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悦浅狸为什不直播了:第23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5:57:47

第23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

2011年10月30日 世博中心

主题: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东方网:发展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在之前举行的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新闻吹风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介绍,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迄今已经举办了22届,会议议题从浦东开发开放到应对加入世贸组织,从城市规划发展到国有企业改革,从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构建,从城市创新能力提高到人才资源开发,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加快实现上海经济转型到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城市,22年来始终围绕不同阶段上海发展的重点展开讨论。与会国际企业家的真知灼见为推动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屠光绍副市长表示,借鉴国际大都市市场体系发展及新兴市场转型的案例和经验,发展和完善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扩大市场开放度,是上海新一轮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

屠光绍说,今年针对当前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的“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会议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必将有助于推动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大会期间,与会成员将分别围绕会议主题与市领导展开交流和讨论,建言献策。

昨天下午,上海世博纪念展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参加第23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各国贵宾来到这汇集世博精华的展馆,回味欣赏世博期间的各个展馆建筑,品味世界智慧,了解上海后世博发展情况。

上海市市长韩正、上海市政府秘书长洪浩等领导与嘉宾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并陪同嘉宾参观了上海世博纪念展。在一层展厅,市领导和会议现任主席、瑞典银瑞达集团董事长雅各布?沃伦伯格、各国参会国宾一起参观了“精彩世博每天展区”。期间,市领导还主动当起临时导游,向客人们介绍世博会期间的一些创新改造和未来发展规划,吸引了不少嘉宾跟随听讲。

在参观“万国采风展区”、“中华智慧展区”、“世界文明展区”时,嘉宾们纷纷被世博会期间展览的各国历史文化和奇妙创意所深深折服。一些嘉宾们还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把展品拍摄下来留作纪念。在西班牙展馆曾展出的小米宝宝面前,不少嘉宾又成了“游客”,上前摆出POSE与小米宝宝合影。

“我去过两次上海世博会,上海是一座很重要的城市。每一次来上海的感觉都会不一样,这里给我的感觉每次都会有新的进步。”英国保诚集团董事长Harvey McGrath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说。ABB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seph M.Hogan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上海市政府一直对创新建设非常关注,也致力于城市的发展。“我非常看好上海未来的发展,在未来的两至三年内,我们还将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并将设置一些项目,预计会有5亿美金分批投入,其中一半资金向投入上海进行重点发展。”Joseph M.Hogan说。

在参观完世博3D立体电影后,市政府有关工作人员还向嘉宾们介绍了世博园区的后续规划和未来发展情况。本届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主席,银瑞达董事会主席雅各布?沃伦伯格还写下了对后世博上海发展的寄语,预祝上海后世博建设越来越好。

 

沃伦伯格:上海将率先建立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模型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沃伦伯格,我是银瑞达的董事长,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作为市长咨询会的主席,欢迎诸位参加第23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我代表所有咨询会成员感谢韩市长以及市领导再次邀请我们到上海来。

 我们对市长咨询会有坚定的信念,是因为我们坚信上海有着光明的前景,上海在中国以至于在世界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也相信韩市长可以把了不起的想法和设计变成现实,像去年2010年举办了一届成功的世博会,向全世界证明了上海的远见和能力。

在开始会议之前,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标识,感谢WPP集团所做的贡献,我们也有了新的网站,感谢所有的参与者能够积极作出贡献,让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标识。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非常具有创意的标识,大家看一个短的视频。

这就是我们的新标识,这个创意就是那些小星星,显示出所有人闪光的想法汇集在一起。再次感谢诸位。

今天在这里是希望支持上海,继续它前进的步伐。上海正在大踏步地前进,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现代城市,在城市当中人们不仅工作而且生活,并且享受人生,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我们希望参与到这个努力当中,分享我们的思考,贡献我们的全球视角。今年会议的主题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显然具有非常广泛的国际意义。

世界各地的决策者以及商界领袖不得不在金融危机之后重新思索、重新探求国际经济体系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正在见证着整个商业世界一个伟大的转变,充满活力、具有增长态势的新兴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上海、中国,毫无疑义正引领着这样的转变。

与此同时,上海和中国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挑战,全球化和城市化高歌猛进,就给城市的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当中,中国、上海都明确表示要迎接这次挑战。

在这个转型当中确保稳定的市场体制非常重要,上海将率先为中国,而且为全世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模型。在今天的讨论当中,我们将有机会聆听韩市长的想法,接着会由美国前商业部长古铁雷斯发表主旨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提升上海作为跨国枢纽的竞争能力”。接下来由市长咨询会的成员分别做报告,午餐之后将继续成员和市领导的深入讨论。

在我们讲成员问题之前,我想特别对我们的一位老朋友致敬就是汤姆斯?陈。我们50名成员当中有38位亲自到场,2位派了代表。我们也非常感谢几位前任主席参与了会议。我们今天将和市领导探讨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我非常期待听到大家的真知灼见,并且开展热烈讨论,我积极邀请所有的成员积极参与到我们的讨论当中。我认为,我们的贡献、我们的意见将发挥重要的影响,不仅对上海,而且会影响整个世界。

韩正: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市场体系

尊敬的沃伦伯格主席,尊敬的各位IBLAC的成员和会议的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的美好时节,我们非常高兴迎来各位新老朋友,出席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市场体系”这一主题。首先我谨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咨询会议的成员、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家、中外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也借此机会就上海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与我们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成员、各位来宾、各位学者作一交流。

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就是市场体系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城”和“市”是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概莫能外。现代市场经济中,“城”和“市”的结合更加紧密,特大型中心城市更是全球市场网络的枢纽,承担着配置国际性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市场功能。许多国际大都市都是依托市场的成长、繁荣和拓展,逐渐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发展起来的。

纵观上海的变迁,就是一部“城以市兴、市以城旺”的发展史。早在清朝中后期,上海就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 “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1843年开埠以来,上海更是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万商云集,千帆竞航,到上世纪30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著名的市场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始终把市场体系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围绕培育、发展和繁荣大市场推进各项改革,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首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率先推进市场体系创新。在改革开放以前上海是受传统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最深的地区,指令性计划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从放开搞活市场开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紧紧抓住市场创新突破,不断推进改革开放。

我们从大力培育发展一般批发零售市场,到建设全国性、区域性批发交易市场,从大力发展消费品与生产资料市场,到率先培育发展资本、土地、人才等要素市场,努力成为全国资本市场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在市场培育与创新等方面很多是开创先河的。

上海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第一个实行土地批租,有偿转让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率先创设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开辟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筹建全国第一家国家级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以及金融期货市场不断成长发展。

其次,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扩大市场的开放度,上海处于中国长江流域与沿海地区的交汇口,是中国连接世界的窗口、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平台,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拓展和全球生产要素布局重组的趋势,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带动效益,鼓励吸引国内外企业到上海投资发展,支持本市企业走出去投资、拓展市场。破除妨碍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等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上海集聚辐射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功能正在不断地增强。

浦东开发开放的20年来,上海商品销售总额和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关区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29%、23%。上海直接利用外资年均增长(这20年)23%,到去年累计外资在上海的直接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也有近千家。74家500强企业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21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法人机构的总部也设在上海。

