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调研报告:落叶为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03:13

拿到雨中人寄来的《落叶为花》《缘来缘去》两本书时,我的城市正飘着一场深秋的冷雨。

 

树上的叶子越来越少,都被雨水打落到地上去了。

 

踩过湿漉漉的鹅黄地毯,望着被雨水洗染得透明晶亮的黄叶。

 

心中蓦然泛起久违的感触;却原来,每一片落叶都是在为秋天写诗呢!

 

这样想,便也不觉得秋的凉意了。

 

有多久没有写字,我的心就已封闭了多久。

 

陷在工作与生活的纠缠里,像是一个被操控的陀螺,与其说是生活,不如说是活着。

 

人到中年,许多美好已经逝去,曾经的“便引诗情到碧霄”早已成了昨日的豪迈。

 

然而,一个有着诗心的人,即使不写字,她的心也在诗意地栖居。

 

记得第一次读雨中人的诗,首先打动我的不是他的诗句,而是他的诗心。

 

我惊讶的是,一个六零后的男人,直走到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现实年代里,他是怎样保有一颗纯净的诗心的呢?

 

从他落笔的文字中,我知道这是一个诗意地生活着的人。

 

但是,从网络中读到的毕竟太少。

 

只有当真实的书页以铅印的纸香呈现在我的面前时,我才知道,这个人绝不仅仅是我从网络上片面读到的那个会写几笔诗句的人那么简单。

 

于是,我改口尊呼他为老师。

 

我从不做追星族,也不屑于一些空名浪誉,我只关注那些直抵心灵,能叫我读进去的东西。

 

这一点,在我打开雨中人老师的书页匆匆地读了几页后,便确认了。

 

他的文字,仿佛在我的心里打开了一扇窗。

 

透过他的文字,我的思想又能跳跃成诗行。

 

在两本书之间,我是先打开他的散文集《缘来缘去》的。

 

从第一篇《萨克斯倾吐的记忆》开始,一口气读到《在艾青家做客》。

 

这是一种自述式情爱散文。

 

读他的散文像是在读他的故事。

 

与其说被他细腻的文笔描写所打动,不如说被他所倾述的情感经历所折服。

 

那样真实,那样真切的落笔,这对我无疑又是一种惊叹,他怎么可以做到如此直接地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坦裎给读者的?这可是一般作者没有的勇气呢!

 

后来读他的《网事,往事》更感觉自然而随意,就象是在腾讯空间里看一段你来我往的故事一样。

 

这样的散文体,真是一种鲜见呢!

 

没有读完散文,我又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诗歌《落叶为花》。

 

我的目光落在如蝶的诗句中不能自拔:阳光收不回的树荫/在墙上斑驳成誓言/在天上 一个人等一个人成落雁/在河边 一个人守一个人为沉鱼/

 

读到这样的诗句,我几乎无法分清,到底是爱情成就了诗人美丽的笔端?还是诗人的笔成就了一段忧伤的爱情?

 

他的《望月之莲》《陪着》《青花梦》《石头语》《后来》《葬我》等等...等等...

 

每一首读来都有几句叫人过目不望的铭刻。

 

那是人类爱的共鸣,情的呼应,这些在诗人的笔下都留下了永恒。

 

书,我只略微看了一部分,好的东西,我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慢慢去消化,去咀嚼的。

 

我希望在这冷雨的深秋,可以籍着此书,打开我封闭已久的诗心。

 

抛下现实生活中的纷扰,重拾一些诗意的美好。

 

像雨中人老师在《落叶为花》中写的那样:在这弄假成真的繁华尘世/风,你可以撕碎我的梦/但你撕碎不了我的色彩/记忆如同揉碎的阳光/我将凋零写成/如诗的结局/....

 

他的诗句象一面镜子一样,也倒映出我的信仰:我一直相信,爱/是人生中最美的风景/相信这个季节/落叶为花...

 

一个能把落叶看成花开的人,必是一个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冷雨过后,地上的叶子又厚了起来。

 

拾起一枚硕大的黄叶,尽管已被泥土浸染,但叶片上的脉络依然分明。

 

透过那些脉络,我仿佛看见了四季轮回,从春到秋,一片叶子也是一个人生的历程呢!

 

我多想在叶子上写下这样几句:

 

如果生命

最终死于一场秋雨

那么你 何需有泪

别人看到的

是你残败的凋零

你的灵魂

却是永恒的 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