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贝尔骨科学pdf百度云:风雨兼程三十年 二次创业铸辉煌--贵州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2:01:32
风雨兼程三十年 二次创业铸辉煌
http://www.gog.com.cn  08-09-19 09:43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风雨兼程三十年 二次创业铸辉煌 ——水矿集团公司改革与发展三十年纪实 水矿集团党委宣传部 张纯孝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水矿集团公司,经历了一个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历程,已发展成为以煤炭生产加工为主导,融煤化工、建筑建材安装、机械制修、发电、房地产开发等多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江南重要煤炭基地,在2006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企业中,排名第53位,步入了稳定、健康、安全、和谐、快速发展、重铸辉煌的时期。
——题记
改革开放——大转折
1978年之前,水矿处于大开发阶段。1964年5月毛主席发出号召,提出了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同年,煤炭建设队伍从华东、华北、东北等地迅速集结,数万名开拓者汇集水城矿区,发扬煤炭职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在这崇山峻岭、交通闭塞的乌蒙山区,开展了空前的矿区开发建设大会战。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搭起了水矿的基础框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1970年水城矿务局(水矿集团前身)成立,成为贵州第一大矿。文化大革命中,矿区建设与生产受到冲击,建设队伍减少,建设速度放缓,影响了矿区建设进程和投产矿井生产能力的发挥。据统计,1971年至1975年矿区平均年产量为128.81万吨。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水矿的开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1979年4月20日至29日矿务局党委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自此,水矿摆脱了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进入了调整整顿、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985年,为了落实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矿务局颁布实施了《吨煤工资和经常性奖金包干的试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工资和奖励的提取及分配必须体现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原则。新的分配改革措施的推行,工作重心的转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1981年至1985年平均年产原煤318万吨,1985年至1990年平均年产原煤418万吨,生产经营业绩初现辉煌。
解放思想——大突破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有煤矿进一步推向市场,对于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行的水矿来说,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加之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当时全国煤炭市场疲软、煤价下滑和铁路外运困难的情况下,水矿生产经营陷入低谷。1998年三万多职工仅生产原煤290多万吨,企业连续欠发职工工资,生产费用无资金支付,出现了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难以为继的局面。扭亏脱困,解决职工吃饭问题成了当时的首要问题,水矿经受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1998年8月水矿划归贵州省管理,年底,省委、省政府及时对水矿领导班子作了较大调整,并多方支持新的领导班子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把水矿的发展作为富民兴黔、实施西电东送、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战略的重要工作来抓,促使水矿尽快扭亏脱困。
面对1998年水矿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水矿上下几经思索,深刻认识到,没有广大干部职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深刻转变,企业的扭亏脱困乃至生存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水矿把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当时工作的着力点和主要任务。从1999年开始,相继在全矿区范围内开展了五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分别是“转变观念、适应市场”——求生存;“转变观念、加快发展”——求发展;“加快改革发展、实施二次创业”——求突破;“与时俱进、跨越发展”——求跨越;“调整整顿、全面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五次大讨论层层递进,紧扣改革发展主题,围绕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破除“等、靠、要”思想,全力解决企业扭亏脱困求生存,深化改革谋发展等问题。通过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克服了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思想障碍,摒弃了僵化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冲破了长期计划经济模式对员工思想的束缚和桎梏,水矿上下牢固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自律意识”,解决了员工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悲观失望、人心涣散、“等靠要”思想严重、市场观念匮乏等一系列思想问题,为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步入恢复性发展轨道乃至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同时,水矿在转换经营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大突破,带来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勃勃生机。2000年全局煤炭产量恢复到415吨,煤炭产品销售量达338万吨,全年商品煤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恢复性发展。
