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齐儿童网:人生40条定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06:24

第一个故事:落井的驴子---驴子定律

 

   有一天,农夫的一头驴子掉进了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把驴子救出来,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的呻吟。最后,农夫决定放弃,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把它大费周张的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把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当这头驴子了解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往井口一看,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落的泥土,全都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这头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逆境成功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驴子落井”的经历。在这个时候,悲观是没有用的,埋怨也是没有用的,现实才是你真正要对面的。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以增益其所不能。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举。每一个人都应明白的是:我们不可能再用往常的工作态度及工作方式来对待现在的工作了。
这个故事的启发是:在逆境中,抛弃一切消极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争取,你就能走出困境,甚至获得成功。这就是“驴子定律”

 

第二个故事:古董和10元钱硬币----放弃定律

 

  一个早上,妈妈正在厨房清洗早餐的用具,突然听到孩子的啼哭声。究意发生了什么事呢?妈妈还没有将手擦干净,就冲到客厅去看孩子怎么了?
  原来,孩子仍坐在沙发上,但是他的手却插进了放在茶几上的花樽里。花樽是上窄下阔的一款,所以他的手伸了进去就取不出来了。妈妈用了不同的办法,想把卡着的手拿出来,但都不得要领。妈妈开始焦急,她稍微用一点力,孩子就痛得大叫起来。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妈妈想了一个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她稍有犹豫,因为这个花樽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不过,为了孩子的手能够拿出来,她忍痛把花樽打破了。虽然损失不菲,但儿子平平安安,妈妈也就不太计较了。她叫儿子把手伸给她看看有没有损伤。虽然孩子没有任何皮外伤,但他的拳头仍紧握着无法张开。是不是抽筋呢?妈妈又惊惶失措。但小孩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头张不开,是因为他紧握着一枚10元硬币。他是为了拾这一枚硬币,所以手卡在花樽的口内。小孩子的手拔不出来,其实不是因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为他不肯放手。
  这个故事讲述的其实就是一个大小的取舍问题。小孩子知道钱的价值,却不知道花樽的价值,这和大人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知道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但不知道对人生和事业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道理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有必要放弃狭隘的眼光,当遇到关系取舍的问题的时候,要细细掂量。古成语“涸泽而渔”的意思跟这个故事所讲述的道理也颇相似。
这个故事的启发是:遇事多考虑,不要因为小的利益,断了大的利益;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断了长远的利益。这就是取舍定律。

 

第三个故事:老太太和危墙----危墙定律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要倒塌。见有人走过来,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离远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过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地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在讨论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一直坚持己见,可是有太多的人反对你的意见,于是你动摇了,放弃了自己的观点,结果却证明你是正确的;买股票的时候,你认为某股一定会牛起来,可是很多人却说还会熊一段时间,于是你动摇了,过几天,这支股票就看涨了;你准备出门,可是一看天气,觉得一定会下雨,可是别人说今天不会下雨,边上有人证明电视台都说了今天不下雨,只是阴天,还有人不带雨具走了出去,于是你又动摇了,结果回家的时候你被淋得湿透……有时候,有些事我们是觉得挺有把握的,可是因为反对的人太多,就动摇了,最终不能坚持下来,最后却又得到了验证。
  这就是危墙定律:坚持你所肯定的,如果一定改变主意,首先想好改变的代价。

 

第四个故事: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内涵定律

 

  一个推销员在纽约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是他的生意又会好上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有个黑人小孩走过来,望着他,并怯生生地问道:“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很理解这个小孩的心情,温和地说:“孩子,那是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的。”
  气球能够升上天空,不是因为外的颜色,而是因为气球里面所装的东西。再补充一个故事:
  前亚洲首富孙正义年轻的时候,因为生病,住了两年院。在这两年时间了,他没有因为生病而颓废,而是奋发努力,博览群书,整整看了2000多本书,写了40多个行业策划。从医院出来后,他办了一家小公司。有一天,他对他的雇员说:“我要做世界首富!”两个雇员被他的话吓跑了,他们说老板是神经病。然而,他们不知道孙正义看了那么多的书----肚子里有那么多的货。
  人不能慨叹命运,也不能怨叹出身,只要你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你的人生就会像那个推销员的气球一样,不管是红的白的黑的,都能得么升华。
  这就是内涵定律:决定你的命运的,不是你的出身,也不是你所处的环境,而是你的内涵。

 

第五个故事:假币与损失----清晰定律

 

