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reat britain:命运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41:47

命运的真相

(本文因初闻佛教的朋友所嘱而作)

命运对于一个人来说,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既是平淡无奇的,又是神秘莫测的,有时好象触手可及,有时觅之不见踪影。套首古诗说:远看朦胧近成影,贫富穷通各不同,不识命运真面目,只缘身在命运中。虽然命运如此诡异难测,古往今来,人们从来没有放弃对命运的探索和认识。力图认清命运的真面目,摆脱被命运支配的被动局面,而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所以,世人对命运的种种见解和理论,层出不穷。虽不能完全揭示出命运之真相,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命运的不同侧面,

我们要了解一个事物的真相,首先要清楚事物是如何发生的,是如何进展的,以及此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规律。认识命运的真相也是如此,最重要的要有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本文说试图提供这种新的认识途径和方法。作为大家认识命运和改造命运的借鉴。 

一,世人对命运的误解

作为一个所谓高级生命的人,无论从肉体和精神的层面来看,都是由很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因此,人的命运也必然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形成的,在这些因素中,有我们当下可以看得到的,即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很清楚的让人看到,也即俗话说的现世报,如一个人帮助他人,就能得到他人的感谢。一个人伤害他人,就会遭到他人的报复。等等。也有我们当下看不到的,比如,一个人自以为聪明欺骗了他人,而由于这个人善于伪装,被欺骗的人没有识破他的骗局。而若干年后,此人的骗局方被拆穿。导致身败名裂。由于这件事的原因和结果,中间隔了若干年的时间,局外人很难从结果中找到原因。因此,命运对于我们来说,犹如浩瀚的大海,若误将一滴当作全潮,就会因小失大,命运也好似一头大象,而我们就如摸象的盲人,若将我们摸到的局部当作全象,便会以偏概全。常见的世人对命运的误解也大抵如是。

1,宿命论

世间有很大一部分人认同宿命论,他们以为人是有命运的,而且人的命运早已被上天或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注定。人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和驱使。而没有丝毫的主动性。宿命论者实际上是对自己无力认识命运真相的一种妥协和无奈。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命运的存在,但却不知命运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发展的,故有大家熟知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的说法。笔者的一位朋友,在他不惑之年时,曾感叹道,活到今天,才似乎刚刚看到命运的影子,和感受到命运的一点消息,但命运到底是什么样子,还很难看清楚。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大都接受宿命论。如著名的改造命运宝典《了凡四讯》中的袁了凡先生,年青时遇到了得邵康节真传的孔先生,请孔先生为他算了一生的流年,后来的若干年,袁了凡的功名利禄一一被验证,而且毫发不爽。面对耸立在自己面前坚如磐石的命运之手。袁了凡被彻底折服。于是便落入宿命论之中。整天心如止水,无所作为,安分守已,消磨时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此生的命已经定了,再去努力追求功名也是徒劳无功的。后来,他有幸遇到了南京栖霞山云谷禅师,得知命运的真相后,方知孔先生命算的虽准,但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然者,即仅了知命运的轨迹,不知其所以然者,即不知命运何以形成,何以转变。从此,袁了凡便全力实践云谷禅师授予的改造命运的方法。不久,即将原来算定的命转变了过来。比如,孔先生原算定他的寿命是五十三岁,而实际活了七十二岁。原算定他命中无子,后来却生了一个儿子。故宿命论者只知有命运,而不知命由何来,命因何改。

2,虚无论

虚无论者否认命运的存在,也反对宿命论。而且还将宿命论斥为封建迷信,指责相信宿命论的人是愚昧无知。持此观点的人,大都是所谓的知识分子。他们崇尚科学,自诩为无神论者。但是,他们虽说崇尚科学,而他们的思想方法却背离了科学的精神。因为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对自己没有了解和证实的事物,不能轻易地下肯定和否定的结论。而虚无论者在没有认识命运真相的前提下,便武断地给相信命运的人戴上愚昧迷信的帽子。以不知为知。由于他们不相信命运存在,对未来充满了不可知的担忧和不安。故他们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往往是一次性的消费心态,和及时行乐的自我放纵。由于如此,在他们的生命进程中,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坎坷和波折。

因为,宿命论者的心尚可安顿于认命之中,而虚无论者的心很难找到安定之处,故虚无论对于人生的伤害是很大的,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大都被这种不良的人生观所误导。其表现为,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日何处去。满足现前的人生欲望是最大的追求。从而导致了当前社会人欲横流的局面,由此,种种社会丑恶现象也应运而生。他们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是因为他们认为。命运是虚无的,生命是断灭的,人死之后,一切都归于无,何必为身后之空名担心,故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既使是恶行累累也无所顾忌。

3,不可知论

此类人认为命运是不可知的。他们之所以有如此认识,一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认识和了解命运,或者由于认识命运的方法不正确,导致了命运不可知的错误结论。二是接受了前人不可知论的观点,人云亦云,不加分别。此类人的特点是心无主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摇摆于宿命论和虚无论之间。

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不如意时,就会不自觉地倒向宿命论。此时宿命论就象他们受伤心灵的避难所,因为他们无力承担不幸给他们带来的重压,就无奈地将现前的境遇推给命运,感叹自己的命不好。而不知从自身去找原因。而当他们得到功名和利益,春风得意时,就会忘乎所以,对宿命论者不屑一顾。夸耀自己高人一筹,聪明能干。若他们再次失去名利地位后,就会再次落入宿命论之中。

4,命相论

如今世面上流行的面相,手相,测八字等。持此种观点的人也为数不少。他们认为,人的外部特征和生辰八字与命运有直接的关连,通过这些外在的相征可以推测人的命运,从古至今,这个学说形成了纷繁复杂的体系。带着神秘莫测的色彩,对于不明就里的外行者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很强的迷惑性。再加上一些民间高手的准确预测,如《了凡四训》中的孔先生。故命相论在民间始终有很大的市场。

其实,命相论没有走出宿命论的范围,准确的说,他是宿命论的一个分支而已。他只是将宿命论技术化和表象化了。他通过具体的形象(手相,面相),和手段(依生辰起卦)将人的命运展现出来,使人容易了知。其之所以给人以神秘的感觉,是因为一般人很难明了一个人面相和手相形成的原因,以及生辰八字和命运的内在联系。真实的情况是,一个人外在的相(包括出生时间)和命是互为表里,一体二面的关系,古人所谓“相由心生”,即是对此的高度概括。心也就是命运的代名词。反过来推度,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命,就会现什么样的相。

明此可知。目前大家看到的各种预测命运的方法,总括来说其原理就是由表及里的推演技术。这种技术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相当高明的,他可以说是西方现代科学的老祖宗。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发明和完善了这个预测体系。而现代人借助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来推演事物的发展趋势,即是从中国古代预测方法中得来的。其原理很简单,就是先建立一个认知命运的数学模型(各种不同的预测方法),而后再将个体的信息(生辰八字,各种动象)输入进去,即可推算出此人过去,现在,未来的命运。在具体事物的运用上,如现在的天气预报,即是将各种天气参数输入到天气预报数学模型中,通过计算机运算即可得到近,中,长期的天气形势。而命相论的局限性是仅停在认识命运的层面。

