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自己是吃货的说说: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思想、三民主义、毛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30:0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民版,第三专题“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好,我们上课吧。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是一部迄儒家思想之后,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学说。
  说一部学说适合了某个国家或者地区,或者说某个国家或者地区选择了某部学说,多少有点儿马后炮的嫌疑——就当时而观,国共斗争未必就是非得代表马克思中国化的中共能够最终获得建设国家的优先权——特别是局中人士,如果他们的预测很准的话,那他们就是标准的江湖术士了。
  但是,对中国而言,中共毕竟取得了承包建设中国的权利。
  那么我们就要了解它,它能够得到国民的认可,除了其自身的宣传与忽悠之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我们必须得找到,否则,便无法解释,何以四万万中国同胞竟能真的、如此地跟着太祖疯下去——一些在蒋中正面前都敢骂娘的知识分子,中国的良心——竟能真的、如此地恭顺温存地向极权组织抛媚眼。
  说到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如何点燃中国人的激情的呢?——注意,在我这里,激情并不是一个多好的词语——
  具体到马克思的中国化,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中共斗争思想及策略——我们会在“毛泽东思想”篇的讲述中给大家以简介——“毛泽东思想”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搞破坏(阶级斗争)的思想,他与后来的“邓小平理论”——搞建设是对立的。
  打住!
  这里,我们聊聊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因为它让“统一”和“集权”这种中国“需要”的政治模式,巧妙地通过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生产的集体化方式,组建了起来。
  从而在道德制高点上获得了胜利并处于不败的地位,最最重要的是,他垄断了马克思原著这一圣经的解释权……
  完了完了,这回彻底完了——你说不上他是集权专制或者腐败——因为他在代集体而行事的——你、你、还有你——是集体么?
  不是——不是就给我闭嘴。就这样。
  一个人杀人,他既难逃脱法律的制裁,也难逃脱良心的谴责,一百人打死一个人,他们既难受到法律的制裁,也难受到良心的谴责;一人打砸抢,他是罪犯,几万人打砸抢,他们是爱国者——这就是集体主义之恶。
  偌大一个中国,要“集中”——就得极端简单、整齐划一,让民众个体统统维持在一个水平面上——这里,让民众放弃私产,都变成一个“无产者”——难道不是一个一劳永逸而又简单直接的策略么,呵呵。
  而其它社会改良、社会建设的“主义”,其张力不可能适合被“统一”习惯了的中国民众。
  自治?无政府主义?——包括明显有专制性质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其实也不错——但是你把实话说出来了,就难以让人接受了不是?!所以啊——你要像那谁谁一样,要学会虚伪的。
  你把实话告诉了别人——精英们自然可以理解你的苦衷,但“劳苦大众”呢?“无产流氓”呢——他管你那个,反他娘的……
  (待续)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2 20:54:47 
回复 
  (接上)
  20世纪初,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已经有人开始介绍马克思。
  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此外,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经介绍过马克思。
  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更是被一些激进主义者所接受,特别是一些职业革命者。
  ——李大钊就是一位。
  李大钊该死,不是因为他宣传马克思主义。
  即使在当时,马克思主义也只不过是一门学说,你愿意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你的自由。平心而论,当时对政府最大的威胁倒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自治论和无政府主义者,包括持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却向往分裂的学者和职业革命家。
  说实话,李大钊学术水平在圈内排不上号,但是至今河南大学还有他的雕像,令人愤怒,因为河大雕像不多,他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河大的建造者——林伯襄先生。
  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认为十月革命是20实际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9年五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
  因为他强烈的共产主义倾向,很受苏俄的赏识。
  1920年,苏俄派人来到中国,与李大钊见面,谋划建立共产国际中国支部。
  李大钊将其介绍给了陈独秀,并共商建党之举。共产国际中国支部成立以后,李大钊官居高位,先后任二、三、四届中央委员。
  一般意义上讲,现代政府很反感外国干涉本国内部事务,梵蒂冈任命中国教区主教,那位“子牙耻于其同姓”的小姐还强烈抗议。