  有人在网上给我出了个题:某件商品的定价是21元,成本是18元。你售出时,对方拿来了100元,于是你找出79元。后来,你发现那100元是假钞。请问:你损失了多少钱?
准确答案是97元。
  我的答案是:100元。为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这个叙述中一共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做成了一笔生意,赚了3元钱;二是发现了一张100元假币,损失了100元。
  对此,我提了3个问:
1、如果坚持把答案确定为97元,就是说那件商品是亏本的商品,请问:那件商品卖21元,成本18元,是亏本的商品吗?
2、假如100元假币是去银行存款时被发现的,而这家商店半个月存一次款,这时损失又是多少呢?
3、假如你是商店的雇员,你能对老板说,既然这个商品赚了3元钱,我只赔97元吗?假如这个商品的成本是110元,售价是200元,老板会说这个商品我赚了90元,你只赔10元就行了吗?
  这是我的全部回答。
  在网上,我还对出题都阐述了我的分析:
1、在会计上,会计对这件事会记两次。
A:借:现金21元;贷:商品18元
B:借:营业外支出100元;贷:现金100元。
2、如果把100元假币计算入商品成本。当这批商品售磬的时候,在计算是否赢利时,会发现这批商品是不赚钱的。那么,就有可能停止这批商品的进货,商店就会损失一个利润源。
3、假如这是笔大的买卖,成本是300万元,利润是100万元,只是对方是个大骗子,你被骗去了300万元,而这家公司每年在这个生意上的业绩是1000万元,其盈利率为18%。当把这个损失计入成本时,使利润率降低了7个百分点,使盈利率为11%。这家公司采取的是每年淘汰盈利最低的一笔业务,正是因为这样,公司取消了这笔业务,保留了盈利率为12%的业务,这家公司一年会损失多少呢?如果,这个数据再扩大呢?数字算起来也许更惊人了!
  在那个问题的阐述中,表面看,是损失了97元;可是透过表象看本质,损失了100元。不深入观察问题的,总是以为自己一眼看到了本质,结果在小事上的不清晰,导致了在大事上的不成功。
  分析问题,简单到最简单的一个环节,就能抓住事情的本质。这就是清晰定律。

 

第六个故事:面试---面试定律

 

  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去参加他的第一次求职面试。
  那天,他揣着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面试通知,兴冲冲地提前10分钟到达了那座大厦的一楼大厅里。他很自信,他专业很好,年年都拿奖学金。广告公司在这座大厦的18楼。这座大厦管理很严格,两位精神抖擞的保安分立在两个门口旁,他们之间的桌上有一块醒目的标牌:“来客请登记。”
  他上前询问:“先生,请问1810房间怎么走?”保安抓起电话,过了一会儿,说:“对不起,1810房间没有。”“不可能吧,”他忙解释,“今天是他们面试的日子,您瞧,我这儿有面试通知。”那保安又抓起了电话:“对不起,先生,1810还是没有人。我们不能让您上去,这是规定。“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他心里虽然着急,也只有耐心地等待。同时祈祷该死的电话能够接通。已经超过约定时间10分钟了,保安又一次告诉他电话没有接通。
  他当时压根儿也没想到第一次面试就吃了这样的“闭门羹”。面试通知明确规定:“迟到10分钟,取消面度资格。”他犹豫了半天,只得自认倒霉地回到了学校。
  晚上,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先生,您好!也许您还不知道,今天下午我们就在大厅里对您进行了面试,很遗憾您没有通过。您应该注意到那位保安先生根本就没有拨号。大厅里还有别的公用电话,您完全可以自己询问一下。我们虽然规定迟到10分钟取消面试资格,但您为什么立即放弃却不再努力一下呢?祝您下次成功!”
当代的大学生缺什么呢?缺勇气和观察的能力,还有不懂得珍惜。
  缺乏观察能力:大学生没有注意到保安有没有拔电话,这是其一。也无法从保安的神态上去考察,我想,保安撒谎总是可以看出一些什么的,这是其二。一家知识的企业不可能在招聘日,且通知了应试人的情况下缺勤,更何况通知时还强调了时限,单凭这一点,也应该想到保安的话有问题。这是其三。
  缺乏勇气:缺乏向企业打电话或继续等待的勇气?造成时间错过了,不是自己的错,是企业的原因,所以可以继续等待,也可以向企业打电话。
  不懂珍惜:机会难得,来都来了,不见面就离去,是不把握。与其不见面就丢掉机会,不如等待或打电话争取面试,或许公司考虑实际,还有一线希望呢?就算没有希望,也不过是跟不见面就离去是一样的。
  面试的时候,我们至少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观察。每一家企业每一个考官都会与想像中有差别,观察越仔细,就越能能针对性的自我介绍和突出优势,有的放矢。
  二是勇气。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百分百的能应聘上,虽然你符合条件,甚至列卓越。但你不知道企业的价值取向或取材要求。所以,对你所认为正确的东西,预测企业也会重视或者考官也重视的,不妨谈一谈,如果在考题之外能赢得机会,你就是101分了。也许,多出的1%,就是制胜的100%。
  三是珍惜。不懂得珍惜机会,就不会珍惜企业和职位。所以在面试时,一定要有对未来工作的激情和热爱,懂得不屈不挠地进行争取。
  准确的观察分析,有的放矢发挥自己的优势,表现对工作的热情,这就是面试定律。

 

第七个故事:只要跑得比你快----速度定律

 

