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侠破碎维度哥布林:张卫萍浅谈如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2:40:53
封面内容:于田县高级中学教育论文 (2010新疆培训班)目录论如何有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imary school's composition teaching培训教师姓名:张卫萍培训学院名称:北师大文教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论文提交日期: II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imary school’s
composition teaching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s 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he focal point and difficulties of
primary school’s language teaching.The theme can intensively reflect their abilities of
language,so the high quality of composition is the important sign of the language.Our
educational workers including teaching staff,scholars and the front line teachers,are
always exploring and paying hardly.But,”composition troublesome”in the primary
school’s language teaching,cannot get basic solving,always perplexing education circles
in the long time.
In theory,there are three mistakes in the people’s understanding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which should be clarified.The first is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essence of composition and
composition teaching;The second is that the orientation of composition teaching’s target isn’t
exact;the third is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content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practic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resolved.The first is the
strategy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method.In macroscopical view,the Chinese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are lack of a plan as a whole to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nd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the actual composition teaching;In microcosmic view,in the actual
composition teaching,the Chinese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over-emphasize the drill of
the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writing technique,neglect the training of interest and
habit in writing,negl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bility of observation,conceiving,
modification etc,neglect the training of emotion,attitude,value,to this the Chinese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should realize gradually,carry definitely through the spirit of
Chinese Course Standard,adequately incarnate the student’s main body status.
In a word,only all things considered macroscopical view and microcosmic view,just
in dee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imary school’s composition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s composition teaching;actuality;strategy;efficiency
Written by:Wang Fei
Supervised by:Bian Zhaoming
引言..................................................................................................................................1
第一章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
第一节小学作文教学主体地位的缺失.....................................................................2
一、作文思维表达成人化,缺乏童心、童趣......................................................2
二、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4
第二节“作文”与“做人”教育相分离.................................................................4
第三节作文评价标准过高.........................................................................................6
一、片面强调作文的思想性,脱离学生实际......................................................6
二、过度追求作文考试形式,忽视能力培养......................................................7
第四节忽视语言的交际作用.....................................................................................9
第二章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1
第一节应试教育及传统作文教学的影响...............................................................11
第二节影响小学作文教学的社会原因...................................................................12
第三章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14
第一节小学作文有效教学要处理好的两种关系...................................................14
第二节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17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7
二、作文交际化,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22
三、巧妙进行训练,激发学生写作动机与情感................................................24
四、重视批改与讲评,全方位提高学生自改文章的能力................................28
结语................................................................................................................................34
参考文献..............................................................................................................................35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39
后记................................................................................................................................401
引言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作文能够集中的反映出他
们的语文能力,作文水平往往被看作衡量其语文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的语文教
育工作者,包括专家和一线的语文教师,都一直在为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而努
力地进行探索。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效率不高”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根本的
解决,一直困扰着教育界。
本文通过多层面的阐述力图找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
题的原因,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和经验的同时,提出改革我国小学作文
教学现状的相应对策。2
第一章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
度。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可见,作文教学一直在语
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从目前一般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小学作文教学质
量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节小学作文教学主体地位的缺失
一、作文思维表达成人化,缺乏童心、童趣
小学生作为小学作文教学的主体,年龄大致在六岁至十二岁之间,其生理和心理
发育均未成熟,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与成人
有很大的差距。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做到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忽视了其独有
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兴趣规律、注意规律、思维规律、记忆规律等),要求小学生
以成人的思考方式去解释、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成人的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思想,这就
容易造成小学生作文思维与表达的成人化。有些小学作文,堆砌成语、形容词,仅仅
看语言,与成人作文难以区别。如“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果实累累的季节。在秋
天里,我们这些又学了一学期知识的学生们,正在努力学习,共同探讨,正用实际行
动去争取优异的成绩向老师和家长汇报。”这些话老练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这里
如删除“学生”之类的文字,我们就无法肯定文章出自十一二岁的学生之手。这种胡
编乱造、装腔作势的不良文风,长期不改的话必然会形成一种惰性,磨灭了小学生的
灵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王贺玲在《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中认为,“目前
的作文中,学生原本真实的语言表达被遮盖着,表现更多的是公众语言,是成人化
语言……儿童应有的天真、质朴、自然、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不见了踪影。”

钱理群
曾在《孩子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一文中说到:“孩子们实际上有两套写作的,其中一
套就是学校教育中课堂上的写作,其显著特征是说大话、套话,说成年人(老师、考
官)要求他们说的话。”而“当他们有可能作课外的‘另一种写作’时,就往往用一套
赵东阳.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及对策[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
王贺玲.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0(6):10-11.3
调侃的笔墨,将学校写作的模式全给消解了。”

他们的警示应引起我们小学教育界的
重视。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不具备较强的概括和归纳能
力,而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教材规定的大作文与考试作文,却要求学生每篇
作文都得表现一个明确而又深刻的中心,要紧扣中心展开文章,缺少了这个,作文就
无法得高分。这就使得小学生们,挖空心思去想那些所谓的有意义的或是印象深刻的
事情来写,如果没有这样的亲身经历,为了得高分,就只好胡编乱造,把别人的经历
拿来安在自己的身上,用成人的审美喜好来挑选作文的素材,显然这种作文训练对提
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毫无益处,反而会阻碍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风,不利于其培养积
极向上、健康高尚的人格。
了解作文教学规律的人都明白,作文儿童化才是小学生作文应有的努力方向,童
心、童趣才是小学生作文的灵魂。童心不仅有真,而且有幻想,儿童写童心不仅会写
出真情实感,而且会写出自己的想象;有的以写真实为主,真实中又发挥想象;有的
以写想象为主,想象中不脱离真实生活,二者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叶圣陶曾在《怎
样写作》一书中谈到“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
感兴。顺着这两个倾向的,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地说。”

叶老又说:“作文,就是
写出自己的东西。”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置身其中的学生每天都在经历新生活,感
受新生活。课内、课外、学校、家里……时时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学生可能为
某个教师的滑稽动作笑得前仰后翻,也可能为家长的不理解或批评而痛哭流涕,也可
能为某个小问题互相争得不可开交,也可能为新同学的表现拍手叫好,也可能被某个
同学的恶作剧吓得哇哇直叫,也可能为某个小玩意儿吸引得如痴如醉……这些都是他
们的真实生活,是作文的“源”,充满了童趣,更充满了童真。对于这样的题材,学
生有兴趣,也有能力诉诸于笔尖,写出的作文也生动有趣。
因此,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
的笔去写身边的生活,既能使小学生作文不失儿童情趣,又能促使儿童的个性健康发
展,这才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正道。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4
二、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
在小学作文课上,小学生们普遍反映,作文时头脑空空,不知道该写什么。我们
曾对139名小学高年级学生做过一次作文心理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139名学生中,
“觉得没有材料写”的占45.3%”,“感到有材料写不出来”的占41.7%”,这充分说
明“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是造成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心理障碍。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中的孩子,从家门到校门,生活单调,确
实没有东西可写,另外小学生们缺乏观察能力,经常对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闻而不
闻,使得头脑中没有积累下作文素材,胸中没有积蓄,提起笔来怎么会流畅呢?加之
语文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超出了小学生的经验范围,使小学生们缺乏切身生
活体验,因此面对着这样的作文题,小学生就只有冥思苦想,胡编乱造或者是抄袭作
文选上的文章,虚假雷同,千人一面也就在所难免了。
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想方设法组织学生多参加活动,把学生从各种枯燥繁琐的练习
中解放出来,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引导孩子们用心体验生活,认真观察自然。生活
是作文的源泉,生活中有了积蓄学生才有内容可表达。叶老很早就指出:“写作的根
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生活如泉源,文章如
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平时积蓄充实,写
作文时就不会感到难了。这种积蓄是多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知识方面的、思想认
识方面的、语言方面的等等,然而最主要或者说是最根本的是生活的积蓄。叶老还说:
“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多样
化的生活,同时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节“作文”与“做人”教育相分离
作文与做人的统一,是公认的写作教学原则。课标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
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有机结合,是学生主观意
识的表现。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畅谈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
启发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

郭根福.抓好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小学作文教育的关键[J].河北教育,2003.