5,天命论

宿命论者认为命运是注定的,而没有认识到是谁注定的。而天命论者则进了一步,认为命运是自己造作,经上天裁判后确定的。也即命运是自己和上天共同完成的。这就比宿命论者前进了一步,因为他至少承认命运是自己造作的。他们认为,一个人一生的功名利禄,既来自自己的作为,又不离上天的认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中的俞净意,每年除夕都将自己一年来的所作所为写成疏表,在灶神神位前焚烧,请灶神上报给上天,再由上天判定他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就是典型的天命论者的心态和作为。

天命论者对命运的认识对的地方,是知道命运是自己造作的,而不对的地方是将上天的作用扩大化了。而事实的真相是,上天和鬼神(即生活在另一个空间的生命体),由于他们具备一些神通,能够了解人类生活空间的人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俗话说的:头上三尺有神明,即是指的他们。故这些身有司过之责的鬼神(即民间所说的阎罗王等)就将人的功过善恶记录下来,来判定某人的贫富穷通。需要强调的是,他们对人们的善恶行为,只有执法权,而没有决定权,好比世间的司法部门,只有你犯了国法,他们才能依法审判你,若一个人没有犯法行为,他们是无权对你进行惩罚的。也无权决定你的命运。天命论者之失是将他们的执法权当成了决定权。若了知此真相,能坦坦荡荡做人,就不怕半夜鬼敲门了。

二,命运的特征

前面所说的世人对命运的误解,皆浮在命运的表层,他们仅看到了命运的表面现象。为何命运如此难以了解和把握,就是因为命运有其特殊性,我们通常认识和分析事物,习惯于在能观的主体和被观察的客体相互分离状态下进行。如此方能深入的观察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而命运的特殊性即表现在主客体是一体的,是很难分离的,人既是命运的创造者,又是命运的载体(即承受者),既是能认识的主体,又是被认识的客体。所以要理智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命运,就必须自觉地从自己的命运中抽离出来,反过来分析自己的命运。故能将自己的命运当作客体来观察,方是认识命运的下手处和正确途径。由此发现,命运有如下特征。

1,一次性

就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命运是一次性的,是呈线性发展的,是不可逆的,比如,人有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的生命阶段,过了青年阶段,就不可能回头再来一次,再比如,一个人四十岁时,回想二十岁时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会觉得有很多遗憾之处,如果以现在的人生经验处理当时的问题,一定会做的比原来好。但这已是不可能的了,这就是人常感叹的无回天之力。故当我们站在命运的制高点上,回视往昔命运的轨迹时,显得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握现在,着眼未来。否则,不是追悔莫及,就是报憾终生。或者空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浩叹了。需要指出的是,此处所说的命运的一次性特征,不是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性。若一个人错误的认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就会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是非判断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当今的社会,之所以出现人欲横流的现象,除了一些表层的原因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命只有一次的错误观念造成的。

2,复杂性

人的命运从我们看得见的层面来说,就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不同的家庭出身,文化背景,教育程度,自身性格等,给人带来的命运也大不相同,而这些因素,充其量只是影响人的命运的很小一部分原因,就象浮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已,比如就人的性格来论,在不同的人身上,就可以找出形成性格的不同的原因,而相近性格的人,各自的命运也有很大差别。由于此复杂性,仅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一个条件,一项指标,是很难真正的了解和把握命运的全部和本质的。

再比如,现在大家都认同的所谓“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分析起来,也大有问题,因为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那些有知识的人,命运也大相径庭,有的人靠着知识名利双收,生活优裕,有的人虽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一生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其志。笔者的一位朋友,学富五车,天性聪慧,但始终摆脱不了贫贱的命运。由此得知,知识只是影响一个人命运的外在因素,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就是一个影响命运的因素,会导致不同命运的复杂性。同时,我们在追溯命运的源头时,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此也是命运的复杂性造成的,因为如果追溯的方向不正确,就不可能了解命运是如何产生的。我国著名的易学大家邵伟华先生,之所以后来深入佛教,就是为了解决追溯命运源头这个大问题。

3,作受一体性

如果把一个人的命运比作一场戏,一部从生到死的连续剧,那么我们每个人既是剧本的编著者,又是戏剧的导演者,既是戏剧的表演者,又是戏剧的观赏者。由于角色不停的转换,有时我们会不自觉地迷失自己,假如我们演的太过投入,就会忘记自己编著和导演的角色。假如我们仅停留在编著剧本的角色上,只知道设计自己的人生,而不去实施演出,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一事无成。由于命运的这种作受一体性,当我们陷入命运的旋涡而不能自拔时,就没有能力再去导演自己的人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有人埋怨命运不公,自己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就是因为他已经迷失在自己命运之中了。若了知命运作受一体的真相后,就会知道,如今所遇到的命运不公,诸事不顺的局面,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怨天即是怨已,尤人不如求已。

4,因果异时性

因就是一件事性最初的起因,果就是由于此原因再加上其他外在的条件而形成的结果。一个人的思想言行的造作是命运形成的主要因素,当造作时,或造作完成后,恰如在自己的心地上播下了一粒种子,这粒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的种子(因),在造作时,外部若具备其成熟的条件,这粒种子就会当下产生结果,此即为因果同时性,因果同时性一般人都看得见,比如口喝是因,喝水解喝是果。杀人者偿命等等。若造作时,不具备此种子成熟(产生结果)的条件,这粒种子(因)就会寄存在命运的进程之中(俗话称灵魂,佛教称神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长或短,当这粒种子遇到合适的条件时(自己当下的心行和外在的环境),就会产生或善或恶的相应结果。这种现象即为因果的异时性。此时当事人或者外人,能感受到或者能看到的只是善果或恶报,而对自己或他人往昔埋下的,导致今天善果恶报的前因,却联系不上,或茫然无知。更难发现和认同往昔造作的前因,与现在遭受的善恶果报之间的必然联系。由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易见结果,难知原因,故我们经常被因果异时性所迷失,此也是目前很多人不相信因果的原因之一,

若我们真正了解,世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于因果率之外而存在,都是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若见因不见果,则果必在将来,若见果不见因,则因必萌于往昔。若知有因必有果,就不敢种下恶因,遗灾祸于未来,若知有果必有因,会欣然种下善因,冀福寿于将来。妄求无因之果,等于痴人说梦,欲造无果之因,便是自欺欺人。故行险侥幸者,尽是瞒因昧果之人,循规蹈矩者,多为明因识果之士。故佛经上有“菩萨畏因”的明训,而一般人虽昧于因,但却免不了果报的惩罚,故佛经上还有“众生畏果”的叹息。

5,同果异因性

即同一种结果,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同是为官之人,有靠自己真才实学,名实相符得来的,有靠祖宗福德庇护,轻而易举获得的,有靠投机钻营,趋炎附势取巧来的,有靠行贿通关,买官卖官骗来的。此为不同人之间的同果异因。还有一个个体的同果异因现象,比如一个富人,每笔金钱的获得,也不尽相同,有通过知识获得的,有通过艰苦奋斗获得的,有通过投机取巧获得的,等等。由于命运同果异因性的存在,会出现,相同的结果,人人都能看得到,而不同的原因,却知之甚少的现象。

