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润斋3博文配图:浅谈基督徒的金钱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2:01:13

浅谈基督徒的金钱观

 

核心提示:耶稣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6:21)。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金钱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神的态度,因为两者是密切相连的。

一、让人困惑的金钱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对金钱的负面看法的较多,比如重农轻商的中国古代一直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商人是非常不屑,还有“臭铜”、“奸商”来描绘等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的丈夫就是一个重财、轻情、轻义的代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商人孙二娘、西门庆也是负面的呈现。封建体制中商人的地位低下,而且在科举制度上对商人出身的家庭有非常多的限制。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希望经济发展,国富民强,种种此类充满了矛盾。传统与现代非常大的冲击着人的心灵。

当代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传统社会的金钱价值观受到挑战。延续了上千年,中国人见面时的问候“吃了没有?”变成了“发了没有?”;青年人在谈恋爱时觉得只要两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幸福,面包不重要,可是结婚后发现生活却很现实,少了面包却是不行,金钱是大问题。可另一方面,一些家庭会发现他们的婚姻在贫困时很幸福,恩恩爱爱,同住屋檐下,缠绵悱恻、比翼双飞,现在有钱了反而不幸福了,快乐减少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孤孤单单。有时人搞不懂金钱究竟好不好,有时说“金钱是万能的”,有时又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有时会说“金钱是个好东西”,有时又说“金钱是万恶之根”。真是爱恨交加。

就拿基督徒来说,其实对金钱的看法有时也会两难之间。一方面,圣经说,“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承认自己灵性贫乏的人多么有福啊,他们是天国的子民!(太5:3),现代中文译本)圣经记载有无知的财主和拉撒路,财主在地上生活时,“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后”,拉撒路是个讨饭的。但最后,“这穷人死了,天使把他带到亚伯拉罕身边。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财主在阴间痛苦极了”;圣经又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这样初步给人的印象好像是贫穷与天国连在一起,财富与地狱连在一起,导致有人设想,可不可以活着做财主,死了以后做拉撒路。

另一方面,在教会中,与信徒交通到生活中金钱时,通常会认为这是不属灵的表现,但教会的各样事工中,常常以金钱奉献来评估。如果这次主日或培灵会奉献大大增加,教会的牧长们大大欢喜,各样事工上也鼓励信徒奉献支持。如果有信徒奉献的多会被认为属灵、爱主的表现。

二、圣经对金钱的看法

1、金钱为上帝所赐

圣经在这方面说得十分清楚:“你们要记住,那是上主──你们的上帝赐给你们力量,使你们致富的。他这样厚待你们,因为到今天他仍然信守他与你们祖先所立的约”(申8:18,现代中文译本)。“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24:1)。“因为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的……我若是饥饿,我不用告诉你,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诗50:10-12)。有人会认为,明明是我赚来的,我这么辛苦赚来的钱怎么是上帝给的。可是你慢慢的会发觉,钱真的是上帝给的,因为不但是赚钱的机会、赚钱的能力,甚至是赚钱的身体、聪明,也是上帝给的。所以人要用财物去尊荣上帝。智者劝告:“你要以财物和一切初熟的土产尊荣耶和华”(箴3:9)。如果一个人懂得财物是上帝的恩赐,就会有感恩的心回报上帝。这些经文提醒我们,怎样花我们的金钱,并怎样使用上帝赐福给我们的资产,是对我们对上帝的信靠非常实际而有效的测验。那些用奉献尊荣上帝的人,必定会发现他们已经作了稳当的投资。

钱财是上帝所赐的,所以要替上帝当好钱财的好管家。加尔文曾说:“神以仁慈赐给我们这一切财物,好象是委托我们照料一般,将来将有算账的一日。‘把你们经管的交代明白’(路16:2)这一句警告,是我们时常应当牢记在心的。还要记得,那位要求交代这一笔账的是谁,就是那喜欢节约,俭朴,和谦让的上帝,那厌恶骄矜,粉饰,和一切虚荣,只关心那些与爱有关的幸福,以及曾亲口谴责那些使人心腐化和妨害正当认识的一切逸乐的上帝。”(《基督教要义》卷三,第十章,“论如何善用今生”)

2.不作金钱仆人

耶稣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6:21)。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金钱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神的态度,因为两者是密切相连的。一个人的钱包总是放在最贴身的地方。最能吸住人心的东西,就是钱财。当一个基督徒的心被钱财吸引时,他的注意力就会从天上的事转向地上的事,专以地上的事为念。保罗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6:10)。在物质的财富之中,人可能认为他有钱就能买到任何东西;他能够用钱使自己脱离任何的困境。财富可以变成他的量仗,他唯一的愿望,与他面对人生唯一的武器。如果一个人为要帮助他的家庭,或为他的同胞,从物质的财富中获得一些荣誉感,倒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他的愿望只是享乐再加上享乐,奢侈再加上奢侈;如果财富变成他生存的目的和倚靠,财富就不再是二等的善,它已经篡夺了生命中惟有上帝才能据有的地位。

