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武鸣天气预报:素养、学养与修养--写给朋友的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04:32
素养、学养与修养--写给朋友的信时间:2010-09-08 16:49来源:李清洲-新浪博客 作者:李清洲 点击:37次

X X,你好!
你知道一幅作品最不应该有的是秽气、穷气与燥气。所以你在几次QQ聊天中谈到了绘画与修养关系问题,由于我打字很慢,很难深谈。今日就素养、学养与修养的关联谈点个人看法与你交流。 素养是什么?素养是对素的爱持与呵护。素者,白色的绢,白色,空,朴素,纯洁,清白,平素往常,诚心其情。 对于绘画,尚素就是追求清纯高尚的情操,纯朴善良的心性。因为艺术的价值就是反映你内心的心性深浅程度。不在于新旧,不在于大小,只在于深浅。讲“文人画”就是讲文性人性画性。文化的显现,就是表现人的本质与是否为文质彬彬的修为。 从人性深度的角度讲,每个民族、每个文化的大师,他们内心都是真诚到了一定程度,他们的文论与作品往往都很纯粹。就拿齐白石来说,在他身上有很多民间的因素,就是一个没有太受文化影响的很纯粹的审美者,他就是一个农民,他喜欢什么样的好看的东西,他就会画成什么样,他在文脉上的深度是不深的,但他能非常顽强地将自然之美表现出来,区别于他人的主要还是他的持之一恒的清纯高尚的情操,纯朴善良的心性。就技法而言,他的技法实际也没有超出吴昌硕多少,但他用这个技法表达出来的人文深度,表达出来的他对生命的感受深度,却是吴昌硕难以企及。 你的素质修养、你的品格。你自己是什么样的,它自然就在里面,作品就是你的影子。
但是由于环境与时尚的原因,我们不难理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泥沙在缁,不染也黑的道理。在现实中,这样的列子不是俯拾即是吗。
已经不崇尚焕美唱腔的众多青少年,耳不离P3、P4,陶醉于低俗的千曲一调的流行音乐,是真的辨不出好孬吗?趋势而已。
" 孔子是人类的精神导师,是人道主义的启蒙者,是世界上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 凡有中国人和唐人街的地方,都有孔子的雕像。在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还有“孔教”和“孔教学校”。美国加州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孔子奖”,奖励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儒家自由主义”,可见,其在发展中也是功不可没。"而在我国,我们的大营养学家却利用媒体诬蔑中国文化先驱孔子是中国最大的黑帮帮主。 舜评价大禹说:“能治水成功,行声教之言,成就最大。勤劳于国,尽力沟洫;节俭于家,卑宫菲食;谦恭而不自满,可谓贤才之最;备受赞美而不骄,天下无人敢与之争能;不尚征伐而战绩斐然,天下无人能与之争功。”孔子评价说:“对大禹,除了赞美之外,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可见,大禹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往今来贤人明哲的共识。而有人却在百家讲坛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猜测为大禹在外面包养了情人。
是什么?是没有了善良,没有了纯洁,没有了担当,是为了金钱而采用的沽名钓誉,反过来我们看看,中国的航天之父钱学森的成就,不就是因其素质高洁之故吗?瞧瞧著名学者季羡林成就当今文学泰斗,与其素养朴厚无关吗?释迦的辉光,屈子的风采,颜真卿的法书……不是以素厚而成吗?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理解,呵护我们的善良的内心,滋润我们的纯洁心地,唤起我们的朴素、纯真、清白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是美术爱好者,没有好的素养你能表现出美的作品来吗?绝不可能。
关于学养,学养是充实作品内涵的知识、文化。它是支持绘画技法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是可想而知的。不重文的人往往进不了高境界的。
在这里应是积学而储宝,酌理以富才的研阅。