第三,强化市场硬件设施的支撑作用,全力推进“三港三网”的建设。建设高效、开放、便捷的市场体系,必须要有连通世界、辐射全国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我们把市场的基础性硬件设施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近20年累计投资15000亿人民币,大力推进“三港三网”建设。“三港”即海港、空港和信息港,集中体现了上海的枢纽功能。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是2900万标准箱,2010年上海港货物吞吐总量达到6亿5000万吨。港口集装箱水水中转比重提高到40%,空港的旅客、货邮吞吐量达到7100万人次和370万吨。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目前排名世界第三。“三网”即城市的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和内河航道网,集中体现上海城市交通的便捷度。其中,去年底上海的地铁运行里程达到452公里,居世界大都市前列。

第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的服务能力事关微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经营发展,直接影响市场功能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加快自身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市场可以调节的都应当由市场来配置,凡是政府调控的也都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尽可能利用市场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近年来我们明确政府建设的一个目标,就是上海要努力成为”全国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重点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率先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推进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高度透明。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

经过多年的时间和探索,上海市场的种类、数量由小到多,规模也由小到大,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市场体系最为齐全的特大型城市。既有各种商品市场,又有各类要素市场;既有现货市场,也有大宗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上海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的股票、债券、货币等主要金融要素市场都集中在上海。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主要是人民币没有包括外汇的交易总量突破380万亿人民币。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额去年位居全球第三,股票市值全球第六。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合约数量居全球第二,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的定价中心之一。目前市场已取代计划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海也从传统的工商业城市正在转变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面向未来,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市场体系。上海发展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我们将坚持市场取向、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市场,探索市场创新,完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制度,继续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网络的枢纽中心。

首先要加快做大做强市场。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与配置资源的基础。特大型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应当是市场体系最完善、市场交易最密集的市场中心,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个最密集的市场中心必须全面增强上海市场体系的服务、辐射和带动的功能。

最大限度的做大金融市场规模和能级,按照上海今年初公布的2011-2015年的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额力争达到1000万亿人民币左右,主要金融市场功能保持或进入世界同类市场前列。其中股票交易额和市值进入全球前三位,商品期货交易量保持全球前两位,债券市场余额进入市场前三位,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量进入全球前五位。

大力拓展市场流通规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业中心、货物流通中心、电子商务中心,按照规划到2015年上海地方进出口总额力争突破5400亿美元,商品销售总额突破87000亿人民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2000亿人民币。

其次,继续推进市场创新发展。创新是市场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国家把市场领域的很多改革试点放在上海,为上海继续推进市场先行先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我们将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争取新的突破。

首先是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紧紧抓住全球经济资源重组的机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强化上海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地位,推动建设国际板交易市场、保险交易市场。

二是探索推进市场交易模式的创新。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顺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趋势,稳步扩大新型国际贸易试点,进一步探索外汇管理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外的大企业集团来到上海设立订单中心、定价中心、结算中心。

三是要推进要素市场创新发展,强化大宗商品市场优势地位,完善和提升石油交易所等现有国家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功能,积极争取一批新的国家级要素市场落户上海。

第三,要不断完善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将按照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原则,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统一就是要打破行政性的垄断,公平市场准入,促进商品和服务高效流动。开放就是要扩大市场开放,吸引国内外的企业来到上海设立各种机构。鼓励各种所有制的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竞争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在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有序就是要规范市场秩序,严格限制不正当竞争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当前尤其是要采取最严厉的准入、监管、执法、处罚、问责等措施,确保上海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第四,健全市场基础制度。把各类市场活动纳入制度化轨道是市场稳定运行的有力保证。政府在市场体系建设中要完善市场规则,建立必要的法制、维护市场秩序。首先是优化市场法制环境,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我们将探索完善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提高产权和债权的保护能力和水平,力争使上海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好,打击侵权行为有力的城市。完善市场信用体系,诚信是市场发展的生命力,我们将充分借鉴各国征信的经验,健全相关制度,引导培育和扩大信用产品的社会需求,全面提高全社会信用服务水平。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提升中介服务是完善市场发展环境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我们将积极发展会计、法律、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增强行业自律,提高为市场发展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第五,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离不开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我们将着眼于增强上海联系世界、连接全国的集聚辐射能力,继续推进“三港”建设,海港目标是要建成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强、集输运体系最完善的全球枢纽港之一。空港的目标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面确立上海航空枢纽地位。信息港的目标就是全面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能力,加强建设智慧城市,大力建设城市信息化的水平。我们将极力改善上海市的交通环境,促进资源更有效地流动,重点发展覆盖市域范围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以1条环线、10条放射线为干线航道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

IBLAC的各位成员,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上海市政府将继续完善市场体系,努力营造一流的市场服务环境。今天有那么多的国际知名的企业家汇聚在上海,为加快上海市场体系建设出谋划策,相信我们各位的远见卓识必将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迪和帮助。我和我的同事们,将认真聆听各位的真知灼见。谢谢大家。

古铁雷斯:上海将成为亚洲自由贸易区枢纽中心

谢谢韩市长,非常感谢沃伦伯格主席邀请我。各位上海市的领导以及市长咨询会的成员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在这里给大家描绘一下全世界的经济衰退和繁荣的情况,我在这里给大家分析一下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

经济学家总喜欢把经济分成不同的阶段,经济历史学家总喜欢谈全球化,并且把全球化分为不同的浪潮。经济历史学家认为现在处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这个浪潮是从1990年开始的。这样的划分是有道理的,因为1990年的时候中国开始真正地开放、柏林墙倒塌、欧盟在1994年真正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也是在1994年生效的。

在90年代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的大事,大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在这里有两大主要的假设,很多的经济学家都在用这两大关键的假设来预测全球未来三十年的发展。在全球化的浪潮当中,他们喜欢从1990年开始,预计到2030年的经济发展。

首先一个假设就是新兴市场的崛起,为进一步推动全球GDP和经济的发展,新兴国家内部的交易或者是贸易量将会超过发达市场的贸易量。也就是说,新兴市场相互之间的贸易将会推动世界未来的发展。2010年的时候,全球贸易量达到了37万亿美元,占到全球GDP的61%,在2030年的时候预计全球贸易将会占到全球GDP的76%。

我们谈全球化,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议题。毫无疑问,它已经不是一个趋势了,全球化已经发生了,当然它会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但是从短期来看,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地区化,或者说是区域化,这样的趋势在90年代初已经开始了,很多的国家开始跟其他国家开展贸易,而这些国家之间在地理上都是非常相近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批评欧盟,的确他们有些东西做得不尽善尽美,但欧盟有一个东西是做得非常出色的,而且仍然会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商业模式,就是欧盟内部的货物服务、贸易和人员之间的交往。这种内部的贸易达到3.5万亿美元,而且他们作为一个地区和全球各个国家及其他地区进行谈判协商。这就是地区化非常好的案例,西半球现在都在朝着同样的趋势发展,我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跟大家进行分析,不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也不是从货币或者财政的角度出发。

1994年的时候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非常的成功,虽然在政治上是存在争议的,但从商业上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我们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的前后60年,毫无疑问自由贸易协定对于墨西哥、美国、加拿大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北美自由贸易的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而几年前只有2亿美元左右。在西半球很多的国家都签订了贸易协定,美国跟13个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包括5个主要的中美洲国家,像智利。智利也是在贸易方面走得比较前的国家。