6,同因异果性

即同一种原因,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比如有人一贯以真诚心处事待人,但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人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人会还以真诚,有的人会利用你的真诚去达到他的目的,有的人会利用你的真诚欺骗你。此外还有不同人之间的同因异果现象,比如,几个人各自去做同样的生意,有的人经营的很好,会赚钱,有的人经营的一般,会保本,有的人经营的不好,会赔钱。

三,命运的真相

上面所说的命运的特征,已经对命运的不同侧面进行了描述。也部分地揭示了命运的真相,下面,我们借助于中国古代圣哲的慧眼和佛教的大智,来帮助我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对命运作进一步的分析。

1,命运的内涵

就字面上说,命运是指一个生命体运行和发展的轨迹。具体分析起来,命运是由命和运二部分组成的,所谓命,即是指生命中的既成部分,看得见的如一个人的家庭,父母,地域,性格,相貌,智愚等。所谓运,则是我们当下可以把握和改变的部分。若问我们能不能真正发现,人的命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命和运之间的关系,在人的努力下,命能不能转化为运。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命运的内在动力,也是转变命运的根本力量。而外在的条件和环境,只起到辅助的作用。

就个人的一生来说,对此生的命若不主动去改变(运命),命就会是前面所说宿命,运的部分也不会起作用。若有意识地去改变他,或者去转变他,就会在命的基础上,突出了运的作用,若方法得当,还可以不同程度地转变命的部分。比如当代佛教大德净空法师,年青时被人算定的命是,一生贫贱,既无财库,又无官印,寿命四十五岁。后来他出家修行,渐渐改变了命运,如今他已八十多岁,跟随他学佛的弟子,遍及海内外,接受的供养不计其数。最大的一笔供养近一亿元,赠送给中国大陆寺院和大学的佛教《大藏经》就有一千多套。

但仅从人的一生去论命运,是有很大的局限的,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命运的真相,若以佛教的三世因果论来说,一个人此生的命,若推到前世,则变成了运,现世的运,若推到来世,则又变成了命,从这个角度看,命和运皆是可转变的。

2,命运的形成

前面所说的命运的作受一体性,其实已经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命运是如何形成的。下面,我们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的角度,来看命运形成的原理。中国古人在对人的命运的观察方面,有很高的智慧,有很详明的论述。只是由于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唯西方科学的马首是瞻,造成了如今科学发达,物质丰富,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局面。若一个人真正明了命运是如何形成的,就会驾驭自己命运的航船,趋吉避凶,生活在平和安祥之中。

孔子的答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孔子在《易经》坤卦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古代读易之学人,对此话都有很深的体会,而且身体力行,遵而守之,因为古人有三畏,畏圣人言是三畏之一,故对圣人之言,都会终生奉行。而现代人对古人的教诲,大都不屑一顾,甚到当作糟粕。而不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远察天命之微,近立五伦之常,观天地之象而知兴替,明鬼神之幽而知进退。故用显明易晓之言语,说明难以觉察之命相。意思是:积德行善的家庭,必有吉祥和福庆,而且还会福荫子孙。积累恶行的家庭,必有祸殃,而且还会殃及子孙。若将家庭换成个人,即是:积善之人,必有吉祥,自有吉祥,福及子孙,积恶之人,必有祸殃,自有灾殃,殃及子孙。

孔子这句名言,指出了命运形成的过程,和不同命运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比如,积善,积不善是因,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作善或作恶时,他已种下了善的命运和恶和命运的种子,当他作善作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余庆或余殃的果。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命自我作”,此四字揭示了命运形成的根本原理。孔子用命运中起主导作用的善恶二种因素,高度概括了命运的真相,了此真相,就不会被命运中繁杂的事相所迷惑,就不会对自己不负责任地轻易造下恶因,就会主动而且自觉地多造善因,因为今天若造下恶因,将来我自己一定会承受恶果,今天若造下善因,将来我自己一定会享受善果,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律。若有人问,为何看到有的人造恶而不得恶报,有的人作善而不得善报。古人答到: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若到,一切都报。

老子的观察: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老子在《太上感应篇》首句就讲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老子的观点,实际是孔子答案的翻板。此即为我们常说的,英雄所见,大致相同。而二位圣哲所见,可以说完全相同。如果说,一部《易经》,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详说的话。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就是“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句话的注脚。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祸福本来无有形象,在祸福不起作用时,我们无法了知他在何处,但是当人以善恶行为将其感召来时,他就会在人的命运中展现出来,而人们善心善行感来的善报,和恶心恶行感召的恶报,就象人的身体和影子的关系一样,是无法分开和消除的。

此地的唯人自召是因,也即每个人的善恶心行,祸福是果,也即由善行或恶行带来的结果。此即说明了有福的命运,是善心善行感召来的,多祸的命运是恶心恶行感召来的。孔子,老子不约而同的用祸福来说明命运是如何形成的,是因为祸福这二种现象最易被人感受到,也对人的影响最大。

佛教的透彻: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孔子,老子论命运,说善恶祸福,虽然也揭示了命运的基本特征,命运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命运的真相。但他们只是从人的现生论命运,对涉及命运的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论及,如前面所说的“命”的部分,若说命是此生一定的,不易改变的,“运”是命运中可改变的部分,这种说法仅限于人的一生,是有局限性的,若继续追问,那不易改变的“命”是由何而来的,甲为何命好,生在富贵家,乙为何命不好,生在贫穷之家。这种差别是从哪里来的,孔子和老子就存而不论了,故将此指为“天命”。而此处,我们若引入佛教的智慧,就能很圆满地回答这些疑问。因为佛教对命运的观照,打破了现世的束缚,佛教将人的命运放在更为广阔的人生背景上去分析。用三世因果来阐明命运的来陇去脉,从而彻底揭示了命运的真相。

佛教中著名的三世因果偈说:“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一个人前世的作为是因,今生的贫福穷通是果,而今生在承受前世果报的同时,又造作了新的业因,故来世的荣辱得失是果。我们一般的人,没有神通(佛教所说的他心道眼),无力看到自己的前世是何状况,但佛大慈大悲,教给我们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以果推因。故说“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就是说,观察分析一个人今生的贫富贵贱,就能推测出此人前世的所作所为。而“若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则是让我们从因推果,就是若要了知来世的结果,就看此人今生干了些什么。如此推演下去,前世的作为是因,今生的境遇是果,今生的作为是因,来世的祸福是果,因果的链条环环相扣,串连起来,不断延伸下去,就清晰地构成了一个人的命运。

由此可知,儒家所说的天命,世人所说的宿命,即是三世因果中的前世的因,也是自己往昔造作的,并非上天强加和安排的,印光大师也曾讲到:“前因俗(称)所谓天,天定者胜人,谓前因之难转,人定者亦可胜天,谓兢业修持,则前因不足恃,是以现因为因,而消灭(转变)前因也,若恣意妄为则反是,了此则欲愚者贤,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与随时善教而已”。

而“六道轮回”即是指一个人命运的起伏升沉。佛教将宇宙中的生命状态分为十个层次,从上至下为(或由高至低),一佛,二菩萨,三缘觉,四声闻(以上为四圣),五天,六人,七阿修罗,八畜生,九鬼,十地狱(以上为六凡)。所谓六道轮回就是指我们的灵魂(佛教称神识),由于每个人善恶业力的作用,在六凡之中不断的轮转。这六道之中,天,人,阿修罗又称三善道,畜生,鬼,地狱又称三恶道。一个人的心行善多恶少者,生在三善道,而恶多善少者,生在三恶道。