刘亚雄.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3.5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文”。纵观
历史,无不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精神,就不会
有保尔在烈士墓前关于“生命意义”的那段激人奋进的议论;如果毛泽东没有建立新中
国的伟大抱负,就不可能产生《泌园春?雪》中品评古今人物,展现“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的自豪与激情。无可争辩的事实,枚不胜举。然而在我们的实际作文教学中,
却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人”、“文”分离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的眼中只有文,
没有人,不能做到透过文而看到人,利用文章来发展人。学生也没有树立起人文合一的
思想,作文中的思想不是自己真正的思想,而自己的真实想法又不愿意写进作文中,作
文教学中的人文合一的教育普遍缺乏。作文本应是用心灵亲历求真趋善寻美的过程,是
对生活的反应与唤醒,若老师容许学生作文造假,无异纵容学生说假话,长此以往,就
会钝化学生观察、体悟真实生活的思维敏感性,更会造就学生假面人格。一旦人文分离
了,两面人格形成了,作文育人就难了,教育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儿童将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做人行文,这与基础教育阶段的作文入门教学有着不
可分割的关系。人文关系的多重性、复杂性给作文教学出了一道难题,同时也赋予作
文教学重要使命,这就是作文教学要谨防“人文悖离”,应追求“人文合璧”。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写好“文”,更不可忽视精心指导学生做好“人”,
作文教学不但应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还应教会学生做人,而求诚则是二者结合的
高境界。叶老指出:“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
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
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
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
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
所以只有让学生自由表达,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自己心里想写的话,“立诚”
才能成为可能,才能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当然,由于小学生是成长
中的人,思想、认识能力都有待提高,在说真话、说心里话时,有时难免表现出低级
趣味或不健康的思想,此时教师必须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否则不利于培养“健康的审
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此同样有违作文与做人相统一
的教学原则,也有违课程标准的精神。6
第三节作文评价标准过高
一、片面强调作文的思想性,脱离学生实际
在当前小学作文的评价中,对作文内涵的评价标准过高,严重脱离了小学生的实
际。主要表现有两个:一是滥用“立意高”的标准。例如有个小学生在写《难忘的一
天》这篇作文时,写的是国庆节那天自己游动物园看到河马的形象与自己的想象不符
时的惊喜之情。老师给了这位小学生习作这样的评价:“立意不高,写国庆节应和祖
国的富强联系起来,你应想到,没有祖国的强大,河马怎么会到中国来呢?”

如此评
价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立意确实是文章的灵魂。因此立意高低也一向成为评价文章
高低的重要标准,但是这显然是评价成人文章的做法,可教师们却如法炮制,奉“立
意”为圭桌,耳提面命,谆谆教诲:从稻浪旁边走过,一定要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幸
福生活”;在高楼间徜徉,一定要想到“祖国建设的欣欣向荣”;涉足古迹,必须赞叹
“民族历史的悠久”或“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流连美景,应该称颂“祖国河
山的无比壮丽”;抒写理想,不能离开“建设祖国”或“献身人民”;揭露丑恶,不能
不加上“白玉之瑕,无损党的伟大”。

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学生们学会了为自己的
习作穿鞋带帽,说着如出一辙的官话、鹦鹉学舌的套话,而坦诚的实话、源自内心的
真话、表达独特体验的有个性的话则消失了。二是滥用“有意义”的标准。例如一篇
小学生习作《破案》写的是有一次自己家里的电话机响起来,拿起来却不作声,妈妈
和奶奶先后多次接听,都是这样。“我”经过仔细观察和严密推理,认定是爸爸在被
窝里用手机所为,经查证,果然如此。这是一篇颇具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的文章,但
教师的评语却是:“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选材不好,重写。老师为什么认为选材不好,
有什么根据吗?就其根源无非就是老师认为写进作文里的必须是其认为“有意义”的
事情,这个标准己经深深的扎根在老师的心中,成为惯性思维。“若说立意必求独创,
前无古人,言情必求甚深,感通百世,那么,能文之士也只好长期搁笔,何况学生?”
现在,尽管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有意义”不应是小学生写作文时必需的要求,但长
期以来的思维定势,让老师们顽固地、下意识地认为写进作文中的事应是像模像样、
正儿八经的,而不应该是那些平淡、琐碎、鸡毛蒜皮的真事、实事。
潘新和.没有比失去言说欲更糟糕的.福建教育,2004(2).
施茂枝.失度与失的——从几篇小学生习作的争议性评价说起.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1).7
小学生的作文正处在起步阶段,因此不应该把目标定的太高,不应该对小学生的
作文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应该尊重小学生习作的规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
早就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
点。”

在语文课标中将小学作文教学几个阶段的要求变为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
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这是因为“易于动笔”和“乐于表
达”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降低写作的门槛,让学生易于动笔,大大消除了学生对写
作文的恐惧心理,有利于激发其积极性,树立信心,符合小学生的作文心理。
二、过度追求作文考试形式,忽视能力培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对考试作文的研究十分火热,投入的精力也
比较多,笔者曾经在国内一家规模较大的购书网站上,搜索“语文教辅书”,每个年
级都能找到500多种。更有甚者,有的刊物还设立了所谓的专家指导等栏目专门传授
应试技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在指导小学生们如何巧妙应对考试作文上下的功夫
最大,作文指导坚定不移地冲着考试而来,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压题,甚至默许、
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材料来进行写作,全是为了一个分数。
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情绪下,有些老师干脆根据考试作文的评分标准评定学生平时
作文的成绩。有相当多的家长为了能够提高孩子在考试时作文的分数,在小学阶段就
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作文补习班、培训班或者提高班,让孩子的作文技巧在这种班上
得到强化,其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在考试的时候,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在老师看
来是优秀的作文,从而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
这些做法在当前非常普遍,严重制约着小学作文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当应付考
试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的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很容易走入误区,极容易形成
一种程式化的教学,即把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作为平时作文训练的全部内容。
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为了求稳,而轻易不敢越雷池半步,将作文训练弄成了让学生
学写作文范式。
过于强调文章的形式,其后果常常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心中徒有文章的形式,
唯独没有生活的体验、真切的思考以及驰骋的想象等等。叶老曾经说过:“小学生作
宁学慧.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教学,1999(4).8
文,初不欲求其高雅典丽”。

在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所进行的指导,多是写
作知识、写作技巧、写作结构以及如何把作文写的立意高,思想性好,他们简单地认
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技巧,写作能力就能提高,忽视了写作技能必须靠“正确
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因而在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上
的培养训练却远远不够,这就使得许多的小学生虽然写得出所谓的“好文章”,但是
作文能力实则并没有什么提高,升入初中和高中后,甚至大学后依然不会写作文,这
主要是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化,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对课文的机械模仿,一方面来自教
师对作文结构的定势化讲解,所以读小学生的作文,总会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感
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统得太死,指导的太细,这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使作
文缺乏个性,过多的指导违反了创造的规律。例如在一篇题为《妈妈的爱》的作文中,
班里十几名学生写的都是“自己病了,雨天中妈妈背着自己往医院跑,汗水湿透了妈
妈的衣衫……”其实现在送孩子上医院,完全可以打车,可在作文中,现在的妈妈跟
二十几年前的妈妈做着同一件事。在令人震惊的同时也不免感到悲哀,我们不禁要问
现在的孩子们究竟怎么了?妈妈的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孩子,像甘泉一样滋润着孩
子,哪个孩子能感受不到妈妈的甜蜜的爱呢?可是面对作文本,许多学生想到的不是
妈妈给与自己的那份刻骨铭心的母爱,而是首先想到去照抄作文选上的优秀作文,这
样写出的作文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的作文教学培养出来的不过是可以复制别人作品的
机器,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失败。江泽民曾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
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
得不思考的问题。在一次作文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出现有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
在作文开始阶段,这时候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涌现出对文章的种种构思;第二个高潮
出现在教师点拨指导之后,许多高质量的思维火花往往出现在这个阶段。因此教师应
该认清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适时地进行指导,既能达到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又不限
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个性化创造,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时达到了
教学目标。
林治金.语文教育论文选编(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536.9