问题是,都是美国和单一的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而现在西半球也强调地区化。因此任何和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他们也跟其他地区的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而这些国家也跟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欧盟的模式也是西半球的模式。我觉得这方面我们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政治体制,现在全球贸易的增长尤其是在西半球的国家,没有以前快了。2006年的时候,几个美洲国家(32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但最终没有真正地落实。所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样才能让我们西半球的贸易不会停滞不前。西半球在未来的几年当中主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巴拿马运河的运量翻一番,这对于全球贸易也会有重大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今天也在不断地强调,巴拿马籍的船只需要停泊在港口,这些港口必须要改善它的基础设施,才能够让他们的船停泊,不然是无法融入到全球贸易当中的。但是有一些港口需要七年的时间进行资本的投资,才可以做到这一点。我知道,上海的港口是非常现代化的,上海的港口是最现代的,这也是中国拥有的非常重要的资产,现在西半球很多的国家也在改造他们的港口来应对巴拿马运河上的船只停泊。

另外,有一些区域也在不断发展,比如说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签订了海关方面的协定,他们把这三个国家的联盟作为欧亚的经济联盟。现在俄罗斯在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希望越来越大,我们已经努力了18年,现在俄罗斯距离WTO已经非常近了。如果他们加入WTO,对于全球的贸易环境也会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在未来的五年当中会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这将会改变全球化的性质,那就是亚洲的区域化。

现在这种趋势已经发生了,我们有东盟“10+3”或者是“10+6”的框架,东盟10国加上中国、日本和韩国,或者中日韩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这样的框架形成贸易区的规模将是非常大的。现在西方国家也在进行争论,在这样的新的亚洲贸易区当中谁将会成为中心地带呢?有人说是亚特兰大,我认为亚洲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应该是上海,因为上海做好了充分准备,没有一个城市可以跟上海相比,成为亚洲自由贸易区的枢纽中心。

现在有很多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国正在建设通往老挝、越南、缅甸的公路,这条公路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中国已经为亚洲地区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相信在最初的2-3年,亚洲自由贸易区将会取代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区。我前面说了,欧盟的贸易额达到3.5万亿,花了几年的时间。我想再过几年,东盟“10+3”将会取代欧盟的位置。

虽然现在正在经历经济危机,但是面临的发展前景还是巨大的。当然要成为一个地区枢纽城市,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这样跨国公司会把他们的总部放在上海。有一项调查研究,专门研究亚洲哪个城市最适合外籍人士居住,我觉得上海应该名列第一,让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总部,让外籍人士在这里工作。

关于人民币的问题,很多人对于人民币的币值颇有微辞,但在亚洲区域化之间人民币应该实现可兑换。因为在这样区域化的亚洲地区,人民币应该成为主要的可兑换货币,应该成为很多金融机构和央行持有的储备货币。因此我们在这一地区将会进行很多市场化的积极的、有效的改革。

今天我非常荣幸来到这里,因为现在这样的发展刚刚起步,但是未来是垂手可及,我觉得上海比其他任何城市都具备条件,而且我希望这样的区域化最终可以让我们实现全球贸易的共同体,而不是各国自己形成的贸易区的孤岛。上海有悠久的历史,上海已经做好准备成为亚洲的贸易枢纽城市以及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最后我再一次感谢你们,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到这里发表演讲。谢谢。

 

氏家纯一:上海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非常感谢您热情的介绍。韩市长,沃伦伯格主席,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再次参加IBLAC的会议。看到今天的讨论主题,我花点时间来比较一下上海和东京在吸引跨国企业方面的做法,再谈一些关于上海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话题。

可能跨国企业认为东京具有吸引力,是因为东京社会稳定,有很稳定的行业伙伴、高度发达的物流体系以及信息技术。但同时,东京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运营成本高昂、终端用户和消费者非常挑剔,雇人困难而且监管非常严格。而在这方面上海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快速增长的市场、较低的劳动成本、临近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可以说,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可以提供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看到高楼大厦。上海使外国公司更便于运作,更容易进入市场,并且将一些经营许可的审批权力下放到下一级地方政府,这就使上海更吸引外国的公司和投资者。

上海可以进一步努力,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我们必须大力解决如下的问题,比如说,房地产以及价格飞涨,更好的保护知识产权,并且让法律监管和税制更加透明。

下面我谈一下在上海的跨国企业有哪些头疼的事。首先上海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已经有了巨大的进展,但有一些做法仍然不符合其他国家的最佳做法,大部分的国家都有一些特别的规定来保护已有的商标,包括外国公司所注册的商标,如果中国希望进一步的阐明这些规则,就要鼓励更多的外国公司特别是已有注册商标的大公司到中国、到上海来。

第二,土地使用权的成本以及商务楼的租金在过去的几年大幅飙升,有一些百货商店、大规模的零售商以及折扣店再也不愿意直接服务客户,相反是通过把自己现有的场地租给一级的制造商或者更小的零售商获得利润,这样我们就无法利用规模经济带来效益,无法向消费者提供最恰当的产品组合,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三,有竞争力、充满活力的经济体要求公司、企业可以不断地充足,跨国公司在不同地区的公司进行整合,或者从一个地区退出有时就会碰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反对。当然在上海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改观,如果临近的省份也加入进来,这个流程就更加复杂了。地方保护主义使得跨国企业无法通过整合来提高效率,因此阻碍了城市商业架构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坚信上海一定能够进一步巩固、增强其作为中国窗口的地位。

下面我想谈一谈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这是中央政府为上海设定的目标,在2020年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也是上海市政府非常努力的方向。上海的优势可以说是不言自明,有着非常丰富的金融产品,而且也建设了很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尽管如此还有一些领域需要努力,增加吸引力。

首先,中国在金融产品监管方面非常谨慎,当然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也要考虑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时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规定会阻碍市场的增长。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当加快外国公司加入参与国内资本市场的脚步,进一步开放。第三,最高的个人所得税率,无论是中国还是上海的税率都要高于世界上在同一个时区的国际金融中心。

最后我想谈一下人民币的问题。政府一直在推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且采取了非常好的方式来进行。当前,中国正在进一步地将资本流动自由化,一方面是为国外的、非中国居民投资债券市场的渠道就是QFII,或者说让境内的中国居民投资海外的证券市场也就是QDII计划。中国同样也推出了人民币的QFII计划,使得外国投资者可以购买内地的股票和债券,而使用他们在海外筹得的人民币购买资产。因为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如果有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中国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双向的资本流动,不必再经过QFII或者QDII的计划,当然也可以提出限制的条款,让人们直接进行投资。

如果汇率最终得以完全放开,我们就会拥有更广泛的金融市场以及自由管理的汇率系统,这样中国就会达到最后一个发展的阶段。当然对于上海,以及世界其他的地方,最好的结果就是我刚才谈的几个问题在几年内就可以实现,当然这可能要耗时更长,希望不要让我们等得太久。我希望我刚才提到的一些浅见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谢谢各位,祝上海一切顺利。

 布多昂:成为外企高管 需要的不仅仅是英文技巧

谢谢韩市长,谢谢沃伦伯格主席,女士们、先生们,能够在此和大家再次聚首我非常荣幸,我想跟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对上海的关注。我们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已经了解到城市将塑造我们的未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各个城市之间将展开非常激烈的竞争,来争夺有限的资本、人才和好的想法。

在争夺当中,和竞争对手相比上海表现得如何呢?现在全球人口面临老龄化的挑战,而且人才库在萎缩,因此人才管理对上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会超过从地球开采或者从太阳获取任何其他资源的需求。

首先,上海在规划方面非常富有远见,而且我对上海的“四个中心”战略非常赞同,在贸易方面,上海进出口总额2010年增长40%,服务业增长22%,在金融方面浦东将在规模上很快超过香港。在航运方面,上海在世界已经排名第五位,而且还在不断提升。在经济方面,上海排名第八位,所有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怎么样来加大上海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能够和它的竞争对手一较高下呢?