四,命运的改造

前面说的命运形成的原理即“命自我作”,所以说,命运既不是偶然的发现,也不是侥幸的巧合。既不是上天的恩赐,也不是鬼神的安排。其改造命运的自主权完全操之在我,其原理可概括为“福由我求”。

1,改造命运的原理

在讨论如何改造命运之前,我们先认同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以前(或者前生)都曾经做过好事,也曾经做过坏事(这是一定的,只要是人,谁也不能例外),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当我们做过以后,它就象一颗种子,寄存在每个人的命运进程之中,这些种子的集合体即是命运的主体(俗话称灵魂,佛教称神识),

一颗植物的种子,只要具备土地,水,肥,阳光等条件,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储存在我们命运中的善恶种子,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存好心,做好事时,往昔种下的善的种子就会发生作用。此人就会得到善果,如遇贵人扶持,诸事顺利,离苦得乐,心想事成等。反之,当一个人存恶心,做坏事时,往昔种下的恶的种子就会发生作用,此人就会得到恶报,如遭人报复,诸事不顺,损财得病,牢狱之灾等。

若一个人此生没有善恶之作为,循规蹈矩,安分守已,就会象《了凡四训》中的袁了凡先生一样,落入宿命论中,便不能引发善恶种子的成熟,原来种下的善恶种子仍会随命运流转下去。人的命运中虽然还蕴含着其他类型的种子,如各种不同的才能等,但起决定作用,力量最大的是善恶种子。故改造命运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为往昔或现在所种下的善种子成熟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此环境和条件概括来说就是: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反之,尽量不为恶种子创造成熟的条件。

儒家的根本经典《易经》,以乾坤二卦为眼目,以谦卦为归趣,总的宗旨即是引导我们效法天而自强不息,随顺地而厚德载物,归于谦而趋吉避凶。也即是教人们如何改造命运。也许熟悉《易经》的朋友会说,六十四卦是以未济为归趣,此处何以说以谦卦为归趣呢。其实,未济是表,谦德是里,何谓未济,意思是尚有欠缺,还不圆满,正因为如此,唯有心存谦德,不自满足,方可不断进步,故此三卦,也说明了改造命运的原理。

佛经上说:历时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此偈所说的“业”,即是以前的善恶种子,“因缘”即现在自己的善恶心行,和外在的环境条件。“自受”即享受善果或恶报。这首偈也说明了因果转变即是命运的转变的道理,明白了改造命运的原理后,我们相信,没人一个人不愿意亲手缔造自己命运的春天。

2,为善得祸,作恶得福的真相

看了改造命运的原理后,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有好人会遭遇不幸,坏人却春风得意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社会中,在我们身边,时有耳闻和发生,若对命运的了解不够透彻,很自然的有此疑问,之所以有好人不幸,坏人得福的现象,一是因为一个人善恶业相互交织排列复杂,二是因为善恶业中的强者先报。三是因为善恶报应存在着时间差。由于每个人造作的善恶业大小先后不同,故祸福报应有远近迟速不定。所以有作恶业当下就得恶报的,有作恶业隔一段时间或来生后世方受恶报的。有作善业现生得善果的,有作善业来生后世得善果的。有今生行善,而因前世恶业延至今世仍受恶报的,有今生作恶,而因前世善业延至今世仍享福报的。由于存在着如此千差万别的因素,才导致为善得祸,作恶得福的现象存在。

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曾对此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戒。今设一喻,以期易知,作善作恶,如种谷然(即下种),其人现在虽善,以前生所作,不能无过,故今日所受不能无逆(即灾祸),今生之身,名为报身,以今生为男为女,以及寿夭,贫富,智愚,康病等,乃前生之所作所为所感之报,故名此身为报身。谓其为前世所作之果报之身。以前世之因,为今生之果,今生虽善,因前世之(恶)业重,不能即得其(今生)为善之报,而先得其前世之恶报。

如人去年未种谷,今年虽勤劳耕种,于未收获之前,亦不免于无粮。此无粮,非因今年之勤劳而无也,今年之无粮,乃去年不下种所致,今年既勤耕种,则收获后,及明年则有粮矣。(现在)为恶之人,尚未受祸,以有余福未尽,如人去年勤劳耕种,今年不耕种,而仍不至饥饿,(所吃的粮)乃去年之所余,(若)吃完,则(因为)今年未种,将无所食矣。须知善人得恶报,(假)使不为善,其恶报当更甚,由(于)作善,而恶报随之减轻。恶人得善报,(假)使不为恶,其善果当更大,由(于)作恶,善报亦随之减轻”。(括号中文字为作者所加)。

由此可知,人所作的善恶业,有现报,有来生报,有后报,现报大家都可看到,来生报一般人看不到,而有修行的人和一些鬼神可看到,后报即今生作善恶,至第三生,乃至十百千万生方受祸福。古大德对此曾有过精彩的总结:为善不昌,必有余殃,余殃若尽,为善必昌。作恶不殃,必有余昌,余昌若尽,作恶必殃。(昌即指昌盛发达)。明白这个道理后,既不会认为改变命运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在遇到挫折时丧失改造命运的信心。

3,改造命运的方法

明白了原理,就要付诸实施,见诸行动。而要行之有功,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只有方法得当,力行而不懈怠,才能达到离苦得乐,趋吉避凶的目的。

(1)要发三心

一是要生惭愧心。

长久以来,我们被命运的表象迷惑,而无力认识命运的真相,从而造下了很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的恶业,自己给自己命运的路途上布下了重重障碍和陷井,而我们却浑然不知,一想到如此愚痴的行为,便惭愧得无地自容,恨不能立即跳出自己布置的命运的迷宫。不再干看似利已,实为害已的蠢事。

其次,中国古代圣贤,早已将改造命运的方法告知了我们,希望他们的子孙都生活得幸福美满,但由于自己不知亲近明师,不知选择善友,或自诩才高,视先贤若粪土,或邪正不分,观道德若草芥,或沉迷于私欲,以造恶为高明,或拘泥于浅见,以小人度君子。不但不能体会古人的慈悲之心,而且还经常误解他们,诽谤他们,就象不孝子孙,不但不报父母养育之恩,反而还伤害他们一样,故在他们面前,更应生惭愧心。人的惭愧心若生起,其他一切善心善行,则会随之而起。

二是要生畏惧心。

如今的世人,特别是年青人,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熏染,强调张扬个性,追求自由。由于他们没有受过如何做人的教育,不具备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修养,所谓张扬个性,追求自由,其实就是放纵欲望的代名词。台湾著名文化学者曾士强先生,对现代年青人的心理行为弊病作了一针见血的论述,他说:现代的年青人是:“不自由,勿宁死,有自由,就堕落”。笔者经常听到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青人说:我什么也不信,什么也不怕。稍有人生阅历的人都会感到,说什么也不怕的人,是让人最可怕的人,说什么也不信的人,是让人最不可信的人。因他们什么也不怕,必然会干出危及他人的可怕之事,因为他们什么也不信,必然会做出失信于他人的背信之事。最后落得个谁都怕他,谁都不信他的下场。