钱财若是人的奴隶,它就是最好的奴隶,但如钱财成为人的主人,它就是最坏的主人。自称“台湾之子”的陈水扁因贪污被关进牢房,春节期间全家无法团聚,他的儿子探视他,特别带了一本《穷得只剩下钱》,让人省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2009年央视小品“不差钱”,描绘了中国一部分不差钱的百姓,却差了诚信,差了厚道,差了人格。

耶稣并不歧视有钱的人,他的门徒当中也有“财主”(参太27:57)。主所斥责的,并不是拥有钱财,而是“贪爱钱财”(参路16:14)。使徒保罗也警告我们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贪财的结果,会使人忽略灵性的享受,而转向于物欲,带进许多的罪恶和愁苦。耶稣在《马太福音》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所以生命比钱重要。可是今天有人是宁愿用他的生命来冒险换取金钱;为了赚钱,他可以牺牲他的生命。最为可悲的是,为了赚钱,他可以伤害别人生命的事情。在箴言里,有一个人有一个祷告很美,他说:“神,求你不要让我太有钱。”为什么不要叫我太有钱呢?他说:“免得我富足了,我就骄傲,我就不认识你。”另外他还祷告说:“神啊,你也不要让我太贫穷了,因为太贫穷我可能就会偷窃,我可能去作些丢脸的事情,以致亵渎你的名。”

求上帝给我们智慧,正解看待钱财。

3、要积财于天

圣经中耶稣告诉我们:“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太6:19)

耶稣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外在环境的变迁会使财富自然地贬值,财富本身的变质、消耗、磨损。钱财会长翅膀,离开我们而去,并不是永远属于我们,存在很多危险。

阿道夫•默克勒(Adolf Merckle)出生于1934年,从祖父手中接过产业后,他依靠自身的踏实与努力,将一个只有80名员工的药厂一步步打拼成为一家拥有1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400亿美元的工业集团。他是德国的第五大富豪,其名下资产超过90亿美元,他在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排名94位,被称为“德国的巴菲特”,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德国工业精神的“象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默克勒旗下的几家公司均出现危机,该公司外债高达50亿欧元。2009年1月5日,进入新年后的第一个星期一,默克勒以卧轨自杀,孤独无助的他选择了离开。另一亿万富翁特里克•罗卡(Patrick Rocca)拥有世人羡慕的一切:他年青有为,虽然只有41岁,但2007年统计他的身家即已达到近50亿英磅;但是金融危机后,一手经营的商业帝国摇摇欲坠,令默克勒心急如焚。2009年1月19日,趁着妻子送女儿上学的时间,他在家中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事发后,整个爱尔兰为之震惊,“他的突然离去对整个都柏林都是沉重的打击。”《泰晤士报》则写道,“罗卡的离去就像一些爱尔兰银行财富的蒸发一样,又迅速又戏剧化,比如盎格鲁-爱尔兰银行。”

二是学会在钱财尽上责任与分享。主耶稣意思不是要信徒每天将钱花光,将米吃尽,不存钱在银行里,而是提醒我们信徒不要只知为自己积存钱财,而不知为神、为别人使用钱财;只知依靠钱财,而不知依靠神。积财于天,这是犹太人的宗教观念,他们时常把虔诚者的义行视为积财宝在天上。耶稣要他的门徒专心于那永恒不朽坏的财宝,做上帝所喜悦、所赏赐的工作。

为此我们要善用钱财,在钱财上责任与分享。责任包括:奉献、纳税、照顾亲人。神对以色列人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3:10)。上帝叫我们学习奉献这个功课,因为奉献是让我们不被钱财捆绑的最好的操练!怎么样让钱财在你的心中不成为你的主,这个操练就从奉献开始。你越肯把钱投资在神的国度里,你的钱财在你身上的捆绑就越少。一个人奉献的越多,钱财就越不能作他的主人;反过来说,一个人奉献的越少,钱财在他身上的势力就越大。新约圣经教导我们更是提醒我们“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更是全然奉献。《罗马书》说,我们必须要纳税。“你们纳粮,也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罗13:6-7)圣经还教导我们,若我们不看顾自己的家人和亲属,也就是没有付出应付的钱财。保罗说:“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提前5:8)如果我们家里的人需要我们供养及照顾,而我们却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就是亏欠了他们,没有付出我们应付出的。

把金钱分享给那些有需的人是基督徒的美德。《雅各书》告诉我们,我们要照顾贫穷的人(参雅2:14-17)。箴言十九章17节也说:“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约翰?卫斯理在日记曾写道:“尽你所能的赚取,尽你所能的节省,也尽你所能的给予。”(Gain all you can, save all you can, give all you can)。但愿这句话视为基督徒的财富理论,为此我们要尽当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