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华游玩550字:普贤略谈《金刚经》(31-3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51:04

普贤略谈《金刚经》(31

佛子普贤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这一章的白话意思是:

佛说:“须菩提!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将三千大千世界,捣碎成为微尘,你以为这些微尘难道不多吗?”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微尘虽多,但它的缘起是无性,绝不会执著它实有的自体。如果这些微尘是有实体的,那您就不会称它们为微尘众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您所说的微尘众,也是缘起非真实的,只是假藉一个名,称之为微尘众而已。世尊!您所称的三千大千世界,同样也是缘起的假象,也是非真实性,也只是假藉一个名,称之为世界而已。为什么呢?如果有一真实性的世界,即是一合相,浑然成一体。不能被碎为微尘的。所以您说一合相亦非实有,只是假藉一个名,称之为一合相而已。”佛说:“须菩提!一合相之理,空而不空,妙不可言喻。但凡夫蔽塞不明本性,依恋眼前幻境。六根著各相而不能了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上一章说到了法身,现在说到如来法身本体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先问须菩提,假如有一个人,不管是善男人还是善女人,把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的都打碎了,变成微(灰)尘,你想想看,这样的微(灰)尘,数量多不多?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须菩提回答说,那多得很呐,世尊!释迦牟尼佛说,什么理由呢?我告诉你,假如这些微尘,是真实永恒存在的话,那我就不会告诉你世界上有微尘。这些微尘累积起来就变成山河大地,变成物质世界。佛其实是说,物质世界的物质,如果把它分析到最后,就是空的。只不过空也不空,还是有个什么东西的,用现代科学来看,就是能量。这个能量,以我的体验,就是所谓的心能力量,只不过我们凡夫,没有证得法身实体,所以能量很小。如果一步步证得了法身实体的话,其能量应该是无穷大。说到这里您可能有点明白了,下个雨、止个雹什么的,都是小术而已。所以佛在这里讲,“若是微尘众实有者”,如果你认为真的有个微尘,我不会讲微尘众,因为根本没有微尘,一切都是由空所形成。现代量子力学也认为,如果把物质一步步细分下去,最后颗粒就没有了,只剩下能量。现代天文学在解释宇宙的形成,也认为所谓的宇宙,最初只是一个点,这个点的体积无穷小,但包含的能量无穷大。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您看释迦牟尼佛多厉害,三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了。

“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这又是《金刚经》的套路,所谓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所谓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所谓的灰尘、小颗粒,一旦细分下去,最后都成了空,所以灰尘小颗粒是不实在的,因此取个假名叫灰尘小颗粒。所谓普贤略谈《金刚经》,即非普贤略谈《金刚经》,是名普贤略谈《金刚经》。《金刚经》是文字般若,根本无法言说,说了就不对,凡说都是相。所谓《金刚经》,即非《金刚经》,是名《金刚经》。真正的东西,无法用语言表述。假如您没有见过老虎,我要向您描述老虎,怎么办?指着猫说。但老虎是老虎,猫是猫,所以只能说,猫哪里不是,哪里不是。所以《金刚经》基本上都说的不是。但猫与老虎还是有近似的地方,所以有些也说是。其实这样举例也不对。我们不要被人生呀、家庭呀,这些苦恼困住了,这些苦恼,就是套在我们身上的枷锁,我们要从这些枷锁里面出来,所以叫出枷。出枷不是要您出家,而是要您用您的智慧去处理,善加利用,他们不但不是您修行路上的障碍,而且是能够帮助您早日成就的。所以我们鼓励出枷,不主张出家。何况寺院是僧人的家,您离开一个家,又去了另一个家。这哪里是出家?现在我们学习了《金刚经》,了知了一些佛教的真实义理,从人间佛教来看,所谓家庭者,即非家庭,是名家庭;所谓人生者,即非人生,是名人生,同一个道理。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举一反三说,那么我懂了。您刚才问的问题,您的意思是说,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个假名,是偶然的暂时存在,实际上没有一个永恒的实质存在,物质世界也会要变,也会灭掉。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什么理由呢?佛说,你说的对呀!但是什么理由呢?我告诉你,假如真有一个世界存在,永恒不变地存在的话,就是一合相,是两样东西合拢来不变了。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是假有,这是一句话,一个名辞,没有不变的东西,不变只是个理念。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爱因斯坦也了解到时空是相对的。我们在地球上过了一个月,对于月亮来说只是一天;我们过了一年,对于太阳来说,只是一天;我们过了四百年,对于天人来说才过了一天;我们人的一天,却是许多小生物的万世万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千百亿化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所以宇宙间任何星球,时空都是相对的。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佛对须菩提说,到底有没有一个世界真是一合相呢?有。但是佛又说那是不可说,没有办法让你理解的。因为你们不懂,也没有办法懂,而且也说不得,一说之后,一切凡夫就贪著这个事情。那么什么东西不可说又说不得呢?就是所谓的妙有,因为妙不可言。真正的如来、佛、世尊就是一合相。如来是体,佛是相,世尊是用,三位一体。