  但当年中共本身就是外国政党的一个支部啊——接受的援助可不是单单的学术支持,而是物质援助——你一个代表本国民众的政党组织,接受国外的物质援助——这个总不好跟国民交代吧……
  (待续)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2 20:57:29 
回复 
  (接上)
  在具体策略上,李大钊、陈独秀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提出了一个建议,说让自己的手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政党是选民代表的一个代表团——是代表中的代表——你却以个人身份加入一个你必须要敌对的政党里——这算是怎么回事儿呢?说白了吧——共产党成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夺权,以实现自己的建国“承包权”。
  你加入就加入吧,批评国民党倒还算了,毕竟言论自由,公开违反孙中山的政策,分化国民党,甚至出卖领土主权,那你就着实该杀——就是后来国民党的清党。
  1923年,共产国际煽动外蒙古独立,各界人士纷纷抗议。国府公开谴责苏俄。
  但加入中国国民党的李大钊诸君,非但没一人声讨外蒙古独立,反而纷纷批评国府(北京),要求蒙古独立。
  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顾维钧回忆说:北京大学派了一个代表团来到外交部要求与我面谈。我记得代表团的团长是李大钊。李大钊教授的回答使我极为震惊,他说即使把外蒙置于苏俄的支配和统治之下,那里的人民也有可能生活得更好。他讲话时非常激动,以致使我觉得他已失去了辨别是非的理智。
  你一心想卖国,单纯只是骂一骂,那也不能把你怎么地,言论自由。理性的社会会保证你言论的自由。
  当时,北京方面已经与苏俄签订条约,并且建交。身为国民党员的李大钊先生,公开宣称脱离国民政府,承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著书立说,支持苏联在蒙古强行驻军,鼓励蒙古独立。
  讽刺的是,1924年,李大钊却被北京方面通缉,逃入苏联军营寻求庇护。
  1926年,张大帅进驻北京,突袭苏俄使馆,查抄出大量军火(!),还有7卡车文件。
  勾结苏俄,武装叛国总是重罪,杀了没啥说的。
  大概是接受苏俄学说过多,李大钊死的时候大义凛然,提出,你们可以判决我死罪,但是我不能死在枪下,更不能用斩首的野蛮刑法,他要求用西方的“文明刑法”,绞刑,对他执行死刑.
  张作霖无奈,只好从美国买来一个废弃的绞刑架,把他绞死。
  绞了3次,持续时间达28分钟。
  (待续)
  

作者:syzz16888 回复日期:2011-05-12 23:20:46 
回复 
  至今高中、大学里的基础课程还有“ML主义,M思想”,还在抱这两具僵尸不放。在一个专制的社会里,个人利益、家族利益、集团利益(政D利益)优先,国家利益排最后,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李大钊维护外蒙独立,说明在他心目中,集团利益至上,根本没有国家利益。看看外交新闻你就会发现,“对外要脸不要钱,对内要钱不要脸”。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3 14:18:19 
回复 
  (接上)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有三次著名的论战。
  1,1919年,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和“主义”的讨论。实际上就是“革命”与“改良”之间的论战——这样的争论放在上世界80年代中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2,1920年,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之间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我们问,哪种形式的专政不是“专制”呢——看到了吧,某党骨子里面就没有所谓的“尊重个体”的观念。只要你能成为他的敌人,那么你在他眼里就不再是个人,如此而已——“劳农专政”与“精英专政”的论战直到“三个代表”的提出,才最终得到中共的确认。
  3,同年,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这么说,马列主义政党就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民主政治的政党,因为理论上讲,他不是选民的代表,根本就没有资格参加权力部门——它类似于一个全民组织的东西,像宗教。
  总之,这三次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与此同时,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他们组织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且经常举行演讲,宣传马列主义。
  (待续)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3 14:20:47 
回复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接上)
  李大钊和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出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
  但是二者也有显然的区别。
  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的——分析。他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可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大家注意一下啊——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想要你相信他的说法,一般都会冠以“科学”的定语,其实八竿子打不着边的——意识,思想与science血缘关系不是太大。