第四节忽视语言的交际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从不规定读者对象,忽视语言的交际作用。在作文教学
中,学生作文的读者对象非常单一固定,这便是老师,这几乎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
成”,不必学生去动脑考虑。而小学生们面对的这个读者的身份又非常特殊,面对着
这样一个容易使自己产生惧怕心理的读者,他们自然无法完全做到“我手写我心”,
往往激不起作文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写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师生关
系可以说是审视与被审视的关系,缺乏平等交流的基础,老师读学生的作文不是为了
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有时甚至会让学生感到一种负担),而是居高临下地给学生打分,
并往往以自己的好恶和价值取向来作为作文评判的标准。这种现象在考试后批阅学生
作文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难免往往会有一种敷衍的心理,认为这是
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是写给老师看的,反正老师会修改的。因此学生在写作文的时
候,也很少考虑针对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对象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文字,这
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没有发挥出作文教学应有的作用。
中外作文教学比较研究表明,与美、英、德、日等国家注重写作“为不同的读者
和不同的目的服务”写作观不同,我国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没有规定读者对象,学
生在无对象的状态下写作,或目中无人,或自我封闭,没有倾诉、告知与交流的对象,
学生大都不愿说真话,或者为揣摩教师口味而空话、假话连篇。

作文教学中学生缺
乏表达对象的意识,直接助长了学生作文敷衍塞责,甚至为了投教师所好,常常按老
师的喜好、思路去写作文,学生猜度老师的意图,迎合老师的所爱,从内容到形式假、
大、空,违背了作文教学注重“应用”的目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小学作文在高
年级都会写题目为“妈妈,我想对你说”的文章,即使许多平时写作水平处于中上游
的同学也经常会犯一个普遍的错误,人称无法统一,文章提到妈妈,都应该用“您”
或“你”,可到了作文里,往往是“您”也有,“妈妈”也有,“她”
也有……这恰恰体现了两个问题:一、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对话;二、长期的记
叙文练习,已经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表达定势——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件事。
作文是一种交流,是一种用书面语言来进行思想交流的方式,既然是交流,当然
要有交流的对象。作文是有感而发,有感是对某一件事有了强烈的感受,形成了想和
陈军辉.论小学作文教学儿童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10
别人交流的强烈冲动,于是写出来,告诉一定范围的社会群体以引起共鸣,这样写出
来的文章才一是有血有肉、有激情、有灵气的。当学生面对着自己的作文对象时(特
别是他愿意与之交流的对象),他的思路、他的语词库就会以相应的方式打开,他的
表现欲就会增强。
如果作为一名作家,是必须要考虑读者的感受的,小学生们虽然不是作家,但是
从广义上看是相通的,二者都要用文字“表达”和“说出”,因此二者都要顾及读者
对象的反应。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所倡导的读者意识,是在作文
的过程中,根据作文的内容、要求等以假想的读者作为阅读对象进行作文。有了读者
群,学生就可以转变“做文章”的观念,而把作文当成是一种交流,交流的属性即对
象性、真实性、情景性,也就很自然的体现在了作文教学中。11
第二章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既然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这么多的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
问题的产生呢?
第一节应试教育及传统作文教学的影响
1977年10月国家恢复高考。20多年来,考试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
有用的人才。但是今天这种教育被国人称为应试教育,对它的批评越来越严厉。笔者
认为这不是因为考试的错,而错在教育的方式上。应试教育是选拔精英教育而非普遍
的公民教育,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的技能技术的培训,其结
果是过度追求升学率。
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状况更是令人担忧。长期,作文教学一直处于语言形式训
练的模式化教学状态中。这种语言形式训练最终目的是写一篇形式很美的作文来迎合
阅卷老师的喜好,以求得老师给个高分。那么使得阅卷老师感到满意的作文是要符合
一定写作规范的。一般考试中的写作规范都是这样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
具体,层次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不写错别字,书写工整,卷面要干净,标点
符号要正确运用等。
这种写作规范是形式主义作文教学对写作指导的具体要求。这样教学目标引导教
师和学生关注作文语言形式的练习,而不去深入思考作文的内容、思想及其产生的根
源,这样的教学目标不能说丢下了作文的“灵魂”,只留下作文语言的“躯壳”。
写作应该是人的心理活动。写作过程是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的过程。这
是同人的活动、认识、思维、情感联系起来的。形式主义作文教学恰恰违背了这一点。
比如,作文课上往往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个话题去写。如果学生没有这个方面经历
和体验,他们为了完成作文只好去瞎编乱造,交差了事。这其实在纵容或强迫学生去
造假,对学生的品质培养有百害而无一利!12
第二节影响小学作文教学的社会原因
近二十多年来,由于世界性重理轻文思想的波及,整个社会出现了急功近利的风
气,小学作文教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原本很单纯的教学也带上了功利性的成分。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以实用性为主的理工学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
会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反,人文学科的地位逐步下降。这种思潮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发展,也影响到了每一个中国人,不仅冲击了母语教学,而且
使本就有很多不足的作文教学雪上加霜,甚至扭曲了人的生存状态。对于今天的语文
教学,于漪老师曾在《期待语文教学的美景》一文中表达了这样的看法:“教学已蜕
变成一种交易,试图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分数。”教学讲求效率是对的,但如果一
味追求短期效率,则有可能违背儿童的认知规律,挫伤儿童的学习兴趣。

现在,我国正处于转型期间,各种新事物不断地涌现,许多旧的事物也在不断消
亡。以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的现今社会,特别讲究功利性,什么事情可
以以最少时间,最少付出获得最多、最大回报,就选择什么。这种实用主义的想法对
小学生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许多学生不再愿意静下心来看看名著名篇,因为这并不
能在短期内让他们感受到从中获益,学生空闲下来,更愿意把时间花在网络上或追求
流行文化上。即使看出也可以从他们看的书的内容上感受到急功近利的特点,提高作
文则看《如何成为写作高手》《作文宝典》,提高文学素养则看《名著一点通》。这种
全社会的急躁情绪对作文教学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作文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体现了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体现着他
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关系到他的生活质量。然而,从总体来说我们的社
会却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为我们的小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小学
生行为选择的依据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评价,而小学生所接触的具体环境有
可能使他们对“作文是一种基本技能”这种说法做出错误的理解和判断。小学生经常
接受什么样的社会评价观念?这些观念会使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和判断?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的社会不重视我们的母语表达能力。中国人不像弱小民族那
样把民族文化视为命脉,而无比珍惜。同时,中国人对母语也缺少应有的敬意,如今
社会在评价一个人的学问或能力时,经常把“精通外语”或是“会几门外语”当作一
于树漫.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6.10.13
种重要的评价标准,而这个人使用母语的能力如何,却往往不在评价范围之内。当今
社会通行的职称评定,绝大多数职称系列都规定考外语,但是几乎没有一种职称系列
宣布要考汉语表达,而作为全国性的标准型考试普通话考试,也仅仅是强调发音标准
而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习惯上愿意把表达能力差的人称之为“忠厚人”,汉
语中的“不善言辞”“沉默寡言”“拙于应对”等,未必是对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贬
低;而“能说会道”、“妙笔生花”、“能言善辩”又未必是对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赞
扬,这种思维定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母语表达能力的忽视。
另外我国社会奉行一套相对单一、封闭的社会价值理念,一元化的评价观念使学
生的思想与心灵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也直接导致他们作文思想观念的狭隘性。高速
发展的现代社会,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电视等影音设备的出现,让人们越来越懒得
读书看报了,先进的通讯手段也使人们懒得执笔写信了;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之风,媒
体中的官话套话,网络中充斥的形形色色的不规范语言,这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模
仿力和接受力极强的小学生,使他们在无形中慢慢地学会了说成人化的语言,说不规
范的语言。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说:“孩子在大人面前会不自
觉地有一种禁忌,限制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而换上一种他们认为大人所喜欢的表达方
式。”他们从来自教师和成绩的教训中深深懂得,作文独出心裁,无异于自讨苦吃。
年龄越大,越会看大人的脸色,越会揣摩大人的心理,也就越会按照老师的喜好去说
话,这也就是为千万小学高年级学生中的虚假现象多于低年级的原因。以上这些客观
上的因素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学生们,也对我们的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14
第三章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第一节小学作文有效教学要处理好的两种关系
作文教学有许多教学方法,比如:讲授知识,语言知识、写作知识;传授技巧,
从观察到组材、从构思到写作、从初稿到定稿;作文练笔,——改写、仿写、独立写
作;作文积累,抄写、背诵、阅读;作文批阅,集体讲评、个别辅导等等。从理论上
说,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作文学习都是必须的,而且是有效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每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作文的历程中,教师只有利
用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把握恰当的介入时机,才会发挥它的最大效力。然而,目前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缺乏统筹,应当予以整合。这就需
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策略的时候,在宏观上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感悟