感恩您的阅读,不当之处,请多教诲,阿弥陀佛!

请看普贤略谈《金刚经》(32

 

普贤略谈《金刚经》(32

佛子普贤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 ‘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这一章的白话意思是:

佛说:“须菩提!若有人说:‘佛说过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种话’。须菩提!你认为这个人是否了解我所说的意思?”须菩提回答说:“没有,世尊!这个人并不了解您所说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您所说的这四见,只是为了凡夫便于了解佛的深意而说,事实上应该要超乎此四见之外,并非耍拘泥于其中而存此四见,所以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假借一个名,称之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而已。”佛又说:“须菩提!凡是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心的,应如此认知,应如此为见,了悟无相妙理,自然行无相妙行,则知无所蔽,见无所障,如此信解。即为妙悟,而不生法相,至此才得真空无相之妙。须菩提!法相本是虚空的,即非法相;虚空中有幻相,所以才称之为法相。”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佛问须菩提,假如有一个人说,佛说的,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你说说看,那人了解我所说的意思没有?他这个人还算真正学佛,懂了佛法吗?佛在这部经的前面讲了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这里提出来的是我见、人见、寿者见、众生见。所谓相,就是现象,比如我们说不要著相,就是不要被现象所迷,不要把现象当成了本质。所谓见,就是自己的思想见解,观念,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看见那个见。所以禅宗把悟道叫做见地,要见到道,不是眼睛看见,眼睛只能看见可见光,怎么能够看见道呢?见道,是用我们的心,妙明紫金心,用高度的智慧去体悟。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说,那不对的,这个人虽然学佛,根本不了解佛所说的意思,不懂佛法的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世尊您所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只是一个讲话上的方便;假如有这么一个见处,一个明心见性,见道之见,那也只是一个表达的方法而已,一个揭穿真义的名辞而已;实际上呢,明,无可明处;见,无可见处,所以叫做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佛告诉须菩提说,真正学大乘佛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想求得大彻大悟的人,于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应“如是知”,要了解知道金刚经这些一层一层的道理。“如是见”,要有这样一个见解,所以有知有见。一切大小乘的佛法,尤其是小乘的佛法,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个次序。按次序来修行,先守戒,再修定,再由定发慧悟道。真的悟道了,解脱一切苦厄,但是解脱的最高程度,仍是物质世间一切的束缚。当这些欲界、色界一切的烦恼、情感都解脱光了以后,还有个东西就是心性的所知所见,这个知与见仍要解脱,最后要彻底的空。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要发大乘菩提心,想由凡夫修道而成佛,应该对一切法,“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是怎么知呢?如是见是怎么见呢?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那么所谓外道者,即非外道,是名外道;所谓魔鬼者,即非魔鬼,是名魔鬼;所谓我者即非我,是名我。就是这么知,怎么见。归纳起来,简单地说就是:空有都不住,无住、无著,所以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那就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绪化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不生法相”,所谓法相,就是“法”的相。什么是“法”呢?一切的现象、观念都是现象,是意识思想构成的一个形态。每个人意识里都有自己一个构想,幻想;幻想久了,变成牢不可破的一个典型,自己就把它抓得牢牢的。这个就是意识思想境界里的形态,在佛学名辞里叫做法。法包括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思想观念。一般人打坐入定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不是佛法,那只是他的意识形态,是他自己造作了这个法相。说一切空了就是佛,空也是个法相,是个现象。我们练气功的,任督二脉打通了,奇经八脉打通了,小周天、大周天搬运,也都是法相。前面我们提到的不同宗教的天堂的布局、人物的打扮都不一样,其实也是自己心理下意识构成的法相。佛告诉须菩提,你要想证得无上菩提大彻大悟而成佛,应该这样去相信,这样去理解。怎么理解呢?“不生法相”,你心里不要造作一个东西,你的下意识中,不要生出来一个佛的样子。每个人心里所理解的佛,所理解的道,所理解清净涅盘的境界,都各不相同,为什么不同呢?是你唯心所造,你自己生出来的,是此心所生。所以只有不生法相,才得真空无相之妙。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佛告诉须菩提说,我所说的法相,根本就不是法相,所以叫做法相。为什么呢?那些都是教育上的方法,相当于过河的船,目的是使我们过河,已经过了河就不要把船背著走,要赶紧把船丢下,走自己的路。佛经三藏十二部,各种说法不一,有时候说空,有时候说有,有时候说非空非有,有时候又说即空即有,究竟哪一样说的对呢?哪一样说的都对都不对,其目的是要让我们自己不生法相。我们学习佛法,一般来说,学得越多,被法相束缚得越厉害。我的师父在三十多年前只让我学习《心经》,不让我接触其他佛经,我当时自己不理解,还以为师父考虑的是我的时间不够。现在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不生法相才是最究竟。怪不得许多祖师大德都一再强调,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原来如此。