  就好像“纳米”技术一样——纳米不过是个长度单位而已,你看现在,什么都成了“纳米”的了——就好像不纳米一下下,显得你很没有文化一样。
  好在这股潮流已经下去的差不多了。
  陈独秀等人则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实际上这是在渲染马克思主义的嗜血本质,对异见分子的专制色彩。强调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观念。关注马克思主义如何具体指导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等问题。
  这样,从李大钊到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学术的介绍向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D的建立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1920年9月,《新青年》改为公开理论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自此,《新青年》不再是一个纯洁的学术杂志,新文化运动的战斗阵地。而成了D的宣传喉舌。并在随后不久,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介绍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共产国际与俄共组织情况。
  同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还深入广大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积聚并动员更多的后备武装力量……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与活跃、马克思的广泛渗透、工人、学生运动的兴起,分别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组织、思想、阶级基础。
  
  中国人,就是容易这么被忽悠。
  一个词:扎堆儿。
  本课结束
  
  板书设计
  无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3 22:00:04 
回复 
  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三,第四专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授课对象:高二理科生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好,我们上课吧。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实际上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and so on。
  他们都属于个人的意识形态,被放大化到法律里面,比如,上述三项无一例外地被写进了或者写进过某些国家或者地区的宪法里面,变成了,人人必须遵守或者学习的守则——而且赋予了强制性——
  这是不对的,在一个公民社会,任何个人的言论和其意识都不应该被信仰到法律乃至宪法的程度,说到底,这是一种专制,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
  古往今来,所有人的思想都是私货,因为任何人的大脑都不是公共物品。让市场来优胜劣汰好了,只要这个市场还在。
  当然,这样的讨论已经逃出我们的历史题材之外了。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我们先看哪三民:
  第一:民族主义
  孙中山主张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
  他认为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却没有民族的精神。并引据历史强调汉族曾经被异民族灭国两次——比如说元—蒙古族和清—满族,更被满族创建的清朝消灭了民族精神与地位,所以修身、齐家、治国,中国人近几百年以来都做不到,对于本国便不能自治。
  外国人看见中国人不能治国,便要来共管,使革命后的中国成为比半殖民地更低一等的次殖民地,并且还有再次灭国亡种的危险。
  故孙中山主张以提倡恢复“中国民族”固有道德,去恢复“中国民族”固有能力,然后结成家族,联成宗族,才能治理中国,才能恢复“中国民族”精神与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济弱扶倾,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不是“统一”是什么?!这就得要求“集权”?!从这一点来讲,孙中山所要建立的民国必须要经“军政”和“训政”阶段,也就是极权专政阶段——但是,话,你最好不要说得太直白——又强调“民主”,又要搞“专制”——人家不说你虚伪,说你什么?!没了信任,你还搞什么搞啊——
  孙中山并在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第六讲中,所提倡八德中强调“忠民”之美德,为民国强盛之基础——你能想象什么是“忠”么?
  还有,其实所谓“中国”的两次被“外族”所侵略,结果,最惨的倒不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所谓的“中国”,而是元—蒙古族以及清—满族——他们并我们同化了——失去了他们原有的民族性格。
  孙中山在这里提出的“民族主义”——是在先期为了推翻清朝统治,而不得不找寻的一个武装动员的借口罢了。做不得数的。所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故而,多少含有一种狭隘的汉族沙文主义在里面。
  当然,辛亥革命后,包括民国肇始后,五族共和,“民族主义”便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转而向中华民族与国外民族之间的矛盾衍伸,再后来就逐渐变成了希求中华民族独立、自强、自由的一个口号,失去了严格“民族”区分的意义。——甚至这里对外指的是中华文化圈内的民族——因为,在孙中山眼里,连日本打败了俄国都属于我“黄族人”的骄傲呢!