学习和理性指导的关系;第二,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的关系。对于这两个关系的处理
如何,关系到目前教师作文教学方法能否走出误区。
(l)感悟学习和理性指导
感悟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直觉领悟书面语言表达技艺的学习方式,是学
生作文思维形成必须经历的过程。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作文
思维就是指作文心理结构,它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而图式是心
理结构的核心。在作文心理结构中,作文图式是学生对作文认识的起点和核心,它围
绕着作文这一主题组织知识的网络结构,其中既包括作文的陈述性知识,也包括作文
的程序性知识,同时还包括作文的策略性知识。
根据认识的普遍原理,学生作文心理图式的形成过程是由感性领悟到理性认知的
过程。在感悟学习过程中,书面语言表达技艺在学生大脑中处于缄默状态,不可言明,
其表征呈现为一种能力。比如:“比喻”这一修辞技巧,许多学生在认识“比喻”的
概念、用法和作用等知识之前,就已经通过大量的读写领悟到了“比喻”的内涵和作
用,并且在实际的说写中能够运用它,只是无法用语言把“比喻”的内涵、作用和用
法表述出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5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
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
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尤其是小学学段,学生作文心理图式还处于
感性领悟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直觉领悟书面语言表达技艺的学习方式就更为重要。
感悟学习,在我国古代就是学习写作的主要学习模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仿写和
阅读是体验感悟书面语言表达技艺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其它如抄写、背诵、教师的
实例启发等等。
理性指导是在感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写作知识传授,引导学生由
感性学习七升到理性学习的基本方式。在教师的指导卜,书面语言表达技艺在学生大
脑中逐渐由缄默状态发展到可以言明的状态,学生逐渐形成对书面语言学习的元认知
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
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理性
指导的总体策略是小学渗透、初中点拨、高中系统讲解,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各学段教
师要根据学生作文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策略。小学阶段,尤其
是学习作文之初,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教师如果直接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由于
学生大脑中尚未建立起关于作文的思维图式,教学效果将几乎等于零。此时,教师可
以采取实例启发的方法。比如,学生作文开头引入的不好,教师就向学生提供与学生
作文体例相似的若干篇文章的开头,引导学生比较、体会,然后指导学生如何写。在
小学后,由于学生大脑中对于各种文体、各种写作方法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图式,针对
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教师就可以直接运用理性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
感悟学习和理性指导在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过程中是并行存在的,要根据学生作文
思维发展水平决定二者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权重。感悟学习和理性指导在学生作
文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并行关系和所占权重可以用下图表示:
作文思维发展(小学—初中)
感悟学习
理性指导
作文思维发展(小学—初中)16
(2)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
集体教学指教师面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教学组织方式,个别辅导指教
师面对学生个体进行作文训练的教学组织方式。根据书面语言表达思维的个性化特
征,作文教学的组织方式应重视个别辅导,然而,目前教师作文教学实践,从命题、
指导到讲评以及对学生观察能力、构思能力、修改能力、写作习惯的培养,基本上都
以集体教学为主,忽视个别辅导。这里有主观认识上的原因,更有客观条件方面的限
制。
第一,对作文集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方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认识
不到位。
过去,人们对于作文集体教学作用的理解是片面的,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者学校
课程安排,每周两课时或者每单元两课时的集体教学安排,把作文布置下去、课下在
作文本上写写评语、集体讲评指导指导,认为就完成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如果仅此理
解作文教学,那么我们说这种教学远没有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这种集体教学在教师
指导作文、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中,仅仅处于辅助性地位。这种集体教学仅仅是让学
生知道了作文的任务、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写了、学生也知道自己作文的水平和作文
的缺点了,但大多数学生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作文通过什么途径改进、怎样改进。
对于个别辅导的理解也是狭义上的,仅仅局限于对教师布置的具体作文而进行的
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的指导。广义上的个别辅导,指教师的指导融入与学生日常的学习、
生活、思想交流中,日常化、生活化,对教师来说是有意识的,对学生来说,则是非
刻意的、潜移默化的,这种广义上的个别辅导是随时随地的,甚至是异时异地的。这
种个别辅导,在教师指导作文、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应处于主导地位。因为通过
个别辅导,学生真正知道了通过什么途径改进作文、怎样改进作文。
第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特征要求教师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作文进展情况,学班
班容量过大,致使教师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依照教育部有关规
定,中小学教学班班容量,一般为45人左右,最多不得超过55人。但是,事实上全
国各地中小学,尤其是城镇中小学,教学班人数远远超过了规定的人数。由于班容量
过大,班级的整体性教学任务己使教师不堪重负,学生的个别辅导就可见一斑。因此,
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特征在大多数学生身上无法获得体现.,只能作为整体教学的步骤
走走过场,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17
随着人们认识的进步,科技的创新,社会的发展,个性的解放,作文教学组织方
式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体教学为辅己经越来越走向可能。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作文的个别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教师利用
网络各种传递方式,可以异时异地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
第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将越来越充裕,小班化教学将
成为可能,为作文的个别教学的实施提供物质支持。
总之,作文教学在教学组织上,如果不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将永远
是一个梦想。
第二节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从微观上看,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
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忽视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
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在教学实际中坚
决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符合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原则,针对小学作文教学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
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努力探索某种事
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也曾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是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症结之
一。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作文儿童化
儿童作文,应该儿化,需要童趣,要尊重儿童的生活价值、认知方式和儿童化的
语言,鼓励他们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体验和发现。
陈军辉.论小学作文教学儿童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18
从某种意义上说,处于社会化启蒙阶段的儿童并不是完全的行为者他们更像观
察者、学习者,对生活内容的选择,对生活价值和意义的确认都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
他们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成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人就有权利越俎代疱,以权威、
训诫形式干预儿童的现实生活,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儿童在作文活动中承载了与他们年龄不符的道德伦理、社会义务、公共责任和成
人自身没有实现而欲转嫁于他们的某些对社会和未来的愿景,过高的社会期望压制着
儿童作文题材的本真呈现。
1.小学作文儿童化,作文题材必须来自儿童自己的体验和发现。
日本生活作文教育运动早期代表人物小砂丘忠义认为,“以自己的眼、耳、心来
反映,只有这样,自己产生出的思想、感受才有发自内心的喜悦。”体验和发现触及
自身的经验世界,儿童的认识质量才会有质性提升,因为这样的体验和感知具有了
“反思的意识”,已经和儿童内心深处的某些特质联系在一起了。加拿大著名学者马
克斯·范梅南说:“事实上生活体验确实与我共在,因为我能够以反思的形式意识到
它,从一定意义上讲,我直接占有它,就像它完全属于我一样。它只有在思想中才变
得客观具体。”

教师要以“儿童为本”,鼓励并指导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和发现属于自己的习作素
材。教师要懂得欣赏儿童化原初体验,善于辨析儿童化的生活发现,教师的“慧眼”
在保持儿童作文题材本真状态过程中始终起着点拨、辨别、赞赏、矫正的关键作用,
成人倾向的油脂粉墨和陈腔老调,若有教师“慧眼”滤选只能消失殆尽。
大西北地区一位语文教师在一摞作业本中,发现一篇形似帐本的习作颇有儿童
“本色”,读之忍俊不禁之余,又会让人陷入对农村生活的无尽思索:
哥哥结婚记
哥哥结婚娶嫂子,我把他们从订婚直到结婚我家花的钱做了记录。统计如下:
1.彩礼:10000元。
2.给女方的礼物(三金两甩加一):8000元。
3.家用电器(彩电、冰柜、洗衣机、DVD):6500元。
4.其他摆设(沙发、组合家具):3000元。
5.煤气灶、四铺四盖:2600元。
[加]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M].宋广文,译;李树英,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4.19
6.新衣裳(冬夏各两套):5000元(原文列举15条,这里不一一引述,总计折
合人民币:42100元)。
现在,哥、嫂子住我家的新房,爸、妈和我住后院的老房子。为给哥哥结婚我家
卖掉了16棵树和63只羊,花掉了所有的存款,但是没有欠债。完事后,爸爸心疼地
说:“哈,好家伙,能买25头上好的骡子!孩子,你可得好好念书哇,咱可再娶不
起了!”