 甲乙两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
  甲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轻便的运动鞋换上。
  乙急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
  甲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个故事,是说甲不够朋友呢?还是赞甲聪明?
  如果你同意前者,在这个社会上,你是要被淘汰的,如果你是后者,你将所向无敌。
  大家也许觉得后者不应该提倡。但我们要就事论事;这件事的主题是逃生,谁能逃生呢?当然是甲。所以在生存上,我们要像甲一样聪明。
  有一个朋友说,他曾经把一个著名的武术大师镇住了。这个朋友说:有种你就跟我打一架,看谁赢?你过来我就走,你不走了我就用石头砸。你跑不过我。
  这个朋友和武师的较量,取胜的不是力量,而是速度。
  在当今时代,强,或者大,都已经不是生存最关键的。
  企业界有一句这样有话:现代企业的兼并,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
  海尔集团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吃休克鱼。意思就是兼并那些发展停滞的企业,然后焕发它的活力。
  在经济世界,我们从那些明星企业的兴衰去看成败,道理都是如此。
  那么,对于人的成长呢?
  我们常说,一代新人换旧人。新人行,就在于其在更新知识上比旧人快。
  所以,我同时也认为,速度对于个体的人,也同样是很重要的。
  有句老话;一俊遮百丑。那么这个俊,在现代就是速度。
  谁能走得最快,谁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和趋势,谁就能笑到最后。这就是速度定律。

 

第八个故事:老农喂牛----欲望定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一位游人到乡间旅行,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问道:“老人家,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追求者众多的女人对门庭冷落的女人说:“不要轻易让男人得逞。越是追不到的女人,男人就越是有兴趣,越是容易追到的女人,男人就越不是屑一顾。”
  精明的商家在一片减价竞争中,反其道而行之,进行提价,结果创造了很好的业绩。
  善于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总是把奖励高高地挂在下属的前面,一直等到下属取得不俗的业绩后,才肯把它放下。
  谁都有得到一切的欲望,轻易得来的,却必然不屑一顾,只有通过努力得到的,才视如珍宝。
  我们的先人造字时,就很好的考虑了人的“得观念”:“得”字,是通过双倍的努力(又人旁)把“碍”的石头搬掉,有石阻碍才谓之得。那么,这种阻碍的方式,就是为了激起人的“得”欲望。
而欲望,是一切行动的动力。
  把人们渴望的东西,设置一定难度的得到的条件,使之矢志努力去追求得到,就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欲望定律。

 

第九个故事:宰相教子----示范定律

 

有一个宰相的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家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就知道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虽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你的儿子啊!”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一家师范学校的对联是这样写的:“博学为师,身正为范。”八字联透彻地讲述了教育的全部涵义。也许这个道理谁都懂,却不一定做了。
  很多企业,领导要求下属负责、努力工作,自己却上班迟到,呵欠连连,时间没有到就下班,甚至经常把私事在办公时间处理。
  宰相认为的教育,就是以身示范,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儿子。把这个故事深入地分析,我们首先要弄清,儿子对宰相代表什么呢?是他生命的延续,是人生比事业更大的成果。那么,对于一些企业领导来说,下属成员的努力工作,也必将对他的业绩造成影响,影响他的前途。所以,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应时时注意以身示范。
  以自己优秀的一面影响别人,尤其是影响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跟自己的前途和发展是互相关联的。这就是示范定律。

 

第十个故事:白板上的黑点----观察定律

 

  老师在白板上点了一上黑点。
  问全班同学:“这是什么?”
  齐声答:“一个黑点!”
  老师故做惊讶地说:“只是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没有看见?”
  多么简单的一个故事,我们甚至看不出其中的道理。这是因为,我们心中没有准确的概念。
  陈安之曾经拿着一支白板笔问他的学员:“这是什么?”答:   “白板笔!”陈安之纠正说:“应该这样说,一支XX地区产的XX品牌XX型号的白板笔握在陈安之老师的右手里。”
  几个人明白陈安之的讲述呢?
  在生活中,我们在观念上总是强调简要,什么事都不要太罗嗦,不然就会嫌烦。因为总是想着简单,于是,我们便失去了观察上的认真。在很多事上,我们便总是以为表面看到的,就是全部的真理;总是以为,占据显要位置的或大份量的,就可以代表全部,于是,在很多事上,便遭到了失败。
  生活的现实要求我们:准确,准确,不在准确之中,就在失败之中。成功不一定需要百分百的正确,但一定需要百分百地把握关键。
  观察准确,是百分百把握关键的关键。而要观察准确,就需要我们去掉“简单”的心。
  不简单,以全概全,我们就会很轻易地把握事物的关键。这就是观察定律。

 

第11个故事:不拉马的士兵----突破经验定律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观察操练情况。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是这样规定的。
  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仍遵循非机械时代的规则。过去,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站在炮管下的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
  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而马车拉炮也早就不存在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干什么工作,企业都会强调经验。
  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说:成功就是不断地重复成功的经验。
还有一本企业管理的书说:能力就是善于现成功的经验,然后加以复制。
  但经验不等于永远正确。
  我在民营企业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失败就是因为成功经验的陷阱。
  当环境变了,一切都有可能变化,使用成功的经验,就可能就会变成失败的教训。
  重新审视成功的过程,重新定位成功的经验,才有可能继续成功。这就是突破经验定律。

 

第12个故事:诸葛亮用马谡----疑人不用定律

 

  诸葛亮与马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交代安置完毕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结果,被司马懿兵围山下,切断粮草及水的供应,致使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
  马谡是一人不错的参谋,协助诸葛亮取得了不少战争的胜利。
  但在派马谡过街亭的决策中,诸葛亮对马谡的能力有了怀疑。俗话说:不怕一万,只握万一。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你担心的事,总是会出现的。然而,这时候,诸葛亮没有因此停止对马谡的授权,于是导致了马谡的失街亭。
  这个故事的教训就是;如果你怀疑一个人处理某项任务的能力时,就不要让他去处理那个任务。这就是疑人不用定律。