     感恩您的阅读,不当之处,请多教诲,阿弥陀佛!

     请看普贤略谈《金刚经》(33)

 

    

普贤略谈《金刚经》(33

佛子普贤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这一章的白话意思是:

 佛说:“须菩提!若有人以充满了无穷世界的七宝来行布施。此外,如果另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发了无上菩提心,受持读诵此经,甚至少至以其中的四句偈、四句等,为人演说,使人悟性,那么此人因此所得的福德胜过前面以七宝布施的人甚多。而受持此经要如何为人演说呢?必须要不著相,不动心。为什么呢?因为世间,凡是有所为而成的法,都是生灭无常,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亦如电,凡属有所为,终究是虚幻的,应该都视为有如此六种一般。”佛反覆阐明般若之法,至此已说解完毕。长老须菩提,与同时在法会听经的诸僧人、女尼、善男、信女、及一切世间的天人鬼神等,听完佛所说的般若大法,无不欢喜感化,信受其言,奉行其教。

佛说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刚经》上却说没有说一个字;这个法不可说,说的都不是,因为说的都会住于法相,开口就不对,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可是自己心里所想的东西,或一作事,开口一讲出来,就变成两回事了-------所以这一章的标题叫“应化非真”。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释迦牟尼佛对须菩提说,假如世界上有人,用无量无数充满宇宙那么多的宝物布施,这个人当然功劳大,福德大。但是,如果另外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发了无上菩提心,受持读诵此经,甚至少至以其中的四句偈、四句等,为人演说,使人悟道,那么此人因此所得的福德胜过前面以七宝布施的人很多。听了释迦牟尼佛这么一说,我们都很开心,原来我们的福德很大。但是,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佛说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要先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呢?菩提就是觉悟,但是不是世间人通常所讲的那个觉悟;菩提是大彻大悟,般若波罗密多这个觉悟;是能超脱三界的这个觉悟。悟道就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的相与用是大悲心,大慈大悲。所以真发了菩提心悟了道的人,能够自然发出大慈悲心。因此,菩提心不是看到什么可怜的人、事,发出的恻隐之心,那是您心软,说得不好听,叫妇人之仁,虽然算是慈悲,但不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爱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既不是躲在冷庙的孤僧,也不是自命清高的隐士,而是修一切善法。从某种角度说,就是受持这部《金刚经》。这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的另一层含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说不是象我这样随便说说,我这样随便说说,是因为我对《金刚经》一知半解------其实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就是了解一点皮毛而已;而是要解释发挥《金刚经》里面所说的道理,说给人听,让人了解。如果这些都做到了,那么“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那么要怎么样为人演说呢?佛自问自答,加快节奏了,因为须菩提跪得的确挺久了。佛说,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什么是“不取于相”呢?就是不著相,要不生法相。