2.小学作文儿童化,作文题材必须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才能表现出儿童生活的原汁
原味。
儿童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简单个体,积累作文经验,受教师指导和评价影响深刻,
让他们远离成人话语习惯和品味,使用和儿童生活题材相和谐的语言形式是当下儿童
作文教学值得关注的课题。
教师不能忽略儿童现有年龄和身心特点,滥用成人眼光审视儿童生活的意义和情
趣。儿童生活情态只有用儿童自己喜闻乐见的语言反映才能情真意切,富有儿童趣味。
诸暨9岁男童郦思哲一篇107字短文获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引来教育界、家长
和学生们的纷纷热议: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
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
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天真本色的笔调,与“想妈妈”这一儿童常有的切身体验浑然天成,不着任何成
人的斧凿痕迹。
(二)习作选题形式多样化
根据国外选题研究表明,从儿童生活出发,从儿童心理需求出发,着眼于激发儿
童探究和实践兴趣的命题形式,显然更有助于儿童投入感知、理解、反思和提炼的信
息生成过程,值得我国小学作文教学借鉴和尝试。
1.以情境式提示,促使儿童进行生活化想象,生成作文题材。此类命题来自于生
活,易与现实相联系,诱发性强,儿童在寻求问题解决的智力活动中,融入了言语活
葛晓娟,余雯雯.纯真打动了“冰心”[N].钱江晚报,2006-11-25(1).20
动,超越了传统教学文字演练的枯燥与繁琐。比如:
⑴开车进苏州市区,行驶在北园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苏州历史文化特征的著
名建筑物。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
⑵一个本地公司赞助了你的学校一笔钱以资助教育参观。选择一个你们班级想
去的地方。给你的校长写一封信,劝说他同意支付一些钱用于你们的该次参观。
2.以创造性提问,促使儿童进行非线性思维,生成作文题材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
国外的写作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写作主体性,富有创造意味的命题有利于促进儿童的
自我实现。对于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有很好的参考意义,比如:
⑴从另外的角度看待世界:一条鱼会怎样看待渔夫?外星人怎样看待你的活动?
一只老鼠怎样看待盆中的乳酪?(美国)
⑵世界某个地方或宇宙深处某个地方存在着一个不知名的国家,叫乌托邦。那
里的一切都与我们地球不一样。到底怎么不一样?这就靠你们去想象:
——那里的房子和道路什么样子?
——那里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
——那里的人怎样活动?
——学校里有没有成绩和考试?
——我们地球人怎样才能去访问他们?
如果你们能把乌托邦国画出来,那你们对这个国家的想象就更具体,更形象了。
(美国)
3.以探究性课题,激发儿童猎奇、验证、调查和反思欲望,生成作文题材。
美国John Magher《论作文:把思想还给学生》中说:完成(探究性课题)的过
程并不只是“论”和“文”,“首先得research(研究),才会有文(paper)。”实践与
研究的过程便是题材生成和获取的过程。比如:
⑴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如果当初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美国)
⑵笔的研究:①笔的形状:笔杆长度、笔头长度、笔头与笔尖的长度比例、笔
毛的材料;②笔的制造方法:材料(笔毛、笔杆)的产地、笔的产地、制作的程序;
③笔的经济考察:成本价、售价等;④我们一年要用多少笔;⑤什么笔好写,什么笔
不好写;⑥用过的笔的处理,笔的需求。(日本)
(三)作文教学生活化21
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具有鲜明的室内化特征。课堂内命题、成文、修改、评价,课
外习作也如家庭“隔夜作文”,都将儿童作文过程中的认知与思维需求禁锢在有形无
形的物理空间内。让儿童在生活中撷取新鲜有趣的素材,让作文教学形式赋予生活化
的色彩和特征,当是作文教学亟待落实的课题。
叶圣陶认为“生活充实”“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
方法,性情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基于生活的体验和实践,可以
促进儿童对生活素材的认知与理解、体验与感悟、概括与提炼。
1.形成大语文课堂观念
尽量拓宽语文课程资源,引领儿童主动参与校内外各种实践体验活动,让儿童充
分接触社会和自然,融入集体和他人城乡区域儿童体验和实践形式因地而异,应讲究
效用。城镇儿童可广泛参与各种主题队会、体育竞赛、课间活动、社会联谊、夏(冬)
令营、家庭聚会、旅游休闲、走亲访友,更多体验民俗风情、地方文化、历史文脉。
农村区域儿童可以依托更广阔天地,感知和积累更多生活素材。比如让儿童走进田野,
体验田园风光,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于自
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丰厚回报;走进农家,体验农事农情,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田
既是劳动实践需要,也是作文教学体验需要;走进乡村,体验乡土文化。农村蕴藏着
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是乡土作文素材的重要源头,如乡俗民风、家乡特产、民间工
艺、民间掌故、农家谚语……
此外,还应该引导广泛阅读,使儿童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文体知识和写作知识
以外,也能获取大量的与主题知识相关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教学必须应用更多形式,引起儿童与写作对象更多的相关记忆和情绪
1932年,Hemingway认为,“一个好的写作者应该知道他可能了解的一切”。随
后,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这种“知道得多,写作就好”的假设进行了再认识。De
Groff(1987)发现儿童与写作主题相关的主题知识越丰富,所写的文章越长,越具
连贯性。Kellogg(1987)认为,主题知识丰富者在长时记忆中储存有许多该方面的
信息,则提取时间越短,回忆和写作所作心理努力越少。弗劳尔和海斯(L.Flower&
Hayes,1986)提出的有关写作过程的认知模型表明“有关内容的知识”“写作者长时
记忆中的陈述性知识对写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心理学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认知写作对象的方法和手段。美国亚22
利桑那州立大学Robert Stahl提出人脑处理外界环境信息的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表
明:视觉、听觉和触觉(包括肌肉运动觉经验)对信息获取的贡献最大;情绪性信
息在感觉输入过程中有比较高的优先性;被个体所理解、对个体有意义的外界信息更
有可能被记忆和储存。由此可见,对写作对象认知越充分,唤起的初始感受越多,情
绪和记忆越鲜明,写作题材摄取和生成也越有效。认知写作对象的手段和方法随着社
会发展越来越有网络和实证意味,比如网络搜索、查阅书面资料、调查研究、动手
验证、访问相关人士、实地查看、伙伴合作学习等等。
日本生活作文教育运动为具有相同社会发展背景的中国作文教育提供了许多可
供借鉴的思想和方法。生活调查是日本生活作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儿童作
文的调查、分析,也发现儿童作文取材范围狭窄,偏于以浪漫的文学笔调来记述身
边琐事,或是自然界的花鸟风月。纠正这种偏向就应当提倡以科学的态度来观察、研
究生活,这种教育活动的形态就是调查作文。”滑川道夫提出了生活调查作文系列,
其中:三年级为“家门前走过的人”“调查运载工具”“研究学习用品”;四年级为“调
查本地报上的广告”“研究儿童读物”“研究平时吃的点心”;五年级为“调查道路上
的交通工具”“研究本地物价”“调查本地的神社、寺院”;六年级为“研究本地交通
机构”“研究本地报纸”“研究市场”。
二、作文交际化,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由于传统文化的内敛,我国写作教学形态自闭,恍若“养在深闺”,鲜有交际与
开放。究其原因,一则与西方写作教学观不同,我国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没有规定读
者对象,儿童处于“无对象”写作状态,“写给谁看”、“怎么写”混浊不清;二则“作
文是练习”的教学思想影响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作文教学基本走向,“在试卷中发
通知写启事”,忽视了作文交际应用功能体现,使作文教学没有与它所涉及的社会价
值真正地联系起来;三则写作时空的局限与闭锁,“课堂作文”“隔夜作文”是我国儿
童作文常见形式,“当堂”“当天”“当夜”等短周期形制阻隔了作者与写作对象之间
的联系。传统的作文教学把写作当作单纯的“语言文字的操练”

,儿童也不了解作
文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因而很难有学习的热情,作文水平自然难于提高。
让儿童在交际状态中练习写作,将写作活动与现实任务驱动需求相结合,让儿童
刘琦.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沟通的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23
寻求更多主题知识,知道“写什么”,也能让他们更主动思考“怎么写”。
1.有对象的写作状态。
日本的作文教学目标始终贯穿对象意识的训练。日本《学习指导要领》规定:“(低
年级)一边考虑对象和目的,一边写。……(中年级)对应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能
够注意段与段相互关系,适切地写。……(高年级)对应一定的目的和意图,把思
考的事有条理地写成文章,养成考虑表达效果进行写作的习惯。”

西方写作心理研究者把儿童写作策略描述为“知识——讲述”。为产生文章,儿
童借助于主题(如“我知道猫是……”)或种类的线索在记忆中进行搜寻,从而提取
相关的内容。而成人“知识——转译”策略则以“社交目标”为指向,在计划阶段
就提取潜在的内容,评价其适当性,并在把它转换为纸上文字之前有效地重新组织。
这种根据写作对象提取写作内容,组织写作题材,考虑表达效果的策略成为西方
写作心理研究者推崇的写作教学方法之一:以社交目标为指向,发展直接写作的能力。
2.在交际状态下生成作文题材
一个普通美国人对高中毕业两周的写作活动作了统计:写了两份广告,填了一张
保险估价单,一张所得税表,写了两份理由说明,一封抗议书信,一封家书,一份申
请书。以此说明“‘写’包围着你”。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开宗明义表明,“写,
是为了有效地交流”。与写作的社会价值内涵相对应,写作主体也应寻求在交际的状
态中获取信息,占有更丰富的主题知识,提炼更有价值的写作题材。以访问(采访)
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搜寻方式应该大量应用于儿童作文练习。
比如写人类作文:预先设计采访对象,尽可能多地访问与主人公相关的同事、朋
友和亲人,从不同渠道和途径认知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品性;状物类作文:近距离
观察,查阅资料,同时让儿童尽量“开口”,访问物件主人,拜访专业人士,以获取
更多与对象有关的主题知识;记事类作文:访问当事人、旁观者或事实真相了解者,
尽量搜寻占有细节材料和其它背景信息,以储备更多的认知资源用于组织写作内容。
此外,作文周期宜长,要求应具体。美国儿童作文周期往往长达数周、数月,儿
童可以有充裕时间查阅资料、访问相关人士,构思文章脉络,但写作要求却具体明了:
付宜红.日本语文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6-107.