 

第13个故事:把另一只鞋丢下去----舍弃定律

 

  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弄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备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人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捡到一又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俗话说:“眼不见为净!”
  老人很谙这个道理。心痛怎么了?如果留着那只鞋不放,也许更心痛。然而,把这只鞋扔掉,另一个人就会收获一又新鞋。
  很多时候,我们就缺少这种舍弃的勇气,总是留恋着,于是一种失败或者心痛的感觉就总是粘着不散。结果导致神情郁郁,事事不顺心。
  舍弃不愿意舍弃,而又应该舍弃的东西,就必然获得心灵上的轻松。这就是舍弃定律。

 

第14个故事:和尚背女人----放下定律

 

  老和尚携小和尚云游四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女子过女子趟过了河,然后,然后放下女子,继续赶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和尚怎么可以背女人?”
  老和尚叹道:“我早已经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则新闻报道:两个大学女生在澡堂洗澡,有人闻到里面传来很浓的煤气味,也都知道里面有人,但是没有一个有敢进去救女生。到了后来,煤气越来越浓,想进去已经不可能了。医生来后,只能搬走两个赤裸的女尸。多悲惨的故事。
  非常时候,需要非常之举,只是,难道非常之举,必待非常之人?
  古人云:事急从权。又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其实,很多人只是要面子,有很多事,别人不会在乎,只会赞叹。然而,面子事,比什么都大,这是国人的弊病。
  非常之事,从权通变,不顾世俗常理,放下面子,反面会赢得别人的尊敬。这就放下定律。

 

第15个故事:移植鲜花----尊重定律

 

  园子的角落里有朵很美的野花,主人珍惜之心油然而生,于是把它移植到花盆里,放在自己的房间。
  几天之后,花枯了,苗萎了。
  花有花的世界,离开花的世界,它就会枯萎;人也有人的世界,离开空世界,也就会抑郁。
  自然界的规律和人世间的规律是一样的。
  当我们喜欢某个人的时候,总是试图改变她(他),然而,正是我们的这种努力,使之不能接受,不是感情分裂,就是接受改变的一方从此失去欢笑。
  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的世界。这个世界包含生活规律、精神信仰、朋友圈子、习俗爱好等等。
  现说白一点,就是:
  尊重一个人,就不要试图去改变他的现状。这就是尊重定律。

 

第16个故事: 小木匠的故事----取关注定律

 

  小木匠和老木匠都在我家做活。很聪明的小木匠手艺也做得很好。我笑他:你可以出师了。然而,只要老木匠在边上,小木匠就会笨手笨脚。有时候,甚至还会出错。这时,老木匠就会骂一声,甚至打小木匠一个耳光。
  没有人时候,我问小木匠:,那些活你做过的啊,也做和挺好的,是怕师傅吗?
  小木匠说:如果我在师傅面前什么都做得很好,师傅就不会关注我了。没有师傅的关注,我有可能真的会做错什么,必须重来,或者,我就学不到全面的手艺了!
  上面的故事是真实的。
  小木匠因为不怕关注和挨骂挨揍,后来成为了一代名师。
  很多的年轻人,却没有小木匠这样的思想。读书是想坐后面的位子,因为老师提问的总是前面的位子,可以少让老师关注;工作了,会议的时候想坐后面的位子,因为坐前面,都会被领导更加关注,有可能,领导骂人的时候,坐前面的人可能被口水淹到。
  然而,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就像后墙的苔藓,自生自灭,从来也不会长高大。
  尽量让人关注到,不论是关注缺点还是优点,都是好事。这就是关注定律。

 

第17个故事:一个女孩的网上咨询----心灵之约定律

 

  前些天重看陈安之的碟。
  安东尼罗宾曾经非常失败。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成功,于是描给出自己成功的样子,要在几年之内有多少钱,要买什么样的车子,筑什么样的房子,娶什么样的老婆……然后,他便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去奋斗。
  几年之后,这些目标居然全实现了。
  圣经上说:你想你能移动一座山,你就一定能;你想你不能移动一座山,你就一定不能。
  中国俗语说:心想事成。这句话,不要看成只是简单的祝福语。
……
  有一个朋友,身患绝症,医生宣判他只有90天时。他想,我要趁这些日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于是,自费徒步各省,一路拍照搞青少年教育。现在(已经4、5年过去了),他多次上电台,成为广东省著名的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教育名人。
  这些,都说明:
  在心灵上,给自己一个美丽的梦想,然后去努力实践,梦就会成为现实。这就是心灵之约定律。

 

第18个故事:同一堆牛屎----牛屎定律

 

