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组词:师大毕业生流落街头不肯任教说明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06:48

师大毕业生流落街头不肯任教说明了什么?

《半岛晨报》4月20日报道; 由于觉得教师工资不高,时间不自由,一名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教师的工作。他几次工作受挫后,最后身无分文,流浪在大连街头(《师范大学毕业生不愿当老师 宁可流浪大连街头》)。

今年29岁的高山家住鞍山市,父母是退休工人。高山在陕西师范大学就读四年,2001年毕业,获得了本科毕业证书。大学毕业后的高山,本来可以到中学从事物理教学,但是,高山觉得当教师挣钱少,又不自由,拒绝了这个工作。后来他被安排在某大学实验室工作,他又嫌1500元钱的月薪太微薄。2004年,高山辞职回家,想找个挣钱多又自由的工作。他后来当过推销员、送货员和一家娱乐企业的机器管理员,都不能胜任。他曾一度与父母“断绝关系”,最后流落大连街头。在得到父母接济返回大连后,他仍表示“绝不去做教师的活”。

这位大学生愿不愿当教师,是他的个人选择,本来无可非议。但他的经历和处境,却折射出教育和社会的不少问题。

其一,师范大学的职业方向教育严重缺位。作为师范大学,就是培养教师的基地。对学生进行敬业爱岗的教育,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这些年,师范院校也极力向综合大学发展,并不关心学生毕业后去干什么,能否干好。在这种环境中毕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愿从事教师工作,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类似高山这样的师范院校毕业生,绝非少数。有的即便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当了教师,也不可能敬业爱岗,成为优秀的教师。

其二,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之差出人意料。高山不愿当教师,如果能在其他行业找到用武之地,本来也未尝不可。但他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就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些年在职场上大学生竞争不过农民工的新闻屡屡爆出,就是因为大学生虽然拥有较高学历,却缺乏起码的社会实践,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很难适应岗位要求。如果这类“失业”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三,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亟待提高。现在教师的职业收入还明显偏低,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许多教师还面临严重的的生计问题。现在的社会各种资讯发达,此类报道大量充斥于各种媒体,更使许多师范院校毕业生对教师职业视若畏途。只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优先解决教师的经济待遇,才有可能让在职教师爱教乐教,也才有可能让教师的后备军——师范院校大学生对当教师心向往之,保证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教育对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教师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无须阐述。对教师队伍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最近作了不少重要指示,也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温家宝总理今年2月4日在东北师范大学视察时说:国家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扶持力度,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从今年开始,部属师范院校将率先恢复免费制度。这些,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总理的心愿能否成为现实,实现这一目标将会经历多长的过程,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