我觉得上海有两个突出的优势,一个是地理位置,可以通向世界最大和发展最快的市场。另外,在运营费用方面的长期优势。但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就外国投资者所面临的法律法规环境而言,上海在这方面位于香港、新加坡之后,而且税费过高,这些都有改善的余地。

接下来讲一下人才管理。我刚才已经提到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加在一起,公司正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压力,很难获得并且留住最佳的人才。上海已经吸引了国内外的人才,但是它主要的挑战和新加坡、香港相比,主要是语言、流动性和管理技能。熟练的掌握英文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仅是外企,对于中国的企业也如此,现在不得不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进行交流。同时流动性也非常重要,对于中国公民海外旅行的限制,以及对于非上海居民户口方面的限制,是这些跨国公司在其他城市没有面临的障碍。

讲到管理方面,西方企业是非常希望雇佣中国公民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不管怎么说把西方的管理人员搬到上海来,并且进行高额的补偿是非常昂贵的。因此他们希望能够运用本土的高管,尤其是西方的管理人员又不熟悉中国的文化、语言以及业务上的做法。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管理者所缺的不仅仅是英文的技巧,他们常常不理解西方的企业文化以及最佳实践。

那么,怎么样来弥合这种差距,并且实现双赢呢?怎么样来确保中国的经理人可以在跨国企业当中获得晋升机会呢?我觉得培训是一方面,更重要是靠“传帮带”,很多成功企业在选择外籍员工的时候,首先要看是不是有带人的技能。这可以说是在中国任职期间的一个条件,必须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常常是两到三年要培养好一个中国的继承者,当外籍高管人员离开的时候,被培训的人才可以取代外籍高管的位置。

对于上海的教育机构而言,我有两个建议。首先要加强英语教学。第二,是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悉西方企业运作实践。大学可以招聘西方商科的学者,也可以聘请西方企业的管理人员,主要是可以通过讲座或者任期有限的职位就可以。并不是说,我们将完全取代中国的做法,我只是建议我们要加强他们的能力,并且能够让中国的人才在外企担任管理职位,在世界各地胜任他的职位。

我觉得毕业生和研究生的奖学金也非常重要,类似于罗德奖学金、富布莱特奖学金都可以参照他们来设置。通过这些手段,我相信上海肯定会成为地球上人们最愿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四个中心”战略已经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上海不仅仅是在“四个中心”的建设上取得重要的进展,而且已经获得了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发展的势头。谢谢。

小岛顺彦:上海要充分利用创造力加强全球竞争力

这也是我第三次来参加市长咨询会的会议了,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在此发言。我要感谢尊敬的韩正市长,并且感谢其他的上海市政府官员,感谢你们的盛情邀请。今天我希望谈一下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想谈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加强上海网络枢纽地位方面的工作。最近一些外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向中国内陆地区转移,他们主要是寻求更低的商业成本。他们也有一些忧虑,比如会不会造成上海产业的空壳化。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借此完善上海的工业机构,并且使上海可以更加强化作为“四个中心”的功能。

上海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联系和世界的门户了。要进一步发展它的枢纽地位,光关注批发和零售还不够,还需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刚才韩市长已经讲了这方面的内容,我非常赞赏。我觉得,我们首先要重视打造一个环境,可以让资本、服务、知识、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汇集。上海正在发展成为高层次的网络轴心,会吸引来自国际商业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上海要充分利用它的创新,以及创造力,来加强全球竞争力,同时获得更大的繁荣和发展。

接下来我提两个具体的建议,以便可以进一步促进上海的发展。第一,要改善整个流通系统,要建立非常好的国际贸易中心,要有非常有助于公司活动的环境。与此同时,中国的流通体系应该升级了。上海要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流通枢纽,覆盖产品、务以及人才,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的流通体系还有改善的空间,这应该被作为工作的重点,其中的工作包括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并且充分利用IT的发展,及时获得关于市场和消费者的信息,并且能够及时获得回馈。

第二,上海要进一步放开对公司活动的限制。我觉得放松管制才可以发挥外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我们试图抓住某些发展机会的时候,常常困难重重,就算某个法律已经制定出来了,但好像实施细则一时不能到位。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就常常由地方的政府部门对法律和法规进行比较随意性的适用。我觉得这种法律法规适用的随意性是值得商榷的,并且这也会造成政府部门之间的差异性。建立国际贸易中心,上海在这方面发展是有利于上海长期发展的目标。我们国际上的很多企业也是觉得如果上海在这方面可以取得突破,会在发展上更上一台阶。谢谢。

康浩志:上海应利用自身优势促进总部经济发展

尊敬的韩市长,沃伦伯格主席,我们都知道上海是中国领先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它在贸易的便利化和商业发展方面成就卓然,超过其他的中国城市。在这里,我想要谈一下,全球城市当中的共性,以供上海借鉴,从而提高上海的竞争力。

首先,上海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作为区域的金融和商业枢纽的地位,促进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跨国公司的经济范围越来越大,他们不再拘泥某一个业务部门,比如说在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业,甚至是跨越多个城市的。此外,公司也越发从关联的角度审视其所在的业务部门和城市。也就是说,在全球背景之下,各个部门是互补的,而不是等级的阶级观念。我们瑞士再保险是一个全球的再保险公司,亚洲总部在香港,但是我们在北京、上海、新加坡、东京和班加罗尔都设有经营机构,每个地点都一样重要。所以说,上海市政府可以采取全级的观念,从上海的区域角色以及公司跨城市经营方面来考虑的话,就非常的好。

第二,作为一个全球的商业或者金融中心,要成功和人才密切相关,之前的演讲嘉宾已经谈到了人才的可获得性,跨国公司也意识到在中国有能力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是现在的户口制度虽然有所放松,但还是制约了大城市常住人口的自由流动。比如说,城市的户口持有者可以在城市地区享受免费的教育、医疗服务和住房补贴等等,这样就导致大城市当中的劳动力流动性比较低。如果能够进一步放宽户口的登记规则,公司就可以获得更多、更广泛的人才队伍。上海也可以利用知名的学术机构和知名大学的学业专长,鼓励产学研之间的合作,这样能够加强各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第三,创新始终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国在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当然了,可能中国的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上海的政府官员和法庭也率先要把上海打造成领先的知识产权保护地区,制定了前瞻性的法律法规,积极执法,并且制定了高额的损坏赔偿金,为中国的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比如说法庭可以提高侵权和滥用知识产权的损害赔偿金,能够达到知识产权的持有者所进行巨额投资的水平,弥补他们因为被受侵权而造成的损失。

另外,加大教育力度,让他们认识到尊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政府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比如说能够鼓励产品使用防伪的特征、为外国公司诉求提供专门的渠道,如果公司认为有被侵权的可能性就可以直接向上海市政府投诉和报告。