  一只小鸟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因为天气太冷,从天下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这时,一条牛走了过来,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
  冻僵的小鸟躺在牛屎堆里,发现牛屎真是太温暖了。它躺在那儿,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高兴地唱起歌来。
  一只路过的猫听到了不鸟的歌声,走过来查看究竟。顺着声音,猫发现了躺在牛屎中的小鸟,敏捷地将它刨了出来,并将它吃了。
  这个故事里,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不是每个在你身上拉屎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不是每个把你从屎中刨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而且,当你陷入泥潭的时候,请闭上你的鸟嘴。
  不是每次胜利都意味着成功;不是每次失利都意味着失败;当你陷入困境的时候,请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平。
  得意不忘所以,失败不念不公,那么,你就会发现失败中的不公对人生的积极作用,胜利之时的清醒,让你发现了潜伏的危险。
  看待一件事是不是好事,不要就事论事,要一分为二地看,既要看它对你是否有益,也要看它是否会给你带来危险。这就是牛屎定律。

 

第19个故事:孔子道歉----眼见为虚定律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学生。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道歉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的呢?
  古语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耳听为虚的故事大家都明白,但还是有太多的人把那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当回事。
  读书的时候,在书上看见过两个耳听为虚的故事:
  一个是《曾参杀人》。一些道听途说的人对曾参的母亲说,你儿子杀人了。老太太开始时不相信,但因为说的人太多了,最后也相信了。后来弄明白时,原来是和她儿子姓名相同的人杀人了。
  另一个是《李家打井得一人》。因为李家打水路途遥远,每天需要浪费一个人工。于是,李家人便挖了一口井。李家人对外面说,有了这个井,就等于多了一个人。有听到的就把这话传了出去,越传越广,越传越荒唐。最后,外面的传言是;李家打井挖出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
  在本人身上,多次发生过眼见为虚的事,并以这个事要求老婆相信我。我对老婆说:眼睛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事例记起来来再奉告)。当今,交通便捷、通讯先进,人与社会已经浑然一体,很多人,可能基本没有独处的时候。那么,无论是办公室、还是什么特殊场合,一定不要相信人家道听途说的东西,如一些离间的话,也不要对自己眼见的东西就深信不疑。眼睛见到的东西也不一定是真的,如果心里有怀疑,不妨问个明白,再想个透彻。这就是眼见为虚定律。

 

第20个故事:招聘司机试题----诱惑定律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聘请一位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秀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上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第一位说:二米。
  第二位说:半米。
  第三位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越远越好。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看见金子,不喜欢的人是傻瓜,所以,各位不要以为第三位被录取是因为拒绝金子。真实的录取原因是:司机职位的要求是安全意识强,第三位的回答明确表达了对安全的重视。
  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辆向前行驶的汽车,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司机。有的人东张西顾,找捷径、逛风景、或者没有目的。人生走了一半的时候,回过神来,哦,同行的朋友们都在前面了,已经赶不上了。
  在职场中不乏这样的例子:A君和B君同时大学毕业。A君参加工作后,因为确定有能力,得到领导赏识,一个月后就被提拔为课长助理。可是,过了半年后,还是课长助理。这时,刚好有家企业向A君发来邀请,于是A君就跳槽到了那家企业。没过多久,A君发现这家企业同样很难获得提升,于是又跳槽了。6年一晃而过,还是一个课长助理。B君呢,在一家企业做了6年,对这家企业及所在行业非常了解,已经提升为副总经理了。这个故事中的A君就是曾经的我,B君呢?就是我的一个同学。当然,他现在已经把前面的副字去掉了。
  在人生的道理上,永远不要忘了你此行的目的,要拒绝跟目的无关的诱惑,如果真有利益动心,也要考虑一下它会不会对你达到目的造成影响。这就是诱惑定律。

 

第21个故事:苹果的错吗----相对论定律

 

一位在企业工作的朋友对我说:公司经理太差劲了,不管事。
我问:那,公司的效益好吗?相对于同类相同规模的企业来说,差吗?
他答:还可以。
我问:你不喜欢吃什么?
他答:苹果。有点酸。
我问:喜欢吃苹果的人多吗?
他答:多。
我说:苹果的错吗?
……
在生活中,所有的人几乎都犯过我的朋友的那种错误。
我们评定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好坏,都喜欢把自己的主观因素加进去,都喜欢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习惯、好恶,相对来说,不符合自己的好恶、习惯的,都不是好的。
有专家在经过广泛的调研后说:一个人得到另一个人的认同,60%以上来自于自己的直觉。也就是说,在对对方毫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轻易地下了判语。
多么可怕的数据!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训就是:
在接纳别人时,要放开眼光,不要轻易下断语;在将自己推向别人时,要注意不良习惯、行为造成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低分值。这就是相对论定律。

 

第22个故事:蝴蝶----蝴蝶定律

 