如果我们留意身边做事好走偏锋,或者狂妄自大的人,下场都不会太好。其原因就是没有畏惧心。故生起畏惧心,是一个人真正自省的起点和发端。古人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君子何以有此三畏,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遵循圣人之言的利益,违背圣人之言的害处。故一个人有此三畏,便不会放纵自己的不良言行,便会象孔子的弟子曾参那样,一日三省吾身,便会在做人处事时,常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觉心。便会出现德日进,过日少的可喜现象。国学大家南怀瑾先生,在谈到君子有三畏时,曾风趣地说:如果一个人谁也不怕,我建议你回去怕你老婆,因为有所畏惧的人,才是可教可造之才。再者,唯有生起对自己以前所造恶业的畏惧心,方能真正树立后不再造的坚定信心。

我们平常人有一个通病,就是看得破,忍不过。就是说道理时都象个明白人,是非曲直皆看得很表楚,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心中有一条是非的界线,此即为看得破。但若遇到利益得失或者诱惑现前时,就会忍不过,就会不自觉地突破是非的底线。此即所谓的“利令智昏”,平时道貌岸然的人,当面临美色的诱惑时,情欲就会忍不过,如蝇驱腥一样干起男盗女娼之事。此即所谓“情生智隔”。若我们面对利欲的诱惑时,能提起畏惧心,知道自己恰如站在欲望的深渊边缘,随时都有落下去的危险。如此,就会消恶业于起心动念之间,故畏惧心是我们命运洪流的防护堤,有此心,不合理的欲望就不会泛滥成灾。

三是当生勇猛心

人的命运是由性格决定的,性格是由习惯决定的,习惯是由行为和思想决定的,若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思想观念,形成行为习惯后,是很难改变的,此即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式。若习惯进一步深化为成见,那便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了。根据人的大脑认知功能的发展规律,人在十二三岁以后,就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固定下来,就很难改变。故面对自己铜墙铁壁般的不良习惯,要想撼动他,就必须发起勇猛心和决断心,套用一句广告词: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故对不良习惯也要狠一点。

打个比方,我们的不良习惯和过失,就象进入家中的窃贼,以前,由于我们敌我不分,甚至认敌为友,不但不知其是贼,还反过来为其提供方便,故导致自己的家财日渐贫乏,福德日渐减损。如今,既知其是贼,当奋力操起棍棒,将其赶出家门,以保家产不再损耗。

此外,还要生起持久心,因多年养成的不良习惯,不可能一下都改过来,有时不良习惯很狡猾,会变幻不同的面目来迷惑你,故要生起持久心。《易经》上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就说明唯有持久的积善,才能逐渐的改变命运(即成名)。(未完待续)

命运的真相(二)

 作者:念佛行者 | 出处:原创 |

(2),应明次第

改造命运如一项系统工程,是要循序渐进的,是有先后步骤的。著名的改造命运宝典《了凡四训》中,将改造命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察过改过(明什么是不应作),二是培福行善(明什么是应当作)。三是智慧观照(明如何作)。

第一步是察过改过

若要改过,就必须有的放矢,故首先要察过,就是要检察自己的过失在哪里。比如要消来敌人,首先应知敌人在何处。察过也是如此,即检察自己的思想行为哪些属于过失。著名的佛教居士夏莲居先生在谈到他的修行体会时说:“若见得自己满身过失,修行方有下手处”。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孔子在《论语》中也告诫弟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已”。意思是,事情做得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因不在别人,应该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过失。此也即察过之意,可知古圣今贤,皆为我们点出了察过是改造命运的关节点。

笔者曾经见过有人说:“我找了半天,好象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过失”。在社会中,在我们身边,有这种心态的人还为数不少。说这样话的人,如果心地纯净,行为中正,遵纪守法,人人称道,那么我们要向他学习。但说此话的还有另外一种人,即满身是病的人,由于满身是病,所以他找不到自己的过失。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这种看不见自己过失的人是很可怜的人,因为他们得了很重的病,不但不自知,而且还感觉良好,他们一旦发病,即是扁鹊再世,也无能为力,故过失就象身上的毒瘤,时时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知此,谁不愿立即去之而后快,故若能察出过失,了知过失的危害,改过就会水到渠成了。

第二步是培福行善

要想改造命运,仅改过还是不够的,还要随分随缘,培植自己福德的根基。因为命运好的人,就象是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命运不好的人,就象在贫脊的土地上播种。而培植福德有很多途径和方法,归纳起来最有效的就是行善。改过好比是播种前深翻土地,除去杂草,清理石块,施肥浇水,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播下的种子才能茁壮成长,获得好收成。而培福行善就是在心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在现时社会中,对培福行善能改变命运持怀疑态度的人,大有人在。有此怀疑,也不奇怪,因为中国自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传统的智慧渐渐被遗弃,而西方的价值观大行其道,原来中国人普遍认同的道德观,是非观,在推崇物质享受和价值观混乱的现代人面前,变得一文不值。现代人不相信为善得福的原因,一是超出了自己的常识和认知能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看得见的致富发财途径是,聪明能干,深谋远虑,人事关系,投机钻营,坑蒙拐骗等。而没有听说和见过行善布施发财的。这种已见不及便否定的心态,是很常见的。二是把行善的教导当作一种说教,而没有实际意义。就好象国家号召身雷锋学习一样,认为这样的号召与自己没有关系,只是徒存形式而已,而不知,若每个人都象雷锋一样,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是现在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三是把不正常的当作正常,把正常的当作不正常,而可怕的是,这种反常早已成为大部分人,正常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比如最明显的,抽烟有害,人人皆知,但抽烟的人,为了满足抽烟时短暂而虚幻的“享受”,不惜花钱伤害自己的身体。把不正常通过自我欺骗当成了正常。笔者认识一位外科医生,当他每次做手术,看到抽烟病人的肺时,就会生起恐惧心,几个月都不敢吸烟,但时间长了,恐惧心慢慢淡化后,又恢复了抽烟的不良习惯。这种大家司空见惯的心态和作为,正反映出人最大的弱点或者劣根性,即见近不见远,见假不见真,听骗不听劝,见小利而忘大害。欲利已反害已。

故把不正常的当作正常,是一个积非成是的过程,把正常的当作不正常,则是一个将是变非的过程。我们每个有志于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要对积非成是的现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防止将是变非的现象发生,坚守内心正确的道德是非标准。遵守古圣先贤行善得福,作恶得祸的教导,实践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训诫。把我们从不正常的状态(我们自以为的正常),回归到正常的命运轨道上(我们自以为的不正常)。若一旦明了唯有行善培福,是我们改造命运的正确途径,谁还不尽力去做呢。

