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银天大酒店有桑拿:庄子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 文赋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pkucn.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31:03

庄子对中国文人的影响

摘要:庄子思想影响了中国,既有积极向上的超越精神,也有保守、明哲保身的落后哲学。
主题词:庄子  文人影响  简析
    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着一显二隐三大文化,即以儒为显,以道法为隐的文化基础。统治阶级宣扬的儒家文化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来统治人的思想意识,法家思想虽非彰显,然则其“势-权-术”同样为统治者所用。至秦以下历代均以法治,法成为了一种潜在的重要的统治思想。
唯有道家“无为而治”,在历史上只有被短暂的用于统治民众。且一般用于新朝的修养生息。但道家至诞生以来就从未中断其发展,综观中国历史,大凡文人无不熟谙老庄。老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其中庄子之学源于老子,而又超于老子,其影响当于老子在伯仲之间。庄子亦?后世尊为道家之祖,其上承老子,下启魏晋玄学,汉初道学,衍而生出《淮南子》等。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期宋国人,约生活于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与孟子,屈原大致同时。庄子曾为蒙城漆园吏,生平惠施交好,一生未曾受聘任何官职。曾多次拒聘。庄子一生著有《庄子》一书,其中部分篇目仍有争议。但《庄子》一书大致反映了庄子其人、其文、其思。庄子多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现就其对中国文人的影响作一个简单的探讨,其对中国文人的影响,仅从正负两面来讨论。当然此皆属个人一孔之见。
1、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的积极影响
1、 对中国古代文人人格的影响
庄子思想中进步的积极其表现为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批判社会的品格。在社会动荡,
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庄子表现出独立的人格,崇尚自由的精神,具有一种超越的品质。这些都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
庄子的理想人格主要寄寓在其作品中,他通过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遁世、出世、无为、超越的理想人格。如果说儒家重视君子人格的道德自律,庄子及道家则重视自然本性。儒家的君子现实可亲;道家的理想人格超凡脱俗。庄子所塑造的“真人”、“神人”、“圣人”、“德人”、“大人”、“全人”都表现了这一特点。
其“真人”特点有四:一是不用心智思虑深化一切事情;二是真人有常人有异,睡无梦,醒无忧;三是等死,齐彭殇,忘是非;四是“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大宗师》,其“至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逍遥游》;其“大人”、“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逍遥游》)。这一系列人物都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似乎在世俗社会中很难遇到,这与庄子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换而言之,庄子所塑造的人物是现实社会中难以存在的,也只有超越世俗社会,这些人物才能存在,他们体现了庄子的美好人格的追求,也贯注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表现了其超越世俗社会,超越物欲,超越自我的理想人格。
对后世文人而言,这些理想人格成为了与儒家君子人格并存的文人人格构建的重要元素,儒家主理,主外,道庄之情,主内;儒家“知不可为而为之”,庄子“天下莫不以物役为性”(《骈姆》)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人其内心也依靠庄子思想来支撑。后世之中,陶渊明不愿“心为行役”,李白的不得志而走;再后有李?一的遁世;有丰子恺的潜修,无不脱于外物。
同样对于物质的享受,儒家君子人格追求的是道德快乐,如“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志”,这是一种节制的物欲;而庄子则“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田子方》。“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这是一种对物欲的超越。庄子的超越影响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一派。催生了李白“欲上青天览明月”,俨然一个逍遥游。后人东方树讲评两者关系,“大约太白诗与庄文同妙;意接而词不接,发想无端,如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东方树《昭昧詹言》此外,后世中如范仲淹等儒家学者也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
庄子理想人格中的自我超越来源于其对人的认识。“人心险于山川”,也就是这“险”造就了人间的一起苦痛。要摆脱世俗苦痛就必须超脱自我,虽然庄子能超脱自我,但那种对世俗不适应的挣扎给后代文人带来了一个心灵方向,于是有了魏晋文人的不羁,有了唐代文人的狂涓人格。
以上三种庄子理想人格建立在对社会的批判和人性负面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其深知人性的弱点和缺陷力图予以超越。建立一个思想的自由王国,他所树立的一系列人格模式,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开辟的道路。当然这些现实理想人格对中国的影响不如儒家对中华民族文人性格的形成和塑造那么大,但却比儒家君子人格影响深厚。他深藏在中华民族性格的深层,更加隐蔽。
如果说庄子的思想文章中的理想人格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人格的建立,那么庄子的行为则为后世文人作出了一种示范。庄子以其拒官不做,为后世文人以隐逸提供了先例,从而衍生出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山林文化,亦称隐逸文化。
隐逸乃是道家之特色也,从其祖老子没迹,到庄子拒官,都表现了这种无为的特色,庄子则尤为激烈。《庄子》书中现存有一些庄子却聘的故事,仅取二例以为证。
《庄子 秋水》中记载,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个大夫去请庄子来楚任职,庄子手持钓鱼杆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国王把它用绸子包好,盛在竹箱里,藏在庙堂之上,请问这只龟是愿意死了留骨而贵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行?”……庄子说,“那么请遍吧!我还是希望拖着尾巴在泥里爬行。”
《庄子  列御寇》中记载,有人礼聘庄子做官,庄子回答使者说:“你见过做祭祀用的牛吗?披着文彩锦绣,吃着嫩草大豆,可是等到一朝牵入太庙的时候,它虽然想做一只无人饲养的小牛犊还能办到么?”