第四,要提高外国公司的市场准入,这会有利于跨国公司向中国市场进行技术的转移。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独立的话题,我只是在这里想提出,从保险的市场来看,中国入世已经好多年了,但是外国的保险公司入市还有一些局限性。目前为止,外国的寿险公司依然受制于合资企业的要求,持股要求不得超过50%。

总的来说,全球机构布局还是采取关联性的理论,各城市之间要和自己的邻居更好的协助,加强自身作为区域基石的角色。我相信这种整合会对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上海处于有利的位置,可以利用枢纽的地位,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体建立更加紧密的网络,为跨国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政策角度来说,我们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改善人才的可得性,鼓励创新、推动公平竞争,并且能够努力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对于上海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谢谢各位的聆听。

包丰博:推动食品安全过程中 国际公司应有所作为

谢谢,我主要谈一下食品安全的问题。韩市长,在这方面你们已经采取了巨大的举措,把食品安全作为政府的重中之重。其实,中国已经从量方面的食品管理转向质方面的食品管理,但还面临很多的挑战。

中国现在还有8亿的农民,要这些农民能够在小规模的基础上进行生产,但又能够确保他们的农作物免受病虫,提高生产率,这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说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遇到猪肉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知道猪肉是中国人民的一大主食,确实会对市场产生影响。此外,会对像上海这类的大城市消费带来巨大的压力。

去年中国也考虑从巴西和美国进口大量的肉制品,我认为这是非常积极的。因为这能够帮助中国、帮助上海这座城市来进行平衡。一方面,我们要帮助中国的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确保我们的消费者不会为了获得食品而付出更多的价格。

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整个食品供应链,如何从生产地有效地把食品运输、进行储存,最终运到消费者的手里。我知道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举措,效果也非常好。但过去的一年当中,在中国有几大食品安全的事件,这确实增加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担心。

第一个就是婴儿奶粉三聚氰氨的问题,这确实导致不少中国婴儿的生病乃至死亡,这个问题得到了严格的处罚,有两家奶粉公司的人也立案并且得到了惩罚。第二个事情就是双汇集团,用了瘦肉精,导致肉类产品受到污染,瘦肉精是致癌的,政府通过调查发现双汇集团在生产当中确实使用了瘦肉精。第三大事件就是沃尔玛,在过去的三个礼拜当中我们看到沃尔玛被曝光,对于有机食品标签的误贴,他们的高管也引咎辞职。所以,食品安全在中国还是非常严峻的。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我相信在上海,我们也有很多的项目,叫做“年轻的脑子”。百胜公司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也经营肯德基等其他的连锁店,他们有400多个连锁店,他们的员工达到30万左右。他们把美国餐饮品牌进行本地化的改造,他们的总部也是设在上海。美国母公司的市值是200亿美金,但可以看到在上海,他们的税后收入达到10亿美金。而现在上海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差不多是30-40,这样一来百盛公司在中国未来的收入可以达到300亿美金。所以,这个公司的前景是非常好的。通过品牌的建设可以帮助这些食品公司在上海获得更好的发展。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猪肉行业,我们和中粮集团有着密切的合作,我们要考虑建设大规模的养猪场,提高猪肉的水平。我们也在考虑如何保证家禽动物的健康,也就是说使我们养出的动物是健康的、品质是高的,这样出来的肉制产品品质也是高的。

总结一下,中国和上海已经在过去的20年当中做得非常好,养活了十几亿人,现在已经没有饥饿的现象在中国出现了,对此我们表示赞赏。我们正好是在食品行业的,我们也看到这些国际公司和本地的公司共同合作推出了很多的产品。乔布斯说过我们要永远保持饥饿,永远向前进。谢谢各位。

霍克斯特:降低投资者物流成本 推动上海港的发展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进行发言。上海在走向世界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上海已经有很好的基础能够成为东北亚的未来枢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此外,上海化学工业园区是中国在“十二五”期间投资最大的项目,吸引投资达到170亿美元。但是,尽管有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上海也有意愿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现在上海的市场环境中跨国企业的角色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我们意识到跨国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阻碍,这不仅仅阻碍了跨国企业本身在上海的运作,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效应,甚至会危害到整个园区甚至上海长远的发展。

我想,给您介绍一下我的一些观察以及建议,看一看其他的港口城市管理当局是如何打造一个所谓转运中枢的,我也鼓励上海可以利用现有的机会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我们知道外国旗帜的船只只能在白天进出港口,我们可以增加夜航引航费。第二,允许空船首先进行夜航,无论是进入还是驶出上海港,经过试验以后让货船夜间进出上海港。危险品过境也需要上海海事局的审批,但是审批的流程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比如说要求船东改变最优化的航行路线,如果改善过境货物的管理流程,就可以大幅降低船舶公司的物流成本,他们可以根据海关的要求以及最优化的原则选择最高效的运输路径,可以降低投资者的成本。

二是加强船舶加油服务,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或者鹿特丹的做法,船舶加油是提供给靠港船舶非常重要的服务。比如说新加坡的很多船只靠港就是为了来加油。简单来说,对于国际港口来说提供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进一步推动港口的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韩市长,我想再重申一下,上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优越的地理位置,在长江入海口,毗邻广阔的内地市场。另外,基础设施非常完善。我们有很好的机会把上海打造成转运贸易的中枢。之前的建议,需要不同的政府机构和行业组织的配合,甚至有时候需要上海之外机构的帮助,也希望这些机构和企业界合作,希望我的浅薄之见有助于上海完全远大的愿景。韩市长,女士们、先生们,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狄克曼:吸引跨国金融机构进驻满足保险需求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将成为第二大保险市场,财险和寿险额将翻两番,寿险市场甚至会增长更快,比2010年增长5倍,也就是说全球保险业的增长有25%是来自中国,但这对于发展的资本要求非常庞大。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而且人口又快速的老龄化,使得整个社会对于资本密集型健康险的需求加大,无论是中国还是非中国的金融机构要竭尽全力才可以提供足够的产品,来满足中国的保险需求。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保险公司太多了,而是用户太多了,在短期内甚至保险资源不足可能导致供不应求的竞争。

我坚信最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吸引跨国公司进驻,上海有机会扮演一个特别的作用。在过去的20年中,上海向来是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首先,我想借此机会指出四个领域,如何吸引跨国公司来上海建立总部,我知道有些问题不是上海自己就可以拍板的。

首先就是非歧视性的监管。资产管理以及保险市场,对于外资来说有着非常严格的准入限制,这是一个最大的限制因素,使得外国公司不大愿意来上海设立总部。即使到上海设立总部,也得不到平等的对待。外国的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寿险公司必须受到限制,和本地的合作伙伴建立50:50的合资企业。但在寿险行业这一点非常困难,我们很难找到本地的保险公司愿意持大笔的资本金进行投入,保证投资足够长的期限。除此之外,跨国的保险公司如果希望他们进入大笔的投资,他们要求不受限制的投资品种,才愿意大笔投资。

第二,对于外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很多法律专家表示上海的法制系统比其他地区要更加专业、更加完善,在经济领域的法制可以让上海获得更加独特的竞争优势,上海一定要继续努力。

第三,很多研究都提出了外国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比如说欧洲商会做的调查,其实大部分的调查结果,过去几年都说过了,比如说透明的税制、人力资源的问题等等。但我必须要指出,现在人民币仍然缺少可兑换性,这使得跨国公司区域总部运作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像寿险公司需要在增长过程当中不断地吸取资金,如果人民币无法兑换就增加了难度。