所以普贤在最初的时候,就向大家坦白,我就是随便说说,您千万不要认为我是在讲经说法,不要认为我是在法布施------因为普贤既然出来谈这部经典,就意味着已经著了我相;已经有了我相,就四相全有了;您要认为我是在讲经说法,您也著相了。我说的未必就对;就算是对的,因为我已经说出来了,也就不一定对了。所以我一再强调,我就是随便说说,您呢?就是随便听听,不要住于心。您一住于心,著了我的相,我就要下地狱了。《金刚经》的真实义理不在文字上,得靠自己真修实证方可了悟。所以,您要是认为我所说都是对的,您就错了;当然,您要是认为我所说都是错的,那您更错了。我是做好准备下地狱了,可能十八层都不够,还要请地藏王这位代教主行个方便,再弄一层,我到十九层。佛不是很早就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连这部《金刚经》相也不能著,要不生法相。您也不要认为这部《金刚经》既然是佛母,就要紧紧抓住不放;抓住不放,就是相。“如如不动”的意思就是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何以故”?为什么呢?佛说了最后一个重要的结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与无为法是相对的,无为就是涅盘道体,形而上道体。实相般若就是无为法,证到道的那个是无为,如如不动;有为的是形而下万有,有所作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连续六个比喻,都是讲虚幻不实。虚幻不实,一些不太明白的人说就是空,说一切都是空的,其实不是这样,是空而不空。我在最开始说,《金刚经》就讲了一个字:空。那是方便说,给大家开了个玩笑,当不得真的。《金刚经》其实没有说空,当然也没有说有。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因此说,一切是空不对,一切是有也不对,这都是相。那应该怎么办呢?“不住于相,如如不动”,这才是真学佛。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注意,须菩提的第三个身份来了,“长老须菩提”。第一个是“善现须菩提”,第二个是“慧命须菩提”,现在是第三个。之所以有这三个不同的称呼、身份,是因为须菩提领悟释迦牟尼佛的话的程度不一样。这时候须菩提已经能够完全领悟佛所说的话了,所以叫“长老须菩提”。 “长老须菩提”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德高望重的,年龄大的佛弟子,应该首先明白《金刚经》的真实义理,为人演说,必须先菩提,要早证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这几句,一般佛经里面都有,意思也好理解,就是大家听了佛讲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心灯点亮,法喜充满,信心坚定,决定依教奉行。

这次在网上略谈《金刚经》,至此圆满。

现在我们把《金刚经》总结一下,看看到底说了些什么。第一是善于护念,内心平静。第二是应无所住,无相、无愿。第三是智慧成就,中庸之道。第四是三心不可得,当下即是。第五是不生法相,如如不动。当然也可以认为,通篇都是讲的善护念,以及善护念的方法:应无所住,身相、心相、法相都不住,连不住也不住。如如不动,心平气和。

这次利用闲暇,与大家概略谈了后学对《金刚经》的一点粗浅看法,因为自己根器浅薄,又不学无术;三十多年来,不但没有依教奉行,努力精进,而且时常偷懒;所以错误的地方一定比比皆是。开演正法,一句说错,都可能下地狱,何况满纸荒唐言!但是现在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时期,《金刚经》乃是佛母,一切佛从此经出,因此这次妄谈此经,实在是迫不得已:总得有人站出来给大家解说吧?只要众生能离苦,我堕地狱又何妨!普贤之所为,只是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借假悟真,如此而已。《金刚经》的真实义理,用玄奘大师的话说,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普贤一介凡夫,用一句俗语,叫“鞋子如何,唯脚知道”。耽搁了大家学佛修行的宝贵时间,向大家真诚忏悔,阿弥陀佛!和南圣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