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9:100-101.24
“用一个月时间完成,至少访问一位关键人士,至少有3种资料来源(如网上、书籍、
图书馆等),至少有5句引文”。
3.成果呈现过程“广告化”
将习作成果呈现过程“广而告之”,以便尽可能多的阅读群体参与修改、评价,
通过交流、赏析让儿童吸纳更多反馈信息,并体验写作之于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美国十分重视伙伴的参与、合作与交流,有的学校设立了写作作业室,在作业室
里,他们自己打草稿、修改、编辑作文,从作者、同伴和与老师的交流中获得帮助。
美国教育界认为学生本身就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与其让学生在
课后讨论写什么,不如在课堂上为写作的交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此外,家长群体
也应该成为儿童习作的辅佐者和交流者,在题材提取过程中,家长可以选择与儿童一
起观察、验证、讨论、分析与交流,让儿童分享成人丰富的知识经验与生活阅历。已
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儿童习作成果与人分享与交流的重要性,成果呈现方式也愈
益多元化,比如习作赏析会,编印班级出版物,优秀作文定期上墙,将儿童习作
登录于班级或学校网站。不同渠道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儿童丰富话语知识,在交际中提
高人格的主体意识。
三、巧妙进行训练,激发学生写作动机与情感
(一)创设诱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说过:“每一个句子、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
生语言的动机,即:‘我为了什么而说’,这一活动是从哪些情绪的诱因和需要的源泉
而来的。口头语言的情境每一分钟都在创造者每一次舌头的转动、谈话和对话的动
机。”只有当儿童自然地说话,由于内心的诱因而需要说话的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
展语言能力。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这个心理学的规律,它往往出一些“成人化”
的题目,让小孩子学讲大人的话。学生写不出只好硬写,久而久之,就会“谈文色变”,
视写作为苦事。
笔者认为,要使学生有话想说,首先必须创设写作的情境。如果作文题目来源于
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那么学生由于身临其境、体会真切而跃跃欲试。写
作起来就会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和大胆想象。以词汇为例,他们如果想千方百计地说
明一件感兴趣的事,就会“动员”自己所有的“词汇储备”,从小说、报纸甚至歌词、25
台词中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语言材料。学生们兴致勃勃,教师读了他们的文章也会情趣
横生。
例如,六年级的学生要求学写辩论性的议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要选好题目,即:第一,挑选学生当前最关注的,或者最感兴趣的问题;第二,
所选题目要能够引起争论,使大家阐发不同的见解。笔者有这样一个例子:我曾印发
了两段饶有趣味的材料让学生比较,要求他们以《小明和小张谁做得对》为题写文章。
两段材料如下:
1、在数学课上,孩子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做着习题。忽然发现有人用弹弓互相“攻
击”,教师气愤地把课停了下来,课时计划因此没有完成。课后班主任立即召集全班
开会,调查哪些人破坏了课堂纪律。起初谁也不开口,可是沉默了一阵后,小明“忽”
地站了起来,当面指出那几个玩弹弓的男孩子,不料期中那个小陈竟勃然大怒,他跳
起来指着小明骂他“叛徒”。
2、在地理课上,女教师刚刚提问完小张,正低着头几分,忽然有一颗纸弹打在
她的讲台上。“谁违反纪律?”女教师立即追查。可是大家面面相觑,默不作声。小
张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也不讲话。课后他一个人悄悄地跑到教导主任跟前,报告了事
情的经过。不料这件事被班上同学发觉了,大家都指责她“出卖”同学。
这两个故事同孩子们的生活太接近了,与小明和小张表现一样的同学在班上就可
以找出几个来,因此他们有许多话想说,都迫不及待地动起笔来。我就因势利导,提
醒大家要摆事实,说观点(即开头提出论点,然后用充实可靠的论据去证明论点,最
后得出结论。)
结果孩子们的文章都写得很有趣,格式也基本正确。
(二)搞好写作指导,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激发情感与培养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
绪体验,这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心理条件;另一方面,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就在于帮
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是形成学生世界观和培养他们个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在作文中真正
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才有可能了解他们和教育他们。
要使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教师不能强迫他们写自己不了解的内容,也不能要求他
们去做那些暂时没有学会的事情。例如,四年级学生还不会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如26
果要他们写《最可爱的城市》、《大自然苏醒了》等文章,学生就会东拼西凑地忙于找
材料,顾不上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仅如此,有些学生还会因此去寻找各种不诚实
的办法(如抄袭别人文章)。因此我们在选择作文题目的时候,“选择题目的第一主要
标准,自然应该是适合学生的能力和可能性,适合学生原先已掌握的技巧。”
除此以外,笔者认为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各种框框去束缚学生思维。对
同一作文题目,学生愿意写什么,怎么写,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不能强求一律。教
师的责任仅仅在于同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写作要求,研究不同的写作方案,鼓励学生
运用初步形成的某种写作能力去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照搬照抄,机械模仿。例
如讲了“如何表现中心思想”后,笔者就布置学生写《我们的校园》,将知识转化为
能力。一部分学生对校园的确很有情感,他们确定的中心思想是:“校园是我最喜爱
的休息地点。”为了表现这个中心,他们选择了这样一些材料:校园里长着苹果树和
白杨树,花坛很漂亮,缠绕在墙上的牵牛花婀娜多姿;还有一个排球场,那里总能遇
上许多孩子,同他们可以玩得很痛快。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并不喜欢目前的校园,他们
选择的材料是:校园与马路相通,汽车开来开去影响孩子做游戏;花儿很少;没有田
径运动场,连捉迷藏也不能玩;角落里还有一座堆放垃圾的板棚。他们确定的中心思
想是:“我们必须改变校园的面貌,使它变得美丽和舒适。”很明显,第二类学生也表
述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尽管并不喜欢自己的校园,但是愿意“自己动手改变校园面貌”,
因此思想感情也是健康的。我没有强迫他们将中心思想改写,而且在讲评时肯定了他
们写作也写得不错。自此之后,学生写作更愿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文章也变得
异彩纷呈了。
(三)在写作指导中鼓励学生进行“求异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大家知道,在学习心理学中有“求同的思维”与“求异的思维”的理论。作文同
其它作业相比,它作要求的智力活动无疑要复杂得多,因此写作教学为发展学生“求
异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的思维”,以避免作
文的千篇一律呢?笔者认为首先要鼓励学生在文章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尽量“求异”,
发表自己的创见。只要求学生的文章基本上“适切”,能符合题目的要求,至于表现
方法则越多越好。为了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笔者还尝试创造了一种名为“情节虚
构的记叙”的训练,引导学生按照某一个情节进行扩写,按照某一个“开头”进行续
写,或者按照指定的题目虚构全文。这种训练在笔者班级进行了近两年,取得较好的27
效果。
下面结合例子来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指导。
一次,我选择了一张素描画《在病床边》,让学生写作。画面上有两个女孩子,
一个卧病在床,另一个坐在一旁陪她。
我首先进行启发:
——孩子们,现在要求你们根据这幅画虚构一个故事。画面上的内容就不分析了,
因为你们一看就懂。你们想一想:画面所描绘的情节可以作为故事的什么成分?是当
作“开端”,当作“高潮”,还是当作“结局”?