  后来,民国的民族政策做的也比较好,特别是民族识别工作,民国也是下了大力气的。以致49后的民族政策都是以此研究作为蓝本。
  (待续)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3 22:02:14 
回复 
  (接上)
  其次是民权主义
  孙中山主张用人民来做皇帝,并引用汉朝末年三国演义中的阿斗与诸葛亮来形容人民与政府的关系,意图实行一般平民所共有国家主权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政治制度的流弊,不主张效法他们。
  在此思想前提之下,孙中山主张人民必定要有直接行使之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支配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管理国家。
  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五权宪法之权能够得到被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服务人民,人民则拥有政权支配政府。
  然而我们知道,不管政治如何组织,政、权在现代社会中必须要有一定形式的分离,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公共权力的被监督。否则,政治绝对腐败就在所难免。
  孙中山认为,作为政治行政部门的“政”也即政府,却拥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代管国家。而作为权力部门的“权”——这里指议会:却拥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支配政府。
  按照孙的说法,比如立法权就不能归于政府,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议会必须要享有立法权。政府必须要按照议会的立法行事,对议会负责——这是民主共和政治的基本原则。
  此外,阿斗与诸葛亮的比喻也不欠当——“人民”虽然是皇帝,但无论如何比作阿斗是不恰当的。怎么,我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么?你看像么?!
  ——这样“权”和“能”的割离是出自一种不信任,而非理性和逻辑了。
  比如他认为阿斗——人民——实际上就是“人民代表”——或者叫议员——可以用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来防止“万能政府”——也即“诸葛亮”变成“独裁政府”。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罢免、创制、复决等权利是理论上可行,而实际上是不易实行的。若是罢免的条件订的很苛刻,动辄罢免,那就等于没有罢免权,限制了政府的效率;如果订得很宽松,则议会惶惶不可终日,“诸葛亮”就会专权——做阿斗容易啊——有一种说法,叫阿斗其实很聪明呢——如果他不装傻,很有可能被诸葛亮或者后来的司马懿给杀掉!——从这一点看,诸葛亮其实是大独裁者!
  实际上,孙中山最终为了维护国家的首先“统一”,特别提出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的理论,自比“诸葛亮”——也即“全能政府”。
  ——不过,他没有检讨过的是——当年你怎么就没有认可袁世凯也可以做“诸葛亮”,组织“全能政府”呢?!——说句不好听的话,他幸亏死的早,否则名声会越来越臭的。甚至陈炯明的所谓“叛变”也会在“历史”上呈现出另外的一副面目。
   “军政”“训政”两阶段就是事实上的专制模式,也就是“独裁政府”——孙中山的专制种子就是在与袁世凯的斗争中悟得的。有一种说法是在宋教仁被刺杀之后,为了打击不信任的袁世凯政府,甚至发动非法的武装革命也在所不惜。
  否则能怎么办呢?
  ——假设我们认定中国得“统一”,要集权——而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有效率的威权中央政府,进行适当的决断,甚至“专制”,是不可能“统一”的中国的。
  这个机会,历史没有给袁世凯,也没有给孙中山……
  (待续)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3 22:04:05 
回复 
  (接上)
  最后,民生主义
  孙中山给民生主义下的定义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但是民生主义并非就是社会主义,毕竟其内容有所不同,应是大同主义。
  孙中山从实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增长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谈起,比如在解决土地问题的时候,就是要事先核定当时全国各地地价,此地价归原主所有,但是其后的增值则由国家支配——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期款”赎买土地的政策——
  这种办法怎么样呢——说实话我现在还没有想明白——我希望大家能够在课下好好思考一下。
  民生主义政策的核心: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
  还要发展国家资本,振兴实业,第一是交通事业,第二是矿业,第三是工业。要用国家的力量振兴工业。
  接着,孙中山谈到吃饭问题,并强调这是民生主义的第一个问题。他认为中国人不够饭吃最大的原因是农业不进步,其次是受外国经济的压迫。
  在目前来说,应该尽快用政府和法律的力量解放农民,否则民生问题就没法解决。
  民生主义的目的在于以养民为目标,中国的粮食才能很充足。
  关于穿衣问题,孙中山认为人类生活的程度可分为需要、安适和奢侈三级。
  总之,目前解决民生问题,是要解决需要问题,使四万万人都丰衣足食。
  这一点,孙中山看得透彻,但是却没有把它当成重点来看。或许是工作压力大,太忙了吧——民生嘛——在他们这些职业革命家眼里,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革命”——当他累倒的时候,还在勉励其它人:“别管我,革命要紧——”
  (待续)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5 20:35:07 
回复 
  (接上)
  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的书稿在1922年陈炯明的部队进攻广州大总统府时失落,目前可以看到的印行材料,最早的是1905年的《同盟会宣言》(即《民报》发刊词),最晚的则是他在1924年以“三民主义”为题所作的16次讲演的纪录。