  科学家研究: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在太平洋西岸引起一场龙卷风。
大自然的规律同样在人世界管用。
  一位犹太传教士对每天早上遇上的每人每个人都会带着慈祥微笑地问一声:早晨好,XXX先生(小姐)!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极端主义者疯狂屠杀犹太人,传教士也被带到了刑场。由一位极端主义者确定杀谁和不杀谁。轮到传教士上前,他认出那个极端主义都就是他每天早上都会遇到的辛纳,于是,他微笑着友好地问候:早晨好,辛纳先生!传教士在百死中获得了一生。
  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引起一场龙卷风;一个微笑的问候,可以保存自己的生命。这种现象不只是极个别的现象,而是在生活中数不胜数的。
  一个不好的习惯、一次小小的疏忽,别人在你的心中、或者你在别人的心中,已经完全变了样。也许这个习惯对人对你来说,可以轻易地改掉,但你没有,尤其是在你生命中的关键人的面前,你没有改掉,你便尝到了失败的痛苦。
  有个故事说,内地一家民营制药厂与一家资金雄厚的外资企业合作。只等签合同了,在带领外方人士考察工厂时,这家企业的负责在墙角吐了一口痰。也就是一口小小的痰,毁了一个可以使这家工厂迅速做大做强的机会。
  还有个故事说,有一个小旅店的服务员深夜时待了一对老年夫妻,可是旅店已经没有床位了。于是,服务员让这对夫妇住到了自己的床位。因为他当天晚上上班。一年后,他收到了老夫妇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他们已经为那个服务员创办了一家大酒店,并请他过去当总经理。这个服务员就是希尔顿酒店的首任CEO。
  小小的疏忽,可以导致失败;小小的周到,可以赢来成功。这就是蝴蝶定律。

 

第23个故事:断箭----意志定律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挎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
  当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
  求职者把成功寄托一页文凭上、做妻子的把命运寄托在丈夫身上、做父母的把梦想寄托在儿女身上……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他(她)就再也是不自己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的意志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只要你意志坚定的去实践,一切都有可能能实现,如果意志动摇,就永远不会有成功的可能。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就永远也做不成将军。这就是意志定律。

 

第24个故事:还是那张钞票----价值定律

 

陈安之讲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还讲三个故事:
  我在岳阳某超市购物时,一个穿着超市清洁员工衣的年轻男孩拿着一人托把从厕所出来接听手机:我现在在宾馆里。
  我的一位邻居在我家里吃饭,一个朋友来电话,接听,说:我在酒店吃饭(我家变成酒店啦)。
  也许还有人记得,200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讲了个笑话:一个人被蛇咬了一口,于是就跟着蛇追,蛇跑进了草丛里。那人就在边上等,等了好久,出来了一只乌龟。那人说:小样的,穿了马夹我就不认得你了。这个故事后来引起了东三省第二年马夹的滞销。
  我在《做人与处世》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就现在有些青年打工仔生活上比拼的事说:认识你的人知道你的底,无论你穿什么、戴什么、用什么,你还是你;不认识你的人与你擦肩而过,也不会在乎你是谁。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外表与形式,而是取决于我们的素质与能力!这就是价值定律。

 

第25个故事:网上蜘蛛----成功定律

 

  有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结在半空中。它靠的是勤奋、沉默和执着,它把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蜘蛛是不是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起沉默寡言的打工仔呢?我们把他们叫做老实人(傻子)。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一家公司里,甚至在同一个职位上一做就是几年。那些工作是我们不屑于做的事,因此我们觉得他们有点傻,甚至嘲笑过他们。可是几年一晃而过,他们已经有了一笔不少的钞票、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甚至当了公司头头。而我们呢?还是老样子。距离就是这样在傻子与聪明人之间拉开的。
老实人办事实、说实话、执着。
  办事实、说实话、执着。这就是成功定律。

 

第26个故事: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希望定律

 

  美国作家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次演绎:
  许多癌症患者奇迹般的生存下来;
  许多高中尖子生在高考中出人意料的落榜;
  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出人意料的成功:
……
  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去为自己的生命画一片绿色的树叶吧!
  有希望,就有成功;没有希望,就不会有成功。这就是希望定律。

 

第27个故事:穷和尚富和尚----行动定律之一

 

  清代作家彭端淑在《为学》一文中讲了一个故事:蜀国有两个和尚,一个穷和尚,一个富和尚。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要去南海,你认怎么样?”富富和尚说:“你凭什么去叫?”答:“我一瓶一钵足够了。”富和尚说:“我数年来想买舟去都不能。你怎么可能到达?”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并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感到很惭愧。从西蜀去南海,有几千里远,穷和尚可以到达,而富和尚不能到达。
  看了这个故事,你作何感想呢?穷和尚仅凭一瓶一钵,跋涉不知几千里迢迢征途,可想而知困难重重,然而他志向远大,信心十足,意志坚定,毫不动摇,终于征服一切艰难险阻,他成功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是作者讲述这个故事要阐明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人总是在等待,等待时机、等待条件、等待一个关键的人……在此之前,是绝对不肯去行动的,因为困难太大。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很计划还没有开始就夭折了。很多年过去了,还是老样子。
  风景其实在任何高度都可以美丽, 人生其实在任何位置都会有奇迹!前提是要积极行动。
  想成功,从现在开始行动。这就是行动定律之一。

 

第28个故事:蝗虫和青虫----思想定律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为什么拥用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的蝗虫,还不如一条柔软的青虫呢?
我想起鲁迅先生辍医从文的故事。鲁迅先生说,国人如果只拥有强健的体魄,如果没有思想,就如同木偶,是不可能救中国的。
  有句俗话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提这句话不是为了骂人,也是不要说四肢发达的人就头脑简单,其实人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毛主席还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但是,我们在追求健康体魄的时候,不要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不去考虑问题,就只能是行尸走肉。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
  凡事动用自己的脑子,会比体魄的娇健更有力量。这就是思想定律。

 

