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自主学习要求,如要掌握什么,明确什么,如何质疑等。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在教师提供的自主学习提纲的基础上学习),梳理基本知识点,明确重点,标记出疑难问题。
2、研讨:指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所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汇报,小组内成员相互借鉴,以完善自己。找出难点与疑点,在小组内进行相应的有效的合作交流、研讨,进行思想的碰撞,激发创造活力。教师不断巡视,及时的矫正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出现的偏颇,让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也同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解决不了的难题,以备交流展示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提升。
3、展示:指学生的交流展示。全班交流,综合全体的认识和见解,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见解。学生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交流自己受到的启示。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设置情景,点拨思路,深化知识,启迪思维,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交流展示主要组织形式有游戏式、情景式、表演式、竞赛式、实践式等。
4、练习:指学生的练习,动手实践。这是巩固拓展提高阶段,也是自我测评阶段,更是教师掌握学情阶段。练习题要求涵盖本堂课所学全部知识点,分层设置,当堂反馈。
5、乐评:指对学生课业的评价。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即指学生对所学知识过程的自我反思,对学习状态的自我评定,对学习效果的自我检测二学生间的互评;三是教师对学生课业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点评,对学习知识点的点拨。

  • 2010-10-28 15:18
  • 回复
  • 雷雨冰雹123
  • 0位粉丝

20楼

“自学——研讨——展示——练习”四个教学环节,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自学”是自主学习阶段,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明确重点、难点、疑点,为下一个环节“研讨”做了铺垫。“研讨” 是互助学习阶段,即合作探究,根据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难点疑点,小组内探究答案,相互提高,为学生的“展”提供了心理与理论上的准备。“展示”是交流学习结果阶段,也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是学习互相学习借鉴,完善知识结构的阶段,也是教师点拨提高的阶段。“练习”是巩固拓展提高阶段,也是实践运用阶段,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作一次有效的盘点,也是自我测评的阶段。“乐评”则始终贯穿于自学——研讨——展示——练习四个环节,并通过即时评价及时矫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状态,更是教师点拨引导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营造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有效教学理论知识,树立有效教学教育理念。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观摩学习、培训活动,聘请市、区教研室专家进行引领把关。每学科着重培养1-2名学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第三,与教师的小课题研究相结合。鼓励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提高自己,加速成长。第四通过组织“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等活动,扎扎实实开展我校的教学研究。
第二,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教导处要每学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不少于两次。人人参与,就日常教学过程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就遇到的问题及困惑进行商讨,制定相应解决措施。各教研组成员及时就本阶段实施情况进行反思性总结,从而形成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材料。
第三,制订相关奖励措施。教师教学研究中成功的经验做法、优秀的教育教学随笔、论文优先推荐参加省、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评比活动。
(三)制订相应的课堂评价评价标准
第一,制订“四段”学生学习行为基本要求。
自主预习规范要求:(1)预习目的明确,要静心、专一。(2)预习内容分门别类作笔记,找出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等。(3)要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要求自主过关,当堂进行自我检测。(4)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重要发现要作好记录,以备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5)善于回顾,温故知新。学习新知识时,要联系学习过的旧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6)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每天安排一定的预习时间。预习一定要在当天的作业完成后进行。(7)准备好课堂上使用的相关材料。(8)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或查阅资料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养成使用各类工具书、广泛查阅筛选资料的好习惯。(9)养成独立思考解决疑难问题的习惯。(10)在预习过程中,要树立信心,要有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大心理力量,从而保证良好的预习效果。
自主学习规范要求:根据导学目标自主学习;学会梳理基本知识点;学会对重点内容做笔记;学会对有困惑或难以理解的地方要做标记;学会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根据小组成员交流情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受他人及其他因素干扰,自主高效地学习。
合作学习规范要求:合作学习:(1)认真听清老师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解决的方案。(2)在组长的组织下,认真听取同伴的意见,并准备好自己对同伴发言的评价。(3)在组长的安排下,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4)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合作技能: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5)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互助互动互学、尊重他人、一视同仁、向同伴学习、与同伴共享。(6)认真听取同伴、组长、教师的评价。(7)在合作学习过程,能及时反思并纠正自己的过失。(8)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争议不能解决的地方作好记录,提交教师或全班讨论(9)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平等参与。(10)合作学习分工明确,交流展示的形式多样,体现个性化,全员参与。(11)有充分的自信,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敢于向权威性的结论提出挑战;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有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注重总结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交流展示规范要求:准确表达:(1)姿态大方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低年级能说完整的话,中高年级能完整、连贯、规范表达自己的思想。(2)表述形式:语言亲切,态度诚恳,便于交流。质疑时,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请问”等句式。回答问题时,用“读了这段话我知道(明白)了……”;“我是这样想的……”“我体会到……,我是从这段话体会到的……”等句式。参与讨论时,用“我认为……”;“我还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补充……”;“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2)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如情景表演式,游戏式,动手操作式,竞赛式。
当堂训练规范要求:(1)要养成爱护练习簿本的良好习惯。(2)作业时坐姿端正,写姿规范。努力做到“三个一”。(3)作业必须按时、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当堂完成。(4)独立完成,不抄袭作业。(5)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6)认真及时订正出现中的错误,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7)通过练习,注意发现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8)具备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分层选作练习的能力。所选层次的作业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9)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
第二,制订“乐评”基本操作规范
根据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评价核心:“星卡激励”。快乐评价要贯穿“四段”每个环节中。
一级评价办法:学生自评,在课堂教学每个环节中做得较好,得红星一颗。
二级评价办法:小组成员互评,在课堂教学每个环节中做得较好,奖励红星一颗。
三级评价办法:教师评。在课堂教学每个环节中做得较好,教师奖励红星一颗;
六、预期成果
构建小学课堂“四段一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独有课堂教学特色,创造特色项目品牌学校。




使张小学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