二次创业——大发展
2001年11月18日,原水城矿务局改制为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此掀开了水矿改革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实现企业改制顺利发展的同时,水矿人审时度势,紧紧抢抓国家、贵州省实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难得机遇,于2001年11月及时做出“加快改革发展,实施二次创业”的决定,提出“让矿区美起来,让职工富起来,让企业竞争力强起来”的基本目标,全面启动了“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及贵州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相继召开后,特别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水矿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水矿的发展思路、速度和目标定位与新形势的变化、中央、省委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期望还存在差距。随着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不断变化,水矿及时对“二次创业”内容进行了充实,确立了“十年百亿、三个起来,建设贵州一流大型企业集体”奋斗目标,提出了“煤与非煤并重”的发展战略和“全面调整,快速扩张,做强做大”的发展思路,确定从2005年起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1241”目标,即,一个核心产业,两个支柱产业,四个支持产业,打造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核心产业是煤炭生产及洗选加工;支柱产业是电力和煤化工;支持产业是建筑建材及房地产开发、机械制造及机修、物流业、药品批发及零售业,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建成贵州一流的大型企业集团。
水矿实施二次创业以来,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规划,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原煤产量、销售收入、职工人均收入等指标逐年大幅度提高。至2007年,原煤产量达到801万吨,是2001年企业改制前的近两倍,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2.8倍;销售收入为30.3亿元,是企业改制前的4.5倍,改革开放前的112倍;职工收入达到2.2万元,是企业改制前的3倍,改革开放前的26倍;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是企业改制前的1.53倍,改革开放前的10.4倍;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矿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水矿实现了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大变化。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大力推进“四化”改革。一是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控股开发建设了年产300万吨的中岭矿井,参股贵州西能煤炭勘查公司、北京富力通软件公司,成立群联公司投资建设中岭矿、焦化项目、瓦斯发电站,收购老鹰山矿、木冲沟矿破产后的有效资产,组建了鑫源公司、盛远公司;二是实施企业管理专业化。将医院、学校、物资供应等职能从主业剥离,组建水矿总医院和教育集团,使企业管理更加专业化;三是推进内部运作市场化。实行煤炭产品内部收购制,核定万余种物资内部价格,形成内部价格体系,并对一些附属生产单位、车间实行对内委托代管或对外租赁承包等。四是大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主要生产建设单位实施了主辅分离,组建了老鹰山社区服务中心、建安综合管理处、汪家寨矿区综合管理处、大湾矿区综合管理处等,承担社会职能,对主业单位实行有偿服务。
煤炭主业规模不断壮大。根据市场发展变化,水矿及时对现有矿井生产布局进行调整优化。从2002年开始,计划用6年左右时间,对老矿区进行技术改造,使老矿区矿井核定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000万吨。同时,对3座洗煤厂进行配套改造。目前老矿区技改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洗煤厂改造已全部完成,将落后的淘汰工艺全部改为先进的三产品无压旋流重介洗选工艺。那罗矿技改三采区矿建、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首采面30102已正式投产出煤,三采技改工程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将于近期全面竣工。
为将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水矿积极争取新的资源开发。由水矿牵头开发的中岭煤矿,2002年7月26日开工建设,仅用17个月,年生产能力100万吨的首采区形成。2005年6月30日,中岭煤矿3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全面形成,取得了“速度最快、投资最省、用人最少、设备最优”四个贵州煤炭建设之最,是贵州省第一个为“西电东送”工程建成的大型现代化矿井;设计能力为年产465万吨的格目底矿区各项工作正抓紧建设,首采工作面即将进行试生产。在抓好格目底矿区开发的同时,积极争取织纳煤田等其他资源开发。2007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毕节地区织金矿区交由水矿集团牵头开发,如今,设计能力均为240万吨的文家坝一矿、文家坝二矿已经着手上马。织纳煤田的开发建设,为水矿集团“十年百亿”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