第29个故事:韩国经济起飞的原因----行动定律之二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
  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读小学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小马过河》。小马要过河,不同的动物从不同的角度说起这条河的凶险,有的说这里曾经淹死它同伴,有的说这条河深不可测,有的说有的动物还没到中间就被水冲走了……然而,小马要回家,就必须过河。当它从河水中趟过时,它发现别人说的跟自己体验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前面讲过眼见为虚定律。为什么眼见为虚,因为别人的条件跟你不一样,你没有看到前提,只看到了结果,就容易造成误解。何况是道听途说呢?道听途说中有故意歪曲、有流传时的理解歪曲。所以,凡事,要试一试,才能知道深浅的。人世中的许多事,并不像人们说来的那么难,就算别人说起来的难处是真的,轮到你时,因为时代、环境变了,也许会十分容易。只要想到就去做,该克服的困难,就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肯去行动,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只要肯行动,任何困难对你来说都是虚设。这就是行动定律之二。
 

第30个故事:黔之驴----障碍定律

 

  记得读书年代,课本上讲过一个黔之驴的故事:一个地方从来没有过驴子,突然之间来了一只,老虎见了,庞然大物,不敢侵犯。后了,弄明白这个驴子没什么本事,就把这只驴子吃了。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个故事讲述的一样,被一些表面的表象吓住,我们却没有老虎一样的观察力。然而,我们只要具有这种不被吓倒、不怕权威阻碍的思想,并且下定决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如此简单,原来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我们就会使自己成为老虎,获得人生与事业的成功。
  小学课本上有个故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不畏惧亚里斯多德的权威观点,于是有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轰动世界的举动,并使自己一步一步成长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杨振宁等也是打破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才有了“宇称不守恒定律”,撷取了科学家的最高奖----诺贝尔奖。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这就是障碍定律。

 

第31个故事:成为美女作家----忘记定律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一个朋友去参加面试。那次面试是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举行的,而朋友是出身于农村的一个学历很低的人。当他走到酒店门口时,就感觉到心在砰砰跳。到面试时,居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打电话告诉我这个事。我说,你到边上听一听别人是怎么面试的,然后忘记自己是谁,你就会成功。半个钟后,那个朋友燃起了自信心,并取得了比平时更好的表现分。
  后来,他对我说:原来每个人在面试时,都会过多考虑自己的因素,比如正需要工作啦;比如自己像个被审视的囚犯啦;比如自己的学历低啦;比如自己的经验不足啦,等等。于是,就难忘认发挥出平时的现象。我观察到了这一点,所以就有了出色的表现。
  陈安之也讲过一个故事:他在训练一个成年人成为马拉松运动员时,每当那人跑上几千米以后,就会感觉到腹部在晃动,在痛。陈安之说:你每跑一步,就念一句“我是没有胃的”。这个人照做了,后来他取得了参加马拉松竞赛的资格。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忘记自己,是突破自己的先决条件;忘记自己,一切都有可能。这就是忘记定律。

 

第32个故事:海鲜经典对话----风险定律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
  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
  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有一首歌这样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唱归唱,在生活中,我们时刻强调的还是安全感。但,世界上绝对的安全是没有。
  比如70年代人认为铁饭碗是安全的,后来却遭遇大量下岗。而聪明的人,敢冒风险下海,成了老板。
  张瑞敏说:当一件事情有50%的把握时去做,会有赚头;等到有了70%的把握时,只能不赚不亏了;等到有了100%的把握时,就只剩下亏了。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请不要划地自限,只勇于接受挑战,你才能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
  挑战风险,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就是风险定律。

 

第33个故事:入职微软的条件----主动定律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看见一件事,没有人指示的条件下去做,那是事在暗示你。然而,去不招聘的企业应试,这才是最值得佩服和主动了。
  也许没有比这个故事更能阐述主动的含义了。(当然,这个故事也阐述了坚持的道理)
  相对于生活中,很多人总是等待机遇、等待条件,年轻人的行动给了他们鲜明的对照,足以令他们惭愧。
  没有人会拒绝一个主动出击的人,没有人不想给一个主动出击的人予以机会。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凡事主动出击,这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方法。这就是主动定律

 

第34个故事:聪明贼与笨笨的曾国藩----勤奋定律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千古完人。
  天分是上天赋予一个人的最贵重的礼物,但这份礼物的使用和欣赏方法是勤奋。
  古人留有很多相关的激励话和故事: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是唐代诗仙李白的故事。
  头悬梁,锥刺股。这是战国时佩六国相印的纵横家苏秦的故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俗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千苦不移的真理。

 

第35个故事:懂两种语言的老鼠----博学定律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内,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对于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大挖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更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绝不留情,不断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走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向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施施然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们一命。
  农村人的男孩子长大后,如果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家人多会送他去学一门手艺。
  农村长大的我,听得最多的也就“艺多养身”的古训。
  但我们总是会对这句话有疑惑:艺多容易不精嘛?
  确实,很多时候,艺多容易造成不精,但这不能说艺多不好。
  现代社会,综合型人才吃香就是一个明例。
  驼鸟有矫健的双脚,同时也有可以助其跑得更快的翅膀。我认为,一个人能博学,就会像驼鸟拥有翅膀一样。
  博学不能决定成功,却能决定成功的速度。这就是博学定律。

 