在我们周围,一些画面粗野,浅显的作品大概是为数不少的,连画面漂亮,技法漂亮,人格漂亮中最底层的画面漂亮也做不到大有人在。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现象呢?这里有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必细说。正像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理论家王鲁湘在“有教养的画”一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画坛的确培养了越来越多没有文化的画匠,中国画充斥着相当数量只见手迹不见心迹的‘文盲’与‘半文盲’水准低俗之作”。有些画家心气很高,自命不凡,他们不肖于学习经典和临摹大家之作,他们说:“我画我自己就是最好的画。”还有一些画家被一些滥竽充数的西郭名家熏陶,不知道什么是好,而整日重复学来的“你好,你好”的鹦鹉八哥语。
这样怎么会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记得八十年代初,兄长李清贤给我的一封信中写到:一定要去经典中吸取滋养自己需要的营养,那种断章取义,摘录小义,听人演义之说,是不能得到一个统一完整的世界观,亦就不能建立一套博大鸿深之思维的认识事物之能力,一个人不学哲学,就不能有一个严谨的逻辑思维,不学历史就不能充实思维之内容,不读小说诗词,就难有盈溢之情感,不基本懂得现代自然科学之步履,就不能有一种时代感脉搏在自己周身流动。
读书是文化学习的一个方面,自然,人对文明的取得不限于书本,实践也是“读书”。当今的很多画家看到文章,就头痛,连扫一眼都懒的。稍微好些的便是一目十行,水过地皮都不湿。 阅读好的博文与画作写留言评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环节。你读得有多深,你的留言所表达的文意才能有多深。自然我们不是为了留言而留言。而是要通过编写评论强迫我们更深地理解与体会文意。并提高我们文字语言水平。
“发现可尚可学的东西,一定要分析整理,因为它是弥足我们的珍贵养分。是攀蹬中的台阶。一定要分析1 2 3 。整理1 2 3。要认真分析,不可象现代的很多画家看到一幅画、一本画册,只粗略地扫一眼画作,而不关注绘画共性 字义与文笔 ,那样永远不能提高我们的学养素质”。 能融解,能改变,能拓展,能生非类,能变尽旧体而有新体,就是积学而储宝,酌理以富才。 "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一个赵佶,一个牧溪,一个是工笔画的终级皇帝,一个是写意画的开山鼻祖,没有人超过他们,这两个人太厉害。假如没有这两个人,中国画是不可以想象的,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正因为有了这两个人,中国画到后来才完成到明清这种面目。当我们看着牧溪的作品,她会让我们感觉到是在深山里边,突然听到高山流水的那种声音,灵魂为之一振,是非常高妙的宇宙天籁之音。难道不是这两个人在素养与修养上难于超越的极致的原因吗?"
纵观历代绘画佳作,我们很难不被巨子们那溢扬的神采而震撼,很难不被那精湛的技法语言而为其啧啧惊叹!他们的作品或雄浑,或流动,或悲慨,或阔达,或疏放,或含蓄,无不给人惊采绝美,深及骨髓而回味无穷的冲击。那是因为他们那些皎然可品的历代佳作笔翰鳞萃,磊落如琅汘之圃。焜耀似缛锦的精美画面告诉我们,作者们膏润于笔而气行于言。故能做到内容丰富并语言确切,殊声而合响,异融而同飞。给我们声转于吻,铃铃如振玉,笔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的感受。古语“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讲的是多么的贴切。
关于修养,是讲述在绘画之内之外的人性修行,是反省体察的过程。是萃取。实际是通过现象由一拓三,由三返一,由十返一的融化、实践。此阶段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践理树德。将看到的,听到的归纳后而升华。它需要修识、证理、行道三个阶段的秉持。 内心有一定的深刻程度,作品才可能有一定的深刻程度。不可能内心很浅薄的人,一画画就画得很深刻。
修识是剖析现象而化融的过程,要静静地悟化,找内涵,问规律。
证理是见律后,继续修持直到得理。
行道是践理后的化裁,它的最终目的是树德。
是北派的“勿使惹尘埃”的层次宗趣修,还是南派的"直入依此见地",凭性良易也。
看看那些真正的大艺术家、文化家,他们那些超出众品象的绘画相式,我们每每会体会到那师心独见,命意深远,因文明道的淡定与博爱,值得我们深思。
有了醇纯的洁的素养,才能使我们的绘画作品不染秽气;
有了丰厚的经的哲思,惊俗的纬的文采之语言,才能使我们的作品不被穷气所困;
有了得律而践理后的树德,才能使我们的作品独抒妙义,辉光日新而扫尽燥气。
李清洲於化纹学社
2009.11.11
 (文字略有删节)
 
(责任编辑:yingshi)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www.shenzzh.com)
详文参考:http://www.shenzzh.com/a/guiyuanys/huabi/mantan/2010/0908/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