第三步是智慧观照

即以智慧和理智的高度,辩析察过改过和培福行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改造命运的过程,就是不断察过去习,培福行善的过程。在改造命运的初期,我们只要善于反省,会比较容易地觉察到,我们身上存在的很明显的不良习惯和过失,并有的放矢地改正之。如此不断的察过,不断地改过,慢慢会觉得,原来那些比较粗重的,很明显的过失,好象越来越少了。这说明我们改过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此时,假如我们认为差不多了,自已满足了,便放松了进一步的功夫,就会出现旧习复萌的现象。甚至会产生贡高我慢之心。看不起那些不懂改造命运原理的人,若出现了这些问题,就要及时提起智慧的观照,纠正自己的不良心态。再者,我们有的不良习惯是很狡猾的,当你对治他时,他会改头换面,以其他形式出现。比如笔者以前有说人是非的不良习惯,当学习了改造命运的原理和方法后,此不良习惯慢慢得以改正,当几个人坐在一起谈论他人是非时,自己就会提起警觉心,但由于缺乏智慧的观照,虽然不再议论他人是非了,但却将此不良习惯,转移到对学佛修行人的议论,如批评甲见解不正确,乙修行走错了路等,此即是坏习惯的改头换面,若此时能提起智慧的观照,就能将此不良习惯彻底消除。

其次是对培福行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观照。因为人的善心,善言,善行若用之不当,轻者可能造成别人的误解,重者可能会出现反面作用。最普遍的现象有,当我们满怀慈悲之心,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以金钱和物质上的布施和救助后,有时会发现我们救助的对象,没有将钱用到我们希望用到的地方,或者受助人存在着欺骗施救人的现象时,就会生起后悔或埋怨之心,此心若生,就减损了我们布施的功德。此时若能提起智慧的观照,了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以不求回报之心布施,则布施的功德最大,就不会因此而停下培福行善的脚步。佛在经典中说:持戒(即断恶修善)是重要的,但正见(智慧观照)比持戒更重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我们在改造命运的过程中,改过行善好比人的双足,而智慧观照犹如眼睛,有智慧之眼的正确指引,才能避免步入歧途,落进坑堑,而从容地迈向生命的坦途。

(3),流行病的对治

改造命运,就象治病一样,人的命运千差万别,病症也各不相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下面列举现在社会上的流行病及对治方法。

流行病之一:被欲望奴役之病。人生有三个层次,一是生存层次,二是精神层次,三是道德层次。生活在生存层次的人,主要追求的是吃、穿、住、玩。而且把这些当成人生的重要目标。若一个人的一生仅为此而活着,把满足自己的吃喝玩乐当作人生的最高理想。那么他就很容易患上被欲望奴役之病。如果一个人患上此病,而不知是病,用孟子的话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意思是,人若仅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而生活,就同禽兽差不多。作为人,追求正当合理的物质生活是无可厚非的,但十分遗憾的是,当人的欲望作主时,就会突破“正当合理”的界线。就会糊里糊举塗地,干出很多满足了欲望,折损了福报的事情。就会把自己的命运,误导入多灾多难的险道,故此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而且还会越来越多。

对治方法:观照自己命运,选择与自己福报相符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财富目标。了知今生的富贵穷通,是自己以前的善恶行为造成的,要保持现在的富贵,就要为富行仁,要改变现在的穷困,就要培植福德。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严格将自己的欲望控制在正当合理的范围内。所谓正当合理的标准就是,外不违天理国法,内不悖人伦道德。如此之人,必有后福。

流行病之二:被成见活埋之病。所谓成见,就是一个人内心形成的,固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成见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故古人有“人过三十且莫劝”的说法,意即过了三十岁的人,很难听取他人的意见,如果强劝,就会造成相互的对立和怨恨。如果说前面的被欲望奴役之病,还在表层的活,成见之病则更深了一层,故此病有不易察觉、一旦形成就根深蒂固的特点。比如,笔者曾劝一个朋友的儿子,让他学学《弟子规》,因为朋友的儿子,既不愿学习,又不听父母的话,追求的是吃肯特基,穿外国名牌,当我把《弟子规》送给他时,他不屑一顾地将书扔到茶几上,不耐烦地说:“这是要求圣人的,我做不到”。朋友的儿子只有十几岁,就已患上此病。还有一个故事,一个朋友一家都学佛,只有他父亲不学,不但不学,还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他自称自己相信科学,而佛教不是科学,佛菩萨在何处,不能证实让他看到,故他断定,佛菩萨的境界只是神话而已,是无法让人相信的。这种心态相当普遍,他们的逻辑是,只要科学无法证实,只要自己不能做到,只要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就统统否定和排斥。朋友的儿子自以为《弟子规》中做人的标准太高,自己做不到,便排斥之,朋友的父亲自以为佛教中对佛菩萨的描述,超出了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便极力破斥之。故成见犹如看不见的监狱,若无力打破,我们的智慧就象被判无期徒刑的囚犯,永远无法解放出来。故被成见活埋之病的症状是“自以为是”。以浅见破深理,以无知为聪明,是其共性。

对治方法:反省自己的成见是如何形成的,是不是正确可靠的,通过学习和亲近有修有学的人,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大自己的视野,了知自己成见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否定自己成见的狭隘性和偏执性。成见就象我们给自己建筑的牢狱,若不走出来,我们的命运就无法走出黑暗和蒙昧。成见就象我们给自己戴上的枷锁,若不打破他,就无法开拓命运自由广阔的空间。成见犹如井底之蛙,跳出来方知天地之大。

流行病之三:自是人非之病。此病流行最广,而且最易发病。人人皆有,个个难免。古人说的好,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不被他人说。意思是,没有一个人不在人面前说他人是非长短的,也没有一个人不被他人背后说是非的。此病也可能是有人类以来病史最长的病,女人得此病,则表现为长舌妇,到处挑拨是非,男人得此病,表现为因观点不同相互斗争,甚到反目成仇。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议论自己周围人的是非长短,若不说他人是非长短,好象没有话题可说,而且心中不时地涌动着说他人是非的冲动,而当他人的是非与自己发生连系时,皆是自是人非,即自己对,他人非。此病往小处说,破坏人际和睦,往大处说,妨害社会安定。试看人与人,国与国发生冲突时,从来没有主动承认自己是错误的,都是指责对方对不起自己,其实谁对谁错,很难有定论的。

若追究自是人非的病根,就只有借助佛教的智慧了,佛教认为,人有五种根本烦恼,即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疑心。其中的慢心,就是自是人非的病根所在。所谓慢心,说通俗点就是,我比别人强的观念,慢心大致可分三种,一是对比自己强的人,比如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他当官有什么了不起,他不就有几个臭钱吗。二是对同自己差不多的人,三是对不如自己的人。

对治方法:远离好说是非之人,当听到他人说是非时,反省自己说他人是非的次数是不是日渐减少了,当有人在自己面前说他人是非时,牢记:“来说是非者,定是是非人”的明训。见人非,即自省,见人是,即效法。能如此,人际关系调整好了,命运中的不利因素就会消化于无形之中。了知我慢之心,是破坏人际关系,折损福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要时时提起警觉心。

(4),常见命运的对治

常见命运之一:贫穷的命运。世间的贫穷,有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找不到消除贫穷的正确方法和途径。造成贫穷的病因是,过去或前生,曾有偷盗的过失,常常以悭吝心和贪心对待他人,故偷盗和贪心是因,贫穷是果报。偷盗分有形的偷盗,和无形的偷盗,有形的偷盗可见易防,无形的偷盗难见难防,无形的偷盗即指自己经常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或者通过投机取巧的手段获得利益的行为。

