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 公司法四:胶州市南边与胶南市北边的董氏群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20:52
胶州市南边与胶南市北边的董氏群体董增华  苏北赣榆董氏是由三个董氏家族汇流而成的庞大的董氏群体,人数约十五万,合谱後,以董雄为始祖。嘉庆五年(1800年)景云公霞始议定二十个排行字。即:国家恒建作.毓淑自鸿兴.奉玉广世德.希文镇安永.自十三代始执行.后发现其中玉世德希文永六个字重复祖先排行字,将后十字修改为有为广盛大.承绪曰安长。如今这个由赣榆订的排字也通用於山东胶州市南部及山东胶南市北部。
  
   董雄的家谱上写道:“始祖雄由顺天府北方密云县迁胶西县艾山後大村,历三世,於洪武四年徙居赣榆。”这里所说的大村,确有其村,他的位置在胶州市洋河镇,位於艾山的北北东方。对於大村,青岛市情网上通这么写道:“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为董姓立村,名董家大村。后因与汤姓不睦,董姓迁董家屯(今九龙镇),村名遂省去姓氏,改叫大村。”经查在大村的西边有一个泊子村是由大村迁去,全村共有7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20人。
  
   九龙镇在洋河镇北边,镇南可以找到董家屯村,据董家屯村的《董氏家谱》记载,明朝末期(1625年)董家兄弟三人从洋河镇大村迁来并立村,取村名董家屯。在九龙镇董家屯村的东南紧临另一个董姓村落,名为永安屯村,相传建村于清初,距今约400年,董姓从小云南迁来立村,取吉祥言命村永安屯。(这里的永安也许与董俊有关)
  
   洋河镇的西边张应镇有个河流董村(解放前属高密县),据河流董村《董氏家谱》记载,董高祖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从京东密云县小云南迁徒,立村名“董家河流”后改为“河流董村”。另有一说,相传明朝董法玉、董振环从王台迁来立村。
  
   胶南市北边还有三个董家村:
   胶南市宝山镇董庄村
   据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董姓由云南迁此立村,取名董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为董庄。
   胶南市王台镇河西董村
   河西董村位于王台西南4.7公里处,地处丘陵,明初董姓从云南迁此立村,因坐落在巨洋河西岸,故称河西董。
   胶南市六汪镇齐家后沟村
   据传,明朝末年,董氏先祖由胶州迁至此地而居,因此地以南已有他人先立齐家庄村,又因村前有一条小河,故定为齐家后沟村。
  
   所以,於大村周边,一共找得到分布於六个镇的七个董姓村落,分别是“胶州市洋河镇泊子村”、“胶州市九龙镇董家屯村”、“胶州市九龙镇永安屯村”、“胶州市张应镇河流董村”、“胶南市宝山镇董庄村”、“胶南市王台镇河西董村”、“胶南市六汪镇齐家后沟村”。
  
   据我所知,宝山镇使用赣榆的排字。胶州市中云街道办事处南卧龙村住了约400名董姓,他们从十八世起也使用赣榆的排字,只不过却错位了二世。原本赣榆的排字是从十三世开始:国家恒建作(13~17世)毓淑自鸿兴(18~22世),南卧龙村的十八世却用了赣榆十六世的“建”字。他们甚至认为“高密、胶南与我们是一个氏的。”
  
   从他们的散居状况看来,应该也繁衍了上万人口,始祖目前尚不知,可以查“胶州市九龙镇董家屯村”与“胶州市张应镇河流董村”的《董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