  上述内容就来自于后者。
  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指出:“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
  此后他从1月到同年8月,作了16次讲演(民族主义六讲、民权主义六讲、民生主义四讲以阐发三民主义,由黄昌谷全程速记、翻译。
  这是他一生宣讲三民主义的最后、也是最有系统、最详尽的篇章。
  后来,孙中山在多次讲演和宣言中指出:他所领导的政党和运动须要达到三个目的:进行民族革命以实现民族主义,进行政治革命以实现民权主义,进行社会革命以实现民生主义。
  他又认为最后一个目的,最好用改良的方法来逐步实现,而避免又一次地被迫“革命”。
  孙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于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以三民主义为纲,对该校师生的训词,就成了后来的中华民国国歌。
  1929年,在南京完工的中山陵,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3个拱门,分别书写着“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也是中国国民党自1919年改组成立以来,所一直奉行的中心思想。最终于1946年,被“制宪国民大会”列入中华民国宪法第一条,后“中华民国”政府于49年后迁台后,在台实施宪政至今。
  (待续)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5 20:38:23 
回复 
  (接上)
  最后说说,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孙中山为推动“联俄容共”政策,也即大陆宣传的所谓“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为此,他在创作民生主义时,亦多次描述共产主义。
  话说回来,其实就是“容共”而不是什么“联共”。
  孙中山的这些话是为了对共产党人“统战”之用,而并非赞同共产主义。因为三民主义在基本史观上就与共产主义不同——三民主义的史观是“民生史观”,至少,落脚点是它;而共产主义的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这一理论还认为后来的邓小平理论为修正主义——说课者注)。
  孙中山在其《民生主义》中有如此写道:
  “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有冲突。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就是为大多数谋利益。大多数有利益,社会才有进步。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之所以要调和的原因,就是因为要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古今一切人类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为要求生存;人类因为要有不间断的生存,所以社会才有不停止的进化。所以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战争,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原因,是人类不能生存;因为人类不能生存,所以这种病症的结果,便起战争。马克思研究社会问题所有的心得,只见到了社会进化的毛病,没有见到社会进化的原理;所以马克思可说是一个社会病理家,不能说是一个社会生理家。”
  我个人觉得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最精准的评价。
  他在民国十二年与俄国特使越飞发表的共同宣言中也指出“共产制度不适合中国”的立场。但是,孙中山如果能够多活二十多年的话,他会吃惊地发现。
  中共让“不适合”的东西“适合”了。呵呵。
  在大陆的宣传中,一般把“三民主义”分成“新旧”两个“三民主义”,实际上没有那么回子事儿,充其量就是所谓的“旧”三民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化与扩充罢了。
  在中共那里,“新旧三民主义”的界线就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或者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的执行。
  在当时,这无非是一种往自己脸上贴金的行为罢了。然后把破坏“国共合作”,背叛“(新)三民主义”的罪名推到了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决裂,翻脸,武装暴动。
  最后,在1939年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提纲节录: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信仰,三民主义是统一战线的政治纲领。是以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辅助文件,有借鉴作用。
  如此而已。
  本课结束
  
  板书设计
  本课无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5 20:40:08 
回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民版,第四专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授课对象:高二理科生
  课标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好,我们上课吧。
  在意识形态至上的中国,……思想、……主义,这些东西,记下来——火车撞了你都不应该忘。
  最近国务院通知:食品从业人员集训行业道德伦理——对嘛,集训期间一定要勒令他们早晚看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并要写出深刻的检讨。
  一定要让“八荣八耻”塞进他们的嘴里。并塞住他们的其它窟窿眼儿,防止泄露——
  这样,中国的食品产业就彻底有救了!!阿弥托福!
