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嘉信涂料有限公司:蜀医的温病学著述——温存厚与《温病浅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3:44:42

蜀医的温病学著述——温存厚与《温病浅说》

温存厚,字载之,清道光至光绪间渝州(今重庆市)人。据《温氏医案》自序云:“束发受书,弱冠从戎。”可知其幼曾读书习文,青年时即投身军伍。咸丰年问,曾出师转战贵州、湖北、蜀中等地。又据《温氏医案》车玉宣序称:“岁庚午(1870),承乏巴邑(今重庆市巴县),与温君载之同官”,得知其在同治年间曾于渝州的巴县任过官职,后来又在渝州府衙中任过职事。他本来未曾习过医学,只是在长期转战跋涉的军旅生涯中,看到广大士卒蒙犯风霜,感受湿秽,经常有人患病,而又苦无良医,致病多不起,触目恻心,于是转而留心医学,军旅之暇,旁涉轩岐,用以为人治疾,痊活甚众。如此者三十余年,积有丰富经验,尤于温病治疗具有心得领悟。他认为《温热经纬》一书辞义深奥,《温病条辨》又失之头绪纷繁,非深于此道者不能融会贯通,于是就历年体验,提纲挈领,深入浅出,于光绪十二年(1886)八月,撰成《温病浅说》,以期对温病的认识和辨治能够家喻户晓,而免为庸医所误。并就历年笔记心得,整理撰成《温氏医案》,同时告竣。

《温病浅说》文字浅显,明白晓畅,从《伤寒论·太阳病篇》温病脉证提纲一则发端入题。扼要阐述了温病发病机理及立法处方用药原则。以下列述温病五忌、五宜、温病各方及温病逆证须知各项。其中以忌汗、忌吐、忌下、忌温、忌补为温病五忌。以宜认证、宜凉、宜润、宜清、宜和为温病五宜。以上二者,为治温要诀。温病各方则重点论述了清凉散、白虎汤、犀角地黄汤、竹叶石膏汤、猪苓汤、银翅散等方。此外,特强调指出治疗温证切忌辛温发散及麻桂、羌、苏之类,而“总以‘存津液’三字为主脑。”所论虽短小明浅,然颇能要言不烦,深得温病要旨,可谓卓具心识。

《温氏医案》共收载其各科治案48则,理法清晰,方药切当,变化灵活,颇具参考价值。其中载有治疗气肿及疯狗咬伤方,为其他医案著作所少见。

本书于光绪十二年(1886)撰成后,同年首由温氏自刊印行,合《浅说》与《医案》为一书,书末并附有《小儿急惊风治验》一篇。光绪十三年又重行刊印。1985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据前者影印发行,流传更广。

温氏本为一介武夫,跻身军戎,而一旦习医治病,竞能无师自通,且能得其要蕴,卓然有成,亦可谓医林奇事佳话。李玉宣序中称其“襟字渊雅,不类武人”,并渭其“谈兵之暇,旁涉轩岐,能穷其精微,而神明变化之”,洵非虚语。

除以上几种而外,蜀中温病著述,尚有华阳女医家曾懿的《寒温指南》四卷(1906),新都周松仙的《温病三字经》(1909),华阳刘复的《时疫解惑论》(1920),以及刘宗第《温病百言》(1924午),聂云台《温热标准捷效》(一名《寒温条辨摘要》)(1937年)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