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位的英文: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二十六)【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2:17

30幅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二十六)【组图】  

2011-07-23 10:33:33|  分类: 【书画赏析】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冷军 素描作品《蒙娜丽莎微笑的设计》

 

 

【赏析】这是冷军在2004年全国第十届美展上获奖的一件石板素描作品,其笔下的物象纤毫毕现,精致入微,衣服的机理质感刻画得栩栩如生,是“视觉的欺骗”。画坛中的行家称冷军的画是这样说的:“观者在其画前,无不被其画的画面那纤毫毕现,精致入微的形象与技巧所折服.画面物体真真切切,置立其间让人心魂荡溢,不仅于此,题材与内容的切入给观者精神上也形成全面张力,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2、齐白石《葡萄蝗虫》

 

 

 

【赏析】齐白石的草虫,有工、写之分。工细者,先画草虫后补景,写意者,先画景后补草虫。画工虫需要有很好的眼力,但由于生理的原因,受到视力的限制,老年人“目昏隔雾”已无力去画工细的草虫,可是,在齐白石的存世作品中,却有明确纪年的70岁以后的工虫作品,人们往往大惑不解。从北京画院所藏的一批齐白石的未完成稿中解开了这一疑团。为防止老年时不能作工细草虫,齐白石在60岁之后陆续画了一批工虫待以后补景,这种点睛补龙的手法反映了这位高寿画家的长远之计。其实,他在画这些草虫时已经有了最初的构想,从具体位置到草虫的姿态都凝聚了老人的匠心。 

 

3、启功《墨竹》立轴

 

 

【赏析】启功趣事:央视有一档专栏节目 “东方之子”,专门介绍社会名流,自然想到采访启功先生。最初,与启功先生联系时即云:“我们这个栏目档次高,采访的都是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故名‘东方之子’”,先生听罢应声回答:“我不够你们的档次,我最多是个东方之孙”,拒绝了。

 

4、元 赵孟頫 书法 册页(四开)

 

 

【赏析】赵孟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5、清 吴历《云白山青》

 

 

【赏析】此幅画层峦叠章,山谷间白云绕,山麓绿树丛生,苍翠欲滴,平湖开阔连天。村舍、寺庙、昏鸦点缀其间,展现飘渺幽深、雄伟壮丽之自然美景。画法继承唐宋以来青绿山水画传统,着色独到,气息颇近似宋元人作品,通卷皆用青绿红白重色,又以淡赭染水天,鲜艳赋色别具清雅之致。

 

6、吴冠中《漓江岸》

 

 

【赏析】漓江景色之奇,在于山光水色的变化,在于群山围绕、竹林掩映中的宁静。此作中画家表现了桂林甲天下特有的山形,山水共一色,有清秀之美,远方浓绿处是竹篁林,岸边有矮屋人家,沿着江畔成线性的构图。几艘渡船的桅杆,和远方直耸的山势相映成趣。

 

7、陶冷月《月夜泛舟》立轴

 

 

 【赏析】该幅陶氏月景山水,运符合西洋绘画透视原理,刻画细腻,小中见大,江面辽阔,月色醉人,清风徐来,静中寓动,得传统绘画神韵而又别开新境,故无论从技法还是意境角度欣常,皆堪称陶氏精心之作。

 

8、清 郑燮《甘谷菊泉图》

 

 

【赏析】以南阳甘谷菊花益寿延年之传说入画。巍峨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飞泉奔突直泻崖下,悬崖下长着两丛茂菊,叶壮花艳,华滋优秀,构图奇峻,意境高旷清逸。笔墨放纵,挥洒淋漓,神情飘没,新意独具。题: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作者画作多兰竹,写菊甚少,此图殊为难得

 

9、李苦禅《朝晖》

 

 

 

【赏析】此图一枝红荷似拨地而起,如迎日出然,故题之“朝晖”,诚乃作者心境之表露。浓重的墨竹自天垂下,一方面衬得花色更红,一方面显得画境更大,而似乎“画眼”的翠鸟倒成了“第一配角”,在陪伴着荷花。

 

10、于非闇 工笔花鸟《玉兰黄鹂》

 

 

 

【赏析】玉兰在北方绽放在早春时节,有玉树临风之姿。仓庚即黄鹂,《诗经》里有句曰:“仓庚于飞,熠耀其羽。”画家便以此为艺术形象并用石青为底色来烘托玉兰和黄鹂。这鲜明清丽的色彩,恰是蓝天映照下一派晴空万里、鸟语花香的大好春光。中国美术馆藏品。

 

11、清 八大山人《柳条八哥图》

 

 

【赏析】朱耷擅花鸟、山水,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花鸟、鱼虫夸张创作,以其奇特形象和简练造型,使其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12、张大千《清荷图》

 

 

【赏析】欣赏张大千的这类工笔荷画流传下来的不多,从现存的作品看,他的这类画和宋画《出水芙蓉图》很类似,都是“双勾填色”,精工之极。他的弟子田世光、俞致贞、刘力上等人继承了他的这类画风。