对治的方法:忏悔自己往昔偷盗的罪过,下决心从今以后不犯偷盗。见别人获得利益时,当生欢喜心,看见贫苦的人,布施财物,给以救济。不取不义之财,常怀怜苦之心。

常见命运之二:多病的命运。病因是过去或前生,曾打骂和伤害过他人和动物。或者经常对他人生起厌恶和憎恨之心。

对治的方法:下决心不再做打骂和伤害众生的事,恭敬孝顺父母,照顾有病的众生,经常布施医药给病人。开阔自己的心胸,扩展容人之量,不因小事自寻烦恼,容忍他人缺点过失。

常见病之三:不聪明的命运。病因是过去可前世,曾经诽谤圣贤和有道德修养的人,或者在教授知识和技能时,有所保留。常有贡高我慢之心,或有设计骗人之举。

对治的方法:从今后,主动亲近有智慧有道德的人,将自己所知的,无代价的教导别人,疑问即请教师长,不说师长的过失和缺点,相信三世因果,印佛经和善书送人,不讥笑不如自己的人。不搞阴谋诡计。

常见命运之四:人缘不好诸事不顺的命运。病因是过去或前生,曾做过妨碍他人的事情,阻碍他人得到利益。看到别人得到好处就心生嫉妒。

对治的方法:今后不再做损人利已的事情,尽量成之人美,见到别人得到名利,心生欢喜,愿一切众生都有好人缘,关心他人,多替他人着想,只看别人优点,不说别人过失。多做修桥补路事,莫存设置障碍心。

(5),平常之中理甚深

也许有人看了以上对治命运的方法后,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些方法太平常了,都是老僧常谈,既没有高深玄妙的决窍,也没有神奇特异的高招。既没有立竿见影的特效药,也没有起死回生的万应丹。这些想法代表了现代人的二种心态,即急功近利心和投机取巧心。所谓急功近利,就是今人在做一件事时,要尽快的得到功利。由于这种急切的愿望太过强烈,就会生起投机取巧心,即以违犯常规的手段快速谋取名利。此即是如今社会乱象的原因之一,若我们在改造命运的过程中,也存这样的心,那必然会落得个,求升反降,欲进反退。得小利而损大本,成近名而养遗患。好比治病,急则先治标,缓则须治本。治标虽当下见效,但病根犹在,治本虽循序渐进,但可去病根。如今世上之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解决不了的问题,便去找人算命,或者看风水,此皆治标之方,而此文所列对治的方法,皆为治本之方。古人说:本立而道生,知所先后,则近道也。

总之,当一个人遭遇不好的命运时,一定要认识到,现在的命运都是自己以前所作所为造成的结果,而不是他人和环境使然,他人和环境,只是影响你命运的外在条件,起决定作用的是你内在的因素,由此可知,改造命运最关键的是改造自己的心行。所以我们要常存这样的心:我虽贫穷,而愿天下人富足,我虽多病,愿天下人健康,我虽与人失和,而愿天下人和睦相处。我虽不聪明,而愿天下人都有智慧。

如能常存此善心善念,再加上力行改过行善之事,不好的命运会在不自觉中得以转变。此外,改造命运还有特殊有效的方法,即在力行改过行善的同时,经常以至诚心念诵“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念诵佛菩萨名号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很深,以后有机缘再说,但只要真诚恭敬念,皆可得益。

4,改造命运的效验

真正如理如法的实践改造命运方法的人,力行一段时间以后,命运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变,自己就会感受到一定的效验。

效验一:原来经常陷入烦恼之中,无烦恼时还会自己找烦恼,情绪低沉,心事重重,而通过实践改造命运的方法后,渐觉心地清净,身体轻安。

效验二:以前常常心绪混乱,坐卧不安,学习成绩不好,而今渐觉智慧顿开,心地平和,诸事顺利。

效验三:以前做事丢三忘四,顾此失彼,而今渐觉有条有理,诸事也能融会贯通。

效验四:以前常常与他人对立,甚至结有怨敌,而今与人对立的念头渐淡,见怨对不生嗔恨,能坦然面对过去看不顺眼的人。争强好斗之心渐趣平和。

效验五:以前常做恶梦,而今恶梦渐少,或梦中口吐黑物,或梦中飞行空中,此即是过消罪灭的现象。

以上效验,说明改造命运初有成效,但更应努力持之以恒行之,以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五,结语,珍惜机缘

一个人若了解命运的真相,认同“命自我作,福由我求”的改造命运的原理和方法,若不孜孜以求,若不从自我反省开始改造命运的活,用印光大师的话说:此人非愚即狂。所谓愚,即说此人对古圣先贤的教诲不能领会,心昏眼昧。所谓狂,即自以为是,我慢贡高,不见自己满身过失,唯见他人是非长短。不知遇事反求诸已,反而处处责备他人,故有志于改造命运的朋友,当以此二种人为戒。

一个有志于改造命运的人,应存对古圣先贤的感恩之心,若无这些明白人为我们点出命运的真相,我们永远走不出命运的迷宫,若无这些过来人为我们指示改造命运的原理和方法,我们就无从得其门而入,只有在命运面前,空自长叹而已。

一个有志于改造命运的人,应对父母家人生起感恩之心,若无父母家人的养育辅助之恩,我何以成人,何况改造命运,唯有从改善与父母家人的关系下手,继而再扩大至朋友同事。方是正确的途径。舍此,若脱离自己的生活环境,改造命运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就会流于空谈。

一个有志于改造命运的人,不但要对有恩于我的人存感恩之心,也要学会对曾经伤害过我的人生感恩心,因为我们明白,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的事实真相,今天他之所以伤害我,其原因是过去,我也曾经用同样的态度伤害过他,就好比我曾欠他一笔钱,今天他伤害我,等于我还清了这笔钱,明此,对于伤害我的人,不但不心生怨恨,还会心生感激。

一个有志于改造命运的人,不但要对顺境生感恩心,也要对逆境生感恩心,顺境为我扬起顺风之帆,逆境更能激发改造命运的斗志,顺境是自己过去善行造成的,逆境是自己过去恶行造成的,既然皆由我造,那就应坦然承受,俗活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故一个明白人,在改造命运的过程中,应当学会如何在逆境中安身立命,从容应对。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天我们 得到了人身,听闻到了改造命运的良方,故要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机缘,断然了结被命运奴役的过去,真正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告别自损损人的昨天,迎来自利利人的明天。此也是笔者著此文之初衷所在。

六,问答

1,问:为善得福,作恶得祸的根椐是什么?

   答:根据有三,一是古今正史及其他典籍中有大量的为善得福,作恶得祸人和事。即是证明。若善于观察,我们身边也经常有这样的人和事。二是为善是随顺人性的,故得福,作恶是违背人性的,故得祸。中国古圣先贤,通过智慧的观察发现了这个规律,故《三字经》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说的就是此理,再者可以从我们自己的感受证明,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与坏人交往,而都愿意与好人做朋友。作善事时都会大张旗鼓,作恶事时都会偷偷摸摸。三是佛在经典中告诫我们,一个修行人若要得到福慧圆满的果报,就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即是根据。

2,问:为什么有人行善求福的效果不明显,是什么原因?