接下来谈一下上海证交所帮助跨国企业在中国甚至亚洲业务的发展,我想提出一些建议。IPO的上市规则应该基于国际标准,当前的A股标准会强迫国际公司在进行并购的时候接受中国的监管审核机制,即使这些并购业务跟中国市场没有关系也是如此。

还有就是允许跨国公司使用国际会计准则,通过上海证交所筹集的资金是完全可以流通的。我坚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我们安联非常希望成为第一批进入上海证交所的蓝筹公司。我希望上海能够帮助我们把这些意见提交给相关的部门,我非常希望上海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成功。谢谢各位。

格林伯格:上海有潜力成为亚洲投资的"门户"

尊敬的韩市长,沃伦伯格主席,现在我们的世界处在历史性的转型当中,我们正在见证亚洲世纪的到来,上海正在成为中国投资的门户,而且上海也有潜力成为整个亚洲的门户。这就需要上海具有世界上最好的机制和监管设施,来推动跨境贸易和投资。同时,上海要重视透明问责制和法制。

对此我有几点建议,首先,上海可以简化外资审批流程,比如说上海可以建立一站式的服务审批机构,为那些需求在上海投资和经营许可的外资机构提供帮助。

第二,上海也可以需求扩大地方政府的权限,提高审批的效率和有效性。比如说,上海可以提高关于审批的投资额上限。另外,上海可以为外资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便利。国际社会对于投资上海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企业都觉得要在上海找到投资的目标或者说合资企业的伙伴很难,因为他们对于本地的市场缺乏了解,在本地缺乏联系。而且随着外资的进入,上海本地的企业也可以借鉴外国的资本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

第三,上海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海需要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另外,上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商业和公司法,对于外资控股或者中资控股的法律上没有任何的歧视。外资的企业也要对当地的融资渠道和银行贷款拥有同样的机会。

同时,外资公司在获得政府合同上拥有同样的权利。上海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是投资的良好目的地。我刚才提的意见仅代表一部分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上海还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低犯罪率和良好的教育体系。在我结束发言之前,我还想提一下前一位发言人的讲话,希望在上海、在中国有非常成功的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运营。

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趋势看,上海如何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苏铭天:新技术、新行业模式为上海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

谢谢,今天的布置很像WPP的董事会。尊敬的韩市长、沃伦伯格主席先生,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再次参加IBLAC会议来到上海,也非常荣幸有机会与在座各位分享我们WPP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

技术因素对于创新商业模式和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这一论述的最大支持者就是IBM,他们已经在上海展开了面向全球新兴市场的相关业务。围绕打造智慧地球开展业务,并遵循三大核心原则,第一物联化,第二互联化,第三智能化。他们选择了包括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20个行业部门。在这些行业当中技术正起着促进增长、提高效率的作用,他们认为要打造智慧地球必须要打造智慧城市。

去年举办了智慧城市上海发展论坛,打造智慧城市不仅是企业需要关注的,也是政府需要关心的。在基础设施允许的情况下,当然上海的相关条件非常好,政府机关可以通过对电子政务的创新应用,利用技术手段向市民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进一步推进产业的多样化,继续吸引其他的战略性产业对上海来说同样意义重大,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兴产业交汇在一起,为上海带来了机遇。制造业,特别是具有附加值的制造业在上海当中占据非常大的地位。包括汽车制造业和钢铁产业,比如说上海的宝钢集团。

目前上海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GDP的60%。我们WPP发现有几个行业可以通过新技术、新行业模式为上海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第一,可持续商业。这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对任何行业都适用。执行这种理念的企业不会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中国所认识到的是可持续商业当中比较狭义的部分,会比较关注新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通常许多城市都会作为产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来抓,当然上海也不例外。

如果从广义的概念出发,则存在很多的机遇,包括所有行业,比如说建筑业。上海已经拥有了很多的现代建筑,我们应该确保它们成为世界领先的绿色建筑。还有金融业、交通运输包括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垃圾处理的回收利用,包装行业减少包装用料,可以说各行各业无所不包。在许多方面,政府都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并出台优惠政策,促进行业发展。

医疗卫生行业,随着中国政府在全国各地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上海市民得以享受全国领先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在此期间,上海的医疗机构取得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私营医疗机构方兴未艾,从高度专业化的肿瘤科到整形手术、医学研发、医药生产都是如此。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中医,中医的发展势头非常良好。而且很有意思的一点,在2010年全国医药类的产品广告当中占所有类别的第五位。上海有这么多全球领先的医药设施,因此它有潜力成为健康游的目的地,像亚洲的其他城市,曼谷或者吉隆坡那样,做得非常成功。

最后,上海非常成功的吸引了全球大型药企的亚洲总部或者研发中心,比如说辉瑞制药,上海要再接再励,罗氏提出了制药业的创新发展,医院药品采购和支付,这些都可以给民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拓展上海医疗市场,为上海市民带来长久利益。

教育领域是既有政府服务,也具有战略地位的商业领域。上海迪士尼英语培训中心脱颖而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教授小朋友英语。同样引人瞩目的是新东方教育集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英语和其他方面的教学活动。我们WPP在上海启动了WPP学院,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同上海工艺美院开展合作,为相关领域培养全球化的人才,我们借鉴新加坡理工学院的成功经验,提供深度培训,开展校企合作。

传媒业,由于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有的时候,大家对一些比较传统的领域比如说报纸带来了挑战,但同时新技术和互联网也催生了全新的传媒分支行业。上海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拥有盛大网络,以及在线文学等领先企业。还有像土豆网快速增长的在线视频行业。广义上的创意产业比如说传媒娱乐、互联网、时尚行业等等,一直以来都非常创新性和企业家机会,并且为增加城市的活力做出了贡献。

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显然政府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要继续保证企业的良好环境,让企业能够比较容易的在上海立足和发展,要减少繁文缛节,营造适宜企业发展的环境。此外,上海也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研究金融服务行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是不是可以推广到其他的新兴行业和高增长的行业当中。尽管从财政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这样做是可以帮助上海,更加清晰地向世界来表明对其他行业的吸引力,而不仅仅限于“四个中心”的构建,上海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的全球企业落户投资。

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新兴产业采取新商业模式、运用新技术的许多排头兵企业,都是小型的创业公司,他们的增长潜力很大,政府就需要保证其出台的政策能够既有助于大型企业的发展,也能够使小型公司受益。

上海具有非常好的基础设施,上海世博的成功召开就足以证明这一点。最后,在充分调动市场各方积极性和吸引各方投资方面,上海的市场在许多行业当中都是中国最开放、最具竞争力和最具吸引力的。新兴的行业通常都依靠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获得资本,因此继续支持和发展金融相关的服务领域非常重要。

此外,众人期待已久的上证国际板即将开通,这将进一步促进老牌跨国企业对新兴行业进行投资。我们WPP也希望积极参与其中。谢谢。

狄镐夫:上海要建立明确的品牌

 女士们、先生们,上海要凭借其城市特色才可以脱颖而出,这种与众不同是来源于强烈的愿景或者是理想,是体现在强大的品牌或者独具魅力的理念当中。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品牌和愿景让员工认可、客户认可,同时让股东为之骄傲,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己与众不同。