 

13、元 吴镇《墨竹图卷》手卷

 

 

【赏析】吴镇擅画山水、梅竹、树石,与王蒙、黄公望、倪瓒同被称为“元四家”。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笔法古秀苍劲,风神潇洒。藏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徽耄念之宝。乾隆五玺、古稀天子之宝、无逸斋精鉴玺、安仪周家珍藏、宣统御赏。

 

14、于右任 草书五言联

 

 

【赏析】“无风香自远,有志事终成”。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有《标准草书》一册行世,被誉为“当代草圣”。他广为流传的 临终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海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15、郑板桥《焦山竹石图》镜片

 

 

【赏析】郑板桥画竹,炉火纯青。竹,虚心、清高、有节、脱俗,是他的人格、兴味、力量、追求、祝愿、牢骚的象征。1764年作。范曾题写诗堂。

 

16、启功 行书 五言诗

 

 

【赏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启功家谱:雍正帝胤 --- 五子和亲王弘昼 ---子永璧---二子绵循---三子奕亨---五子载崇---二子溥良---长子毓隆---独长子恒同---独长子启功。

 

17、雍正 书法联

 

 

【赏析】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他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雍正的书法总体表现畅朗娴熟、放敛自如、文雅遒劲、格调非凡的气派。

 

18、潘天寿《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此画格局造险而破险,用一片泼墨荷叶,横贯画面下方,用笔浓重豪放。以富有金石味的花梗,托起一朵映日红荷。画面红与黑的对比,色彩单纯而不单调,气势雄阔又不失荷花的柔娜之美。茨姑叶和苇草穿插,平衡了画面的粗细线条与色块的强烈对比,增添了荷塘的生动气韵。

 

19、明 文徵明 小楷 

 

  

【赏析】文徵明书法,小楷与行草俱佳,其小楷于端庄秀逸中透出坚挺刚健之气,笔画坚挺刚健,结构匀称端庄,风格独特。

 

20、齐白石《金瓜草虫》

 

 

【赏析】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 、鸟虫鱼为工绝,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此作入编文化部《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

 

21、颜文樑《夕阳艳雪图》

 

  

【赏析】颜文梁的作品巧妙地结合古典的西方写实,色彩丰富的欧洲印象派和中国的传统艺术,深邃的色彩表达开辟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把人类的情感表达与自然景观冥合。他虽不是印象主义的追随者,但也深入探索色彩应用理论,油画颜色丰富、形体高度概括等特点却是与印象派不谋而合。

 

 22、宋美龄 花鸟作品

 

 

【赏析】宋美龄一生对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及对美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同时,宋美龄又是一位丹青高手,只不过被政名所掩盖。她天赋很高,自小喜爱绘画,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张大千在重庆当了一段时间宋美龄的国画导师,宋美龄受益匪浅

 

23、清 焦秉贞《孔子圣迹图》

 

 

【赏析】焦秉贞画法参酌西法,注重明暗晕染和远近透视,使之具有立体感和纵深感,在工笔重彩画法中创立新格。此图表现了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王的典故。焦秉贞,清朝前期宫廷画家,开创西学派,和曾鲸的波臣派、禹之鼎的白描派,并称肖像画三大派。此画现流落于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

 

24、吴冠中《忆黄山》

 

 

【赏析】吴冠中语录:“笔墨等于零: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式化的东西。” 此画为中国美术馆藏品。

 

25、张大千《水佩风裳》

 

 

 

【赏析】“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此图题跋出自宋代姜夔的《念奴娇》词,大千与其红颜知己李秋君之间的一段情缘,恰契合了诗中意境。画中大片荷叶铺展,以率意的墨色写出。荷花与花苞勾画精细,姿容优美,气质高雅,一些穿插其间的荷杆增加了画面的形式趣味。

 

26、冷军 写实作品《柿子》

 

 

【赏析】画的中央放了五个柿子,是一幅构图简单的静物画。画家运用了他熟练的写生技法,利用竹器坚硬的纹理,衬托出画中柿子新鲜光滑的肌理,形成一个生物与死物的对比,强化了视觉的效果。

 

27、清 曾国藩《行书七言联》 

 

 

【赏析】“美酒留连三夜月,水光翻动五湖天。”

 

28、丰子恺 漫画

 

 

【赏析】“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斜阳。”

 

 

29、丰子恺 漫画 《相对忘贫》

 

 

30、齐白石《东坡先生玩砚图》

 

 

 

【赏析】齐白石画东坡玩砚,其意不在东坡“玩”,而在“平生君最轻余子”的骨气和性格。此图绘东坡黑髯,无冠,著长袍,席地而坐,头微侧,双手抚措一小砚,专心玩赏砚石之意。对东坡手姿、眼神及砚石形色的刻画,简洁真实,大写意要寓精于粗,诚如苏东坡所言“始知真放本精微”。

 

来源:根据“中国书画艺术”整理