  前不久去医院看一个朋友,看到急诊室只有一个病人在呻吟,好心上去询问,医生哪里去了。答,参加什么精神文明考试去了——我翻了翻当班医生在桌子上扔的考试材料,赫然几个大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毛邓三’理论培训教材(内参)”。
  只要你在中国混,类似的考试你必须要参加的——大学里也是必修的科目——括弧,无论你学什么专业。
  ——如果你在高中把这些东西背得滚瓜烂熟,那么你以后得节省多少“风花雪月”“对酒高歌”的时间啊——对不对?呵呵。
  接下来,我们简单了解一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毛泽东思想”——课下你们要依照教材择要去记忆——反正重要性我已经给大家说过了的。
  注意,不要做笔记——教材上已经很全了。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大陆以外通常被称呼为“毛主义”,中共则一直使用“毛泽东思想”称呼,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
  (待续)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5 20:45:25 
回复 
  (接上)
  跳出来——我们先看它的形成和演变。
  “毛泽东思想”这个词语,最早由王稼祥于1943年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提出。
  在正式文件中,首次出现于1945年的中共七大刘少奇的报告《论党》里。对“毛泽东思想”的首次系统论述也是该报告。
  在刘少奇的报告里,“毛泽东思想”指的是“毛泽东的思想”,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刘少奇说:“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
  但根据文献,当时毛泽东特別强调,用他的名字可以,但应当定性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实,一些长期以来归于毛泽东名下的重要意识形态作品如《实践论》、《矛盾论》等,实际脱胎于艾思奇等中共理论家的作品,并在相当程度上袭用了一些当时翻译的苏联哲学理论。
  然而,中共党内长期回避这一事实,以加强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威地位。直到毛逝世后,相关内容才逐步公开。
   比如,《矛盾论》的第四部分题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和艾思奇的数篇作品几乎雷同。
  所以,你说现在哪儿哪儿的教授抄袭了什么什么——我们应该表扬他们,他们这是向组织看齐嘛。
  中共七大首次在D的正式文件中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就相当于条约或者法律性质的东西了。
  1956年在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因故取消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一规定——所以我们说八大——好。
  关于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分析地也——好!
  ——但是,毛泽东认为他——完了。或者将要完了——这是一个倔强的老人,怎么可能就此服输呢。
  在通常D的普遍的常识中,他的思想就是马列祖宗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摒弃他和他的思想,哦——你摒弃我个人没关系,我才不愿意做你们的牌位呢!
  问题是——“不是我愿意这样做的,是全国人民选举我这么做的“。“毛泽东思想”必须要做党的指导思想!——这不是我个人的想法,是全国人民的意愿!
  ——这也是随后的被打倒的刘少奇不拿红宝书,却拿宪法保护自己而被挨揍的根本原因——对于“红色卫兵”来说,打的就是你这样不按全国人民的意愿走路的!
  到了1969年的D的九大,党章又恢复了七大的规定,并说“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崭新的阶段”。
  (待续)
  

作者:chisaner 回复日期:2011-05-15 20:52:01 
回复 
  (接上)
  文革后,在1981年的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以邓小平以首的新的领导集体概括、总结了 “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
  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一,实事求是:即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用客观实践检验真理;
  二,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即在本国实际和本国人民力量的基础上,找出适合本国情况的前进道路。
  并把“毛泽东思想”正式解释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作品——将毛泽东晚期的绝大部分观点划在“毛泽东思想”之外。
  此后,由于中国第二轮全面的改革开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逐步走到了中国政治的前台,中国进行了经济改革,对毛泽东原有意识形态的定义又做了大幅度地修改,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
  例如,官方使用的“高举……旗帜”口号从最初的“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先后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直至改为现在使用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
  后又经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2年11月14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十七大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但是排除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