几乎全班学生都赞成把这幅画的内容当作故事的“结局”,但个别学生有异议。
有个女学生说可以当作“高潮”,例如那位坐着的姑娘偶然来到好朋友家里,发现由
于自己的过错而使她卧病在床,内心感到十分沉重。另一个女学生说可以作为“开端”,
例如作为一种新的友谊的开始。
接着,我与学生们展开了有趣的讨论:
——如果你们把画面上的内容作为故事的“结局”,那么故事的“开端”是什么?
——我这样想象:有一回这个姑娘去上学,突然听到河边传来一阵阵呼救声……
她(就称为小红吧)赶紧奔到河边,只看见一个小男孩在河里挣扎。
——不,我不是这样想的。我认为这件事发生在冬天,有一次小红和一位同学放
学回家,突然被几只凶恶的狗盯上了……
——我这样想:小红走过邻居家的小院,突然看到不远处浓烟滚滚……
——那么小红是怎么会躺在床上的呢?你们说说看看。
——小红在抢救火灾的过程中,从烈火熊熊的三层楼上跳下来,把腿骨折断了。
——小红因为抢救溺水的小男孩,在冰水中泡了很长时间,所以患了重感冒。
——你们想得都很好。那么画面上那个前来探病的女孩子(暂时成为小玲)跟故
事什么关系?
——我想小玲是小红从火灾中抢救出来的姑娘。
——我的想法不同:她俩是一对好朋友,一起从火灾中抢救财物,不过小玲所受
的伤比较轻,因此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也许小玲仅仅是小红的一个好朋友,每天都来探病,给她讲一点学校中的新
闻,使她病中不感到寂寞。28
——这些设想都有可能。你们完全可以按照想象的东西去写,但是一定要符合生
活的真实,使读者深信不疑。
经过这种“求异”的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写出来的东西琳琅满目,
引人入胜,而且越写越想写,越写头脑越活。
除了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还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在研究某一事件时既
能坚持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同时从好几个角度看
问题。为了避免传统的文体训练往往用单一的方式进行,例如要学生听写或者复述一
篇范文,然后按照同一个题目写作文。而笔者则通过“变式练习”的方法,采取多种
形式进行同一文体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多种联想和概括性的联想,不仅牢固地掌握有
关的文体知识,而且写作技能可以广泛地迁移。以记叙文教学为例,光是记叙自己所
经历的一件事,我就设计了三种训练途径:第一,从复述范文过渡到独立写作;第二,
通过比较记叙文与描写文的不同特点学写记叙文;第三,根据连环画学写记叙文。而
第一个途径又包含从复述着手、从自由听写着手和从改变范文结构着手的三种训练方
法。
四、重视批改与讲评,全方位提高学生自改文章的能力
(一)有效批改,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前提
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
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
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
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1.正确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
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
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
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
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
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29
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力求保持学生作文的原意,绝不能用教师的思路去代替学生
的思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文知识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难免有
些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但那是无关紧要的。
随着他们语文知识的增长,孩子们自然会知道怎样把他们想说的话说得更清楚,
更明白。如果教师对他们的作文要求过高、过严,只会适得其反!很容易打击他们的
写作兴趣!使他们产生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只要学生
写的是真话,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表达的是真情实感。只要其意义不谬误,字句
已通顺,哪怕有的是幼稚可笑的,也不必大删大改,把学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
因为我们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而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
法,让他们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2.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
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
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
准“一刀切”。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把严格要求与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
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和战略的眼光对学生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
我们在批改作文时要学会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取得的成绩!而不是用显微镜
去寻找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在作文中的进步!恰当地指出他
们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循序渐进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
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自己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示
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
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
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
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
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
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
的兴趣。
3.批改作文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30
作文评价与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
以采用分数、等级来表示,也可以用评语来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
评价。平时我们常说的精批细改只是作文批改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已,但不是惟一的
方法。那种认为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越细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师在所有作
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细改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学生作文均改成小学生优秀作文的
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好的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学生的能力提高也是
循序渐进的,教师绝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事实上,如果学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来后,教师都要经过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
进行评讲,那时学生对自己当时是怎样写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等老师把批改
好了的作文本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成绩或评语而已,而对自
己的习作连认真地看一遍的兴趣都没有了。即使老师把他们的作文改得再仔细,对学
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而使老师的批改显得劳而无功了。
所以我们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尽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针对学生习作的实际情
况,以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目的,灵活运用作文评价与批改的方式、方
法,让学生能及时从本次作文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4.尽量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教师要把作文的评价与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作文教
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
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叶圣陶
老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
导和批改外,不要忽视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
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
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自己的
习作认真进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因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还
得靠学生自己,不只是老师单方面应该努力的事!所以!教师是绝不可能包办代替得了
学生写好作文的。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
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
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
以增强学生对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养成认真进行习作,认真31
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二)重视批改,培养学生评析、自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小学作文能力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修改文章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精密性,养成其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个性品质。特别是在
小学阶段,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都还比较幼稚,需要通过修改
文章来培养其作文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发展、成熟。
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学生缺乏进行有效修改的技巧,如果没有教师或同学的帮
助,他们很少对作文进行修改。即使被迫作了某些修改,通常也不会使作文质量真正
有所提高阔。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往往不具备甄别文章中产生交流障碍(让阅读者
读不懂)之处的能力,他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表达己非常清楚,读者在阅读时
应没有什么理解上的麻烦。此外,其它的原因还:(1)学生不能确立明确的写作意图;
(2)他们往往把修改只看成是寻找错误;(3)很难从读者的角度评价自己的作品。这些
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确实需要根据学生产生修改障碍的原因,采取有效方法来提高学
生的修改能力。
首先,要为学生指出明确的修改目标。对小学生而言,作文修改的主要目的是修
改错别字、病句、错句,不能恰当地表现主题的材料,以及不合理甚至错误的思想认
识,使文章真正做到语句通顺畅达、感情朴实自然、结构安排合理。而不是要他们像
古人那样炼字、炼意,反复推敲,以追求语言之华美,布局之工巧为目的。
其次,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如先把文章仔细读一遍,找出表达不清楚的地方
并分析原因。把用得不准确的字、词、标点改正确,把写得不够通顺的地方改得通顺
连贯,删去重复和罗嗦的词句,在有的地方加上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具
体等。
第三,师生合作,充分发挥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主动性。全国特级教师袁浩介绍
了下列几种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讲评方式。
1.教师引导,学生先评
教师在课前选择一些能代表这次作文优点或不足的典型文章或片断,在讲评课
上,结合投影演示,放大给全班看,读给全班听,放手让学生们先评。全班学生你一
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摆优点,评不足,还提出修改、补充的意见。凡评得不准确、
不恰当的地方,老师再补充、点拨。32
2.教师先评,学生参与
教师根据批阅作文的结果,先对全班作文情况分类归纳,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优
缺点,并指出改进的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批阅各自的作文,搜集成功例子,阐述成
功的道理;找出不足的地方,分析不足的原因。
3.典型主评,全班补充
选择三、四位或写作能力较强、或口头表达较好、或作文进步较大、或语文兴趣
较浓的学生,任其挑选出自己最喜欢或最得意的作文,在讲评课上朗读、评析、介绍
写作体会;然后让大家作补充发言,或提出疑问、交流讨论。
4.分组评议,教师点拨
在学生明确本次作文目的要求和讲评标准后,分组评议。每人在组内轮流朗读自
己的作文,并说明写作的意图,选材与构思的经过;接着由全组学生民主讲评,然后
全班交流并总结分组评议的情况,表扬讲评好的同学,指出不足的地方和讲评中应注
意的问题。
5.自比自评,发扬成绩
在期末安排一次讲评课,让学生找出自己在本学期中写的一好一差两篇作文,进
行比较,发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分析其原因;然后分小组交流,并民主推荐出一两
位进步大、分析能力好的学生在全班汇报。
