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实现观察者模式:刘彦斌:看不懂理财产品说明书就不要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5:50:40

上半年股市冷清,银行理财市场却是一派繁荣,发行数量逐级攀高,仅上周理财产品发行数就较此前一周增发100多款,同时新增12家中资银行加入发行大军。

与此相伴,“有毒银行理财产品”风波再起,再次警示风险犹存。与基金等理财产品不同,银行理财产品缺乏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没有标准的产品说明、产品结构晦涩难懂,虽然投资者热衷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但始终对其说不清道不明。

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日前接受《投资者报》专访时一再建议,“投资者应该把产品说明书带回家仔细看,如果看不懂就不要买了。”

银行推出的基金

老百姓通常有一种思维,发生亏损应该是银行的事,由银行承担。

“这就是投资者还不懂银行理财产品,从本质上讲,银行理财产品就是银行推出的基金。”刘表示。基金就是集其他人的钱找专业的人来投资,基金公司是自己发产品、自己管理,虽然银行是只管发行产品不管投资,投资任务交给其他专业机构,但从集合客户资金的意义上说,银行理财产品实质上就是基金。

基金产品通常分为货币型、债券型、股票型及衍生类产品,而银行理财产品类型中比通常意义基金产品多了一种信贷类产品类别。其中由于2009年7月份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禁止理财资金以任何形式投资于二级市场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使得股票型银行理财产品目前仅能投资于打新股,但随着新股收益日渐缩小,甚至屡现破发,使得该类型产品已名存实亡。

“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主要注意看风险,看银行是否提供保本。但客户要记住一点,凡是保本的产品都不会有高收益,如果有人说保本还高收益,那就是骗人的了。保本实质上就是:你给我100元,我拿90做债券或做存款,拿10块去博股票或期权,两年后90就变100,能保本了,那10元有回报了更好,没有就拉倒。很多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就是这么来的。而不保本的理财产品有可能造成亏损,因此建议买保本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如果想博高收益,直接去买基金就是了。”

“银行在向客户介绍产品时,应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纠正投资者钱进银行不会亏损的思想。”刘提醒。

挂钩类不要沾

“挂钩类衍生理财产品我是一贯不主张买的。”刘表示,很多结构性产品,都少不了“挂钩”二字,比如挂钩欧元兑美元汇率,挂钩债券基金,挂钩港股、原油、黄金等等,正是通过“挂钩”将国内投资人与国际金融市场连接起来,也将投资人的财富丢进了一个变幻莫测的海外市场。

曾经冠以“金融创新”的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被认为是金融市场最激动人心的新业务之一,这些结构性产品多是挂钩某些标的。但以次贷危机为先导的金融危机中,许多理财产品开始“有毒”。

去年沸沸扬扬的KODA产品就是典型代表。它把国内投资者数以百亿计的财富变成了泡影。近期,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又陷“有毒门”,十多位购买了渣打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集体上书银监会,投诉该行通过各种手段误导其购买了有毒的金融衍生品。

“外资银行在国内发行的都是衍生产品,其以批发的方式买下来,再以零售的方式卖给中国客户。即银行之间互相买卖资产,在买了其他机构不良资产后,发觉自己吃了‘毒药’,持有过多有很大风险,就想办法再转嫁卖出去。比如银行买了一个亿资产,再以零售方式分散卖给1000个客户。如此一来,不但转嫁了风险,中间还赚取了差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投资人购买了一款‘挂钩’理财产品时,他实际上就参与了一场赌博:赌那款‘挂钩’理财产品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意愿运行。”

购买了有毒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不乏高学历人士,缘何都会误买?“产品条款设计非常复杂,我这种专业人士都看不懂。”刘表示。

“挂钩”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大都采用一个个复杂的衍生品计算公式。那些所谓的高收益就是以这样的业绩基准为“基准”计算出来,“普通投资人谁能理解这些‘基准’?又怎么知道必须同时满足多少相关条件,才能获得预期的高收益?正是因为影响这些产品收益的变量太多,这些‘挂钩’理财产品的零收益(甚至亏损)其实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有毒产品不仅仅外资银行泛滥,中资银行也存在一部分。“倒不是说在故意坑客户,而是在从国外银行搞‘批发’时,自身都没有对风险收益有个合理评估,只能说素质比较低。”

未来衍生工具国内也将会创新,“比如现在有了股指期货,以后可能会有跟股指期货类似的衍生产品出来,也会承担很大风险。要不要买,投资人应该充分衡量自己的财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充分估量产品风险和收益比,然后慎重去买。”

下半年不买外币类产品

“下半年不要买外币类产品,因为人民币升值是肯定的事。”

刘认为欧元就是欧洲二十几个国家拼凑成的一种货币,欧洲经济增长又比较平滞,贬值是中长期趋势,欧元走弱会一直持续下去;虽然美元的霸主地位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不论美元怎么走,人民币还是要升值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买外币类理财产品,客户不但要承担产品本身价格波动风险,还要承担人民币升值风险。

刘很看好下半年A股市场投资机会,他认为下半年股票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现在是买入股票非常好的时机。在欧元贬值情况下,作为避险工具,黄金还是有机会的。

单就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刘建议投资者买保本型理财产品。“因为保本理财产品最差也不会亏本,但也不可能挣特别多。如果想得到更高的收益,直接去基金公司买股票型基金就行了,为什么要到银行去买?还是那句话,在银行亏了钱,投资者心理上是难以承受的。”

 

 

对于今年来一直热销的信贷类产品,刘持保留态度。他认为信贷类产品目前最大的风险来自缺乏银行的担保,从目前来看,银行从声誉考虑,实质上做了暗保,因此此类产品违约率极低。但正因为银行未对此类产品做明保,未来该类产品风险和不确定性很大。

对投资者来说,因为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口径也不统一,形式五花八门,这也存在潜在风险。很大程度上投资者只能依赖于银行理财顾问。“屁股决定思路,银行的理财师做不到绝对的公正。客户最好还是多看少动,把产品说明书带回家仔细看,如果看不懂就不要买了。”

“同时银监会应该出台更多规范的条款,比如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像基金一样模式化、公式化,便于老百姓看懂。”

(本文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