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新黄河大酒店:可转债套利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45:22
可转债套利策略2011-01-18 10:00:32   来源:本网综合  

 
  可转债套利策略

  1.可转债套利原理

  可转债的特殊性质就是,它能在转换期内能以指定的执行价转换为其上市公司的股票,这个执行价就是可转债的转股价格。可转债的转股价格在上市公司可转债募集公告上提出,取指定价格与募集公告日前20日平均市价的高者。

  若股价低于执行价,可转债持有者必然不愿意将可转债转换为对应股票,多数可转债都规定,在可转债进入转股期后,如果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70%,可转债持有人有权将其持有的可转债全部或部分按面值的一定溢价再卖给公司。这样,相当于公司需要将钱还给投资者,公司必然不愿意发生这种情况。若单纯的大幅调整转股价格,意味着日后转股对股权的稀释比例将大大超过最初预期。这也是公司所不愿意见到的。

  因此,上市公司在股票价格低于转股价格的时候可能采取的措施是:1、采取措施令股价回升;2、适当调整转股价格。

  第一种公司策略就给投资者带来了套利机会。但是,当公司股价被严重高估时所发的可转债,由于其募集日前20日的平均股价过高导致转股价格对上市公司股票的支撑力很弱。

  2.可转债套利策略操作步骤

  (1)买入机制:

  1、从上市公司发布可转债募集公告书之日起关注上市公司股价,以募集公告书所给的转股价格为标准,若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低于此转股价格时,买入股票;

  2、赋予上市公司一定的PE值,此PE值可根据不同行业确定,计算:临界价值=PE*当年预测每股收益,当且仅当上市公司转股价格低于此临界价值时,我们买入股票。

  这一点是针对用第一条选股的优化策略。

  (2)卖出机制:

  当股价低于买入价格85%的当日,强制卖出股票,当年对此股票不再进行操作;

  当股价高于转股价格,若此时股价高于买入价格的105%,或股价连续高于转股价格5交易日,卖出股票;

  当股价收益超过5%,且长期低于转股价格,(如1年或3个季度等,具体由实际操作时具体判断),卖出股票。

  (3)资金分配

  将所有资金等量的分为数分,一般选择4或者5份。每次出现套利机会时,对一只股票只投资一份资金,并且始终保证总资金被分成5份。

  当某日数只股票同时出现套利机会时,平均分配资金到这些股票上,不限于4、5份资金的限制。

  实证分析

  为简化分析,我们选取每日股票的收盘价作为股票参考价格。

  原始策略分析(不用PE值优化选股)

  考虑将所有资金分为5份的情况下投资,具体数据附于下表。

总收益

平均投资天数

套利次数

亏损次数

2006

9.60%

24.2

10

1

2007

5.82%

8.6

12

3

2008

-9.29%

6.5

30

12

2009

49.34%

22

23

1

2010

5.08%

14.6

26

6

总体

65.09%

14.11

101

23

  执行这种套利策略,投资时间长短不一,最短的有只持续两天的收益。2007年在股市大涨的情况下收益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获益5%即出的防范风险的措施。

  可以发现,这种策略与股票走势相关,虽然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但是2008年的9%左右的负收益同样是我们希望规避的。

  分析可见,2008年总共出现12次负收益套利事件,这12次事件的共同特征是股价过高,明显超过股票的自身价值,因此考虑加入PE值因素筛选这批数据。

  运用当年预测每股收益*PE的筛选策略

  为简化分析,这里考虑采用PE=30筛选股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针对不同行业的股票选用不同的PE指标,从而可以优化筛选结果。

  具体数据见下表。

 

5份收益

4份收益

平均投资天数

套利次数

失败次数

2006

12.94%

16.32%

26.1

9

0

2007

4.30%

5.4%

8.8

5

1

2008

5.69%

6.79%

9.4

8

3

2009

36.25%

43.59%

14.8

14

1

2010

17.71%

17.83%

15.9

19

3

总体

99.67%

121.52%

15.7

55

8

  运用上一年每股收益*PE筛选策略

  类似2中所述,选取PE=30,但是以上一年的每股收益作为指标,筛选股票。资金分为5份,投资各项数据如下。

 

总收益

平均投资天数

套利次数

亏损次数

2006

9.60%

24.2

10

1

2007

-0.01%

8

3

1

2008

9.94%

8.6

21

9

2009

29.56%

19.45

12

1

2010

0.58%

22.7

10

3

总体

57.00%

16.20

56

15

  3种策略的比较

  (1)投资收益比较

  考虑将所有资金分为5份,比较分析三种策略下投资的收益。

  由下图可见,除了2007、2009年,其他年度,投资由当年PE值筛选策略给出的股票能显著提高投资收益率,5年能获得99.67%的收益。在2007年大盘疯长期间收益率不高的合理解释是:1.5%收益即出的策略限制了收益上限;2.2007年价格的疯长导致很多股票价格远超其实际价值,因此没有选择投资,投资机会变少。

  使用上一年每股收益分析获利较差的一个合理解释是:我国上市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每年公司变化不定,用上一年的数据预测下一年的指标准确率较低。但若针对不同企业选取不同PE标准,则此方法也有一定的筛选作用,但便需要人为的分析。

  当利用当年预测每股收益*PE值筛选过股票后,投资的股票变少,更可以减少这中间的交易费用,并可以减少资金所分的份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下图,使用4份资金投资获益更多。当然,使用4份资金的风险也略大于5份资金,当投资失败案例较多时,同样会带来更大的负收益。但大部分负收益套利已经由筛选策略规避了。这样,5年投资收益就从99.67%提升至121.52%。

  (2)套利及失败次数比较

  频繁的交易将导致高额的交易成本支出,且过多的交易将扩大遇到亏损的案例,一次15%的亏损意味着数次盈利的消失。比较下图,利用当年预测每股收益筛选后的套利机会,失败次数大大降低,从总体数据来看,5年间一共筛除46次投资机会,其中规避了15次亏损交易,大大降低了亏损的风险,且这种规避并没有带来总体收益的降低。从(1)中分析可见,规避的总体结果是收益的提高,因此,这种筛选机制是可行、有效的,能降低风险的。 

  (3)套利所需交易日比较

  每次套利所需时间长短不定,最短的只需2个交易日,而最长的套利事件则接近1年,但其平均套利期限小于30交易日,且同一年内不同股票的套利时间有所重合,具体如下图示。因此,闲置部分资金可用于如国债回购、新股申购等超短期的投资。

  结论

  由上述分析比较易见,通过本年预测的每股收益指标*限定PE值来筛选投资股票是可行策略,执行此策略能够提高投资收益,并大大降低亏损风险。

  此筛选策略的核心部分是较为正确的估计当年股票每股收益,从而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给出一个大略的筛选价格。当不能给出每只股票较为正确的每股收益时,可以筛除较为肯定的高估股票,也可以优化基础策略的收益,降低部分投资风险。

  同时此策略资金占用时间短,能够允许部分空闲资金的短期再投资,提高总体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