我认为城市和公司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有清晰的愿景,这个愿景必须要让所有的市民兴奋起来,必须是简单的、清晰的,我觉得要成功实现这个愿景有几个因素。首先,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导向,要倾听客户的声音。我觉得有两类主要的,一类是城市的居民,他们有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包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第二类就是投资者和企业,他们的要求和期待涵盖基础设施、交通设施、资源可获得性、激励机制、稳定等等。

我觉得IBLAC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客户心声的最好实践,让各大跨国公司从不同的领域提出建议,为上海的发展提出建议。一个城市像一个企业一样,想要而且能够努力改善的,比如说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工业楼宇和住宅的平衡,公共交通和个人便利出行的平衡等等。

第二,要有全面质量和服务意识。在客户脑子里,你是排在前面的,最好成为目标客户的首选供应商。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永远体现你卓越的能力。上海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做支持,必须要执行出来才可以。在实现差异化方面,要打造独一无二的卖点,每个城市都要清晰的了解到底有什么独特的价值主张,独特的卖点是什么,可能会因为它的建筑、多元文化、艺术或者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变得不同。但是最大的卖点就是独特的营销策略,另外,城市的社会责任可以成为非常重要的卖点,和企业社会责任一样,我们现在强调城市社会责任。

第二,健康和安全,衡量地区可持续性的标准,还包括廉价的住房、医疗设备、好的学校。任何一个完善的城市规划都要包括这些衡量指标,并且都给予足够的重视,才可以作为市场导向的一部分。

总之,建议上海要有一个明确的品牌,不仅仅从物质或者是经济上来表达出来,而且是代表一种理想、一种愿景,不仅包含现在,让市民和投资者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共建更加美好的社会。我也希望IBLAC可以博众家之长,为上海献计献策,谢谢。

特黎:发展清洁技术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推动创新

谢谢。2010年对于城市来说非常重要,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在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城市活动不断地增长。现在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产率的提高,但在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确实会提高大家的期望,特别是生活品质方面,包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期望值都提高了,这就意味着快速的城市增长必须要应对包括交通堵塞、污染方面的问题。如果这方面解决不好,政府就没有办法长期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

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一部分就是要发展清洁技术。清洁技术是一种变革的驱动力,可以更好地改善城市的生活。同时,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城市来发展。全球城市的领袖都在这方面做很多的工作,最近调查研究结果表示,有80%的城市都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在我们论文当中也谈到,很多的城市都在考虑通过一些激励措施,包括邀请更多的利益相关方来参与,来执行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第二,对于清洁技术来说,是一种驱动力,可以推动创新。不仅是推动产业的创新,同时对现有公司业务发展也提出创新推动。现在很多公司采取清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效率,如果把清洁技术纳入到战略当中去,就能够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清洁技术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意味着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入,进入更多新的市场。上海如何吸引更多清洁技术的公司呢?我们认为建立清洁技术的集群或者说集聚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这些集聚,这些公司才可以相互进行互动。此外,也能够适应这些公司充分利用市场所带来的机会,容得更多的资本进行技术的开发。我们通过这样集聚区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才,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应的监管、激励、机制等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公司来到上海,可以做更多的推广,其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清洁技术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转型,一个是推动创新。通过清洁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能够进一步推动创新。谢谢各位。

里布:上海建立新型家庭医疗体系 解决医疗保健难题

尊敬的韩正市长,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高兴再次来到上海,参加一年一度的市长咨询会。在这里有机会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在过去的三十年当中,我们目睹了上海惊人的发展速度,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化的风向标。如果考虑到未来,有一个挑战是上海在建立和谐发展方面会面临的,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挑战。

具体而言就是医疗保健方面的挑战,因为现在老龄化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300万,五个市民当中就有一个老人。到2020年可能每三个上海市民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人口的老龄化会导致慢性发病率的提高,此外会导致营养不良的问题。很多的患者需要更多的是长期专门的照顾,上海的医疗体系将会承受不断增长的压力。

在谈到老年人口医疗保健的时候,营养不良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但这确实是普遍存在而且代价高昂的问题。因为营养不良会导致病人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病。比如说在欧洲,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近一半的老年入院患者都有营养不良的问题。这样的话,每年的医疗成本费用高达1700亿欧元。英国的数据表明,营养不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3天,成本是正常患者的2.5倍,我们估计上海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

上海应该需要一套相应的医疗体系,为这些慢性病、营养不良的患者提供更有效、更经济的服务。我们认为答案就是要建立新型的家庭医疗体系,帮助医院减轻压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有效利用医疗经费。欧洲的经验告诉我们,私人机构可以通过家庭医疗体系帮助政府提供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家庭的医疗体系,提供针对性的营养配给,可以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

在这里请允许我分享两个实例,一个就是我们有一个体系是提供临床营养产品,在德国营养不良导致医疗成本高达90亿欧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家庭的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专门的医疗、营养补充品,并且实行报销制度。到2010年节约开支超过6亿欧元。荷兰的人口和上海是差不多的,但是光政府提供服务是没有办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后来政府和私营部门建立公司,推动家庭医疗服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海市政府在医改方面走在前列,对此我们应该表示祝贺,但事实上市政府在今年已经采取了相关的试点项目,这也是往正确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如果上海在新模式上取得成功,一定会为中国的其他城市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

当然创立新型的家庭医疗体系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武断地说欧洲的模式就一定适合中国。所以,我们建议上海市政府可以和私营部门,包括在家庭医疗、保健服务和营养领域的部门进行合作,建立家庭医疗服务的咨询委员会。委员会可以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可以研究其他的问题,包括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以及对于医疗体系造成的成本负担到底有多少,这样就可以真正知道到底哪些方面可以节约成本,这样也可以确保新建立的家庭医疗体系真正有效解决上海的实际问题。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我相信会给上海以及上海市民带来更多的好处。我们也非常愿意支持上海市政府在这方面发挥我们的作用。谢谢各位。

施万:投资健康就是投资上海的未来

谢谢,尊敬的韩市长,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过去的几年中,我们看到上海市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迄今为止,上海在医疗保健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出现的慢性疾病对市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四大主要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肺部疾病以及糖尿病,这些疾病造成全球60%的人口死亡,并且对每个国家的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日益严峻。

 因此在一个月前联合国大会召开了一次有关如何防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会议。我想集中时间阐述其中一个主要的疾病威胁——癌症,以及对上海造成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进行更好的预防,包括一些措施包括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估计30%以上的癌症案例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避免抽烟、超重肥胖、饮酒、性传播疾病以及空气污染等诸多因素加以预防,对于已经患癌症的人,早期的发现对于其增加生存率非常关键。

以乳腺癌为例,在当今欧美国家由于治疗技术和实现了早期的检测,大大减少了乳腺癌导致的死亡率。在上海乳腺癌发病率是全国最高的,而不幸的是75%的病例在确诊时已经达到了癌症的晚期。如果上海政府可以对公众普及乳腺癌方面的早期防治知识,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

第二,关于定价和医保问题。我们罗氏药品具有非常尖端的技术,产品定价非常高,很多抗癌药物十分有效,但非常昂贵,每年需要5万美元甚至更高的资金。这使得罗氏等制药公司陷入两难,我们当然希望药物可以救助更多的患者,但是我们的产品跟一般的消费品不同,没有任何的价格弹性,即使已经尽力提供大幅的折扣,绝大部分的人还是无力购买昂贵的药物。

目前在上海只有非常富裕,或者具有高额私人保险公司的人才可以使用。为了走出这种困境,就是鼓励政府和行业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双方都作出应有的贡献,尽可能减少医疗保健人的医疗负担。