矿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为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中,水矿党委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水矿基本实情,提出了“五统筹五和谐”(统筹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矿区发展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和谐企业与周边农村的关系;统筹煤炭主业提升和壮大非煤产业实力,和谐产业与产品结构的关系;统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引导矿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谐体制与机制的关系;统筹管理层年薪增长和提高职工收入,和谐干部与职工的关系)的发展战略思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为切入点,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西南能源化工原材料基地的部署,启动了六盘水市老鹰山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2007年4月18日举行了开工仪式,现正抓紧施工建设,按照建设进度,2009年10月,这个总投资47亿元,一期工程投资22亿元,年生产甲醇30万吨,二甲醚15万吨的煤化工工程将建成投产;积极发展机械制造业,建设了机械制造分公司新厂,开发综采液压支架制修项目,于2007年8月26日正式投产,成为贵州省唯一能生产综采液压支架的企业,填补了贵州省大型煤机制造的空白;抓住六盘水加快城市建设机遇,积极进行房地产开发,盘活存量资产。2008年6月,德坞新区第一组团300多户住房已建成向职工出售。机厂片区、机关片区开发将在明年启动。
“三废”综合治理成效凸显。为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瓦斯直接排放,水矿已建有1万立方米民用瓦斯储气罐4座,民用瓦斯用户已达1万户。建有6座瓦斯发电站共装备发电机组38台,发电机组总计装机功率1.93万千瓦。至2007年,全公司瓦斯发电利用5068万立方米,利用率为31.2%。下一步,水矿集团还将陆续增加新的瓦斯发电机组,使全公司瓦斯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5万千瓦,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70%以上;积极开展污水治理,各生产矿井均安装了矿井水处理系统,全部实现达标排放,部分矿井安装了回收管路,最大限度对矿井水进行回收利用。对洗煤厂进行了闭路循环水改造,提高了水资源复用率;合理开发利用生产废渣,在汪选厂、鑫源公司建起了两座煤泥干燥系统,干燥后的煤泥部分运往矸石电厂作燃料,剩余部分都销往电厂。在大河矿建设一座年产6000万块的矸石砖厂,已开始动工建设;加强资源回收管理,不断提高煤炭开采技术水平,资源回收率达到75%。通过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既改善了矿区环境,又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矿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水矿集团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老矿区技改和新矿区建设中引进和运用了大量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掘进采用综掘设备,采煤工作面均采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和综采放顶煤技术及大功率采煤机组;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矿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地埋信息系统,为构建数字矿山奠定了基础;启动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三维地震勘探项目,近年来分别对大湾矿区、汪家寨矿区进行了三维地质勘探;在部分软岩巷道开展支护技术攻关,推广使用锚注技术;组织对突出煤层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进行研究;原煤洗选加工已全部采用了三产品无压旋流重介洗选工艺。大量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使水矿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类煤炭企业的先进水平。2008年底,全公司采掘机械化水平将达到100%。同时,集团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学习考核机制和岗位培训机制,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在水矿内部已经蔚然成风。
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水矿生产最大安全隐患是瓦斯。为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水矿自2000年开始,积极申请国债安全技改项目,在利用国债资金的基础上,加上自筹配套资金共计达到5亿元,用于矿井通风系统改造、瓦斯抽放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完善和防尘防灭火能力的提高。通过技术改造,矿井“一通三防”系统能力明显增强,全公司矿井有效风量由2000年的每分钟40640立方米,提高到目前每分钟53560立方米;抽放能力由2000年的每分钟235立方米,提高到每分钟980立方米;2006年瓦斯抽放纯量已达1.63亿立方米,比2000年提高7倍以上,平均抽放率达45%,比2000年提高5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
百里矿区更加美丽。为实现“让矿区美起来”的目标,给职工创造清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几年来,水矿加大了文明矿区的建设力度。集团公司共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对所有煤矿澡堂进行了改造,各生产矿井和辅助单位除建起上万平方米的园林、草坪、绿化林带外,还新建工业、休闲广场11处,企业文化长廊4个,增设灯箱700多个,路灯、草地灯近千盏,新增小型休闲景点、娱乐场所及配有健身器材的运动场所168处。新建成的集团公司机关水矿广场占地43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建有人工水帘、人工假山、鱼池亭榭、花池舞坛、花树草坪等景点,是展示水矿形象、服务职工群众的休闲健身场所。通过强有力的矿区环境建设,改变了过去煤矿脏、乱、差的面貌,初步实现了二次创业提出的“让矿区美起来”、“矿区地面公园化,矿井井下工厂化”的环境建设目标。
水矿30年,改革是主线,发展是主题,解放思想是动力。三十年改革发展,三十年风雨兼程,水矿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水矿人深切感受到二次创业提出的“让矿区美起来,让职工富起来,让企业竞争力强起来,建设贵州一流大型企业集团”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正朝着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