 第36个故事:刀客对峙----专注定律

 

  一个以镌刻号称“天下第一刀客”的名家,遇到了以武术中的刀术号称天下无敌的高手挑战,诚惶诚恐地向当地一位武术名家求救。这位名家说:当你们对峙时,你保持你镌刻时的那种专注就行了。镌刻名家无可奈何地走了。
  第二天,镌刻名家只得用武术名家教的办法迎敌。两人对峙约1个时辰后,对方拱手认输离去。
  如果你肯去认真思考,你会发现:
  在人海中,令我们容易感动的,其实是一种专注精神,这是一种高度敬业的精神。
  在专注的姿势和脸上,充满着迷人的风采和魅力。
  镌刻名家之所以能成为名家,是因为专注;刀客之所以天下无敌,也是因为专注。谁能够投入更多,那份专注的神情便越是充满权威。
  有一句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其实,行家出手的时候,那一份专注已经贯注于动作之中。
  要想成为某一方面的高手,就必须专注于某一方面。这就是专注定律。

 

  第37个故事:一个农民的旅游经历---意志定律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岛。岛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 Morning, Sir!”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此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但他非常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 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又一天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 Morning, Sir!”服务生的回答是:“我是陈阿土!”
  读完这个故事,很多人也许会笑陈阿土和那个服务员很土,没有知识。然而,只要细想一下,我们自己也在生活中演绎过不少这样的故事。比如,和朋友去某个地方,他说走某条路近一些。你心里也有一条路,认为比朋友的路要近一点,可是你无法肯定,所以同意了朋友的路,结果多走了很多冤枉路。后来,朋友说,如果当时你说出心中的路近一些,也就同意了你的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这就是意志定律。

 

第38个故事:施行者的善恶----条件反射定律

 

  一个旅行者来到一个城市,问当地一个老人:这里的人怎么样?老人反问:你刚才经过那座城市的人怎么样?旅人回答:险恶、奸诈、难以相处。老人说:这儿也一样。另一个旅行者来到这座城市,说刚经过那座城市的人善良、热情、真诚待人,问这座城市的人如何。同样是这座城市,同样是这个老人,同样是这样的回答:这儿也一样。”
  人世间有很多道理总是与心灵相通,你所认为的,大多数能够被证实。
  你认为一个人很坏,他可能就真的是很坏;你认为一个人很好,他可能就真的是很好。难道冥冥中有什么神秘力量吗?其实,这是因为我们主观上认定之后,就以这种眼光去看人,并且在行动上有的体现。对方呢,就觉得你这人或好或坏,也就对你或好或坏。也就是说,我们对人的态度,其实在影响着人对我的态度。
  你拿什么去交换,你就收获什么。这就是条件反射定律。

 

 第39个故事:买糖心理----心理定律

 

  一个小孩到商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售货员。因为别的售货员都是先抓一大把,拿去称,再把多了的糖一颗一颗拿走。但那个比较可爱的售货员,则每次都抓得不足重量,然后再一颗一颗往上加。
  我还记起一个故事,关于吃葡萄的故事。就是一个人面对一堆葡萄,如果先从最差的一颗吃起,就会发现往下的每一颗都比上一颗要好,于是越吃越快乐;反之,从最好的一颗吃起,就发现每一颗都比上一颗要差,于是越吃越伤心。从小孩买糖的心理上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最后拿到的糖在数量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小孩就是喜欢后者。这一“卖糖哲学”告诉人们:生活中,同样的付出,仅仅因为方法不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因此,好好的把握顾客需求心理上的变化,是同中取胜的关键。这便是心理定律。

 

第40个故事:一条狼在三叉路口----陷阱定律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了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制止了他,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富翁坐在草地上陷入了沉思。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来这里狩猎,可是从来没像这一次给他如此大的触动。过去,他曾捕获过无数的猎物,斑马、小牛、羚羊、鬣狗甚至狮子,这些猎物在营地大多被当做美餐,当天分而食之,然而这匹狼却让他产生了“让它继续活着”的念头。狩猎时,这匹狼被他追到一个近似于“丁”字的岔道上,正前方是迎面包抄过来的向导,他也端着一把枪,狼夹在中间。在这种情况下,狼本来可以选择岔道逃掉,可是它没有那么做。当时富翁很不明白,狼为什么不选择岔道,而是迎着向导的枪口扑过去,准备夺路而逃。难道那条岔道比向导的枪口更危险吗?狼在夺路时被捕获,它的臀部中了弹。面对富翁的迷惑,向导说:“埃托沙的狼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知道只要夺路成功,就有生的希望,而选择没有猎枪的岔道,必定死路一条,因为那条看似乎坦的路上必有陷阱,这是它们在长期与猎人周旋中悟出的道理。”富翁听了向导的话,非常震惊。据说,那匹狼最后救治成功,如今在纳米比亚埃托禁猎公园里生活,所有的生活费用由那位富翁提供。
  富翁为什么要救狼呢?因为狼告诉他这么一个道理:在这个互相竞争的社会里,真正的陷阱会伪装成机会,真正的机会也会伪装成陷阱。
  在生活中,陷阱与机会可能会互换衣服,我们必须有一双能分辨的眼睛和狼的思维。这就是陷阱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