罗氏公司早在七年前就成立了首家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外资制药公司,其他公司也纷纷仿效,在本地进行研发投资。时至今日,罗氏为上海引入高科技药物方面也同样获得成功,罗氏非常愿意支持政府,提高医疗保险覆盖面,并引入新的合作形式。罗氏公司与中国癌症基金会携手发起了乳腺癌患者援助计划项目,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病患者。投资健康就是投资上海这一伟大城市的未来,健康即财富。谢谢。

贝柏乐: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五个领域

谢谢。我们看到上海发展的时候,我们看到上海这座城市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基础,充满活力,其他城市都非常羡慕。成功的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考验,上海的资本市场让城市有很多的资源进行改革,使它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很显然,上海可以扮演独特的角色,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主要提出五个领域,上海可以在以下领域作为将来工作的重点。很多国际金融中心,比如说法国巴黎银行在这五个领域可以支持上海的发展。

首先,我相信上海是统一的中国资产类别中心最天然的孕育地,但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市场的开放。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在2020年前实现这一点。为了保证人民币成为全球的储备货币,可以相当于美元或者欧元的地位,为此中国要开放金融市场,让大量的金融机构进入,并且让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更为可预计,更为稳定、更为透明,当然这需要发展中国的债券以及股票市场。

第二,上海现在已经成为很多跨国公司总部的运营中心。

第三,我相信上海需要进一步改善市场的机制,金融监管者应该改变现在的工作方式,不用干涉金融机构的日常运营,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法律的制定、核规和监督。我们觉得契约文化是任何一个金融中心的基石,我们在任何市场上一定要有监管者非常有效的实施法律、有效的监管,才可以给金融机构提供心信。

第四,信息的自由流动非常关键。我当然知道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信息监督非常重要,在金融市场上信息自由流动是非常关键的决策因素,才能让市场有效的运营。

最后,上海如何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愿意到上海来工作、生活,这对于上海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这样上海才能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包括营造更好的职业发展轨迹,给他们很好的居住环境,以及税收制度。 [

我非常希望能够参与上海的发展,为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出我们的一份力。

克里斯:

谢谢,非常荣幸在这里发言。现在全球发生重大的变化,从产业经济到信息经济,我们面临着人口、经济和技术的转变。这就催生了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这些都需要我们运用技术的进步来满足所有市民的梦想。我觉得,上海在这些创新的产品服务和模式方面走在领先的地位上。

应用创新实验室是由上海市政府合推出的理念,旨在和全球最高端的公司合作,运用新的技术,可以用在银行、医疗业、服务、教育、办公楼宇和家庭。我们希望上海能够设立一个专家小组,由领先的跨国公司组成,专门为上海未来的发展提供政策的指导,并且推出一些试验的项目。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新的技术和带宽的增加,能够让上海运用这些新兴的技术为市民提供可持续、可承受的产品。我想通过这个做法,上海可以成为创新和研发的中心。谢谢。

巴罗斯:文化多样性有助上海提升金融全球化

主持人,主席先生、韩市长,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会议。下面我就本场的主题发表我的看法。伦敦、纽约两座城市都是以开放著称,有多元文化、大多数的语言在这里都可以听到。由于它们的特性,使这两座城市与世界广泛连接,可以快速的回应全球化。

上海也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早上发言人也说了,亚洲的市场就在上海的门口,因此这个市场在未来将会成为高增长的市场。如果看开放性和国际性,上海已经是最具有大都会特征的城市了,但是上海外籍人口仍少于本地人口的1%,如果上海可以像伦敦、纽约一样可以文化多样性,就可以成为更全球化、更国际化的城市。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商业规模。说到商业规模,上海的经济是充满活力的,具体到金融服务业。最近有一项调查,把上海和东京并列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第五位。鉴于金融危机和欧洲银行体系的脆弱表现,金融服务业将有可能随着我们经历的变化而出现新的世界秩序。

所以,上海有机会建立监管良好、充满竞争性的金融服务业,它所建立的框架一定是能够促进未来经济增长的,而且上海可以做得更快、更坚实,尤其是在中国,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基石。当其他的城市仍然在痛苦的拆解自己金融体系的时候,中国已经完成这一过程。经济转型其中的关键就要从保护旧事物,转向迎接新事物,新技术、新的产业在稳健的环境当中可持续发展,这是上海未来竞争优势的来源,尤其是当上海和其他地区的低薪制造业竞争的时候,这一点尤其重要。

另外,工资成本的上涨也给上海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家庭收入的提高将进一步拉高中国的内需,转化推动其他行业的增长。奢侈食品、服饰和其他产品的服务正纳入到全国其他的服务范围当中。上海市民已经是这样了。谢谢

韩伟民:发展养老住房 应对老龄化挑战

谢谢,各位成员,各位贵宾,非常高兴能够在上海再次见到大家,我已经认识到作为最后一位发言人必须要简短演讲。保诚很高兴为支持上海市政府建设统一、开放性、规范的市场体系建设。接下来我想谈一下在上海发展养老住房,这一新兴市场方面的机会。

我们已经提到了老龄化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在多个文献上都有涉及。根据中国老龄化发展基金会的计算,到2050年中国人口1/3超过65岁,和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人们居住的安排也发生众多的变化,很多年轻人到城市生活,他们就没有办法像传统的方式那样来照顾他们的父母。而且现在所谓的“421”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也就是一个小孩子要为两位父母、四位祖父母提供经济和情感支持。我们认为鉴于人口和社会趋势的变化,在中国养老住宅这一块是具有巨大潜力,是可以率先在中国建设高端养老住宅市场,尤其是那些配有社区以及护理设施的住宅,我们叫做特别护理社区。

现在中国每千人当中老年护理机构床位数是23.5张,意味着目前的缺口是300万,中国政府已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来减少这样的赤字,在2015年每千人当中30张床位,主要是靠建设一些护理院,并且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来实现这个目标。在论文里面,我详细介绍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我在这里想为上海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较早的把这当做一个长期的问题来看待,所有的相关利益方要能够看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并且尽早作出回应。第二,在政策制定方面要有效、协作,公有部门、私有部门的合作,在住房提供方面非常重要,上海已经有这方面的专长,可以实现这一点。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多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并且获得市政府的授权。第三,发展多种住房的选择,我们要借鉴英国成熟市场的经验。此外,我们要重视投资机会,随着中国财富的增长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对于养老住宅的投资是可以带来稳定的长期回报,同时又能够为上海未来以及上海市民的未来提供重要的社会需求保障。谢谢。

我们时间不够了,所有的发言都非常有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观点。而且我想为下午的闭门讨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很抱歉没有问答时间了,问答就放到下午进行。我想这些发言都非常清晰,就不需要我来总结了。

我们刚才讲到了目前跨国公司遇到的障碍,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创新来发展,还讲到了人才管理方面的问题,还讲到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问题。我非常期待下午的讨论,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参加下午的讨论,我再一次感谢我们的主席,以及我们的成员,以及感谢与会者,并且感谢各位耐心倾听了大家的发言。再一次交给大会主席沃伦伯格先生。

非常感谢加迪耶什,感谢诸位在上午作出的贡献。上午的会议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今天下午可以更加深入的探讨这些问题,在闭门会议上进一步探讨。

[东方网] 东方网今天的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