   答:首先看他做的是否如理如法,如理即是明白改造命运的原理,如法即是按照改造命运和方法老老实实去做。不要有速成之念,也不要存投机之心。就好比登山,只有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才有望达到山顶,若想一步登天,便是不切实际之想法。其次是往昔所造之业障深重,佛在《华严经》中说:假如我们以前所造的恶业有体相话,三千大千世界不能容纳。知此,更要加倍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三是要反省自己的用心是否存在问题。即有些人虽然行为上看似在行善求福,但忽略了察过改过这个最基本的环节,由于过失依旧,就如将种子种在缺肥少水的薄地上,是很难长出好苗的。由于自以为做了一点好事,便生起居功自大之心,不但原来的过失没有改正,又增加了新的过失。故导致其效果不明显。四是对改造命运的原理方法,没有生起真正的信心,虽然也觉得有道理,但以将信将疑之心,行浅尝辄止之事。故效果不显。

3,问:有人说,世上的规矩和道德是束缚人的,世间本来没有善恶是非,只要顺其自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何必用这些约束自己呢?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答:要回答此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自然”,自然这个词来自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本来就是这样,佛经上叫“法而如是”。故顺其自然就是顺道。什么是道呢?道即是儒家说的性,故儒家经典《中庸》里说:率性之谓道。即顺性而为就是道。那么“性”又是什么样子呢,性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至善”。故儒家经典《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可知,顺其自然,就是顺性而为,就是止于至善。若明此理,一个顺其自然的人,就会自觉遵守世间规矩,坚守道德防线,明辨是非,从善如流。因为他知道,规矩道德,善恶是非,是维持世间秩序的常法。因为他知道作为人,本来就应当遵守这些常法的,所以他不会感到是束缚,因为他知道,古人早就说过:“纲常堕,妖孽兴”的预言。因为他了解,这是完成至善所必经之路,所以他会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而提问中所说的“顺其自然”,则是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即由于后天的染污,覆盖于本性之上的不良习惯和各种欲望。提问题人不明白本性之自然,和习性之自然之不同,所说的顺其自然,就是要随顺自己的不良习惯和欲望。一个人若以满足各种欲望为目标,那么,世间的规矩、道德,善恶,是非,当然会束缚他,因为他的言行常常违犯这些人类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所以他们要打破这些东西,达到自己放纵欲望的目的。故若随顺本性之自然,就会转凡成圣,以至于至善。若随顺习性之自然,就会身败名裂,遗患无穷。本性,习性,虽只一字之差,而天堂地狱立判。明此理,能不慎之又慎也。

4,问:有人发愿来生还做人,来生做人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佛在经典中说:具足五戒的人,来生才能生在人道,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中前四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是性戒,不饮酒是遮戒。所谓遮戒,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开戒,比如,有病时若需酒作药引子,或需用酒配药,即可以用酒。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酒为开戒,不为犯戒。现在的人,由于自己的业障深重,外在的环境浊恶,无缘明师指引,多有恶缘牵累。真正能做到五戒的人实在不多。故印光大师曾对有此想法的弟子说:“要知道,来生做人比往生极乐世界还难”。由于这个原因,印光大师苦口婆心地劝他的弟子们,放弃来生再来做人的想法,信愿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来生做人,比往生极乐世界还难,此中的道理只有深入佛教之后,才能了解。

5,问:现在很多人相信风水,风水真能改变人的命运吗?

  答:风水学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古称堪舆学,若对风水学下个定义的话,就是研究外在物质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学问。当然外在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好与不好二种,风水学的目的,就是选择或营造对人有益的环境,改善或避开对人不利的环境。因为环境对人可以产生影响,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此为风水学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合理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历代人的努力,总结出很多实用的技术。形成不同的体系。故风水学即不是迷信,也不神秘玄妙。用现在人的说法,可以说是一门科学。

但随着风水学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是将风水神秘化,人为地附加上装饰性的色彩,掩盖了其原本的面目。二是夸大了风水的作用,给人的感觉是,若一个人找到了好的风水,人生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解决。若客观地评价风水的作用,那就是,风水可以影响人的命运,而不能改变人的命运。何以故,道理很简单,用大家都能认可的话说,无论何人何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和条件。就人来说,人的思想言行是改变命运的内因,外在的人和物(风水)是辅助的条件。举例说明,假如一个命中既没有财库,又没有官印的人(没有发财做官的内因),让他住在风水好的地方,他就能发财和做官吗?反之假如一个既有财库又有官印的人(具备发财做官的内因),既使住在风水不好的地方,他就不能发财和做官吗?此即古人说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的道理。

从佛教的观点看:一个人由于前生善恶行为不同,今生所感的正报(即人的命运),依报(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而正报(人)和依报(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正报为主,依报为从,正报决定依报。用佛教的话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意思是:有福报的人所感得的环境即福地,无福报的人所感得的环境即无福之地。人可以改变和影响环境,好人可以将不好的环境变好,坏人也能将好的环境变坏。所以要想改变命运,首要的是先做一个好人,努力修德培福,当福德培植到一定程度时,所处的环境自然会随之转好,若一个人盲目地相信风水,不从改恶修善,修德培福下手,既使是拆墙改屋,开窗移灶,改造了原来的风水格局,在得到一些良性心理上的暗示的同时,也可能改变一些现状,得到某些好处,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命运的。

6,问:有的人只要手中有钱,就会发生家庭失和,家人有病和破财的事情,这是什么原因?

  答:人由于以前的道德修养的不同,今生感得的福报也不同,福报大的人好比是大而坚固的容器,里面能装很多东西,供其享用,所谓富大量大者即是。而虽有福报但却保不住的人,好比是漏了一个洞的容器,所以会出现边装边漏的现象。还有一种经常因为钱和家人发生斗争的人,好比是一个有毒的容器,装进去的都变成了有害东西。在佛教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夫妇,父子等,大至可分四种,即报恩,报怨,还债,讨债。若人有钱后即发生家人有病和破财之事,说明此人以前欠家人债,如今以治病的方式还债。如明此理,就会坦然承受。若人有钱后即与家人为钱发生争斗,说明家人是报怨,讨债而来。也说明此人过去曾与家人结怨和欠其债。如明此理,就会以此消除怨恨,还清欠债。

还有一种情况,若此人得到的钱不是通过正当手段挣来的,当得到钱后,就会发生家庭失和,家人生病和其他破财的事情,将此人挣到的钱花掉。这种现象就是孔子在《论语》中说的:“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意思是,若一个人从不正当的渠道,用不正当和手段得到的财富,必然会以不情愿的方式花销掉或损失掉。按照因果报应的原理,这笔钱本来是应当属于你的,但你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时,也折损了你的福报,所以你无福享用这笔钱,而以你不愿意的方式失去它。

总之,当一个人得到财富后,即便发生耗散掉的现象时,其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的福报不够,无福消受。因为你周围的亲友,也是你命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你与他们之间发生的恩怨纠葛,利益冲突,都是你以前所作所为导致的结果,故当此情况发生时,首先要坦然承受,其次是主动地去弥补命运的漏洞,和洗涮原来有毒的容器。而弥补漏洞和洗涮毒素的方法,可参看前面的“改造命运的方法”。(注:本文因初闻佛教的朋友所嘱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