以上各种作文评改方法在具体运用中常常是交错在起的。比如:一位老师上“作
文评改课”。第一步,老师出示“评改主项”,即评改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将收齐的
作文发给学生(非作者本人),每人一份,计学生独立评改下老改的具体要求,包括修
改的步骤、内容。第三步,四人一组,传阅,讨论、评优。(传阅中可以就原作补充
评改意见,也可就组员的评改提出意见。经讨沦,在组内对四篇作文形成比较一致的
看法,组长将1一2篇优秀作品的作者姓名板书于黑板上—掌声祝贺。)第四步:展
评、集体交流。每位学生读所评作文中的好词句。教师浏览组内荐评的优秀习作,选
出3篇交给作者朗读。作者读,学生发言,可综合评,也可据训练毛项评,也可抓住
文章一点评;可评优也可提建议。第五步,教师归纳总结。第六步:交作者本人改错
别字并修改,在课后学习委员按小组收齐交给老师。老师快速浏览;统计分数,抽样
批改,批改时一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二看文章的评改。
这堂“作文评改课”,教师把多种作文评改方法融为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33
作用,注意运用激励表扬的策略,既锻炼了学生对作文的修改能力,又坚定了学生对
写作文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以上笔者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论述了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各种具体策略,
这些策略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各种方法策略往往都是交错使
用的。
比如:一位老师上“生活作文课”。
学生事先就知道,要上作文课了,而且还知道作文的主题:“在集市上”,学生很
没兴趣。但出乎学生的意料,上课的是老师上课闭口不提作文,而是说要做一个调查:
“校门口的小摊(小店)”,请同学们实话实说。一听不上作文课,学生高兴了。老师
提了第一个问题:“学校门口的小摊小店多吗?”学生门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说得不详
细,老师要求在详一些,并且用“有的……有的……”句式加以引导。之后老师提了
第二个问题:“小摊、小店都卖些什么?”学生又七嘴八舌地说起来,老师趁着学生的
兴头,提出让大家写一写,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大家写一写,有哪些食品,有哪些
人吃,小贩们是怎样招呼买卖的。”
学生们写完之后,宣读交流。这时,学生有些累了。老师提出提出建议:演示买
卖食品过程。学生们的积极性有被调动起来。并且老师亲自参与表演,在表了一些好
处才也带来许多坏处。夫家都有·些想法,可能也会有些建议。你会这样想吗?”“请
大家动笔写写。”同学们纷纷拿出了笔,写出了自己看到的情景,亲身的经历和想到
的建议……
这堂“生活作文课”,教师融合了作文教学的多种策略,以“生活”为中心,充
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新颖的形式,采用了说、写、
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观察、表达能力的训练,
引导学生完成了作文的构思过程,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总之,对于作文教学方法策略,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从宏观上进
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在微观方面对一些具体的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组合,作文教
学方法才有可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有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34
结语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
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而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是运用
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就说明
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写作能力对于形成和
发展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广大的语文教师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正确
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掌握科学的作文教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
方式,以新思路、新方法进行创造性地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与主动
性,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与语文素养。
同时,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小学生的“作文难”问题,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毕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光靠教育部门就能解决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帮
助才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促使教育目标高效率地得以实现。
另外,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许多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使得本文还有许多的不足之
处,这些都有待本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的努力与研究。3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类:
1.李武南.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受制因素与对策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
2.崔峦.谈谈小学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课程·教材·教法,1996(3).
3.吴立岗.试论贾志敏老师的作文教学特色.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6(6).
4.李笃东.小学作文教学低效率、探因及对策.河池师专学报,2003(12).
5.于树漫.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小学语文教学,2006(1).
6.王贺玲.作文教学个性化思考.小学语文教学,2000(7一8).
7.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引发的若干思考.人民教育,2006(7).
8.徐鹄.作文起步阶段我们应当关注什么.小学教学,2007(3).
9.郭根福.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10.吴立岗.小学作文起步训练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1989(11).
11.陈明华、秦志强.呼唤学生作文失落的“灵魂”.语文学习,2002(5).
12.胡仁泉.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语文学习.2002(3).
13.陈礼林.当前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语文教学之友,2002(9).
14.陈尚余.作文个性培养的二个层次.语文教学之友,2002(9).
15.方智范.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语文建设,2002(1).
16.蔡梅.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创新.小学教学研究,2001(6).
17.吴飞、吴洪辉.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及对策.山东教育,2002(5).
18.吕绿杨.小学“习作”与初中“写作”之比较.小学教学参考,2008(1-2).
19.夏小建.培养学生乐于作文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7).
20.李乾明.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4(7).
21马之先.开发潜能抒发心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作文教学艺术管见.黑龙江
教育,2008(3).
22.王晓霞.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小学语文教学,2004(4).
23.赵燕萍.作文教学也要讲究有效性.新课程·小学,2008(4).36
24.陆燕红.谈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有效批改.语文教学与研
究,2008(3).
25.邓春艳、曾燕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湖南教育,2008(2).
26.储开芬.打开窗来让风儿吹进来——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作文教学,
1999(3).
27.崔云琴.让作文走出传统的禁锢.教育革新,2006(8).
28.李乾明.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4(7).
29.马之先.开发潜能抒发心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作文教学艺术管见.黑龙江
教育,2008(3).
30.程升达.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浅析.小学教学研究,2004(4).
31.孙俊萍.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谈改变小学作文现状应采取的对策.小
学教学参考,2006(3).
32.张振清.关于习作教学对吴立岗教授的访谈.小学语文教学,2008(3).
33.林纪华.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思考.江苏教育,1998(1).
34.储开芬.打开窗来让风儿吹进来——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作文教学,
1999(3).
35.施青濒.激发动机、引导方法、强化实践——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批改的实效性.
上海教育科研,2006(4).
36.李乾明.国外作文教学:危机、对策及启示.课程教材教法,2004(7).
37.冒树红.让作文教学水到渠成——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内蒙古教育,
2008(3).
35.施青濒.激发动机、引导方法、强化实践——切实提高小学作文批改的实效性.
上海教育科研,2006(4).
36.段彩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中小学教研,2007(7).
37.冒树红.让作文教学水到渠成——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内蒙古教育,
2008(3).37
著作类:
1.吴立岗.引进.融汇.创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叶圣陶.怎样写作——跟大师学语文.北京:中华书局,2007.
4.夏丏尊、叶圣陶.文章讲话——跟大师学语文.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叶圣陶.语文随笔——跟大师学语文.北京:中华书局,2007.
6.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师人出版社,1986.
7.倪文锦,欧阳诊.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人出版社,2002.
8.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
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9.钟启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1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12.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王义高等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1999.
13.徐家良、徐鹄、顾维萍.生活中的作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
14.肖复兴.我教儿子写作文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1.
15.张文质、窦桂梅.小学语文名师作文教学实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8.10.
16.朱水根.小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丛书.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1.
14.毛荣富.作文散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2.
15.孙素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学位论文类:
1.成新春.试论作文教学低效病因及疗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3.
2.李新农.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
文,2004.
3.杨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38
文,2008.
4.夏辉强.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6.
5.石祥飞.童心是作文教学的出发和归宿——对当今作文教学的思考.首都师范大
学教育硕士论文,2005.39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1、《语文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感动》2006年5月发表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增

2、《书声朗朗解百惑》2006年6月发表于《苏州职业大学学报》增刊
3、《一次绝妙的习作双簧一次意外的作文思索》2009年7月发表于《创新教育》
后记
很高兴能得到这次论文写作机会,虽然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但如果不是写这篇论文,
各种各样的原因会使我浅尝辄止,现在真正研究起来,才对小学作文教学走得更近,更深入。
在此,我衷心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特别是我的导师张艳玲老师。张老师科学严谨的
治学态度,广博深厚的学识水平,谦和宽厚的人格风范,令人钦佩。本论文从选题、写作、
修改到最后成文,始终都有卞老师亲切的关怀和精辟的指导。正是在他严格要求和谆谆教诲
下我克服了日常工作的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了此文。
希望这篇稚嫩但倾注了师生心血的论文能让老师满意,以报答老师的栽培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