此外还有一些我们熟知的故事,如“讥邀宠为舐痔”,“视相位如腐鼠”,这些都表明了庄子傲视王侯,特立独行,而正是他这种品格态度影响了后世文人,后世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人步其尘,蹈其辙,视蟒袍加身为自然本性的丧失。
建安七子之冠冕嵇康“非汤武而薄孔周”“越名教而任自然”不与朝廷,不与司马氏合作,表现了一种放荡之态,其本质与庄子为一脉,后世称之为“故有朝廷而不去,入山林而不返”《晋书 嵇康传》七子之中多为放荡不羁之人。
这种不合作在后世之中也有存在,它极大地刺激了朝廷的行政者,成为一种隐藏的政治力量,如汉魏晋时期的“清议之风”。
庄隐带来了政治上的隐含力量,也衍生出了一种全新的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其中以晋朝陶渊明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则是一种庄隐的产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故里。从而将中国古典田园诗推向了历史舞台。
庄子带给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还有许多方面如养生之道,如天人协调的思想,如勇于批判社会的品质就不一一细说了。
2、 庄子对后世文人的负面影响
庄子思想产生于战国时代,其思想必然具有了时代局限性,他对中国文人人格的形成产
生了消极的影响,归纳起来其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庄子崇2、 古意识是形成文人乃至整个民族的保守心理的因素之一
面对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混乱,儒道一样予以批判,而救治的方案无一例外的是让人回归上古社会,儒家言必称三代,语必言尧舜。道家也赞上古为黄金时代,老子有小国寡民,庄子有“至德之世”的描述,人们无知无欲,无仁无义,无忠无信,“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总之,上古社会都是好的,造成了中华民族文人的崇古,产生了中国的考据派,使得中国文人厚古薄今,造成了文人的循古习惯,乃至整个民族的崇古思想。
3、 庄子的“缘都以为经”的行为准则与明哲保身的阴暗性格
社会的动荡,战争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立和紧张,父子相残,兄弟相戮,军臣相刃屡有发生,人人自危:庄子也不例外,时刻感到潜在的危机,作为一个智者和一个思想家,他没有停留在对这种现象的谴责和批判上,而是试图给我们找到一条游忍于社会的生存之路,养身全身的方法,即“缘都以为径”在《养生主》中提出了这一思想“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都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为善为恶皆不好,只有是“中庸之道”才能养身全生。庄子在《山木》中还教导人们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这些都对于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滋生了屈意逢迎,沉没为金之徒,见风使舵之类。
4、 庄子顺世哲学的影响
庄子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自行安排好的,不必费心去改变它,要“顺其自然”“知
不可奈何而安其命”(《德充符》)能像至人那样“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外物》)人生在世“身若槁木“心若死灰”要做到“寿而不阅,夭而不悲,通达不以为荣。穷固不以为丑”(《天地》)“无以人灭天,无以固灭命,无以的循名”(《秋水》)不要以人的好恶损伤人性,一切都要顺从自然之道。这一切都影响了中国文人,乃至整个民族,形成了文人的保守心理。
        综上所述,庄子对中国的影响既有积极向上的超越精神,也有崇古保守、明哲保身的落后哲学,新时代下,我们应注意选择好其思想中的进步因素,去粗取精,借古寓今,使得其正确思想服务于社会。
参考资料:
1、《庄子》
2、《十子名言 庄子名言泽评》 华文出版社 2002版
3、《中国哲学史纲要》 肖捷父 李锦全  外文出版社
4、《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