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字拼音:银幕上的十位经典老兵形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19:04

老兵,一个亲切的称呼,让我们看看大荧幕上十位经典老兵的形象。排名不分先后。

 

方化 代表作:《平原游击队》《三进山城》

中国电影史上,提起方化第一反应的形象就是日本兵。都说他比日本人还日本人,他把一个个军国主义渗透到每个汗毛孔,武士道精神充满每个细胞的日本老兵刻画得入木三分。不像其他的日本兵那样猥亵、龌龊,他扮演的日本兵有着几分坚定和狠毒。

看他的眼睛,坚定、狡猾、狠毒

项堃 代表作《南征北战》《烈火中永生》

他永远是国军的高级将领,从张灵甫到徐鹏飞。不像一般的反动派,他给人的感觉是睿智和敬业。但很可惜这些睿智和敬业都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

 

史泰龙 《第一滴血》

这里要说的是他在《第一滴血》第一集里的扮相。绝对经典的越战老兵形象,颓废、忧郁、迷茫。但后来的《第一滴血》系列完全把他从一个经典老兵变成了杀人机器。

潜台词:别惹老兵!

罗伯特 德尼罗 《出租车司机》

还是越战老兵,有人说参加越战的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但其实他们是被越战毁掉的一代人。硝烟散尽,发现自己失去一切没法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之中。

 

威廉 达福 《野战排》

又一越战老兵,一个丛林生存能手。《野战排》我看得很早,具体的一些情节有些想不起来了。可他在丛林里快速跑动的样子和跪在地上高举双手的样子我却是记忆犹新。对新兵来说有这样的一个老兵在身边,你的神经总是要绷紧。不知这个疯狂的家伙要干出什么疯狂的事情,他是新兵们的神经刀!

老了,跑不动了,改坐飞板了!

克里斯·库珀 《美国美人》《爱国者》《锅盖头》

1951年生,和我老爸同岁。我要是有个和他一样退役海军陆战队老爸,我操!那我的生活得是什么鸟样。他演过很多军人的形象,但大多是配角,《爱国者》、《锅盖头》他都是上校或中校这种中层指挥官。 他不是肌肉男,也不像眼睛仔,有点像那种在军队不太得志的中层军官,有人说他老奸巨滑、阴险狠毒,但我觉得他却是那种事业生活双双进入中年危机的普通军人。

汤姆·塞兹摩尔《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黑鹰坠落》

他就是个军绿色的胖子,呵呵,和我很像。他是那种典型的美国老班长形象,憨厚、温和、敦实。新兵依靠他,上级信任他。最难忘的是他在《黑鹰坠落》中扮演的麦中校(可算升官了,以前都是演中士),永远的不紧不慢,漫不经心中带着果敢和无畏。

经典对白

皮勒:长官敌人向我们开枪!

 
  • 艾德 哈里斯《勇闯夺命岛》《兵临城下》

    他又一切老兵应该有的特质,机智、果敢鄙视一切背后手段。还有那经历血雨腥风后对平静生活和公正待遇的强烈渴望。他就是个老兵,我要是在他的手下我也会毫不犹豫的踏上魔鬼岛,即使没有那百万美元的酬劳。

    老兵不怕被出卖,就怕被遗忘。

     

     

    李·马文《大红一师》

    又是个美国老班长,看他那一脸的褶子,每一道皱纹都是一场战斗一个故事。看见他就一句话:“跟着丫,能活命!”

    魏宗万《三毛从军记》《巧奔妙逃》

    这俩老哥长得很像,啥也不说了,一看就知道是老兵油子!

    2008-6-13 18:08:34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上录《十五从军征》,《古今乐录》、《古诗源》等均作古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这里,我们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道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答道:“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


老兵家中的情况究竟怎样呢?其心情又是如何呢?“兔从”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绘。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兔”与“雉”(野鸡),均系动物,一在“狗窦”(下方),一在“梁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呢?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这几句诗仍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而更令老兵悲哀的还在于:他以“旅谷”煮饭,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时间就做好了,却不知道将饭与羹送给谁,也即无亲人与之共享了。这正是“舂谷”四句所表现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作者小传】: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